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

 第六十八卷目录

 云气异部汇考四
  周〈景王二则 敬王一则〉
  汉〈高帝一则 武帝后元一则 昭帝元平一则 成帝建始二则 永始一则 绥和一则 哀帝建平一则 王莽始建国一则 地皇一则〉
  后汉〈章帝元和一则 和帝永元二则 顺帝永建一则 桓帝永兴一则 灵帝熹平一则 光和一则 中平一则 献帝兴平一则 建安一则 昭烈帝章武一则〉
  魏〈高贵乡公正元一则〉
  晋〈武帝咸宁一则 惠帝永康一则 太安一则 永兴二则 光熙一则 怀帝永嘉三则 悯帝建兴一则 元帝永昌一则 成帝咸和一则 安帝义熙二则 恭帝元熙二则〉
  宋〈少帝景平一则 文帝元嘉四则 孝武帝大明四则 明帝泰始四则〉
  南齐〈高帝建元三则 武帝永明八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世祖始光一则 高宗兴光一则 显祖皇兴一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一则 永平四则 延昌一则 肃宗正光三则 庄帝永安一则 出帝太昌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北齐〈后主天统一则〉
  北周〈武帝天和二则 静帝大象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高祖武德六则 太宗贞观十一则 中宗景龙二则 睿宗景云一则 太极一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十七则 天宝五则 肃宗至德二则 乾元二则 上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十一则 德宗贞元七则 宪宗元和一则 穆宗长庆一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六则 懿宗咸通一则 信宗中和一则 广明一则 光启一则 昭宗光化一则 天复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二则〉
  后唐〈明宗天威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汉〈高祖天福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太祖神册一则 天显一则〉

庶徵典第六十八卷

云气异部汇考四

景王十八年春,鲁有赤黑祲见于武宫。
《左传》:鲁昭公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宫,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气也。其在莅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莅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
二十三年春,宋有乱气,蔡有丧氛。
《左传》:鲁昭公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汰侈无礼,已甚,乱所在也。
〈注〉二月记南至日以正历也,氛气也,时鲁侯不行。台之礼使梓慎望氛。
敬王三十一年,楚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
《左传》:鲁哀公六年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雠,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雠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是岁也。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太史,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高帝元年,灞上有天子气。
《汉书·高帝本纪》:元年冬十月,沛公至灞上。亚夫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
武帝后元二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
《汉书·宣帝本纪》: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遭巫蛊事,在襁褓,坐收系郡邸狱。丙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无辜,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巫蛊事连岁不决。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因曹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元平元年七月,大将军霍光奏皇太后,迎曾孙即皇帝位。
昭帝元平元年,有黑云如炎风乱鬊。
《汉书·昭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元平元年正月庚子,日出时有黑云,状如炎风乱鬊,转出西北,东南行,转而西,有顷亡。占曰:有云如众风,是谓风师,法有大兵。其后兵起乌孙,五将征匈奴。
成帝建始元年,云气赤黄四塞。
《汉书·成帝本纪》:建始元年夏四月,黄雾四塞,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 按《五行志》:建始元年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是岁,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始用事;又封凤母弟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庶弟谭等五人赐爵关内侯,食邑三千户。复益封凤五千户,悉封谭等为列侯,是为五侯。
《元后传》: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以王凤为大司

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益封五千户。王氏之兴自凤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凤庶弟谭等皆赐爵关内侯,食邑。其夏,黄雾四塞终日。天子以问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对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非高祖之约,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言事者多以为然。凤于是惧,上书辞谢曰:陛下即位,思慕谅闇,故诏臣凤典领尚书事,上无以明圣德,下无以益政治。今有茀星天地赤黄之异,咎在臣凤,当伏显戮,以谢天下。今谅闇巳毕,大义皆举,宜躬亲万机,以承天心。因乞骸骨辞职。上报曰: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缪,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将军乃引过自予,欲上尚书事,归大将军印绶,罢大司马官,是明朕之不德也。朕委将军以事,诫欲庶几有成,显先祖之功德。将军其专心固意,辅朕之不逮,毋有所疑。〈按《纪》《传》俱言黄雾应入雾
异部,但《志》有云气赤黄,故见于此。

