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九十六卷目录
旱灾部纪事
旱灾部杂录
旱灾部杂录
庶徵典第九十六卷
旱灾部纪事
《述异记》:关中有金鱼神,云:周平王二年十旬,不雨,遣祭天神。俄而,生涌泉,金鱼跃出而雨降。《史记·赵世家》: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左传·僖公十有九年》: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二十有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尪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韩非子·十过篇》:晋平公使师旷奏《清徵》。师旷曰:《清徵》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愿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有云从西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左传·昭公十六年》:九月,大雩,旱也。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庄子》:宋景公时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祀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人,今杀人不可,将自当之。言未卒,天大雨方千里。
《孔子家语》: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晏子》: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礼记·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尪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庄子》:梁君出猎,见白雁群,君欲射之,道有行者,骇之。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下车,抚矢曰:昔先公时大旱三年,卜之,以人祠乃雨。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为民也,吾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君王以白雁而欲杀人乎。《汉书·郊祀志》:元封三年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食货志》:桑弘羊爵左庶长。是岁小旱,上令百官求雨。卜式言曰:烹弘羊,天乃雨。
《于定国传》:定国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东海有少妇,少寡,养姑甚谨,姑欲嫁之,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无子守寡。我老,累其芳年,奈何。姑遂自经,姑女告孝妇杀其母。吏捕验治,妇诬服。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祭孝妇冢,表其墓,天立大雨。
《高获传》: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三公争辟不应。后太守鲍昱请获,既至门,令主簿就迎,主簿曰但使骑吏迎之,获闻之,即去。昱遣追请获,获顾曰:府君但为主簿所欺,不足与谈。遂不留。时郡境大旱。获素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昱自往问何以致雨,获曰:急罢三郡督邮,明主当自北出,到三十里亭,雨可致也。昱从之,果得大雨。《汝南先贤传》: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互相牵引拘系者千馀人,三年而狱不决,坐掠幽而死者百馀人,天用灾旱赤地千里。袁安拜楚郡太守,即控辔而行。既到,决狱事,人人具录其辞状,本非首谋,为主所引。应时理遣,一旬之中活千人之命。其时,甘露滂霈,岁大稔。
《东观汉记》: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遭旱,出巡处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邀降。乃回赴之,雨随车而下。
谢承后汉书章和元年,有诏以郑弘为太尉,时旱,朝廷百僚皆暴请雨。夏炎热,小雨郡官即还,舍弘弥日。不旋,大雨注,稼穑遂丰。
《后汉书·杨厚传》:厚父统,善天文推步之数。建初中为彭城令,一州大旱,统推阴阳消伏,县界蒙泽。太守宗湛使统为郡求雨,亦即降澍。自是朝廷灾异,多以访之。
《戴封传》:封为西华令。其年大旱,封祷请无获,乃积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于是远近叹服。《张奋传》:奋代刘芳为司空。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走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曹褒传》:褒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熟,百姓给足,流冗皆还。
《周嘉传》:嘉从弟畅,为河南尹。永初二年,夏旱,久祷无应,畅因收葬洛阳傍客死骸骨凡万馀人,应时澍雨。《东观汉记》:顺帝阳嘉元年,立顺烈皇后。是时自冬至春不雨,尊后之日,嘉注沾渥。
