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

 第四十五卷目录

 妃嫔部汇考一
  周〈总一则〉
  汉〈总一则〉
  后汉〈光武一则 安帝建光一则〉
  魏〈文帝初二则 明帝太和一则〉
  晋〈总一则 武帝泰始一则〉
  宋〈武帝一则 孝武帝孝建一则 大明一则 废帝景和一则 明帝泰始二则〉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二则〉
  梁〈武帝一则〉
  陈〈文帝矢嘉一则 宣帝大建一则〉
  北魏〈道武帝一则 太武帝一则 孝文帝一则 太和一则 孝静帝武定一则〉
  北齐〈后主武平一则〉
  北周〈武帝建德二则 宣政一则〉
  隋〈总一则〉
  唐〈总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二则 肃宗乾元一则 德宗贞元二则 顺宗永贞一则 宪宗元和一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一则 开成一则〉
  后唐〈明宗长兴一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辽〈圣宗开泰一则〉
  宋〈真宗大中祥符一则 仁宗明道一则 景祐一则 庆历二则 嘉祐二则 英宗治平一则 神宗熙宁三则 元丰四则 哲宗绍圣一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四则 大观四则 政和五则 重和一则 宣和二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二则 宁宗庆元一则 理宗绍定三则 嘉熙一则 淳祐一则 度宗咸淳一则〉
  金〈总一则 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天眷一则 海陵天德一则 贞元一则 正隆一则 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二则 承安一则〉
  元〈文宗至顺一则〉

宫闱典第四十五卷

妃嫔部汇考一

周制:天子立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佐后修内治之政。
《礼记·曲礼》: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陈注》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自后而下皆三因而增其数,妾之数未闻。《大全》马氏曰:《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此曰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盖《昏义》言:后宫之治,故兼天子后言之,而备六宫之数,而妾不与焉。《曲礼》言:后宫之位,故止言天子,而备六宫之名。则虽后之尊,亦曰有后,而妾之贱亦与焉。

《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周礼·天官》:九嫔
《订义》郑康成曰:嫔妇,《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不列夫人于此官者,夫人之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薛平仲曰:《周官》言夫人,多矣。而夫人曾不列于官。九嫔、世妇、女御又不言其数,三公固无官也。嫔妇女御之以德进者,不徒求以充位也。内宰自内竖以上,皆所以纪纲王宫之治,而九嫔以下,所以辅成王内之治者,非法不立,非人不行,内外盖一道,所以叙次之别如此。 陈君举曰:妇人女子,常与至尊,幽居九重,人弗得见。骄蹇自恣,无所不至。故使之分职于六宫,附属于冢宰,而天官内宰,春官世妇,又得以参检其事,与夫妇妾贱人自相使令,而无畏忌者,不同矣。汉高之戚夫人,留侯曰: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人何益。袁盎却谨夫人,坐文帝怒,说以人彘,乃从使大臣得与内事。其如是乎。后世一女专恣,而公卿附离之不暇,尚何冢宰之能率。

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
《订义》刘执中曰:一曰妇德,妇以柔顺贞洁为本,皆本于德。二曰妇言者,言其心之声,心怀温柔,则言温柔。心怀正顺,则言正顺。三曰妇容者,谓用礼以正其容也。容见于身,则动根于德。德以正其心,而礼以正其容。故能步武成于宫商,动静中于礼乐。《诗》不云乎: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四曰妇功,功者,德行之实。有德行以饬其身,而无
功实以事。其上虽有宠禄,不足以自固矣。故有宗庙之祭祀,笾豆之濯溉,不可以不致其洁。有王后之奉养,膳羞之精隽,不可以不尽其心。有祭服之元黄,岁功之所施,不可以不致其力。有粢盛之馈食,荐彻之赞佐,不可以不尽其礼。骄侈之习与性俱成,安知四事为不可忽,所以有赖于九嫔之教。
郑康成曰:教各帅其属者,亦使九九相与,从于
王所息之燕寝。御犹进也,劝也,进劝王息,亦相次叙。凡群妃御见之法,月与后妃,其象也,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反之。