建始三年,有青、黄、白气。
《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青、黄、白气,长十馀丈,光明照地,或曰天裂,或曰天剑。
永始二年,东方有赤气。
《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始二年春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南方有气大四五围,下行十馀丈,皆不至地灭。占曰:东方客之变气,状如树木,以此知四方欲动者。明年十二月己卯,尉氏男子樊并等谋反,贼杀陈留太守严普及吏民,出囚徒,取库兵,劫略令丞,自称将军,皆诛死。庚子,山阳铁官亡徒苏令等杀伤吏民,篡出囚徒,取库兵,聚党数百人为大贼,踰年经历郡国四十馀。一日有两气同时起,并见,而并、令等同月俱发也。
绥和二年,哀帝即位,封外戚为列侯,天气赤黄。
《汉书·哀帝本纪》: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立皇后傅氏。封舅丁明为阳安侯,舅子满为平周侯。〈天气赤黄事不载〉《五行志》:哀帝即位,封外属丁氏、傅氏、周氏、郑氏凡六人为列侯。杨宣对曰:五侯封日,天气赤黄,丁、傅复然。此殆爵士过制,伤乱土气之祥也。京房易传曰:经称观其生,言大臣之义,当观贤人,知其性行,推而贡之,否则为闻善不与,兹谓不知,厥异黄,厥咎聋,厥灾不嗣。黄者,日上黄光不散如火然,有黄浊气四塞天下。蔽贤绝道,故灾异至绝世也。
哀帝建平元年春正月,白气西南行,声如雷。冬十二月,白气贯天厕。
《汉书·哀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平元年正月丁未日出时,有著天白气,广如一匹布,长十馀丈,西南行,欢如雷,一刻而止,名曰天狗。传曰:言之不从,则有大祸诗妖。到其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欢哗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又曰从目人当来。又按《志》:十二月,白气出西南,从地上至天,出参下,贯天厕,广如一匹布,长十馀丈,十馀日去。占曰:天子有阴病。其三年十一月壬子,太皇太后诏曰:皇帝宽仁孝顺,奉承圣绪,靡有懈怠,而久病未瘳。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春秋大复古,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
王莽始建国四年夏,赤气出东南,竟天。
《汉书·王莽传》云云。
地皇四年,有云如坏山,堕王寻军上。
《后汉书·天文志》:莽地皇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莽使司徒王寻、司空王邑将诸郡兵,号曰百万众,已至者四十二万人;能通兵法者六十三家,皆为将帅,持其图书器械。军出关东,牵从群象虎狼猛兽,放之道路,以示富强,用怖山东。至昆阳山,作营百馀,围城数重,或为冲车以撞城,为云车高十丈以瞰城中,弩矢雨集,城中负户而汲。求降不听,请出不得。二公之兵自以必克,不恤军事,不协计虑。莽有覆败之变见焉。昼有云气如坏山,堕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堕,其下覆军,流血三千里。是时光武将兵数千人赴救昆阳,奔击二公,并力猋发,号呼声动天地,虎豹惊怖败震。会天大风,飞屋瓦,雨如注水。二公兵乱败,自相贼,就死者数万人。竞赴滍水,死者委积,滍水为之不流。杀司徒王寻。军皆散走归本郡。王邑还长安,莽败,俱诛死。营头之变,覆军流血之应也。

后汉

章帝元和三年,北岳见黄白气。
《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符瑞志》:元和三年正月,车驾北巡,以太牢祠北岳山,见黄白气。
和帝永元十二年,有苍白气。
《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元十二年十一月癸酉,夜有苍白气,长三丈,起天园,东北指军市,见积十日。占曰:兵起,十日期岁。明年十一月,辽东鲜卑寇右北平。
永元十六年,紫宫中生白气。
《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六年,白气生紫宫中为丧。后一年,和帝崩,殇帝即位一年又崩。
顺帝永建三年,有白气。
《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永建三年九月戊寅,有白气广二尺,长十馀丈,从北落师门至斗。
桓帝永兴二年,光录勋吏舍壁下夜有青气。
《后汉书·桓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兴二年四月丙午,光录勋吏舍壁下夜有青气,得玉钩、玦各一。钩长七寸二分,周五寸四分,身中皆雕镂。此青祥也。玉,金类也。七寸二分,商数也。五寸四分,徵数也。商为臣,徵为事,盖为人臣引决事者不肃,将有祸也。是时梁冀秉政专恣,后四岁,梁氏诛灭也。
灵帝熹平二年,白气冲北斗。
《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熹平二年八月辛未,白气如一匹练,冲北斗第四星。白气冲北斗为大战。明年冬,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寅,攻盗贼苴康,斩首数千级。
光和元年,有黑气堕殿中。
《后汉书·灵帝本纪》: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所御温德殿庭中。 按《五行志》: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馀丈,形貌似龙。上问蔡邕,对曰:所谓天投蜺者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易传》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也。《潜潭巴》曰:虹出,后妃阴胁王者。又曰:五色迭至,照于宫殿,有兵革之事。《演孔图》曰:天子外苦兵,威内夺,臣无忠,则天投蜺。变不空生,占不空言。先是立皇后何氏,皇后每斋,当谒祖庙,辄有变异不得谒。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等立三十六方,起兵烧郡国,山东七州处处应角。遣兵外讨角等,内使皇后二兄为大将统兵。其年,宫车晏驾,皇后摄政,二兄秉权。谴让帝母永乐后,令自杀。阴呼并州牧董卓欲共诛中官,中官逆杀大将军进,兵相攻讨,京都战者塞道。皇太后母子遂为太尉卓等所废黜;皆死。天下之败,兵先兴于宫省,外延海内,二三十岁,其殃祸起于何氏。〈按《纪》作温德殿,《志》作温明殿,互异。〉
中平五年,京师有兵气。
《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何进传》:中平五年,天下流乱,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司马许凉说进曰:六韬有天子将兵,可以威厌四方。进言于帝。大发兵,讲武平乐观。
献帝兴平二年十月壬寅夜,有赤气贯紫宫。
《后汉书·献帝本纪》云云。 按注:献帝春秋曰:赤气广六七尺,东至寅,西至戌也。
建安二十 年,西南有黄气,直立数丈,又有气如,从西竟东。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 按《三国蜀志·先主传》:建
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议郎杨泉侯刘豹等上言: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宜即帝位,以纂二祖。乃即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
昭烈帝章武二年,秭归有黄气见。
《蜀志·先主传》:章武二年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
《晋书·五行志》:蜀章武二年,东伐。二月,自秭归进屯夷道。六月,秭归有黄气见,长十馀里,广数十丈。后踰旬,备为陆逊所破,近黄祥也。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白气经天。
《三国魏志·少帝本纪》不载。 按《王肃传》:嘉平六年〈即正元元年〉,肃迎高贵乡公于元城。是岁,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义者先亡矣。