《长沙耆旧传》:太尉刘寿,顺帝时为洛阳令,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寿暴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人为之歌曰天久不雨,蒸人失所,大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应,滂沱下雨。
《水经注》《长沙耆旧传》云:祝良为洛阳令,岁时亢旱,良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午。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后汉书·孟尝传》: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仗节死难。尝少脩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谢承后汉书》:爰延转议郎。徐州遭旱,延使持节到东海请雨,澍雨,与京师同日俱霈,还,拜五官中郎将。周畅性仁慈,为河南尹。夏旱,久祷无应,因收藏洛城傍客死骸骨万馀人,应时澍雨,岁乃丰稔。
《后汉书·费长房传》:东海君来见葛陂君,因淫其夫人,于是长房劾系之。三年而东海大旱,长房至海上见其人请雨,乃谓之曰:东海君有罪,吾前系于葛陂。今方出之,使作雨也。于是雨立注。
《谅辅传》:辅字汉儒,广汉新都人也。仕郡为五官掾。时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祷山川,连日而无所降。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咒曰:辅为股肱,不能进谏纳忠,荐贤退恶,和调阴阳,承顺天意,至令天地否隔,万物焦枯,百姓喁喁,无所诉告,咎尽在辅。今郡太守改服责己,为民祈福,精诚恳到,未有感彻。辅今敢自祈请,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无状。于是积薪柴聚茭茅以自环,构火其旁,将自焚焉。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世以此称其至诚。
《山西通志》:汉石钟真人、芮城人隐于北山石室中。一日有野鹿入洞,昼则恣食水草,夜则入洞同宿。及来京鹿行李随之。一夕梦神人告曰仙籍有汝名字,又赠汝符职当行雨。此鹿即龙也,今天下大旱,收榜祷雨。既觉,惊异,乃如言收榜入静室中,焚香默祷,俄然云布,远近沾足。
《益都耆旧传》:赵瑶为阆中令,时西州遭旱。瑶率掾吏斋戒于灵星池,归咎自责,稽首流血,应时大雨。《搜神记》:孙策欲渡江袭许,与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因此激怒,言:吾为不如于吉耶。而先趋附之。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蜀志·简雍传》:先主拜雍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魏志·毛玠传》: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兴选举。有白玠者:出见黥面反者,其妻子没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盖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狱。大理钟繇诘玠曰:自古圣帝明王,罪及妻子。《书》云:左不共左,右不共右,予则拿戮女。司寇之职,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面。汉法所行黥墨之刑,存于古典。今真奴婢祖先有罪,虽历百世,犹有黥面供官,一以宽良民之命,二以宥并罪之辜。此何以负于神明之意,而当致旱。案典谟,急恒寒若,舒恒燠若,宽则亢阳,所以为旱。玠之吐言,以为宽邪,以为急也。急当阴霖,何以反旱。成汤圣世,野无生草,周宣令主,旱魃为虐。亢旱以来,积三十年,归咎黥面,为相值不。卫人伐邢,师兴而雨,罪恶无惩,何以应天。玠讥谤之言,流于下民,不悦之声,上闻圣听。玠之吐言,势不独语,时见黥面,凡为几人。黥面奴婢,所识知耶。何缘得见,对之叹言。时以语谁。见答云何。以何日月。于何处所。事已发露,不得隐欺,具以状对。玠曰: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职在机近,人事所窜。属臣以私,无势不绝,语臣以冤,无细不理。人情淫利,为法所禁,法禁于利,势能害之。青蝇横生,为臣作谤。臣不言此,无有时、人。说臣此言,必有徵要。乞蒙宣子之辨,而求王叔之对。时桓阶、和洽进言救玠。玠遂免黜,卒于家。《世说补》:管公明过清河,时适大旱。太守问:何当有雨。公明曰:今夕当大雨至。日向暮,了无云气。众人并欢嗤,公明言:树中已有少女,微风阴鸟和鸣,若少女反风,阴鸟乱翔,其应至矣。须臾,云气四起,大雨倾注。《晋书·袁甫传》:甫转淮南国大农、郎中令。石珩问甫曰:卿名能辨,岂知寿阳以西何以恒旱。寿阳以东何以恒水。甫曰:新平彊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故致旱。
《束晰传》:晰字广微,与兄璆俱知。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璆娶石鉴从女,弃之,鉴以为憾,讽州郡公府不得辟,故晰等久不得调。太康中,郡界大旱,晰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为晰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酬之。报束长生。
