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十七卷目录
宗藩部汇考九
明一〈太祖洪武二十四则〉
明一〈太祖洪武二十四则〉
官常典第十七卷
宗藩部汇考九
明一
太祖洪武元年,封皇族其同祖之亲十有五王。按《明大政纪》:洪武元年正月丙子,封皇族。十二月己巳,上退朝还宫,皇太子诸王侍,上指宫中隙地谓之曰: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昔商纣崇饰宫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国亡。汉文帝欲作露台而惜百金之费,当时民安国富,夫奢俭不同,治乱悬绝尔。等当记吾言,常存儆戒。
按《续文献通考》:太祖定天下首,追封同祖之亲凡十五王。寿春王,熙祖之子。安丰王、霍丘王、下蔡王、蒙城王,俱寿春王之子。都梁王、六安王、来安王、英山王,俱安丰王之子。宝应王、霍丘王之子。临淮王、南昌王、盱眙王,皆太祖之兄。山阳王改靖江王,南昌王之子。招信王,盱眙王之子。
洪武二年,定封建诸王之制,设宫相府以教诸子。按《明大政纪》:二年四月乙亥,诏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之制。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设宫相府。是年,令博士孔克仁授诸子经。
洪武三年,诏封诸子为王,始定册封等礼。
按《洪武宝训》:三年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太庙。礼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太祖谕廷臣曰: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长久治安之计。群臣稽首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太祖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耳。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
按《明大政纪》:三年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太庙。礼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乙丑,册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丙寅,谕东宫官属及王府官属,曰:辅导之臣,犹法度之器,必先正己而后正人。盖德义者,正人之法度,善恶者,修身之衡鉴。汝等辅导诸子,必申其德义,明其善恶,使之趋正而不流于邪,如此,则能尽辅导之职。观之梓匠,虽有材木,必加绳削,乃能成器。太子诸王,必得贤辅导因质赞助,乃能成德。朕择汝等为宫寮,各宜尽心。又即经史中古人已行之事可为鉴戒者,采摭其事,编次成集,朝夕览观,以广智识,亦有助于辅导。群臣受命顿首而退。复顾刘基曰:朕观古贤圣之君,虽治平之世而不忘修省,诚以富贵易至于骄奢,骄奢必至于荒纵,未有不颠覆者。故尝戒太子、诸王,以为士不能正身修德,则殃及身。为士且然,况于为君为王者乎。基顿首对曰:陛下此言,万世之福也。七月丁亥,礼部尚书崔亮奏定皇太子以下,及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殿者坐墩之制。其制:皇太子及亲王以青为质,绣蟠螭云花为饰。辛卯,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奏: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请秦用陕西台治,晋用太原新城,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箬竹寺基,齐用青州益都县治,潭用潭州元妙观基,靖江用独秀峰前。上可其奏,命明年以次营之。入月癸未,定亲王从享仪。按《明会典》:凡亲王册立,洪武初,皇帝预告太庙,及期,临轩拜册,年幼者则遣官保抱以从事。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面,其馀陈设,侍卫、执事俱与册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奏中严皇帝于谨身殿,具衮冕,皇太子于奉天门具冕服,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分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仪版奏外办,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宝卿捧宝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晨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引礼四人,引亲王,俱由奉天门东入,乐作,升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至侍立位,亲王入至丹墀,拜位,引礼,分立于左右。乐止,捧授,册宝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墀中唱,班齐。赞礼于丹陛上赞鞠躬,乐作。再拜,乐止。内赞赞,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中门外,称有制。赞礼赞,亲王皆跪,宣制云: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赞,诸王皆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中,奏传制毕,复位。赞礼赞,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赞礼赞,行礼。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入,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受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王西,捧册,兴,立于王西。捧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捧宝跪授,秦王捧受册宝,内使跪于王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复位,引礼引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引礼引以次诸王俱入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秦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舁亲王五位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出奉天门东,乐止。时齐、潭、赵、鲁四王年幼,遣官赍册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内赞赞,丞相跪,承制讫。读册宝官捧四王册宝,俱由中门出。