武帝咸宁元年,有青气出大社。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宁元年八月丁酉,大风折大社树,有青气出。占曰:东莞当有帝者。明年,元帝生。是时,帝大父武王封东莞,由是徙封琅琊。孙盛以为中兴之表,晋室之乱,武帝子孙无孑遗,社树折之应,又恒风之罚也。
惠帝永康元年十二月庚戌,日中有黑气。
《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太安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气。
《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永兴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气。十二月,赤气亘天。
《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兴元年十一月,日中有黑气分日。十二月壬寅夜,有赤气亘天,砰隐有声。占:为大兵。砰隐有声,怒之象也。是后,四海云扰,九服交兵。
永兴二年十月丁丑,赤气见于北方,东西竟天。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光熙元年十一月,怀帝即位。十二月,白气如虹,下至地。
《晋书·怀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光熙元年十二月甲申,有白气若虹,中天北下至地,夜见五日乃灭。占曰:大兵起。明年,王弥起青徐,汲桑乱河北,毒流天下。
怀帝永嘉元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照皆黄。按《晋书·怀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永嘉三年,白气贯参伐。
《晋书·怀帝本纪》:永嘉三年十二月乙亥,夜有白气如带,自地升天,南北各二丈。 按《天文志》:三年十二月乙亥,有白气如带,出南北方各二,起地至天,贯参伐中。占曰:天下兵大起。四年三月,司马越收缪引等。又,三方云扰,攻战不休。五年三月,司马越死于宁平城,石勒攻破其众,死者十馀万人。六月,京都焚灭,帝如虏庭。
永嘉五年,黑气四塞。
《晋书·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十二月,黑气四塞,近黑祥也。帝寻沦陷,王室丘墟,是其应也。
悯帝建兴元年,赤气曜于西北。
《晋书·悯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兴元年十月己巳夜,有赤气曜于西北。荆州剌史陶侃讨杜韬之党于石城,战败。
元帝永昌元年十月,黑气蔽天,日月无光。
《晋书·元帝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永昌元年十一月,帝崩。
成帝咸和九年,李班在成都,有白气二道带天。
《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李班载记》:李雄寝疾,雄子越等恶而远之。班为吮脓,殊无难色。雄死,嗣伪位。时有白气二道带天,太史令韩豹奏:宫中有阴谋兵气,戒在亲戚。班不悟。咸和九年,班因夜哭,越杀班于殡宫。
安帝义熙六年,北方有白气竟天。
《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姚兴载记》:义熙六年,兴在长安,北方有白气,东西竟天。太史令任猗言于兴曰:白气出于北方,东西竟天五百里,当有破军流血。兴以杨佛嵩都督岭北讨虏诸军事以讨赫连勃勃。蒿兵败为勃勃所执,绝亢而死。
义熙十年,有五色云见于西秦。
《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乞伏炽磐载记》:炽磐以义熙六年袭伪位十年,有云五色,起于南山。炽磐以为己瑞,大悦,谓群臣曰:吾今年应有所定,王业成矣。于是缮甲整兵,以待四方之隙。闻秃发傉檀西征乙弗,投剑而起曰:可以行矣。攻之,一旬而剋。傉檀遂降,既兼傉檀,兵强地广。
恭帝元熙元年,燕冯跋境内赤气四塞。
《晋书·恭帝本纪》不载。 按《冯跋载记》:有赤气四塞,太史令张穆言于跋曰:兵气也。今大魏威制六合,而聘使断绝。自古未有邻国接境,不通和好。违义怒邻,取亡之道。宜还前使,修和结盟。跋曰:吾当思之。寻而魏军大至,遣其将姚昭、皇甫轨等拒战,轨中流矢死。魏以有备,引还。
元熙二年正月壬辰,白气贯日,东西有直珥各一丈,白气贯之交匝。
《晋书·恭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少帝景平二年,五色云见。
《宋书·少帝本纪》:景平二年正月乙巳,大风,天有五色云,占者以为有兵。夏五月,帝废为荥阳王。
文帝元嘉二年,有黑气。
《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元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东南有黑气,广一丈,长十馀丈。元嘉七年,有赤黑气。
《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十一月癸未,西南有气,上下赤,中央黑,广三尺,长三十馀丈,状如旌旗。其年,索虏寇青、司,杀刺史,掠居民。遣檀道济讨伐,经岁乃归。
元嘉二十六年,京口有黑气。
《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三月,幸京口。有黑气暴起,占有兵。明年,虏南寇至瓜步,饮马于江。
元嘉三十年,有青黑气映宫上。
《南史·宋文帝本纪》:元嘉三十年春正月乙亥朔,会群臣于太极前殿。有青黑气从东南来,覆映宫上。
孝武帝大明元年,紫气出景阳楼。
《南史·宋孝武帝本纪》:大明元年五月,景阳楼上层西南梁棋间有紫气。改景阳楼为庆云楼。
《宋书·符瑞志》:大明元年,紫气从景阳楼上层出,状如烟,回薄良久。
大明三年,有赤气。
《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夜,通天薄云,四方生赤气,长三四尺,乍没乍见,寻皆消灭。占名隧星,一曰刀星,天下有兵,战𩰚流血。寻兖州刺史竟陵王诞反,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翎羽林兵攻战。及屠城,城内男女道俗,枭斩靡遗。
大明四年,有赤气见。
《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有赤气,长一尺馀,在太微帝座北。占曰:兵起,臣欲谋其君。明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又按《志》:十二月,通天有云,西及东北并生,合八所,并长四尺,乍没乍见,寻消尽。占曰:天下有兵。
大明七年,四方有苍白气八。
《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正月夜,通天薄云,四方合有八气,苍白色,长二三丈,乍见乍没,名刀星。占曰:天下有兵。后二年,帝后崩,大臣诛灭,皇子被害,四方兵起,分遣诸军外讨。
明帝泰始元年,白气入紫宫。
《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泰始元年十二月乙亥,白气入紫宫。占曰:有丧。明年,昭太后崩。泰始二年二月,黑气贯宿。三月,黄紫云从景阳楼出。六月,有黄白赤气竟天。
《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丙辰,黑气贯宿。〈不言何宿,疑有脱字。〉占曰:王侯有归骨者。其年,四方反叛,内兵大出。大将殷孝祖为南贼所杀。九月,诸方反者皆平。 按《符瑞志》:泰始二年三月丙午,黄紫云从景阳楼出,随风回,久乃消,华林园令臧延之以闻。六月己卯,日入后,有黄白赤白气东西竟天,光明润泽,久乃消。
泰始四年,宣太后陵有五色云见。
《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符瑞志》:四年十一月辛未,崇宁陵令上书言,自大明八年至今四年二月,宣太后陵明堂前后数有光气及五色云,又芳香四满,又五采云在松下,状如车盖。泰始七年,崇虚馆有五色气。
《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符瑞志》:七年四月戊申夜,京邑崇虚馆堂前有黄气,状如宝盖,高十许丈,渐有五色,道士陆修静以闻。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庆云见。
《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六月甲申,立皇太子赜。〈庆云见不载〉《祥瑞志》:世祖拜皇太子日,有庆云在日边。
建元三年,华林园有瑞云见。
《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建元三年,华林园醴泉堂东忽有瑞云,周围十许丈,高下与景云楼平,五色藻密,光彩映山,徘徊良久,行转南行,过长船入华池。
建元四年,黑气见。
《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元四年二月辛卯,黑气大小二枚,东至卯,西至酉,广五丈,久乃消灭。
武帝永明元年,新林、娄湖有异气。
《南史·齐武帝本纪》:永明元年,望气者云:新林、娄湖、东府西有气。甲子,筑青溪旧宫,作新、娄湖苑以厌之。永明二年,北斗间有白气。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明二年四月丁未,北斗第六、第七星间有一白气。
永明四年,有黄白气及云。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正月辛未,黄白气长丈五尺,入太微。癸未,南面有阵云一丈许。
永明五年,有黑云、阵云。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四月己巳,有云色黑,广五尺,东指丑,西指酉,并至地。十一月乙巳,东南有阵云高一丈,北至卯,东南至巳。
永明六年,有梗云。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癸亥,东西有一梗云,半天,曲向西,苍白色。三月庚辰,南面有梗云,黑色,广六寸。
永明七年,有苍黑云贯紫宫。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十月辛未,有梗云,苍黑色,东头至寅,西头指酉,广三尺,贯紫宫,久久消漫。
永明八年,有黑云亘东西。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十一月乙未,有梗云,黑色,六尺许,东头至卯,西头至酉,久久散漫。十二月庚辰,南面有阵云,黑色,高一丈许,东头至巳,西至未,久久散漫。
永明十一年,有苍白云竟天。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丙辰,东面有梗云,苍白色,广二尺三寸,南头指巳至地,北头指子至地,久久散漫。

