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五二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卷目录

 思南府部汇考二
  思南府田赋考
  思南府风俗考
  思南府祠庙考〈寺观附〉
  思南府驿递考
  思南府兵制考
  思南府物产考
  思南府古迹考〈陵墓附〉
  思南府峒蛮考
 思南府部艺文一
  思南府旧志序      明田汝成
  李先生祠碑记       萧重望
  参政李渭传        郭子章
  李节妇石氏传        胡松
 思南府部艺文二〈诗〉
  川上杂咏四首       明李渭
  游嵇公泉          前人
  川上学舍          前人
  观音山绝顶         黄堂
  嵇公泉次李渭韵      李培初
  思南道中         阴子淑
  七星桥歌         方万策
  鹦鹉溪道中         李瑞
  万圣山           许虬
  咏白鹭洲          孙顺
  香炉岩          张守让
  思南府部纪事

职方典第一千五百二十九卷

思南府部汇考二

思南府田赋考

        《通志》府总
原额田一十三万八千五百六十三亩二分五釐四毫六丝九忽。
荒芜田五万二千八百七十七亩三分九釐四毫二丝一忽二微八纤一渺。
实在成熟田八万五千六百八十五亩八分六釐四丝七忽八微九纤一尘九渺。
原额折色秋粮米一千八百五十八石八斗二升七合四勺一抄二撮八圭六粒七粟,该折色银一千八百五十八两八钱二分七釐四毫一丝二忽八微六纤七尘。
荒田无徵米六百九十七石三斗六升九合八勺七抄八撮七圭一粒五粟,无徵折色银六百九十七两三钱六分九釐八毫七丝八忽七微一纤五尘。
实在有徵折色米一千一百六十一石四斗五升七合五勺三抄四撮一圭五粒二粟,有徵折色银一千一百六十一两四钱五分七釐五毫三丝四忽一微五纤二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二千八百七十四两六钱四分八釐九毫五丝四忽一微四纤九尘六渺。
荒田无徵银九百二十九两七钱一分七釐七毫二丝七忽四微三纤二尘六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九百四十四两九钱三分一釐二毫二丝六忽七微一纤九尘。
原额马馆银五千八百五十五两二钱二毫六丝二忽二微一纤六渺。
荒田无徵银二千一百六十二两七钱九分二毫五丝七忽一微一纤一尘六渺。
实在有徵银三千六百九十二两四钱一分五忽九尘。
思南府亲辖,
原额田三万七千八百六亩五釐二毫,
荒芜田九千二百三十九亩六分一釐五毫八丝一忽八微四纤一渺。
实在成熟田二万八千五百六十六亩四分三釐六毫一丝八忽一微九纤五尘九渺。
原额折色并额外无亩禾花米五百五十九石六斗四升一抄五撮五圭五粒,该折色轻赍银五百五十九两六钱四分一丝五忽五微五尘。荒田无徵米一百五十三石八斗三升一勺六
抄九撮七圭八粒七粟。
无徵折色银一百五十三两八钱三分一釐六丝九忽七微八纤七尘。
实在有徵折色米四百五石八斗九合八勺四抄五撮七圭六粒三粟。
有徵折色轻赍银四百零五两八钱九釐八毫四丝五忽七微六纤三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一千一百七十六两五钱六分二釐七毫八忽八微四纤一尘。荒芜田无徵,银二百六十二两三分七釐四毫二丝八忽六纤二尘三渺。
实在有徵银九百一十四两五钱二分五釐二毫八丝七微七纤八尘七渺。
原额马馆,银二千一百五十二两四钱一分六毫七丝三忽六微九纤四尘七渺。
荒田无徵,银五百六十五两九钱七分四釐三毫九丝四微九纤二尘五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五百八十六两四钱三分六釐二毫八丝三忽二微二纤二渺。
安化县
原额田五万五千八百四十一亩四分三釐八丝,
荒芜田二万四千二百九十九亩八分八釐四毫五丝八忽三微九纤九尘九渺。
实在成熟田三万一千五百四十一亩五分四釐六毫二丝一忽六微一渺,
原额折色秋粮米六百三十一石四斗六升七合三勺五抄二撮一圭二粒五粟。
该折色轻赍银六百三十一两四钱六分七釐三毫五丝二忽一微二纤五尘。
