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五四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卷目录

 威宁府部汇考一
  威宁府建置沿革考
  威宁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威宁府星野考
  威宁府山川考
  威宁府城池考
  威宁府关梁考
  威宁府公署考
  威宁府学校考
  威宁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五百四十三卷

威宁府部汇考一

威宁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贡》梁州,西南荒裔曰:巴凡,曰:兀始,亦曰:巴的。世皆乌蛮居之,晋属朱提郡唐乌蛮,曰:乌些者,居此,至阿蒙始得巴甸。其东西又有芒部,今为镇雄府、阿晟二部,皆为所据宋乌些之。后曰:析怒者,始并其地,号乌撒部,元至元中内附置乌。撒路招讨司寻改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年改乌撒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为土知府,世袭十五年增置乌撒卫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改属贵州都司。皇清初因之,康熙三年土知府安重圣与安坤通逆。上命吴三桂讨,平之。以其地置威宁府。二十三年改黔西平远二府为州隶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大定为州改永宁卫为县省普市,所入县改毕节卫为县省,赤水卫入县省,乌撒卫入威宁俱隶威宁府。共领州三,县二,水西宣慰使一长官司,一编户,十里。
平远州
汉西南彝牂牁郡,地唐罗甸国宋罗施鬼国,宋罗施鬼国元置宣慰使明为宣慰使,比喇坝地。皇清康熙三年讨,平之。设平远府。二十三年改为州,
隶府编户四里。
黔西州
汉西南彝牂牁郡,地唐罗甸国宋罗施鬼国,元至元间置顺元宣慰使。明洪武四年罢为宣抚使,六年升为宣慰使。崇祯间土目阿乌谜等献土建水西城,寻叛。皇清康熙三年讨,平之。设黔西府。二十三年改为州隶府。
大定州
汉西南彝牂牁郡,地唐罗甸国宋罗施鬼国元置宣慰使明为宣慰使地。崇祯间土目纳土建大方城寻叛。皇清康熙三年讨,平之。设大定府二十六年改为州,
隶府编户八里。
永宁县
唐为蔺州,五代为江安,合江二县地。宋因之寻置永宁路,元中统元年改为永宁路总管府隶,四川行省领筠连州及腾川县。明洪武四年改为永宁长官司寻置永宁宣抚司,五年置永宁卫隶贵州都司。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为县省普市,所入县,隶府编户二里。
毕节县
元为八番顺元等处,军民宣慰司地。明洪武初归附,十五年颍川侯傅友德南征,置乌蒙卫于乌蒙府境内。十六年罢乌蒙卫,因毕节驿改设毕节卫隶贵州都司。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为县省,赤水卫入县,隶府编户四里。

威宁府疆域考

        《通志》威宁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四川界,三百七十里。
西至四川东川土府界,二百一十五里。
南至贵阳府贵筑县界,二百八十里。
北至四川镇雄土府界,一百九十里。
自府治东南至省城,五百三十里。至
京师八千二百里。
东西广五百八十五里,南北袤四百七十里。
平远州
东至新贵县界,一百里。
西至安顺府镇宁州界,九十里。
南至普安安南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大定州六归河界,六十里。
自州治西北至本府,四百九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黔西州
东至修文县界,六十里。
西至大定州界,三十里。
南至平远州界,五十里。
北至四川遵义府界,一百五十里。
自州治西北至本府,四百四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大定州
东至黔西州界,一百四十里。
西至本府界,二百九十里。
南至平远州界,八十里。
北至毕节县界,六十里。
东西广四百三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永宁县
东至毕节县界,一百里。
西至四川兴文长宁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四川叙永厅界,五十里。
北至四川叙永厅界,二十里。
自县治西至本府,三百七十里。
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毕节县
东至永宁县界,一百八十里。
西至本府界,九十五里。
南至大定州界,二十里。
北至镇雄土府界,九十里。
自县治西至本府,二百六十五里。
东西广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形胜附本府
《一统志》:前临可渡,后倚乌门,冈阜盘旋,山崖险阨,襟带二湖,平连海甸,羊肠小径,十倍蜀道。控引滇蜀,统制罗施,虽在西隅,实当要害。
平远州
凤凰山,亘其南墨迹。山峙其北,东绕簸朵,河西临堕极水。
黔西州
河绕鸭池,山盘鬼箐,据新疆之要害,为贵筑之屏藩。
大定州
东连巴蜀,西接滇云,高山大川,险阻扼塞。
永宁县
西引三渝,南控六诏,关塞严密,水陆交通。
毕节县
东峙木稀,西带七星,控制彝罗,滇岷通道。华夏要冲
东抵赤水,西连乌撒。