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笾。
《订义》郑康成曰:玉齍,玉敦,受黍稷器。

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摡,为齍盛。及祭之日,涖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
《订义》王昭禹曰:执箕帚以事人者,谓之妇。记曰:纳女于天子,备洒埽。妇之事人,有广嗣之义。故谓之世妇。 郑节卿曰:《天官》世妇以广嗣为义,《春官》世妇卿以掌女宫之宿戒。名同而官异,不得不分内外。
郑康成曰:不言数者,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
充之,无则阙。

掌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订义》郑康成曰:王使往吊。 贾氏曰:案司服公卿大夫,皆王亲吊之。此又使世妇者,盖使世妇致礼物。但吊是大名,虽致礼,亦名为吊。 王氏曰:世妇视大夫,故使吊临于卿大夫之丧。

女御,
《订义》郑康成曰:《昏义》所谓御妻,御犹进也,侍也。

掌御叙于王之燕寝。
《订义》刘执中曰:九嫔云以时御叙者,朔望尊卑之叙。此言御叙于王之燕寝者,以九人,长少为叙。 林氏曰:小星诗曰: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所谓御叙,则有贵贱别下之名故也。 郑康成曰:于王之燕寝,则王不就后宫息。 王昭禹曰:王有六寝,一为路寝,五为燕寝。女御御叙之所,九嫔言王所,此言燕寝,实一也。 李氏曰:女御掌叙于王之燕寝,不使九嫔世妇掌之,防上之专妒。盖女御官卑,不敢嫉妒自专。则内无怨女,子孙众多。

以岁时献功事。
《订义》王昭禹曰:岁时者,岁终之时。典妇功所谓秋献功是也。 郑康成曰:丝枲成功之时。 史氏曰:嫔妇化治丝枲,女功之常,女御掌献其事,则其勤惰,又有劝惩矣。

凡祭祀赞世妇。
《订义》王昭禹曰:祭祀之事,世妇所掌。女御预赞之事。
郑康成曰:助其帅,涖女宫也。

大丧掌沐浴。
《订义》郑康成曰:王及后之丧。

后之丧持翣。
《订义》郑康成曰:翣棺饰持而从柩车。 黄氏曰:案《礼器》云:天子八翣。又汉制度,皆戴璧,后丧亦同。将葬,向圹之时,使此女御持之,左右各四人。故郑云持而从柩车。 王氏曰:后之丧,持翣者,女御,以蔽饰后为事。

从世妇而吊于卿大夫之丧。
《订义》郑康成曰:从之数,盖如使者之介云。

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称。武帝制倢伃、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
《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
〈注〉师古曰:良,善也。八、七,禄秩之差也。长使、少使,主供使者。

至武帝制倢伃、娙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
师古曰:倢,言接幸于上也。伃,美称也。娙娥,皆美貌也。傛傛犹言奕奕也,便习之意也。充依,言充后庭而依秩序也。

而元帝加昭仪之号,
师古曰:昭显其仪,示隆重也。

凡十四等云。
师古曰:除皇后,自昭仪以下至秩百石,十四等。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倢伃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师古曰:中二千石,实得二千石也。中之言满也。月得百八十斛,是为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石。言二千者,举成数耳。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师古曰: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岁得千八百
石耳。大上造,第十六爵。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师古曰: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一岁凡得一千四百四十石耳。少上造,第十五爵。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师古曰:中更,第十三爵也。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师古曰:左更,第十二爵。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师古曰:右庶长,第十一爵。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师古曰:左庶长,第十爵。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师古曰:五大夫,第九爵。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师古曰:公乘,第八爵。

五官视三百石。
师古曰:五官,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

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师古曰:涓,洁也。无涓,言无所不洁也。共读曰恭,言恭顺而和柔也。娱灵,可以娱乐情灵也。保,安也。保林,言其可安乐如林也。良使,使令之善者也。夜者,主职夜事。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
师古曰:家人子者,言采择良家子以入宫,未有职号,但称家人子也。斗食谓佐史也。谓之斗食者,言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

后汉

后汉光武帝惟设贵人之制。
《后汉书·后妃传叙》:光武中兴,斲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
安帝建光元年夏四月丁巳,尊孝德皇元妃耿氏为甘陵大贵人。
《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文帝黄初 年,后宫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之号。
《魏志·后妃传叙》: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黄初七年,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归其家。
《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七年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
明帝太和 年,增置宫官位号,列爵十二等,班秩一视外朝。
《魏志·后妃传叙》: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除顺成官。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二千石。