荒田无徵米二百七十四石七斗八升八合五勺一抄三撮七圭五粒。
无徵折色轻赍银二百七十四两七钱八分八釐五毫一丝三忽七微五尘。
实在有徵米三百五十六石六斗七升八合八勺三抄八撮三圭七粒五粟。
有徵折色轻赍银三百五十六两六钱七分八釐八毫三丝八忽三微七纤五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四百八十八两六钱七分五釐六毫九丝二忽四微三尘六渺。荒田无徵,银二百二十四两七钱一分一釐二毫五丝四忽三微一纤四尘二渺。
实在有徵,银二百六十三两九钱六分四釐四毫三丝八忽一微一纤六尘四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八百六十四两一钱六分五釐八毫一丝二忽四纤六尘三渺。
荒田无徵,银八百一十一两二钱七釐九毫七丝六忽三微九纤三尘三渺。
实在有徵,银一千五十二两九钱五分七釐八毫三丝五忽六微五纤三尘。
婺川县
原额田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亩五釐八毫八丝九忽,
荒芜田一万六千一百六十八亩五釐八毫八丝九忽。
荒芜田一万五千四百八十三亩七分五釐九毫八丝八忽六微二纤七尘三渺。
实在成熟田一万六百八十四亩二分九釐九毫三微七纤二尘七渺。
原额折色秋粮米三百四十石五斗一升六合二勺一抄二圭三粟。
该折色轻赍银三百四十两五钱一分六釐二毫一丝二微三纤。
荒田无徵米二百一石四斗八升四合九勺九抄五撮八圭二粒四粟。
无徵折色银二百一两四钱八分四釐九毫九丝五忽八微二尘四丝。
实在有徵,折色米一百三十九石三升一合二勺一抄四撮三圭七粒九粟。
有徵折色轻赍银一百三十九两三分一釐二毫一丝四忽三微七纤九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四百四十四两一钱四分三釐五毫一丝二忽三微四纤二尘七渺。荒田无徵,银二百七十四两九钱八釐二毫五丝九忽二微六纤九尘六渺。
实在有徵,银一百六十九两二钱三分五釐二毫五丝三忽七纤三尘一渺。
原额马馆,银一千五十五两六钱八分一釐三毫一丝四忽六微四纤五尘八渺。
荒田无徵,银六百二十四两六钱五分一釐四毫五丝二忽四微一纤一尘一渺。
实在有徵,银四百三十一两二分九釐八毫六丝二忽三微三纤四尘七渺。
印江县
原额田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七亩七分一釐三毫,
荒芜田三千八百五十四亩一分三釐六毫七忽六微三纤一尘。
实在成熟田一万四千八百九十三亩五分三釐六毫九丝二忽三微六纤九尘,
原额折色秋粮米三百二十七石二斗三合八勺三抄四撮九圭八粒九粟,
该折色轻赍银三百二十七两二钱三釐八毫三丝四忽九微八纤九尘。
荒田无徵米六十七石二斗六升六合一勺九抄九撮三圭五粒四粟。
实在有徵折色米二百五十九石九斗三升七合六勺三抄五撮六圭三粒五粟。
有徵折色银二百五十九两九钱三分七釐六毫三丝五忽六微三纤五尘。
原额条编盐钞蜡价等银七百六十五两二钱六分七釐四丝五微三纤五尘三渺,
荒田无徵银一百六十八两六分七毫八丝五忽七微八纤六尘五渺。
实在有徵,银五百六十两二钱六釐二毫五丝四忽七微四纤八尘八渺。
原额马馆,银七百八十二两九钱四分二釐四毫六丝一忽八微一纤四尘八渺。
荒田无徵银一百六十两九钱五分六釐四毫三丝七忽八微一纤四尘七渺。
实在有徵,银六百二十一两九钱八分六釐二丝四忽一渺。
府属官庄并租谷,
原额全熟赈田一百五十一亩一分一釐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一纤四渺。
实在有徵,赈租仓斗谷一百五十一石一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思南府亲辖,
原额全熟赈田五十九亩八分该全徵本色赈租仓斗谷五十九石八斗。
印江县
原额全熟赈田九十一亩三分一釐四毫二丝八忽五微七纤一尘四渺。
实在全熟本色,赈租仓斗谷九十一石三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税课
本府年额盐税,银四百四十八两三钱,遇闰年分加徵闰月盐税,银三十七两三钱五分八釐三毫。
年额鱼课银八两,
牙帖银一十两,
婺川县板厂,
年额水银一百六十九斤八两,例不加闰每斤折价银五钱。

