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四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卷目录

 思恩府部汇考二
  思恩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思恩府城池考
  思恩府关梁考
  思恩府公署考
  思恩府学校考
  思恩府户口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卷

思恩府部汇考二

思恩府山川考二

       《府志》白山土司
笔架山 在乔利旧司治之东北。起伏三峰,形如笔架,离旧治十三里之遥。
九儿山 在丹良,今司治。西接归德界,山头有九峰,远望如婴儿隐立,因名之。
独秀山 在乔利旧治之东。平地突起,如笏,又名印笏山。
姑娘江 在司治东南,古时九妇女携手过江,骤然江涝涌出,冲去不见土人,因而名之。小溪 在上旺城。头发源由博学城头司前,自坑穿出,合红水大江。秋冬乾涸,春夏汎涨。
兴隆土司
挂榜山 在司治东南,距司二十里,平远苍翠,状如悬榜。
旗山 在司治东五里,高峰突起,溪流环绕,上有石刻旗山带水四字。
鸡笼山 在司治西南八十里,山极方广,相传昔人见有一鸡栖止其上,每天将晓,辄闻山中鸡鸣声。
暗山 在司治南六十里,峰峦峭突,林木蓊郁。虽昼行,必持炬,炬灭则满坞,黑暗如在漆室中。七首山 在司治西六十里,高峰峭壁,起伏七峰,似七人之首。俗传古有姊妹七人,学仙于此,冲举而去,故名。
凤凰山 在司治后。峰势翩翩,宛如凤翥翔集。黄幡岭 在司治东南三十里,岭势峻绝,一望黄色,如树帜然。
清水江 在司治东,北有小水,自安定刁河溢流出,至红水江,一线清流,四时不混,满江皆红,此水独清,故名。无舟楫,土人渡以竹筏。
红水江 在司治西北,源出滇南,由东兰土州至司上段九城头,下都阳旧城白山安定。滩高石险,不通舟楫。春夏水涨,色红如赤,故名。七首水 在司治西南,从七首山下,流入红水江。
鸡笼水 在司治南,从鸡笼山下流出,绕归红水江。
定罗土司
独凤山 在司后三里,峰峦削平,形如独凤,故名。
将军山 在司东北,一峰高出,怪石巉岩,与那马司交界,距本司二十里。
三架山 在司治南,三峰尖耸形如笔架,故名。与武缘县交界,距司二十里。
感土山 在司治东,距司二十里,秀丽清幽,中有岩穴。明正统间,土官岑瑛洗石刻镇安二字于上,若有风雨,其顶先出云气,故逢亢旱,人皆望之。
架溪 自旧城司界流入境内,经傲城头转向东北,绕陇开村出境,至那马土司,注于红水江。产溪 自旧城司界入境,东至铁锁桥,转流于北,经凌城头至傲城头,与架溪合。
桥榜溪 自武缘县界入境,北经损城头至于巩桥,又北至于傲城头之东,与架溪合。
旧城土司
八峰山 又名元武山,在城内屹然。一山八峰耸翠,四面皆有畬田。其上有泉,味甘。昔土官岑瑛以石砌凳路,令人便于汲水,又刻瞻云二篆字于石上,又于峭壁大书兴学二字。
朱雀山 在司治前尖峰上刻悦服二字,旁有小字奉训,大夫岑瑛书。
崠蒌山 在司治东北,距司三里,层峰磊石,其下有泉。
驮感山 在司治西南,距司三里,磊石巉岩,下有涌泉。
崠藏山 在司治西,距司三里。
岊砦岩 在八峰山中,深十二丈,广二丈七尺,高一丈,石乳倒垂,清幽可玩。
崠蒌水 在司西北,源从崠蒌山。下有一石池,
仰出不竭,秋冬浅涸,春夏涨溢,流入驮感山穴,不知所之,土人推测,相传山径通驮感山。驮感水 在旧城司南。源在驮感山,下有一石穴泻出,四时不竭,经羊志城头流出,都阳土司界转向归德土州内地。
下旺土司
大王山 在司治左。层峰插霄,一名岊区山,距城一里。
垒石山 在司治右。石壁巉岩,耸秀非常,距城一里。
鬼山 在司治北。深林岑郁,有泉涌出于下,距城六里。
波岌山 在司治西南,距城四里,乱石巉岩,有泉涌出,日每三潮三汐。
彭山 在旧司治左,距司二百里。
石缝山 在旧司治左,距司百九十里。
