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三六二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卷目录

 廉州府部汇考二
  廉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廉州府城池考
  廉州府关梁考
  廉州府公署考
  廉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六十二卷

廉州府部汇考二

廉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府志》本府〈合浦县附郭〉
江水 在府治东北五十里。按此水源自郁林武利诸水,合为大江。南流二十里至府城北,分为四水。此一条则迤逦循城而下者,名为州江。因其水口高亢而逆沙易壅,冬水浅,凡往来舟筏,率由州江转海溯流抵城。劳苦旬日,民病之。明正德间,知府沈纶浚之。非其水道,寻复壅浅。至嘉靖三十年,知府何御因民告难,亲诣度宜募浚。东辟土岸,以迎其上流之来。西累石矶,以障其下流之泄。由是水势滂沛,而舟筏得通,民免转海之劳矣。
罗城江 在府治北二十里。按此水源自郁林武利诸水。合为大江。流而分派,为罗城。其江北岸高而南岸下,水难逆灌。明弘治初,知府刘烜见土沃广可田,乃累石坝于江中,横截水道,灌田约百顷。招集流民百馀家,遂户口增益,添编兴忠一里。至今兴忠民利公之利,而饮食必祭焉。
平乐陂 在本县平乐乡。明洪武初筑坝,阔十二丈,灌田四百亩。
龙门江 在府治东八里。源自大岭村。西流绕城。凡附郭平田朱屋等峒田千馀亩,皆其灌浸。刘公陂 在府治东五里。源自珠以岭。流经城南,西入于江。灌田百馀亩。
破塘陂 在县治东三十里。明成化年,石康知县罗绅捐资筑坝一十丈,灌田百馀亩。
陈调白沙江 在县治东北五十里。源出那东江,西流入石康大江。明嘉靖十五年,知府张岳令民筑坝十五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蛟龙塘 在府治北二十里。源自武利江,南流入于大江。本府令民筑坝约十五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五水江 在府治东北二十里。源自大庄江。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坝约十五丈,截其流,灌田数百馀亩。
黄芝水 在府治北十二里。源自厥山峒。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坝二十馀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七里江 在府治东二十里。源自大庄江。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坝十五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木水江 在府治东二十里。源自倒木江。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矶十馀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偷狗水 在府治南二十里。源自罗城江,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坝十五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
大浪陂 在府治东二十里,源自黄芝水。西流入于州江。本府令民筑坝三十丈,截其流灌田数百亩。右自陈调白沙江,至大浪陂,凡八处,皆知府张岳所筑。灌田总约数千亩。民蒙其利,碑而祠之。
