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十卷目录
婚礼部总论二
礼记〈大传 乐记 杂记 祭统 经解 哀公问 坊记 昏义〉
管子〈君臣下 入国〉
孔子家语〈本命解〉
孔丛子〈嘉言 论书〉
春秋繁露〈玉杯〉
大戴礼〈本命〉
韩诗外传〈论婚〉
礼记〈大传 乐记 杂记 祭统 经解 哀公问 坊记 昏义〉
管子〈君臣下 入国〉
孔子家语〈本命解〉
孔丛子〈嘉言 论书〉
春秋繁露〈玉杯〉
大戴礼〈本命〉
韩诗外传〈论婚〉
礼仪典第三十卷
婚礼部总论二
《礼记》《大传》
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疏:〉作记之人,以殷人五世以后可以通昏,故将殷法以问于周云。周家五世以后庶姓别异于上,与高祖不同,各为氏族,不共高祖,别自为宗,是别于上也,戚亲也,单尽也。谓四从兄弟恩亲尽于下,各自为宗,不相尊敬,庶众也。高祖以外,人转广远,分姓众多,故曰庶姓。高祖以上,复为五宗也。既姓别亲尽,昏姻应可以通,故问其可通与否。记者以周法答之。周法虽庶姓别于上而有世系连,系之以本姓而不分别若姬氏姜氏,大宗百世不改也。连缀族人以饮食之礼而不殊异,虽相去百世,昏姻不得通,周道如此异于殷也。〈集说:〉长乐陈氏曰:恩出于情,有时而可绝义出于理,无时而可废,故六世而亲属竭者,恩之可绝也。百世而昏姻不通者,义之不可废也。然恩之有绝,其来尚矣。而义之不废特始于周,故舜娶于尧而君子不以为非礼,昭公娶于吴而君子以为不知礼,以其时之文质不同故也。 庆源辅氏曰:自野者,观之宜若可以通昏姻矣。而周道则不然。此夫子所以欲从周也,必如是而后仁之至义之尽也。
《乐记》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杂记》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集说:〉郑氏曰:此谓可用吉礼之时。父大功卒哭可以冠子嫁子,小功卒哭可以取妇己。大功卒哭可以冠子,小功卒哭可以取妻,必偕祭乃行也。下殇小功,齐衰之丧,除丧而后可为昏礼。凡冠者,其时当冠,则因丧冠之。 孔氏曰:大功谓己有大功之丧末,谓卒哭之后取妇有酒食之会,集乡党僚友涉近欢乐,故大功之末乃可得为也。经文大功据己身不云父,小功据其父不云身,互而相通,故郑注同之,谓父及己身俱有大功之末小功之末。父是大功之末,己亦是大功之末,乃得行此冠子嫁子;父小功之末,己亦小功之末,可以嫁取,必父子俱然乃得行事。故云必偕祭乃行知父子俱大功小功者,若姑姊妹出适,父子俱为大功,从祖兄弟父子俱为小功,其服同也。若父齐衰子大功,则不可;若父大功子小功,可以冠嫁未可取妇;必父子俱小功之末,可以取妇;若父小功己缌麻,灼然合取可知下殇小功。谓本齐衰重服降在小功,不可冠嫁,其馀小功可以冠取;若其齐衰,长殇中殇降在大功,理不可冠嫁矣。经云大功小功之末可以吉冠,则大功小功之初当冠之时,则因丧服而冠之。郑因前经三年之丧可冠于此,复明轻丧亦可冠也。 范氏曰:按《礼》: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于子已为无服也。以己尚在大功丧中犹未忍为子,取妇近于欢事也。故于冠子嫁子,则可取妇,则不可矣。己有缌麻之丧于祭,亦废昏,亦不通矣,况小功乎。又曰:五服之制,各有月数。月数之内,自无吉事。故曰缞麻非所以接弁冕也。《春秋左氏传》:齐侯使晏子请继室于晋。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缞绖之中,是以未敢请。时晋侯有少姜之丧耳。礼贵妾缌而叔向称在缞绖之中。推此而言,虽轻丧之麻犹无昏姻之道也,而敦本敬始之义,每于昏冠见
之矣。杂记曰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取妇,而下章云己虽小功卒哭可冠取妻也。二文诚为相代,寻此言为男女失时,或继嗣未立者耳。非通例也。 横渠张氏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疑大功之末已下十二字为衍,宜直云父大功之末,云父大功则是己小功之末也。而己之子,缌麻之末也。故可以冠取也。盖冠取者,固已无服矣。凡卒哭之后,皆是末也。所以言衍者,以上十二字义无所附著,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与冠取妻,是己自冠取妻也。 山阴陵氏曰:入小功之末谓小功服之在父行者,若从祖父母,从姊妹,从祖父祖母,从祖祖姑是也。大功之末在卑行者,若孙及从父兄弟,从父姊妹兄弟之子妇是也。大功之末不言可以取妇,不可以取妇也。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言主冠取者,虽在可以主之域,然其冠取者,若有小功未卒哭亦不可。
