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鼓部汇考一
书经〈益稷〉
诗经〈邶风击鼓 小雅鼓钟 大雅绵 灵台 周颂有瞽〉
礼记〈月令 明堂位 乐记〉
周礼〈地官 春官 夏官 冬官 考工记〉
仪礼〈大射仪〉
尔雅〈释乐〉
汉书〈律历志〉
后汉书〈礼仪志〉
刘熙释名〈释乐器〉
班固白虎通〈礼乐〉
应劭风俗通〈鼓〉
宋书〈乐志〉
隋书〈音乐志〉
唐书〈礼乐志 百官志 南蛮骠国传〉
旧唐书〈音乐志〉
马缟中华古今注〈记里鼓 街鼓 鞞鼓〉
南卓羯鼓录〈诸调曲谱〉
书经〈益稷〉
诗经〈邶风击鼓 小雅鼓钟 大雅绵 灵台 周颂有瞽〉
礼记〈月令 明堂位 乐记〉
周礼〈地官 春官 夏官 冬官 考工记〉
仪礼〈大射仪〉
尔雅〈释乐〉
汉书〈律历志〉
后汉书〈礼仪志〉
刘熙释名〈释乐器〉
班固白虎通〈礼乐〉
应劭风俗通〈鼓〉
宋书〈乐志〉
隋书〈音乐志〉
唐书〈礼乐志 百官志 南蛮骠国传〉
旧唐书〈音乐志〉
马缟中华古今注〈记里鼓 街鼓 鞞鼓〉
南卓羯鼓录〈诸调曲谱〉
乐律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鼓部汇考一
《书经》《益稷》
下管鼗鼓。〈蔡传〉下,堂下之乐也。鼗鼓,如鼓而小,有柄,持而摇之,则旁耳自击。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朱注〉镗,击鼓声也。
《小雅·鼓钟》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朱注〉鼛,大鼓也。《周礼》作皋,云皋鼓,寻有四尺。〈大全〉安成刘氏曰:《集传》所引《周礼·考工记·韗人》文也。然《地官·鼓人》又云:以鼛鼓鼓役事,则字亦作鼛矣。注云:长丈二尺,即寻有四尺也。
《大雅·绵》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传〉鼛,大鼓也,长一丈二尺。或鼛或鼓,言劝事乐工也。〈笺〉百堵同起,鼛鼓不能止之,使休息也。凡大鼓之侧有小鼓,谓之应鼙、朔鼙。《周礼》曰:以鼛鼓鼓役事。〈正义〉鼓是总名,鼛是鼓之别名。今鼛鼓并言,则非一物,故云或鼛或鼓。《传》以鼛鼓为二鼓。《笺》解有二鼓之意。凡大鼓之侧有小鼓,谓之应鼙、朔鼙,此经鼙是大鼓也。鼓谓鼙也。礼法当有二鼓,故鼛鼓并言之,此言劝乐之甚,故知鼛鼓为二。若韗人为鼛鼓,正谓一鼓耳。《大射》云:一建鼓在阼阶西,应鼙在其东。一建鼓在西阶之西,朔鼙在其北。是大鼓之旁有小鼓也。《笺》谓鼙为小鼓,明其不异于《传》引《周礼》者,《地官·鼓人》云:鼓役事。此或云止役事。以上有止之文,而因设耳。〈朱注〉鼛鼓长一丈二尺,以鼓役事,言其乐事劝功,鼓不能止也。〈大全〉《考索》曰:《鼓人》云:以鼛鼓鼓役事。《春秋传》云:鲁人之皋。盖皋者,缓也。役事以弗亟为义,故以皋鼓节之。古者上之使下以仁,常欲缓而不迫,故名鼓以皋。下之事上以义,常欲敏而有功,以鼓节之而弗止。故曰:鼛鼓弗胜。
《大雅·灵台》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正义〉贲,大鼓也。《冬官·韗人》云: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鼖鼓。注亦云:大鼓谓之鼖是也。〈大全〉《释文》曰:贲作鼖。安成刘氏曰:贲鼓身高八尺,面其鼓之面,皮所冒者,径四尺也。中围者,谓鼓腹也。鼓面径四尺,则其围十二尺,鼓腹之围加以三之一,则其围十六尺,而径五尺三寸二分寸之一也。
鼍鼓逢逢。
〈传〉鼍,鱼属。逢,逢和也。〈正义〉《月令》:季夏,命渔师伐蛟,取鼍。《书传注》云:鼍如蜥蜴,长六七尺。陆玑疏云:鼍形似水蜥蜴,四足,长丈馀,生卵,大如鹅卵,甲如铠甲,今合药,鼍鱼甲是也。其皮坚,可以冒鼓。《月令注》亦云:鼍皮可以冒鼓也。〈大全〉《埤雅》曰:《夏小正》云:剥鼍以为鼓,其皮坚厚,取以冒鼓,故曰鼍鼓。非特有取于皮,亦其鼓声逢逢然,象鼍之鸣。《续博物志》曰:鼍长一丈,其声如鼓。
《周颂·有瞽》