思南府风俗考

        《通志》府总
《寰宇记》:汉彝杂居,言语各异。
《图经》:渐被华风。
《元志》:汉民尚朴。
《郡志》:务本力穑。
屏异教行四礼黜,浮崇实士慕正学骎骎文献之风。
《明一统志》:有佯獚、犵狫、木猺、猫,数种疾病,则信巫屏医,专事祭鬼,客至则击鼓,以迎山箐险恶则芟林布种,俗谓之刀耕火种。
《旧志》:唱歌耕种。

思南府祠庙考

        《通志》本府〈安化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二里,安化县附。社稷坛 在府城北一里。
厉坛 在府城遵化门外东北里许,安化县附。城隍庙 明成化间,建于府治东迁善桥。明嘉靖,万历中相继修葺。
东岳庙 在治中和山。
汉寿亭侯庙 二:一在遵化门外,一在大岩关,
明嘉靖九年,推官高陵俊建。
伏波庙 在城东,最灵,宋田祐恭母,方妊梦神降其宅,乃生祐恭,祠不复灵及,卒人见援跃马入祠灵如初。
英祐侯祠 在治前,明正德五年,没于水。明嘉靖十三年重建。
申公祠 在城西门内祀,郡人申祐,明嘉靖十年,巡按御史郭弘化,以祐殉土木难,特题立祠。春秋崇祀,
李先生祠 在治左。明万历二十三年,巡按薛继茂,以李渭倡明正学祠,祀之后燬。皇清康熙三十年,知府刘谦吉重建。
婺川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厉坛
城隍庙 俱未载处所。
昭化祠 在县汉牂牁太守陈立保,固思邛破夜郎王祠,祀至今祈祷辄应。
印江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北隅。
社稷坛 在县北。
厉坛 在县西。
城隍庙 在县治左。
寺观附本府〈安化县附郭〉
永宁寺 在府治南,前枕德江,明弘治间建。万历初,知府蔡应申重修。二十二年燬,知府赵恒、刘养中先后重建。
常乐寺 在府治北二百里,唐为福常寺,宋敕赐中胜院,明改常乐久圮。
金仙寺 在府治北二百里,明嘉靖十四年,播州铜佛寺,内铜佛七忽失其三思南,渔人网得因立寺奉之。
圆通寺 在府治南。
云台观 在府治北二百里,明嘉靖十年建。元天观 在府治北。
观音阁 在府治中和山顶,明嘉靖间。郡人李渭会讲处,前为普济亭,后为藏经楼,中贮藏经。皇清康熙四年,经历陈援世修之,左寿福楼,前玉皇楼。
玉皇阁 在府城南六十里,明嘉靖间建,崇祯间重修。
中天塔 在府治东,明万历十年参议史旌贤建。
婺川县
东泉寺 在县东半里许,明嘉靖二十六年建。慈化寺 在县西五十里,地产茶。
佛兴寺 在县南一百里,明洪熙间建。
丰乐寺 在县东一百里。
桐山寺 在县西十五里。
祖师观 在县城南山顶,蹑磴而登,楼台松柏交加掩映。
印江县
西岩寺 在县西五里,宋时建后废,明嘉靖七年重修。
梓潼阁 在县西四里,明崇祯年间建后燬。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马士芳重修。

思南府驿递考

        《通志》本府〈安化县附郭〉
驿所未载。
县前铺 铺兵二名。
仙人铺 铺兵二名。
鹦鹉铺 铺兵二名。
板坪铺 铺兵二名。
蛇盘铺 铺兵二名。
松溪铺 铺兵二名。
司前铺 铺兵二名。
掌溪铺 铺兵二名。
地施铺 铺兵二名。
天井铺 铺兵二名,以上十铺本县管理。
婺川县
县前铺 铺兵二名。
牛场铺 铺兵二名。
丰洛铺 铺兵二名,以上三铺本县管理。
印江县
县前铺 铺兵二名。
缠溪铺 铺兵二名,以上二铺本县管理。