威宁府星野考

        《通志》府总
参井之馀

威宁府山川考

        《通志》本府
飞凤山 在府城东。
大隐山 在府城东三里。
百级山 在府城南,山势巍峨,旁有翠壁可观。尾洒山 在府城西南。
乌门山 在府城东北,石径崎岖,两崖相似。石龙山 在府南七十里,蜿蜒起伏,官路经其上。
瞭高山 在府北二里,一名凤岭山,山势绝高,可以眺远。
翠屏山 在府东北二十里,山峦秀拔,宛如翠屏,上多杉桧,望之蔚然。
火龙山 在府西半里,山上有庙,以多火灾,故镇之。
普陀崖 在府城。
千丈崖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下临可渡河。飞来石 在府城南,高大如连屋,相传自乌蒙飞来。
赤囤 在府城东北,五十里。
九龙箐 《旧志》云:在府境,深三十馀里。
石洞 在府东南一百七十里,有门可入,中容百馀人,一名华盖洞。按《明一统志》:复有窦深黑举火而入,不知远近。
清源洞 在府城北。
南海子 在府城东南,广袤百里。
北海子 在府城西北,昔人筑二坝,引水卫城,按《明一统志》:源出东山之龙泉。
七渡河 在府城西,按《明一统志》:在府西三十里,其水潆曲,山谷间渡者,凡七处。
五道河 在府境野马川,性恶不可饮。
可渡河 在可渡站,流入盘江。按《明一统志》:在府城南,九十五里。
盘江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西一百五十里,源出乌撒,流入叙州。
养马川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一百四十里,夷人牧马于此,又名野马川。
三潮水 在乌蒙。其水一日三潮,如音乐声。九十九渡水 在府城西南一百一十里,流合可渡河。
桃花溪 在府南三十里,两岸皆植桃。
龙潭湾 在府东南八里,群山中,其深莫测,按《明一统志》:岁旱土人祷雨于此。
龙泉 在府城东山下,乍清乍浊,相传有灵物潜焉。
涌珠泉 在府城北,喷泡如珠,累累不绝。
平远州
凤凰山 在州城南二十里,山高十馀里,俯视万峰,咸若星拱。每春三月百鸟骈集,翔舞一日。夜乃已秋杪,亦然传有凤凰巢其上,故百鸟朝焉。
茶山 在州城东南六十里。
墨迹山 在州城十里。一峰耸起,水环山半,攀萝扪壁,始陟其巅,修篁古木怪石珍禽异于凡境。
东山 在州东。高百仞,秀屏特立,中有石洞,逶迤州人建寺于上。
纱帽山 在州东。
玉屏山 在纱帽山东一里。
天马山 在玉屏山东一里。
碧山 在州西二百里。岩石高耸,皎洁如玉,下有大河,深不可测。
悬雾山 在州东五十四里,峭壁悬绝,路通一线,山顶平阔百亩。有莲池二处,泉井澄碧,晨夕常有雾腾于上。
石鹿山 在州东北十里。
狮子山 在州南五里。
石柱山 在州南二十五里,山巅有石,双耸如柱。
火石山 在州东七十里,山形如兽,击其石,则火出。
白崖岭 在州西南十里。高于他山,每严冬雨
雪积久不消,宛如玉山。
滴水崖 在州治东三里,有水从石窦中下,约数百点,历落如琴声。
擦耳崖 在州东北二里,路险难行。
陇峨箐 在州西北十里,树木丛密,纡回深阻中,颇宽广,昔为蛮人恃险处。
梭冈箐 在州东南六十五里,近柔远所界。马陇箐 在州东十五里,崇冈密树,四面深阻。以个箐 在州西三百里,直接乌撒界,蓊荟深翳,险阨要道。
补作洞 在州城西三十里,从水窦入,中最宽平隙光下,逗众妙皆见。
双洞 在州西十里,二崖相对,如合璧,洞在崖下,中有清泉流出,冷然沁人神魄。
石佛洞 在州东三里,高阔数丈,中有白石似佛。有石钟、石鼓,击之则鸣。
大穿洞 在州东高百馀丈,路从中出,洞口时有云气,盛夏入之,凉气袭人。
小穿洞 中间一水清泓,曲径崎岖,内有石台,容十馀人。
