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
第二十二卷目录
律令部汇考八
宋〈哲宗元祐六则 绍圣四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五则 大观三则 政和五则 重和一则 宣和四则 钦宗靖康一则 高宗建炎四则 绍兴二十二则〉
宋〈哲宗元祐六则 绍圣四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五则 大观三则 政和五则 重和一则 宣和四则 钦宗靖康一则 高宗建炎四则 绍兴二十二则〉
祥刑典第二十二卷
律令部汇考八
宋哲宗元祐元年二月,诏左右举监司,非其人者有罚,禁边民与夏人市,又诏中丞刊修敕令格式。是年,令大理受奏按可疑、可悯者,具轻重条律,刑部详审,次第上之,门下省请删改,刑部所修不以官、赦降原减条。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元年二月丁卯,诏左右侍从各举堪任监司者二人,举非其人有罚。庚午,禁边民与夏人为市。 按《刑法志》:元祐元年,纯仁又言:前岁四方奏谳,大辟凡二百六十四,死者止二十五人,所活垂及九分。自去年改法,至今未及百日,所奏按凡一百五十四,死者乃五十七人,所活才及六分已上。臣固知未改法前全活数多,其间必有曲贷,然犹不失罪疑惟轻之仁;自改法后,所活数少,其间必有滥刑,则深亏宁失不经之义。请自今四方奏大辟按,并令刑部、大理寺再行审覆,略具所犯及元奏因依,令执政取旨裁断,或所奏不当,亦原其罪。如此则无冤滥之狱。又因尚书省言,远方奏谳,待报淹系,始令川、广、福建、荆南路罪人,情轻法重当奏断者,申安抚或钤辖司酌情决断乃奏。门下侍郎韩维言:天下奏按,必断于大理,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中书,决之人主。近岁有司但因州郡所请,依违其言,即上中书,贴例取旨,故四方奏谳日多于前。欲望刑清事省,难矣。自今大理寺受天下奏按,其有刑名疑虑、情理可悯,须具情法轻重条律,或指所断之法,刑部详审,次第上之。诏刑部立法以闻。〈又〉元祐元年,门下省言:当官以职事堕旷,虽去官不免,犹可言。至于赦降大恩,与物更始,虽劫盗杀人亦蒙宽宥,岂可以一事差失,负罪终身。今刑部所修不以官、赦降原减条,请更删改。〈又〉元祐初,中丞刘摰言:元丰编修敕令,旧载敕者多移之令,盖违敕法重,违令罪轻,此足以见神宗仁厚之德。而有司不能推广,增多条目,离析旧制,因一言一事,辄立一法,意苛文晦,不足以该事物之情。行之几时,盖已屡变。宜取庆历、嘉祐以来新旧敕参照,去取删正,以成一代之典。右谏议孙觉亦言烦细难以检用。乃诏摰等刊定。哲宗亲政,不专用元祐近例,稍复熙宁、元丰之制。自是用法以后冲前,改更纷然,而刑制紊矣。〈又〉元祐初,三省言:旧置纠察司,盖欲察其违慢,所以谨重狱事,罢归刑部,无复纠察之制。请以纠察职事委御史台刑察兼之,台狱则尚书省右司纠察之。
按《玉海》:元祐元年二月己卯,诏中丞刘摰等,以元丰敕令格式,并续降条贯六千八百七十六道,刊修。按《文献通考》:哲宗元祐元年,诏御史中丞刘摰、右正言王觌等,刊修《元丰敕令格式》。〈按御史纠察一条,《志》无年月可考,而上云
元祐初,下紧接三年云云,故附录于元年之下
〉
元祐二年九月丁卯,禁私造金箔。十二月壬寅,颁《元祐敕令式》。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按《玉海》: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苏颂等上《敕》十二卷,《令》二十五卷,《式》〈阙〉卷,《申明》、《例》各一卷,《赦书德音》一卷,并《目录》总五十六卷。诏颁行。颂等奉诏,详定成书,表上之曰:以元丰敕令格式,取嘉祐、熙宁编敕、附令敕等,讲求本末,合二纪所行,约三书大要,随门标目,用旧制也。以义名篇,仿唐律也。简而易从,久而无敝,考东都之议,应劭有臣所创造之言,案庆历之书,群官有参详新立之例。今依庆历故事。注云:臣等参详新立魏律,则尚书州郡著令自殊,唐格则留司散颁立名亦异,便于典掌,不使混殽。
元祐三年夏四月庚子,诏天下郡城以地里置壮城兵额,禁勿他役。秋八月丙戌,诏罢吏试断刑法。九月庚申,禁宗室联姻内臣家。冬十二月闰月癸卯,颁《元祐式》。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祐四年夏四月,罢明法科。十一月,改发运、转运、提刑预妓乐宴会徒二年法。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四年十一月辛卯,改发运、转运、提刑预妓乐宴会徒二年法。