武帝天监十年,天西北有声,赤气下至地。
《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天文志》:梁天监十年九月丙申,天西北隆隆有声,赤气下至地。占曰:天狗也,所往之乡有流血,其君失地。其年十一月,马仙琕大败魏军,斩馘十馀万,剋复朐山城。
简文帝大宝二年,紫云临江陵。
《南史·梁元帝本纪》:大宝二年十月辛丑朔,紫云如盖临江陵城。是月,简文帝崩。
元帝承圣三年六月癸未,有黑气如龙,见于殿内。
《南史·梁元帝本纪》云云。
《隋书·五行志》:梁承圣三年六月,有黑气如龙,见于殿内。近黑祥也。黑,周所尚之色。今见于殿内,周师入梁之象。其年,为周所灭,帝亦遇害。

文帝天嘉五年,有白气出北斗。
《陈书·文帝本纪》:天嘉五年六月丁未,夜,有白气两道,出于北斗东南,属地。
宣帝太建五年二月,有白气。五月,景云见。六月,有黑云属地。
《南史·陈宣帝本纪》:太建五年二月乙卯夜,有白气如虹,自北方贯北斗紫宫。
《隋书·五行志》:陈太建五年六月,西北有黑云属地,散如猪者十馀。《洪范五行传》曰:当有兵起西北。时后周将王轨军于吕梁。明年,擒吴明彻,军皆覆没。按《册府元龟》:太建五年五月癸丑,景云见。