内使舁册宝亭至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宝置于盝匣中,执事舁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受册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丹陛转谨身殿之东,进至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官,丞相东北立,西南向,称有制。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授册宝官。丞相由王宫门出,至奉天殿前丹墀西转,由西陛升自西门,入殿,跪云:宣制讫。俯伏,兴,引礼引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奏诏书,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跪奏,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西阶,文武百官迎诏书,开读于午门外,颁行俱如常仪。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至殿上,导皇太子出,乐止。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司备仪仗于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伺候亲王受册宝毕,出至奉天门,引礼引亲王诣东耳房伺候,于中宫,行礼内使舁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至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 亲王年幼受册宝仪: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内殿正中,设保抱抱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于保抱抱王受宝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宾引保抱抱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捧置亭中。 朝谢中宫与皇太子受册朝谢仪同。 谢:东宫亲王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太子座于东宫,侍仪司设亲王拜位于殿庭阶上及殿上正中,赞礼二人位于殿庭王拜位之东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王拜位之东西,文武官侍立位于殿庭东西,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拱卫司设仪仗于殿庭之左右,乐工设乐于宫门之外,亲王于中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至东宫门外,西向立。引进引皇太子便服出宫,乐作。升殿,乐止。引礼引诸王由东阶升,乐作。至殿庭阶上拜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至殿内拜位,乐止。内赞、赞礼同唱,跪,秦王以下皆跪,秦王恭谢曰:小弟某等兹受封册,谨诣皇太子长兄殿下恭谢。谢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兴,平身。引礼引秦王由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引进启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引礼引亲王以次出。 亲王自行贺及百官贺诸王、亲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亲王殿,依亲王长幼陈设座位,侍仪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赞,各就位,亲王于东宫行礼毕,引礼引亲王便服入殿门,乐作。升座,乐止。文武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晋王以下诣秦王前行礼,赞礼唱鞠躬,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以次亲王行礼皆如贺秦王仪。赞礼唱,礼毕,引礼引文武官入,就拜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丞相由西门入,引礼立于门外,丞相至殿,上拜位,内赞、赞礼同唱,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称贺曰:某官某等玆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忻忭之至。贺毕,内赞、赞礼同唱,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平身。丞相出,引礼引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内赞启,礼毕,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 东宫及百官称贺,上表笺,亲王受册宝礼既毕,至晚,内使监于奉天殿陈设御座香案,尚宝司设宝案于香案之北,侍仪司设表案位于香案之南,又设表笺案位于丹墀北之正中,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御前正中亲王,陪拜位各以长幼序,于皇太子拜位之南。其馀陈设,侍卫、执事与贺册立中宫,仪同是日。侍仪、侍从入迎车驾上位,升谨身殿,侍仪版奏中严,御用监官奏请上位,服衮冕,皇太子亲王于奉天门东耳房具冕服,文武官迎表至午门前,置龙亭于御道中。礼部官取表函置于案,舍人举案,宣表官展,表官押表案,引丞相前行,文武官分班俱由西门入,至丹墀中,礼部官押表案于丹墀正中,各就位,文武官各就起居位,侍仪奏外办,导引上位御舆以出,仗动,鼓吹振作。尚宝卿捧宝前导,侍卫如常仪,上位升御座,乐止。尚宝卿捧宝置于案,将军捲帘,拱卫司鸣鞭,司晨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殿前班、拱卫司官由西阶降,引班引同宣表官、受表官、受笺内官俱入,起居位,东西相向立定,通班唱,某卫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指挥以下鞠躬,平身。引班东西分,引至丹墀中拜位,北面立,赞礼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赞礼唱,指挥使稍前,指挥使前立,赞礼唱鞠躬,指挥使以下皆鞠躬,赞礼唱圣躬万福,唱平身,指挥使以下皆平身。唱复位,指挥使以下复位。唱鞠躬,乐作。两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引班引指挥使以下官各就位。引进四人,导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乐作。由东陛升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引进同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贺毕,内赞、引进同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亲王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内赞唱复位,引进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司晨再报时讫,通班唱具官臣某以下起居,以下百官称贺。