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十七卷目录

 经籍总部纪事九

经籍典第四十七卷

经籍总部纪事九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十六年正月丙寅,上与亲王、宰执、从官从容论古今兴废事,曰:经籍之兴,其来久矣,垂教后世,无不尽善。今之学者,既能诵之,必须行之。然知而不能行者多矣,苟不能行,诵之何益。女直旧风最为纯直,虽不知书,然其祭天地,敬亲戚,尊耆老,接宾客,信朋友,礼意款曲,皆出自然,其善与古书所载无异。汝辈当习学之,旧风不可忘也。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传》:后好《诗》《书》尤喜《老》《庄》,学纯淡清懿,造次必于礼。
《始祖以下诸子传》:勖,字勉道,穆宗第五子。好学,国人呼为秀才。太宗嗣位,自军中召还,与谋政事。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太宗使勖就军中往劳之。宗翰等问其所欲。曰:惟好书耳。载数车而还。
天会六年,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勖与耶律迪越掌之。勖等采摭遗言旧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综为三卷。凡部族,既曰某部,复曰某水之某,又曰某乡某村,以别识之。凡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其间诈谋诡计,一无所隐。事有详有略,咸得其实。皇统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册文。上召勖饮于便殿,以玉带赐之。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俄同监修国史。八年,奏上《太祖实录》二十卷,赐黄金八十两,银百两,重䌽五十端,绢百匹,通犀、玉钩带各一。正隆二年,降封金源郡王。薨,年五十九。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谱》及他文甚众。大定二十年,诏曰:太师勖谏表诗文甚有典则,朕自即位所未尝见。其谏表可入《实录》,其《射虎赋》诗文等篇,可镂板行之。《宗宪传》:宗宪,从宗翰伐宋,汴京破,众人争趋府库取财物,宗宪独载图书以归。朝廷议制度礼乐,往往因仍辽旧,宗宪曰:方今奄有辽、宋,当远引前古,因时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辽人制度哉。希尹曰:而意甚与我合。由是器重之。
《梁肃传》:肃幼勤学,夏夜读书,往往达旦,母葛氏常灭烛止之。
《张通古传》:通古,字乐之。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
《越王永功传》:永功,沉默寡言笑,勇健绝人,涉书史,好法书名画。
永功子璹,少孤贫。客至,贫不能具酒肴,蔬饭共食,焚香煮茗,尽出藏书,谈大定、明昌以来故事,终日不听客去,乐而不厌也。
《丁炜仁传》:炜仁冲澹寡欲,读书之外,无他好,辽季避难,虽间关道涂,未尝释卷。
《移剌履传》: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承晖传》: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
《刘枢传》:同辈皆骑射,独枢刻意经史。
《温迪罕缔达传》:缔达,该习经史,以女直字出身,累官国史院编修官。初,丞相希尹制女直字,设学校,使讹离剌等教之。其后学者渐盛,转习经史,故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皆由此致位宰相。缔达最号精深。《张行简传》:行简字敬甫。颖悟力学,淹贯经史。所著文章十五卷,《礼例纂》一百二十卷,会同、朝献、禘祫、丧葬,皆有记录,及《清台》《皇华》《戒严》《为善》《自公》等记,藏于家。《杨云翼传》: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正大三年,为礼部尚书,兼侍读。明年,设益政院,云翼为选首,每召见赐坐而不名。时讲《尚书》,云翼为言帝王之学不必如经生分章析句,但知为国大纲足矣。因举任贤去邪、与治同道与乱同事、有言逆于汝心有言逊于汝志等数条,一皆本于正心诚意,敷绎详明。上听忘倦。寻进《龟鉴万年录》《圣学》《圣孝》之类凡二十篇。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寖以成俗。一日,经筵毕,因言:人臣有事君之礼,有事君之义。礼,不敢齿君之路马,蹴其刍者有罚,入君门则趋,见君之几杖则起,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受命不宿于家,是皆事君之礼,人臣所当尽者也。然国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陈之,则向所谓礼者特虚器耳。君曰可,而有否者献其否;君曰否,而有可者献其可。言有不从,虽引裾、折槛、断鞅、轫轮有不恤焉者。当是时也,姑徇事君之虚礼,而不知事君之大义,国家何赖焉。上变色曰:非卿,朕不闻此言。所著文集若干卷,校《大金礼仪》若干卷,《续通鉴》若干卷,《周礼辨》一篇,《左氏》《庄》《列赋》各一篇,《五星聚井辨》一篇,《悬象赋》一篇,《勾股机要》《象数杂说》等著藏于家。
《赵秉文传》:秉文,积官至资善大夫、上护军、天水郡侯。正大间,同杨云翼作《龟鉴万年录》上之。又因进讲,与云翼共集自古治术,号《君臣政要》为一编以进焉。秉文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太元笺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孟子解》各一十卷,《资暇录》一十五卷,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三十卷。秉文之文长于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字画则草书尤遒劲。朝使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问秉文及王庭筠起居状,其为四方所重如此。
