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五十九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三十三
明六
周南老 唐怀德
何英 傅淳
周是修 王翰
郭槚 张杰
陈选 张元祯
梅纯 周木
李应宗 张吉
金德玹 王云凤
王承裕 包瑜
杨守陈 钱福
吴宽 林俊
穆孔晖 王启
童品 何孟春
都穆 周用
陈凤梧 刘玉
左辅 胡世宁
许诰 李承恩
金贲亨 郑佐
杨慎 余本
方献夫 郑守道
董燧 张居正
申时行 王蕣
陈言 王春复
姜文宝 闻人德润
薛应旂 陈锡
杨时乔 任惟贤
万廷言 黄乾行
李新芳 陆稳
谭纶 蔡叆
王樵 王圻
何维柏 马森
薛甲 王渐逵
涂宗浚 吴文光
钟继元 沈亨
顾起经 沈懋孝
金大绶 陈第
钟庚阳 郭子章
殷子义 黄洪宪
明六
周南老 唐怀德
何英 傅淳
周是修 王翰
郭槚 张杰
陈选 张元祯
梅纯 周木
李应宗 张吉
金德玹 王云凤
王承裕 包瑜
杨守陈 钱福
吴宽 林俊
穆孔晖 王启
童品 何孟春
都穆 周用
陈凤梧 刘玉
左辅 胡世宁
许诰 李承恩
金贲亨 郑佐
杨慎 余本
方献夫 郑守道
董燧 张居正
申时行 王蕣
陈言 王春复
姜文宝 闻人德润
薛应旂 陈锡
杨时乔 任惟贤
万廷言 黄乾行
李新芳 陆稳
谭纶 蔡叆
王樵 王圻
何维柏 马森
薛甲 王渐逵
涂宗浚 吴文光
钟继元 沈亨
顾起经 沈懋孝
金大绶 陈第
钟庚阳 郭子章
殷子义 黄洪宪
经籍典第三百五十九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三十三
明六
周南老
按《苏州府志》:周南老,字正道,本道州人,濂溪先生。后徙吴元季用,荐为浙省掾,明初徵诣太常,议郊祀礼,礼成,发临安居住,放还,卒。南老端毅好学,其学本干义理而详于制度,所著有《易传集》、《说丧》、《祭礼举要》、《拙逸斋稿》。唐怀德
按《浙江通志》:唐怀德,字思诚,金华人。性敏好学,于六经百家之言无不研究,受业于许文懿而以濂洛为宗,粹然一出于正。尝与宋濂宿钱塘,辨诸子是非凡九十馀种,历诵其文以对,随叩立应,濂推其博,怀德曰:徒博陆澄之书厨耳,吾则藉之以穷理,为施诸事也。明兴用部使者荐,除金华县教谕,转衢州学录卒。所著有《破万总录》《六经问答》《钩元集》《书学指南》《存斋稿》共百馀卷,行于世。何英
按《江西通志》:何英,鄱阳人。性警敏绝人,不事词章,往学于王松坞,得饶双峰黄勉斋之传,造诣益深,松坞寄以诗,有臞梅谷先春意之句,遂号梅谷。明初,累徵不起,建玉溪书院以纳天下来学者。著有《四书释要》、《诗经详释》、《易经发明》诸书。殁,祀邑学乡贤祠。傅淳
按《浙江通志》:傅淳,字伯厚,慈溪人。家世业儒,父时阶以道学鸣于时,淳能传其家学,洪武中屡诏徵召,卒不就。乡人称为退密先生。所著有《洪范敷言》、《性理丛说》、《大学补略》、《视志稿》等编,藏于家。周是修
按《江西通志》:周是修,泰和人。苦学力行,洪武末始举明经,授霍丘训导高庙召见,问:年几何?对曰:四十有四。又问:家居何为?对曰:教人子弟读书为善耳。擢周府奉祠正。建文初,改衡府纪善。燕师渡江,是修入应天府学,拜先师毕,为赞系带上,自经于尊经阁下,时壬午六月十五日年四十九。所著有《诗小序》、《诗集义》。《诗谱》三卷,《论语类编》二卷,《广衍太极图》一卷,《纲常懿范》十二卷,《迩言》四卷,《家训》十二卷,又《刍荛集》、《进思集》十馀卷藏于家。崇祯末补谥贞毅。王翰
按《夏县志》:王翰,幼孤,肆力于学。洪武初以经明行修辟为本学训导,升鄢陵教谕。永乐初保升周府教授,数匡谏不听。徉狂归。后膺荐为翰林院编修,寻调廉州教授,倭寇攻城,翰率生徒抗敌,冒刃而死。所著有《经史日抄》、《山林樵唱》、《敝帚集》、《梁园寓》。槁郭槚