钦州
鱼洪水 在州治西二十里。源自十万山,经罗浮山,绕凤凰口,以入于龙门。凡时罗贴浪厢都,舟楫田亩皆藉其利。
钦江水 在州治。源自灵山石。隆石塘而来二百里,环于州前,而注之海。钦州灵山舟楫田亩俱利。
丹竹江 在州治北二十里中和坊。江小而流长,乡民引溉马黄屯丹竹等村田。
团江 在州治西南五十里永乐乡。通舟楫,民以水车引溉田土。
灵屋涌 在州治东十里。民筑堤壅,灌田土。白水塘 在州治西北五十里中和坊。民引其水,以灌溉白沙上下村民田土。
龙滚塘 在州治东五里。民引其水,灌溉田土。麓基水 在新立乡。民引其水,灌溉那峒平新等村田土。
埇口坝 在州治南三里孟涌村。知府李纯所筑,以障钦江洪水。后孟涌决田,以不收,几九顷馀。后筑此坝,乡民始耕。
灵山县
凤凰陂 在东平都。去县东十六里。灌田四顷馀亩。
潭龙陂 在宋泰乡。筑堤三十馀丈,灌田五百馀亩。
樟木陂 在东平都水村。去县南十里。灌田三顷馀亩。
石井陂 在永宁都。去县西北一里。灌田数顷馀亩。
燕塘陂 在劳岳都。去县南二十里。灌田七顷馀亩。
高桥陂 在东平都。去县南十里。灌田七顷馀亩。
石陂 在洪崖都白水塘。去县东北八里,阔十馀丈,灌田三顷馀亩。
军屯陂 在禄寿都。去县西南六十里,灌田八顷馀亩。
大潮江陂 在劳岳都。去县西南三十里。灌田六顷馀亩。
马槽陂 在劳岳都。去县西四十里,灌田百馀亩。
闭屋陂 在思林都。去县西四十里。灌田二顷馀亩。
马陂 在上武都。去县南十里。灌田二顷馀亩。盘古塘 在县东一里永宁坊。即佛子塘。每遇端阳,常竞龙舟于此。
新塘 在县东八里上武安乡。
辘轳塘 在县西三十里下武安乡。
黄幡塘 在县东上武安乡。
捕鸡塘 在县北上东乡。
上姚官塘 在县南五里上武安乡。
凤凰塘 即放生塘。在县西一里。
下姚官塘 在县南上武安乡。
围腊塘 在县西上宁乡。
化龙塘 在县东宋泰乡。
梁官塘 在县南四里。
上下车路塘 在县北九里。灌田百亩。

廉州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合浦县附郭〉
廉州府城池 宋元祐间创。绍圣间,知府罗守成修。明洪武三年,百户刘春增筑,六百九十丈五尺,谓之旧城。二十八年,指挥孙全复移东城一百五十丈,增广土城四百一十八丈。宣德间,指挥王斌砌以砖,谓之新城。门三,东曰朝天,西曰金肃,南曰定海。俱有兵马司厅。城外浚壕一千五十一丈,尚浅。成化元年八月,为贼所陷。二年,知府林锦、都指挥徐宁复浚外壕,七百九十五丈,视前加深。林锦寻升兵备海北。又以旧城狭隘,不可以险,乃谋于知府邢正,会请抚按,得帑金。因命指挥张福督修,增拓东南北三面城,并增敌楼串楼南北楼及谯楼。惟西门外有月城。以外河通海,恐寇患。正德间,府卫分修。嘉靖二年,知府韩鸾复请抚按,自西由南而东属卫,自东由北而西属府。永为定制。十五年,霪雨倾圮。知府张岳筑。十八年,飓风坏串楼,知府陈健修。同知谢金记。二十一年,知府詹文光去串楼,改为阳城。三十四年,知府何御重修。又于东南二门增设月城。制与西门同。崇祯间圮,于水修治报竣。后复圮于飓风。俱知府郑抱素捐俸修。皇清顺治十八年,西门城大楼知府孙昌裔修复。康熙四年,东门城大楼总兵张伟修复。六年,霪雨崩塌。知府徐化民修。十六年六月十九日,飓风倒坏西门月城及西面垛墙共十馀丈。知府徐化民倡捐,督率合浦县知县游名柱刻期修竣。十一年,本府复捐修府后城楼。七月告竣。考旧制,城垣周围八百零二丈,高三丈二尺,厚一丈五尺。外壕一道,长一千零五十一丈,阔二丈五尺,深六七尺不等。门楼四座,东西南月城。小楼三座,串楼二十四间,窝铺六十三间,墩台四间,府后楼一间,望墩一百个,笔架垛一千六百六十九个。今北门久闭。自顺治年间,一切楼铺颓圮甚多。近年修复城楼四座,角楼四座,月楼三座,敌楼一十二座,串楼一十六间,窝铺二十四间,望墩三十二个,垛口全复。俱知府徐化民倡捐,率合浦县知县游名柱修葺。