《世戚传》:徒单思忠通敏有才,颇通经史。
《忠义传》:和速嘉安礼,颖悟博学,淹贯经史。
《文艺传》:韩昉,字公美。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
蔡圭字正甫。圭之文有《补正水经》五篇,合沈约、萧子显、魏收宋、齐、北魏志作《南北史志》三十卷,《续金石遗文跋尾》十卷,《晋阳志》十二卷,《文集》五十五卷。《补正水经》《晋阳志》《文集》今存,馀皆亡。
杨伯仁,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
李纯甫幼颖悟异常,初业词赋,及读《左氏春秋》,大爱之,遂更为经义学。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法庄周、列禦寇、左氏、《战国策》,后进多宗之,入翰林,出倅坊州,改京兆府判官,纵酒自放,虽沉醉亦未尝废书。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槁,其馀应物文字为外槁。又解《楞严》《金刚经》《老子》《庄子》《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中国心学、西方文教。数十万言,以故为名教所贬云。
元德明子好问,最知名。年十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其所著文章诗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晚年尤以著作自任。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
《隐逸传》: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太原元好问尝从学进士业,天挺曰:今人赋学以速售为功,六经百家分磔缉缀,或篇章句读不之知,幸而得之,不免为庸人。又曰: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唯通人能之。
辛愿,字敬之。年二十五始知读书,取《白氏讽谏集》自试,一日便能背诵。乃聚书环堵中读之,至《书·伊训》《诗·河广》颇若有所省,欲罢不能,因更致力焉。由是博极书史。
《循吏传》:范承吉,字宠之。好问学,虽避地未尝废书。天眷四年,从攻太原,迁少府监。五年,宗翰克宋,所得金珠承吉司出入,无毫发欺,及还,犊车载书史而已。刘焕,字德文。稍长就学,拥粪火读书不怠。
宇文虚中,皇统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虚中谋反,诏有司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耶。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
《元史·裕宗传》:每与诸王近臣习射之暇,辄讲论经典,若《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王恂、许衡所述辽、金帝王行事要略,下至《武经》等书,从容片言之间,苟有允惬,未尝不为之洒然改容。
《别里古台传》:子塔出性温恭谦厚,好学,通经史。《阔里吉思传》: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
《塔塔儿台传》:子只必,幼嗜读书。尝出家藏书二千馀卷,置东平庙学,使学徒讲肄之。〈按此传附木黎华之后博尔朮之前目录无〉
《赛典赤赡思丁传》:中统十三年,以所改云南郡县上闻。云南俗无礼仪,子弟不知读书,赛典赤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
《廉希宪传》: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
《相威传》:性弘毅重厚,寡言笑。喜延士大夫,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至直臣尽忠、良将制胜,必为之击节称善。至元十四年,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二十年,以疾请入觐,进译论语《通鉴》,帝即以赐东宫经筵讲读。拜江淮行省左丞相。
《脱烈海牙传》:仁宗在东宫,知其嗜学,出秘府经籍及圣贤图像以赐,时人荣之。
《达礼麻识理传》:幼颖敏,从师授经史,过目辄领解。《耶律楚材传》: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通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汴梁下。楚材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董俊传》:子文直刚毅庄栗,简言笑,通经史。弟文忠潜邸。王鹗尝言诗,因问文忠能之乎,文忠曰: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杨奂传》:金元帅崔立以汴京降,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汪惟正传》:幼颖悟,藏书二万卷,喜与文士论议古今治乱。
《董文炳传》:子士选,幼从文炳居兵间,昼治武事,夜读书不辍。
《董士选传》:士选,文炳次子也。宋降,从文炳入宋宫,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书图籍,静重识大体,秋毫无所取,军中称之。
《张文谦传》:文谦晚交许衡,粹于理义之学。家藏书万卷。
《郝经传》:经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凡数百卷。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
《许衡传》:衡,字仲平,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讲,而慨然以道为己任。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覈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至元八年,以为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拜跪、揖让、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