北魏

世祖始光二年,东南有黑气。
《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东南有黑气,广一丈,长十丈。占有兵。二月,慕容渴悉邻反于北平。
高宗兴光元年,有云五色。
《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兴光元年二月,有云五色。所谓景云,太平之应也。
显祖皇兴三年,河济起黑云。
《魏书·显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皇兴三年正月,河济起黑云,广数里,掩东阳城上,昏暗如夜。既而东阳城溃。
高祖太和二年,有白气出地。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太和二年十一月丁未夜,有三白气从地出,须臾,变为黄赤,光明照地。
太和三年春正月癸丑,有白气贯日。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太和五年,日旁有白气、直气。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太和五年正月庚辰,日晕,有白气,长一丈,广三尺许,复有直气,长三丈许。
太和八年,有白气贯日。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八年正月戊寅,有白气贯日。占曰近臣乱。
太和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斑駮。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太和十六年,赤气见于西北。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十六年九月丁巳,昏时,赤气见于西北,长二十丈,广八九尺,食顷乃灭。
太和二十三年,日中有黑气。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二十三年六月己卯,日中有黑气。占曰内有逆谋。十二月甲申,日中有黑气,大如桃。
世宗景明二年六月,有五色云见于申酉之间。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景明三年正月,黑气贯日。二月,日中有黑气。八月,浊气四塞。九月,黑气四塞。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景明三年正月乙巳,日中有黑气如鹅子,申酉复见,又有二黑气横贯日。二月辛卯,日中有黑气,大如鹅子。 按《灵徵志》:三年八月己酉,浊气四塞。九月己卯,黑气四塞。甲辰,扬州破萧衍将张嚣之,斩级二千。
正始元年十二月丙戌,黑气贯日。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元年三月己酉,日西北有直气,长尺馀。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二年,日旁有黑气。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永平二年八月丁卯旦,日旁有黑气,形如月,从东南来冲日。如此者一辰,乃灭。
永平三年二月甲子,日中有黑气二。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永平四年十一月癸卯,日中有黑气二,大如桃。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天象志》云云。
延昌元年,赤气见。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延昌元年三月丙申,有赤气见于天,自卯至戌。
肃宗正光元年,赤气竟天。
《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正光元年十一月辛未,西北赤气竟天畔,似火气。京师不见,凉州以闻。
正光三年,西北有赤气。
《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三年九月甲辰夜,西北有赤气似火爓,东西一匹馀。北镇反乱之徵。正光五年,赤气竟天。
《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五年五月癸酉申时,北有赤气,东西竟天,如火爓。
庄帝永安三年六月,有青气二相接。十一月,赤气如雾。
《魏书·庄帝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永安三年六月甲子申时,辰地有青气,广四尺,东头缘山,西北引,至天半止。西北戌地有黑赤黄云,如山峰,头有青气,广四尺许,东南引。至天半,二气相接。东南气前散,西北气后灭。亦帝崩之徵也。十一月己丑,有赤气如雾,从显阳殿阶西南角斜属步廊,高一丈许,连地如绛纱幔,自未至戌不灭。帝见而恶之,终有幽崩之祸。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日初出有大黄气成抱。
《魏书·出帝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孝静帝天平三年,东方有赤气。
《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天平三年正月己亥戌时,东方有赤气,可三丈馀,三食顷而灭。

北齐

后主天统三年,赤气见。
《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天文志》:后主天统三年五月戊寅,甲夜,西北有赤气竟天,夜中始灭。十月丙午,天西北频有赤气。占曰:有大兵大战。后周武帝总众来伐。

北周

武帝天和二年六月,庆云见。十月,黑气见日中。
《周书·武帝本纪》:天和二年闰六月戊戌,襄州上言庆云见。
《隋书·天文志》:周天和二年十月辛卯,有黑气一,大如杯,在日中。甲午,又加一,经六日乃灭。占曰:臣有蔽主之明者。
天和六年,苍云经天。
《周书·武帝本纪》:六年二月己丑夜,有苍云广三尺许,经天,自戌加辰。
静帝大象二年,赤气见。
《周书·静帝本纪》:大象二年六月甲戌,有赤气起西方,渐东行,遍天。

文帝开皇元年,庆云见。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上自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改元。京师庆云见。