应田县鼓,𩊠磬柷圉。〈朱注〉应,小鞞。田,大鼓也。郑氏曰:田当作朄,小鼓也。县鼓,周制也。夏后氏足鼓,殷楹鼓,周县鼓。𩊠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大全〉孔氏曰:《释乐》云:小鼓谓之应。《大射礼》云:应鞞在建鼓东,自为一器。故知应,小鞞也。应既是小,田宜为大。郑氏以经传皆无田鼓之名,而《大师职》云:奏鼓朄。注云:为大鼓先引。故知田当作朄。《礼记·明堂位注》曰:足谓四足,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县,县之笋簴也。曹氏曰:足鼓则以趺承之,楹鼓则以柱贯之。周鼓始垂于笋虡,故谓之县鼓。
《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命乐师修鼗鞞鼓。〈正义〉《周礼·小师注》云: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郑注诗云:小鼓在大鼓旁,应鞞之属也。鞞鼓者,《周礼》鼓人职掌六鼓,雷鼓,鼓神祀之属是也。刘熙《释名》云:鼗,导也。所以导乐作。鞞,裨也,裨助鼓节,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廓。
《明堂位》
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注〉足,谓四足也。楹谓之柱,贯中上出也。县,县之簨簴也。
《乐记》
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注〉欢,欢嚣也,其声喧杂,使人心意动作,故能进发其众。
《周礼》《地官》
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订义〉郑康成曰:音声,五声合和者。 贾氏曰:节声,乐者雷鼓、灵鼓、路鼓、晋鼓也。和军旅者,即鼖鼓,鼓军事也。正田役者,鼛鼓,鼓役事也。
教为鼓,而辨其声用。
郑锷曰:能知声者,或不能为器。能制器者,或未必能知声。鼓人,知声者也。韗人,为鼓者也。为鼓者,大小长短,傥不中度,则知声者欲其声不爽,可得哉。故上言教击鼓之法,此言教为鼓而用之之法。然则教为鼓者,韗人为之。先儒谓:教击鼓者大小之数,则失之矣。
以雷鼓鼓神祀。
郑康成曰: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
以灵鼓鼓社祭。
郑康成曰:灵鼓,六面鼓也。
以路鼓鼓鬼享。
郑康成曰:路鼓,四面鼓也。鬼享,享宗庙也。
以鼖鼓鼓军事。
郑锷曰:国之大事,莫大于戎。鼖鼓长八尺,中围加三之一,其声尤大。鼖,大也。
以鼛鼓鼓役事。
郑锷曰:用民之力,宜缓不宜急。鼛鼓长寻有四尺,倨句磬折,其声尤缓,故宜用以鼓役事。
以晋鼓鼓金奏。
郑锷曰:晋鼓长六尺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其名曰晋,晋,进也。以进为义,故宜用以鼓金奏。
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
郑康成曰:錞,錞于也。乐作鸣之,与鼓相和。镯,钲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铙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击鼓。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
郑锷曰:或谓祭祀用舞,固不止于兵帗。此所鼓者二舞,何也。天神、地示、人鬼,皆鼓人所当鼓,而不及百物之神。彼其神之小者,有用兵舞、帗舞之时,虽止于二舞,鼓人亦当鸣鼓以作之也。
凡军旅,夜鼓鼜。
郑康成曰:鼜,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煦。
军动则鼓其众。
项氏曰:鼓其众,作士气也。
田役亦如之。
贾氏曰:田猎围合之时,必击鼓,象对敌,故大司马云鼓遂围禁。
救日月,则诏王鼓。