白鹤洞 在州南四十五里,洞中通达,视之影如白鹤。
白马洞 在白鹤洞南,山高绝险。
织金河 在州东三十里。
簸朵河 在州东一百里。
北古河 在州南五十里。
堕极河 在州西北三十里。
武著河 在州西北六十里。
龙潭 在州东里许有泉,极清冽,广不半亩,中为龙潭,左右两潭相连,如贯珠上有龙,兴庵为一郡胜概。
三潭 在州城东,三潭相连,其声震吼如雷。回龙潭 在州城内。
一碗井 在州北五里,水从石隙流出,方圆止若一碗,四季不盈不竭。
黔西州
印山 在州城东,山出平田中,圆洁如印。东山 在州城东,每夕阳在山,则金紫万状。牛饮山 在州城内。上有石如牛眠,相传夜饮于河,故名。
比喇大箐 在州西北,与大定州分界,崇岩茂林,四面深阻,中平广,容数万人。
波罗箐 白蜡箐 皆山岭极险恶处,其上仅通一径。
塔寨箐 来泥箐 皆近果勇底寨。
十万溪大箐 在州东,境悬崖绝壁,无径可行,山甚危峻,四面皆设屯寨。
杓里箐 在州东北,路近遵义,中有平州,可容数万人。入路极险,其西有莫陇法,地坉危峰突峙,四面皆绝壁,惟后有间道可登。
白玉洞 在州之东北,亦名曰:白玉岩洞极险恶。
鸭池河 在州城西南五十里。
渭河 在州城北,旁有泉出石罅中。
六广河 在州城东九十里。
西溪 在州城西。
沙溪 在州城北。
龙潭溪 在州城东北。泉出山麓,汇为潭晦夕,潭内犹有月光。
雷涧溪 在州黔,兴里溪出山下,水声如雷。三涨水 在州永丰里,有异人经之,则竟日三涨。
大定州
五老山 在州西四十里,五峰低昂拱向。文龙山 在州北里许,一名南龙,上有禅林,颇称杰构。
双山 在州北二十里,道旁两峰,矗立如天阙。万松岭 在州城东一里,连山皆松枝,骈响望之若羽葆。
北渡坡 在州东南,道极隘塞。
陇跨箐 在州东北,与黔西州接界。
木泥箐 在州东,深阻盘回,苗人恃为窟穴。以列箐 在州北,自遵义出水,西由此达赤水乌蒙之境。
仙洞 在州城东十里,清流直达于外,内有石亭似经鬼斧。相传为神仙之宅。
红崖洞 在州城西五十里,石色如涂朱。阁鸦洞 在州西南,悬崖绝壁,下临阁鸦江,舟行洞中,深广不可测,登降以梯,乃得上。
岩底水洞 在州南,深广二十馀里。
岩下洞 与岩底水洞相近,深险莫测。
阿作洞 在州西七十里,一名阿足洞,石径纡回,奇险难。入洞口一潭颇深广,以筏渡入数十里,中可藏万人。
角溪洞 在州东最深险中,又一洞为水所限。险水洞 阿母遮洞 在州境内,皆苗蛮据守处。
龟石 在州南十里,石磴崎岖,怪木丛生,一桧大可数十,围长可参天,旁一树离奇夭矫,根夹巨石,形似龟,土人于此祷雨。
鬼坉 在州西三十里,茂林丛棘崭绝,难登为安氏藏衣冠所。
凉风台 在州南一里,众山环列,地最高敞,夏月炎热凉飔袭人。
六归河 在州城南五十里,断崖千尺,旧植柱于两岸,顶截巨木,为筒以绳贯之,系诸树渡者,身缚于筒,以手缘索而进既达,乃解之。西域传所谓渡索寻橦,唐独孤及所谓引索曰:笮人悬半空。渡彼绝壑是也,今易舟渡。
落折河 在州城北二十里,当两山之间,一水破地,北来西折,以去秋夏之交,尤为湍疾。灵塘 在州北一里,文龙山右有池,一区荇藻不生,惟产异草,莫识其名,叶如兰,随日影东西为向,背岸旁木脱飘,入其中,有鸟辄争衔去。
永宁县
钟山 在县城内。
鼓山 在县城内。
海漫山 环城数十里,如海水汗漫。
木案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疋绢山 在县城西北六十里,山顶瀑流如绢。真武山 在县东门外。
五魁山 在县东城外。
宝珠山 在县东城外。
周家山 在县西城内,今川庠踞修文庙。寮真山 在县西城内,上建文昌阁。
沙子山 在县西城内。
铁冠山 在县西城内。
红崖山 在县城北,门外山势巍峨,土石皆赤,夜间火光隐现于上,阴雨开霁,山出云表,俨若天上林峦,上建玉皇阁。
