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八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八十卷目录

 恬退部纪事
 恬退部杂录

学行典第二百八十卷

恬退部纪事

《汉书·张良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汉六年,封功臣。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愿封留足矣。又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彊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史记·陆贾传》:贾,楚人也。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常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使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毋久慁汝为也。
《袁盎传》:盎病免家居,与闾里浮沈,相随行,斗鸡走狗。雒阳剧孟尝过袁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丧车千馀乘,此亦有过人者。
《汉书·汲黯传》:黯字长孺,濮阳人。武帝时为右内史,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者数年。
《朱云传》:云字游,鲁人也。成帝时,上书求见。云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头。上问:谁。对曰张禹。上大怒,左将军辛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云自是不复仕,常居鄠田,时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无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疏广传》:广字仲翁。地节三年,为太子少傅,徙为太傅,兄子受亦以贤良举拜为少傅。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广谓受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即上疏乞骸骨。皆许之,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泣下。
《后汉书·韦彪传》: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
彪族子义,义次兄豹,字季明。数辟公府,辄以事去。司徒刘恺复辟之,谓曰:卿以轻好去就,爵位不跻。今岁垂尽,当选御史,意在相荐,子其宿留乎。豹曰:犬马齿衰,膂力已劣,仰慕崇恩,故未能自割。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选荐之私,非所敢当。遂跣而起。恺追之,径去不顾。安帝西巡,徵拜议郎。
《王良传》: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建武六年,为大司徒司直。后以病归。一岁复徵,至荥阳,疾笃不任进道,乃过其友人。友人不肯见,曰: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遂拒之。良惭,自后连徵,辄称病。诏以元纁聘之,遂不应。
《乐恢传》: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王充传》: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徵,病不行。
《华阳国志》:司马胜之景耀末,郡察孝廉,历广都新繁令政理,尤异以清廉徵,为散骑侍郎,以宗室礼之。终以疾辞去职,即家拜汉嘉太守,候迎盈门,固让不之官,閒居清静,谦卑自牧,常言:世人不务求道德而汲汲于爵禄,若吾者可少以,为有馀荣矣。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年六十五,卒于家,子尊贤佐皆有令德。《晋书·华表传》:泰始中,拜太子少傅,转光禄勋,迁太常卿。数岁,以老病乞骸骨。诏曰:表清贞履素,有老成之美,久干王事,静恭匪懈。而以疾固辞,章表恳至。今听如所上,以为太中大夫,赐钱二十万,床帐褥席禄赐与卿同,门施行马。表以苦节垂名,司徒李引、司隶王宏等并叹美表清澹退静,以为不可得贵贱而亲疏也。
《华谭传》:谭,广陵人。建兴初,为镇东军咨祭酒。转丞相军咨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于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故疏广告老,汉宣不违其志;干木偃息,文侯就式其庐。谭无古人之贤,窃有怀远之慕。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闇于举善;狂寇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谨奉还所假左丞相咨祭酒版。不听。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阮裕传》:咸和初,裕除尚书郎。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固辞不就。朝廷将欲徵之,裕知不得已,乃求为王舒抚军长史。舒薨,除吏部郎,不就。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司空郤鉴请为长史,诏徵秘书监,皆以疾辞。复除东阳太守。寻徵侍中,不就。还剡山,有肥遁之志。有以问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张翰传》:翰,吴郡人。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