仪与贺册中宫仪同。 东宫贺中宫亲王受册。次日,内使监官陈设皇后御座于中宫殿上,皇太子拜位于露台上,正中亲王,陪拜位序于其后,设皇太子行礼位于御座前,内赞二人,位于殿上拜位之东西,陈设仪仗于殿庭之东西,擎执于殿内之左右,乐工陈乐于宫门之外,皇太子于上位前行贺礼毕,司宾引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至中宫门外,东向立。内使监官启,闻皇后首饰袆衣出殿,乐作。升御座,乐止。司宾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阶升,乐作。入,就露台上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内拜位,乐止。司宾分立于其前,内赞唱,跪,皇太子跪,称贺曰: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母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伏,兴,平身。司宾引皇太子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宾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唱礼毕,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兴,乐作。还宫,乐止。内官引皇太子亲王以次出。 中宫受内外命妇贺。至日,司宾引内外命妇各服其服,各俟于中宫门外之左右,俟皇太子入,行贺礼毕,内使、监官、启闻司宾二人先引外命妇由西门入,序立于庭中左右;二人引内命妇入,就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阶升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唱,跪,班首及众内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封某妾某等玆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众内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复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内命妇出。司宾二人引外命妇入,就拜位,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入,乐作。至御座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以下皆跪。班首称贺曰: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毕,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以下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西阶降,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外命妇以次出。 凡各王府差来人员常例:下程一次鹅,二只鸡,二只酒,五瓶米,五斗蔬菜厨料。 凡封爵典制:洪武初,定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王世子承袭亲王,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子孙未封者称王子王孙。言语皆称裔旨。 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郡王受封并郡王嫡长子袭封者,亦行册命之礼。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授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授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以下俱授奉国中尉。 凡册宝冠服:洪武间定。凡亲王王世子,俱授金册金宝。宝行印绶监铸给册行,银作局造办册文行,翰林院撰作,中书科书写。冠服、仪仗行内官监造。如系旧府,先年曾请封世子者,金宝仪仗传用,俱不另给。世子承袭,止授金册,传用金宝。郡王镀金银印,镀金银册,仪仗冠服,册文俱照世子例行。亲王妃用金册,九翟,冠服册文照亲王例行,馀俱传用。世子妃用金册,七翟,冠服馀照亲王妃行。郡王妃用镀金银册,七翟,冠服。如初封者用仪仗,袭封者不用。世子并妃,郡王并妃,系初封,该给银造大器一分,于银作局关领;袭封者,传用不领。祖制: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至长,始之国。累朝以来,财、赋、地不封,畿辅地不封。之国,不拘年岁,具于后。 洪武初,定王之国之日,百官送至龙江关。后定是日,上御奉天门,早朝毕,文武百官稍退侍立,上降宝座后坐,王冕服,由左顺门内引,二人朝服前导,由东第二桥上奉天门,至御前行五拜礼,上赐王酒饮讫。叩头礼毕。上起,送王至东阶上,王叩头下,上目送出午门,王复叩头,阖门。上还宫。百官不送,惟先一日早赴王府行辞礼。 又定:凡王之国祭祀,礼用豕一,羊一,荤素各一,坛祭于端门,不用制帛。后罢端门祭。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凡王之国,所过州县文武官迎接,便服行四拜礼。 凡沿途合祀神祗。近者,大小皆亲祭;远者,望祭。仍先遣奉祀官洒扫社稷、山川坛及旗纛庙,豫备祭物。王将到国前三日,致斋,至城外本处,文武官率耆老出城迎接,不行礼。导王诣社稷、山川坛祭祀,各官及耆老随班陪祭。礼毕,送王至宫升殿,行贺礼。 凡王在途遇诏赦,迎接行礼毕,先退,不听开读。遇进贺表笺,一体具服行礼。 凡王于妃父母前行礼。洪武年定。王立于东西向,妃父母立于西东向,王行四拜礼,妃父母立受两拜,答两拜。其馀亲属见王行四拜礼,王皆坐受。妃于父母前行四拜礼,父母正面立受,其馀亲属见妃各叙家人礼。 明初,亲王间以庆贺入朝。其后至有出城之禁。凡遇三大节,止于府中行遥祝礼。有进贺表、有进贡礼物、中宫、东宫寿日、有贺笺,各有定式。郡王、将军行礼各有序次。 旧制:王国设宗庙乐生,及乐工乐器甚备。迨后有因而广置女乐,淫佚无度者,遂行裁革。今许复乐工。旧额以存王国之体云。 凡乐工乐器。洪武初定。王国宗庙乐生三十六人,钟、磬各一,瑟二琴八,埙、篪、箫、笛各二,笙四,柷、敔各一,搏、拊二,歌工八,舞生七十二人,文舞三十六人,各执羽籥。武舞如文舞之数。各执干戚,中各以二人为引舞。 又定王府乐工,例设二十七户于各王境内,拨与供用。 凡内官内使,洪武间定亲王府内官十员,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典宝所典宝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典膳所典膳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典服所典服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各门官门正正六品,副从六品。内使十名。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各一名,司乐、司弓矢各二名。 