《赵良弼传》:良弼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废学,宜设经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卒皆用其议。
《李冶传》: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
《魏初传》: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𪐝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
《陈祜传》: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既没,门人谥曰茂行先生。祜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申屠致远传》:致远清修苦节,聚书万卷,名曰墨庄,教诸子如师友。所著《忍斋行槁》四十卷,《释奠通礼》三卷,《杜诗纂例》十卷,《集验方》十二卷,《集古印章》三卷。《畅师文传》: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至元十二年,丞相伯颜攻宋,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十三年,编《平宋事迹》上之。二十三年,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大德十年,改太常少卿,转翰林侍读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大元年,修《成宗实录》,赐钞一百锭,不受。皇庆二年,复召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二锭,不受。延祐四年,卒于传舍。
《刘因传》:因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
《吴澄传》: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澄生前一日,乡父老见异气降其家,邻媪复梦有物蜿蜒降其舍旁池中。旦以告于人,而澄生。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馀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郡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钜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终其身。左丞董士达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有司敦劝久之,乃至,而代者已到官,澄即日南归。未几,除江西儒学副提举,居三月,以疾去官。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诱训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皇庆元年,升司业,用程纯公学校奏疏,胡文定公六学教法,朱文公学校贡举私议,约之为教法四条:一曰经学,二曰行实,三曰文艺,四曰治事,未及行。又尝为学者言:朱子于道问学之功居多,而陆子静以尊德性为主。问学不本于德性,则其敝必偏于言语训释之末,故学必以德性为本,庶几得之。议者遂以澄为陆氏之学,非许氏尊信朱子本意。然亦莫知朱陆之为何如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不果行。英宗即位,超迁翰林学士,进阶大中大夫。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盖福田利益,虽人所乐闻,而轮回之事,彼习其学者,犹或不言。不过谓为善之人,死则上通高明,其极品则与日月齐光;为恶之人,死则下沦污秽,其极下则与沙虫同类。其徒遂为荐拔之说,以惑世人。今列圣之神,上同日月,何庸荐拔。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不知几举。若未效,是无佛法矣;若已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圭、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己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旨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钞五千贯赐之。澄身若不胜衣正坐拱手气融神迈答问亹亹使人涣若冰释弱冠时尝著说曰: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洙、泗、邹、鲁其利也。濂、洛,关、闽,其贞也。分而言之,上古则羲皇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文、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子思其利,孟子其贞乎。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朱子其利也。孰为今日之贞乎,未之有也。然则可以终无所归哉。其早以斯文自任如此。故出登朝署,退归于家,与郡邑之所经由,士大夫皆迎请执业,而四方之士,不惮数千里,蹑蹻负笈,来学山中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记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作《学基》《学统》二篇,使人知学之本,与为学之序。尤有得于邵子之学,校定《皇极经世书》,又校正《老子》《庄子》《太元经》《乐律》《八阵图》、郭璞《葬书》。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曹元用传》:元用资禀俊爽,幼嗜书,一经目,辄成诵。每夜读书,常达曙不寐。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诗文四十卷,号称《超然集》