晋定妃嫔车舆、章绶、簪珥之制。
《晋书·舆服志》:三夫人油軿车,驾两马,左騑。其贵人驾节画辀。三夫人助蚕,乘青交路,安车,驾三,皆以紫绛罽軿车,九嫔世妇乘軿车,驾三。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章文曰贵人、夫人、贵嫔之章。佩于窴玉。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银印青绶,佩采玉。贵人、贵嫔、夫人助蚕,服纯缥为上舆下,皆深衣制。太平髻,七蔽髻,黑玳瑁,又加簪珥。九嫔及公主、夫人五,世妇三。助蚕之义,自古而然矣。
武帝泰始十年,诏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拜夫人、九嫔,一依魏氏故事。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十年春正月丁亥,诏曰:嫡庶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
《宋书·礼志》:晋武帝泰始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有司奏:礼,皇后聘以谷圭,无妾媵礼贽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使持节兼太常拜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宋初,嫔御一依晋制,而省二才人。又定妃嫔章绶、佩玉之制。
《宋书·后妃传叙》: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位视九卿。其馀有美人、才人、才人,爵视千石以下。高祖受命,省二才人,其馀仍用晋制。按《礼志》:贵嫔、夫人、贵人、金章,文曰贵嫔、夫人、贵人之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银印,文曰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之印。青绶。佩五采琼玉。
孝武帝孝建三年,更定六宫位号。
《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贵嫔,魏文帝所制。夫人,魏武帝初建魏国所制。贵人,汉光武所制。淑妃,魏明帝所制。淑媛,魏文帝所制。淑仪、修华,晋武帝所制。修容,魏文帝所制。修仪,魏明帝所制。婕妤、容华,前汉旧号。充华,晋武帝所制。美人,汉光武所制。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中才人、充依,以为散位。
大明三年,诏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三年冬十月丁酉,诏曰:古者荐鞠青坛,聿祈多庆,分茧元郊,以供纯服。来岁,可使六宫妃嫔修亲桑之礼。
废帝景和元年冬十月己卯,以宫人谢贵嫔为夫人,加虎贲靸戟,鸾辂龙旂,出警入跸。
《宋书·废帝本纪》云云。
明帝泰始元年,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依,复置修仪、修容、才人、良人。
《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泰始三年,更六宫位号,详置内职,拟同百官备位。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泰始三年,又省贵人,置贵妃,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凡五职,班亚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职为散役。其后太宗留心后房,拟外百官,备位置内职。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增定六宫位号。
《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贵人、夫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武帝永明元年,加贵妃、淑妃金章紫绶,进淑妃位同贵妃。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永明元年,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窴玉。淑妃旧拟九棘,以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国。降淑媛以比九卿。永明七年,复置昭容,位在九嫔。
《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后妃传序》云云。

梁武帝承旧制,嫔嫱之数,无所改作。
《梁书·后妃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嫔嫱之数,无所改作。

文帝天嘉 年,诏立后宫,拟古三夫人、九嫔,更置五职、三职号为散位,无员数。
《陈书·后妃传序》:世祖天嘉初,诏立后宫员数,始置贵妃、贵嫔、贵姬三人,以拟古之三夫人。又置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九人,以拟古之九嫔。又置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五人,谓之五职,亚于九嫔。又置美人、才人、良人三职,其职无员数,号为散位。
宣帝大建十一年,敕主衣、尚方诸堂署,不得缮造众物。后宫僚列,时加量遣。
《陈书·宣帝本纪》:大建十一年十二月己巳,诏曰:昔尧、舜在上,茅屋土阶,汤、禹为君,藜杖韦带。至如甲帐珠络,华榱璧珰,未能雍熙,徒闻侈欲。朕企仰前圣,思弘王道,安拯民蠹。今可宣敕主衣、尚方诸堂署等,自非军国资须,不得缮造众物。后宫僚列,若有游长,掖庭启奏,即皆量遣。