《佛图澄传》:石季龙倾心事澄。时天旱,季龙遣其太子诣临漳西滏口祈雨,久而不降,乃令澄自行,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数千里。
《冉闵载记》:慕容俊送闵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
《莲社高僧传》:慧远法师寻阳亢旱,师诣池侧读龙王经,忽有神蛇从池而出,须臾大雨,岁竟有秋。
《南史·梁宗室传》:安成康王秀,文帝第七子也。秀子推,普通六年,以王子封南浦侯,历淮南、晋陵、吴郡太守。所临必赤地大旱,吴人号旱母焉。
始兴忠武王憺,文帝第十一子也。为都督、荆州刺史。天监四年,荆州大旱,憺使祠于天井,有巨蛇长二丈出绕祠坛,俄而注雨,岁大丰。
《北史·裴叔业传》:叔业兄子粲,孝武初,出为骠骑大将军、胶州刺史。属时亢旱,土人劝令祷于海神。粲惮违众人,乃为祈请,直据胡床,举杯曰:仆白君。左右云:前后例皆拜谒。粲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安有方伯致礼海神。卒不肯拜。
《魏书·礼志》:立太祖庙于白登山。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
《周书·达奚武传》:武之在同州也,时属天旱,高祖敕武祀华岳。岳庙旧在山下,常所祷祈。武谓僚属曰:吾备位三公,不能燮理阴阳,遂使盛农之月,久绝甘雨,天子劳心,百姓惶惧。沗寄既重,忧责实深。不可同于众人,在常祀之所,必须登峰展诚,寻其灵奥。岳既高峻,千仞壁立,岩路崄绝,人迹罕通。武年踰六十,唯将数人,攀藤援枝,然后得上。于是稽首祈请,陈百姓恳诚。晚不得还,即于岳上藉草而宿。梦见一白衣人来,执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惊觉,益用祇肃。至旦,云雾四起,俄而澍雨,远近沾洽。高祖闻之,玺书劳武曰:公年尊德重,弼谐朕躬。比以阴阳𠍴序,时雨不降,命公求祈,止言庙所。不谓公不惮危险,遂乃远陟高峰。但神道聪明,无幽不烛,感公至诚,甘泽斯应。闻之嘉赏,无忘于怀。今赐公杂䌽百疋,公其善思嘉猷,匡朕不逮。念坐而论道之义,勿复更烦筋力也。
《于翼传》:建德二年,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时属大旱,涢水绝流。旧俗,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高祖先禁群祀,山庙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沾洽,岁遂有年。民庶感之,聚会歌舞,颂翼之德。
《唐书·田仁会传》:仁会为平州刺史,岁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田云,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五迁胜州都督。
《独异志》:唐天后朝,处士孙思邈居于嵩山修道。时大旱,有敕选洛阳德行僧徒数千百人于天宫寺讲《人王经》,以祈雨泽。有二人在众中,须眉皓白。讲僧昙林遣人谓二老人曰:罢后可过一院。既至,问其所来,二老人曰:某伊洛二水龙也,闻至言当得改化。林曰:讲经祈雨,二圣知之乎。答曰:安得不知然雨者,须天符乃能致之,居常何敢自施也。林曰:为之奈何。二老曰:有修道人以章疏闻天,因而滂沱,某可力为之。林乃入启。则天发使嵩阳召思邈。内殿飞章,其夕天雨大降。思邈亦不自明,退诣讲席,语林曰:吾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何也。因请问二老。二老答曰:非利济生人,岂得升仙。于是思邈归蜀青城山,撰《千金方》三十卷,既成,而白日冲天。
《唐书·裴漼传》:漼进中书舍人。睿宗造金仙、玉真二观,时旱甚,役不止,漼上言:春夏毋聚大众,起大役,不可兴土功,妨农事。若役使乖度,则有疾疫水旱之灾,此天人常应也。今自冬徂春,雨不时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而土木方兴,时暵之孽,职为此发。今东作云始,丁壮就功,妨多益少,饥寒有渐。《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不雨,是时岁三筑台;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是时作南门。陛下以四方为念,宜下明制,令二京营作、和市木石,一切停止。有如农桑失时,户口流散,虽寺观营立,能救饥寒敝哉。不报。
《柳氏旧闻》:元宗常幸东都,天大旱且暑。时圣善寺有天竺乾僧无畏,号三藏,善召龙致雨之术。上遣高力士疾召无畏请雨,无畏奏曰:今旱,数当然耳。召龙必兴,烈风雷雨,适足暴物,不可为之也。上强使之曰:人苦暑疾。虽暴风疾雷,亦足快意。无畏不得已。乃奉诏。有司为陈请雨之具,幡像俱备。无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悉命去之。独盛一钵水,以小刀搅旋之,胡言数百祝水。须臾有如龙状,其大类指,赤色,首啖水上,俄复没于钵中。无畏复以刀搅水。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上数尺。稍稍引出讲堂外。无畏谓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疾驰去,顾见白气疾起,自讲堂而西如一疋练。既而昏霾,大风雷霆而雨。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风雨亦随马而至驰至,衢中大树多拔。力士比复奏,衣尽沾湿。
《唐语》:林颜鲁公真卿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马使。五原旱,有冤狱决乃雨。郡人呼御史雨。