流沙山 在县城北门外。
雷泉山 在县西城内。
张家山 在县西城内。
青龙山 在县南二里,山形环绕,势如游龙。土保山 在县南,昔蛮人土保居于此。
西珠山 在县西南,山形圆润如珠。
青山 在县西南,亦曰:青山崖。
狮子山 在县东南,赤水河之上。
乌降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秀拔霄汉,林木蓊郁。
秀林山 在普市所二里,山多竹树。
锦屏山 在普市所北。
箐口岭 在县东南十里,有箐口关。
马口崖 在县西。
南华崖 在县西百六十里。
梅子坎 在南华崖西二十里。
永宁河 在县西南,一名水东,一名界首,东北流至纳溪,入蜀滩。石险恶,明洪武二十年景川侯曹震鸠工凿之,舟楫乃通。
罗付大河 在县东,接遵义府界,下流入于乌江。
赤水河 在县东南百里,源出镇雄府界,流经赤水,卫东北合于永宁江。
通江溪 源经九姓长官司入永宁。
漕溪 在县西南八十里。
铜鼓溪 在县境。
甘溪 在县南十里,下流入于永宁河。
落窝溪 在普市所东十里,《旧志》云:所东六里有龙泉,涧出山谷,中至所南潜,流入洞,出为落窝溪,下流入永宁河。
陶公滩 在县东南。
芝麻塘 在县东南。天生池 在县西北六里,四面山绕,水积于中,不假穿凿,故名。
金鹅池 在县西南,自废九姓司五十里,流经于此。
灵湫泉 在县西五十里。
毕节县
青螺山 在县城东,明兵备黄谟植松建阁其上。
三松山 在县城东,明兵备黄谟建塔山巅,以培学宫文峰。
七星山 在县西,上即七星关,明洪武十五年颍川侯傅友德筑城于上,置兵守戍为要塞。东山 在县城东,学宫建于上。
东陵山 在县城东。
雪山 高峻绵亘数十里,冬初积雪至春尽始消。
猿窝山 在县城东南,山势险阻,猿猱窟宅。木稀山 在县东四十里,巉崖陡峻,石磴崎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
东壁山 在县东二里。
南霁山 在县南二里。
北镇山 在县北一里,山高大磅礡,为北面之镇。
石笋山 在县北五里,孤峰特立如笋。
层台山 在赤水卫西南百里,山高箐密,烟雾晦冥。
香炉山 在卫西。
海洪山 在卫西北四十里,延袤高秀,林木深密。
落幔山 在卫北十里,峰峦高出,郡山之上如悬幔然。
摩泥山 在卫北四十五里。
翠屏山 按《明一统志》:在城西九十里,四时苍翠望之如屏。
脱颖峰 在县城南二里,双峰锐起。
灵峰 在县城南五里,一名云峰。
丰乐源 在县西十里,平原沃野丰乐铺置此。石窦岭 在赤水卫南,与卫北雪山对峙。白崖 在卫南五十里。
西崖 在卫城西,与白崖皆高耸。
相见坡 在卫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大道经其上行者,皆相望见故名。
倒马坡 在卫西南百十里,以升陟峻险而名。聚星洞 在县城南二十五里,颇深邃。
水脑洞 在卫西四十二里。
滑石洞 在卫东南百二十里。
鼍音洞 在县南五十里,一名响鼓洞。
七星河 在县城西七里,山下崖险水深,明嘉靖间,道人黄一中周阳泰建桥以济。
威镇河 在县城东十里,上有石桥。
响水河 在县城北,三水合流至此,下泻为瀑其声如雷。
南加河 在县城南十里。
赤虺河 在赤水城南,源出芒部,流入蜀昔以舟渡后易浮桥。
杉木河 在赤水东南五十里。
三渡河 在赤水东北七十里,水流曲折,横截官道行者,三涉南流入于赤水河。
龙溪 在赤水北十二里,其源曰:瀑布,飞流成溪,东南注于赤水河。
白撒溪 在赤水东南,废白撒所旁,下流入赤水。
泽井 在县城东,明天顺八年凿。
福井 在县城东。
惠泉 在县城东五里。
瀑雪泉 在赤水北二十里。飞挂悬崖入于赤水河。
福泉 按《明一统志》:在城内东,其泉清冷,味甘人咸汲焉。