《郤鉴传》:鉴子愔为长史。迁黄门侍郎。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恂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十许年间,人事颇绝。简文帝辅政,与尚书仆射江虨等荐愔,以为执德存正,识怀沈敏,而辞职遗荣,有不拔之操,成务须才,岂得遂其独善,宜见徵引,以参政术。于是徵为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既到,更除太常,固辞不拜。深抱冲退。
《宋书·王敬弘传》:敬弘,琅邪临沂人。元嘉六年,迁尚书令,表求还东,上不能夺。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十二年,徵为太子少傅。敬弘诣京师上表曰:伏见诏书,以臣为太子少傅,承命震惶,喜惧交悸。臣抱疾东荒,志绝荣观,不悟圣恩,猥复加宠。东宫之重,四海瞻望,非臣薄德,所可居之。今内外英秀,应选者多,且板筑之下,岂无高逸,而近私愚朽,污辱清朝。诏不许。表疏屡上,终以不拜。东归。
《谢灵运传》:灵运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素所爱好,遂肆意游遨,辄为诗咏,以致其意。在郡一周,称疾去职,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羊欣传》:桓元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元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后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咨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
《南齐书·萧惠基传》:惠基,父思话。永明五年,惠基迁太常,加给事中。初,思话先于曲阿起宅,有閒旷之致。惠基尝谓所亲曰:须婚嫁毕,当归老旧庐。立身退素,朝廷称为善士。
《顾欢传》:欢,吴郡盐官人。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徵为扬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请从此退。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徵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徵。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
《王思远传》: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近频烦归启,实有微概。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臣若孤恩,谁当戮力。既自誓轻躯命,不复以尘点为疑,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慺慺丹赤,守之以死。臣实庸鄙,无足奖进。升下甄拔之旨,要是许其一节。臣果不能以理自固,有乖则哲之明。冒犯之尤,诛责在己,谬赏之私,惟尘圣鉴。权其轻重,宁守褊心。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伏愿思垂拯宥,不使零坠。今若祇应所忝,三公不足为泰,犯忤之后,九泉未足为剧。而臣苟求刑戮,自弃富荣,愚夫不为,臣亦庶免。此心此志,可怜可矜。如其上命必行,请罪非理,圣恩方置之通途,而臣固求摈压,自悯自悼,不觉涕流。谨冒鈇钺,悉心以请。穷则呼天,仰祈一照。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閒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王僧虔传》:世祖即位,僧虔以风疾欲陈解,会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僧虔少时群从宗族并会,客有相之者云:僧虔年位最高,仕当至公,馀人莫及也。及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行当有八命之礼,我若复此授,则一门有二台司,实可畏惧。乃固辞不拜,上优而许之。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客问僧虔固让之意,僧虔曰:君子所忧无德,不忧无宠。吾衣食周身,荣位已过,所惭庸薄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方贻官谤耶。