《册府元龟》:宝历二年十月,京兆尹刘栖楚奏术者数之妙,苟利于时,必以救患。伏以前度甚雨,闭门得晴。臣请今后每雨五日,即令坊市闭北门以禳诸阴,晴三日便令尽开门。使启闭有常,永为定式从之。《唐书·鲍防传》:防进礼部侍郎,封东海郡公。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裴复、柳公绰、归登、崔邠、韦绝、魏弘简、熊执易等,世美防知人。时比岁旱,策问阴阳祲沴,质对:汉故事,免三公,卜式请烹弘羊。指当时辅政者。右司郎中独孤愐欲下质,防不许,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卒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
《崔宁传》:崔荛为陕虢观察使,不恤人疾苦。或诉旱者,指庭树示之曰:柯叶尚尔,何旱为。即榜笞之,上下离心。俄为军吏所执。
《马璘传》:璘为邠宁节度使。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璘曰:旱由政不修。即命撤之。明日雨,岁大穰。《裴谞传》:谞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搉酤利岁出内几内,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轸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湖广通志》:唐黄明,远睦州人,居澧州龙潭寺,善诵度人经。每晚有一叟来听经,毕辄不见。一日,叟跪告曰吾潢山潺水洞白龙也,有过见责,上帝藉托宅西小池一年矣。旦夕荷君经功令得解脱,复归故洞。明年当大旱,有符篆一道以酬君德。言已,去。次年,果旱,远设坛祀祷,持符篆往洞取水,归得大雨。是夕梦叟谓曰今岁天旱,上帝敕闭江河溪洞,吾昨于官坡堰取水以应君求,毋再渎也。觉,视堰果涸。
《云南通志》:唐寿海,姓周氏。唐时南诏三年,不雨,南诏王请天竺神僧白湖师祷之。云布无雨,师以竿拨云,雨随竿注,不能遍及。师曰汝国必有圣人,盍往求之。或告南天祠有一僧,时在内礼拜。王与师往诣,乃寿海也。师因请于海,愿得雨救民。海曰昔汤旱七年,以身代牺六事自责,天乃雨。此人君有道,格天之验。今王杀及无辜,天地闭郁,不知悔罪,何从得雨。王乃悔惧,誓不虐民,已而果雨。
《十国春秋·吴越·武肃王世家》:王姓钱,名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唐大中六年二月十有六日生于邑临水里先。是邑中旱,县令命道士东方生起龙以祈雨,生曰茅山前池中有龙起,必大异。令乃止。明年,复旱。生乃指镠所居曰池龙已生此家。时镠实诞数日矣。《马令·南唐书·齐王景达传》:景达,字子通,烈祖第四子,元宗之母弟也。顺义四年,旱七月,既望雩祀得雨,景达以是日生,因小字雨师。
《十国春秋·前蜀·僧子朗传》:高祖时梁州大旱,祈祷无验。子朗诣州,言立能致雨,乃具十石瓮贮水,身坐其中,水灭顶者凡三日而雨足。
《幸蜀记》:王衍时,五月不雨至九月,林木皆枯,赤地千里。肥遗见王氏开国,记以肥遗为毕鬼。唐英按肥遗蛇名,角上有火,见则大旱,非鬼也。
《册府元龟》:少帝初为金吾上将军,天福三年,从高祖幸大名,其年天旱,高祖遣祈雨白龙潭,焚请未罢有白龙见于潭中。是日,澍雨尺馀,人甚异之。
天福六年初为太原节度使,赴任晋阳,大旱。帝入境,谓宾从及左右曰吾始衣绣还乡,甚有德色。今一境大旱,五稼将枯,岂非薄德寡祐而致是邪。帝乃际地设脯醴望山川而祷曰某本生此地,滥鉴北方,朝廷差来不敢违旨。在上者无德而禄甘,速身殃;在下者以食为天,难加众咎。愿兴云雨以救焦劳洒泣,致拜。其日大雨。
《辽史·杨佶传》:佶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境内亢旱,苗稼将槁。视事之夕,雨泽沾足。百姓歌曰:何以苏我。上天降雨。谁其抚我。杨公为主。
《麈史》:朝奉郎杜球言永熙幸佛寺塔庙祷雨,至天庆三馆起居。因驻辇问曰天久不雨,奈何。或对天数,或对至诚,必有应。一绿衣少年越次对曰刑政不修故也。上颔之而行,归复驻辇,召绿衣者问状,对曰某所守臣犯赃法当配,宰相以亲则不配。某所守臣犯赃不当死,宰相以嫌,卒罪之。翌日,上为罢宰相,天即大雨。绿衣者即寇莱公也。
《宋史·郭贽传》:贽知荆南府。府俗尚淫祀,属久旱,盛陈祷雨之具。贽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数日大雨。《吴延祚传》:延子元扆知定州。属岁旱,吏白召巫以土龙请雨。元扆曰:巫本妖民,龙止兽也,安能格天。惟精诚可以动天。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
《张士逊传》:士逊为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史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庭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闻见后录》:仁皇帝庆历年,京师夏旱,谏官王公素乞亲行祷雨。帝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一日,欲出祷,公言:是日不雨。帝问故。公曰:陛下幸其当雨以祷,不诚也。不诚不可动天,故知不雨。帝曰:明日祷雨醴泉观。公曰:醴泉之近,犹外朝也,岂惮暑不远出耶。帝每意动,则耳赤,耳已尽赤,厉声曰:当西太乙宫。公曰:乞传旨。帝曰:车驾出郊,不豫告,卿不知典故。公曰:国初以虞非常,今久太平,预告百姓,但瞻望清光者众,耳无虞也。谏官故不扈从。明日,特召王公以从,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玉色不怡,至琼林苑,回望西太乙宫上有云气,如香烟起,少时,雷电雨甚至。帝却逍遥辇御平辇,彻盖还宫。又明日,召公对,帝喜曰:朕自卿得雨,幸甚。又曰:昨即殿庭雨,立百拜焚生龙脑香十匕,近至中夜举体乃温。公曰:陛下事天当恭畏然,阴气足以致疾,亦当慎。帝曰:念不雨欲自以身为牺牲,何慎也。