外州县
钦州城池 旧在灵山思林都。今旧州墟,其故址也。地卑气郁,人多瘴疠。宋天圣元年,推官徐的始建议迁近海白沙之东。明洪武初,立守禦二百户所。二十八年,改千户所,增筑周城五百九十四丈五尺,高二丈四尺。门三,东曰朝阳,南曰观海,西曰镇远。城外浚壕,周七百八十一丈五尺,阔二十七尺。景泰七年,议复增城高三尺。成化六年,知州傅鉴桧筑一带周城、串楼、门楼、敌楼及兵马司厅城,外遍植刺木,更新东门城楼。弘治四年,塞西门。正德十四年,知州李纯浚壕筑堤潴水东堤百馀丈,南堤三十馀丈。嘉靖四年,知州蓝渠改建串楼。十三年,知州杜杰建窝铺二十八间。先是,桥坏,西门路塞。十七年,知州林希元开复西门,建桥设墟,并东门各盖兵马房六间。十字街设钟鼓楼。三十三年,知州邓以和塞西门。万历二十二年,知州董廷钦大治垣楼之崩圮者,东门一楼遂为伟观。三十三年,所吏尚文端修筑城内外官街。四十年,知州阮临拆毁东门子城,以建南门子城。四十二年,署州事通判李秀时建复东门子城。门开东向,正对水沙直街。城内日索。四十四年,知州马中超申请重修子城门。天启七年,知州李五美修城浚池,建复方表焉。
灵山县城池 在石峰东一里。明正统五年,兵备副使甘泽筑城,广五百一十丈,高一丈八尺,窝铺二十间,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镇远,南曰振南,北曰拱北。天顺三年,陷于贼。成化八年,副使林锦增门楼四,敌楼一十有八,串楼三百五十,又增扩东南城四百五丈。为门二,东曰长春,西曰六峰。敌楼二十有四,串楼二百五十有五。都指挥徐宁欧磐始开壕堑二,道各阔一丈九尺,周五百一十四丈。弘治十八年佥事邓概、正德五年佥事李瑾,相继修葺。嘉靖八年,佥事刘道周增高城三尺,以雉堞易串楼,为阳城。开通济门。寻复废塞。十三年,佥事王崇仍造串楼六百零三,又于长春门外建铺房三十间。岁赋其入,为修城费。三十年,佥事经彦寀重修。又于朝阳门外建营兵营房。隆庆六年,知县冯盛宗复修。今现开三门,朝阳、长春、六峰,池堑二道,阔一丈九尺,周围五百一十四丈。成化间,都指挥徐宁欧磐凿有鱼利,所官收之。皇清康熙十年,飓风,倒塌西边城垛三丈五尺,知府捐资修复。
永安所城池 在合浦县海岸乡。旧所,石康安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迁今地。永乐十年,始建城,城周围四百六十一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五尺,窝铺一十有八间,城楼四座,其壕周环五百丈零。成化五年,佥事林锦始凿外池,又置串楼四百一十有五间,其四门各建敌楼二座,八角楼四座,月城楼四座。

廉州府关梁考

     府县《志》合载本府〈合浦县附郭〉
东关 在府治东北。岁久倾坏。明嘉靖十五年,知府张岳改砌门楼一座,曰风关。
文昌桥 在府城内河。
化龙桥 在西关康定铺。知县林有本筑壕架桥,建龙门书院于上。因崩卸。康熙九年,生员李炳郡人莫如捐金募化,用石砌复。
龙津桥 在府城东乃来龙之所。
五里桥 在府治东五里。一名鸭儿桥。
石桥 在府治东十里。今为石桥塘。
清水江桥 在府治东十五里。
黄芝桥 在府治东三十里。
仙人桥 在府治东六十里。
闸口桥 在府治东六十里。
石康桥 在府治北三十里。
李家桥 在府治北七十里。
第一渡 在西门外。即今西门桥。
第二渡 在府治西五里。
第三渡 在府治西十里。
上洋渡 在府治西二十里。
浊水渡 在府治西北十里。
石湾渡 在府治北十五里。
多蕉渡 在府治北五十里。
白沙渡 在府治东一百三十里。
六港渡 在府治西七十里。
钦州
天板关 在州西六十馀里。明宣德间,以本州千户所千户一员,军十名守之。
渔洪关 在州东二里。明宣德间建。以千户所旗军五名守之。
稔均隘 在钦州那苏,东南相去七里。隘外即交趾小港。通入有小径,彝人塞,今废。