项氏曰:日为月胜,故食于朔。月不受日光,故食于望。是皆阳为阴所胜,故鼓以救之,助阳气也。王亲鼓之,鼓人诏之耳。
《春官》
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郑司农曰:乐或当击,或当拊是也。 郑康成曰:拊形如鼓,以韦为之,著之以糠。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
郑锷曰:康成谓:鼓朄,管乃作,盖以鼓为考击之义。然经文既言奏,不当又言鼓,则令奏鼓朄者,令乐工奏大鼓与小鼓也。鼓为众乐之号令,故欲播乐器,必奏鼓,将奏鼓,必奏朄以为之引也。 郑司农曰:朄,小鼓也。先击小鼓,乃击大鼓。小鼓为大鼓先引,故曰朄。朄读为导引之引。
小师,大祭祀,登歌击拊。
胡伸曰:拊,革鼓也。
下管击应鼓。
郑康成曰:应,鼙也。应与朄及朔皆小鼓,所用别未闻。 贾氏曰:击鼓者,先击小,后击大。故《大射》云:应鼙在东,朔鼙在北。 黄氏曰:朔鼙、应鼓,朔鼙所谓朄也。 郑锷曰:及下管,则击应鼓。大师令奏鼓朄,盖朄者,所以引众鼓而应,则以为众鼓之应也。《周颂》所谓应朄县鼓,正谓是。 王昭禹曰:应鼙为朄鼓之和,朄鼓为应鼙之引,朄必有应,应必有朄,互相备也。
又
凡小祭祀,小乐事,鼓朄。
黄氏曰:小祭祀不当击雷鼓、灵鼓,则击朄。舞师不鼓四方旱暵之舞是也。
又
鼜恺献亦如之。
杜氏曰:鼜,戒守鼓也。 王氏详说曰:鼓军事者,鼖鼓也。鼜鼓,其声也。案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煦。此三鼜也。
籥章掌土鼓豳籥。
王氏曰:土鼓,《礼记》所谓蒯桴土鼓。 贾氏曰:《郑注礼运》云:土鼓,筑土为鼓。蒯桴,谓击鼓之物,以土块为桴。
《夏官》
司马,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郑锷曰:春阳用事,雷始出地,于卦为震。而韗人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教以此时,从其类也。 又曰:路鼓,四面之鼓。王于军中自鼓,军事宜执鼖鼓,乃使诸侯执之。自执路鼓,何耶。王道之大,无所不通,以道统众,不必自执军中之事。 李嘉会曰:路鼓不类太常,非军事所宜用。盖象人君声教,当四达而无閒。 王昭禹曰:鼓之大,谓之鼖。诸侯以敌王忾为事,则执贲鼓。 又曰:晋以进为义,将以统众而役敌,有进而已。故执晋鼓。 郑司农曰:提读如摄提之提,谓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马髦上者,谓之提。 项氏曰:提,鼓之有柄者。 陈氏曰:鼙,应鼙也。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项氏曰:鼙以令鼓,故旅帅执之。
又
大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王昭禹曰:路鼓,王鼓也。必建路鼓,示欲四方无所不达。 郑锷曰:路鼓,王之所执者也。大寝,王听政之所也。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使穷冤失职者,击焉。上急变者,击焉。欲其近乎王,而声必闻,事必达也。
《冬官》《考工记》
韗人为皋陶。赵氏曰:成周制鼓,其冒以革,其质以木。皋陶即鼓之木名。注云:谓之皋陶者,正言鼓木是也。皋言始也,陶言中虚如陶穴然也。鼓始于斲木以为质,终于制韦以成声。皋陶之义,取此。韗字,无意义可解。
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
易氏曰:谓鼓木之版,此鼓二十版,每版两头各广六寸,其围丈有二尺,而鼓面径四尺矣。中尺谓鼓板之中一尺,其围二丈,其鼓之中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矣。此鼓之中径,即所谓穹者,而复言穹者,三之一如鼓面,径四尺,则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两面倍之,则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加鼓四尺,则穹径亦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正与上文中尺之径合。 王昭禹曰:左右端与中广虽不同,而版之厚,则同于三寸。