北魏

道武帝始设夫人,皆有品次。
《魏书·后妃传序》: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至于昭成之前,世崇俭质,妃嫱嫔御,率多缺焉,惟以次第为称。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太祖始立中宫,馀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
《魏书·后妃传序》:世祖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中式数等,后庭渐已多矣。
孝文帝改定内官位视列卿。
《魏书·后妃传序》:高祖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太和二十二年,以始平南夏,诏减六宫嫔御之半。
《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二十有二年秋七月壬午,诏曰:朕以寡德,属兹靖乱,实赖群英,凯清南夏,宜约躬赏效,以劝茂绩。后之私府,便可损半;六宫嫔御,五服男女,常恤恒供,亦令减半。
孝静帝武定三年二月庚申,吐谷浑国奉其从妹以备后庭,纳为容华嫔。
《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北齐书·后主本纪》云云。

北周

武帝建德二年八月丙午,改三夫人为三妃。
《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六年,诏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馀悉从减省。
《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六年十一月癸酉,诏曰:正位于中,有圣通典。质文相革,损益不同。五帝则四星之象,三王制六宫之数。刘、曹已降,等列弥繁,选择遍于生民,命秩方于庶职。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之情,非关风化之义。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无容广集子女,屯聚宫掖。弘赞后庭,事从约简。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兹以外,悉宜减省。
宣政元年,武帝遗诏,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丁酉,帝崩。遗诏曰:朕平生居处,每存菲薄,非直以训子孙,亦乃本心所好。丧事资用,须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随吉即葬,葬讫公除。四方士庶,各三日哭。妃嫔以下无子者,悉放还家。

隋定三妃、九嫔车舆之制。
《隋书·礼仪志》:三妃乘翟车,以赤为质,驾二马。九嫔以下,并乘犊车,青幰,朱络网。

唐定内命妇、夫人卤簿及车乘之制。
《唐书·仪卫志》内命妇、夫人卤簿:青衣六人,偏扇、团扇皆十六,执者閒䌽裙襦、䌽衣、革带,行障三,坐障二,厌翟车,驾二马,驭人十,内给使十六人夹车,从车六乘,伞、雉尾扇皆一,团扇二,内给使执之,戟六十。嫔,青衣四人,偏扇、团扇、方扇十四,行障二,坐障一,翟车,驭人八,内给使十四人,夹车四乘,戟四十。婕妤、美人、才人,青衣二人,偏扇、团扇、方扇十,行障二,坐障一,安车,驾二马,驭人八,内给使十人,从车二乘,戟二十。按车服志夫人厌翟车,九嫔乘翟车,婕妤以下乘安车。
元宗开元二十年,中书令萧嵩奏上《新礼》,定册内命妇及内命妇以下嫔御卤簿制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奏上《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开元礼》:册内命妇三品以上,前一日,守宫设使者及册案使次于肃章门外及永安门外,皆道右东向。司设设受册者位于其寝庭近南,当阶间,北向。其日,典仪设册使位于肃章门外之西,东向北上,举册案者位在南,差退,俱东向。内谒者监先置案于肃章门外,近限。使者公服发朝堂,乘辂,卤簿、鼓吹、持节如式,其册以油络网犊车载而行。至永安门,降辂,谒者引入,其册下置于册案,则随使而入。掌次者俱引入次。受册者花钗衣,司就引就受册位,侍从如常。谒者引册使出就位,持节者立于使者之北,少退,持册案者立于使副西南,俱东面。持节者脱节衣,持册案者以案进使副前,使副取册于案,持案者退复位。使副以册进授使者,退复位。内给事进使者前,西面受册,进立于肃章门外,跪置册于案,俛伏,兴,退。司言诣閤,跪取册,兴,进立功受册者之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之北,南面,称:有制。受册者再拜。宣册讫,又再拜。受册者进受册以退。初册入閤,少顷,谒者引使者出就永安门外次,更衣,乘马各还其第。卤簿幡节俱还本司。内命妇四妃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卤簿
清道二人,青衣二人,
青衣,九嫔四人,馀并二人。