那隆隘 在那苏。东相去十馀里。隘外即交趾小港。通入东西居二十馀家。有小径。奸民通彝者,率由于此。今废。
孟埇桥 在州南小江。今废。
钦江渡 即平南渡。在古渡头。旧设浮桥,被水冲毁。知州杨为祯改设渡船。募夫撑驾。今迁埇口。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马世禄重修。
渔洪渡 在州西二十里。原设船募夫撑驾。今迁埇口。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马世禄重修。埇沦渡 设船往来。今废。
灵山县
凤凰桥 在西关外。
环秀桥 在西门外。廉钦往来孔道。
接龙桥 在东门外。接县龙脉,往来大路。乌江桥 在县东北一里。横州入灵之路。府县《志》未载关梁。
《通志》本府〈合浦县附郭〉
云龙桥 在谯楼东。
武安桥 在武安门左。
新东门桥 在朝天门外。
登云桥 在城东二十一里。
太山桥 在城东五十里。
演武桥 在教场左。
武城桥 在南门外。
青龙桥 在学前。
永济桥 在金肃门外。
竹桥 在城西六里。
白沙江桥 在城西五十里。
接龙桥 在县学左。
鸭儿桥 在城北二里。
猛水渡 在城北十里。
白石渡 在城东。佥事林锦建。
钦州
大奄桥 在州北四里。
丽竹桥 在东南十五里。
五里桥 一往府治,一往灵山。
平安桥 在旧学前。
浮桥 在天妃庙右。
牛栏桥   竹江桥 俱在州南。
平银渡 在州东十里。
州门渡 在东门外。
灵山县
石桥 在县东。
武利桥 在县南七十里。
鲤鱼桥 在县西十里。
龙门桥 在县西南六十里。
洪崖桥 在县东北十五里。
官桥 在县西南七十里。
潭朗桥 在县南十里。
竹根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
李钦桥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水车桥 在县西十里。
迎恩桥 在城永宁坊。
黄猛桥 在城北五里。
山心桥 在县南三十里。
南江桥 在县南半里。
武利上下渡 去县七十里。
南岸渡 在县南半里。

廉州府公署考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合浦县附郭〉
府治 明洪武二年建。皇清康熙四年,知府陈良玉重修。
海防同知 在府署东。
经历司 旧在府署东。康熙四年建于鼓楼隙地。
照磨所 在府署西。
司狱司 在合浦县西。
广储仓 在府治西。
预备仓 在广储仓内。
察院行台 在府治西。
海北道公馆 在府治前。即旧察院改建。布政分司 在府治东。明洪武二年,同知邹源建。正统六年,知府朱勤、正德十年,知府向锦,各修。嘉靖三十二年,知府何御重建。制中为堂,为串堂,为后堂,为耳房,为厨房。堂前左右为厢房,为仪门,为大门。万历四十五年,副使李守俊改为海北道衙门。今修。
按察分司 在府治西。明正统六年,知府朱勤建。成化时知府李锦、弘治时知府王檵、正德时知府韩鸾,各修。嘉靖三十二年,知府何御重建。制如布政分司。后改为山防公署,今圮。
合浦县治 原在府治东。制中为堂,后为串堂,左为库,前为仪门、大门,仪门东为土地祠,前为迎宾馆,仪门西为狱堂,东为县丞署,又前为典史署,堂西为主簿署。康熙十一年,知县游名柱重修大堂、串堂、大门、仪门,较前伟丽。
还珠驿 原在县治西。今裁废。
河泊所 在城南。今裁去。
阴阳学 旧在府治东。今废。
医学 旧在府治东。今废。
僧纲司 在东山寺。
道纪司 在元妙观。
官寨丹兜场 白石白沙官寨丹兜,今并白石场,大使领之。
西盐白皮场 康熙元年迁界,奉裁。八年展界,复设。
高仰司 原在县治北一百二十里马栏墟。珠场司 在县治南六十里白龙寨。
永平司 在县治东北三百馀里寨墟。
乌家驿 在县治西三十里。
白石驿 在县治东一百里。
批验所 在石康墟。今裁。
外州县