《齐履谦传》:履谦,七岁读书,一过即能记忆,家贫无书。及为星历生,在太史局,会秘书监辇亡宋故书,留置本院,因昼夜讽诵,深究自得,故其学博洽精通,自六经、诸史、天文、地理、礼乐、律历,下至阴阳五行、医药、卜筮,无不淹贯,尤精经籍。
《张养浩传》:养浩,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朮,奇之,荐为御史台。历陕西行台中丞。
《张思明传》: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校书三万七千馀卷;尤明于律,与谢仲和、曹鼎新同称三绝。《梁曾传》:延祐元年,奉诏代祀中岳等神。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
《王约传》:约性颖悟,风格不凡。从中丞魏初游,博览经史。《王结传》: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耶律希亮传》:希亮虽疾病,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目之曰《愫轩集》
《孔思晦传》: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䇓,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问:孔子之裔今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亲取孔子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顺二年,改赐三品,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
《元明善传》:明善早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汉间,晚益精诣,有文集行世。初在江西、金陵,每与虞集剧论,以相切劘。明善言:集治诸经,惟朱子所定者耳,自汉以来先儒所尝尽心者,考之殊未博。集亦言: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惊震,鬼神之灵变然后可,非性情之正也。
《虞集传》:集为翰林直学士。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仿唐、宋《会要》,修《经世大典》,命集与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同任总裁。集言:礼部尚书马祖常,多闻旧章,国子司业杨宗瑞,素有历象地理记问度数之学,可共领典;翰林修撰谢端、应奉苏天爵、太常李好文、国子助教陈旅、前詹事院照磨宋褧、通事舍人王士点,俱有见闻,可助撰录。庶几是书早成。帝以尝命修辽、金、宋三史,未见成绩,《大典》令阁学士专率其属为之。既而以累朝故事有未备者,请以翰林国史院修祖宗实录,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平生为文万篇,槁存者十二三。
《揭徯斯传》: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
《黄溍传》:溍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变,旁引曲證,多先儒所未发。所著书,有《日损斋槁》三十三卷、《义乌志》七卷、《笔记》一卷。
溍同郡柳贯,字道传,自幼至老,好学不倦。凡《六经》、百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靡所不通。所著书,有文集四十卷、《字系》二卷、《近思录广辑》三卷、《金石竹帛遗文》十卷。
吴莱字立夫。天资绝人,七岁能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莱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三易他编,皆如之,众惊以为神。延祐七年,以《春秋》举上礼部,不利,退居深袅山中,益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六卷、《春秋世变图》二卷、《春秋传授谱》一卷、《古职方录》八卷、《孟子弟子列传》二卷、《楚汉正声》二卷、《乐府类编》一百卷、《唐律删要》三十卷、文集六十卷。他如《诗传科条》《春秋经说》《胡氏传證误》,皆未脱槁。
《欧阳元传》:元,字原功。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伊、洛诸儒源委,尤为淹贯。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元以《尚书》与贡。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明年,初置奎章阁学士院,又置艺文监隶焉,皆选清望官居之,文宗亲署元为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升太监、检校书籍。元统元年,拜翰林直学士,编修四朝实录。至元五年,拜翰林学士。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元不以口舌争,俟其呈槁,援笔撺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元属笔,帝以元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及入奏,上称快者再三。有《圭斋文集》若干卷。
《宋本传》:本,字诚夫。自幼颖悟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至治元年,赐进士及第。文宗开奎章阁,置艺文监,检校书籍,历集贤直学士。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