按《浙江通志》:郭槚,字德茂,太平人。少勤问学,比壮特有所悟,繇伊雒上溯洙泗,求圣贤用心,燕居独处,衣冠修整,即祁寒暑雨,危坐终日,及与人接,和气满容,虽贫居,尝有以自乐,其所涵养,耑用静中功夫,言动应酬,一循乎礼,邑士人多从之游。其为教谓,必先收放心方见得吾道端倪,即圣贤言语皆有归著。洪武初用荐授饶阳知县,既归,贫益甚。课其子熙,躬操井臼晏如也。卒年六十二。门人私谥曰贞成先生。著有《易说杂评》、《畅庵稿》数十卷。熙亦博学,笃行能世父业。著有《尚书该义》。张杰
按《陜西通志》:张杰,字立夫、凤翔。人生有异质,颖悟过人,卓然以圣贤自期。登正统辛酉乡荐以亲老,就赵城训导居官,惟以讲学教人为事,薛文清过赵城,与论身心性命之学,叹服而去。居两丧,悉遵古礼。免丧,绝意仕进,有司劝驾,蹙然曰:吾少也力学以明道,禄仕以养亲。今吾亲终矣,而学无所得,尚欲仕乎?遂不复出,益肆力于学,弟子从游者日众,乃拓家塾以五经教授。学者称为五经先生。陈选
按《浙江通志》:陈选,字士贤,临海人。父员韬为御史,出巡福建。选少从乡先生陈璲,日坐一室诵习,未尝嬉戏,登天顺庚辰会试第一廷试二甲进士筮仕御史,正色直言,不知权贵,尤严于君子小人之进退。时修撰罗伦以论时宰,夺情谪官,选抗章留之不报,出巡江西,不以刑罚立威,官吏相戒,提学南畿,遍历郡县,居宿学宫,默然端坐,以身为教,令读小学书,暇则习礼,擢广东布政使。成化丙午五月卒,年五十有八。选学以克己求仁为要,因自号克庵。生平读书不资于文词,尤邃于礼,与小学孜孜讲求,自少至仕,手未尝一日释卷,著有《小学注》。张元祯
按《江西通志》: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出语惊人。宁献王闻其名,召见之,命为韵语,响应无穷有心定万事定之句,王蹶惊曰:异哉斯童!他日必为国家伟器!登天顺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文名欻然授编修,会宪宗即位,上疏劝行三年丧,与时宰议不合,乃乞归养病。家居二十馀年,益潜心性理之学,名益高,廷臣疏荐者甚众,有谓忠义恬退,当今鲜伦学际天人之语。弘治初召同修宪宗实录,元祯惠然起至则进春坊左赞善,上疏劝行王道,反覆几万言,实录成升南京翰林侍讲学士,侍经筵日讲。时孝宗雅意向学,特为低几就听之,以母忧去,服阕进翰林院学士,仍侍经筵日讲,并侍东宫讲读,上疏劝经筵,讲太极图以及西铭诸性理书,东宫讲《孝经》、《小学》,孝宗欣然嘉纳,亟索太极图以观,曰: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正德初,进吏部左侍郎。卒年七十。元祯性至孝,少侍父疾,龥天请代丧礼尚古事母色养,惟赴召时不及躬敛,憾之终身。其于书务博涉,尤好探经传,赜义多所独得,作《易》、《诗》、《春秋》要语、《四书集要》、《太极图说要纲》《目近思录》《家语解要》等书。梅纯
按《江宁府志》:梅纯,字一之。幼颖拔多才领。成化辛丑进士。正德初以中都留守致政。生平嗜学不厌,见奇书尝解衣购之。为文博雅笃信,程朱所藏书皆手自抄校。崔后渠尝题其所书《易解》以训诸子。周木
按《苏州府志》周木,字近仁,常熟人。有高识。成化乙未进士。留心性理,欲以理学自名,其于词藻之业,摈不置思。授南京行人,王恕秉铨奏为稽勋司郎中预修宪宗实录,懿祖祧祭木,奏言:礼莫大于祭,祭莫重于祧,凡庙之祭,哀与乐平,祧庙之祭则迁,祖宗既成之,主离合,享久安之庙而入独居不享之室,比之常祭,殆乐少而哀多,然祭以肃敬为本,今祭涓晨与视朝时刻相连,前礼甫毕后礼继行,恐肃敬之心未免倦怠,伏乞特降纶音免朝庶乎,君臣上下精一,其心以供祀事。木在郎署恪谨供职,继言时事,识者重其知。体,迁浙江右参政理杭州前后二卫戎籍,发其隐漏而辨其枉抑,人称其明,作道南书院以处孔氏之裔。木高自标榜,为众所忌,而其所论建不能与同官为顺承,遂致仕去。宋季迄元吴中理学不兴,自吴讷阐发其义,其学自小学入,字析章解宁为切近而无隐奥,所得粹然。木后出益振起之,尝读《近思录》而悟为学之要,大学自经朱子定著,诸儒犹有纷更,木以己见辨正,不为苟同。晚尤好《易》,所画诸图,因羲文邵子之命者而衍之,其于洪范所陈配合皆有伦类。木于亲孝母不逮养,乃敦厚其家,与弟彬友爱尤笃,于族人计口而给岁费甚广,而其家廪无赢积也,冠婚丧祭,礼废已久。木考古以行于家,其书有《易心逸说》、《文集奏疏》若干卷。卒年七十有二,学者称勉思先生。李应宗