凡王府求讨书籍药材等物,及书院、楼堂等名,皆请自上裁。大臣亦间有赐者,俱属祠祭司掌行。 凡亲王为本府承奉请给服色,查其年久,勤劳有功,请自上裁。年劳不及者不与。 凡各王府回还校尉祖,系民佥,并将军改充故绝者不准请补。 国初定制,凡进贺表笺,亲王于天子前自称曰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父皇陛下,称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第几孙某封,某称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称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则自称曰第几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皇帝陛下,称皇后曰皇后殿下。若从孙、再从孙、三从孙,自称曰从孙某封、某再从孙某封、某三从孙某封,某称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称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至嘉靖间,始令各王府进贺表笺,但用圣号,不许用家人礼,至今遵行。 圣节、正旦、冬至,亲王上表,洪武间定第某子某王臣某,诚欢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皇天眷命,统驭万方,圣治神功,臣民欢戴,恭惟皇帝陛下,缵承列圣,奉天勤民,是以本支繁盛而宗社永安也。臣某恪守藩邦,忻逢圣诞,〈正旦长至〉心驰遥贺,敬仰紫宸,祝圣寿于万年,同天长而地久,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贺以闻。
按《续文献通考》:太祖既正大位,大诏天下云:昔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众子当封王爵,分茅胙土,锡以其国。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某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于是卜吉日廷册,命王置相,傅设官属,定礼仪,列爵而不临民,分土而不任事,外镇边圉,内控雄域。 三年庚戌夏四月,封子樉等凡十人为王,及其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礼成,遂告太庙,宴群臣于奉天门文华殿。因谕廷臣曰: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道。廷臣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社稷,天下万世之公议。太祖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
按《春明梦馀录》:元年,既立长子标为皇太子,三年四月,诏封诸子为王,分镇各省。第二子樉秦王,国西安;第三子棡晋王,国太原;第四子即成祖,燕王,国北平;第五子橚周王,国汴梁;第六子桢楚王,国武昌;第七子榑齐王,国青州;第八子梓潭王,国长沙;第九子杞鲁王,国兖州;第十子檀蜀王,国成都;第十二子柏湘王,国荆州。绝后,又封子代王。大同肃王甘肃,后移兰州,辽王广宁后移荆州,庆王宁夏宁王大宁后移南昌国,除岷王。云南后移武冈,谷王宣府绝,韩王平凉,沈王潞安,安王某处绝,唐王南阳,郢王安陆绝,伊王洛阳。又封兄子为靖江王,国广西。上亲制祖训,颁赐太子诸王亲王,岁禄五万石,后定为万石。庆、肃诸王亦有二千石者,亲王嫡长子袭封,馀封郡王。郡王嫡长子袭封镇国将军,镇国子俱辅国将军,辅国子俱奉国将军,奉国子俱镇国中尉,辅国子俱奉国中尉。郡王初封,禄二千石,嗣封一千石。其将军、中尉以次递减至二百石。皇女为公主,禄二千石,亲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郡王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元孙女为乡君,禄亦递减至二百石。其配驸马,仪宾宫室服色仪仗各有差。〈按:《春明梦馀录》太祖诸子封地与《大政纪》所载多有互异。〉洪武五年,置亲王、护卫等官礼部奏亲王侍从亲祀,一体斋戒。
按《明大政纪》:五年正月壬子,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护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设千户二人,百户十人,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八月丙子,礼部尚书奏拟:上亲祀皇太子留居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宜一体斋戒,请著为令。从之。
洪武六年,定宗藩庆祝祭祀入朝,典仪岁支俸禄粮储之制。禁不得延揽接受上书陈言者。
按《明会典》:凡庆祝礼仪。六年,定凡遇天子寿日,王于殿前台上设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礼。若遇正旦,拜天地后即诣祖庙,行礼毕,升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礼,文武官具朝服,行八拜礼。凡迎接诏赦。六年,定凡诏赦至,王国武官、随王侍卫不出郊外,文官具朝服,出郊外奉迎,安奉诏赦于龙亭,乘马前导,王具冕服,于王城门外五丈馀地奉迎至王宫,置龙亭于正殿中,王于殿前台上先行五拜,礼毕,升殿,侍立于龙亭东侧。武官、护卫、文官于台下自行十二拜礼,跪听开读。 又定凡使者钦赍诏书至王府,至王城门外一里远下马,随龙亭由中门靠东边入龙亭,至殿中,使者立于殿外东序,西向,候行礼毕。使者见王行四拜礼。 凡亲王来朝,六年定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幼,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周而复始,毋得失序。诸王居边者,无警则依期来朝,有警则从便,不拘朝期。 凡天子与亲王,虽有长幼之分,在朝廷必讲君臣之礼。盖天子之位,即祖宗之位,宜以祖宗所执大圭,于上镂字,题曰:奉天法祖,世世相传。凡遇亲王来朝,虽长于天子者,天子执相传之圭以受礼,盖见此圭如见祖考也。 凡诸王来朝祭祀,办与未办,先常服,见天子三叩头,不拜。奉先殿见毕,不拘何殿楼阁门下,天子执大圭,王具冕服,叙君臣礼,行五拜三叩头。见毕,诸王系尊长,天子系侄孙,引王至后便殿,王坐东面西,天子衣常服,叙家人礼,行四拜不叩头。王坐受。然虽行家人礼,君臣之分不可不谨。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待,尊长次见东宫,行四拜礼,如王系尊长,东宫答拜。 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踰五十,则不朝;孙侄之类,年踰六十,则不朝。俱世子代之。 凡亲王来朝,若遇大宴会,诸王不入筵宴中。若欲筵宴,于便殿去处精洁茶饭,叙家人礼。群臣大会宴中,王并不入席。 凡亲王每岁来朝,自备饮膳,其随从官员军士、盘费、马匹、草料,俱各自备。毋得干预有司,恐惹事端。 凡亲王入朝以王子监国,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从行者,听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鲜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 凡亲王及嗣子或出远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或有宣召,或差仪宾,或驸马,或内官,赍持御宝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起程诣阙。 