《王守诚传》:守诚,字君实,太原阳曲人。泰定元年,进士,授秘书郎。迁太常博士,续编《太常集礼》若干卷。转艺林库使,与著《经世大典》。除奎章阁监书博士。拜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擢参议中书省事。进行省左丞。有文集若干卷。
《李好文传》:好文,字惟中,大名东明人。至治元年进士。泰定四年,除太常博士。诏为《集礼》。白长院者,选僚属数人,仍请出架阁文牍,以资采录。三年,书成,凡五十卷,名曰《太常集礼》。迁国子博士。历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除治书御史,仍与史事。历太常礼仪院使,帝开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学,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言:欲求二帝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书则《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乃摘其要略,释以经义,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有关治体而协经旨者,加以所见,仿真德秀《大学衍义》之例,为书十一卷,名曰《端本堂经训要义》,奉表以进,诏付端本堂,令太子习焉。好文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总百有六篇:一曰圣慧,如汉孝昭、后汉明帝幼敏之类;二曰孝友,如舜、文王及唐元宗友爱之类;三曰恭俭,如汉文帝却千里马、罢露台之类;四曰圣学,如殷宗缉学,及陈、隋诸君不善学之类。以为太子问安馀暇之助。又取古史,自三皇迄金、宋,历代授受,国祚久速,治乱兴废为书,曰《大宝录》。又取前代帝王是非善恶之所当法当戒者为书,名曰《大宝龟鉴》。皆录以进焉,升翰林学士承旨。十六年,复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几之政、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
《李泂传》:泂,字溉之,滕州人,始从学,即颖悟强记。历奎章阁承制学士。既为帝所知遇,乃著书曰《辅治篇》以进,文宗嘉纳之。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告归。复除翰林直学士。有文集四十卷。
《苏天爵传》:天爵,字伯修,真定人也。预修《武宗文宗实录》,历集贤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纪载,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其为文,长于序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有诗槁七卷、文槁三十卷。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辩,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其他所著文,有《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辽金纪年》《黄河原委》,未及脱槁云。
《王克敬传》: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历江浙参政。喜读书,其有所得者,辄抄为书。所著诗文奏议传于世。《李稷传》:稷,字孟豳,滕州人。幼颖敏,八岁能记诵经史。从其父官袁州,师夏镇,又从官铅山,师方回孙。镇、回孙皆名进士,长于《春秋》,稷兼得其传。历集贤大学士。《成遵传》:遵,字宜叔,南阳穰县人。幼敏悟,日记数千百言。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一日,愤然曰:《四书》《五经》,吾师也。文无逾于《史》《汉》、韩、柳。区区科举之作,何难哉。中进士第,授国史院编修官,预修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实录。历中书左丞。《曹鉴传》: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历礼部尚书。家无馀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校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张翥传》:翥,字仲举,晋宁人。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其父以为忧。翥翻然曰: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至正初,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历祭酒。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辨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历翰林学士承旨。所为诗文甚多,其遗槁不传。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识者韪之。
《乌古孙良桢传》:良桢,字干卿。资器绝人,好读书。历治书侍御史,升左丞,兼大司农卿。尝论《至正格》轻重不伦,吏得为奸,举明律者数人,参酌古今,重定律书。有诗文奏议凡若干卷,藏于家。
《吴当传》:当,字伯尚,澄之孙也。当精通经史百家言,以父文荫,授国子助教。会诏修辽、金、宋三史,当预编纂。书成,除翰林院修撰。历江西肃政廉访使。攻抚州,剿杀首寇。是时,参知政事朵歹忌当屡捷,构为飞语。朝廷责当左迁。陈友谅陷江西,当乃戴黄冠,著道士服,杜门不出,日以著书为事。所著书,有《周礼纂言》《学言槁》