按《济南府志》:李应宗,字绍之,利津人。成化间由举人历南阳府教授,远近从学者以五经之学上闻,当道奇之。弘治初举河南纂修总裁,未几,南阳郡三城王请应宗主五经宾,会王赐宴曰:先生之才,著闻朝野,寡人以礼敦请用开后学。遂大阐五经之意,转河东运司学教授二载。夜起呼童秉烛,索衣冠端坐而逝。张吉
按《江西通志》:张吉,字克修,馀千人。四五岁闻父母之命,即不敢违训之故,事辄记不忘,比长以名节自砺。初从乡先生学,见诸生简择经传,以资捷径意,谓:士当兼治五经,今业一经而所遗如此,岂圣人之言亦有当去取者?即遂归而屏绝人事,力购诸经及宋儒诸书,读之既见大意,喟然叹曰:道在是矣!于是益自奋励,以穷理致知为务。成化丁酉魁乡荐,辛丑登王华榜进士,明年除工部营膳司主事,贬景东通判。地僻乏书,录诸经葺斋舍诗论其中,取圣贤教修身为己之要,慎独穷理,改过求仁,作为四箴,书置座右日以自励。转肇庆同知士子进表阙下,吏部尚书王恕待以殊礼,欲处以提学之职公守孟子说大人家法,众皆异之。癸丑转梧州知府,暇日躬课诸生,为讲说圣贤之道,使人知所嗜。向正德中历,转贵州右布政使,以疾卒,年六十八。吉自少卓然自立,五经四书深探奥妙,尝谓礼之大者有四,其冠婚丧三者可守行之,惟祭礼煞用斟酌。其行于家,最为精当。乡里化之其戒,诸子先《小学》、《四书》而后诸经,谓学者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所著有《古城集》、《贞观小断》、《陆学订疑》。金德玹
按《休宁县志》:金德玹,字仁本,汪溪人。家世儒业,德玹少即知学,读书必手自抄录,虽严寒酷暑,手不释卷,六经三传、诸史百家、山经地志、医卜之书,靡不研究。尝以里中故多大儒,凡其遗书精神心术所寓,恐致湮没不传,遍访藏书家,得陈定宇、倪道川、朱枫林、赵东山诸家遗书,共三十馀种,抄校毕,遣子晖送南建书林刊行,所著书有《务本斋稿》、《小四书音释》、《新安文集》、《道统源流》、《程朱氏录》。程学士,篁墩公以为先儒,有功于吾道者,语载《篁墩集》及《新安文献志》。王云凤
按《山西通志》:王云凤,字应韶,和顺人。颖悟出群,六经百家言,一诵辄不忘,文章顷刻立就。登成化甲辰进士,明年除主客司主事升祠祭司员外郎,以谏言谪知陕州,用荐者言改提学正德中升祭酒十三年。卒年五十有四。云凤负经济之学,以尧舜君民为心,博学力行,以圣贤为标的,居无惰容,自少至老如一日。尝曰:一息不敬,便与天道不相似。家居屡空,澹然自乐,后学执经问难,语之谆谆忘倦,于书无所不读,尤邃性理之学。所著书有《小学章句》、《博趣斋稿》、《读四书私记》若干卷。王承裕
按《陜西通志》:王承裕,字天宇,号平川,三原人。父恕历官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太师,谥端毅。恕七子而承裕最少。方儿时即重厚如老儒,十四岁时在南都从莆田萧先生学萧,令侍立三日,一无所授先生归告父曰:萧先生待儿如此,谓不足教也。公曰:善哉教也!真汝师矣!恕嗜学不倦,老而弥笃,年九十馀犹著有《玩易意见》等书。承裕闻父命,由是益尊师乐道,遂深造焉。年二十二举于乡,成化癸未第进士,会恕致仕,承裕乃告归,开门授徒讲学于释氏之刹堂,至不能容,复讲于弘道书院,承裕教以宗程朱为阶梯,祖孔颜为标准,授兵科给事中丁外艰服,除以原官,迁太仆少卿。嘉靖癸未历迁户部右侍郎,晋南户部尚书。己丑致仕,林居十年,惟以读书教人为事,当时称其济美,有范文正之风。论荐者无虚日。卒年七十有四,盖嘉靖戊戌五月也。所著有《论语近说》、《论语蒙读》、《谈录漫语》、《星轺集》、《辛巳集》、《考经堂集》、《庚寅集》、《谏垣奏》、《草草堂语录》、《三泉漫堂录》、《厚卿录》、《童子吟》槁《婚礼用中进修笔录》《动静图说》等书。所述有《横渠遗书》、《太师端毅公遗事》等书行世。端毅公林居日著《五经四书意见》,独摅心得,自成一家,学者宗之,承裕种种著述盖多本之庭训云。包瑜