穹者三之一。
毛氏曰:天中高而四垂,故其势穹而版,亦中央起,两端敛。故其中央谓之穹,言穹则与贲围亦异矣。围合四围而言穹,则据围之半言之耳。合穹成围,穹加鼓面三之一,则围必加三之二,谓鼓广径四
尺,其穹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其围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矣。 郑康成曰:穹窿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其鼓四尺者,版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如鼓四尺,穹之径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此鼓合二十版。 贾氏曰:经不言版数,而郑知版数者,以上下相约而知。此鼓言版之宽狭,不言面之尺数,下言二鼓皆面四尺,不言版之宽狭,明皆有鼓四尺,乃鼓版之宽狭也。
上三正。
赵氏曰:上三正,谓鼓版辏合,就要两头趋革冒处,革中央一平,作三节平直,两头虽邪下去,然亦要正直去,否则不成面。四尺但要棱角起,不要弧曲,如皋陶鼓之磬折曰上三正者,言数鼓匡上有三处平正,穹处一直也。注谓三处居二尺二寸,以其长六尺六寸故也。 郑锷曰:此鼓版长六尺六寸,其穹窿而上者,与上下两端三处,其长皆欲平正如一也。上长二尺二寸,中央穹长二尺二寸,下端长二尺二寸半,平正如一,无长短减杀也。 又曰:鼓人六鼓,此有鼖鼓、皋鼓之制,其雷、灵、路三鼓,或八面、六面、四面,不合此六尺六寸之制。以理考之,谓为晋鼓,或然也。 易氏曰:先儒以此为晋鼓,其说无经见。已上皆皋陶之制。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
郑锷曰:鼓长八尺,言其身也。鼓四尺,言其面也。其中之围,加其面三之一,则其围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前所谓穹者三之一,盖其一旁所加之数,故两旁加二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则只加其面三分之一耳,与彼所谓穹者异。 郑康成曰:中围加三之一者,加于面之围,以三分之一也。面四尺,其围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则中围十六尺,径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今亦合二十版,则版穹六寸三分寸之二耳。 郑锷曰:鼖之为言大也,长八尺,大四尺,可谓大矣。故以鼓军事,言其事之大也。
赵氏曰:鼓用于军旅,要声洪大,所以长八尺。然
《诗》言:鼖鼓惟镛。则不特军事用之。
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锷曰:皋者,长也,缓也。惟长,故缓,用民之力不欲亟,故长其鼓之形,欲其声之缓。此则用于役事是也。 赵氏曰:八尺曰寻,寻有四尺,长一丈二尺也。倨直句曲,曲与直要如磬,折旋之势,不三正也。毛氏曰:凡磬之折鼓为二,则在上者大而短。鼓为三,则在下者小而长。今此鼓丈有二尺,而磬折则自四尺而上,曲而大。自八尺而下,直而小。所以然者,以鼓两面皆方四尺,既不三正,不曲其上,而直其下,则无以致鼓面之皆四尺。其欲声之远闻,亦不可得。 郑锷曰:二鼓之面,各以四尺为率者,鼓以声之四达为主故也。 易氏曰:此经先言鼖鼓之制,以军事为先。次言皋鼓之制,役事次于军事故也。