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六,
九嫔十四,馀并十。

行障三具,
九嫔已下二具。

坐障二具,
九嫔已下二具。并妇人执。

厌翟车,
九嫔翟车,婕妤已下安车,并驾二马。驭人十,九嫔
已下八。

内给使十六人
九嫔十四,馀并十人。

从车六乘,
九嫔四,馀并三乘。

伞一,大扇二,
九嫔已下无大扇。

团扇二,内给使执戟六十。
九嫔四十,馀并二十。
元宗天宝四载八月壬寅,立太真为贵妃。
《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七载冬十月庚午,幸华清宫,封贵妃姊二人为韩国、虢国夫人。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肃宗乾元元年正月庚子,册良娣张氏为淑妃。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德宗贞元六年秋七月癸酉,复呼公主母曰太仪。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云云。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册立诸妃。
《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皇帝位,五月甲辰,以承徽王氏、赵氏可昭仪,崔氏、杨氏可充仪,王氏可昭媛,王氏可昭容,牛氏可修仪,张氏可美人。
顺宗永贞元年八月,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
《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顺宗本纪》云云。
宪宗元和元年,册德宗妃为德妃,又册诸王公主母为太妃。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元年六月丙子,册德宗充容武氏为崇陵德妃。八月甲子,郇王母王昭仪、宋王母赵昭仪、郯王母张昭训、衡王母阎昭训等,各以其王并为太妃。以许氏为美人,尹氏、段氏为才人。浔阳公主母崔昭训为太妃。乙亥,册妃郭氏为贵妃。
敬宗宝历二年三月丁亥,敕册才人郭氏为贵妃。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云云。
文宗太和四年正月壬辰,封鲁王母王氏为昭仪。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开成二年八月庚戌,诏昭仪王氏册为德妃,昭容杨氏册为贤妃。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云云。