凡王府奏事,六年定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即是奸臣。其王使至午门,直门军官火者火速奏闻,若不奏闻,即系奸臣同党。 凡王国祀典,六年定王国宫城外立宗庙、社稷等坛。宗庙立于王宫门左,与朝廷太庙位置同。社稷立于王宫门右,与朝廷太社稷位置同。风云、雷雨、山川神坛,立于社稷坛西,旗纛庙立于风云、雷雨、山川坛西,司旗者致祭。又定凡祭五祀,用豕一,祝帛香烛酒果司户之神,于宫门左设香案。正月初四日,门官致祭司灶之神,于厨舍设香案。四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中霤之神,于宫前丹墀内近东设香案。六月上旺戊日,承奉司官致祭司门之神,于承运门稍东设香案。七月初一日,门官致祭司井之神,于井边设香案。十月初一日,典膳官致祭。 凡宗室过犯,六年定,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皇亲及内官陪留。十日之间,五见天子,然后发放,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六年,令凡王国内除额设诸职事外,并不许延揽交结奔竞佞巧智谋之士,亦不许接受上书陈言,如有此等之人,王虽容之,朝廷必正之以法,然不可使王惊疑。或有智谋之士献于朝廷,勿留。 凡支给,六年定,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按缺拨付。所在有司照依原定数目,不须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违者处斩。 又令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洪武七年,定王国诸殿城门名。
按《明大政纪》:七年正月己巳,定亲王国中所居殿及城门名。以前殿曰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四城门,正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洪武八年,命皇太子秦、晋、楚、靖江四王游中都,讲武事,定诸王宗人禄米。
按《明大政纪》:八年九月壬子,命皇太子秦王、晋王、楚王、靖江王游中都,以讲武事。诏赞善宋濂、长史赵埙等从行。
按《续文献通考》:八年,定诸王及宗人禄米。每岁亲王米五万石,钞、锦、纻、丝、纱、罗、绢、布、绵、盐、茶、粟又万计。靖江王二万石,郡王六千石,钞等减。十九郡王诸子,年十五,人赐田十六顷,为永业,除其租。是年,定王邸殿门名。〈按:《大政纪》定殿门名在七年。〉
洪武九年,以修德进贤之道,谕诸王定宗王岁禄。命中书省作亲王宫室,务从俭朴。并更定王府官制。按《明大政纪》:九年正月丁巳,上以修德进贤之道,谕太子诸王曰:古之君,趋跄有节,陟降有数,周旋跬步而不违于规矩者,由其德充于内而著乎外也。所以器识高明,而善道日臻,恶行不见,而邪辟日远。己德既修,自然足以服人,贤者汇进而不肖者自去。能修德进贤,则天下国家未有不治。不务此者,鲜不取败。夫货财声色戕德之斧斤,谗佞奸谀杜贤之荆棘,当拒之如虎狼,畏之如蛇虺。苟溺于嗜好,则必为其所陷矣。汝等其慎之。二月,定宗王岁禄。五月丁亥,命中书省臣作亲王宫室,无得过侈。省臣言:王宫饰朱红,室饰大青绿,亦若不为过度。上曰:惟俭养德,惟侈荡心。独不见茅茨卑宫,尧禹以兴;阿房西苑,秦、隋以亡。诸子方及冠年,去朕左右,岂可使靡丽荡心。九月,更定王府官制。
按《明会典》:凡府第,九年,命中书省臣作亲王宫室,务从俭朴,不得宫饰朱红,室饰大青绿。
洪武十一年,改封吴王为周王。罢杭州护卫,定王国社稷之制。
按《明大政纪》:十一年正月甲戌朔,改封吴王为周王,罢杭州护卫。
按《明会典》:十一年,定王府社稷,无配位。社称国社之神,稷称国稷之神。
洪武十二年,定皇太子与诸王往复书简之式。建周、齐二王宫殿。
按《明大政纪》:十二年六月壬申,命翰林定皇太子与诸王往复书简之式。上据翰林,议改皇太子与诸王书曰记谕,诸王奉书皇太子曰谨启。诏礼部会官议亲王来朝见,东宫礼仪。八月,宋国公冯胜督建周、王宫殿。议九月兴役,上以其妨民种麦,敕放还,俟农隙建之。十一月丙午,敕江阴侯吴良督造齐王宫殿。洪武十三年,燕王之国。六月,谕停罢齐、潭各王府役作。
按《明大政纪》:十三年三月壬寅,成祖之国。北平以葛诚为燕府长史。六月丁丑,遣使谕江阴侯吴良、临川侯吴廷美停罢齐、潭各王府役作。
洪武十五年,定王府乐工、乐器、冠服之制。
按《明会典》:十五年,定王府乐工、乐器、冠服制。凡朝贺大乐,乐工二十七人,乐器用戏竹二,头管四,笛四,杖鼓十二,大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用红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有花鼓吹冠,锦臂鞲皂靴,抹额用红罗彩画,束腰用红绢,宴礼大奏乐,乐工八人,乐器用紫竹箫二,紫竹笙二,筝二,花梨木拍板一,冠服同前。迎膳大乐,乐工八人,乐器用戏竹二,笛二,杖鼓二,小鼓一,花梨木拍板一,冠服亦同前。其馀乐工冠服用绿绢彩画胸背,方花小袖单袍,无花鼓吹冠,抹额以红绢彩画,束腰以红绢。
洪武十八年,定王府庆祝、祭祀、宴享及诸臣朝见之仪。
按《明会典》:凡庆贺亲王之国,十八年,定其日设仪仗于露台上下之东西,设大乐于露台上东,西北向,陈金鼓旗于承运门外,军职官员各守殿及王城门。设文武官拜位于丹墀,文东武西,设赞礼官二员,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护从、执事等官先诣圆殿,后候典服官启请,王具冕服讫,典仪启,执事者先行,四拜。礼毕,各就位。典仪启请王升殿,导引官前导,大乐作。升座讫,乐止。赞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赞班齐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引班首升自东阶,由殿东门入至殿中,赞跪,外赞同赞跪,班首众官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官某等敬惟殿下,钦承上命,至国之初,礼当庆贺。如系王府官,则称臣某等。后同。内外赞俯伏,兴。引礼引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诣殿中,跪启,礼毕,乐作。导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 凡庆贺正旦礼,王冕服,文武官朝服,四拜。班首由东阶升殿,致词云:某官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物咸新,敬惟殿下茂膺多福。贺毕,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 凡冬至及王寿诞日,礼同。惟改致词。冬至云:兹遇节应黄钟,日当长至,敬惟殿下茂膺多福。寿日云:兹遇殿下寿诞之辰,某等敬祝千岁寿。 凡庆贺正旦、冬至、王寿日,惟王府官属及附郭衙门文武官员称贺,在外各卫所、府、州、县衙门,豫期摘拨佐贰官或首领官一员,至日随班行礼。其有出使官员,一体随班。 凡王妃到国,十八年,定五品以上命妇出城五里迎接,送到宫,行八拜礼。 凡遇冬至正旦,五品以上命妇具服诣宫,行贺礼,赞四拜。班首由东陛升殿跪外,命妇皆跪,班首致词云:某封某氏等,兹遇〈正旦云履端,冬至云履长〉之节,敬诣王妃殿下称贺。如王府官命妇为班首,则称妾某封某氏等。后同。