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郑康成曰:冒,蒙鼓以革也。启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 郑锷曰:雷之发蛰,声震百里。鼓欲其声如雷,故冒鼓必取启蛰之日。先王之制器,其取法天道,纤悉必考,有如此者。
良鼓瑕如积环。
郑锷曰:瑕者,漆之文理也。鼓之革,调急,则漆之也。其瑕如累,积玉环然,盖环之累相重积,其文理周围环合可观。冒鼓之革,苟调而急,则既漆之后,其文理周围环合,而圜亦如环也。若急而不调,则其漆所幔文不能,然唯如环之积,乃验其为良矣。王昭禹曰:其革之调急而瑕,皋陶周围,若环之积于内,而著见于外。
鼓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
王昭禹曰:鼓之声,随其形之大小长短而已。鼓大而短,其势促而迫,故声疾而短闻。鼓小而长,其势展而伸,故声舒而远闻。则为鼓者,不可不审其然也。 郑锷曰:皆鼓之病与钟同。
《仪礼》《大射仪》
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鑮,皆南陈,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应鼙在其东南鼓,西阶之西,颂磬东面,其南钟,其南鑮,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东鼓,朔鼙在其北,一建鼓在西阶之东南面。〈注〉建犹树也。以木贯而载之,树之跗也。南鼓,谓所伐面也。应鼙,应朔鼙也。先击朔鼙,应鼙应之。鼙,小鼓也。在东便其先击小,后击大也。鼓不在东,县南为君也。〈疏〉殷楹鼓,周县鼓。今言建鼓,则殷法也。一建鼓在其南,东鼓者为宾,复不在东。县北者,取顺君面故也。国君合有三面为辟,射位又与群臣射阙,北面无钟磬鑮,直有一建鼓而已。故不言南鼓,
而言南面。若与诸侯飨燕,则依诸侯轩县,三面皆有鼓与钟磬鑮。
簜在建鼓之閒,鼗倚于颂磬西纮。
〈注〉簜,笙箫之属。纮,编磬绳也。
《尔雅》《释乐》
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注〉鼖长八尺,《诗》曰:应田县鼓,在大鼓侧。〈疏〉小者,名应,言声应于大鼓也。
又
徒击鼓谓之咢。
〈注〉《诗》曰:或歌或咢。〈疏〉孙炎云:声,惊咢也。
又
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
〈注〉麻者,音概而长也。料者,声清而不乱。
《汉书》《律历志》
皮曰鼓。〈注〉师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张皮而为之。
《后汉书》《礼仪志》
冬至、夏至。使八能之士八人,或鼓黄钟之鼓。〈注〉《乐叶图徵》曰:夫圣人之作乐,不可以自娱也。所以观得失之效者也。故圣人不取备于一人,必使八能之士。故击鼓者,当知鼓,鼓音调,则臣道得。臣道得,则太蔟之律应。
《刘熙·释名》《释乐器》
鼓,郭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𩊠,导也,所以导乐作也。鼙,裨也,裨助鼓节也。
声在前曰朔。朔,始也。在后曰应。应,大鼓也。
搏,拊也。以韦盛糠形如鼓,以手拊拍之也。
《班固·白虎通》《礼乐》
鼓,震音烦气也。万物愤懑,震动而生,雷以动之,温以煖之,风以散之,雨以濡之。夺至德之声,感和平之气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神明报应,天地祐之。其本乃在万物之始耶。故谓鼓也,鼗者,震之气也。上应卯星,以通王道,故谓之鼗也。《应劭·风俗通》《鼓》
谨按《易》称:鼓之以雷霆,圣人则之。不知谁所作也。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二面。《诗》云:击鼓其镗。《论语》: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宋书》《乐志》