按《通鉴纲目》:元祐四年夏四月,分经义、诗赋为两科试士。罢明法科。元祐六年五月,后省上《元祐敕令格》。是年,刑部请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之,徒以上减凡人一等,又改配隶法,皆移配近地有差。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六年五月丁亥,后省上《元祐敕令格》。 按《刑法志》:元祐六年,刑部论: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之,杖以下勿论,徒以上减凡人一等。谋杀盗诈、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因殴致死者不刺面,配邻州,情重者奏裁。凡命士死于官或去位,其送徒道亡,则部辖将校、节级与首率众者徒一年,情轻则杖百,虽自首不免。〈又〉初,神宗以流人去乡邑,疾死于道,而护送禁卒,往来劳费,用张诚一之议,随所在配诸军重役。后中丞黄履等言,罢之。凡犯盗,刺环于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于面。径不过五分。元祐六年,刑部言:诸配隶沙门岛,强盗杀人纵火,赃满五万钱、强奸殴伤两犯至死,累赃至二十万钱、谋杀致死,及十恶死罪,造蛊已杀人者,不移配。强盗徒党杀人不同谋,赃满二十五万,遇赦移配广南,溢额者配隶远恶。馀犯遇赦移配荆湖南北、福建路诸州,溢额者配隶广南。在沙门岛满五年,遇赦不该移配与不许纵还而年及六十以上者,移配广南。在岛十年者,依馀犯格移配。笃疾或年及七十、在岛三年以上,移配近乡州军。犯状应移而老疾者同。其永不放还者,各加二年移配。后又定令:沙门岛以溢额,移配琼州、万安军、昌化、朱崖军。
元祐七年,改失出不坐法。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元祐七年,臣僚言:法寺断狱,大辟失入有罚,失出不坐。常人之情,自择利害,谁肯公心正法者请自今,失出死罪五人比失入一人,失出徒、流罪三人,比失入一人者。著为法。从之。
绍圣元年六月甲申,除进士引用王安石《字说》之禁。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二年四月丁亥,诏依元丰条置律学博士二员。六月壬辰,禁京城士人舆轿。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三年正月庚戌,诏鞫狱非本章所指而蔓求他罪者,论如律。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绍圣四年二月庚午,诏国信使毋得以非例之物遗人使,仍著条禁。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四月,诏徒以下结案覆奏,后遣,不如令者坐。八月,章惇等进《新修敕令式》。九月闰月,置律博士。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符二年四月辛卯,诏鞫狱,徒以
上须结案及审录覆奏,然后断遣,不如令者坐之。八月癸酉,章惇等进《新修敕令式》。读于帝前,其间有元丰所无而用元祐敕令者,帝曰:元祐亦有可取乎。惇等对曰:取其善者。九月闰月癸酉,置律学博士员。元符三年五月,罢失出之罚。是年,改强盗计赃之法。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徽宗本纪》:元符三年春正月己卯,哲宗崩。召端王入,即皇帝位。夏五月丁卯朔,罢理官失出之罚。 按《刑法志》:初,法寺断狱,大辟失入有罚,失出不坐。至是,以失出死罪五人比失人一人,失出徒、流罪三名,亦如之。著为令。元符三年,刑部言:祖宗重失入之罪,所以恤刑。夫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请罢失出之责,使有司谳议之间,务尽中恕。诏可。〈又〉元丰敕,重法地分,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以重法。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复立《妻孥编管法》。至元符三年,因刑部有请,诏改依旧敕。先是,曾布建议:盗情有轻重,赃有多少。今以赃论罪,则劫贫家情虽重,而以赃少减免,劫富室情虽轻,而以赃重论死。是盗之生死,系于主之贫富也。至于伤人,情状亦殊。以手足殴,偶伤肌体,与夫兵刃汤火,固有间矣,而均谓之伤。朝廷虽许奏裁,而州郡或奏或否,死生之分,特幸与不幸尔。不若一变旧法,凡以赃定罪及伤人情状不至切害者,皆从罪止之法。其用兵刃汤火,情状酷毒,及污辱良家,或入州县镇砦行劫,若驱虏官吏巡防人等,不以伤与不伤。凡情不可贷者,皆处以死刑,则轻重不失其当矣。及布为相,始从其议,诏有司改法。未几,侍御史陈次升言:祖宗仁政,加于天下者甚广。刑罚之重,改而从轻者至多。惟是强盗之法,特加重者,盖以禁奸宄而惠良民也。近朝廷改法,诏以强盗计赃应绞者,并减一倍;赃满不伤人,及虽伤人而情轻者奏裁。法行之后,民受其弊,被害之家,以盗无必死之理,不敢告官,而邻里亦不为之擒捕,恐怨仇报复。故贼益逞,重法地分尤甚切。恐养成大寇,以贻国家之患,请复行旧法。布罢相,翰林学士徐绩复言其不便,乃诏如旧法,前诏勿行。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壬寅,诏诸路疑狱当奏而不奏者科罪,不当奏而辄奏者勿坐,著为令。六月己
