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二百三十八卷目录
张姓部列传六
唐一
张道源 张长逊
张善相 张志宽
张平高 张善安
张允济 张公谨
张行成 张大师
张俭 张延师
张士贵 张怀约
张进 张镇周
张亮 张元素
张昌宗〈修文馆学士〉 张昌龄
张蕴古 张憬藏
张士衡 张后引
张弘 张僧繇
张法云 张文恭
张万岁 张文琮
张文瓘 张文收
张大素 张大安
张士岩 张进昭
张公艺 张楚金
张鷟 张文仲
张易之 张昌宗〈邺国公〉
张知謇〈知元 知晦 知泰 知默 景升 景佚〉
张循之〈弟仲之〉 张纮
张柬之 张愿
张漪 张齐贤
张潜 张沛
张洽 张涉
张锡 张仁愿
张景源 张谔
唐一
张道源 张长逊
张善相 张志宽
张平高 张善安
张允济 张公谨
张行成 张大师
张俭 张延师
张士贵 张怀约
张进 张镇周
张亮 张元素
张昌宗〈修文馆学士〉 张昌龄
张蕴古 张憬藏
张士衡 张后引
张弘 张僧繇
张法云 张文恭
张万岁 张文琮
张文瓘 张文收
张大素 张大安
张士岩 张进昭
张公艺 张楚金
张鷟 张文仲
张易之 张昌宗〈邺国公〉
张知謇〈知元 知晦 知泰 知默 景升 景佚〉
张循之〈弟仲之〉 张纮
张柬之 张愿
张漪 张齐贤
张潜 张沛
张洽 张涉
张锡 张仁愿
张景源 张谔
氏族典第二百三十八卷
张姓部列传六
唐一
张道源
按《唐书·张道源传》:道源,并州祁人,名河,以字显。年十四,居父丧,士人贤其孝,县令郭湛署所居曰复礼乡至孝里。道源尝与客夜宿,客暴死,道源恐主人匆怖,卧尸侧,至曙乃告,又徒步护送还其家。隋末政乱,辞监察御史,归闾里。高祖兴,署大将军府户曹参军。至贾胡堡,复使守并州。京师平,遣抚慰山东,下燕、赵。有诏褒美,封累范阳郡公。淮安王神通略定山东,令守赵州,为窦建德所执。会建德寇河南,间遣人诣朝,请乘虚捣贼心胁。即诏诸将率兵应接。俄而贼平,还,拜大理卿。时何稠得罪,籍其家属赐群臣。道源曰:祸福何常,安可利人之亡,取其子女自奉。仁者不为也。更资以衣食遣之。天子见其年耆,拜绵州刺史。卒,赠工部尚书,谥曰节。张长逊
按《唐书·张长逊传》:长逊,京兆栎阳人。精驰射,在隋为里长。以平陈功,擢上开府,累迁五原郡通守。遭乱,附突厥,突厥号为割利特勒。义兵起,以郡降,即拜五原太守、安化郡公,徙封范阳。时梁师都、薛举请突厥兵南渡河,长逊矫作诏与莫贺咄设,以伐其谋。武德元年,诏高世静聘始毕可汗,至丰州而始毕死,诏留金币不遣。突厥怒,引兵南至河。长逊遣世静出塞劳之,且若专致赙赐者,突厥引还。授总管,改杨国公,入朝,授右武候将军,徙息国公。后历遂、夔二总管,政以惠称。贞观十一年卒。张善相
按《唐书·李育德传》:张善相,襄城人。大业末为里长,督兵迹盗,为众附赖,乃据许州奉李密。密败,挈州以来,诏即授伊州总管。王世充攻之,屡困贼,遣使三辈请救,朝廷未暇也。会粮尽,众饿死,善相谓僚属曰:吾为唐臣,当效命。君等无死,斩吾首以下贼可也。众泣不肯,曰:与公同死,愈于独生。城陷被执,骂贼见杀。高祖叹曰:吾负善相,善相不负我。乃封其子襄城郡公。张志宽
按《唐书·张志宽传》:志宽,蒲州安邑人。居父丧而毁,州里称之。王君廓兵略地,不暴其闾,倚全者百许姓。后为里正,忽诣县称母疾求急,令问状,对曰:母有疾,志宽辄病,是以知之。令谓其妄,系于狱,驰验如言,乃慰遣之。母终,负土成坟,手莳松柏。高祖遣使就吊,拜员外散骑常侍,赐物四十段,表其闾。张平高
按《唐书·张平高传》:平高,绥州人。为隋鹰扬府校尉,戍太原,遂预谋议。从唐公平京城,累授左领军将军,封萧国公。贞观初,为丹州刺史,坐事,以右光禄大夫还第。卒,追封罗国,赠潭州都督。张善安