八音四曰革。革,鼓也,𩊠也,节也。大曰鼓,小曰朄,又曰应。应劭《风俗通》曰:不知谁所造。以桴击之曰鼓,以手摇之曰𩊠。鼓及𩊠之八面者曰雷鼓、雷𩊠;六面者曰灵鼓、灵𩊠;四面者曰路鼓、路𩊠。《周礼》:以雷鼓祀天神,以灵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鼓长八尺者曰鼖鼓,以鼓军事。长丈二尺者曰鼜鼓,凡守备及役事则鼓之。今世谓之下鼜。鼜,《周礼》音戚,今世音切豉反。长六尺六寸者曰晋鼓,金奏则鼓之。应鼓在大鼓侧,《诗》云应朄悬鼓是也。小鼓有柄曰鼗。大鼗谓之鞞。《月令》仲夏修鼗、鞞。是也。然则鼗、鞞即𩊠类也。又有鼍鼓焉。节,不知谁所造。傅元《节赋》云:黄钟唱歌,《九韶》兴舞。口非节不咏,手非节不拊。此则所从来亦远矣。《隋志》《音乐志》
革之属五:一曰建鼓,夏后氏加四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盖殷所作也。又栖翔鹭于其上,不知何代所加。或曰,鹄也,取其声扬而远闻。或曰,鹭,鼓精也。越王勾践击大鼓于雷门以厌吴。晋时移于建康,有双鹭鼓而飞入云。或曰,皆非也。《诗》云: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古之君子,悲周道之衰,颂声之辍,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未知孰是。灵鼓、灵鼗,并八面。雷鼓、雷鼗,六面。路鼓、路鼗,四面。鼓以桴击,鼗贯其中而手摇之。又有节鼓,不知谁所造也。
大驾鼓吹,并朱漆画、小鼓加金镯、羽葆鼓、铙鼓、节鼓,皆五采重盖,其羽葆鼓,仍饰以羽葆。大鼓、长鸣、大横吹、节鼓、工人服,皆绯地苣文为袍裤及帽。金钲、扛鼓,其钲鼓皆加八角紫伞。小鼓、中鸣、工人服,并青地苣文袍裤及帽。羽葆鼓、铙、工人服,并武弁,朱褠衣,革带。扛鼓一曲,十二变。夜警用一曲俱尽。次奏大鼓。大鼓,一十五曲供大驾,一十二曲供皇太子,一十曲供王公等。小鼓,九曲供大驾,三曲供皇太子及王公等。铙鼓,十二曲供大驾,六曲供皇太子,三曲供王公等。其乐器有鼓,并歌、箫、笳。
《唐书》《礼乐志》
凡乐八音。四曰革,为雷鼓,为灵鼓,为路鼓,皆有鼗;为建鼓,为鼗鼓,为县鼓,为节鼓,为拊,为相。《西凉伎》,有腰鼓、齐鼓、檐鼓。
《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
《高丽伎》,有腰鼓、齐鼓、檐鼓、龟头鼓。
《龟兹伎》,有荅腊鼓、毛员鼓、都昙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檐鼓。
《安国伎》,有正鼓、和鼓。
《疏勒伎》,有荅腊鼓、羯鼓、侯提鼓、腰鼓、鸡娄鼓。
《康国伎》,有正鼓、和鼓。
高昌,有荅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
俗乐,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
《百官志》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彍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宫门局。掌宫门管钥。凡夜漏尽,击漏鼓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
《南蛮骠国传》
骠国乐器。有三面鼓二,形如酒缸,高二尺,首广下锐,上博七寸,底博四寸,腹广不过首,冒以虺皮,束三为一,碧绦约之,下当地则不冒,四面画骠国工伎执笙鼓以为饰。有小鼓四,制如腰鼓,长五寸,首广三寸五分,冒以虺皮,牙钉彩饰,无柄,摇之为乐节。《旧唐书》《音乐志》