按《括苍汇纪》:瑜,字希贤,青田人。景泰庚午举人,官教谕。淮王聘为客。成化中迁浮梁知县,著《周易衍义》、《春秋讲义》,又《左传事类》四十卷。杨守陈
按《鄞县志》:杨守陈,字维新。祖范有学行,尝诲守陈以精思实践之学,守陈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铭,举景泰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充经筵讲官进侍讲《英宗实录》成迁洗马,寻进侍讲学士,同修《宋元通鉴纲目》。孝宗出阁,为东宫讲官,时编《文华大训》,事涉宦官者皆不录。守陈以为非备列其善恶得失,书成,进少詹事。孝宗嗣位,迁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改元,正月上疏曰:孟子言,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夫尧舜之道何道?《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尧舜之得于内者,深而为出治之本也。询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此尧舜之资于外者。博而为致治之纲也。臣昔忝宫僚,伏见陛下朗读经书,未尝究圣贤奥旨,儒臣略陈训诂,未尝论帝王要道,是陛下得于内者未深也。今视朝所接见者大臣之丰采而已,君子小人之情状,小臣远臣之才行,何由识退朝?所披阅者,百官之奏章而已,诸司之典例,郡吏之情弊,何由见宫中?所听信者。内臣之语言而已。千官之正议,万姓之繁言,何由闻?恐陛下资于外者未博也。愿遵祖宗旧制,开大小经筵日再御朝。凡圣贤经旨、帝王大道,以及人臣贤否、政事得失、民情休戚,必讲之明而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弊。若夫前朝经籍、祖宗典训、百官章奏,皆当贮文华殿,后悉加披览,有疑则询,必洞悉而后已,则得于内者深而出治之本立矣。详询博访,务竭下情,则资于外者博而致治之纲举矣。帝深嘉纳。卒,谥文懿,赠礼部尚书。所著有《易书诗三礼》、《孝经《大学》、《中庸》、《论孟》私抄凡数百卷。钱福
按《华亭县志》:钱福,字与谦,弘治庚戌进士第一,官修撰。博学通经,著《尚书丛说》等书。吴宽
按《苏州府志》:吴宽,字原博,长洲人。成化六年会试廷试俱第一,入翰林,累迁至詹事府掌詹拜、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定。宽幼贫力学,至显贵,读书不倦,撰述甚富。所著有《书经正蒙》等书行于世。晚自号为匏庵,学者称匏庵先生。林俊
按《福建通志》:林俊,字见素,莆田人。成化戊戌进士,历官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谥贞肃。俊潜心学问,凡于儒先议论,必辨析至精以深求,合夫圣贤立言之蕴。所著有《尚书精蕴》等书,颇有裨于学者。穆孔晖
按《堂邑县志》:穆孔晖,字伯潜。弘治乙丑进士,历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简。性沉静笃学,谓圣贤皆可学而至,无论资性敏拙,未有不学而能,亦未有学而不能者。著有《尚书困学》等书行于世。王启
按《浙江通志》:王启,字景昭,黄岩人。弱冠登成化进士,授霍丘知县。弘治间,擢御史秩满转江西按察佥事,修白鹿洞濂溪二书院。政少暇则读书,间有所见则随手笔记。著《正蒙直解》、《周易传疏》、《周礼疏义》及编《古文类选》、《大学稽古衍义》等书。历刑部右侍郎,免归居八年卒。学者称东瀛先生。童品
按《兰溪县志》:童品,字廷武。少好学,于六经之书无不研贯中。弘治丙辰进士,官兵部员外郎。生平手不释卷,著述甚富,有《周易翼义》、《春秋经传辨疑》、《礼记大旨》若干卷行于世。何孟春