按《唐书·张善安传》:善安,兖州方与人。年十七,亡命为盗,转掠淮南。会孟让败,得其散卒八百,袭破庐江郡。依林士弘,不见信,憾之,反袭士弘,焚其郛,去保南康。萧铣取豫章,遣将苏胡儿守之,善安夺其地,据以归国,授洪州总管。武德六年反,辅公祏以为西南道大行台。善安掠孙州,执总管王戎,袭杀黄州总管周法明。会李大亮兵至,为开晓祸福,答曰:善安初不反,为部下诖误。降,今易耳,恐不免,奈何。大亮曰:总管定降,吾固不疑。因独入其阵,与善安握手语,乃大喜,将数十骑诣大亮营。大亮引入,命壮士执之。其骑皆惊,引去,悉兵来战。大亮谕以善安自归,无庸斗。其党骂曰:总管卖我。遂溃。送善安京师,称不与公祏谋,高祖赦之。公祏破,得其书,遂伏诛。张允济
按《唐书·张允济传》:允济,青州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元武民以牸牛依妇家者,久之,孳十馀犊,将归,而妇家不与牛。民诉县,县不能决,乃诣允济,允济曰:若自有令,吾何与焉。民泣诉其抑,允济因令左右缚民,蒙其首,过妇家,云捕盗牛者,命尽出民家牛,质所来,妇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无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还婿。妇家叩头服罪,元武吏大惭。允济过道旁,有姥庐守所莳葱,因教曰:第还舍,脱有盗,当告令。姥谢归。俄大亡葱,允济召十里内男妇尽至,物色验之,果得盗者。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馀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既而得袍。举政尤异,迁高阳郡丞,郡缺太守,独统郡事,吏下畏悦。贼帅王须拔攻郡,于是粮缺,吏食槐叶槁节,无叛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男,擢幽州刺史,卒。张公谨
按《唐书·张公谨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挈城归天子,授检校邹州别驾,累迁右武候长史,未知名。李绩、尉迟敬德数启秦王,乃引入府。王将讨隐、巢乱,使卜人占之,公谨自外至,投龟于地曰:今事无疑,何卜之为。隐太子死,其徒攻元武门,锐甚,公谨独闭关拒之。以功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初,为代州都督,置屯田以省馈运。数言时政得失。后副李靖经略突厥,条可取状于帝。帝然所谋。及破定襄,败颉利,玺诏慰劳,进封邹国公,改襄州都督。卒官,谥曰襄。十三年,追改郯国公。张行成
按《唐书·张行成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材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紏劾严正。太宗以为能。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帝称善。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行成曰:奚用,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帝嘉纳之。转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太子驻定州监国,谓曰:吾乃送公衣锦还乡邪。令有司祠其先墓,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帝以为忠。迁侍中。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俄拜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谥曰定。张大师