未,诏班《斗杀情理轻重格》。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按《文献通考》: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大理卿周鼎言:《律》:斗杀人者,绞。故杀人者斩,盖两相争竞者谓之。故义理甚明。今法寺断按,每于故斗之际,议论不一。盖泥《刑统》所谓非因斗争,无事而杀,是名故杀。殊不知所谓无事而杀者,以言无彼此争斗之事而杀人者,是名故杀。若谓不必斗争,但缘他事而杀者,不当为故,则律之立文,奚不曰有事杀人绞,而曰斗杀人绞,不曰无事杀人斩,而云故杀人斩。以此质之,法意可见。请自今凡断奏,故斗按,并令有司指定两相斗争是否,若止辩说往复,即非忿竞,则故斗情状,判然矣。刑部亦是鼎议,诏申明行下。〈按斗杀条,《通考》作五月,与《本纪》不同〉
崇宁元年七月,追复元丰法制,燬元祐例。八月,复以律试进士。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元年七月己丑,焚元祐法。按《刑法志》:崇宁元年,臣僚言:有司所守者法,法所不载,然后用例。今引例破法,非理也。乃令各曹取前后所用例,以类编修,与法妨者去之。寻下诏追复元丰法制,凡元祐条例悉燬之。
按《通鉴纲目》:崇宁元年八月,复令进士,兼试律。崇宁二年九月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十一月庚辰,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举察,必罚无赦。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三年三月丁亥,作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或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道路有奔亡之虑。苏颂元丰中尝建议:请依古圜土,取当流者治罪讫,髡首钳足,昼则居作,夜则置之圜土。满三岁而后释,未满岁而遇赦者,不原。既释,仍送本乡,讥察出入。又三岁不犯,乃听自如。时未果行。崇宁中,始从蔡京之请,令诸州筑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昼则役作,夜则拘之,视罪之轻重,以为久近之限。许出圜土充军,无过者纵释。行之二年,其法不便,乃罢。大观元年,复行。四年,复罢。崇宁四年正月壬辰,诏察诸路监司贪虐者论其罪。五月戊申,除党人父兄子弟之禁。十月甲申,以左、右司所编绍圣、元符以来申明断例班天下,刑名例班刑部、大理司。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五年正月,除党人禁,又罢圜土法。二月,敕诸司互察,不遵奉御笔诏者。六月,立诸路监司互察法。十二月,诏监司不尽实者,流窜不叙。是年,诏有司情轻法重,不取旨者,以违制论。又诏特旨处分,以常法沮格者,以大不恭论。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五年正月丁未,除党人一切之禁。壬子,罢圜土法。二月丁丑,以前后所降御笔手诏模印成册,班之中外。州县不遵奉者,监司按劾,监司推行不尽者,诸司互察。六月癸亥,立诸路监司互察法,庇匿不举者罪之,仍令御史台纠劾。十二月己巳,诏监司按事,有怀奸挟情不尽实者,流窜不叙。按《刑法志》:崇宁五年,诏:民以罪丽法,情有重轻,则法有增损。故情重法轻,情轻法重,旧有取旨之令。今有司惟情重法轻则请加罪,而法重情轻则不奏减,是乐于罪人,而难于用恕,非所以为钦恤也。自今宜遵旧法取旨,使情法轻重各适其中,否则以违制论。〈又〉绍圣以来,连起党狱,忠良屏斥,国以空虚。徽宗嗣位,外事耳目之玩,内穷声色之欲,徵发亡度,号令靡常。于是蔡京、王黼之属,得以诬上行私,变乱法制。崇宁五年,诏曰:出令制法,重轻予夺在上。比降特旨处分,而三省引用敕令,以为妨碍,沮抑不行,是以有司之常守,格人主之威福。夫擅杀生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何格令之有。臣强之渐,不可不戒。自今应有特旨处分,间有利害,明具论奏,虚心以听。如或以常法沮格不行,以大不恭论。
大观元年十月,禁用翡翠。是年,诏御笔断罪,诣尚书省陈诉者,以违御笔论。又令应承受御笔官府,稽滞时,日决杖徒流,以大不恭论,又诏计赃,以一贯五百
定罪。
按《宋史·徽宗本纪》:大观元年十月壬申,禁用翡翠。按《刑法志》:崇宁五年,诏臣强之渐,不可不戒。明年,诏:凡御笔断罪,不许诣尚书省陈诉。如违,并以违御笔论。又定令:凡应承受御笔官府,稽滞一时杖一百,一日徒二年,二日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三日以大不恭论。由是吏因缘为奸,用法巧文寖深,无复祖宗忠厚之志。穷极奢侈,以竭民力,自速祸机。靖康虽知悔悟,稍诛奸恶,而谋国匪人,终亦未如之何矣。