蓬山 在司治后,与城相连。峰峦尖耸,屏翰司治,石壁巉岩。悬岩之半有观音小庵,祈感甚灵。崇峻岭 在司治前,距司二里,山势高耸。檂欀岭 在司治北,距城四里。其上出磨刀石。陇嚣水 在司治东南,水从山中流出,经古丽桥,北向合波岌水。
波岌水 在司治西南,距城四里。源出波岌山,环绕司治,流入旧城司治。
陇欀水 在司治北,距城五里。源出鬼山,流经司治,左与波岌水合流入旧司治。
渌劳水 在旧司治,源出渌多山。
那马土司
峨山 在司治西北,距司五里。
苏玮山 在司治西南,距司二十里。
岊旦山 在司西北,距司十里。峭壁插天,中有石洞,凄幽迥异,俗祀真武及二世祖黄晹像于其内。
文胡山 在司治南,距司五里。尖峰突兀。砦崇岭 在司北,距司二十里,山势嵯峨,屏翰司后。
檂企岭 在司治之西,距司十五里。标岭 在司南,距司四十里,界连武缘县永宁六图,岭势高峻,超出群峰。
六部岭 在司治南,距司十五里,界连北山土司思黎城头。岭势高大,超出群峰。
檂企水 在司西北。秋冬浅涸,春夏汎溢,司内田畦多资灌溉。其水源自石穴涌出,由上下马安城头流入旧城岊村口,石穴逶迤曲折,莫测其处。
峨山水 在司西,出自石穴,逶迤至渌郁城头,汇入苏㙔山水。苏㙔水 在司西。从坑堑仰出,流至渌郁城头,合峨山水汇,由周鹿城侧绕出,兴隆司界,流注红水江。四时不涸,通司赖此荒歉无虞。
都阳土司
峒层山 在司北,距司十五里。山势高大,起伏如虎。下有峒岩,远望重峦层层叠叠,故以为名。岊皂山 在司治后,山势如屏。
岊榔山 在司治南去司一百七十里。
旦山 在司治东北,距司十五里,山下有峒,虚敞清幽,怪石林立,状类人物,兼有石笋石座等异。相传昔有樵者,遇绿衣神人于此,端拱对语,须臾不见,至今遗迹尚在。远望婷婷独立,如梨园中唱旦之伫立于优场,故俗名为旦山。六娄山 在司治南一百二十里,一峰矗起。强山 在司治南一百二十里。峰峦高耸,下有石岩,题刻顺山隐岩四字,故又名顺山。
勾核山 在司治西南去司一百三十里。咘岊水 在司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平地有穴,阔数丈水由地出。人初观之,澄清可鉴,须眉移时混浊,如血赤凝,睇久之,渐变如米色湫隘,一泓日三变其色,流不数武,汇入咘敬潭。
咘敬潭 在司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潭阔过于咘岊,渊深莫测,水从潭底仰出,清澈冰壶,鱼多潜藏,观者必诚心默。祝朗声呼号,鱼方浮跃水面,奔逐如梭,历历可数。水由顺山东,注武缘县河潭侧。
古零土司
龙角双峰山 在司治东。原思恩州土官岑瑛礨石为垣在于山脚下,名为古零堡,至今基址在焉。其山去司治二百里,两山峙立,尖峰突兀,以其状同龙角,故以此名。
虎头山 在司治南三里。原思恩州土官岑瑛礨石为垣在于山顶上,名为金刚寨。其山一峰高耸起伏,蹲踞俨若虎形,故名。
纱帽山 在司治后三里,独立无附,势干云霄,后高前卑有类纱帽,故名。
下涝山 在司治下劳山左。
岊滚山 在司治右下,有高祖庙。
司前水 自上林县界山下涌出,迂绕司左由纱帽山后达入,下远潭溪涧盈尺,亢旱则涸土,民常于溪内,掘地取水汲之。
下远潭 在司治后刁律隘山下。潭阔数丈,水碧澄清澈,冰壶迎滀前司之,水穿入刁律隘山根,莫测所之。
安定土司
砦油山 在司治西北,距司二十五里。山势崔嵬,摩汉干霄,四面峭壁峻峭,屹立如堵。旁有石磴嵚崎,可梯而上。好事牧儿竟登其巅者,往往见有署宇、台榭、城门、启闭在依稀间内列金银器具,辉煌心目,稍蒙觊觎窃攫之念,则阴霾四起,雷雨交作,凛然不敢仰视。匍匐而下,天气清爽,如初询之老民。历传此山为往昔蛮王岑顺屯驻之地,没而为神,故有此异,但岑顺不知为何代人,无可稽考。
陇茶山 在司治东,彝江峒内,距司一百六十里。山无特异奇观,命名之意不知其所由来。彝江峒 在司治东,距司一百五十里。由匹夫关险道盘旋,始达其地峒,势条直如巷中泻小水前横大江。
彝江 在司治东,距司一百五十里。水由山根涌出发,源于东兰土州,流入大河。