威宁府城池考

        《通志》本府
威宁府城池 即乌撤卫城。明洪武十四年建,共一千八十丈二尺,垛一千五百三十,城基宽二丈,高一丈二尺,城楼四座。皇清康熙四年增修。
外州县
平远州城池 康熙三年水西平设,平远府无城彝地,初入版图规制草创编木,为之周围七百二十六丈,高一丈五尺,门四,东曰:迎旭,西曰:来爽,南曰:毓秀,北曰:永安。城楼四座。
黔西州城池 旧为水西城,明洪武间都督马晔筑。周围五里高一丈,安氏不利其城辄毁之,仅存其址与其四门。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大定州城池 明崇祯九年,总兵方国安建明季贼燬。皇清康熙三年即其故址重建高一丈五尺,周围九百三十四丈,凡四门:东曰:朝阳,西曰:宝城,南曰:来薰,北曰:拱宸。
永宁县城池 即旧永宁卫城。明洪武间指挥杨广宣抚禄肇筑,城西南有水,东界首二河,合流由城中绕东北至纳溪入川江,以故分东西二城。东城长四百四十一丈,高二丈,城基宽二丈,垛八百五个,城楼二座,水关一座。西城长六百七十丈,高一丈八尺,城基宽二丈,垛一千二百二十五个,城楼五座,水关二座。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治。
毕节县城池 即旧毕节卫城,明洪武十六年指挥汤昭始建,排栅三十年,羽林右卫指挥李兴虎贲左卫指挥李隆砌砖石,共七百四十一丈五尺,高二丈三尺,城基宽一丈五尺,垛一千六百四十八个,城楼六座。嘉靖七年副使韩士英于通泮门建月城,引河水砌井,上建串楼。万历六年佥事黄谟自月城,起至转角楼,百馀丈,筑石堤,以障河水东南有壕。皇清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县治。