思南府兵制考

        《通志》府总
思南营
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额兵七百四十名。康熙二十四年,裁去一百四十名,现存六百名,驻劄思南府,分防印江县、婺川县、大堡场、大堰塘、沿河司、塘头场,各处地方。

思南府物产考

        《通志》本府〈安化县附郭〉
铁 禹贡梁州,贡镠铁。
文石 出白鹭洲,文有五色,可为盆玩。
棉花 是处皆种,居民纺织为布。
蜡 各县俱有,产岩上蜂房者,为黄蜡,产于冬青树者为白蜡。
桐油 是处栽植,结实如桃,取其子为油。竹 有苦竹、紫竹、凤尾竹、慈竹数种。
兰     菖蒲    葛
蔓菁 又名芜菁,孔明南征所止处,必令军士种之,人因呼为诸葛菜。
竹鸡
白鹇 出溪谷间。
婺川县
水银 木悠坂场岩头,诸处居民穴土,百有馀丈,燃炬入采朱锻成。
印江县
茱萸

思南府古迹考

        《通志》本府〈安化县附郭〉
思州故城 《元志》云:去今思州百八十里,按唐时,田氏始祖克昌涉巴峡卜筑思州,疑即婺川城子头是。
古牂柯郡城 在府治之西,唐武德中改为牂州,寻改为柯州,按《明一统志》云:汉未伏时所保于此。
古费州 按《明一统志》:后周宣政初置,隋开皇于州治,置涪州县,唐武德间移治蒙笼山。古添州 未详所在。
古庄州 按《明一统志》:隋分牂柯郡,立南寿州,唐改庄州隶黔中郡,永徽间废。
古扶阳县 在治西北八十里,隋于扶水北置县,按《明一统志》:隋属庸州,唐属费州,宋废。古扶欢县 在治西南二十里,县东有扶欢山,因名。按《明一统志》:唐置属溱州,宋废。
古多田县 在治西北四十五里,北有浮禹山,按《明一统志》:唐武德中置属思州,贞观中改属费州,宋废。
古宾化县 按《明一统志》:唐武德中置后,与州同废。
古安彝县 按《明一统志》:唐置宁夷县隶夷州后废,宋政和中复置隶思州,宣和间废为堡隶黔州。
古思王县 在治南三百里,按《明一统志》:唐武德中置属思州后废。
古思邛县 在治东南三百九十里,按《明一统志》:唐开元四年,开生獠置后废。
废溱州 按《明一统志》:唐贞观中置州治、荣懿县、及领扶欢、夜郎等四县。天宝初改溱溪郡,五代时沦于蛮,宋政和间复置,宣和间废。
废牂州 按《明一统志》:其地与播州同,唐武德初立,充州因置牂播等郡境内有高连石门等山。
废城乐县 按《明一统志》:在府城西北一百五
十里,唐武德中招慰生獠,置属思州始筑城,人歌舞之遂名。贞观中改属费州,县西一百五十里,有涪陵水。
仙人家 去县治三十里岩上有亭,如佛龛不知创自何时,至今如新。
仙迹 在龚滩江边,石上足迹二长一尺馀相去五六尺。
婺川县
关索城 去县治五十里。
石槽关 去县治五十里。
履迹 去县五十里,俗名烧岩,上有巨迹。石洞金牛 在县南二十里,地名牛塘山半洞内,一石如牛。
梦子坡 去县治北七十五里,坡顶平处,有石炉高广约丈馀。
印江县
废思邛司 即今县治。
坟墓附本府〈安化县附郭〉

明李渭

墓 万历间参政,卒葬河东万圣山麓,楚侗耿先生弟定力作墓,志铭纳圹中有年。皇清康熙二年七月十三日夕,碑忽自河东移到祠前,李氏子孙晨起见碑,闻于知府叶蕃推官常时泰同诣墓所,墓封如故,众皆骇异其碑尚存。王治墓 正统间知府卒,于官葬府城北昔乐溪。
李盘墓 宣德间禦镇筸红苗之乱,死于阵敕,赠铜平长官葬府治北人同村。
婺川县
宋田祐恭墓 祥符间敕赠少师思国公卒,葬婺川归义乡。