《祭统》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外内之官也。《经解》
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哀公问》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疏:〉人有礼则生,所以治爱人非礼不可。礼以敬为主,故治礼则先敬。敬有大小,若敬之至极之中,天子诸侯之大昏又为大也。国君虽尊服冕服,以自迎欲亲此妇也。所以亲此妇人,欲使妇人亦亲己也。兴敬为亲,言君子冕而亲迎,兴起敬心为欲相亲,舍去敬心是遗弃相亲之道也。若夫不爱重不自亲迎,则夫妇之情不相亲爱矣。不敬于妇,则室家之道不正矣。亲爱则仁也,尊敬则义也,仁义,政教之本也。〈集说:〉严陵方氏曰:夫政在养人,故为政。爱人为大,然而爱人无节,则是墨氏之兼爱而已,又安能无乱乎。节所以治之也。故曰礼为大,礼以敬为至,而大昏又为至焉。故曰敬之至矣。大昏既为敬之至,故虽天子诸侯之尊亦冕而亲迎也。迎必冕,所以致其敬;迎必亲,所以致其亲。己亲其人,乃所以使人之亲己,而已故曰亲之也者,亲之也。冕而亲迎,可谓敬矣。不由此无以合二姓之好,岂非亲乎。故曰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弗爱则无以相合,而其情疏弗敬则无以相别,而其情亵爱敬之道,其始虽本于闺门之内,夫妇之閒及夫广而充之,其爱至于不敢恶于人,其敬至于不敢慢于人,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故曰爱与敬其政之本与。所谓冕而亲迎者,若天子以衮冕,诸侯以元冕,大夫冕而不旒,夏后氏迎于庭,殷人迎于堂,周人迎于户是矣。 山阴陆氏曰:所以致爱人,礼为大言,君子笃于人而约之以礼敬之至矣。大昏为大敬,苟不至则所谓大昏不大也,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者,言大昏之礼至矣,则至大昏时,冕而亲迎可也。请期用大昕,亲迎用大昏,舍敬是遗亲不敬,则亵将以亲之也,乃所以疏之也。马氏曰:夫妇父子,内治也。君臣,外治也。大昏既为敬之至,冕而亲迎所以行其敬也。其行敬之际,则亲亲之意可寓于其中,则是敬之存亲斯存之矣。敬之亡亲,斯亡之矣。故曰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 长乐刘氏曰:古之君子兴敬于大昏者,为其祖先之重付也。舍敬是遗其亲之所付,乌得以为孝乎。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
〈疏:〉冕则祭服也。天子则衮冕,诸侯以下各用助祭之服,故士昏礼主人爵弁服是也。春秋公羊说天子至庶人,皆亲迎。左氏谓天子至尊无敌无亲迎之礼,诸侯有故若疾病,则上卿逆上公临之许氏
案。高祖时,皇太子纳妃,叔孙通制礼以为天子无亲迎。元駮之云大姒之家在渭之涘,文王亲迎于渭,引此记为證。然诗文王亲迎之时,犹为西伯。郑駮未定以答哀公所问,故解先圣为周公,又鲁得郊天,故云天地社稷之主,若异义所駮则以先圣及天地据天子。〈集说:〉延平周氏曰:或者以亲迎之礼止行于诸侯,而孔子所以对于哀公者,盖诸侯礼也;或者以亲迎之礼必达于天子,而孔子所以言于鲁国者,盖天子礼也。二者之说以为达于天子者是也。夫天子者,势之不可屈者也。亲迎者,礼之不可废者也。以不可屈之势而行不可废之礼,则亲迎所以为重也。且三年之丧者,人道之终也。故自天子达于庶人,特其丧葬有迟速之别耳。则所谓亲迎者,人道之始也。亦必自天子达于庶人,特其地有远近之别耳,何以知之。诗曰文王亲迎于渭之阳,所谓渭之阳者,以王礼追美之而言其近也。又曰韩侯亲迎于蹶之里,所谓蹶之里者,以侯礼而言其远也。及后世,或俟于堂而诗人言之,或其臣为之逆而春秋书之皆失也。然而齐致女于欢,鲁受女于欢,则亦书之者,欢鲁地也。盖亦罪其所迎之地,非远近之别也。此所以知其亲迎,必达于天子者也。 严陵方氏曰:夫氏以其子而求人之女妇氏,以其女而从人之子,然后昏姻之道成。故曰合二姓之好,昏姻之礼,前世作之而有所传,后世述之而有所继,故曰继先圣之后,以其有所作,故以圣言之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主主者,为祭主也。以其承先祖共祭祀故也,其序先天地而后宗庙者,神人之序也。先宗庙而后社稷者,内外之序也。
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