韦太村水 在司治北,距司五十里。一水汪泓滃然仰出,莫测其原。清泉幽碧,左右分流,一从地六村前流入,小岭始达大河,一从大察峒口迂回岭。溪自山缝泻出,感唐城头之前,流注刁河隘地暗透大河。
何旺堡山川无考
水利附本府
朱砂江 粟谷江 两江之水俱可灌田。惠泉 源出田间,小阜不竭,由通津关出,绕墟市灌田。
达泉 其水喷涌,可溉田数百顷。
那盎陂 在府城东三里,潴水溉田。
武缘县
林墟坝陂 在靖安坊,其水灌田。
葛墟坝陂 在县西三十里,灌溉田亩。
陆屯陂 在县东南十里,其水溉田。
卢坝陂 仆坝陂 屹坝陂 岭坝陂 以上俱在乐昌乡灌田。
三双坝陂  乌龙坝陂  陆门坝陂六十畴坝陂 驮彭坝陂  古凭坝陂扶坝陂   梁坝陂   剑江分水坝陂以上止戈乡水可灌田。
膺坝陂   斜坝陂   闭坝陂
水响坝陂 以上永宁乡田亩俱资灌溉。新沟水坝陂 在县东十五里,其水灌田。廖灞陂   开坝陂   其水灌田。潭布井 在乐昌一图,灌田数顷。
那马土司
檂企水 自石穴涌出,春夏汎滥,秋冬浅涸,司内田畦多资灌溉。
苏㙔水 从坑堑仰出,四时不涸,通司赖此灌溉,荒歉无虞。
都阳土司
咘敬潭 在司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水由顺山,东注武缘县河潭,侧田畴赖其灌溉。

思恩府城池考

        《通志》本府
思恩府城池 旧在寨城山内。土官岑瑛初迁于乔利,新建伯王守仁再迁于荒田筑。自明嘉靖年间,周围三百一十二丈五尺,高二丈二尺。为门三:东鸣凤,南正思,西悦化,北无门。东南西三门各有瓮城,城楼四座,各一间四隅角楼,四座各一间,无敌楼共六百八十二垛。东西两河夹流至南门交合,俨然壕堑,北面倚山麓无水。
外州县
武缘县城池 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嘉靖十二年知县马汝颐修。万历八年,知县黄约重修。辟四门有楼,曰演武、曰丽泽、曰阳和阜民。皇清康熙三年,知县庄振徽重修,周围五百九十丈,
高一丈二尺,为门四:东阳和,西丽泽,南阜民,北威武。城楼四座,各三间,窝铺一十七间,无敌楼雉堞共一千六百五十七垛。城外周围壕堑六百十七丈,广一丈,深七尺。
西隆州城池 新改流官规模草创,文武依山傍川,民置为官舍,互相抚绥,并未建造城池。西林县城池 建创方新。康熙六年,知县王杰始筑城垣,周围二百八十五丈,高八尺,厚二尺五寸,开四门,置四楼,无雉堞壕堑。
白山土司城池 旧有城池在乔利凭山垒。石头城一座,周围六十丈五尺。自明末叠遭兵燹,城池颓废,移住陇兔材,即以陇兔为司治,官民杂居。
兴隆土司城池 初卜筑乔利,惟石砌墙垣。周围七十丈,高仅六尺,墙北一门曰顺义。自明末兵变,衙门焚毁,墙垣倾颓,移入芦何城头,为司治,并无城池。
定罗土司城池 旧有石城一座。相传岑瑛所筑,即名岑瑛城。周围二百馀丈,南西二门,至今如故。但城内荒芜,无人居住。去城二十里,木城头为司治,与民杂居。
旧城土司城池 以山为城,南北东西各径一里。山口垒石,筑墙连接障密,四山口开四门,无城楼雉堞。明永乐间,土官岑瑛所筑,东南关口石墙长二十丈,高一丈二尺,西关口石墙长八十丈,高一丈二尺,西北关口石墙长五丈,高一丈三尺,又向背深堑广长各如墙势。
下旺土司城池 石城一座建。自明正统间,相传思恩土州官岑瑛有神术,行兵屯营所筑。正南依山为翰,惟筑东西北三面,共一百五十丈,高六尺,无垛子城楼。开三门,东曰古丽,西曰律门,北曰绍兴。
那马土司城池 石城一座,周围七十丈,高五尺。分南北二巩门,无雉堞城楼,壕堑名曰周鹿城,后倚砦崇高,岭前绕小川。相传明正统年间,为思恩土州官岑瑛神术建筑。
都阳土司城池 以岊皂村为司治土属。原无城,惟土筑墙围,阔六十丈,高五尺。自明末变乱,兵燹倾颓,今即其旧基,官民杂居。
古零土司城池 自建置以来,并未修筑。城池惟于纱帽山前建立司治,厂其籓篱,与民同居。安定土司城池 原无城郭,司无定处。先卜筑于旧洲。因兵燹废颓已久,今移地六村为司治,诛茅结屋,官民杂居。