钦州治 在城内后冈之上。明洪武五年,同知郭俊建。永乐十年,知州蔡惟溥重修。嘉靖十六年,知州林希元重建。制为后堂、串堂、大堂,堂左为吏目厅,后为库藏,堂右为仪仗亭,为架阁库,为耳房,又右为判官廨,堂前为皂隶亭,堂东西序为六房,分左右阶,阶下植松树,前为仪门。门外左为土地祠,为宾馆,右为牢狱。正中为谯楼,东为申明亭,西为旌善亭,外为大门。正街为照壁。万历三十七年,知州阮以临增建后楼,今毁。以监军道改为州堂。崇祯十六年,知州许启洪修建后衙于道后。
守道分司 在州治西南。明正统五年建,今废。巡道分司 在州治东南。明永乐十年知州蔡惟溥建。万历三十六年,同知曾遇改为监军道。今改为州堂。
督粮厅 在州治东。
巡捕衙 在州治西。
如昔司 在州西一百七十里如昔都。山势险阻,防守交趾要害。今迁西江北历村。
管界司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永乐乡。防守广西,兼界要害之地。
沿海司 在州南十里中和坊。东南遥望,龙门守其要害,今迁小董。
长墩司 在州西三十里凤凰冈口。守其要害,今迁旧关。
灵山县治 后堂、穿堂、大堂、两廊,堂左为龙亭库,右为赞政厅,前为仪门、大门、鼓楼、旌善亭,大门内,右为迎宾馆,左为土地祠,俱因兵燹燬废。公衙廨舍尽成榛莽。知县多弘安林长存相继建复。
县丞衙 在县堂东。今裁。
典史衙 在县堂右。
羁候所 在县治西。
西乡司 在县西二百里上宁乡。
林墟司 在县南一百里武利墟。
永丰仓 裁。
太平驿 裁。

廉州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合浦县附郭〉
廉州府儒学 在城东门内。后移出南门外。元总管程逖移还旧址。元末燬于火。明洪武二年重建。成化八年,佥事林锦重修。十年,知府刘烜始造乐器。嘉靖十七年,知府张岳以旧学后迫城隅,因庙渐敝,改建于南门内元妙观。制中为文庙,为东西庑,为戟门,为棂星门。又前为泮池,造乐器,延乐师,择子弟俊秀者教之。十八年,知府陈健于学左隙地复建号舍二十间。二十年,署府事广东市舶提举王宗浚建牌坊于棂星门右,扁曰圣门。二十六年,知府胡鳌造两庑神龛,修殿庑门。三十三年,知府何御修乐器,置书籍,复建祭器书籍库于明伦堂后。万历三十三年,提学朱燮元按临议改。知府涂巍买基开道东南,于其前建坊,扁曰斯文在兹。道旁植以树,有碑有亭。启圣祠在儒学门内东,中立敬一箴碑。东西立五箴碑。名宦祠在敬一亭东,乡贤祠在敬一亭右,庙后为明伦堂,东西为斋堂,后为教授廨,训导廨。一在堂右,一在学门外右东斋之南。为门出循东庑之后,为南道,为儒学门。府社学 在府治东。知府胡鳌即还珠驿旧址建,店铺七间为延师之费,后仍改回还珠驿,今废。
养正社学 在旧府学西。同知章诤建,今废。西溪社学 在府城西旧接官亭右。同知章诤建,今废。
东津社学 在府城东朝天门外。知府何御建,今废。
北园社学 在北街小书院旁。知府何御建。西江社学 在府城西永济桥北。知府何御建。永安社学 去府治二百里。在千户所城内,佥事林锦建。
梁村社学 在永安城西南十里。知府张岳建,今俱废。
合浦县儒学 昔未建学。明洪武八年,合浦裁革。十四年复设。知县卢文会乃于新城东兴文坊立学,以附府学之左。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前后继修。嘉靖十五年,知府张岳改迁于城外南屯,拓地方数十丈。中为
文庙,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外为棂星门,殿后为
明伦堂,堂后为教谕廨,堂左右为两斋左斋,北为训导廨,南为门,门左为三贤祠,出为仪门,门左为敬一亭,为儒学门,前为泮池,又开渠水培朝峰后,筑土山。十八年,知府陈健复增建号舍二十间。二十六年,知府胡鳌重建棂星门及东西二楼阁,修庙殿两庑及仪门明伦堂两斋敬一亭三贤祠。三十四年,知县胡济世复加修葺启圣祠。万历二十三年,鼎建明伦堂。旧在庙后,万历十五年,知府黄兆隆改迁于庙之左,即射圃亭废址。敬一亭在仪门左。嘉靖三十四年,知县胡济世重建兴学育材二坊在县学前,前知府胡鳌建文昌元会二阁,久废。万历十五年,重建。