按《文献通考》:大观元年,诏计赃之律,以绢论罪,绢价有贵贱,故论罪有轻重。今四方绢价增贵,而计绢之数犹循旧制,以定一贯三百为率,计价既低,抵罪太重,非仁民恤狱之意。可以一贯五百定罪。{{Annotation|按《志》:明年为崇宁五
年之明年,即大观元年
}}
大观二年,更定笞法。八月,大理请定应推盗贼,不究囊橐之家者,徒二年。著为令。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大观二年,更定笞法。自今并以小杖行决,笞十为五,二十为七,三十为八,四十为十五,五十为二十,不以大杖比折,永为定制。八月,大理少卿任良弼言:州县推勘盗贼,多以止宿林野为词,不究囊橐之家。请自今应推强盗,而不究囊橐,及所止之地名,各徒二年。不尽者,减二等。为令。从之。
大观四年正月辛酉,诏士庶拜僧者,论以大不敬。二月庚午朔,禁然顶、炼臂、刺血、断指。八月闰月辛酉,诏戒朋党。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八月戊午,诏:监司部内官吏,一岁中有犯罪至三人以上,虽不及三人而或有曾荐举者,罪及监司。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诏官吏录囚释冤,以所释多少,为殿最。其故出有罪徼功者,论如法,又诏徒、流罪已结案,而官吏能驳正者,七人,比大辟一名推赏。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刑法志》:政和三年,臣僚言:远方官吏,文法既疏,刑罚失中,不能无冤。愿委耳目之官,季一分录所部囚禁,遇有冤抑,先释而后以闻。岁终较所释多寡,为之殿最。其徼功故出有罪者,论如法。诏令刑部立法:诸入人徒、流之罪已结案,而录问官吏能驳正,或因事而能推正者,累及七人,比大辟一名推赏。
政和五年,诏按察所劾不法官吏,辄论告。按察者断毕,再推不实,更于法外重断。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政和五年,诏令今后不法官吏,已为按察官所劾,而辄论告按察官者,虽指斥等事,亦候结勘断罪毕,再推勘。如不实,诬告人特于法外,别行重断。
政和六年四月丁丑,诏天宁诸节及壬戌日,杖以下罪听赎。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七年六月,禁巫觋。是年,诏品官犯罪,情理重害而隐拒者,三问不承,方许枷讯,又诏宗室有犯辄加捶拷者,以违御笔论,中书省言:《律》,在官犯罪,去官勿论。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七年六月壬午,诏禁巫觋。按《刑法志》:政和间,诏:品官犯罪,三问不承,即奏请追摄;若情理重害而隐拒,方许加讯。迩来有司废法,不原轻重,加讯与常人无异,将使人有轻吾爵禄之心。可申明条令,以称钦恤之意。又诏:宗子犯罪,庭训示辱。比有去衣受杖,伤肤败体,有恻朕怀。其令大宗正司恪守条制,违者以违御笔论。又曰:其情理重害,别被处分。若罪至徒、流,方许制勘,馀止以众證为定,仍取伏辨,无得辄加捶拷。其合庭训者,并送大宗正司,以副朕敦睦九族之意。中书省言:《律》,在官犯罪,去官勿论。盖为命官立文。其后相因,掌典去官,亦用去官免罪,有犯则解役归农,幸免重罪。诏改《政和敕》掌典解役从去官法。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犹重其禁。凡传习妖教,夜聚晓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皆著于法,诃察甚严。故奸轨不逞之民,无以动摇愚俗。间有为之,随辄报败,其事不足纪。〈按志所载文献
通考作七年而诃察妖教亦与本纪禁巫觋相符
〉重和元年二月,诏以禁钱买物者,论大不恭,又诏禁止惨酷犯者,论违制。四月,诏约折杖之数。九月,诏禁朋党。
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二月丁丑,诏监司辄以禁钱买物为苞苴馈献,论以大不恭。九月癸巳,禁群臣朋党。
按《文献通考》:重和元年二月,河北西路提点刑狱虞奕言:州县虐吏,辄借杖为溜筒,用铁钳项,以竹实沙而贯之,非理惨酷。诏悉禁止,犯者以违制论。四月,诏肉刑废,而为杖笞,而折杖之数多寡不伦,民抵虑禁伤,及肌肤,宜约其数,以善天下。自今徒二年半,杖九十者,折十七。徒二年,杖八十者,十五。徒一年半,杖七十者,十三。徒一年,杖六十者,十二。笞五十者,十。笞四十者,八。笞三十者,七。笞二十者,六。笞十者,五。
宣和二年六月,诏冲改元丰法者,以大不恭论。又诏稽违诏令者,重论之。是年,诏州县不亲鞫囚者,徒二年。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二年六月辛巳,诏自今冲改元丰法制,论以大不恭。丙戌,诏有妄言惑众、稽违诏令者,重论之。
按《文献通考》:宣和二年诏州县官不亲听囚而使吏鞫讯者徒二年