思恩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
顺山堡 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都阳土司地方。明季因归德隆安土猺为乱,建堡于其地,本府同知移驻堡内,选武缘民人之精壮者五十五人充为土兵,总以头目捍禦地方。明末焚毁堡署坍塌,今同知仍归本府,土兵罢归武缘县。南桥 在府南关,石桥二空,巨石作梁,知府崔云翀建同知骆士濆为之记,见艺文。
正平桥 在府东关外,石桥二圈,袤跨两岸,同知马有用建知府金梦麟为之记并题,见艺文。永济桥 在府南关外。明知府尹仲亮建缙绅梁国相为之记,见艺文。今年久,桥被水冲颓,未曾修复。
狮子桥 在府城南十里狮子岩前。
公仲桥 在府东三十里,木桥二架。
清桐桥 在府东四十里。
黄岭桥 在府东四十里覃李村。
陆通桥 在城东七里。
清水桥 在城南四里。
东桥 在城东一里。
隆兴桥 在旧府城内。
白范渡 在府城南二十里。
清水渡 在府一百里。
洪水渡 在府治一百二十里。
峡江渡 在府治东北一百八十里。
古和渡 在府治西一百五十里。
武缘县
马头隘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止戈六图。石磨隘 在县东一百里止戈四图。
罗降隘 在县东一百里止戈四图。
高黄隘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止戈四图。剑江隘 在县东八十里止戈五图。
水锦隘 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止戈四图。俭孔隘 在县南六十里永宁七图。
葛墟隘 在县南三十里乐昌二图。
渌乔隘 在县南四十里乐昌一图。
林虚隘 在县东南四十里乐昌二图。
甘峒隘 在县南三十五里乐昌二图。
思渴隘 在县南六十里乐昌四图。
渌赵隘 在县东六十里止戈六图。
渌淇隘 在县东九十里止戈六图。
渌驮隘 在县东六十里止戈五图。
渌林隘 在县东六十里止戈五图。
横山隘 在县南三十里乐昌五图。
渌黎隘 在县东九十里止戈六图。
渌昌隘 在县八十里。
渌潭隘 在县东九十里止戈六图。
镆铘寨 在县东五十里。明洪武元年,设巡检一员,土副巡检一员。今止存巡检一员,土巡检废。
西舍寨 在县西一百里。明正统二年,设巡检一员,土副巡检一员。今止存巡检一员,土巡检废。
高井寨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明正统二年,设巡检一员,土巡检一员。今止存巡检一员,土巡检废。
博涩寨 在县东六十里。
横山寨 在县南四十里。
高峰堡 在县南四十里乐昌一图。原额目夫三十名,每名月支民款银四钱五分,近革。万历十一年,议允西舍寨弓兵,该班十四名轮守。暗山堡 在县南三十里,每月轮拨横山寨弓兵五名把守。
鹏山堡 在县东三十里,每年募目兵十名把守,今革。
黄道堡 在县北二十里,每年编民款五名把守。
茅山堡 在县西三十里,为贼出入之薮。万历十二年,知县郑学醇议允建堡于此。
扶台堡 在县东止戈四图,离城一百一十里。武缘所军二十名,目兵三十名,耕食绝田,防八寨猺贼,今撤。
焚香堡 在县东八十里。
彭岭堡 在县东止戈五图,离城一百二十里。武缘所军二十名,目兵三十名,耕食绝田,防八寨猺贼,今彻。
东门桥 在县东门外,邑人常胜修。
罗庇桥 在县南二里靖安坊。
同安桥 在城西二十五里。
福善桥 在城北六十里止戈一图。
黄峒桥 在县东六十里止戈七图。
观音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乐昌一图。
驷马桥 在县南十里靖安坊。
平安桥 在县南二十里靖安坊。
南渡桥 在县西二里。
南济桥 旧名渡头桥。在县南二里靖安坊。明正德初建,嘉靖十八年耆民龚英修,三十二年,知县蒙壮初以坚珉改南济,桥有亭,郡人知府陈大抡记。