兴。复位。四拜,礼毕。其遇王妃寿诞,礼同。惟诣王妃前致词云:某封某氏等,敬惟王妃殿下寿诞之辰,祝千岁寿。其命妇班次照夫品级。 凡世子千秋、正旦、冬至,本国官员行贺礼,便服,四拜,不称赞致词。出入经过官员,迎接及到国各衙门官员行贺礼,俱便服,四拜。凡王府朝仪,十八年定,每日王府官属常朝,依文武左右班立。遇朔望,本处守禦卫分及府州县等官朝见,各照品级,依文武东西列班行叩头礼毕。四品以上及长史纪善入殿,五品以下于丹墀东西序立,北向。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朔望之限。又王府凡有辞见官员人等,每日早晚俱引见。 又令王所居城内布政使、都指挥司并卫、府、州、县、杂职官,皆于朔望日至王府门候见。若有事召见者不在此限。 凡朝臣奉使至王府,或因事经过见王,并行四拜礼。 又定凡遇圣节及正旦、冬至节日,行告祝天地礼。其日设香案于露台上,设王拜位于案前,文武官拜位于丹墀之东西。王冕服就位,各官具朝服,随班四拜。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王致词讫〈随意致词〉,俯伏,兴,复位。众官皆俯伏,兴,又四拜,礼毕。 凡遇中宫寿日,王冕服,妃具礼服,设香案于内宫门露台上,行告祝天地礼。先四拜,兴。王诣香案前跪,告祝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不用乐。百官不随班。 凡遇东宫寿日,行告祝礼,王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仪同前。 凡进贺表笺,十八年定,凡遇正旦冬至,预期进贺表笺,万寿圣节,豫期进贺表文,俱行十二拜礼。其日清晨,设龙亭于正殿中,设仪仗大乐于露台西,设表笺案于龙亭前,设香案于表笺案前,进表笺使者立于香案东,捧表笺官立于香案西,设香案亭于承运门中道,设王拜位于露台上,百官拜位于丹墀。王冕服,就位,百官朝服随班,班齐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引礼启请王诣香案前跪赞,百官皆跪,执事者以表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乐作。兴,乐止。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启请王搢圭赞百官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者三,启出圭赞百官出笏,俯伏,乐作。兴,又四拜,乐止。礼毕,仪仗鼓乐前导,百官朝服送至郊外,王送至宫城门就回。护卫官从王还宫。 凡遇特进中宫笺文,王冕服,百官朝服随班,行十二拜礼,陈设如前仪。班齐四拜,启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再行八拜礼毕,不必舞蹈山呼。 凡遇特进东宫笺文,陈设如前仪。王具皮弁服,百官具朝服随班,行四拜礼,启请王诣香案前跪,百官皆跪,执事者以笺跪授王,王受以授使者,使者跪受,置龙亭讫,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 又定凡有特旨御笔至王所,则遣官于郊外迎接,设香案于殿中,候使者至王宫门外,出迎使者,以圣旨置殿上香案,导引启王四拜,兴。诣香案前,使者以圣旨授王,王跪看毕,仍置于案俯伏,兴,复位。又四拜礼毕,各官不必陪班。 凡受历,十八年,定每岁九月初一日,钦天监进次年历日。颁讫,即遣使者赍历至王国,长史司官先启闻,设香案于殿上,王常服出殿门迎接,使者捧历诣殿上置于案,退立于案东,引礼引王诣前,赞四拜,赞跪。使者取历立授王,王受讫,以授执事者,复置于案。赞王俯伏,兴,再四拜。礼毕。后颁历以十月初一日,其王府历日亦不遣使,但附于各府赍捧进贺。冬至人员顺赍颁授。 又定王府祭社稷仪。一斋戒:正祭前四日,奉祀所具本,启闻于午后,沐浴更衣,于斋宫。次日为始,斋三日。凡斋戒之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行刑,不判署刑杀文书,不预秽恶事。 一省牲:正祭前一日清晨,设香案于宰牲房外,导引官四员导王常服诣牲位,启省牲,执事者牵牲过香案前讫,启省牲毕,遂宰牲,以盘盛毛血伺祭瘗之。 一陈设:前期扫除坛场幕次。至期,掌祭官率执事陈设笾豆、簠簋、酒尊等物。 一正祭:其日昧爽,王具皮弁服,文武官祭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四员导王诣拜位,内赞启就位,典仪唱瘗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瘗于坎内,典仪唱迎神,典乐举麾唱迎神,乐奏《广清之曲》。候乐作,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典乐举麾唱初献,乐奏《寿清之曲》。武生舞武功之舞,执事者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神位之左,内赞启,跪典仪唱,读祝读讫,内赞启,俯伏,兴,平身。乐作。通赞同唱,百官俯伏,兴,平身。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典乐举麾唱亚献,乐奏《豫清之曲》。文生舞文德之舞,执事者举爵进献如前仪讫,乐作。典仪唱终献礼,典乐举麾唱终献,乐奏《熙清之曲》。文生舞文德之舞,执事官进爵如亚献仪讫,乐止。典仪唱饮福受胙,典膳以福酒及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捧出,内赞启跪搢圭,典膳以福酒跪进,内赞启饮福酒讫,典膳以胙跪进,内赞启受胙讫,启出圭,俯伏,兴,平身。内赞启,鞠躬,四拜,兴,平身。通赞同唱,百官四拜,典仪唱彻馔,典乐举麾唱彻馔,乐奏《雍清之曲》。执事官各诣神位前彻馔讫,乐作。典仪唱送神典乐,举麾唱送神,乐奏《安清之曲》。内赞启,四拜,通赞同唱,四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各诣瘗位,典乐举麾唱望瘗,乐奏《时清之曲》。内赞启礼毕。一祭山川仪与社稷同,但不瘗毛血,改诣瘗位为燎位及乐、歌不同。 一祭旗纛,遣武官戎服行礼,仪与山川同,但乐用大乐。 一五祀,遣官致祭,用大乐,行三献礼,不用饮福受胙。 又定王祭宗庙用冕服,文武百官祭服陪祭。祭器笾豆八,簠簋各二。牲用少牢。其庙制许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之庙为五,以始封之王为始祖。靖江王国则以南昌王为始祖,四时之祭皆用王者礼乐。 凡大宴礼仪,是年定其日设王座于存心殿,设酒亭于座西南,膳亭于东南,设文武官四品以上座次于殿内东西相向,酒尊食桌于殿外;五品以下座次于两廊,设细乐于殿内,大乐于殿外,典仪启请升座,王服常服出,乐作。升座,乐止。引礼引文武四品以上官及长史诣殿内,五品以下诣殿外,列班北向,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进筵,乐作。有花则进花,进讫,乐止。色长跪启,一奏《喜千春之曲》,次唱,乐作,进第一爵酒,赞,各官跪,色长跪唱进酒,饮讫,乐止,赞,众官俯伏,兴,就座。执事者进各官桌,乐作。有花则散花,乐止。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二爵酒。色长跪启,二奏《永南山之曲》,各官起立斟酒毕,复坐。执事者随斟各官酒,色长跪唱,进酒饮毕,乐止,进汤,鼓吹响节前导至殿外,大乐作。各官起立进毕,复坐。执事者即供各官汤,色长跪唱进汤,乐作。食毕,乐止。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三爵酒。色长跪启,三奏《桂枝香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四爵酒。色长跪启,四奏《初春晓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五爵酒。色长跪启,五奏《乾坤泰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六爵酒。色长跪启,六奏《昌运颂之典》,进酒、进汤如前仪,色长跪启承应毕,进第七爵酒。色长跪启,七奏《泰道开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毕,收爵进汤。及大膳,如前仪毕收膳,色长跪启承应毕,赞彻案,自下而上赞,起文武官如前列班,乐作。四拜,乐止。分东西序立,典仪跪启礼毕,乐作。引王还宫,乐止。各官以次出。常宴五爵礼仪同。凡遇正旦圣节王寿日设宴用花,馀宴不用。洪武十九年,亲王之国外官免其庆贺,有事具启。按《明会典》:十九年,定亲王之国在外,府州县卫所及守边衙门不必庆贺,遇有事务,许首领官承差人等具本启闻,并不许差遣将官,有妨公务。