〈集说:〉石林叶氏曰:昏以继万世之嗣而为先祖,后与之共事,宗庙社稷以及天地,所谓主也。君共粢盛,大夫共祭服则内足以治宗庙之礼。推而大之,可以配天地,天则神也,地则明也。故以配天地之神明夫妇,正则名正,名正则言顺,故出则足以治直言之礼。推而广之,凡君臣父子皆所正也。故以立上下之敬,至于事之废坠可耻者,足以正之国之衰弱可耻者,足以兴之为政之本,孰有先于此乎。然而昏姻之礼,人伦之常也。其效若此者,何也。盖大王之所以兴国者,以其有姜女;文王之所以造周者,以其有后妃;幽王之所以亡天下也,亦以褒姒而已。王化之本,取诸家而推之,则天下无不治。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则国家顺矣。
《坊记》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子云,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违也。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昏义》〈疏:〉
按郑目录云名曰昏义者,以其记取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也。此于别录属吉事,谓之昏者。郑昏礼目录云取妻之礼,以昏为期,必以昏者,取其阳往阴来之义,日入后二刻半为昏,以定称之婿曰昏妻曰姻,谓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也。若婿与妻之属亦称昏姻,故郑注昏礼云女氏称昏婿氏,称姻尔雅婿父为姻妇,父为昏,又云婿之党为姻兄弟妇之党,谓昏兄弟是也。天地初分之后,遂皇时则有夫妇,故通卦验云,遂皇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则君臣父子夫妇及政等是夫妇始自遂皇也。谯周云太昊制嫁,娶俪皮为礼,是俪皮起于太昊也。其媒官具于月令疏。五帝以前,为昏不限同姓异姓,三王以来文家异姓为昏,质家同姓为昏。其昏之年则大戴礼男三十女二十合五十,应大衍之数,自天子达于庶人一也。然舜年三十不娶谓之鳏,文王十五生武王尚有兄伯邑考,则人君昏娶早矣。先儒又以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自此以后可以嫁娶。至男三十女二十,是正礼也。〈集说:〉吕氏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男女夫妇,人道之始也。可不敬乎。序卦曰物不可以苟合,故受之以贲,盖天下之情不合,则不成其所以合也。敬则克终,苟则易离,必受之以致饰者,所以敬而不苟也。昏礼者,其受贲之义乎。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阳屈而阴伸,男下女之义也。 吴郡张氏曰:昏礼用昏时,日往则月来,阳往则阴来之义,异姓取和而不同,以水济火则不相成男女,同则不昌也。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集说:〉孔氏曰:此总明昏礼之义,从始至终也。采谓采择之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谓使媒氏下通其言,女许之然后纳采。《白虎通》云雁取其随时南北而不失节,又雁随阳妻从夫之义问名者,问其女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为谁氏,言女之母何姓也,此二礼一使兼行之。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夫则元纁,元三纁二加以俪皮,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谷圭,皆具于周礼经注也。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女家,以昏时之期请者,谦敬之辞示不敢自专也。纳吉纳徵,请期每一事则使者一人行,惟纳徵无雁以有币,故其馀皆用雁。主人谓女父母行此等礼时,女之父母设筵几于祢庙,此等皆据士昏礼而知之。 蓝田吕氏曰:合同姓以为宗者,兄弟之恩患乎不亲也;合异姓以为昏者,男女之际患乎无别也。故取妻不取同姓,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皆所以远别也。君子之祭也。