思南府峒蛮考

太祖洪武元年,宣慰使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来归。
《明外史·土司传》:洪武初,太祖起兵平汉,略地湖南。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来归附,并纳元所授宣慰诰。帝以率先来归,俾仍为思南道宣慰使,以三品银印给之,并授琛为宣抚使。久之,帝以思南土官世居荒服,未尝诣阙诏令率其部长入朝。
九年,田仁智入觐上加赐之,卒遣官祭之。按《明外史·土司传》:洪武九年,田仁智入觐,加赐织金文绮,并谕以敬上爱下保守爵禄之道。仁智辞归,至九江龙城驿病卒。有司以闻,遣官致祭,并敕有司送其柩于思南。
十二年,田仁智子大雅袭父职,
《明外史·土司传》:洪武九年,田仁智死。十二年,子大雅袭,奉表谢恩。命思南收集各峒弩手二千人,以备征调。
二十年,移思南宣慰地于镇远,田大雅来谢恩。按《明外史·土司传》云云。
成祖永乐八年,改思南副使黄禧为辰州府知府。
《明外史·土司传》:永乐八年,田大雅死,子宗鼎袭。初,宗鼎凶暴,与其副使黄禧搆怨,累年奏讦。朝廷以田氏世守其土,又先归诚,曲为保全,改禧为辰州知府。
代宗景泰 年命巡抚王来经,画思南城事,按《明外史·土司传》:景泰间,思南府奏府四面皆山,关隘五处,无城可守,乞发附近土军修筑。命巡抚王来经画之。

思南府部艺文一

《思南府旧志序》明·田汝成

思南府故宣慰司治,永乐中罢司置府,与内郡比百有馀,年渐被文教蔚,然移风而西麓,田子以间出之,才追琢至行领袖后,生于是缙绅之士,彬彬焉冠于全省矣,府故无志,田子喟然述作郡守,洪君请而梓之既成,而予以行部至阅田子所为,志知其有毣毣忧国之思焉,非直以物色山川备图籍也,夫思南宇内之僻郡也,山谷阨狭,犵狫跧伏,在昔开疆羁縻而治,故其法未备,境多缦土沃而善,树四方流冗亡赖匿命此焉。逋薮虑不为土著而胥宇者,故民易动东迩酉阳,西连真播二三酋长,无严黜陟。豪举自恣,窫窳其民反目而吁天者,鹊噪蜂起轶我疆场,池鱼之祸比比罹之,皆异省辖属也。故督课之法难行,夫以法令未备之域,杂以易动之,民逼于豪举自恣之。比邻而郡守,县令不能制军兴锄击,卒有草窃变安所图,昔之为思南者亦难矣。田子时建议于朝,请设按察佐使一员,治兵兹土兼制诸司警备不测。国论韪之,竟如所请,乃今法制寖周而奸宄稍戢是,则田子有功于父母之邦也。志之作宜首表焉,他所称述固末义耳。夫先王之治天下也,虑外而勤内,故政尝均其用人也。敬迩而恤远,故士有勤乃今仕者恋中。朝内郡鄙边方一阅,除书即神气沮丧,墨墨就列一切自利,冀旦夕脱去为幸,何暇及民。夫使仕者怀墨墨沮丧之心,甚非所以攘绥四表,纾主上旁瞩之忧也。故曰择民而使者非良吏也,择官而宦者非忠臣也。苟以自靖为心何论远近,且思南虽远念其民,独非先王之苗裔乎。出缯粟供徭役以奉其上,甚敬困于盗贼之扰,不相保聚望治于上也,甚勤然则思南之民固无负于郡县长吏也。为郡县长吏者,独忍以边方鄙思南之民乎。此则田子之微意而未发者予,故论序首编俾后之览者,有政治之资焉。若曰:将以披图籍考山川则信为斯志之末义矣。