平民桥 在县南二十里乐昌五图。
平洪桥 在县南二十里靖安坊。
苏丰桥 平丰桥 俱在县南十五里乐昌五图。
平洋桥 在县南二十里乐昌二图。
乔邓桥 在县西南十里乐昌五图。
暗桥 在县南五十里,与宣化县交界。
龙凭桥 在县东三十里止戈六图。
覃福桥 在县东三十里。
鲁班桥 在县东南十里。
陆楚桥 在县西四里永宁二图。
北桥 在县北门外,邑人萧茂妻虞氏修。鲁甘桥 在县东三十里乐昌一图。
驮转桥 在县东南十里靖安坊。
罗波桥 在县东四十里止戈七图。
大石桥 在县南一里靖安坊。
平稳桥 在县南十五里乐昌五图。
双桥 在县南二十里靖安坊。
杨桥 在县南二十里乐昌五图。
平安桥 在县南二十里靖安坊。
银桥 在县南十五里靖安坊。
第八桥 在县南三十里乐昌一图。
桑桥 在县南四十里靖安坊。
金鸡桥 在县西五十五里永宁七图。
驮章桥 在县西五十五里止戈七图。
柴桥 在县西五十里永宁七图。
亨桥 在县西六十里永宁七图。
三门桥 在县西北五十五里永宁七图。惠怀桥 在县北七十里止戈七图。
火烧桥 在县北四十里止戈七图。
朱砂渡 离县北三十五里在止戈一图,额设渡夫一名,领年编工食。
陆楚渡 离县西三里,在永宁一图。额设渡夫一名,领年编工食。
南济渡 在县南离城二里,在靖安坊,额设渡夫一名,领年编工食。
大缆渡 在县北离城四十里,在止戈一图,额设渡夫一名,领年编工食。
西隆州
麦林隘 在州西南,距州四百八十里,属古障,甲现驻防兵四十名。
小古障隘 在州治西,距州二百五十里,属巴结,甲现驻防兵二十名。
入卧寨 在州治北,距州二百里,属龙渣,甲现驻防兵二十名。
板坝渡 在州治北,距州一百二十里,属剥弼,甲设独木船一只。
八渡 在州治北,距州二十里,属剥弼,甲设独木小船一只。
西林县
上林塘隘 在县治东,距县一百九十里。皇清康熙十一年,驻防营内奉拨百总一名,管队一名,领兵三十名汛守。
普驮隘 在县治西北,距县一百一十里,拨兵二名汛守。
皿铁隘 在县治西,距县一百里,拨兵三名汛守。
那佐隘 在县治西南,距县二百二十里,拨兵三名汛守。
𣆟厚隘 在县治南,距县一百九十里,拨兵二名查守。
那腊隘 在县治南,距县一百七十里,拨兵二名查守。
那北隘 在县治南,距县一百六十里,拨兵二名查守。
瓦村隘 在县治南,距县一百九十里,拨兵二名查守。
县前渡 在县治南门外,附在城边,额设渡夫一名,编给工食。
北渡 在县治南,距县一百里,额设渡夫一名,编给工食银两。
白山土司
下远隘 在司治东北,距司七十五里,枕连安定土司彝江猺蛮,土官令目兵严加防禦。乔利小石桥 在乔利旧司旁之东,被水冲坏,距陇兔二十里。
乔稔小石桥 在旧司之东北,巩固无坏,距陇兔二十四里。
小溪渡 在那马司治之西,距司三十里,春夏雨水瀑涨,土民用竹扎篾作渡。
兴隆土司
岊关隘 在司治西北,距司二百五十里,接壤田州,山径崎岖。
乔巩桥 按《司志》:在司治西南二十三里。乔杨桥 按《司志》:在司治南三十里。
乔按桥 按《司志》:在司治东十五里。
乔珍桥 按《司志》:在司治东北三十里。
定罗土司
铁索桥 按《司志》:在司治西距司一里。
募桥 按《司志》:在司治北二里。
旧城土司
旧有六路通各邻境,蹊径僻狭,各拨兵把守,稽察逃人奸宄,遇有小警,自可防禦。
东南一路往定罗土司二十里,各有土兵耕守防汛,正南一路往都阳土司,距司治二十里,设土兵十七名,在望村耕守查汛。
东北一路往定罗土司五十里,往年猺贼越劫,今令红水江边贡吞等宦各村土兵谨守防汛,正东一路往兴隆土司,距本司五十里,设土兵十名,在岊等村耕守查汛。
正北一路往土田州,距本司二十里,设土兵十名,在怕环村耕守查汛。
西北一路往下旺土司,距本司三十五里,设土兵十名,在坡华村耕守防汛。
西南一路往白山土司,距本司十五里,设土兵十名,在零半村耕守防汛。
司前桥 在司治东南,距司半里,塍中有深沟,以石砌巩,桥长二丈,广六尺,客民往来称便。
下旺土司
马门桥 在司治北,枕连城门石巩一道木条方相接。