威宁府关梁考

        《通志》本府
佗关 在府城东,按《明一统志》:名石驼关,在城东关,道有石如佗因名。
梅子关 在府城东。
可渡关 在府城北,有千丈岩,即桃花溪之东壁。
云关 在府倘塘站。
七星关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南一百七十里,顶有七峰,关置军守禦。
老鸦关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三百里。善欲关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东三百里。以上二关俱有毕节卫卒戍守。
通济桥 在府东南一百里。
六道桥 在府东南四里。
石河桥 在府西四十五里。
野马川桥 在府东一百三十里。
天生桥 在府西五甸站东峻岸间,有石梁悬亘高十馀丈,长里许,仅容一人,须鱼贯而进,往来相值,则不得前行者,每举烟以示。按《明一统志》:有二:一在府城东八十里众山中。一在府城东北一百里,石梁横截拱架如桥。
可渡桥 在府南九十里。可渡关,上旧为木桥。皇清康熙二十八年桥圮三十年总督范承勋云抚王继文黔抚田雯布攻司蒋寅贵西道高起隆,张奇抱粮驿道,傅作楫捐资重修,甃以石。平远州凤凰关 在州南二十里。
织金关 在州东三十里。
望城关 在州北里许。
太平桥 在州城内东南。
月华桥 在州城内东北。
麟趾桥 在州北关外。
高家桥 在州北三十里。
山岔河渡 在州南八十里。
黔西州
化榨关 在州西十里。
大定州
大弄关 在州北十里。
乐聚关 在州西二十里。
那集关 在州南三十里。
柯家关 在州北十五里。
铜关 在州西五里。
金鱼关 在州西五里。
柯家桥 在州北十五里。
乌西桥 在州南三十里。
归化桥 在州北六十里。
六归渡 在州南五十里。
落折渡 在州北二十里。
永宁县
镇远关 在城西。
据胜桥 在城内东南。
飞虹桥 在城内东北。
通济桥 在县东南。
龙虎桥 在城东里许。
铁炉桥 在县境。
茶仓渡 在县馆驿前。
定川渡 在县南门外。
黄角渡 在县观澜门外里许。
毕节县
七星关 在县境。
七星桥 在七星关,即赵善所建,桥贼燬。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济川桥 在城东。
威震桥 在威震河。
通津桥 在城西一里。
阜安桥 在城南五里。

威宁府公署考

        《通志》本府
威宁府治 在城内。皇清康熙四年知府张英才建。
通判署 未载。
经历司署 在府右。
威宁镇署 在府城内。皇清康熙五年总兵塔新策建。
外州县
平远州治 在城内西南隅,旧为府署。皇清康熙四年建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 未载。
平远协镇署 在城内。
黔西州治 在城内旧为府署。皇清康熙五年,知府王命来建。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 未载。
黔西协镇 在城内。
大定州治 在城西,旧为府署。皇清康熙六年,知府宁云鹏建。二十六年改府为州因为州署。
吏目署 未载。
大定镇署 在城内。
永宁县治 在城内,旧为卫署。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 未载。
毕节县治 在城内,旧为卫署。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署。
典史署 未载。
毕赤营 在城。