《儒学传》:赵复,字仁甫,德安人也,太宗伐宋,德安民俘戮无遗。时杨惟中行中书省军前,姚枢奉诏即军中求儒、道、释、医、卜士,凡儒生挂俘籍者,辄脱之以归,复在其中。枢与之言,信奇士。先是,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至是,复以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尽录以付枢。自复至燕,学子从者百馀人。惟中闻复议论,始嗜其学,乃与枢谋建太极书院,立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君子配食,选取遗书八千馀卷,请复讲授其中。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通,乃原羲、农、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孔子、颜、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张、朱所以发明绍续者,作《传道图》,而以书目列于后;别著《伊洛发挥》,以标其宗旨。朱子门人,散在四方,则以见诸登载与得诸传闻者,共五十有三人,作《师友图》,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颜渊言行,作《希贤录》,使学者知所向慕,然后求端用力之方备矣。枢既退隐苏门,乃复传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张䇓,字达善,蜀人,寓江左。金华王柏,得朱熹三传之学,尝讲道于台之上蔡书院,䇓从而受业焉。自《六经》《语》《孟》传注,以及周、程、张氏之微言,朱子所尝论定者,靡不潜心玩索,究极根柢。有《经说》及文集行世。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其先本刘氏,后避吴越钱武肃王嫌名,更为金氏。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靡不毕究。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干,而干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尝谓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自帝尧以前,不经夫子所定,固野而难质。夫子因鲁史以作《春秋》,王朝列国之事,非有玉帛之使,则鲁史不传而书,非圣人笔削之所加也。况左氏所记,或阙或诬,凡此类皆不得以辟经为辞。乃用邵氏《皇极经世历》、胡氏《皇王大纪》之例,损益折衷,一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二十卷,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既成,以授门人许谦曰:二帝三王之盛,其微言懿行,宜后王所当法,战国申、商之术,其苛法乱政,亦后王所当戒,则是编不可以不著也。他所著书,曰《大学章句疏义》二卷,《论语孟子集注考證》十七卷,《书表注》四卷,谦为益加校定,皆传于学者。天历初,廉访使郑允中表上其书于朝。学者称为仁山先生。
许谦,字益之,金华人。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受业金履祥之门。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读《书集传》,有《丛说》六卷。其观史,有《治忽几微》,仿史家年经国纬之法,起太皞氏,迄宋元祐元年秋九月。又有《自省编》,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其他若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之说,亦靡不该贯,旁及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又尝句读《九经》《仪礼》《春秋三传》,于其宏纲要领,错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谦不喜矜露,所为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世称为白云先生。
陈栎,字寿翁,徽之休宁人。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五岁入小学,即涉猎经史。宋亡,科举废,栎慨然发愤,致力于圣人之学,涵濡玩索,贯穿古今。尝以谓有功于圣门者,莫若朱熹氏,熹殁未久,而诸家之说,往往乱其本真,乃著《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亡虑数十万言,凡诸儒之说,有畔于朱氏者,刊而去之;其微辞隐义,则引而伸之;而其所未备者,复为说以补其阙。于是朱熹之说大明于世。延祐初,以科举取士,乡闱中选,不复赴礼部。教授于家。栎所居堂曰定宇,学者以定宇先生称之。卒,年八十二。揭徯斯志其墓,乃与吴澄并称,曰:澄居通都大邑,又数登用于朝,天下学者,四面而归之,故其道远而章,尊而明。栎居万山间,与木石居,而足迹未尝出乡里,故其学必待其书之行,天下乃能知之。及其行也,亦莫之禦,是可谓豪杰之士矣。世以为知言。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父方平。一桂生而颖悟,好读书,尤精于《易》,方平尝著《易学启蒙通释》。一桂之学,出于方平,得朱熹氏源委之正。宋景定甲子,一桂年十八,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所著书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本义启蒙翼传》《朱子诗传附录纂疏》《十七史纂》,并行于世。同郡胡炳文,字仲虎,亦以《易》名家,作《易本义通释》,而于朱熹所著《四书》,用力尤深,作《四书通》,学者称云峰先生。