按《唐书·张俭传》:俭兄大师,太仆卿、华州刺史、武功县男。张俭
按《唐书·张俭传》:俭,字师约,京兆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郡公威孙。父植,车骑将军、连城县公。俭,高祖从外孙也。高祖起,俭以功除右卫郎将,朔州刺史。李靖既平突厥,有思结部者,穷归于俭,俭受而安辑之。其在碛北者,亲戚私相过省,俭不禁,示羁縻而已。俭徙胜州,后将不察其然,遽奏思结叛,朝廷议进讨,时俭以母丧,夺服为使者抚纳之。俭单骑入其部,召酋帅慰谕,推腹心,咸匍匐归命,因举徙代州,遂检校代州都督。迁营州,高丽引众入寇,俭率兵破之,俘斩略尽。太宗征辽东,拜行军总管,使领诸蕃骑,为六军前锋。俭进度辽,趋建安城,破贼。累封皖城郡公。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卒,谥曰密。张延师
按《唐书·张俭传》:俭弟延师,左卫大将军、范阳郡公。性谨畏,典羽林兵三十年,未尝有过。卒,赠荆州都督,谥曰敬,陪葬昭陵。张士贵
按《唐书·张士贵传》:士贵,虢州卢氏人,本名忽峍。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当时患之,号忽峍贼。高祖移檄招之,士贵即降,拜右光禄大夫。从征伐有功,赐爵新野县公。又从平洛,授虢州刺史。帝曰:顾令卿衣锦昼游耳。进封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破反獠还。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显庆初,卒,陪葬昭陵。张怀约
按《尚友录》:怀约,建昌人。初仕隋,官至学士,后归唐,以为温州司马。怀约幼有令名,乡人宗其德行。尤博学强记,文祠典丽,讲三礼三传出诸儒之右。性尚简雅,后隐于富阳山,莫知所终。张进
按《万姓统谱》:进,饶阳人。少负奇质,有胆气。唐初与饶阳太守诸葛德威合谋擒刘黑闼,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赐厩马五十匹,黄金百万。张镇周
按《尚友录》:镇周,舒州人。初为寿州都督,武德中迁本州都督,到州就故宅,多市酒殽,召亲戚与之酣宴,如为布衣时,凡十日,既而分赠金帛,泣与之别,曰:今日张镇周犹得与故人欢饮,明日之后,则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官民礼隔,不复得为交游。自是亲戚故人犯法,一无所纵,境内肃然。张亮
按《唐书·张亮传》:亮,郑州荥阳人。起畎亩,志趣奇谲,外敦厚而内不情。隋大业末,李密略地荥、汴,亮从之,署骠骑将军,隶李绩。绩以黎阳归,颇佐佑之,擢郑州刺史。房元龄以亮沉果有谋,白秦王,引为车骑将军。王即位,除右卫将军,封长平郡公。累迁御史大夫,进爵鄅国公。历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长史,徙郧国。召拜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侯君集已诛,以刑部尚书参豫朝政。帝将伐高丽,亮频谏,不纳,因自请行,进至建安,营壁未立,贼奄至,亮不知所为,踞胡床直视无所言,众谓其勇,得自安。于是副将张金树鼓于军,士奋击,因破贼。及从帝还,至并州,乃得罪。初。亮为相州,假子公孙节以谶有弓长之主当别都,亮自以相旧都,弓长其姓,阴有怪谋。会陕人常德发其谋,并言亮养假子五百。帝使马周案之。斩西市,籍其家。张元素