宣和三年十月甲寅,诏自今赃吏狱具,论决勿贷。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六年十月庚午,诏有收藏习用苏、黄之文者,并令焚毁,犯者以大不恭论。十二月甲辰,诏百官遵行元丰法制。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宣和六年,臣僚言:元丰旧法,有情轻法重,情重法轻,若入大辟,刑名疑虑,并许奏裁。比来诸路以大辟疑狱决于朝廷者,大理寺类以不当劾之。夫情理巨蠹,罪状明白,奏裁以幸宽贷,固在所戒;然有疑而难决者,一切劾之,则官吏莫不便文自营。臣恐天下无复以疑狱奏矣。愿诏大理寺并依元丰法。从之。
宣和七年正月癸巳,令三省修已废之法。六月戊申,诏臣僚辄与内侍来往者论罪。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钦宗靖康元年二月壬寅,除元祐党籍学术之禁,禁伏阙上书。四月戊申,置详议司于尚书省,讨论祖宗法。五月辛未,申铜禁。乙亥,申销金禁。七月乙丑,除元
符上书邪等之禁。九月乙亥,诏编修敕令所取靖康以前蔡京所乞御笔手诏,参祖宗法及今所行者,删修成书。十一月壬申,禁京师民以浮言相动者。按《宋史·钦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徽宗每降御笔手诏,变乱旧章。靖康初,群臣言:祖宗有一定之法,因事改者,则随条贴说,有司易于奉行。蔡京当国,欲快己私,请降御笔,出于法令之外,前后牴牾,宜令具录付编修敕令,参用国初以来条法,删修成书。诏从其请,书不果成。
高宗建炎元年九月己亥,诏内外官司参用嘉祐、元丰敕,以俟新书。癸丑,诏有敢妄议惑众沮巡幸者,许告而罪之,不告者斩。十二月,诏凡刑赏大政并经三
省,其干请墨敕行下者罪之。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建炎二年正月癸巳,复明法新科。丙申,诏:自今犯枉法自盗赃者,中书籍其姓名,罪至徒者,永不录用。二月辛未,诏自今犯枉法自盗赃罪至死者,籍其赀。四月戊午,禁州县责邻保代输逃户税役。七月戊子,禁军中抉目刳心之刑。十月壬戌,禁江、浙闭籴。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高宗性仁柔,其于用法,每从宽厚,罪有过贷,而未尝过杀。知常州周杞擅杀人,帝曰:朕日亲听断,岂不能任情诛僇,顾非理耳。即命削杞籍。大理率以儒臣用法平允者为之。狱官入对,即以惨酷为戒。台臣、士曹有所平反,辄与之转官。每临轩虑囚,未尝有送下者,曰:吾恐有司观望,锻鍊以为重轻也。吏部员外郎刘大中奉使江南回,迁左司谏,帝寻以为秘书少监。谓宰臣朱胜非曰:大中奉使,颇多兴狱,今使为谏官,恐四方观望耳。其用心忠厚如此。后诏用刑惨酷责降之人,勿堂除及亲民,止与远小监当差遣。当建、绍间,天下盗起,往往攻城屠邑,至兴师以讨之,然得贷亦众。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尝奏强盗之数,帝曰:皆吾赤子也,岂可一一诛之。诛其渠魁三两人足矣。至待贪吏则极严:应受赃者,不许堂除及亲民;犯枉法自盗者,籍其名中书,罪至徒即不叙,至死者,籍其赀。诸文臣寄禄官并带左、右字,赃罪人则去之。是年,申严真决赃吏法。令三省取具祖宗故事,有以旧法弃市事上者,帝曰:何至尔耶。但断遣乏足矣。贪吏害民,杂用刑威,有不得已,然岂忍寘缙绅于死地耶。在徽宗时,刑法已峻。虽尝裁定笞、杖之制,而有司犹从重。比中兴之初,诏用政和递减法,自是迄嘉定不易。自蔡京当国,凡所请御笔以坏正法者,悉釐正之。诸狱具,令当职官依式检校。枷以乾木为之,轻重长短刻识其上,笞、杖不得留节目,亦不得钉饰及加筋胶之类,仍用官给火印。暑月,每五日一洗濯枷杻,刑、寺轮官一员,躬亲监视。诸狱司并旬申禁状,品官、命妇在禁,别具单状。合奏案者,具情款招伏奏闻,法司朱书检坐条例、推司录问、检法官吏姓名于后。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各路提点刑狱司,岁具本路州军断过大辟申刑部,诸州申提刑司。其应书禁历而不书,应申所属而不申,奏案不依式,检坐开具违令,回报不圆致妨详覆,与提刑司详覆大辟而稽留、失覆大辟致罪有出入者,各抵罪。知州兼统兵者,非出师临陈,毋用重刑。州县月具系囚存亡之数申提刑司,岁终比较,死囚最多者,当职官黜责,其最少者,褒赏之。旧以绢计赃者,千三百为一匹,窃盗至二十贯者徒。至是,又加优减,以二千为一匹,盗至三十贯者徒一年。
建炎三年四月,诏取用嘉祐条制,又禁内侍预朝政。十月,禁诸军擅入川、陕。是年,又议增以绢计赃,窃盗以钱定罪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建炎三年四月乙卯,举行仁宗法度,应嘉祐条制与今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赏格从重,条约从宽。丁巳,禁内侍交通主兵官及馈遗假贷、借役禁兵、干预朝政。十月庚辰,禁诸军擅入川、陕。按《刑法志》:高宗播迁,断例散逸,建炎以前,凡所施行,类出人吏省记。三年四月,始命取嘉祐条法兴政和敕令对修而用之。嘉祐法与见行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赏格从重,条约从轻。〈又〉旧以绢计赃者,千三百为一匹,窃盗至二十贯者徒。至是,又加优减,以二千为一匹,盗至三十贯者徒一年。三年,复诏以三千为一匹,窃盗及凡以钱定罪,递增五分。