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出夫人之辞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昏礼》父醮子而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诗有采蘩采蘋皆以承先祖共祭祀为不失职,盖妇人之职莫先于奉祭祀,女子未嫁,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其教有素矣。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故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此昏礼所以不可不敬也,故曰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昏礼之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其别有六必至于六者,敬则不苟,别则致详也。纳采者,昏礼下达男先下女,媒妁之言既达则女先许之矣。男不敢必也,故纳采择之礼以求之,故曰纳采其礼用雁,五礼皆用之雁,大夫之挚也。士昏而用大夫之挚摄盛也,犹乘墨车而迎也。其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言有惠贶室,则知女氏之前许也。既纳采遂问名者,不敢必主人之女问名将卜之也。故其辞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则告之矣。纳吉者,既问名而男氏以吉卜告女氏也。其辞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占曰吉使某也。敢告纳徵者,纳币以聘之也。古之聘士聘女,皆以币交恭敬,不可以虚拘也。正洁之女,非礼则不行。犹正洁之士,非其招则不往也。故以聘士之礼聘之,是以有俪皮束帛以贽见之,礼见之是以用雁敬之,如此其至则夫妇之不正未之有也。徵成也,證也,所以成其信而不渝也。聘币皆以束帛,故无过五两诸侯天子。至于用玉则又所以重其礼也。请期者,男氏请昏期于女氏也。昏期主于男氏,而必请于女氏,女氏固辞然后告期者,宾主之义不敢先也。此五者,行乎。亲迎之前又皆男氏受命于庙女氏,听命于庙筵几,以敬神拜迎揖让,以敬宾至繁缛也。至重慎也,皆所以敬而不苟也。妇从于夫,女卑于男人之大伦也。昏礼下达自纳采至于亲迎,皆男先于女者也。天地之义存焉。天气降而下,地气应而上,则天地交而阴阳和万物生,上以礼求下,下以诚应上,则上下交君臣和万化,成男女之际,非特有所下也。别疑远耻且以成妇之正顺,以为事宗庙,继后世之重也。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者,以礼先之。奔则不待礼而行所以别贵贱也。 长乐陈氏曰:纳吉则其礼成矣。故纳徵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以禽贽,纳徵以圭璋,皮帛由徵以前虑,其或不受也。故皆言纳,既纳徵则听命而已,故于期言请焉。士昏礼既纳采问名,然后归卜于祢,既卜然后纳吉,而卜常在告庙之日。《礼记》曰: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郑氏谓受命退乃卜,卜昏之礼,盖亦如之,然则告庙始于纳采问名之后矣。纳采问名,一使而二雁三入庙而再迎之,则问名因于纳采,故其礼略也。士昏贽用雁者,摄盛也。观其所乘大夫之墨车,所以助祭之爵弁而女必次纯
衣纁袡,腊必用鲜鱼必殽全则摄贽而雁不为过也。郑氏曰用雁取其顺,阴阳来往理必不然。《周礼》曰: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考之于史,曰绵绣千纯,又曰文绣千纯,则纯匹端也。周礼所谓纯帛乃匹帛也,郑改以为缁误矣。匹帛无过五两则庶人不必五两,大夫士不得过焉,非谓庶人用缁大夫用元纁也。先王之制昏礼,其用财不过如此,则妇人之所饰可知矣。以为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而不在财也。纳采以至纳徵,主人不辞而请期辞者,以期在夫家而不在主人也。请期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盖惟父之昆弟,己与子之昆弟无死丧之凶,然后可以行礼焉。又曰异义云戴礼说天子亲迎,左氏说天子不亲迎,上卿迎之诸侯,亦不亲迎使上大夫迎之。郑驳异义云文王娶太姒亲迎于渭,又孔子答哀公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冕而亲迎,何谓已重乎。