古丽桥 在司东,枕连城门用木枋。
伏认桥 在司治西,距司二里用石砌巩。椒墟桥 在司治北,距司一里用石砌巩。
那马土司
周鹿石桥 在司治东南,距城数武。相传桥与城同时建造,阔五尺,长四倍之城头,村落之在桥东南者浮于西北,实为司中通衢。
都阳土司
猺陇隘 在司治东北十五里。相传唐时蛮猺纠众作乱,敕调大兵扑剿,遗种未绝,生聚至今,有罗蓝韦许等姓垦山,力食不任,赋役亦不为祟。
那阳桥 在司治东南,距司一百五十里,年远颓塌,但存其名,今架木桥,民免病涉。
红水江渡 在司治南二十里,水急山狭,自古不通舟楫,土民用竹作筏。
古零土司
刁律隘 在司治西二十里,两峰夹道,斜径崎岖,隘外即下旺首城头界,内地不烦扼守。清水隘 在司治东北四十里,隘外即上林土县向平村界,平垣无险,从未设防。
罗降隘 在司治南三十里,隘外即武缘县界,本司出府必历之径,武缘拨兵二名查汛。古零堡 在司治右下劳山下,历来设土舍一员提调,今废。
金刚寨 在司治左虎头山下。
安定土司
匹夫关 在司治东,距司一百三十里,由河边隘道二十里始,至彝江峒。
刁房隘 在司治北,距司五十里,隘旁有大察峒,猺蛮聚居其中,时出窃掠。为司中第一险阨。彝江隘 在司治东,距司一百八十里,隘外即庆远府马河峒界,亦属险塞,但间有窃发,尚可控制。
剑隘 在司治东南,距司三十里,两山峙立成一夹道,未为险塞,但自此万峰插天,烟云蔽日,行人经过,每为股栗不前,穷日乃抵匹夫关至彝江峒。
刁河隘 在司治西南,距司三十里,平畴无险,止有数石林立,地势稍窄,因以隘名。外即兴隆土司界。
清水渡 在司治西南,距司四十里。
红水渡 在司治东南,距司四十里。

思恩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思恩府治 在城居中稍南。后倚蜒蜿山,前拱狮子岩,四面峰峦重叠,左右冈陵回抱,东西二水交合于南,允称秀丽之区。中为师帅堂,西为清军厅,东为经历司师帅堂,后为思补堂。东为丰积库,西为外书舍,后为知府宅师帅堂。西旧有龙亭库,堂之前,左右两庑六房序焉,中为露台甬道左右有皂,隶刑杖亭,南为仪门,东为土地祠、寅宾馆,西为司狱司、常平仓,监狱在司狱司侧,正南则大门在焉。
清军厅 司狱司俱在府治内。
思南协守府副将。衙门在府治后西北隅,原旧分司协镇驻南宁府。皇清康熙四年始,移驻思恩。
守备署 在府治后。
千总衙 在城外。
把总衙 在东门外营房内,按明季府治,后建有九土巡检司九所,每月一司带领土兵赴府驻卫。一以戍守城池,一以使观汉官威仪,乃羁縻之意也,明末蹂躏。相传兴隆土司韦承业统领土兵作乱,将明季旧制碑文及九土司衙署焚燬无存。今基址建立营房为官兵居住。
外州县
武缘县治 建自明洪武初年,在城东门内。至万历四十一年,知县李先春移建南门内,中建县堂,右边龙亭库,两廊为吏书舍,前为仪门,左
边寅宾馆土地祠,右边狱房外为大门,上为谯楼大堂,后建穿堂左边为库,内为县衙,左边仓廒及后衙颓坏。皇清康熙六年知县庄振徽重建。
典史衙 在县左,厅一座三间,后衙一座三间。教谕廨 在旧学址,前后厅各三间。
训导廨 在旧学址,前后厅各三间。
分司署 在县治东,正堂三间,穿堂一间,后堂三间。万历十二年,知县郑学醇修。
城守原未建置衙门。康熙七年,知县庄振徽千总江辉同捐买民舍,改为城守公署。
黄桐驿 朱沙驿 白石驿 俱圮。
覃李公馆 在城东四十里覃李村,知府侯国治建。
上司公馆 在城东门内。
府教场 在东关外,演武厅一座三楹,前有抱厦,后退座长各如厅。
县教场 旧在北门外。明隆庆初,知县钱盛移置于城东红泥岭,久圮。万历十二年,知县郑学醇重建。
常平仓 旧在府治外。明末焚燬基址,久建营房。今建府大门内,西旁瓦屋二所,共六间。捐资积榖以备饥馑。
预备仓 在县南,官厅一间,廒一座三间。递年本县自理积谷二百石。万历八年,知县黄约修。养济院 在北门外。
乡约所 在城内。