按《文献通考》:建炎三年,诏自今并遵用嘉祐条法内拟断刑名,嘉祐与见行条法,三堂不等,并从轻,赏格即从重,其官制所掌事务格目,及设法等,有引用窒碍,各该载未尽者,并令有司条具以闻。〈又〉熙宁中,神宗厉精为治,议置局修敕,盖谓律不足以周尽事情,凡邦国沿革之政,与人之为恶,入于罪戾,而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乃更其目曰《敕令格式》,而律存乎敕之外,自元祐变熙宁之法,绍兴复熙宁之制,以后冲前,以新改旧,各自为书,而刑书寖繁。至是乃有此诏。又诏重修敕令,所应仁宗法度,理合举行,自今遵奉嘉祐条法,将嘉祐敕与政和敕对修。〈又〉自渡江以来,有司图籍散失,凡所施行,多出百司省记,胥吏因得予夺。至是监察御史刘一止奏曰:伏见尚书六曹,下逮百司,凡所用法令,初无画一之论,类以人吏省记,便为予夺。盖法令俱存,奸吏犹得而舞之。今乃一切听其省记顾,欺弊何所不有。陛下圣明灼见,此弊尝见处分,令左右司郎官,以其省记之文,刊定颁行。然左右司职事,号为最繁,切恐于此不能专一,无由速成。伏望改差详定一司,敕令所立限,刊定镂版,颁降施行。诏如其请。
建炎四年二月,诏除御笔出于法外者。八月,诏吏赃杖脊流配至死者,籍其家。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建炎四年二月,诏靖康元年正月一日以前,所降御笔,多出于法令之外,奉行牴牾,甚非恤刑之意。自今,除靖康元年正月一日以前,御笔有出于法之外者,依累降指挥施行。其馀减杖恤刑之类,并合遵守。八月,诏祖宗虽崇好生之德,而赃吏死徙,未尝末减。自今官吏犯赃,虽未欲诛戮,若杖脊流配,决不可贷。又诏赃罪至死者,籍其家。
绍兴元年正月壬子,诏京官、知县并堂除,内外侍从各举可任县令者二人,犯赃连坐。二月戊寅,禁州郡统兵官擅招安乱军盗贼。三月壬寅,禁诸路遏籴。五
月己未,诏州县因军期徵取民财物者,立式榜示,禁过数催扰。八月戊辰,张守等上《绍兴重修敕令格式》。九月戊午,禁福建转运司抑民出助军钱。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建炎三年,命修条法敕令。绍兴元年,书成,号《绍兴敕令格式》,而吏胥省记者亦复引用。监察御史刘一止言:法令具在,吏犹得以为奸,今一切用其所省记,欺蔽何所不至。十一月,乃诏左右司、敕令所刊定省记之文颁之。按《玉海》:绍兴元年八月四日戊辰,参政张守等上《绍兴新敕》一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目录》十六卷,《申明刑统》及《随敕申明》三卷,政和二年以后《赦书德音》一十五卷,及看详六百四卷。诏自二年正月一日颁行,以《绍兴重修敕令格式》为名。先是,建炎三年四月八日,诏并遵用嘉祐条法。于是下敕,令所将嘉祐与政和条法对修。绍兴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先修《敕》十二卷,至是续修上之。
绍兴二年二月,禁福建路私造兵器。十月,禁温、台二州结集社会。禁诸路私造度量权衡。是年,章谊乞诏续降旨挥,编类成书,又乞诏参考旧典,摭新书遗阙,条具以闻,命官删定。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二年二月己丑,申禁福建路私有、私造兵器。十月丙辰,禁温、台二州民结集社会。班度量权衡于诸路,禁私造者。 按《章谊传》:绍兴二年,除大理卿。宰相奏知平江府,帝曰:谊儒者,赖其奏谳平恕,使民不冤,勿令补外。寻除权吏部侍郎,乞:诏有司编类四选通知之条,与一司专用之法,兼以前后续降旨挥,自成一书。如此则铨曹有可守之法,奸吏无侮文之弊,书成而吏铨有所执守复。改刑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谊奏:比修绍兴敕令格式,其忠厚之意,则本于祖宗;其纲条之举,则仍于旧贯。今在有司,为日既久,州县推行,渐见牴牾。欲承疑遵用,则众听惑而不孚;欲因事申明,则法屡变而难守。乞诏监司、郡守与承用官司,参考祖宗旧典,各摭新书之阙遗,条具以闻,然后命官审订删去,著为定法。绍兴三年五月,诏守、令不能觉察妖民者,坐罪。六月,禁诸路招纳来归军。十月,上《七司敕令格式》,诏宽私盐重法,禁擅增置税场,申私役战士禁。十一月,禁擅侵齐境,又禁掠卖生口入蛮夷以铜钱出中国。是年,又诏大辟应奏者,提刑司具因依缴奏。不当奏而奏者。法寺、刑部止罚金,诏犯私盐,并依绍兴敕断,又诏捕获强盗,虽无被主姓名,亦推赏。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年五月壬申,诏守、令、尉、佐,境内妖民聚集不能觉察致乱者,并坐罪。六月丁亥,禁诸路招纳淮北人及中原军来归者。十月癸未,朱胜非上《重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壬辰,诏宽私盐重法。己亥,禁州县擅增置税场。甲辰,申禁私役战士。十一月乙丑,禁沿淮诸砦兵擅侵齐境。甲戌,禁掠卖生口入蛮夷溪峒及以铜钱出中国。 按《刑法志》:绍兴初,州县盗起,道不通,诏应奏裁者,权减降断遣以闻。既而奏谳者多得轻贷,官无失入之虞,而吏有鬻狱之利,往往不应奏者,率奏之。三年,乃诏大辟应奏者,提刑司具因依缴奏。宣州民叶全二盗檀偕窖钱,偕令佃人阮授、阮捷杀全二等五人,弃尸水中,有司以尸不经验奏。侍御史辛炳言偕系故杀,众證分明,以近降法,不应奏。诸狱不当奏而奏者虽不论罪,今宣州观望,欲并罪之。帝曰:若宣州加罪,则实有疑者亦不复奏陈矣。于是法寺、刑部止罚金。