洪武二十年秋,诏给亲王岁禄五万石,停茶、盐、布、絮勿给。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洪武二十三年,命考定王国,合祀山川诸神。
按《明大政纪》:二十三年二月庚子,命礼部翰林院考定王国,合祀山川诸神。上曰:王国有岳镇即以岳为主。次海,次镇,次渎,风云雷雨之神又次之。于是李原名为图以进使颁,诸王复命。东海,则燕、齐皆祭;东岳、东镇,齐、鲁皆祭;西海,秦、蜀皆祭;晋祭北海。
洪武二十四年,改封豫、汉、卫三王为代、肃、𨖚。命齐王于开平近里围猎。诏汉、卫等六王练兵临清。印《通鉴》《史记》《元史》赐诸王。
按《明大政纪》:二十四年二月,改封豫王为代王,汉王为肃王,卫王为辽王。三月丙辰,命齐王榑率护卫骑兵于开平近里围猎。五月,诏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兵临清。六月甲戊,命礼部印《通鉴》《史记》《元史》以赐诸王。
洪武二十五年,令翰林院拟奏亲王谥上将。立燕王为皇太子,以刘三吾奏不果。议准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称夫人。令佥事官坐长史上,敕诸王以训练兵将。按《明大政纪》:二十五年二月,诏亲王及功臣赐谥,令礼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四月戊寅,上御东阁门,谕廷臣,欲立燕王。上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
按《明会典》:凡请封生母,二十五年议准,王妃以下有所出者称夫人。 是年,令佥事系方面官许入殿,坐于长史之上。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五年春正月,太祖御奉天门,手敕以赐诸王,有云:常岁训将练兵,验视周回险易,造军器务要精坚堪用,庶使奸邪难以口舌惑听。遂召修撰许观、练子宁、编修吴言信等执笔听书毕,太祖顾皇长孙曰:汝谛阅之,当使边尘不动,贻汝以安也。自是诸王得专制国中,提兵防禦,地大权重,易生骄僭。时叶居升应诏陈言,极论分封太侈,太祖怒曰:小子敢间吾骨肉,吾见且切齿,可使吾儿见乎。速取来,吾将手射之且啖其肉。逮至,瘐死刑部狱。后无复敢言者。
洪武二十六年,给齐、秦二王护卫,赐诸王《永鉴录》,定诸王朝见仪及仪仗之制。
按《明大政纪》:二十六年正月己巳,命永定侯张诠调山东沂州卫将士以充齐府护卫。三月辛酉,诏并西安右卫为秦王护卫。十二月壬申朔,《永鉴录》成,颁赐诸王。其书辑历代宗室诸王为虐悖逆者,以类为编,直叙其事。
按《明会典》:诸王朝见仪,二十六年定,凡各王大朝,行八拜礼。常朝,行一拜叩头礼。凡伯叔兄见天子,在朝行君臣礼,于便殿内行家人礼。伯叔兄坐东面西坐,受天子四拜,伯叔兄就于受礼位坐,天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尚亲亲之义,存君臣之礼。 亲王仪仗,二十六年定,金交椅一把,脚踏全间,抹金盆罐一副,金香炉一个,抹金银香合一个,班剑一对,仪刀四对,吾杖一对,响节四对,羽葆幢一对,绛引幡一对,骨朵一对,卧瓜一对,立瓜一对,金钺一对,金镫一对,仪锽氅一对,殳叉一对,传教幡一对,信幡一对,告止幡一对,金节一对,挑心节一对,麾幢一对,戟十对,夹槊一对,槊十对,盾十对,戈氅十对,戟氅一对,红罗销金圆伞一把,红罗曲盖绣伞二把,红罗绣圆伞二把,红罗绣方伞四把,红罗素圆伞二把,红罗素方伞二把,红绢销金雨伞一把,红罗绣方扇四把,红罗绣圆扇四把,青罗绣孔雀圆扇六把,红纱灯笼一对。
洪武二十七年,命韩、沈二王省视诸王国。诏停岷王宫殿工。按《明大政纪》:二十七年三月甲寅,命韩王、沈王分道省视秦、晋、燕、周、齐王。上以二王年少,欲其游览诸王国,以敦孝友之情。十月己丑,诏停岷王宫殿工。谕工部曰:边境土木之工,必度时量力,顺民情而后为之。时可为而财力不足,不为也;财有馀而民不欲,不为也;必有其时有其财,而民乐于趋事,然后为之,则事易举。今云南土旷民稀,军饷转输,民力甚劳苦,若复加兴造之役,非惟时力未可,于民亦有所不欲。岷府姑为棕亭以居,俟十五年后,民富力纾,作之未晚尔。工部遣人驰驿往谕。云南守臣罢其役。
洪武二十八年,诏停造辽王宫室,袭封秦王世子,更定诸王以下封爵册宝及岁支禄米之制,赐以祖训。又拟各王世系为二十字,定靖江王庶子称谓及官员入见之礼。
按《明大政纪》:二十八年四月,诏停造辽王宫室,敕武定侯郭英辽东军务物情,来者多言其艰苦,况边境营缮,不宜尽力以困之。今役作军士,皆强悍勇力,善战之人劳苦过多,心必怀叛,故往往逃伏草野山泽间,乘间劫掠。近者高丽表奏,言多不实,朕已命有司究之。闻彼自国中至鸭绿江,冲要处所储军粮,每驿有一万、二万石,或七、八万十数万石,东宁等国皆使人诱之入境,此其意必有深谋。朕观高丽自古常与中国争战。昔汉、唐时,辽东地方皆为其所有,直抵永平之境,恃远不臣,时时弄兵,自古无状。今辽东乏粮,军士饥困,倘不即发沙岭仓廪赈之,必启高丽,招诱逋逃之心,非至计也。使高丽出二十万人以相警,诸军何以应之。今营缮造作,暂宜停止,且令立营屋以居,十年之后再为之。古人有言:人劳乃易乱之源。深可念也。辛未,谕礼部尚书任亨泰,议秦王世子袭爵礼。上曰:秦王既没,国事无统,世子长成,宜命袭爵,尔其集议以闻。亨泰同翰林诸臣议:汉诸王薨,遣使者立嗣子为王,则元冠衰绖素服以承诏事反丧服。又诸侯受天子之命,亦宜服其命服,使者出反丧,即位而哭,既合于礼,且协人情,诏依服命服礼行之。六月丙寅,遣前军都督府谢彦、通政使来徵奉金册冕服特节往陕西,册秦世子尚炳为秦王。八月戊子,诏更定皇太子亲王封爵册宝之制。闰九月,诏更定亲王岁支禄米量减以资军国之用。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六百石,郡君及仪宾四百石,县君及仪宾三百石,乡君及仪宾二百石。重定《皇明祖训》。成其目,仍旧更箴戒章为首章,命大书揭于右顺门内西南廊下。既而遣使诏诸王至京,谕以减禄米之故,以《祖训》赐之。十月,上定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其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所议,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
按《明会典》:靖江王府二十八年,令靖江王庶子称王子,发放、言语称裔旨,一应官员人等参见并时节庆贺常服,行四拜礼,常见行一拜礼,不叩头。 令晋、燕、楚、蜀、湘府给禄米如数。代、肃、庆、辽各府远在边,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齐府一千石。嗣秦王幼,其应用米石有司月进。 凡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