西隆州治 治因新设公署,草创茅屋土室仅蔽风雨。按州署前知州石笃生详,允建于扁牙之坝楼山。今改迁于本州之砦凶山。州署西向大堂四楹,堂后为川,堂左为仓,右为库,两廊为书吏舍,积贮案卷,最后有楼为知州廨堂。外为大门,上设谯楼,南北两侧为衙役班房。
州同署 西向大厅一座三间,前为大门,后为廨。
州判署 未建,今葺茅屋暂寄。
吏目署 未建,今葺茅屋暂寄。
守备署 北向大堂一座。堂后两廊后为廨堂,西为千总署,西南为千总廨,正北为大门。西林县署 建自康熙六年,在城居中东向。中建大堂三楹,后为川堂三楹,左为仓,右为库,后即知县廨三楹,大堂前,左右六房吏役,前为仪门,周围俱筑土垣,正东则为大门。
县丞署 建自康熙六年,在城东门内东向。厅廨前后二层,各三间,周围俱筑土垣。
典史署 建自康熙六年,在城东门内东向。厅廨前后二层,各三间,周围俱筑土垣。
驻防守备署 建自康熙六年,在城西门内南向。堂署前后二层,各三间,周围俱筑土垣。千总署 建自康熙五年,在城南门内东向。堂廨前后二层,各三间,周围俱筑土墙。
白山土司署 旧在乔利墟旁。因被兵变,瓦砾无存。今移陇兔村,创结茅房与民杂处。
兴隆土司署 旧建置于乔利,兵变之后燬残殆尽。今于芦河城头渌河村建草署二座,为堂为舍,与民同居。
定罗土司署 建自明万历年间,在木城头南向。中建正厅,左右两廊为书役房舍,外为大门,上为谯楼,后为中厅,左右两房为书室客舍,最后为司廨。东西各有厢房,明末兵变倾毁。今未能修复,现迁住在司治,西侧茅屋,前后二层,各三间,与民杂处。
旧城土司署 建自明万历年间,在八峰山下居城之中。门楼一间,大堂一座,两楹中堂一座,两房后廨一座四房馀,无仓库侧舍。
下旺土司署 旧建在首城头内。因明末兵变焚塌,于顺治戊子年间迁居那海堡石城头内,起建茅屋三座北向。前为司堂,中为厅,后即司廨协,理房一间在中厅堂,外为大门。
那马土司署 旧有砖瓦,兵变被毁。今止草盖大堂一座三间,后堂一座三间,内衙五间,协理房一座三间。
都阳土司署 旧衙二座在岊皂村,因罹兵变,瓦砾无存。今止茅草盖署一座三间,与民杂居。古零土司署 原无衙宇,历来司官自行捐资,构椽而居,共置署宇三进。前为大门,中为大堂,二堂后为廨舍数楹,仅蔽风雨而已。
安定土司署 旧有砖墙衙署一座在旧州,久废。今以地六村为司治,止有茅屋,前后两座,共六间,与民杂处。

思恩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
思恩府儒学 自明季文成公缮疏,迁治于荒田驿。原议建造于东门外朝天凤岭,时因方向未利,急欲图成,遂卜筑于南郊外去城一里。荒僻简陋兼之溪河泛涨,朔望行香病于朝涉。至万历元年,知府侯国治捐金迁学于城内府治之东,即今所也。中建大成殿三楹,殿之前列两庑,各六楹。殿之后为启圣祠三楹,祠东为明伦堂三楹,外为戟门三楹,戟门之南为棂星门,其名宦乡贤二祠,从未启建。每遇春秋祭祀,设位于戟门之东,拜跪于瓦砾之地。皇清康熙十一年,本府知府金梦麟捐捧鼎建儒学,
原在府治南明。正统十二年,土官岑瑛请建,嘉靖八年,徙建荒田新府。
阳明书院 旧建府治东。万历间,知府侯国治因学宫建在府治外,简陋荒芜不足以安神妥灵,乃即书院而大之,改为学宫,即今所也。后迁建书院于府治西堂舍,俱全。因明末兵燹倾圮,空遗基址,鞠为茂草而已。现经本府知府金梦麟相度经营,将复新之。
社学 原建于府治西南隅。因明末兵变,悉遭焚塌。今基址为营兵结茅居住矣。
学田 十二亩坐落乐昌三图八冬定楼村。崇祯乙亥年,本府知府顾应旸捐置。原户郭二令黄周留等佃耕,除武缘编差纳粮外,每亩纳租银一钱六分六釐七毫,共纳租银三两。
一六亩五分坐落止戈一图。捐置之人未详,原户陶从陶保佃耕,除武缘纳粮编差外,每年共纳租银一两。
以上二项共田十八亩五分,共纳租银四两。历来俱本府徵收,贮库周给本府贫生。自顺治年间起,历年俱起解学道。
学塘 二口坐落南郊外,诸生月课取给于此。又明知县陈熙绍捐俸,置有学田数十亩,坐落白山兴隆土司地方,原有碑文在学仪门内。相传明末反贼张常及兴隆土司韦万安率众为乱,城中一切碑文旧制悉被毁灭,此田竟无可查。