《宋史·吕夷简传》:夷简子公绰,为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
《富弼传》:弼同平章事。时久旱,群臣请上尊号及用乐,帝不许,而以同天节契丹使当上寿,故未断其请。弼言此盛德事,正当以此示之,乞并罢上寿。帝从之,即日雨。弼又上疏,愿益畏天戒,远奸佞,近忠良。帝手诏褒答之。
《麈史》:郑侠见荆公言青苗之害,不答,久之,得监在京安上门会大旱,自十一月至于三月,河东、河北、陜西流民大入京师,与城外饥民市麻籸、麦麸为之糜,或掘草根,采木实以食。侠上疏曰:今天下忧苦,质妻鬻女,父子不保,拆屋伐桑,争货于市,输官籴米,皇皇不给之状绘为一图。此臣安上门日所见,百不及一。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乞斩臣以正欺罔之罪。
《韩维传》:维为学士承旨。入对,帝曰:天久不雨,朕日夜焦劳,奈何。维曰:陛下忧闵旱灾,损膳避殿,此乃举行故事,恐不足以应天变。当痛自责己,广求直言。退,又上疏曰:近畿内诸县,督索青苗钱甚急,往往鞭挞取足,至伐桑为薪以易钱货,旱灾之际,重罗此苦。若夫动甲兵,危士民,匮财用于荒裔之地,朝廷处之不疑,行之甚锐;至于蠲除税租,宽裕逋负,以救愁苦之民,则迟迟而不肯发。望陛下奋自英断行之,过于养人,犹愈过于杀人也。上感悟,即命维草诏求直言。其略曰:意者听纳不得于理与。狱讼非其情与。赋敛失其节与。忠言谠论郁于上闻,而阿谀壅蔽以成其私者众与。诏出,人情大悦。有旨体量市易、免行利病,权罢方田、保甲,是日乃雨。
《谈圃》:神宗时旱,一西僧咒水金明池,云气蔽水加黑。僧云罗叉神灾劫,重战退天神,不令下雨,但可于某日内东门降雨数点而已。果如其言。
张日用知德清军,大旱,民有争水者,日用曰今为汝借水三寸,三日内还汝。乃于水中刻表为记,日用诣一庙为文,具述借水事,立庙中以俟。即日大雨,夜,人视其表,果及三寸而止。
《春渚纪闻》:李右辖公素大观间公自工部郎中出,典泗州。是岁,淮甸久不雨。至于苗谷焦垂。郡幕请以常例,启建道场祷于僧伽之塔。公曰唯容作施行。郡民悯雨之心,晨夕为迟而至旬日略无措置事件。至父老扣马而请,及怨讟之言盈于道路,往来亲旧与僚属乘间委曲言者再三。公但笑答曰某忝领郡寄凶旱在某之不德。无日,不念也,且容更少处之。一日,晨起视事毕,呼郡吏只今告报塔下,具佛盘,启建请雨,道场仍报,郡官俱诣行香,且各令从人具雨衣从行。一郡腹诽以为狂率。既至塔下,焚香致敬,讫复令具素饭留郡官就食待雨而归饭。罢烈日如焚,公再率郡寮诣僧伽前炷香,默祷者久之,休于僧寺。须臾,雷起南山,甘泽倾注,举郡欢呼,集香花迎拥公车还郡而散。一雨三日,千里之外蒙被其泽。时郡倅曾绂师郡官密以前日公漫不省众请,而一出便致霈泽如宿约者,何谓也。公徐语之曰某自两月前意念天久不雨必有秋田之害。即于治事厅后,斋居饭素取僧伽像,严洁致供,晨夕祈祷,非不尽诚。前夕,忽梦僧伽见过其言上帝以此方之民罪罚至重,敕龙锁水,老僧晨夕享公诚祷,特于帝前以公罪己忧岁之心陈于帝。今已得请,来日幸下访当以随车为报也。某拜谢再三。既觉,知普照王非欺我者,遂决意帅诸公同诣塔下,焚祷俟之,无他异也。
《宋史·杜常传》:常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苦旱,及境而雨。
《林灵素传》:京师大旱,命灵素祈雨未应,蔡京奏其妄上,密召灵素曰:朕诸事一听卿,且与祈三日大雨以塞大臣之谤。灵素请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乃神霄甲子之臣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大喜,赐文卿神霄凝神殿侍宸。
《画墁录》:李氏所居,一日大雨,有物堕庭中,如马台状,乃一皮悫头也,垢腻寸馀,蛇蜴出入,臭闻十馀步。李氏子欲焚之。长老曰不可。然雷鸣不去,在屋上丈馀。观者不少,众观之,少间黑云如墨,下庭中遂失去。《宋史·尤袤传》:袤迁枢密院正兼左谕德。轮对,又申言民贫兵怨者甚切。夏旱,诏求阙失,袤上封事,大略言:天地之气,宣通则和,壅遏则乖;人心舒畅则悦,抑郁则愤。催科峻急而农民怨;关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滞,而士大夫有失职之怨;廪给朘削,而士卒有不足之怨;奏谳不时报,而久系囚者怨;幽枉不获伸,而负累者怨;强暴杀人,多特贷命,使已死者怨;有司买纳,不即酬价,负贩者怨。人心抑郁所以感伤天和者,岂特一事而已。方今救荒之策,莫急于劝分,输纳既多,朝廷吝于推赏。乞诏有司检举行之。
《贤奕编》:绍兴乙卯,以旱祷雨,谏议大夫赵霈上言:自来祈祷,断屠止禁猪羊,今后请并禁鹅鸭。时胡致堂在西掖,见之笑曰:可谓鹅鸭谏议矣。闻虏中有龙虎大王,当以鹅鸭谏议当之。
《宋史·章谊传》:谊知温州。连岁大旱,米斗千钱,谊用刘晏招商之法,置场增值以籴,米商辐辏,其价自平。《刘珙传》:珙同知枢密院事。上尝以久旱斋居祷雨,一夕而应,珙进言曰:陛下诚心感格,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齐东野语》:阜陵在位,上庠月书前列试卷时,经御览,辛丑大旱,七月私试闵雨有志乎。民赋魁刘大誉第六韵云:雨旸固自于天感召,岂有所主倘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而聚敛无度。则亦能不雨,此或未明闵之何补。不见商霖未作相,傅说于高宗汉旱欲苏烹弘羊于孝武,未几赵温叔罢相。
孝宗时,尝秋旱,上问执政祷雨于天地,宗庙,社稷,合用牲否。周益公奏止用酒脯币帛。上曰:云汉诗云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则是合用牲矣,可更与礼官等考订之。