高祖武德元年七月,庆云见。九月,景云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元年七月,京师庆云见。九月,益州上言景云见。
武德二年,庆云叠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闰二月,沁州上言庆云见。九月,合州言庆云见,又梓州言景云见。十月,河州言庆云见。
武德四年,庆云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四年四月,庆州言庆云见。六月,坊州言庆云见。
武德五年,庆云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五年正月,代州言庆云见。
武德六年,庆云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益州言庆云见。
武德九年,庆云见。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九年七月,幽州庆云见,徐州言庆云见。
太宗贞观五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观五年二月,巂州庆云见。
贞观十一年,黄气际天。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观十一年七月癸未,黄气际天,大雨,谷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馀家。
贞观十五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六月庚子,商州言庆云见。七月丁亥,灵州言景云见。八月,嘉州、抚州各言庆云见。十一月,幽州言五色云见。贞观十六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六年正月,宣州言庆云见。七月,温州各言景云见。十一月,箕州言景云见,湖州言庆云见。
贞观十七年,青气绕东宫。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七年四月,立晋王为太子,青气绕东宫殿。始册命而有祲,不祥。按《册府元龟》:贞观十七年五月,润州言庆云见。湖州言庆云见。闰六月,柳州言庆云见。七月,鄜州言景云见。九月,魏州言庆云见。十一月,滁州言景云见,永州言庆云见。
贞观十八年,青黑气亘天,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八年六月壬戌,有青黑气广六尺,贯于辰戌,其长亘天。
《册府元龟》:十八年正月,巂州言庆云见。六月,瀛州言庆云见。七月壬午,滁州言景云见。八月,商、宋、兰、邓、雒五州言景云见,曹、雒二州言景云见。十月,潞州言景云见。十一月,湖州言庆云见。
贞观十九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九年十一月,费州言庆云见。
贞观二十年,黄云际天,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年闰三月己酉,有黄云阔一丈,东西际天。黄为土功。
《册府元龟》:二十年二月,潮州言庆云见,德州言景云见。景戌,冀州言景云见。五月,襄州言庆云见。七月,安州言庆云见。谷州言景云见。叠州言五色云见。贞观二十一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一年四月,易州言庆云见。六月,昭州言景云见。壬申,亳、宋二州各言庆云见。怀、荆二州言景云见。辛酉,赵州言庆云见。七月,怀、襄、同、凤、泸、宋、亳、蓬、绥等州言庆云见。八月,绥州言庆云见。九月,岷州言庆云见,开州言景云见。十月戊戌,绥州言景云见。
贞观二十二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二年二月,原州言景云见。六月,循州言景云见。七月,襄州言庆云屡见,定襄都督府言庆云见。八月,昭州言庆云见。九月,晋州言庆云见,巴州、沂州皆言庆云见。十二月,绛、绵、代、潞州并言庆云见。闰十二月,朗州言庆云见。
贞观二十三年,庆云见。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三年三月,代州言庆云见。
中宗景龙元年,赤气竟天。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景龙元年九月十八日,有赤气竟天,其光烛地。
景龙二年,赤气际天。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龙二年七月癸巳,赤气际天,光烛地,三日乃止。赤气,血祥也。
睿宗景云元年,庆云见。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唐隆元年六月甲辰即位,大赦天下。是日,庆云见于东方。丙午,扬州上言庆云见。七月己巳,册元宗为皇太子,是日,有景云之庆,改元为景云元年。
太极元年,紫气见日上。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太极元年五月戊寅,睿宗有事于北郊,是日,东南有紫气扶日上。
元宗先天二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先天二年十月,有事于太庙,是日,庆云见。
开元八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八年十二月,隰州庆云见。
开元九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九年十月,洪州庆云见。
开元十一年长至日,有云迎日,有黄白冠珥。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一年十一月癸酉,日长至。太史奏曰:平明阴云祁寒,及其日出有云,迎日又有祥风至,须臾,日出有黄白冠,及日南有珥,臣谨按黄帝占云:冬至之日,阴云祁寒,来岁大稔,人安,五谷丰熟。又曰:风不及地,和缓而来,谓之祥风。王者德至于天,则祥风起。日冠且珥,人主有嘉,并太平之嘉,应臣请宣付所司。许之。
开元十二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五月,溱州庆云见。六月景申,光州五色云见。十月,合州庆云见。
开元十三年,五色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三年五月戊戌,以亲制西岳碑示百寮,有五色云见于前。 又按《册府元龟》: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日南至,上备法驾,登山至斋室,其夕,阴雾惨烈,劲风四起,裂幕折柱,寒气切骨,上露立祈请,仰天自誓曰:某身有过,请即降罚,万人无福,亦请某为当罪。应时,风雨止,天地清晏,日气和煦,及升坛,休气四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至,丝竹之声飘若天外,及禅社首五色云见,日重轮及还山下之斋宫,有庆云随马,祥风绕路。时中书令张说等蹈舞拜贺,帝曰:朕以薄德,恭膺大宝。云物休洽,皆是辅弼之力。君臣相保,勉副天心,长如今日,不敢矜怠。说等又奏曰:圣心诚恳,昨夜斋居。则息风反雨,今朝封祀则天清日暖,复有祥风动乐,卿云引燎,灵迹盛事,自古未闻。陛下又思慎终如初。长福万姓,天下幸甚。
开元十四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年八月,梓州言庆云见。十二月癸丑,申州言庆云见。
开元十五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八月丁丑,资州言庆云见。十月,简州言庆云见。
开元十六年,庆云见。长至日,黄云扶日。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六年七月,庆云见于仙州叶县。十一月,日南至,帝御含元殿受朝贺,太史奏:黄云扶日,请付有司。从之。
开元十八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八年五月辛丑,徐州奏庆云见。六月甲申,沁州奏月抱瑞彩,扬光五色。乙酉,鄂州奏景云见。
开元十九年,紫气覆地,黄云见于西方。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九年二月癸未,皇太子鸿等奏曰:昨正月二十七日,伏见陛下于兴庆宫,亲耕三百馀步,既而青光紫气覆地。八月辛巳,上降诞之,日有黄云三道见于西方。
开元二十二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二年五月,河州庆云见。八月,幽州奏千秋节日,有庆云见。开元二十三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三年二月己酉,安州庆云见。五月癸未,晋州庆云见。六月丙戌,文州庆云见。九月乙丑,楚州庆云见。十一月,楚州、陵州、会州并言庆云见。
开元二十四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四年三月辛巳,沂州庆云见。壬午,台州、郓州并言庆云见。乙酉,荆州、万州并言庆云见。
开元二十五年,庆云见,日抱戴。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五年四月丁卯,幽州庆云见。八月丁未,千秋节宴群臣于勤政楼下,太史奏曰:今日卯时,有祥云出东方。及其乐作,非烟烛于西北。巳午之时,日有抱戴,伏以陛下,圣历方永福履无疆荐臻瑞霭之符,载洽绕枢之日,臣等不胜忭跃,请宣付史馆。许之。十月庚申,宰臣李林甫、牛仙客祭南北郊,有瑞气、萦坛祥风拂地。太史奏:今日陛下虔报丰稔,昭祭神祗,臣谨候天地清谧,星辰明朗。初祭,则樽俎适陈,祥风拂地。既奠之,后瑞气萦坛,其风则畅和缓之。候其气乃蓄龙凤之色。臣谨按王者德至于天,则祥风起。又尧沈璧于河休,气四塞,伏惟陛下一德,驭物而天祥,荐祉尽。皇王之灵贶跻苍生于仁寿,请付所司编入史册。许之。十二月,泗州奏日抱戴。开元二十七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七年七月己卯,蒲州刺史韩朝宗奏新置灵,贞观有庆云见。壬午,河西陇右节度使萧炤讨吐蕃,大破之,有庆云见于阵前,请编史册。许之。
开元二十八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八年,陕州有庆云见。
开元二十九年,井中涌气成云,有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九年正月,亳州刺史郑愿奏:元元皇帝庙中之井,涌气成云,五色相映。五月戊寅,有庆云见于亳州真源县之元元皇帝庙。八月,命有司于兴唐观设斋自内迎元元皇帝,真容于观宰臣。已下百官悉行香,有庆云见。
天宝元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元年正月癸丑,太史上言:今旦卯时,日有红、碧、黄气数见,紫、赤云气润泽鲜明。在日,上谨按瑞应图,名曰庆云,太平之应,请编入史册。许之。
天宝二年,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三月,南郡奏所部紫极宫有庆云见。