《齐春秋》:孔灵产,为光禄大夫,不肯仕,太祖以白麾毛扇素几遗之,曰:以君有古人风,故赐卿古人物也。《梁书·萧视素传》:视素迁司徒左西属、南徐州治中。性静退,少嗜欲,好学,能清言,荣利不关于口,喜怒不形于色。在人间及居职,并任情通率,不自矜高,天然简素,士人以此咸敬之。及在京口,便有终焉之志,乃于摄山筑室。会徵为中书侍郎,遂辞不就,因还山宅,独居屏事,非亲戚不得至其篱门。
《刘峻传》:峻,字孝标,平原人。为户曹参军。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居焉。为《山栖志》
《陶弘景传》: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刘慧斐传》:慧斐,字文宣,彭城人。起家安成王法曹行参军。尝还都,途经寻阳,游于匡山,过处士张孝秀,相得甚欢,遂有终焉之志。因不仕,居于东林寺。又于山北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时人乃谓为离垢先生。《张孝秀传》:孝秀,字文逸,南阳宛人。为建安王别驾。顷之,遂去职归山,居于东林寺。有田数十顷,部曲数百人,率以力田,尽供山众,远近归慕,赴之如市。
《陈书·虞荔传》:荔弟寄字次安。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寄因上《瑞雨颂》。帝曰:此颂典裁清拔,将如何擢用。寄闻之,叹曰:吾岂买名求仕者乎。乃闭门称疾,唯以书籍自娱。《阮卓传》:卓,陈留尉氏人。除招远将军、南海王府咨议参军。以目疾不之官,退居里舍,改构亭宇,修山池卉木,招致宾友,以文酒自娱。
《南史·陶潜传》:潜,字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北魏书·李宝传》:宝子茂,字仲宗。为光禄大夫。茂性谦慎,以老疾,固请逊位。高祖不夺其志,听食大夫禄,还私第,因居定州之山中。自是优游里舍,不入京师。《宋隐传》:隐转行台右丞,领选如故。屡以老病乞骸骨,太祖不许。寻以母丧归列人。既葬,被徵,固辞以病,而州郡切以期会,隐乃弃妻子,间行避焉。后匿于长乐之经县,数年而卒。
《崔挺传》:挺子孝直转直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尔朱兆入洛,孝直以天下未宁,去职归乡里,劝督宗人,务行礼义。后除安东将军、光禄大夫。太昌中,又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并辞不赴。宗亲劝孝直曰:荣华人之所愿,何故陆沈。孝直不答。年五十八,卒于乡里,顾命诸子曰:吾才疏效薄,于国无功。若朝廷复加赠谥,宜循吾意,不得祇受,若致干求,则非吾子,敛以时服,祭勿杀生。其子皆遵行之。
《北齐书·卢叔武传》:叔武,范阳涿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
《王昕传》:昕弟晞,武平初,迁大鸿胪,加仪同三司,监修起居注,待诏文林馆。性閒淡寡欲,虽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闾,未尝以世事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宴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
《周书·柳霞传》:霞子靖历河南、德广二郡守。性爱閒素,其于名利澹如也。及秩满,还,便有终焉之志。隋文帝践极,特诏徵之,靖遂以疾固辞。优游不仕,闭门自守,所对惟琴书而已。
《云山杂记》:进士王彖力学有大名,杨国忠用事争诣门彖,独不往,曰:尔辈谓杨公之势可倚如泰山耶。以吾所见殆冰山也。皎日一照,则当误人。后登第为华阴尉,叹曰: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
《唐书·元德秀传》:德秀,字紫芝。为鲁山令。岁满,笥馀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司空图传》:图,字表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乃听还。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名休休,曰: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
《𨖚史·耶律官奴传》:官奴为宿直将军。重熙九年,以疾去官。上以官奴属尊,欲成其志,乃许自择一路节度使。官奴辞曰:臣愚钝,不任官使。加归义军节度使,辄请致政。官奴与欧里部人萧哇友善,哇谓官奴曰:仕不能致主泽民,成大功烈,何屑屑为也。吾与若居林下,以枕簟自随,觞咏自乐,虽不官,无慊焉。官奴然之。时称二逸。
《名臣言行录》:陈希夷再召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炉坐,僧熟视若水,久之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方四十致仕,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僧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中不远矣。
《渑水燕谈录》:崔遵度清节纯德薄于荣利,事太宗,为右史十馀年,每侍殿陛侧身,轩楹以自屏蔽,不欲当上,顾盼其恬晦如此,琴德尤高,尝著琴静室,往往通夕子,罕见其面。