《宋史·赵方传》:方知随州。南北初讲和,旱蝗相仍,方亲走四郊以祷,一夕大雨,蝗尽死,岁大熟。
《蔡洸传》:洸以户部镇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知镇江府。会西溪卒移屯建康,舳舻相衔。时久旱,郡民筑阪潴水灌溉,漕司檄郡决之,父老泣诉。洸曰:吾不忍获罪百姓也。却之。已而大雨,漕运通,岁亦大熟。民歌之曰: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
《黄干传》:干知安庆府,请城安庆以备战守。是岁大旱,干祈辄雨,或未出,晨兴登郡阁,望潜山再拜,雨即至。《张洽传》:洽运判池州。狱有张德修者,误蹴人以死,狱吏诬以故杀,洽讯而疑之,请再鞫,守不听。会提点常平袁甫至,时方大旱,祷不应,洽言于甫曰:汉、晋以来,滥刑而致旱,伸冤而得雨,载于方册可考也。今天大旱,焉知非由德修事乎。甫为阅款状于狱,德修遂从徒罪。复白郡请蠲征税,宽催科,以召和气,守为宽税。三日果大雨,民甚悦。
《委巷丛谈》:西湖虽有山泉而大旱之岁,亦尝龟坼。宋嘉熙庚子,西湖水涸,茂草生焉。官司祈雨,无应。李霜涯戏作一词,云平湖千顷生芳草,芙蓉不照,红颠倒,东坡道,波光潋滟晴偏好,逻者廉,捕之遁不知所往。《金史·移剌温传》:温移镇武定,岁旱,温割指以血沥酒中,祷而酹之。既而,雨沾足。由是岁熟,人以为至诚之感云。
《宗室传》:衷授代州宣锐军都指挥使。岁旱,州委祷雨于五台灵潭,步致其水,雨随下,人为刻石纪之。《内族襄传》:襄拜司空,领左丞相。时方旱,命有司祷雨。襄及平章政事张万公、参政仆散揆等上表待罪。上召翰林学士党怀英草罪己诏,仍慰谕襄等视事。《张万公传》:万公拜参知政事。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上谓宰臣曰:随处虽得雨,尚未沾足,奈何。万公进曰:自陛下即位以来,兴利除害,凡益国便民之事,圣心孜孜无不举行,至于旱灾皆由臣等,若依《汉典》,故皆当免官。上曰:卿等何罪殆,朕所行有不逮者。对曰:天道虽远,实与人事相通。唯圣人言行可以动天地,昔成汤引六事自责,周宣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莫不修饰人事。方今宜崇节俭,不急之务、无名之费可俱罢去。上曰:灾异不可专言天道,盖必先尽人事耳,故孟子谓王无罪岁。左丞完颜守贞曰:陛下引咎自责,社稷之福也。上由是以万公所言下诏罪己。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禦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
《马琪传》:琪行尚书省事迁中大夫,承安元年,北边用兵而连岁旱,暵表乞致,仕不许。
《续夷坚志》:陈大年,字世德,吉州人,泰和中刺吾州。时秋旱,蝗自南而北。世德祭于石岭关,遂不入境。死囚马白儿移勘更数州已三十年,陈已决其死止待署字矣。陈夜祷星下,虽无复疑尚虑有冤,今旱已极,囚果不冤,明当大雨。如冤则雨且止。以此卜之。明日,大雨遂,决此囚。是岁大熟。
《金史·完颜伯嘉传》:伯嘉以兵部尚书、签枢密院事。宣宗忧旱。伯嘉奏曰:日者君之象,阳之精,旱暵乃人君自用亢极之象,宰执以为冤狱所致。夫燮和阴阳,宰相之职,而猥归咎于有司。高琪武弁出身,固不足论,汝砺辈不知所职,其罪大矣。汉制,灾异策免三公,顾归之有司邪。臣谓今日之旱,圣主自用,宰相谄谀,百司失职,实此之由。高琪、汝砺深怨之。
《陈规传》:正大元年,规充补阙。二年四月,以大旱诏规审理冤滞,临发上奏:今河南一路便宜、行院、帅府、从宜凡二十处,陜西行尚书省二、帅府五,皆得以便宜杀人,冤狱在此,不在州县。又曰:雨水不时则责审理,然则职燮理者当何如。上善其言而不能有为也。《元史·廉希宪传》:希宪为京兆宣抚使。有民妻与卜者厌诅其夫,杀之,狱成,僚佐皆言方大旱,卜者宜减死,希宪议当伏法,已而大雨立应。
《夹谷之奇传》:之奇为吏部郎中。岁大旱,有司议平谷价,以遏腾涌之患。之奇言:莫若省经费,辍土木之役,庶足召和气,弭灾变,而有丰稔之期。
《秃忽鲁传》:秃忽鲁迁江浙右丞。适岁旱,方至而雨,民心大悦。
《田滋传》:滋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时陕西不雨三年,道过西岳,因祷曰:滋奉命来参省事,而不雨者三年,民饥而死,滋将何归。愿神降甘泽,以福黎庶。到官,果大雨。滋即开仓,以麦五千馀石给小民之无种者,俾来岁收成以偿官,民大悦。
《刘秉直传》:秉直为卫辉路总管。天不雨,禾且槁,秉直诣城北大行之苍峪神祠,具词祈祝,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张养浩传》:养浩进翰林学士,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邻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明外史·赵元杲传》:太祖驻兵于滁天,大旱,忧之。元杲曰:西南丰山中柏子潭龙祠祷辄应。既祷,或鱼跃,或鼋鼍浮,皆雨徵也。太祖即斋沐往祷,立潭西崖。久之无所见,乃弯弓注矢,祝曰:神食兹土,其可不恤吾民,与神约三日必雨,不雨则毁神祠。因连发三矢潭中而还。及期,雨果澍。元杲由是为太祖所知。
《明兴杂记》:洪武二十五年,下度僧令吴僧永隆请焚身以救冒请者罪。上敕中书以武士卫其龛至雨花台,出龛望阙,拜辞取香瓣书风调雨顺四字,语侍中曰烦语陛下以此香祈雨必验。乃乘炬自焚,骸骨不倒,异香逼人,群鹤舞于龛顶,乃宥三千人诛。时大旱,上命以所遗香至天禧寺祷雨。夜雨大降,上嘉曰此真永隆雨也。因御制落魄僧诗以美之,永隆乃苏州尹山寺僧也。