天宝五载,庆云捧日。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五载五月丙戌,绛郡上言:姑射山修功德处有庆云捧日。
天宝十载,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载八月癸丑,黔中郡紫极宫庆云见。甲寅,雒阳庆云见。十月乙丑,御朝元阁有庆云见,上赋诗,群臣毕和。癸酉,丹阳郡茅山庆云见。十一月,长至,太史奏北方有黑云气,四方俱有薄黄云,佳气浓厚,又有黄气扶日。十二月,馀杭郡庆云见,化楼阁势兼有仙人形像。乙卯,彭城郡有庆云见。
天宝十四载,江陵郡紫气见。中书省五色云见。蜀郡庆云见。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载三月,观察使源涓奏:江陵郡古纪城东有紫气成云,中有一人衣白衣,乘云气向上。其时,安南招讨使康令谦及同行军将等同见。臣谨画图奉献,伏望宣示中外,编诸史册。从之。八月己亥,中书省五色云见。丙辰,蜀郡奏庆云九见。
肃宗至德元载,庆云属天。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肃宗以天宝十五载七月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年九月三日,帝降诞之,辰有庆云属天。十一月辛未,长安云气如衣冠备具。太史奏:天下和平之象。
至德二年,紫云见太清宫。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至德二年十二月癸亥,帝受国玺,太清宫晨有紫云见,从殿东南角稍至殿前。
乾元元年,景云见。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元元年四月甲寅,帝亲行享庙礼,并祭昊天上,帝礼毕,有景云见于日之南,自卯至辰,久而方散。
乾元三年六月,有青气。十一月,庆云见。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元三年六月,昏,西北有青气。
《册府元龟》:三年十一月景寅,左金吾卫大将军王晟奏明凤门有庆云,自栏杆上起盘旋,纷郁光彩,明耀门,官皆睹焉。
上元二年,白气贯昴,冬至,有云迎日。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上元二年,制去上元之号,单称元年。其年建子月,有白气从北来贯昴。司天监韩颖奏曰:昴、毕为天纲,白气兵丧,掩其星大破胡王。
《册府元龟》:上元元年建子月戊戌冬至,有云迎日,日扬光。司天监韩颖奏:谨按《春秋·感精符》:南至有云迎日,年丰之象。
宝应元年四月,代宗即位,庆云见。八月,赤光亘天。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宝应元年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移东北,弥漫半天。按《册府元龟》:代宗宝应元年四月己巳即位,其日有庆云见。初,帝至飞龙厩座前有紫云见,云中有三白鹤徊翔,又有喜鹊鸣,及将即位,仗卫宿设,夜分,云雾四合,不辨咫尺,既晓,朝呼万岁,天地清朗,非烟满空,黄气抱日,咸以为圣感。五月,商州上言庆云见。
代宗大历二年,有白气、黑气、赤气。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历二年七月甲戌,日入时有白气亘天。十二月戊戌,黑气如尘,弥漫于北方。黑气,阴沴也。
《旧唐书·天文志》:大历二年七月丙寅申时,有青赤气长四十馀尺,见日旁,久之乃散。十二月,赤气长二丈亘日上。甲戌酉时,白气亘天。〈按新旧唐书志所载互异故并存之〉大历三年,五色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三年十月,太原府上言五色云见。
大历四年,庆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四年六月,庆云见于西郊。
大历五年,庆云见,有白气。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气亘天。
《旧唐书·天文志》:五年四月甲申,西北方白气竟天。六月甲寅,白气出西方,竟天。
《册府元龟》:大历五年四月癸巳,广州、越州并言庆云见。丁未,台州言庆云见。五月己巳,石州上言五色云见。
大历六年,庆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七月己丑,道州上言五色云见。九月丁酉,沂州上言庆云见。大历七年,庆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七年六月丁亥,蔡州言庆云见。是岁,大稔。
大历八年,有气竟天。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八年七月庚寅酉时,有气三道竟天。
大历九年,庆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九年十二月丁亥,婺州上言庆云见。
大历十年,月上有白气。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十年十二月甲子夜,东方月上有白气十馀道,如匹帛,贯五车、东井、舆鬼、觜、参、毕、柳、轩辕,三更后方散。
大历十二年,庆云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十月乙酉,潭州上言庆云见。甲午,睦州上言桐庐县五色云见。
大历十四年五月,德宗即位,庆云见。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唐会要》:十四年闰五月,泽州奏庆云。诏曰:时和为嘉祥。
德宗贞元二年,有赤气。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日没,有赤气出于黑云中,亘天。
贞元七年,祥云见。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元七年八月,同州言祥云见。
贞元十年,庆云见。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年五月,连州言庆云见。
贞元十二年,赤气冲北斗。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二年九月癸卯,夜有赤气如火,见北方,上至北斗。
贞元十四年,润州有白气、黑气交。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四年,润州有黑气如堤,自海门山横亘江中,与北固山相峙,又有白气如虹,自金山出,与黑气交,将旦而没。
贞元十五年,庆云见。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七月,凤翔府鸡足山庆云见。
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甲夜,有白气八,东西际天。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宪宗元和四年,天有臭气。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和四年十月壬午,天有气如烟,臭如燔皮,日昳大风而止。
穆宗长庆元年,日抱珥五色。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庆元年正月,帝飨太庙,礼毕出,朱雀门中路日抱珥五色。宰臣萧俛等率两省供奉官称贺于马前。
敬宗宝历元年,有赤气。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宝历元年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雾起,须臾遍天,雾止,有赤气,或浅或深,久而乃散。
文宗太和元年,有赤气见。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和元年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气,中有数白气间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气。八月癸卯,京师见赤气满天。
太和二年,赤气见。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闰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气如血。
太和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气如柱。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太和四年,黑气见。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壬寅,黑气如带,东西际天。
太和六年,庆云见。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太和六年七月,河阳、东川并奏庆云见。八月,广州奏:六月二日,庆云见。
太和七年十月己酉,西方有白气如柱者三。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懿宗咸通十四年,僖宗即位,黑气见。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通十四年七月,僖宗即位,是日,黑气如盘,自天属含元殿庭。
僖宗中和二年,赤气见。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中和二年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气如绛,际天。
广明元年四月甲申,东都有云气西北,大风随之。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光启二年,有白气。
《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光启二年四月,有白气头黑如发,自东南入于扬州灭。
昭宗光化二年,白气见。
《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光化二年三月己巳,日中有白气亘天,自东西贯于东北。
天复元年,西方白气冲天。
《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复元年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中出白气如匹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头下垂。占曰:天下有兵。白者,战祥也。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庆云见。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平元年正月壬寅,帝至自长芦,是日,有五色云覆于府署之上,又丙辰,庆云见。
开平三年,黄云捧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平三年十一月,司天台奏:冬至日自夜半后祥风微扇,帝座澄明。至晓,黄云捧日。