晋鼓六尺六寸,金奏则鼓之。旁有鼓谓之应鼓,以和大鼓。小鼓有柄曰鞞,摇之以和鼓。大曰𩊠。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石遵好之,与横笛不去左右。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于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檐鼓,如小瓮,先冒以革而漆之。羯鼓,正如漆桶,两手俱击,以其出羯中,故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都昙鼓,似腰鼓而小,以搥击之。毛员鼓,似都昙鼓而稍大。答腊鼓,制广羯鼓而短,以指揩之,其声甚震,俗谓之揩鼓。鸡娄鼓,正圆,而手可击之处,平可数寸。正鼓、和鼓者,一以正,一以和,皆腰鼓也。节鼓,状如博局,中閒负孔,适容其鼓,击之节乐也。抚拍,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抚之节乐也。《马缟·中华古今注》《记里鼓》
所以识道里也。谓之大章车,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有二层,皆有木人焉。行一里,下一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钟。尚方故事,有作车法。《街鼓》
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鼕鼕鼓。《鞞鼓》
高羊氏娶于陈丰氏女,制鞞鼓、钟、磬、埙、篪。《南卓羯鼓录》《诸调曲谱》
羯鼓出外裔乐,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其音主太蔟一均。〈一作云〉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鼓似带鼓而小,答腊者即指鼓也〉鸡娄鼓之上,磉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有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鸣烈,尤宜促曲急破,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晚景,明月清风,破空透远,特异众乐。杖用黄栌、〈一作檀〉狗骨、花楸等木,须至乾紧绝湿气,而复柔腻。乾取发越响亮,腻取战袅健举,棬用刚铁,铁当精鍊,棬当至匀,若不刚即应绦高下搊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缓急,若琴徽之病矣。诸曲调如太蔟曲、色俱腾、乞婆婆、曜日光等,九十二曲名,元宗所制。〈其馀徵羽调曲,皆与胡部同,故不载〉诸宫曲
太簇宫
色俱腾 曜日光 乞婆婆
大勿 大通 舞山香
罗犁罗 苏莫赖耶 俱伦仆
阿个盘陀 苏合香 藏钩乐
春光好 无首罗 岭盐疏勒女 要杀盐 通天乐
万载乐 景云 紫云
承天乐 顺天乐
太蔟商
苏罗 捺利梵 大借席
耶婆色鸡 堂堂 半杜梁
君王盛神武赫赫君之明 大钵乐背大沙野婆 破阵乐 黄骏蹛
放鹰乐 英雄乐 思归
忆新院 西楼送落月 㩧霜风九成乐 倾杯乐 百岁老寿还成乐 打毬乐 饮酒乐
舞厥么贼 太平乐 大酺乐
大宝乐 圣明乐 婆罗门
崱加那 万岁乐 秋风高
回婆乐 夜半击羌兵 香山
优婆师 匝天乐 禅曲
渡积破卤回 五更啭 黄莺啭
大定乐 越殿 须婆
钵罗背 大秋秋盐 栗时
突厥盐 踏蹄长
太蔟角
火苏赖耶 大春杨柳 大东祇罗大郎赖耶 即渠沙鱼 大达么友俱伦毗 悉利都 移都师
阿鷜乌歌 飞仙 凉下采桑西河师子三台舞石州 破勃律〈徵羽调与胡部同不载〉
诸佛曲调
九仙道曲 御制三元道曲 卢舍那仙曲四天王 失波罗辞见柞 半阁磨奴草堂富罗 于门烧香宝头伽
阿陀弥大师曲 菩萨阿罗地舞曲
食曲
云居曲 阿弥罗众僧曲 九巴鹿
无量寿 真安曲 云星曲
罗利儿 芥老鸡 散花
大燃灯 多罗头尼摩诃钵婆娑阿弥陀悉驮低 蔓度大利香积 大统
佛帝利 僧个支婆罗树 龟兹大武观世音 居么尼 真陀利
大与 永宁贤者 恒河沙
江盘无始 具作 悉家牟尼大乘 毗沙门 渴农之文德菩萨缑利陀 圣主与 地婆拔罗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