《异林》:张皮雀者,名道修。天亢旱,太守朱胜求祷。道修曰儒辈每毁我欲雨,设坛于学宫太守不可,然不得已遂强设于里塾又令黄冠舆之以行命置水于两庑间,呼群儿侍谐笑满前,每作符遣一儿投水中,则云气生其上,滃合雷电轰烈,大雨如注。道修大呼曰请诛贪吏。诸吏跪伏莫敢仰视,良久曰沾足乎。众曰然。雨乃止。江阴旱,富民周氏请祷,道修往视,囷廪甚侈,怒曰彼固求福已耳。且为之祷,雷电大作,道修曰彼为富不仁,请焚其廪。火绕其庐,焚之几尽。吴江旱,王道会者祷之,雨已作,道修曰王道会亦祷雨乎。今日邂逅,诚幸相角法术,何如。众驩然建雨坛,道脩谓道会曰左右何居。道会观东郊已云,遂即左。道修在右。有顷云归于西,东望皎然,雨忽大注。道会大惭,神验甚众,不可测也。
《山西通志》:明麻衣仙姑,汾州任氏女。永乐初不愿婚嫁,被麻衣奔入石室,山洞有声殷殷如雷,其壁合。每岁旱,祷雨辄应,或以净瓶乞水,得水即雨。谓之仙姑雨。
《陕西通志》:安郁,字从,周临潼人,浦江典史。正统中,邑大旱,郁斋沐吁天作柴楼于紫极观,誓不雨自焚。至期大雨,民谣曰安从周,积薪楼。感天雨,天有秋。昔无衣,今有裘。升本县知县。
《湖广通志》:刘谅,景泰间监生,授盐城令,岁旱,祷辄雨。雨不出,境有一村,雨不及。廉其故,得妻杀夫之冤,人尤异之。
魏铭,字日新,景泰辛未进士,授景东倅,改扬州,时郡旱甚,祷雨不应,铭更率父老子弟步祷,三日大雨若注,有黄龙夭矫空中,迅雷惊霆,绕其前不为动。郡大熟。
《莱州府志》:天顺间,杨一正于山中得祈祷异书,每遇旱请祷者,不令置坛,但书霹雳二字于役人手中,令其急握开之,即雷轰雨霈。凡所刻之期,所限之里俱不爽言。
《赣州府志》:天顺中,宁都大旱。县令白良辅斋宿祷于城隍,梦神语曰必得灵山寺厨下僧乃雨。白如言诣寺觅之,僧不能辞,遂研墨水数盂投井中。须臾,云即起,大雨如注,水尽墨色,盖黑龙精所化也。僧亦异人哉。
《陕西通志》:郝志义,字宜之,饬躬励行有古人风。成化己丑进士,授评事进寺副,奉命河南录囚,时方天旱,志义定疑狱三十五人,释无辜者三百七十人,取服罪者十人,戮于市。天乃雨。
《明外史·张炳传》:炳授铅山知县。铅山俗,妇人夫死辄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炳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署二木。曰羞,愿嫁者跪之。曰节,愿守者跪之。民傅四妻祝不欲嫁,舅姑绐受牒令跪羞木下,炳判从之,祝投后圃池中死。邑大旱,炳意有冤狱,斋宿神祠,梦妇人泣拜,觉而识其里居姓氏,往诘其状。及启土,貌如生。炳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为文以祭,天遂大雨。乃罪其舅姑,改葬焉。
《戚贤传》:贤,字秀夫,全椒人。嘉靖五年进士。授归安知县。县有萧总管庙,报赛无虚日。会久旱,贤祷不验,木偶于河。居数日,舟过其地,木偶跃入舟,舟中人皆惊。贤徐笑曰:是特未焚耳。趣焚之。潜令健隶入岸傍社,诫之曰:水中人出,械以来。已,果获数人。盖奸民募善泗者为之也。
《刘世扬传》:世宗以久旱躬祷,世扬言在狱系囚及建言谪戍诸臣怨咨之气,上干天和,请悉疏释。帝不能用。
《陕西通志》:杨爵补御史,时恒旸不雨,畿辅千里无禾民,死者无算。上方为方士修雷坛,竭资役民,爵疏请慰人心以隆治道,言甚切,直下诏狱考掠备至,几死复苏,械系五年得释。
《明外史·叶向高传》:吴道南擢礼部右侍郎。京师久旱,疏言:天下人情郁而不散,致成旱灾。如东宫天下本,不使讲明经术,练习政务,久寘深闱,聪明隔塞,郁一也。法司悬缺半载,谳鞫无人,囹圄充满,有入无出,愁愤之气,上薄日星,郁二也。内藏山积,而闾阎半菽不充,曾不发帑赈救,坐视其死亡转徙,郁三也。累臣满朝荐、卞孔时,时称循吏,因权珰搆陷,一系数年,郁四也。废弃诸臣,实堪世用,一斥不复,山林终老,郁五也。陛下诚涣发德音,除此数郁,不崇朝而雨露遍天下矣。帝不省。
《江南通志》:王在公,字孟夙,昆山人,万历甲午乡荐选高苑知县。尝遇旱,手疏虔祷,明晨得雨,雨不出境,民歌颂之。
《明外史·王锡爵传》:锡爵尝因旱灾自陈言:臣备位六载,朝讲日疏,灾异日告,南北寇敌生,心而太仓钱谷枵然,请饷请赈。迄无以应,至册立大典,久稽不行,豫教急务,亦且寝阁,今京师亢旱,风霾求召灾故,不得有妄,传宫廷举动归过君父者,主德未光,由臣失职,乞亟赐罢免帝优。诏留之。
《湖广通志》:李若愚,万历己未进士,司理温州迁刑部主事。因天旱陈言请诛魏党许显纯等七锦衣以慰忠魂,不雨愿治臣罪。比显臣等伏诛而甘霖大霈。《贵州通志》:贵阳府张道人,郡人逸其名,有道行,自幼不娶,得祷雨秘术。万历间旱,巡抚郭子章招致之,道人为坛于城西,缟衣披发,运五雷诀刻。次日日中,雨至时,天无纤云,人皆诞之,道人书符于童子掌,握之令诣太守请迎雨。童子至,郡堂开掌,忽霹雳一声,众未至坛而霖雨大注。
《杭州府志》:明袾宏号莲池乞食林,见云栖山水幽寂,遂有终焉之志。岁大旱,击木鱼,循田念佛,雨随足迹而注。
《山西通志》:太原府崞县来雨亭在察院内。明万历乙酉,时天大旱,侍御洪公按部至,皂衣蔬食,省刑祷神不遑,寝处忽大雨沾足,兵备道李时,芳搆一亭曰来雨。
《广东通志》:龚洪师逸其名,从化人,精五雷壬遁之法,能召致风雷。郡岁大旱,官司祈祷不应,乃悬重赏募有能致雨者。师往应之,容服朴野,时人未之信也。师曰姑试之。为坛郊外,架层台其上,集诸司守令坛下,戒之曰雷雨即大至,勿动。众颔之。师乃登台演法,时官司跪烈日中皆汗流浃背。良久,见片云起空中,风雷遽作,雨遂如注,电光霹雳,震绕台端而师已失所在。众官慑服不敢动,踰时雷收雨霁,师仍在台上,而平地水深尺馀矣。众始神其术,问之,师曰此激雷法也。震怒时吾已化身微渺隙中,若有动即当其威矣。于是厚归之。
陈楠,字南木,博罗人。业盘栊箍桶。作盘栊箍桶颂,言下超悟。后遇异人,得景霄太雷琅书。尝用雷符以杀狐厌。苍梧苦旱,楠执鞭下渊潭驱龙,须臾雷雨交作,境内沾足。
旱灾部杂录
《书经·商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春秋考异》:邮旱之言悍也,阳骄蹇所致也。
乐稽耀嘉凡求雨男女欲和而乐,又曰开神山神渊,积薪夜击,鼓噪而燔之。