按《文献通考》:绍兴三年,诏自今犯私盐,并依绍兴敕断。其去年十二月甲午敕旨,及今年六月辛丑尚书省批送指挥,更不施行。先是,殿中侍御史常同入对,论私贩刑名太重。其略曰:绍兴敕私有盐一斤,徒一年。三百斤,配本城。煎炼者,一两比二两。刑名不为不重。后来复降指挥,又因官司申请,不以赦原减。虽遇特恩,不原,为法可谓尽矣。去年之冬,因大军所屯,尝有军卒私贩,百姓因之,故有亭户不以多寡,杖脊配广南。指挥盖一时禁止,非通天下永久之法也。昨因榷货务看详,以谓诸路亦合一体施行,遂批状行。提领官张纯,一堂吏耳。但欲附会去相之意,朝廷不谋之廷臣,不付之户部,不禀之圣旨,遂以批状行之,何其易哉。自此法之行,州郡断配,日日有之,破家荡产,不可胜计。主议之臣,但曰:刑不峻,不足以致厚利。夫峻刑章而不恤民害,此蔡京、王黼之术也。奈何今遂用之,自古及今,刑之所犯,必称罪之轻重,岂有罪无等降,一用重刑之理。今私盐一斤,至杖脊配广南,则孰不相率而为百千斤之多哉。祖宗仁德在人,犹人之有元气。今天下之势,可谓病矣。奈何遂欲伤元气乎。法令之行,系乎国本。不使有识缙绅之士议之,而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非国之福也。望付三省熟议。故有是诏。又诏捕获强盗,虽无被主姓名,赃满已经论决者,许推赏。太常少卿唐恕言:旧法获盗,不知被主姓名,则不该赏。故江湖间有举舟尽遭屠戮,踪迹绝灭,官司虽知,终亦掩蔽。盖既无激劝之方,又欲逃捕盗之责。法久奸生,望赐更改。故有是诏。
按《玉海》:绍兴三年九月二十七日,朱胜非等上《重修吏部敕令格式》。《系年录》云:绍兴三年十月癸未,朱胜非等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八卷。先是,吏部上书洪拟、兵部侍郎章谊同修,以省记旧法。及续降旨详定,至是书成。〈按九月、十月,与《本纪》不同〉绍兴四年二月壬午,诏赃罪至死者仍籍其家。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五年五月,诏详定一司敕令。十二月,诏修中兴条例为定法,禁用翠羽服。是年,严妄奏出入人罪法,尚书省言乞举行岁终比较计非断罪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五年五月丁酉,诏浚提举详定一司敕令。十二月辛丑,命左右司、枢密院检详官参考中兴已行条例,修为定法。乙巳,禁服用翠羽。按《刑法志》:绍兴五年,给事中陈由义奏有司多妄奏出入人罪,帝为申严立法,终不悛。
按《文献通考》:绍兴五年,尚书省言:州县治狱之吏,专事惨酷,待其垂死,皆托之疫患杀之,未尝依条医治。乞举行岁终比较,计非断罪法。
绍兴六年五月,诏四川盐司玩法,大使案劾,禁淮南收额外杂租,又禁销钱私铸铜器。是年,命刑部往诸州勘事久不报者,皆抵罪,囚病死者研究。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六年五月戊寅,以四川监司地远玩法,应有违戾,令制置大使案劾。癸未,禁淮南州县收额外杂色租。甲午,禁销钱及私铸铜器。 按《刑法志》:绍兴六年,令刑部体量公事,邵州、广州、高州勘命官淹系至久不报,诏知州降一官,当职官展二年磨勘,当行吏永不收叙。德庆府勘封川县令事,七月不报,诏知州、勘官各抵罪。又是年,令诸鞫勘有情款异同而病死者,提刑司研究之,如冤,申朝廷取旨。绍兴七年二月乙巳,诏凡辟举官犯赃罪,罪及所举官。五月己丑,禁四川增印钱引。九月戊子,禁诸路进羡馀。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九年二月癸酉,诏盗贼已经招安而复啸聚者,发兵加诛毋赦。四月癸酉,诏新复诸路监司、帅臣按劾官吏之残民者。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年二月,诏赃吏死罪奏裁。十月,宰臣上《重修在京通用敕令格式》。是年,诏定狱囚下锁,开锁时令违者有罪。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年春二月戊申,诏赃吏罪抵死,情犯甚者,奏取旨。冬十月戊寅,秦桧上《重修绍兴在京通用敕令格式》。 按《刑法志》:时在京通用敕内,有已尝冲改不该引用之文,因大理正张柄言,亦诏删削。十年,右仆射秦桧上之。然自桧专政,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修书者有所畏忌,不敢删削,至与成法并立。吏部尚书周麟之言: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乃诏削去之。按《玉海》:十年十月戊寅,宰臣等上《重修在京通用敕》十二卷,《令》二十六卷,《格》八卷,《式》二卷,《目录》七卷,《申明》十二卷,《看详》三百六十卷。诏自十一年正月朔行之,名曰《绍兴重修在京敕令格式》。