《茅亭客话》:任玠,字温如,蜀人也,学识广博,人皆师仰之。大中祥符初,乐安公中正镇蜀,日请先生于文翁石室,大集生徒讲说六经,以绍文翁之化,由是蜀中儒士成林矣。大中祥符末,谏大夫凌公策莅蜀,闻先生之名,表荐于上,诏入京,先生进龙图纪圣诗一千韵,酬以汝州团练推官。三让辞官表云:伏念臣早年发白,悲老态之遽臻,触事心阑,觉死期之将至,乞授一子官蒙圣恩与,子偕任醴泉主簿。天禧元年欲就居嵩山,般家之蜀,因与乡人前秦州陇城主簿张逵中行秩满,归川二人同访愚茅亭观,旧题之处云昔日高年有道之士,今已物故未逾,一纪故友将尽我,虽存也馀生几何,先生留一绝于亭壁,云聚散荣枯一梦中西归,亲友半成空唯馀。大隐茅亭客垂,白论交有古风,天禧二年先生游宁州卒于旅舍。
《墨客挥犀》:唐龙图,恬静寡欲。天圣中,以工部郎中知洪州舟南渡,徘徊不进。或问其故,答曰:职由以四月为限分,遽之任得无获趋利之讥乎。踰月乃止,当时仕宦者无不愧服。
《挥麈前录》:韩忠献景祐中参仁宗政事,天下称为长者。四子:综、绛、维、缜,俱礼部奏名。忠献启上曰:臣子叨陛下科第,虽非有司观望,然臣既备位政府,岂当受而有之。天下将以为由臣故致此,臣虽不足道,使圣明之政,人或以议之,非臣所安也。臣教子既已有成,又何必昭示四方,以为荣观哉。乞尽免殿试唱第,幸甚。诚恳再三,上嘉叹而允所请。忠献既薨,三子相继再中科甲。独维曰:吾前已奏名矣,当遵家君之言,何必布之远方耶。不复更就有司之求。
《续翰林志》:仁宗朝,初修起居缺中书拟人,而彭乘在选中,上指乘曰:此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人,久补外。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敢过有所望耶。上颇嘉之。
《名臣言行录》:庞籍,知定州,请老召还京师,籍陈请不已,或谓:今精力克壮,年少所不及。主上注意方厚,何遽引去若此之坚。籍曰:必待筋力不支,明主厌弃然,后乃去,是不得已,岂止足之谓耶。凡上表者,九手疏二十馀,通朝廷不能夺,五年听以太子太保,致仕。范镇得谢苏轼,往贺之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镇愀然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勇功,吾独不得为此命也,夫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轼惭而退。
《涧泉日记》:范文正公在杭州,子弟请营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吾之所患在位高,而难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闻见后录》:傅献简公云:司马文正公力辞枢近,尝勉以主上,眷意异等得位,庶可行道道不行,去之可也。公正色曰:古今为此名位所诱,亏丧名节者不少矣。卒辞不就,文潞公曰:司马君实操行直,当求之古人中也。
《名臣言行录》:欧阳修在蔡屡乞致仕门下,生蔡丞禧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曰: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蚤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
吕希哲晚居宿州,真杨间十馀年,衣食不给,有至绝粮数日者,处之晏然静坐,一室家事一切不问,不以毫发事,托州县在和州,尝作诗云:除却借书,沽酒外更无一事扰公,私閒居日读易一爻遍,考古今诸,儒之说,默坐沈思,随事解释,夜则与子孙评论古今商搉,得失久之方罢。
《宋史·尹焞传》:焞字彦明。师事程颐,胡安国居给舍,范仲、朱震俱在讲席,荐焞甚力。既召,焞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安国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
《朱熹传》:乾道七年,既免丧,复召,以禄不及养辞。九年,梁克家相,申前命,又辞。克家奏熹屡召不起,宜蒙褒录,执政俱称之,上曰:熹安贫守道,廉退可嘉。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观。熹以求退得进,于义未安,再辞。淳熙元年,始拜命。二年,上欲奖用廉退,以励风俗,丞相以熹名进,除秘书郎,力辞。
《湘山野录》:孝叔吏部公,述深味道腴东,吴端清之士也,方强仕之际已,恬于进撰一阕以见志,曰:挂冠归去,旧烟萝閒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岐路是风波,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裹棱罗天公奈我何。后将引,年方得请为三茅宫僚,始有养天和之渐,夫何已先朝露歌,此阕几三十年,信乎。一林泉与轩冕,难为必期。《渑水燕谈录》:胡文恭公,宿平生守道,不以进退为意,在馆二十馀年,每与后进曰: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士人当修身俟时,无为造物所嗤。世以为名言。
《元史·金履祥传》:德祐初,履祥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兵燹稍息,则上下岩谷,追逐云月,寄情啸咏,视世故泊如也。
《董俊传》:俊子文用为卫辉路总管,受代归田里,茅茨数椽,仅避风雨,读书赋诗,怡然燕居。裕宗在东宫,数为台臣言:董文用勋旧忠良,何以不见用。台臣奏起文用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使,不赴。