按《唐书·张元素传》:元素,蒲州虞乡人。仕隋,为景城县户曹。窦建德陷景城,将杀之,邑人千馀号泣请代,曰:此清吏,杀之是无天也。大王即定天下,无使善人解体。建德命释缚,署治书侍御史,不拜。闻江都已弑,始为建德黄门侍郎。贼平,授景州录事参军。太宗即位,问以政,对曰:自古未有如隋乱者。陛下迹所以危,鉴所以亡,日慎一日,虽尧、舜何以加。帝曰:善。拜侍御史,迁给事中。贞观四年,诏发卒治洛阳宫乾阳殿,且东幸。元素上书。帝即诏罢役。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历太子少詹事,迁右庶子。时太子承乾事游畋,不悦学。元素上书。不纳。又上书。帝知数裁正太子,频擢至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太子久不见宾友,元素曰:宫中所见止妇人,不知如樊姬等可与益圣德者几何。太子讳其切,夜遣户奴以骑檛狙击,危脱死。尝闻宫中击鼓,叩阁正言,太子出鼓,对元素破之。既不悛,丑德日闻。元素不能已,上书。书入,太子怒,遣刺客伺之。会宫废,元素坐除名为民。顷之,召授潮州刺史,徙邓州,讫不复亲近。高宗时,以老致仕。麟德初卒。张昌宗
按《唐书·张昌龄传》:昌龄兄昌宗,官至太子舍人、修文馆学士。撰《古文纪年新传》数十篇。张昌龄
按《唐书·张昌龄传》:昌龄,冀州南宫人。与兄昌宗皆以文自名,州欲举秀才,昌龄以科废久,固让。更举进士,与王公治齐名,皆为考功员外郎王师旦所绌。太宗问其故,答曰:昌龄等华而少实,其文浮靡,非令器也。取之则后生劝慕,乱陛下风雅。帝然之。贞观末,翠微宫成,献颂阙下,召见,试《息兵诏》,少选成文。帝大悦,戒之曰:昔弥衡、潘岳矜己傲物,不得死。卿才不减二人,宜鉴于前,副朕所求。乃敕于通事舍人里供奉。俄为昆山道记室,《平龟兹露布》为士所称。贺兰敏之奏豫北门修撰,卒。张蕴古
按《唐书·谢偃传》:太宗即位,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蕴古,洹水人。敏书传,晓世务,文擅当时。后坐事诛。张憬藏
按《唐书·袁天纲传》:长社人张憬藏,技与天纲埒。太子詹事蒋俨有所问,答曰:公厄在三尺土下,尽六年而贵,六十位蒲州刺史,无有禄矣。俨使高丽,为莫离支所囚,居土室六年还。及为蒲州,岁如期,则召掾史、妻子,告当死,俄诏听致仕。刘仁轨与乡人靖贤请占,憬藏答曰:刘公当五品而谴,终位冠人臣。谓贤曰:君法客死。仁轨为尚书仆射。贤猥曰:我三子皆富田宅,吾何客死。俄丧三子,尽鬻田宅,寄死友家。魏元忠尚少,往见憬藏,问之,久不答,元忠怒曰:穷通有命,何预君邪。拂衣去。憬藏遽起曰:君之相在怒时,位必卿相。姚崇、李迥秀、杜景佺从之游,憬藏曰:三人者皆宰相,然姚最贵。郎中裴圭妻赵见之,憬藏曰:夫人目修缓,法曰豕视淫,又曰目有四白,五夫守宅,夫人且得罪。俄坐奸,没入掖廷。裴光廷当国,憬藏以纸大署台字投之,光廷曰:吾既台司矣,尚何事。后三日,贬台州刺史。张士衡
按《唐书·张士衡传》:士衡,瀛州乐寿人。父文庆,北齐国子助教。士衡九岁居母丧,哀慕过礼。博士刘轨思见之,为泣下,奇其操,谓文庆曰:古不亲教子,吾为君成就之。乃授以《诗》、《礼》。又从熊安生、刘焯等受经,贯知大义。仕隋为馀杭令,以老还家。大业兵起,诸儒废学。唐兴,士衡复讲教乡里。幽州都督燕王灵夔以礼邀聘,北面事之。太子承乾慕风迎致,谒太宗洛阳宫,帝赐食,擢朝散大夫、崇贤馆学士。太子废,给传罢归乡里,卒。张后引
按《唐书·张后引传》:后引,字嗣宗,苏州昆山人。祖僧绍,梁零陵太守。父冲,陈国子博士,入隋为汉王谅并州博士。后引甫冠,以学行禅其家。高祖镇太原,引为客,以经授秦王。义宁初,为齐王文学,封新野县公。武德中,擢员外散骑侍郎。太宗即位,进燕王咨议,从王入朝,召见。赐燕月池。帝从容曰:今日弟子何如。后引曰:昔孔子门人三千,达者无子男之位。臣翼赞一人,乃王天下,计臣之功,过于先圣。帝为之笑,令群臣以《春秋》酬难。帝曰:朕昔受大谊于君,今尚记之。后引顿首谢曰:陛下乃生知,臣叨天功为己力,罪也。帝大悦,迁燕王府司马。出为睦州刺史,乞骸骨,帝见其彊力,问欲何官,因陈谢不敢。帝曰:朕从卿授经,卿从朕求官,何所疑。后引顿首,愿得国子祭酒,授之。迁散骑常侍。永徽中致仕,加金紫光禄大夫。卒,年八十三,赠礼部尚书,谥曰康,陪葬昭陵。张弘