此天子诸侯有亲迎也。然考之于经著之诗,刺不亲迎而充耳以黄者人君之饰,又文王迎于渭,韩侯迎于蹶,而春秋纪裂繻来逆女。公羊曰讥不亲迎也。公子翚如齐逆女。《谷梁》曰: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庄公如齐逆女。谷梁曰:亲迎常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不正其亲迎于齐也。凡此皆言诸侯亲迎之礼,若天子则不然。赵氏曰王者之尊,海内莫敌,故嫁女使诸侯主之适诸侯,诸侯莫敢有其室,若屈万乘之尊而行亲迎之礼,则何莫敢敌之有乎。夫子对哀公曰为天地社稷宗庙之主,以鲁有郊祀天地之礼,故云尔非为天子发也。左氏谓诸侯不亲迎,公羊谓天子亦亲迎,其说不能全,与经合当从赵氏之论为正。 马氏曰:二姓者,姓之所自出者,异也。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所以重其别而必待二姓,然后合好也。上主于事宗庙,下主于继后世,则中宜主于顺舅姑和室人而以当于夫也。所主者,如此则君子可不重欤。采者有所采,择君子于事之始未尝不采择,故此始于纳采,自纳采至请期听婿家之命必于庙者,不敢忘其祖,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石林叶氏曰:贱而至于庶人,贵而至于天子,虽用币不同而皆用俪皮者,不忘本也。〈陈注:〉方氏曰:纳采者,纳雁以为采择之礼也。问名者,问女生之母名氏也。纳吉者,得吉卜而纳之也。纳徵者,纳币以为昏姻之證也。请期者,请昏姻之期日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注:〉酌而无酬,酢曰醮,醮之礼如冠醮,与其异者于寝耳。婿御妇车轮三周,御者代之婿,自乘其车先道之归也。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成妇之义。〈集说:〉孔氏曰:此明亲迎之礼。冠礼醮子在庙,父以酒醮子,命之亲迎,男往迎之女,则从男而至主人女之父,以婿来亲迎,故筵月于庙,以敌礼待之,故拜迎于门外,主人就东阶初入门,将曲揖当阶北面,揖当碑揖至阶,三让主人升自阼阶揖婿升自西阶北面奠雁,再拜于时女房中南面,母在房户外之西南面。婿既拜,讫旋降出女出房南面,立于母左父西面诫之,女乃西行。母南面诫之,是婿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谓婿,降西阶而出,亲御妇车婿授绥者,妇升车之时而婿授之。以绶御妇车之轮三匝然后御者,代御之妇至婿之寝门,婿揖以妇入则稍西避之。共牢而食者,在夫之寝婿东面妇西面共一牲牢而同食不异牲,合卺而酳酳演也。谓食毕饮酒,演安其气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故云合卺而酳,欲使婿亲妇,妇亦亲婿,所以体同为一,不使尊卑有殊也。 蓝田吕氏曰:御妇车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则所以下之之礼尽矣。共牢合卺,所以亲之之义见矣。下之则有敬矣,亲之则有爱矣。爱敬礼之大体而先敬后爱者,自异姓而合之,所以贵乎别也。故曰: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 严陵方氏曰:执雁谓执之以为挚也。执之自此而奠之于彼,故又言奠雁焉。御车以轮三周为节,止于三则取阴阳奇偶之数成也。共牢而食,则不异牲也。合卺而酳,则不异爵也。合卺有合体之义,共牢有同尊卑之义。体合则尊卑同,同尊卑则相亲而不相离矣。 新安朱氏曰:用雁亦摄盛之意,盖既许摄盛则虽庶人不得用匹,又昏礼挚不用死,故不得不越雉而用雁也。 钱塘于氏曰:上一段发明,其所
以重,故总之曰所以敬谨重正昏礼也。此一段发明,其所以亲,故总之曰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推所以而言之,则圣人两致其意于昏礼者,始昭然义见矣。况夫妇之义本于判合,故当始进之初于敬谨重正之中,尤尽其绸缪委曲之诚。父亲醮而命迎,则降尊以示其恩也。婿再拜而奠雁,则屈体以尚其恭也。御轮以候,则舂容以须之而不敢遽也。揖妇以入则卑,抑以延之而不敢慢也。共牢合卺,又款密浃洽而相与周旋也。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疏:〉昏礼必敬慎重正,而后男女相亲,不然久必离异也。所以昏礼为礼本者,昏礼得所则受气纯和。生子必孝事君必忠孝,则父子亲忠,则朝廷正是昏礼为诸礼之本也。