《李先生祠碑记》萧重望

同野李先生业与诸君子分豆于贤祠,顷又与申侍御供祀于省会,而复为之祠者特举也,特祠者何贵筑之学,倡自龙场思南之学,倡自先生,自先生出而黔人士始,矍然悚然知俗学之为非矣。先生行录天德之抚也,大儒治规王道之要也,扬历中外卓乎名臣治行之最,天子葵之,难进易退之,节朋侪信之,甘棠之泽随地而尸,祝之先生之道徵也。夫祠先生以特典奚过焉,铭曰:道州眼藏湘泽之灵,渑池心印,河洛之英,馀姚衣钵洙泗之精,于戏三公,百代豪杰千古斯文畴,与揖逊于孔门曰:思南李先生。

《参政李渭传》郭子章

李渭字湜之,思南府人,公生有异质,十五病肺,屏居小楼溽暑散,发箕踞父中宪,公富以毋不敬,饬之即奉而书诸牖,目在以资检刺第觉,妄念丛起中宪,又以思无邪饬之,又奉而书诸牖久之,妄念渐除恍惚,似有得及下楼与朋友笑谈,楼上光景已失于是,专求本心未与人接。自问曰:如何是本心,既与人接又自问曰:本心是如何,嘉靖甲午举于乡萧,然布素计偕以一仆自随,读孟子伊尹耕莘章则曰:尧舜君民事业自一介不取,始交际岂可不谨癸卯,蒋公信视学贵州,公谒之,因陈楼上楼下光景蒋公曰:楼上是假,楼下与朋友谈笑却是真,至一介不妄取。蒋公曰:此犹然楼上,意思在硁硁然小人哉。公愧甚以为学十四、五年只成得一个硁硁小人,不觉面赤背汗淋淋也。由华阳知县和州知州擢高州府同知至,则谒湛,甘泉先生于小嵎峒中尝宿廉州,公署梦三蛇绕身亟,挥杖蛇乃走,诘朝合浦吏以美珠进化州,吴川吏以兼金进,公皆叱之,笑曰:三蛇梦破矣,金珠非宝,固吾人蛇蝎哉,擢应天治中南,户部员外郎知韶州府先是韶有二源之役,萑苻之警未殄,公集诸寮谕之,曰:夫子告康子不欲二字,千古弭盗张本倘多欲,则身为溪壑,竭民膏脂不足以填,百姓安得不盗弭。山中盗易,弭心中盗难。敢忘自责闻者悚息,人觐过麻城,从楚侗先生登天台,楚侗示八语近道之资载,道之器求道之志,见道之眼体道之基,任道之力弘道之量,达道之才八者阙一不可对曰:渭于八者独愧见道,眼未醒耳锲必为圣人四字印而布之海内。尝曰:孔子无意,孟子不学不虑,程子不著纤毫人力,皆是不安排知无意脉路,即日夜千思万索亦是无意知无纤毫人力脉路,即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如此用力实无纤毫人力,学是学此不学,虑是虑此不虑,知得不学不虑脉路,脉路任人只管学,只管虑都是不学不虑。擢滇左参政近溪罗,公为屯田使,公至与之合并精神,学益进自言予,昔日工夫亦有起灭被近溪大喝,通身汗浃从出这身汗,自是欲罢不能,所著有先行诸集藏于家,大儒治规行于世。

《李节妇石氏传》胡松

节妇石氏印江处士,石某之女。成化己丑年六月二十四日生,弘治庚戌归李宣姑,欧阳氏严重石事之。每可其意好治麻枲蚕茧,性朴质贞,率衣著五六载不易帏阃,中华靡相尚石,独以俭约处之无耻色。弘治乙卯年宣卒,遗孤二长绽四岁,次族岁尚未周。家素贫艰窘万状,或劝其嫁。泣曰:遗孤奈何且死之,日何面目见君子于地下。乃纺绩以抚二子,石归宣时二十二岁宣卒之年,二十七岁孀居凡四十年卒之日,六十七岁柏泉子曰:余他日读春秋,见说春秋者谓春秋常事不书是矣,至于纪叔姬之卒,与其葬则亦疑若常事,然先师仲尼至备书其年月,若日而弗遗彼一国之君与其夫人,若当时之公卿大夫是何其名宠贵盛也,乃泯然或不少见于策书,心窃怪之。既思春秋之世功利炽,然人心大坏至于龙蛇战野。卖国弑君弁髦名器而秉节守义,乃独见于一去国无归之妇人。仲尼安得不贤之,以为天下后世劝耶,乃予居今之世,得传李节妇石氏,慨然长叹为一泫,然焉诚不以富亦祗以异盖,古今同情如此。余愧非其人不能使节,妇永有闻于后世如纪叔姬也,虽然庸讵知世果无其人乎,感事悼时废书于邑。