按《文献通考》:十年,诏诸狱并一更三点下锁,五更五点开锁,定牢。违者,杖八十。狱官令佐不亲临,及县令辄分轮馀官,并徒一年。知通蓝司觉察按劾,著为令。绍兴十一年九月丁未,坐监司不按赃吏罪。十二月壬午,禁受赃亏隐旧额。丁亥,立讥察海舶条法。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己亥,禁贬谪人私至行在。十二月壬申,秦桧上《六曹寺监通用敕令格式》。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玉海》:十二年十二月壬申,上《六曹寺监通用敕令格式》四十七卷,《申明》六卷,《看详》四百十卷,《六曹并目录》十二卷,《寺监并目录》十卷,《库务并目录》七卷,《六曹寺监库务通用申明并目录》共二十四卷。诏自十三年四月朔行之。
绍兴十三年三月丙午,赈淮南饥民。仍禁遏籴。六月壬戌,禁三衙及诸军市易。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四年七月丙寅,立明法科。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五年十一月闰月己卯,罢明法新科。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八年三月,禁民私渡淮及招纳叛亡。是年,大理奏决大辟,依令先给酒食,听亲戚辞诀,无得蒙蔽面目。不举行者,以违制论。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八年春三月乙酉,禁民私渡淮及招纳叛亡。
按《文献通考》:十八年,抚州、泉州误决重囚,官吏各置重宪,大理寺丞石邦哲上疏曰:伏睹绍兴令,决大辟,皆于市,先给酒食,听亲戚辞诀,示以犯状,不得窒塞口耳,蒙蔽面目,及喧呼奔逼。而有司不以举行,视为文具,无辜之民,至是强置之法。如近年抚州狱案已成,陈四闲合断放,陈四合依军法。又如泉州狱案已成,陈翁进合决配,陈进哥合决重杖。姓名略同,而罪犯迥别。临决遣之日,乃误以陈四闲为陈四,以陈翁进为陈进哥,皆已配而事方发,倘使不窒塞,蒙蔽其面目口耳,而举行给酒辞诀之,是二人者岂不能呼冤,以警官吏之失哉。欲望申严法禁,否则以违制论。从之。
绍兴十九年二月丁丑,禁湖北溪洞用人祭鬼及造蛊毒犯者,保甲同坐。六月戊午,秦桧上《吏部续降七司通用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年二月庚戌,禁民春日捕鸟兽。五月庚辰,禁诸军差承接文字使臣伺察朝政。六月丙寅,禁民结集经社。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三年二月壬申,申严冒贯请举法。九月庚子,禁采鹿胎。十二月癸未,禁民车服踰制。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五年八月丁丑,申严诬告加等法。十二月辛卯,命三省、六部条具续降敕旨来上,审详施行。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六年四月戊戌,诏大辟情犯无可矜悯者,禁刑、寺妄引例奏裁贷减。九月丙午,立互易荐举坐罪法。戊辰,命吏、刑二部修条例为成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刑法志》:二十六年,右正言凌哲复上疏曰:汉高入关,悉除秦法,与民约法三章耳。所谓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司马光有言: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斯言可谓至当矣。臣窃见诸路州、军大辟,虽刑法相当者,类以可悯奏裁。自去岁郊后距今,大辟奏裁者五十馀人中,有实犯故杀、斗杀常赦所不原者,法既无疑,情无可悯,刑、寺并皆奏裁贷减。彼杀人者可谓幸矣,被杀者衔恨九原,何时已耶。臣恐强暴之风滋长,良善之人莫能自保,其于刑政,为害非细。应令后大辟,情法相当、无可悯者,所司辄奏裁减贷者,乞令台臣弹劾。帝览奏,曰:但恐诸路灭裂,实有情理可悯之人,一例不奏,有失钦恤之意。令刑部坐条行下。驯至乾道,谳狱之弊,日益滋甚。
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己卯,命取公私铜器悉付铸钱司,民间不输者罪之。九月甲戌,诏以吏部七司旧制与续降参订异同,立为定法。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己丑,禁海商假托风潮私往北界。四月己亥,修三省法。六月丁亥,禁江、淮私渡北人。丙申,禁积钱民户过万缗,官户过二万缗,满二年不易他物者没入之。七月己酉,禁诸路抑买官田。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