〈集说:〉蓝田吕氏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别也。如其无别,则夫不夫妇不妇矣。父子之亲,从何而正。父子不亲,则君臣之义从何而立。三者不正,求不为禽兽者,未之有也。盖人伦之本始于夫妇终于君臣,本正而末不治者,亦未之有也。故曰昏者礼之本。 石林叶氏曰:纳采用雁而择所昏敬之也。问名而卜之吉然后昏谨之也。纳采而后成昏礼重之也。请期而后交合正之也。既至而后同尊卑亲之也。自纳采至于请期未成,其为妇也。故以成男女之别,既受之父母而至于合卺而饮,则非特男女之交而已,故以立夫妇之义。夫妇有义则内足以事亲,故父子有亲则家齐矣。推而治国,故君臣有正齐家本也,治国末也,故昏礼所以为礼之至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脩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注:〉成妇礼成,其为妇之礼也。赞醴妇当作礼声之误也。以馈明妇顺者,供养之礼主于孝顺。妇降自阼阶,言既献之而授之以室事也。降者,各还其燕寝,妇见及馈飨于适寝昏,礼不言厥明,此言之者,容大夫以上礼多或异日也。〈疏:〉此论昏礼明日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又舅姑入室,妇馈特豚又明日舅姑飨妇之节,此即士昏礼也。故有特豚馈于舅姑,若大夫以上非唯特豚而已。虽以士为主,亦兼明大夫,故有厥明舅姑共飨妇。若士昏礼则舅姑醴妇,讫则飨之不待厥明也。妇执笲枣栗脩以见者,案士昏礼舅坐于阼阶西面,姑坐于房外南面,妇执笲枣栗进东面拜奠于舅席讫,又执脩升进北面拜奠于姑席是也。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者,案士昏礼妇席于户牖间赞者,酌醴置席前北面,妇于席西东面拜受赞者,西阶上北面拜送,又拜荐脯醢妇升席,左执觯右祭脯醢讫,以柶祭醴三是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者,按士昏礼,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侧载无鱼腊无稷,并南上其他如取女礼。郑注云侧载者,右胖载之,舅俎;左胖载之,姑俎。异尊卑并南上者,舅姑共席于奥,其馔各以南为上也。舅姑共飨妇者,案士昏礼云既言舅姑荐俎,醢以乡饮酒之礼,约之席在室外户之西,舅酌酒于阼阶献妇,妇西阶上拜受即席祭荐祭酒毕于西阶。上北面卒爵妇酢舅,舅于阼阶上受酢,饮毕乃酬,妇先酌自饮毕,更酌酒以酬姑,姑受爵奠于荐,左不举爵,正礼毕也。阼阶是舅姑所升处,今妇由阼阶而降者,是著明代舅姑之事也。〈集说:〉蓝田吕氏曰:妇人从夫,与夫同体者也。夫之所事妇,亦事之所养,妇亦养之,故妇之于舅姑,犹子之于父母也。夙兴沐浴执笲以见舅姑,舅姑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明,敬事自此始矣,故曰成妇礼也。舅姑入于室,妇以特豚馈赞成祭卒食一酳彻席,妇馂明,共养自此始矣,故曰明妇顺也。父老则传之子,姑老则传之妇,故冠礼子始冠著其代父之意焉。昏礼妇始见,著其代姑之意焉。明所以冠所以昏者,其责在是也,故曰以著代。 严陵方氏曰:妇沐浴以俟见,所以致敬也。赞即相者也。枣栗则品之洁者,以奠于舅尊之也。脩则味之美者,以奠于姑亲之也。赞醴妇谓赞者,以醴酌妇而劳之也。祭脯醢而不及牲祭醴而不及酒者,又以妇礼始成而未备故也。下言特豚馈而不及特牲,亦此之意厥明明日也。夙兴妇既馈舅姑矣,故厥明舅姑共飨妇焉,盖报施之礼然也。一献与一献,孰之一献同义。奠酬与奠酬而升歌同义。 马氏曰:沐浴自洁以重礼也。质明,平明也。赞者,赞助以行礼也。笲者,《曲礼》曰:椇,榛,脯,脩,枣,栗。妇人之挚
也。盖妇质则用器不过于笲,其挚不过枣栗腶脩而已。赞醴妇者,舅姑答妇亦必有赞也。脯醢者,羞也。醴者,酒也。妇受酒与羞必祭者,所以重舅之答己也。故曰成妇,礼也。特豚微物而已,用之以馈舅姑者,在顺而不在于物也。一献一酌而已,用之以飨妇者,在礼而不在酌也。奠酬者,舅姑与妇相为酬酢也。〈陈注:〉质明昏礼之。次日,正明之时也。赞相礼之人也,笲之为器似筥以竹,或苇为之衣,以青缯以盛此枣栗脩之贽脩脯也。加姜桂,治之曰脩赞醴妇者,妇席于户牖间赞者,酌醴置席前,妇于席西东面拜受赞者,西阶上北面拜送,又拜荐脯醢妇升席左执觯右祭脯醢讫以柶祭醴,三是祭脯醢祭醴者,所以成其为妇之礼也。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而分载之。左胖载之,舅俎;右胖载之,姑俎。无鱼腊无稷,舅姑并席于奥东面南上,馔亦如之,此明其为妇之孝顺也。