《黄泽传》:泽,字楚望。生有异质,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蜀人治经,必先古注疏,泽于名物度数,考覈精审,一宗程、朱,作《易春秋二经解》《三礼祭祀述略》。梦夫子手授所较《六经》,字画如新,由是深有感发,始悟所解经多徇旧说为非是。乃揭《六经》中疑义千有馀条,以示学者。于是《易》《春秋》传注之失,《诗》《书》未决之疑,《周礼》非圣人书之谤,凡数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涣然冰释,各就条理。故于《易》以明象为先,以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为主,而其机括,则尽在《十翼》,作《十翼举要》《忘象略》《辩同论》。于《春秋》以明书法为主,其大要则在考覈三传,以求向上之功,而脉络尽在《左传》,作《三传义例考》《笔削本旨》。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辨》《诸侯娶女立子通考》《鲁隐公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丘甲辩》,凡十馀通,又作《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其于礼乐,则谓郑氏深而未完,王肃明而实浅,作《礼经复古正言》。其辩释诸经要旨,则有《六经补注》;诋排百家异义,则有《翼经罪言》。近代覃思之学,推泽为第一。
萧㪺,字惟斗,奉元人,读书南山者三十年。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卧,辄倚其榻,玩诵不少置,于是博极群书,天文、地理、律历、算数,靡不研究。侯均谓元有天下百年,惟萧惟斗为识字人。大德十一年,拜右谕德,入觐东宫,书《酒诰》为献,以朝廷时尚酒故也。俄除祭酒。所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及《勤斋文集》,行于世。
侯均者,亦奉元人。父母早亡,独与继母居,卖薪以给奉养。积学四十年,群经百氏,无不淹贯,旁通释、老外典。每读书,必熟诵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故其答诸生所问,穷索极探,如取诸箧笥。名振关中,学者宗之。虽方言古语,世所未晓者,莫不随问而答,世服其博闻。
同恕,字宽甫。安静端凝,羁丱如成人,从乡先生学,日记数千言。年十三,以《书经》魁乡校,历集贤侍读学士。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矩庵。时萧㪺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至恕家,士论称之曰萧同。著《矩庵集》,三十卷。
恕弟子居仁,字士安,幼师萧㪺,弱冠从恕受业。博通经史,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父居仁,淳祐丁未进士。至长孺,其学益大振,《九经》、诸史,下逮百氏,名、墨、纵横,旁行敷落,律令章程,无不包罗而揆序之。所著书有《瓦缶编》《南昌集》《宁海漫抄》《颜乐斋槁》行于世。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进士,宋亡,隐处州里,受学者,常百数十人。取朱子《小学》书,提其要领以示之,学者家传其书,几遍天下,与群贤讲论经义无虚日,儒者咸倚以为重焉。以《周礼》首荐乡郡,诸经中《三礼》尤深,言礼学者,咸推宗之。有家集三十卷,其大者明乎礼乐之事,关于世教,其馀若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数,靡不精究。
牟应龙,字伯成。幼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父巘,为大理少卿。宋亡,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学,以义理相切磨,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盛行于世。陈孚,字刚中。幼俊颖,读书过目辄成诵,终身不忘。至元中,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有文集行于世。
攸州冯子振,豪俊与孚略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之书,无所不记。
董朴,字太初,顺德人。自幼强记,历翰林修撰。朴所为学,自《六经》及孔、孟微言,与凡先儒所以开端阐幽者,莫不研极其旨而会通之。
杨载,字仲弘,杭人。少孤,博涉群书,召为翰林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延祐初,登进士。名动京师,凡所撰述,人多传诵之。
韩性,字明善。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援笔立就,文意苍古。及长,博综群籍,自经史诸子百氏,靡不极其津涯,究其根底,而于先儒性理之说,尤造其阃域。所著有《礼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集十二卷。
程端礼,字敬叔,幼颖悟,能记诵《六经》,晓晰大义。所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人。自羁丱知学,即善记览。工词章,因读宋儒真德秀书,幡然有志于为己之学。所著有《易诗书杂说》《春秋胡传附辨》《战国策校注》《敬乡录》,及文集二十卷。
陆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咸淳初,以《春秋》中乡选。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有《墙东类槁》二十卷。
文圭同里梁益,字友直。博洽经史,而工于文辞。所著书,有《三山槁》《诗绪馀》《史传姓氏纂》,又有《诗传旁通》,发挥朱熹氏之学为精。
周仁荣,字本心,台州临海人。父敬孙。初,金华王柏以朱熹之学主台之上蔡书院,敬孙师事之,受性理之旨。尝著《易象占》《尚书补遗》《春秋类例》。仁荣承其家学,治《易》《礼》《春秋》,而工为文章。泰定初,召拜国子博士,历集贤待制。
仁荣同郡孟梦恂,字长文,黄岩人。讲解经旨,体认精切。著有《性理本旨》《四书辨疑》《汉唐会要》《七政疑解》,及《笔海杂录》五十卷。
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幼孤,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历国子监丞。有文集四十卷。
李孝光,字季和,温州乐清人。少博学,笃志复古。至正七年,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见于宣文阁,进《孝经图说》,帝大悦,赐上尊。明年,升秘书监丞。有文集二十卷。宇文公谅,字子贞,吴兴人。通经史百氏言。至顺四年,进士,历国子助教,日与诸生辨析诸经,六馆之士,资其陶甄者往往出为名臣,历岭南廉访司佥事。所著,有《折桂集》《观光集》《辟水集》《以斋诗槁》《玉堂漫槁》《越中行槁》,凡若干卷。