后唐

明宗长兴四年十二月癸卯,悯帝即位。辛亥,杀司衣王氏。乙卯,杀司仪康氏。
《五代史·唐悯帝本纪》云云。

后周

太祖广顺元年夏四月甲午,立夫人董氏为德妃。
《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云云。

圣宗开泰二年,封诸妃位号。
《辽史·圣宗本纪》:开泰二年春正月丁未,以马氏为丽仪,耿氏淑仪,尚寝白氏昭仪,尚服李氏顺仪,尚功艾氏芳仪,尚仪孙氏和仪。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定六宫位号。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春正月庚申,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在昭仪上。置司宫令,在尚书上。以婕妤杨氏为婉仪,贵人戴氏为修仪,美人曹氏为婕妤。
仁宗明道元年二月丁卯,以真宗顺容李氏为宸妃。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景祐元年,诏有司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宋史·仁宗本纪》:景祐元年夏四月丁酉,开封府判官,庞籍言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帝为杖内侍。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八月壬辰,诏净妃郭氏出居于外,美人尚氏入道,杨氏别宅安置。
庆历四年九月癸亥,以真宗贤妃沈氏为德妃,婉仪杜氏为贤妃。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庆历八年十二月丁卯,册美人张氏为贵妃。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祐二年六月戊辰,以淑妃苗氏为贤妃。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祐七年十二月甲午,德妃沈氏为贵妃,贤妃苗氏为德妃。
《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秋七月庚辰,诏察富民与妃嫔家婚姻夤缘得官者。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神宗熙宁元年九月丁亥,减后妃臣僚荐奏推恩。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二年十二月癸亥朔,复减后妃公主及臣僚推恩。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熙宁九年三月丙辰朔,进仁宗婉容周氏为妃。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元年十二月甲子,以婉容邢氏为贤妃。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二年九月己丑,进婕妤朱氏为昭容。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五年八月庚戌朔,封御侍武氏为才人。壬子,以昭容朱氏为贤妃。十二月丁巳,以贤妃周氏为德妃。按《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元丰七年春正月甲寅,以贤妃朱氏为德妃。
《宋史·神宗本纪》云云。
哲宗绍圣四年二月丙子,进神宗婉仪宋氏为贤妃。九月己卯,封婉仪刘氏为贤妃。
《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二年五月辛未,诏莘王俣、睦王偲母进封婕妤。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符三年正月,徽宗即位。丁亥,进仁宗淑妃周氏、神宗淑妃邢氏并为贵妃,贤妃宋氏为德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进昭仪武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元年十一月戊子,以婉仪郑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二年三月壬午,进仁宗充仪张氏为贤妃。五月辛巳,以贤妃郑氏为淑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三年二月丙午,以淑妃郑氏为贵妃。七月癸酉,以婉仪王氏为德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四年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为淑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元年二月丙戌,以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夏四月乙丑,以淑妃王氏为贵妃。六月甲申,以才人韦氏为婕妤。十二月己亥,以婉容乔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春正月乙卯,以婉仪刘氏为德妃。甲子,以神宗德妃宋氏、刘氏为淑妃,贤妃乔氏为德妃。二月庚戌,以婕妤韦氏为修容。七月乙卯,以婉容王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三年夏四月戊子,以淑妃刘氏为贵妃。五月辛未,以德妃乔氏为贵妃。冬十月癸丑,减六尚局供奉物。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二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三年二月甲申,以德妃王氏为淑妃。三月戊辰,进神宗淑妃宋氏为贵妃。十一月己丑,以贤妃崔氏为德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四年三月丙子朔,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六年秋七月甲午,以德妃崔氏为贵妃。十二月己巳,以婉仪刘氏为贤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重和元年六月乙卯,以贤妃刘氏为淑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二年五月庚子朔,以淑妃刘氏为贵妃。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四年秋七月己未,废贵妃崔氏为庶人。
《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壬寅,封后宫潘氏为贤妃。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子,封婉容刘氏为贵妃。
《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一年废婉容刘氏。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丁未,以婉容刘氏妄预国政,废于家。辛亥,以刘婉容事连坐,昭庆军承宣使王继先福州居住,停子孙官,籍其赀。
宁宗庆元六年二月甲申,封婕妤杨氏为贵妃。
《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理宗绍定二年六月丁巳,诏通义郡夫人谢氏进封美人。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三年秋七月丙午,美人谢氏进封贵妃。十二月丁卯,册命贵妃谢氏为皇后。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绍定四年七月丁酉,贾涉女侍后宫,诏封文安郡夫人。八月辛未,文安郡夫人贾氏封才人。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嘉熙二年八月甲申,封宫人谢氏为永宁郡夫人。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淳祐九年九月乙未,册命婉容阎氏为贵妃。
《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度宗咸淳三年六月癸酉,美人杨氏进封淑妃。
《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金代,妃嫔位号之制及导从之仪。
《金史·后妃传序》:金代,诸妃皆无位号,熙宗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号。海陵淫嬖,后宫寖多,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凡十二位。明昌以后大备。内官制度: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视正二品,比九嫔。婕妤九人视正三品。美人九人视正四品,才人九人视正五品,比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视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视正八品,比八十一御妻。又有尚恭、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按《仪卫志》:诸妃嫔导从四十人,悫头、绣盘蕉紫衫、涂金束带。妃用偏扇、方扇、团扇各十六,诸嫔各十四,皆宫人执,服云脚纱帽、紫四䙆衫、束带、绿靴。大伞各一,伞子二人,就用本服锦袄悫带。
太宗天会十三年正月,熙宗即位。二月乙巳,追册太祖妃仆散氏曰德妃,乌古论氏曰贤妃。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熙宗天眷元年四月壬午,立裴满氏为贵妃。
《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天德三年,宰臣请益嫔御以广嗣续。
《金史·海陵本纪》:天德三年五月戊辰,宰臣请益嫔御以广嗣续。上命徒单贞语宰臣,前所诛党人诸妇人中多朕中表亲,欲纳之宫中。平章政事萧裕不可,上不从。遂纳宗本子莎鲁啜,宗固子胡里刺、胡失打,秉德弟纠里罕妻宫中。
贞元元年四月辛未,特封唐括定哥为贵妃。十二月辛未,封所纳皇叔曹国王宗敏妃阿懒为昭妃。丙子,贵妃唐括定哥生与旧奴奸,赐死。
《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正隆六年八月甲子,封所幸太后侍婢高福娘为郧国夫人。
《金史·海陵本纪》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以元妃丧致祭不闻乐。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乙巳,以元妃李氏之丧,致祭兴德宫,过市肆不闻乐声,谓宰臣曰:岂以妃故禁之耶。细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废其生计也,其勿禁。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定妃嫔车辇同于皇后镀金凤头、黄结。
《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按《舆服志》:明昌元年三月,定妃嫔车辇同镀金凤头、黄结。御妻、世妇用閒金凤头、梅红结子。
明昌五年春正月乙丑,昭容李氏进位淑妃。
《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承安四年十二月,淑妃李氏进封元妃。
《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文宗至顺三年秋七月庚寅,给钞万锭,命燕铁木儿分赐累朝宫分嫔御之贫乏者。
《元史·文宗本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