厥明昏礼之,又明日也。昏礼注云舅姑共飨妇者,舅献爵姑荐脯醢,又云舅洗于南洗,洗爵以献妇也。姑洗于北洗,洗爵以酬妇也。贾疏云舅献姑酬,共成一献,仍无妨。姑荐酺醢,此说是也。但妇酢舅,更爵自荐,又云奠酬酬酢皆不言处,所以例推之舅姑之位,当如妇见舅席于阼,姑席于房外而妇行。更爵自荐及奠献之礼欤。疏曰舅酌酒于阼阶献妇,妇西阶上拜受即席祭荐祭酒,毕于西阶上北面卒爵,妇酢舅,舅于阼阶,上受酢。饮毕乃酬妇,更爵先自饮毕,更酌酒以酬姑,姑受爵奠于荐,左不举爵,正礼毕也。降阶各还燕寝也。方氏曰:阼者,主人之阶子之。代父将以为主于外妇之;代姑将以为主于内,故此与冠礼并言著代也。石梁王氏曰:此皆为冢妇也。今按此一节难晓仪礼,图亦不详明。阙之,以俟知者。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集说:〉马氏曰:责妇顺以顺舅姑,谓重顺舅姑而不能和于室人,则不顺乎舅姑矣。和于室人而不能当于夫,则不和于室人矣。当于夫而不能审守委积盖藏,则不当于夫矣。数者,无不备然后可以尽妇顺之道也。和于室人如诗,所谓宜其家人者是也。当于夫者,如孟子所谓无违夫子是也。以成丝麻布帛可以无寒也。以审守委积盖藏,则在中馈可以无饥也。不唯可以不饥,不寒而大可以供祭祀之羞服矣。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和则有理,理则有义,有理义则家可长久,圣王重之重其有理义也。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疏:〉此昏义虽记士昏礼,自此以下又广明天子以下教女及夫妇之义。〈陈注:〉祖庙未毁者,言此女犹于此祖有服也,则于君为亲,故使女师教之于公宫。公宫,祖庙也。既毁,谓无服也,则于君为疏,故教之于宗子之家。祭之者,祭所出之祖也。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齐衰,服母之义也。
《管子》《君臣下》
国君聘妻于异姓,设为侄娣、命妇、宫女,尽有法制,所以治其内也。明男女之别,昭嫌疑之节,所以防其奸也。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官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威私也。《入国》
所谓合独者,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三年然后事之,此之谓合独。《孔子家语》《本命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期而生膑然后能行,三年囟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龀,二八而化,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二七而化,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而礼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子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男子者,任天道而长万物者也,知可为,知不可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是故审其伦而明其别谓之知,所以效匹夫之听也。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言无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仪也,不越境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匹妇之德也。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谓其逆德也乱家子者,谓其乱伦也世有刑人子者,谓其弃于人也有恶疾子者,谓其弃于天也丧父长子。谓其无受命也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出者,谓其逆德也无子者,谓其绝世也淫僻者,谓其乱族也嫉妒者,谓其乱家也恶疾者,谓其不可供粢盛也多口舌者,谓其离亲也窃盗者;谓其反义也三不去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后富贵。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孔丛子》《嘉言》