按《彬州志》:何孟春,字子元。弘治癸丑进士,除兵部职方主事历郎中,出补河南参政,入为太仆卿,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召为吏部右侍郎。世庙即位,诏议尊亲礼,孟春率部院台谏,跪泣于左顺门,迁南工部右侍郎,无何削籍穆庙,初追赠礼部尚书,谥文简。所著有《易疑》、《初筮告蒙》约十二卷。都穆
按《吴县志》:都穆,字元敬。弘治己未进士。博学好古,于古今之书无不广搜博览,凡名象度数,一器一物无不究其精微。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历礼部主客郎中,年五十四乞休,加太仆少卿致仕。所著有《周易考异》及《铁网珊瑚》等书行世。周用
按《吴江县志》:周用,字行之,吴江人。少嗜学,博通经术。弘治壬戌成进士,授行人迁南京工科给事中,出为广东参议,历副使,迁布政,召为右副都御史,历吏刑二部侍郎、工刑二部尚书,以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特诏为吏部尚书。卒于位,赠太子太保,谥恭肃。其学尤长于易,所著《读易日记》,邹元标称其语虽寥寥,实抉窔奥轩揭一世,岂偶然哉。陈凤梧
按《庐陵县志》:陈凤梧,字文鸣,号静斋。弘治丙辰进士,武宗朝官,南京吏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应天卒,赠工部尚书。凤梧笃好经学,尤长于《易》。尝著《集定古易经传》,皆用古字,意在复费氏之旧上下篇,惟取本义,为释彖象,文言则兼程朱,馀或取草庐吴氏其及他家者,甚少也。罗允升尝称之曰:旁搜约取,率有定见而不为苟同。凡十二卷,又著《毛诗集解》等书,皆行于世。刘玉
按《万安县志》:刘玉,字执斋。弘治丙辰进士。尝撰《易图说》,先天、后天、圆图、方图卦变,说义理极精,先儒未发观之犁然当于心,可入《周易义疏》,不第为一家之言。历官刑部左侍郎。卒,赠尚书,谥端敏。左辅
按《泾县志》:左辅,字弼之,别号沙园,治《易经》。登弘治丙辰进士,授浮梁知县,迁瑞州同知,忤瑾党谪南城训导。日与诸生,讲论不辍,瑾诛起知宁州,以疾谢归,独寓沙园,以著作自娱,辅恬静端悫,读书深究理性,晚年玩太极图说,充然有得。所著《周易本义附说》、《太极后图》、《南庠日讲》等集行世,俱为学者所宗。宣城梅参政守德论泾邑儒林惟公与董中丞所述,足以羽翼经传,若汪少师者颇倍其师说,儒不易称讵不谅哉。胡世宁
按《仁和县志》:胡世宁,字永清。弘治癸丑进士,江西按察。时上疏论宸濠反状,系锦衣狱,减戍辽东,宸濠诛起,升佥都御史,历兵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毅。著《读易私记》四卷。许诰
按《河南通志》:许诰,字廷纶,灵宝人,襄毅公仲子。十岁能属文。弘治乙卯与弟赞同举于乡,己未成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改翰林院检讨,丁父忧服除,绝意仕,进抱道潜修,授徒讲学,久之,当路交荐以诰见道渊微可备顾问起尚宝丞,疏病还里居十馀年。世庙改元,起南京通政司参议,辅臣荐诰宜充讲幄,改侍讲学士为经筵讲官,上缉熙圣学四事一曰则图书以明道原,二曰立圣经以求道是,三曰辨诸儒以祛道惑,四曰屏杂说以防道害。其于进讲语多剀切陈古昔兴衰治忽之际,如指诸掌,帝皆虚怀听纳,益加眷注,寻擢太常卿,掌国子监祭酒,事诰奖励,风节抑华,竞以经世为士筌尊德为学轨人士,翕然化之,擢吏部右侍郎,上疏乞休不允,擢南户部尚书,疾卒,年六十四。赠太子太保,谥庄敏。著有《诗考通鉴前篇》《图书管见》、《道统源流》、《中庸本义》、《太极论性学篇》等书,学者称为函谷先生。李承恩