社学田 共一百二十二亩七分,每年共纳租银四十三两五钱,此项银两明季以前,本府徵收,即以之修建社学,延立社师给以月廪,使之教迪民人子弟以及贫而无力读书者,给以灯油之资。顺治年间,因地方新辟,悉作编剩起解充饷。康熙八年,编入赋役全书。
外州县
武缘县学 自唐武德始,宋天圣九年始,备明洪武二年,建于城南寿宁寺右。宣德九年,知县黄宗广建明伦堂。正统八年,县丞封纯建。景泰三年,县丞梁晚昌教谕谭经建两庑戟门。弘治十七年燬。正德二年,御史颜颐寿迁城内。南街十五年,知县姚明诚重修。嘉靖十三年,知县马汝熙复迁于南门外,彻寿宁寺为之。二十五年,知县邓体静复迁于寺右旧址。四十一年,南宁府知府方瑜委署,经历徐恩教谕,郑豫夫修葺。隆庆元年,巡按御史朱炳如行县通学呈复令,知县杨大韶复新之。万历十二年,知县郑学醇重修大成殿三楹,东西两庑各七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楹,明伦堂三楹,在大成殿后东西各有斋,各有楹,启圣祠三楹在大成殿后祠,后有敬一亭名宦祠,在启圣祠左,乡贤祠在启圣祠右。
修文书院 在县东知县刘诰建,明万历八年废。
社学 明隆庆初,知县杨大韶奉文修建,南庠东庠罗谙依岭葛墟林里,陆方赤旗林墟平丰潭,湾甘村邓柳下沙欧村。韦桐、韦阳、高丽、罗墟等社学近悉圮坏,惟南庠葛墟尚存,南庠瓦房一座三间,小塘二口。地东至学宫墙直三十二丈,南至路横六丈五尺,西至塘直三十四丈,北至壕横十九丈。
田租 原额田塘税亩通,共二顷一十六亩零五釐,年编银一十一两。内抛荒田塘税共九十一亩零五釐,该荒学租银四两七钱三分垦熟,田塘税一顷二十三亩,年徵熟银六两二钱七分。原支给贫生月课用,令年终解提学道。西隆州学 改流未久,儒学未设。知州王誉命草创茅屋于州西南山麓以祀,宫墙殿庑一无所建。
西林县学 改流未久,儒学未设。
白山等九土司学校无考。

思恩府户口考

        《府志》府总
康熙十二年,查实在汉土二十三属,活丁口二万九千三百三十五口,内武缘县荒熟丁七千九百二十六丁,其西隆等新改流二州县,暨九土属九土司一峒一堡活口。
武缘县
顺治十六年开辟,十八年开徵,户口一千七百八十二户。
熟人丁三千六百五十丁零七釐九毫。
康熙九年报垦,十二年又增三十四丁七分三釐。
通共熟丁六千一百九十四丁八分零,十年以后报垦之,丁尚未起科,未入熟数。
西隆州
原属土司,民居散处,迁徙无常,从无烟户可稽。皇清改流设县,亦不编丁,今查六里一甲,仅有三百零九户,共一千九百五十四口。
白山土司
户二百七十四口六百六十四,
《司志》:白山狼猺杂处,山多田少。自明嘉靖年间,抚平之后,改设为司,所辖十六城头,例不编丁。今约本司目民,共八十七户,男妇共九百八十五名口。
兴隆土司
司多系猺獞岩居穴处,栖止靡定,无烟户可稽。例不编丁,惟所辖十六城头,目民仅三百户八百三十一口。
定罗土司
民多散处山隅,迁徙靡常。自古以来无编丁立户,止有十二城头及各村内,共计三百二十五家八百九十六口。
旧城土司
建置以来,例不编丁立户。今查十一城头,止三百八十五户,共一千零六十二口。
下旺土司
自古不编烟户丁户,惟有十二城头,共二百家七百六十口。
那马土司
自古例不编丁,原额编立民兵佃民一千二百三十五家。自明末叠遭兵变,逃亡殆尽,今现在三百三十五家,八百七十六口。
都阳土司
古来未编户。明末兵变,仅存孑遗,总计通司目民共二百零五家,五百七十五口。
古零土司
原无版籍,例不编丁。明嘉靖年间,查有三百五十馀户。万历七年,被八寨峒贼占去。古刘大六二十九户,额收二十九户,额收二十七户归入司官,将其田地以作禄田。迨至明末兵乱杀掳,户绝人稀,多方抚集。今现在止有二百三十五户,共计人丁八百七十五口。
安定土司
明万历年间,约计一千一百有馀户。自明末兵变,逃亡过半。今止有三百五十户,一千五百三十五口。
何旺堡
原系兵户,例不编丁。今查七村共五十六家,男妇共一百二十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