威宁府学校考

        《通志》本府
威宁府儒学 旧为乌撒卫学,明正统八年建于城东南。万历十年迁,十八年复旧址,天启二年乌酋燬,崇祯二年改建于正南。皇清康熙三年,平定水西设府,即卫学为府学。七年重建,正殿两庑明伦堂戟门棂星门,以及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俱焕然一新。
学田 原额学田地一百七十八亩四分六釐七毫五丝。
荒芜田地一百三十亩九分八釐四毫。
实在熟田地四十七亩四分八釐三毫五丝。原额本色学租谷四十四石三斗九升三合五勺。
学租银六两五钱。
荒芜无徵谷三十石九斗五升四合五勺。无徵银六两一钱。
实在有徵谷一十三石四斗三升九合。
有徵银四钱。
府亲辖
原额学田地六十五亩。
荒芜田地五十四亩九分六釐一毫五丝。实在成熟田地一十亩三釐八毫五丝。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谷一十二石。
学租银六两五钱。
荒芜无徵谷九石五斗四升。
学租银六两一钱。
实在有徵本色谷二石五斗五升。
有徵学租银四钱。
外州县
平远州儒学 在治北。皇清康熙三年设平远府四年建,正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黔西州儒学 在治东。皇清康熙三年设府四年建,正殿两庑二十三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
大定州儒学 在治南。皇清康熙三年设府六年建,正殿明伦堂两庑戟门泮池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二十六年改府为州,因为州学。
永宁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旧为卫学。明正统八年建,后贼尽燬。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守备刘国相教授江人龙请于巡抚布按提学各捐赀建,正殿大成门。二十六年改卫为县,知县韩稷训导邹延圣捐赀建,东西庑祭器库,更衣厅,以及明伦堂。棂星门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俱备。
毕节县儒学 旧为卫学。明正德三年指挥唐谏建。隆庆六年,兵备沈开迁于东门外。万历十八年兵备陈性迁于南门外,虎踞山。皇清康熙二十六年改卫为县,因为县学。三十一年知县方瑞合捐资重修。
学田 原额学田地一百一十三亩四分六釐七毫五丝。
荒芜田地六十三亩二釐二毫五丝。
实在成熟田五十一亩四分四釐五毫。
原额本色学租仓斗谷三十二石三斗九升三合五勺。
荒芜无徵本色谷一十七石三斗四合五勺。实在有徵学租仓斗谷一十五石八升九合。

威宁府户口考

        《通志》府总
户口原额二万六千三百二十一户。
人丁原额一万四千三百四十六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七丁。于三十一年新编额外人丁一百六十四丁,三十五年新编额外人丁三百五丁。
旧徵差人丁八百六十二丁,五分三十一年增二百一十三丁,五分三十五年增四百四十二丁。
原额丁差银二千八十九两二钱,丁逃无徵银,一千九百一十二两四钱。
实在有徵丁差银二百七十两六钱。
府亲辖
户口原额六千七百八十二户。
人丁原额三千九百九十五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三千五百一十一丁。
旧徵差人丁四百三十四丁。三十一年增六丁,三十五年增四十四丁。
原额丁差银七百九十九两,丁逃无徵银七百二两二钱。
实在有徵丁差银九十六两八钱。
平远州
户口原额二千三百五十九户。
人丁原额无三十一年新编人丁一十六丁。三十五年新编人丁三十四丁,有徵丁差银一十两。
黔西州
户口原额三千八百六十七户。
人丁原额无三十一年新编人丁一百一十三丁。三十五年新编人丁二百丁,有徵丁差银六十二两六钱。
大定州
户口原额六千六百六十三户。
人丁原额无三十一年新编人丁三十五丁,三十五年新编人丁七十一丁有徵丁差银二十一两二钱。
永宁县
户口原额二千四百四十二户。
人丁原额二千三百一十五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二千一百二十丁。
旧徵差人丁八十五丁。五分三十一年增三十
六丁,五分三十五年增七十三丁。
原额丁差银二百四十九两七钱,丁逃无徵银二百二十八两四钱。
实在有徵丁差银二十一两三钱。
毕节县
户口原额四千四百八户。
人丁原额八千三十六丁。内除三十一、三十五两年清编抵补外尚逃亡人丁七千六百六十六丁。
旧徵差人丁三百四十三丁,三十一年增七丁,三十五年增二十丁。
原额丁差银一千四十两五钱,丁逃无徵银九百八十一两八钱。
实在有徵丁差银五十八两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