《明外史·陈修传》:吴琳,洪武六年,以吏部尚书乞归。帝尝遣使察之。使者潜至旁舍,一农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谨。使者前曰:此有吴尚书者,在否。农人敛手,对曰:琳是也。使者以状闻。帝为嘉叹。
《吴中往哲记》:尚书杨公仲举从军,武昌杨贞文公适以流落相遇,遂缔为布衣,交庐陵,既贵,首被登荐景皇帝在邸时,为官僚以醇谨见重景泰,初用旧臣,为礼部侍郎,方是时,从潜之臣无踰公者,佥云枢筦可待,而公独奉身以还,吴宦橐清贫,至居无安息之处,寓栖故人家耳,北敌也,先既革心向化诣阙表贺景皇帝制衣一袭,面命服之,以观其修,短焉,公手疏乞时,朝太上皇帝受尚书以归,及家居犹寒素如故,不以身被,上知少见于颜色,岁时或诣郡县展礼布袍角带,独立阶下,未尝先通于阍人,及薨,子津方八岁,朝京师,景皇帝亲引入内,赐果饵,遂授吴县主簿,天顺初,罢及朝廷,追理一时,柄臣公独以静退得免,削夺或传,犹以前奏故也,公忠厚有雅量,时称长者,必曰杨尚书。
《明外史·陈琛传》:琛调南京,考功司主事,以徽号恩获封赠其亲,琛喜曰:此足以慰父母矣,遂乞终养归。有荐其恬退者,诏徵之,琛辞。居家,却扫一室,偃卧其中,静观天地万物消长之变,古今治乱兴衰之迹,及世俗得丧炎凉之态,或逌然孤笑,或喟然长叹,时放于山砠水涯,与渔樵问答,或纵步阡陌,与田夫野老语桑麻,道故事,为乐绝迹公府,长吏莫得见其面。

恬退部杂录

《淮南子·说林训》: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凤凰高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
《抱朴子·博喻篇》:得意于丘园者,身否而神泰,役己以恤物者形逸而心劳,故抱瓮灌园者,欢于台宰,呕餐茹薇者美乎。鼎食仗策去幽者形如腒腊,夜以待旦者忧勤损命。
《广譬篇》:彍弩危机严镞衔弦至可忌也而勇,雉触之而不猜闇政,乱邦恶直妒能甚难测也,而贪人竞之而不避,故飞锋暴集而不觉祸败,奄及而不振,是以愚夫之所悦乃达者之所悲也,凡才之所趋乃大智之所去也。
悬鱼惑以芳饵,槛虎死于笼,狐不可以钓缗致者,必虬螭也,不可以机阱诱者,必麟虞也。《颜氏家训》: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才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材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世见躁竞得官者,便谓弗索何获;不知时运之来,不索亦至也。见静退未遇者,便谓弗为何成;不知风云不与,徒求无益也。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齐之季世,多以财货托附外家,諠动女谒。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而为执政所患,随而伺察,既以得利,必以利治,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阱殊深,疮痍未复,纵得免死,莫不破家,然后噬脐,亦复何及。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不能通达,亦无尤焉。
《庚溪诗话》:绍兴初,余之官建康舣舟溧阳,邮亭见壁间题云:十年弃微官,归来事却早,扁舟访安期,要觅如瓜枣,不知膏粱珍恶,食时自好田园,苦无多生,理但草草浊酒时一樽,孤斟从醉,倒然不著名氏,不知何人所作,观其言,淡而旨远,要非汨没名利,而不知返者也。
《云仙杂记》:乐天语人曰:吾已脱去,名利枷锁开,清高门户,但莲龛子母丹,不知何时可成。
《读书镜》:东谷云:造化之于人,不靳于功名,富贵而独靳于閒,天地之间,几发轮转,无一息停焉,天地且不得閒,而閒岂人之所易哉。高爵厚禄,清资显秩,不知其几,其间乐恬退者,甚鲜,日惟买田营第,不获一见而身先殒者,有矣又有筑舍返耕,高洁自许一入私室,作摇尾乞怜之,言于干时,求进之牍囊箧锁钥惴惴于手,收支簿书介介于怀,一日十二时,无一隙得暇,所谓好山、好水,清风明月何尝见此风景。何尝识此旨趣。劳劳扰扰死而后已,若夫富家翁守钱虏,又不足道也。
《范文正公·淮上遇风诗》云:一棹危于叶,傍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又李文靖公乞去题,六和塔云: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去卧林丘。
山涛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等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白乐天与杨虞卿姻家而不累,于虞卿与元祯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祯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文饶所深害,处世如二公,亦足矣,然余尝考山涛,一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乐天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知刺史不拜,二公功名心淡故能翱翔容,与于去就爱憎之间,以此意推之,虽入虎狼穴可也,况士大夫之同朝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