秦王位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 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今为帝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 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位下 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 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 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肃王位下 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 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位下 佶、幼、诠、勋、引、恬、珵、效、回、瑝、湜、源、諲、皙、炜、圭、璧、澈、澄、昂。
安王位下 斐、序、斌、延、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位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璿、玑。伊王位下 颙、勉、諟、吁、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以下六十字原无国号。〉毖、初、斯、建、节、勖、好、必、贞、铨、执、准、符、钧、正、询、旼、汝、励、虔。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诹、欢、爰、造、就、
适、艺、冀、埙、篪。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习、献、增、盈、谧、
临、饶、轶、绩、撝。
靖江王位下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旧有〉潭王位下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闻、汝、贵、中。〈以国除。《祖训》不载。〉
按《续文献通考》:二十八年乙亥秋八月,更定宗人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及亲王,金册金宝。皇太子妃及妃,止授金册。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五,皆封郡王,授以涂金银册银印。亲王嫡长子,年十岁封王世子,授以金册金宝;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凡王世子必以嫡长,以庶夺嫡降庶人,重则远窜。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子,庶子止封郡王,俟王与妃年五十无子,始封庶长子为王世子。凡嗣封受封纳妃,朝廷遣使行册命礼。郡王次子授镇国将军,职三品;次孙辅国将军,职四品;次曾孙奉国将军,职五品,凡三等。次元孙镇国中尉,职六品;次五世孙辅国中尉,职七品;次六世孙以下奉国中尉,职八品。凡三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元孙女曰乡君,凡五等。靖江王府视郡王降一等,宗人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以名闻考验,升转如常。选法有犯,宗人讯问量罪降等重,则斥为庶人,罚而不刑。是年秋九月壬寅,更定亲王禄米。先是太祖谓户部尚书郁新等曰:朕今子孙众盛,原定亲王岁用禄米各五万石,天下官吏军士亦多俸给弥广,其斟酌古制,量减各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至是户部议更定亲王等岁给米石。
洪武二十九年,定亲王入觐礼仪及见皇后父母之礼。
按《明会典》:二十九年,定亲王见天子毕,次见东宫,引礼官导王由文华门东门入至文华殿前,西向立,东宫冕服,执大圭,詹事府等官六员导驾出,升座东宫,官左右侍从,引礼官引王就拜位,赞礼官赞,四拜礼,东宫坐受毕,东宫及王俱衣常服,叙家人礼。引礼官请王由殿东门入至后殿,各王东坐向西,东宫面东,赞礼官赞,四拜礼,王坐受。时诸王皆东宫叔,如东宫与王叙坐,东宫正中南面坐,各王东西叙坐。 凡诸王见皇后父母,亦行四拜礼,皇后父母立受。
洪武三十年,诏燕、晋二王练兵备边,各王府宜守定制,不许劳民兴造。
按《明大政纪》:三十年四月,诏晋王、燕王各练兵备边。八月,诏工部移文各王府,宜各守定制,不许私有兴造劳吾民匠。若有不可已者,必奏请方许。
洪武三十一年,敕燕王率诸王防边。夏,太祖崩,建文帝诏诸王临邸中,毋奔丧。秋,逮周王橚,废为庶人。时高巍应诏,请分王诸王子弟。敕辽王毋以孳牧侵民田,命王官不得三六九载考覈。
按《明大政纪》:三十一年五月乙亥,敕燕王总率诸王用防边患。敕曰: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边圉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等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汝节制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闰五月乙酉,上崩。时诸王皆尊属,拥重兵专制,地嫌势逼,诏诸王临邸中,毋奔丧。王国所在吏民,悉听朝廷节制。诏下,诸王不悦,谓此齐尚书疏间我也。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六月,文皇自燕邸入临,至淮安出,敕令归国。七月,命曹国公李景隆讯周王橚,逮至京,废为庶人。十二月癸丑,辽州人高巍应诏辟上书,请行主父偃推恩之令分王,诸王子弟不当听晁错削夺之策。帝奇之。巍书略曰:高皇帝有文王纯一之德,大行皇后有后妃不妒之行,则百斯男无不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者也。故本宗百世为天子,支庶百世为诸侯,体三代之封建,分茅胙土先封形势之地。陕西百二山河,其人勇悍,西邻土番,以秦府王之。山西表里河山,其人刚壮,北近蒙古,以晋府王之。北平虽无名山大川之限,而桑土沃饶,广畜羊马,其人衣皮食肉,弓马是务,辽、金、元藉之各兴一代之业,故以燕府王之。四川虽曰西南一隅,山河阻深,刘备、诸葛亮据之而虎视吴、魏者也,故以蜀府王之。其馀楚、湘、齐、兖、宁、辽、谷、代、庆、肃星罗棋布,比之前代虽皆分封过制,而高皇帝之圣模神虑,莫非欲护中国而屏四裔也。今各处亲王固多骄逸,不削则朝廷纪纲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此我皇上之所难处者也。以臣愚见,不当听晁错削夺之策,当行主父偃推恩之令,使秦、晋、燕、蜀四府子弟分王于齐兖、楚、湘。齐、兖、楚、湘子弟分王于秦、晋、燕、蜀。其馀宁、辽、谷、代、庆、肃等府类比而分其地,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弱矣。臣又愿皇上待遇亲王,薄其贡而厚其恩,常尽亲亲之礼,其贤如汉之河间献王与东平王苍者,下诏褒赏之。其骄逸不法,如汉之淮南济北者,初犯则容之,再犯则赦之,三犯而不改者当合亲王告太庙,削其地而废处之。岂有不顺服哉。
按《续文献通考》:三十一年,敕辽、宁诸王据边场孳牧勿侵民田。是年冬,命王府官不得三六九载考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