《管子》:春不收枯骨朽胔,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庄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诗说》:云汉宣王忧旱,史籀美之赋也。
《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为旱。
《焦氏易林》:久旱三年,草木不生,粢盛空乏,无以供灵,黍稷禾稼垂秀,方造中旱不雨,伤风枯槁。
《师旷占》: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
《京氏别对》:人君无施泽惠利于下,则致旱也,不救即蝗虫杀谷;其救也,省谪罚,行宽大,惠兆民,劳功吏,赐鳏寡,廪不足。
《洪范五行传》:旱所谓常阳,不谓常阳而谓旱者,以为灾也,旱之为言乾万物伤而乾不得水也。君持亢阳之节,暴虐于下,兴师旅,勤众劳民以起城邑,臣下悲怨而心不从。故阳气盛而失度,故旱灾应也。
《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行走如风,名曰。所之国,大旱,俗曰旱魃一名格,子善行,市朝众中遇之者,投著厕中,乃死,旱灾消。诗曰旱魃为虐,或曰生捕得杀之,祸去福来。
农家谚舶棹风云起,旱魃深欢喜。
《韦曜毛诗》:问云汉之诗旱魃为虐。传曰魃,天旱鬼也。笺曰旱气生魃,天有常神,人死为鬼,不审旱气,生魃奈何。答曰魃鬼,人形,眼在顶上,天生此物则将旱也。天欲为灾,何所不生而云有常神者耶。
《尔雅》:孙炎注曰:摄木生江上,有寄枝高三四丈,生毛一名枫子,天旱以泥涂之,即雨。
《典略》:旧制求雨,大帝祷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已赛如其常祭牢礼,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立秋虽旱,不祷求雨,到七月毕赛之,秋冬春三时不求雨。
《博物志》:止雨祝曰天生五谷以养人民,今天雨不止,用伤五谷,如何。如何灵而不幸。杀牲以赛神灵,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丝绳萦而胁之。
请雨曰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神,降甘雨,庶物群生,咸得其所。
《荆州记》:临贺界有卧石,似人而色青黄隐起。此乡若旱,祭之必雨。
《海山记》:炀帝遇害,时司马戡携刃向帝,帝复叱曰汝岂不知诸侯之血入,地尚大旱,况天子乎。
《尚书故实》:舒州灊山下,有九井,其实九眼泉也。旱即杀一犬投其中,大雨必降,犬亦流出。
《云仙杂记》:甘塘社有一水,方丈莹洁。春夏不竭,旱则祷之,应时雨下,乡民缘可救旱,号秘密泉。
《寺塔记》: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树必有灵也。
《闻见后录》:汾晋间祈雨,裸袒叫呼,奋臂为反覆手状,又以水洒行道之人,殆可笑。按董仲舒传注,有闭阴纵阳以水洒人之说,盖其自也。
《可谈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亦分男女。女魃窃其家物以出,男魃窃外物以归。初虞世和甫名士善医,公卿争邀致,而性不可驯狎,往往有忽权贵。每贵人求治病,必重诛求之。至于不可堪其所得赂,旋以施贫者,最爱黄庭坚,常言黄孝于其亲,吾爱重之,每得佳墨精楮奇玩必归鲁直。语朝士云初和甫于余正是一男旱魃。时坐中有厌苦和甫者,率尔对曰到吾家便是女旱魃。
《朱子语类》:祈雨之类,亦是以诚感其气。如祈神佛之类,亦是其所居山川之气可感。今之神佛所居,皆是山川之胜而灵者。雨亦近山者易至,以多阴也。岁旱,寿皇禁中祈雨有应。一日,引宰执入见。恭父奏云:此固陛下至诚感通。然天人之际,其近如此。若他事一有不至,则其应亦当如此。愿陛下深加圣虑,则天下幸甚。恭父斯语,颇得大臣体。
《御龙子集》:暵旱戾气之所为哉。阴与阳其不相能耶。亢烈之气多而参和之无自耶。
《丹铅总录》《论衡》:旱,火变也;湛,水异也。又引《天官书》,正月朔占四方之风,风从南方来者旱,从北方来者湛。又曰:一湛一旱,时气也。又曰:日月之行,出入三道。出北则湛,出南则旱。《淮南子》旱云烟火,涔云波水。又曰:国有九年之畜,虽涔旱灾害之殃,免困穷流亡也。又曰:涔水不能生鱼鳖,涔水行潦也。湛、涔音义同,皆古字借用。
《崔后渠集》:涿田旱,天忽兴云,将雨。农人不甚悦也,太史氏曰尔不欲雨耶。农人曰云暴腾而无畜,虽雨亦不洽。雨,阴阳之交也,聚斯厚,厚斯酝,酝斯雨,则霈然矣。已而雨果不成。太史氏曰畜之用大矣哉。
《揽茝微言》:折蜥蜴求雨法,以土实巨瓮作水蜥蜴,小童操青竹,衣青衣,以舞歌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若滂沱,放汝归去。
《虎苑》:南山久旱,以长绳系虎头骨,投潭中,有龙处水掣不定,俄顷,云起雨亦随降。
《珍珠船》:安成记云:罗霄山有石井,天旱祠之以木,投井中,即雨至,井溢木出,雨乃止也。
《山西通志》:太原县东有崖山,天旱,土人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崖山火,河伯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绍兴府志》:上虞里岙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旧经云山有神曰白鹅,旱时见则雨。
《琼州府志》:龟石在文昌县北五十里,南溪都中有红白二龟。祷旱,红出则雨,白出则否。
《云南通志》:永昌府腾越州济旱石在州北二里。土山上石形如丸,周丈许旧传高僧摩迦陀所遗,天旱祷雨,以石浸龙池,雷雨辄至。
《贵州通志》:铜仁府云舍泉在省溪司七里,岁旱,磔犬投之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