子张曰:女子必渐乎二十而后嫁,何也。孔子曰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以为缋组紃织纴者。女子之所有事也。黼黻文章之义,妇人之所有大功也。必十五以往渐乎二十。然后可以通乎此事,通乎此事。然后乃能上以孝于舅姑,下以事夫养子也。《论书》
子张问曰:礼丈夫三十而室。昔者舜三十徵庸。而书云有鳏在下曰虞舜何谓也。曩师闻诸夫子曰:圣人在上,君子在位,则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尧为天子而有鳏在下,何也。孔子曰夫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后娶,古今通义也。舜父顽母嚚,莫克图室家之端焉。故逮三十而谓之鳏也。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父母在则宜图婚,若已殁则己之娶必告其庙。今舜之鳏,乃父母之顽嚚也。虽尧为天子。其如舜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春秋讥文公以丧娶。难者曰:丧者月,不过三年,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今按经:文公乃四十一月乃娶,娶时无丧,出其法也矣,何以谓之丧娶。曰:春秋之论事,莫重乎志。今娶必纳币,纳币之月在丧分,故谓之丧娶也。且文公以秋祫祭,以冬纳币,皆失于太早,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虽从俗而不能终,犹宜未平于心,今全无悼远之志,反思念娶事,是春秋之所甚疾也,故讥不出三年,于首而已讥以丧娶也。
《大戴礼》《本命》
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三月而彻盷,然后能有见;八月生齿,然后食;期而生膑,然后能行;三年合,然后能言;十有六情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阳穷反阴。是故阴以阳化;阳以阴变。故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一阴一阳然后成道;二八十六,然后情通,然后其施行,女七月生齿,七岁而毁;二七十四然后其化成。合于三也,小节也。中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合于五也,中节也。太古男五十而室,女三十而嫁,备于三五,合于八八也。八者维刚也,天地以发明,故圣人以合阴阳之数也。《韩诗外传》《论婚》
传曰: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盷,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后能食;期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阴阳相反,阴以阳变,阳以阴变。故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精化小通。是故阳以阴变,阴以阳变。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诗曰:乃如之人兮,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贤者不然,精气阗溢,而后伤时不可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道义。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急时辞也,是故称之日月也。〈按彻盷微盷生膑髑就合脑合情通精通二书互异今并存之
〉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三月而庙见,祢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三月,不杀孝子之情也。故礼者、因人情为文。诗曰: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言多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