后唐

明宗天成二年正月,有青黑云。十二月,西南方有赤气。
《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成二年正月,司天奏:今年岁日五鼓后,东方有青黑云,主岁多阴雨,宜行禳禜祷祠。从之。
《十国春秋·后蜀·高祖本纪》:天成二年十二月壬辰,西南方有赤气如火燄,约二十里。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东南有云,成楼阁形。
《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吴越·忠懿王世家》:天福四年九月甲戌,大风,东南有云,如楼阁之象,识者异之。

后汉

高祖天福十二年,有黄紫气,成龙凤形。
《五代史·汉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十二年四月,星官奏有气黄紫,多龙凤之状,坱莽盘旋,不离城上。识者曰:天不能无云而雨,不能无气而立。今瑞气如此,刘氏其大昌盛乎。

后周

世宗显德元年,庆云见。
《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年五月辛卯,庆云见于西南。

太祖神册二年,晋幽州城中,气如烟火。
《辽史·太祖本纪》:神册二年四月壬午,围幽州,不克。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气如烟火状,上曰:未可攻也。以大暑霖潦,班师。留曷鲁、卢国用守之。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
天显元年,有紫黑气蔽天。
《辽史·太祖本纪》:天显元年七月,次扶馀府,上不豫。辛巳平旦,子城上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云有紫黑气蔽天,踰日乃散。是日,上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