按《河南通志》:李承恩,字君赐,祥符人。父母早丧,祖父母鞠之,幼不为童戏,八岁就塾师,端慎如老成人。弱冠入邑庠为弟子,员督学使者优之,俾聚讲大梁书院。正德十四年,领乡荐,明年试礼闱不第。罄囊买理学诸书,以归闭门潜玩,时有心得,见之著述,辨晰精当,多先儒所未发,谓:圣人之微言,莫过于经,而穿凿好异者失之。于是著《易经大义》、《诗经大义》、《书经拾蔡》、《学庸拾朱孟子说》若干卷,谓宋儒之言莫精于《太极图说》、《定性书》,颜子所好何学论西铭,于是各为之解,以发其蕴,谓理不离阴阳,不杂阴阳,其不离中以不杂为体,不杂中以不离为用,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至矣哉。承恩平生著述甚富,又有《河滨日录》、《劄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说,存稿若干卷。卒年四十九。金贲亨
按《浙江通志》:金贲亨,字汝白,临海人。中正德辛未进士,历任江西福建贵州三省提学官至副使。为人清粹醇和,刚介端毅,得于天禀,既知学问大指,毅然以圣人为必可学,动止作息,语默酬应,务与学俱其历仕治迹在扬,则举行四礼修释奠新乐舞,斥大僚之冒祀,乡贤者黜无行,士之夤缘援例者,在闽则发明晦庵之学,本之延平豫章龟山明道,具有本末端绪,乃辟道南书院,以崇祀五先生,在江右则优选志行之士,群聚白鹿书院中,亲与讲论圣贤,为学次第明濂,洛教化之繇,究鹅湖异同之旨,所以开发成就者,极其恳恻,居家则百行,纯备钜纤,不苟后学,咸禀其身教焉,当是时,新学盛行,乡人方假其名以张焰声,而贲亨存诚,守正一宗程朱尝答应容庵书以观,未发一语,为程门相传。指诀极辨时说戒惧即慎独作一事看之误,谓戒惧比慎独,其功尤难,其事尤要,而连引程子语以證之,又作主一辨,因自号其居曰一所,学者称一所先生。所著有《学易记》、《学庸议道》、《南录》、《台学源流》及诗文集《定海县志》行世。郑佐
按《歙县志》:郑佐,字时夫。正德甲戌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数谳疑狱庭中称平,改礼部奏立新安文公,后博士。世宗入继,大统抗疏争大礼,又极陈清宁宫后殿灾变之由,出为福建按察佥事,转副使,迁本省左参政,解职归,益究心濂洛诸书,与弟子讲论不辍,悬车二十年,悉谢宾客。当道累疏荐郡邑造请,俱不就。及卒,乡人即其所建水口公屋祠祀之。所著有《春秋传义》、《周易传义》、《四书语录》、《五经集义》及诗文稿行于世。杨慎
按《传经录馀话》: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少师廷和之子,正德辛未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甲申两上大礼议疏,率群臣诣奉天门大哭廷杖者。再谪戍云南。永昌卫年,七十有二卒于戍慎。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王世贞称明兴以来博学饶著述无过于慎。慎所撰有《升庵经说》、《经书指要》、《经义模范》、《升庵易解》、《四诗表传》、《檀弓丛训》、《夏小正录转注》、《古音略》、《古音丛目》、《古音猎要》、《古音复字》、《古音骈字》、《古音附录》、《六书索隐》、《六书练證》、《说文先训》、《古文语韵》、《滇载记洞》、《天元记》、《管子叙录》、《丹铅馀录》、《丹铅录》、《丹铅续录》、《丹铅闰录》、《丹铅别录》、《丹铅总录》、《墨池琐录》、《墐户录》、《须候记》、《杨子卮言》、《卮言闰集》、《敝帚病榻手欥晞篯》、![](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2480-18px-GJfont.pdf.jpg)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2994-18px-GJfont.pd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