按《尚友录》:弘,字敬礼,吴人。善篆隶飞白书妙绝,当世人称其飘若游云,激若飞电,有飞仙舞鹤之态。常戴乌巾,时号张乌巾。欧阳询谓张乌巾飞白入神,品小篆亦入能品。张僧繇
按《尚友录》:僧繇,丹青绝代,于金陵安乐寺画二龙于壁,不点睛,人问其故,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上天。其一不点者在焉。阎立本往观其画壁,曰:得虚名耳。再往曰:犹近代名手也。三往,于是寝食其下,数日方去。张法云
按《尚友录》:法云,虢州人。贞观六年五月五日生,年八九岁,时兄戍安西,朝往夕还,故名万回。张文恭
按《全唐诗小传》:文恭,贞观时人。与房元龄、李怀俨、赵弘智、刘祎之、阳仁卿、上官仪、李淳风等同修《晋书》。张万岁
按《尚友录》:万岁为太仆卿,善于其职,自贞观初牝牡三千匹,高宗麟德间蕃息及七十万匹,牧事赖之。张文琮
按《唐书·张文瓘传》:文瓘兄文琮,好自写书,笔不释手。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迁亳州刺史。永徽初,献《文皇帝颂》,优制褒美,拜户部侍郎。坐房遗爱从母弟,出为建州刺史。州尚淫祀,不立社稷,文琮下教。始建祀场,民悦从之。卒于官。张文瓘
按《唐书·张文瓘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绩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绩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绩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绩曰:子无为嫌。若某,犹豫少决,故赠以刀;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遂与绩同为宰相。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方,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帝善其言,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后拜侍中。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初,同列以堂馔丰馀,欲少损。文瓘曰:此天子所以重枢务、待贤才也,吾等若不任职,当自引避,不宜节减,以自取名。众乃止。卒,年七十三,谥曰懿。张文收
按《唐书·张文瓘传》:文瓘从父弟文收,终太子率更令。善音律,著《新乐书》十馀篇。张大素
按《唐书·张公谨传》:公谨子大素,龙朔中,历东台舍人,兼修国史,著书百馀篇,终怀州长史。张大安
按《唐书·张公谨传》:公谨次子大安,上元中,同中书门下三品。章怀太子令与刘讷言等共注《汉书》。太子废,故贬为普州刺史,终横州司马。张士岩
按《唐书·孝友传序》:汴州张士岩父病,药须鲤鱼,冬月冰合,有獭衔鱼至前,得以供父,父遂愈。母病痈,士岩吮血。父亡,庐墓,有虎狼依之。张进昭
按《唐书·孝友传序》:巢县张进昭,母患狐刺,左手堕而终。及殡,进昭截左![](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8679-18px-GJfont.pd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