了斋书院 在府治西宣化坊下。宋陈忠肃公谪居读书之所。有司即此为了斋祠。明嘉靖十八年,知府张岳迁祠于合浦县学,改故址为府前总铺。
海天书屋 在元妙观后。明嘉靖初,知府韩鸾建。延谪合浦簿,陈逅以教廉士。今书屋废,其地改为府学田。后为知府詹莹取入陈逅记。尚志书院 在府学故址。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府胡鳌改建。制中为克复堂,大司成邹守益记。堂后为四勿轩,为尊经阁,为正学祠,东西为号舍,为射圃,有应芝梦麟二亭。胡鳌记,有环翠阁,下有湖,湖中有三坞,坞各有亭,堂前为仪门,曰崇正。太宰湛若水记,大门扁曰尚志。
文会所 在府治西北。明嘉靖三十一年,知府何御建。万历二十年,知府郭廷良因文会所久废,查将学基修建。
和融书院 在永安所城内。知府张岳改旧珠池公馆为之。
学田 明万历二十年,知府郭廷良立文会所,捐银四十五两,买吴邦信田。每岁收租三十五石,原折银八两。后被佃丁吴邦仲弊减至六两。后又减至四两。二十三年,兵宪马千乘捐银三十两,买田一处,每岁折租银六两。佃丁吴纲弊减至三两。崇祯八年,合浦县学教谕丘清出前弊,断各佃每年加还租银,以五钱归府学,以五钱归县学。二十五年,知府林民悦增置学田一处。
外州县
钦州儒学 在城内州治之左。宋崇宁三年建三舍,以其狭隘,徙于州南。绍康五年,知州黄旦改建于州署东南,即今学地。元至正中,毁于寇。明洪武七年重建。宣德三年,守备都指挥程玚重建。天顺中,复燬于寇。成化五年,佥事林锦让分司为明伦堂,堂左货民居为庙。弘治八年,知州袁莒复迁南门外故址。正德五年知州徐圭、十四年知州李纯,前后修建。增名宦乡贤二祠。岁久倾圮。嘉靖十五年,知州林希元复改城中故址。中为
文庙,为东西两庑,为戟门,为棂星门。三十四年,知
州邓以和捐俸重修,庙后为明伦堂,堂后为学正廨,为训导廨,为东西斋,东斋南为仪门、棂星门,左为儒学门。宰牲所在乡贤祠右,启圣公祠并乡贤名宦二祠,俱重修。万历十三年,知州周邦爵迁建城外。二十四年,知州王世守复迁建城中。
中和社学 在东门外。
城南社学 在南屯村。
发蒙社学 在蒙村。
茶山社学 在茶山洪崖村。
水东社学 在州水东村。
腾龙社学 在古城腾龙村。
雷峰社学 在北定乌雷村。
亨雷社学 在那雷村。
芦山社学 在芦荻村。
平江社学 在蛟子村。
如洪社学 在洪江左。
留峰社学 在板留村。
造材社学 在那远村。
凌霄社学 在板霄村。
思淳社学 在思芦村。
白峰社学 在管界巡司白云屋下。
周文社学 在时红都。
思文社学 在贴浪都思于村。以上俱知州林希元建并记,今俱废。
灵山县儒学 旧在石六场东南,去县治二里。宋治平二年,迁县治之东。宝祐四年,摄尹赵崇商复迁石六场故址。元末毁于寇。明洪武四年重建。三十四年,知县李善初复迁于县治东。正统五年,灵山筑城。景泰元年,知县罗宣改还城中千户所之东,岁久而圮。成化六年,佥事林锦重修。嘉靖十四年,佥事王崇复迁于石六场。其制,中为
文庙,东西为两庑,前为仪门,为棂星门,庙后为明
伦堂,其启圣名宦乡贤三祠及教谕训导廨,仍在故址。皇清康熙四年,知县多弘安择于西门外辟地起建。
中为庙,为东西两庑,前为仪门,左列名宦,右列乡贤,外为棂星门。康熙六年,邑人劳炫建启圣宫于殿后,训导王启辅董成知县林长存重加增饰。
养正社学 在海北书院之南。明成化七年,佥事林锦迁城内宋泰街。岁久而圮。嘉靖十七年,佥事孙世祐改建。
有造社学 在林公祠后。明正德间,佥事李瑾建。岁久而圮。嘉靖间,佥事孙世祐改建。今俱废。海北书院 明嘉靖十五年,佥事王崇以旧学地改建,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