伯颜,一名师圣,字宗道。生三岁,常以指画地,或三或六,若为卦者。六岁,从里儒授《孝经》《论语》,即成诵。早丧父,其兄曲出,买经传等书以资之,日夜诵不辍。长,受业宋进士建安黄坦。久之,坦辞曰:余不能为尔师,群经有朱子说具在,归而求之可也。弱冠,即以斯文为己任,其于大经大法,粲然有睹,而心所自得,每出于意言之表。至正四年,以隐士,授翰林待制,预修《金史》。为江西廉访佥事,以病免。还,与贼遇,不屈,死。平生,修辑《六经》,多所著述,皆燬于兵。
赡思,字得之。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天历三年,召为应奉翰林文字,赐对奎章阁,文宗问曰:卿有所著述否。明日,进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称善。诏预修《经世大典》,以论议不合求去。历江东廉访副使。赡思邃于经,而《易》学尤深,至于天文、地理、钟律、算数、水利,旁及外国之书,皆究极之。家贫,饘粥或不继,其考订经传,常自乐也。所著述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重订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循吏传》:耶律伯坚,字寿之,为泽州长官。大修孔子庙,割田千亩,置书万卷,迎儒士李俊民为师,以招延四方来学者。不五六年,学之士子,以通经被选者,百二十有二人。
《忠义传》:合剌普华习畏兀书及经史,记诵精敏,出于天性。
拜住,康里人,字闻善,累官太子司经。兵至,拜住曰:生长中原,读书国学,可不知大义乎。遂赴井死。家人瘗之舍东,悉以其书籍焚之为殉云。〈附见闵本传〉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佣于巨室,昼则为役,夜则借书读之。或闵其志,但使总其事而不役焉。尝受经于临川吴澄。始辟翰林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
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幼敏悟嗜学,既长,覃思《六经》,尤邃于《春秋》,绝意仕进,而勤于教。学者门人受业者众,所居至不能容。学者相与即其地搆师山书院以处焉。玉既不仕,日以著书为事,所著有《周易纂注》,十七卷。
《隐逸传》:杜瑛,字文玉,霸州信安人。金将亡,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所著书曰《春秋地理原委》十卷、《语孟旁通》八卷、《皇极引用》八卷、《皇极疑事》四卷、《极学》十卷、《律吕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文集十卷。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进士。拜监察御史,归田里。通程氏《易》,教授诸生,世祖在潜邸受王印,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可赐号中庸先生,名其读书之堂曰丽泽。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隐武夷山。至正三年,召为国史院编修官,固辞。不行。平居书册未尝释手。天文、地理、律历、度数,靡不通究。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
张枢字子长,婺之金华人。幼聪慧,外家潘氏蓄书数万卷,枢尽取而读之,过目辄不忘,肆笔成章,顷刻数千言。有问以古今沿革、政治得失、宇宙之分合、礼乐之兴废,以至帝号官名、岁月先后,历历如指诸掌。其为文,务明经史,以扶翼教道,尤长于叙事。尝取三国时事撰《汉本纪列传》,附以《魏吴载记》,为《续后汉书》七十三卷。临川危素称其立义精密,可备劝讲,朝廷取其书置宣文阁。至正三年,命儒臣纂修辽、金、宋三史,右丞相脱脱以监修领都总裁,辟枢本府长史,力辞不拜。七年,申命史臣纂修本朝后妃、功臣传,复以翰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召枢,俾与讨论,复避不就。使者强之行,至杭州,固辞而归。尝著《春秋三传归一义》三十卷,《刊定三国志》六十五卷,《林下窃议》《曲江张公年谱》各一卷,《敝帚编》若干卷。何中,字太虚,抚之乐安人。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家有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广平程钜夫,清河元明善,柳城姚燧,东平王搆,同郡吴澄、揭傒斯,皆推服之。所著有《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三卷、《知非堂槁》十七卷。
同郡危复之,字见心。宋末为太学生,师事汤汉,博览群书,好读《易》,尤工于诗,屡徵弗起。
《辍耕录》:庄蓼塘肃住松江府上海县青龙镇,尝为宋秘书小史,其家蓄书数万卷,且多手抄者。经史子集、山经地志、医卜方伎、稗官小说,靡所不具。书目以甲乙分十门,蓼塘既没,子孙不知保惜,或为虫鼠蚀齧,或为邻识盗窃,或供饮博之需,或应糊覆之用。编帙散乱,所存无几。至正六年,朝廷开局,修宋辽金三史,诏求遗书,有以书献者,予一官。江南藏书,多者止三家,庄其一也。继命危学士太朴素特来选取,其家虑恐兵遁图谶,干犯禁条,悉付祝融氏。及收拾烬馀,存者又无几矣。其孙群玉悉载入京,觊领恩泽,宿留日久,仍布衣而归,书之不幸如此。
《松江府志》:朱文石大韶藏书甚富,多宋板钞本。后散落人间,皆有朱氏印记。一时收藏家,文石及何柘湖外,又有董柏山,重价购书,校雠诠次,朱铅不去手,董紫冈,张王屋,有疑必就相质,亦博物君子也。
孙道明,字明叔,华亭人。好古,藏书万卷,遇秘本,辄手自抄录,尝筑映雪斋,延接四方名士,较阅藏书为乐。尝与陶宗仪共泛,宗仪有记。
《苏州府志》,张雯,字子昭,少力学,嗜书。所居临市衢,构楼藏书,日事翻阅。于时宋亡已久,故老犹存。雯从之问遗事,得其详。
《研北杂志》,徐明叔家书楼,榜曰五经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