思南府部艺文二〈诗〉

《川上杂咏》明·李渭

岩阿黄虞氏,独志惟田园。日出复日入,不知城市喧。去草培嘉禾,两者不并存。汲隧甘自掘,抱膝听禽言。


野步任颉颃,所到成流连。况复泉壑清,渡云澹浮烟。石高坐垂钓,月出歌放船。达人各有怀,那复论百年。


云渚澄素景,奁澹披秋夕。沙渫沸荪畹,潦尽见村宅。一鹤自伶仃,千峰散虚白。挥手弄潺湲,借兹洗形役。


山影江半阴,渡口喧人语。东林精舍近幽,尘自来去。渔父歌放逸,澹然寡尘虑。为爱乘槎行直,到水穷处。

《游嵇公泉》前人

吾与二三子,览胜求前贤。嵇公昔垂钓传,闻于此泉。披云寻往事,流水不知年。山空琴欲冷树,古鹤来眠。

《川上学舍》前人

高阁峰阴人独立,碧梧秋色满江城。松峦月落猿啼冷,云路风凄雁字惊。紫塞未传销甲信,玉楼犹听捣衣声。年年对菊谁无赋,此日樽前意未平。

《观音山绝顶》黄堂

荒林耸碧岑,久坐静禅心。不雨苔常湿,无云洞自阴。僧閒祇树冷,鸟语落花深。高阳有伭度,支遁足相寻。

《嵇公泉次李渭韵》李培初

选胜近鱼峡,题诗忆昔贤。披云循古道,石听鸣泉。攀幽乘远兴,问道愧流年。坐起前山月,松高白鹤眠。

《思南道中》阴子淑

阴雨初晴鸡乱鸣,轺车行处未天明。岚深只说山无路,林静还闻水有声。一曲镜湖何处乞,数茎霜鬓此中生。仆夫莫惮驱驰早,已有田翁接陇耕。

《七星桥歌》方万策

山如峡兮石如碣,石巅树古水崖折。井冽泉寒雨雪霏,雄关百雉峰之缺。万仞嵬峨人迹稀,独临缥缈看奇绝。白云夹道护旌车,朔风吹衣剪旧襭。北望青山飞鸟外,一片霭黛狐兔穴。曩时伐鼓下榆关,边上羽书飞不辍。诏书数道天兵下,大将再呼罗彝灭。一自置长易郡名,封豕长蛇心悉折。太平万古树高标,汉代奇勋日月洁。

《鹦鹉溪道中》李瑞

废垣几处望中存,杨柳青青荫石门。人为寇侵先避地,犬知主去尚防村。侵阶流水随渠满,依树啼莺到日昏。何事草场成战伐,令人三叹不能飧。

《万圣山》许虬

丹沙勾漏觅,绛雪更堪餐。不借峨眉岭,长依玉露盘。穿花麋角煖,巢树鹤裳寒。帘捲先疑晓,清光万古传。

《咏白鹭洲》孙顺

磅礡江心见浅洲,青莎有鹭狎同俦。引年栖息閒如鹤,快意忘机静似鸥。素影翩跹摇素练,清姿皎洁濯清流。因知王化滋禽鸟,羽族飞鸣得自由。

《香炉岩》张守让

溪边流水绕香台,瑞气金炉五色开。却是玉楼仙子度,冯彝捧出博山来。

思南府部纪事

《府志》:成祖永乐十三年,布政司蒋廷瓒上言:婺川山中连呼万岁者三,礼部尚书吕震请称贺不许。英宗正统十二年,苗陷思南府。
世宗嘉靖八年,思南田中火燎禾雨乃止。
九年,真州贼周天星等寇婺川县境。
十五年秋七月,思南地震。
二十七年,苗贼许龙保陷印江县。
神宗万历七年,婺川大水。三十四年夏五月,思南府沿河麦一茎四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