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二一九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九卷目录

 岳州府部汇考一
  岳州府建置沿革考
  岳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岳州府星野考
  岳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十九卷

岳州府部汇考一

岳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
《禹贡》荆州之域,周三苗地,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为楚子,楚文王伐罗国,自枝江徙之湘阴,今平江地,春秋属黔中地,显王之衰楚南并,蛮遂有苍梧洞庭。战国秦伐楚,拔黔中今澧州石门慈利地,秦属长沙郡为下隽罗县,地三国属吴。仍隶长沙,鲁肃屯兵为重镇。晋太康初,析长沙下隽地,置巴陵县,寻改为建昌郡,后复省入长沙。宋元嘉间,省建昌即以巴陵为郡,兼置湘州齐。永明二年封萧子纶为巴陵王,改郡为国,梁初为巴陵郡,兼置巴州,后析置罗州寻罢。隋开皇中罢郡,更巴州曰岳州。大业初更为罗州,寻置玉州,后复更为巴陵县。唐初更置巴州,武德四年,萧铣更置巴陵郡,六年又更为岳州,属江南西道,天宝初复郡名,乾元初仍为州。宋为州,宋治平间,更置为军领,巴陵、临湘、平江、华容、沅江、元丰中并以鄂之,通城来属隶荆,湖北路。宣和初为岳阳军绍,兴改为纯州,后以沅江隔湖,割隶鼎〈即常德〉通城复还鄂。元初置岳州路,总管府属湖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更路为府,已降为州寻,复九年又改为岳州省,巴陵,十四年复为岳州府置巴陵,二十九年割常德所领澧州、石门、慈利、安乡县来属隶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皇清因之,康熙三年,分隶湖广、湖南承宣布政使司,
领州一县七。
巴陵县
唐虞《禹贡》导江至于东陵,即此周为荆楚地。秦下隽属长沙郡,汉下隽三国巴陵县属吴鲁肃屯兵筑巴丘城,晋隶建昌郡陶侃镇,此后省入长沙为巴陵县,南北朝宋巴陵郡,隶湘州、梁巴州,隋罗州后省入巴陵郡。唐巴陵郡,宋元俱因之,明洪武九年,省巴陵,十四年复置县,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四里。
临湘县
唐虞荆州之域,《禹贡》导江至于东陵,即此周属楚地,秦长沙郡地,汉下隽属长沙郡,三国属吴巴陵县地,晋南北朝俱因之,隋属岳州,唐因之五代后唐清泰二年始置王朝场,宋淳化二年升为王朝县,至道初改临湘,以其地滨三湘浦故名,元因之隶岳州府,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华容县
周古云梦地,秦置容城许迁之,名华容县,属南郡,汉因之,吴孱陵县地,晋南安县,隋开皇中改华容县属岳州,唐改容城寻复华容,宋元明俱因之隶岳州府,皇清因之编户六里。
平江县
春秋罗国所迁地,秦罗县隶长沙郡,汉因之,三国改汉昌县,寻改吴昌,晋隶长沙郡,随省吴昌入罗县,唐省罗川入湘阴,寻分置昌江县,五代改为平江县,宋因之,元升为平江州,明复为县隶岳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二里。
澧州
周为楚地,秦属黔中郡,吴属天门郡,晋置南平郡,又析置义阳郡。南北朝齐为天门、南平、义阳三郡地,隋罢郡置松州,寻改为澧州治澧阳县,大业中改为澧阳郡。唐复为澧州属山南道,天宝初改澧阳郡,后复为澧州。宋属荆湖北路,元升为澧州路。明改路为府,复改为州隶常德府,复改隶岳州府,领安乡、石门、慈利。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八里领县三。
石门县
虞黔中地,汉为零阳县,三国置天门郡治零阳,晋因之,南北朝陈为石门郡,隋罢郡为县,唐宋元俱因之,明洪武时隶岳州,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慈利县
唐虞本崇山地,放驩兜于崇山即此,秦慈姑地隶黔中西,汉为零阳克县,三国析置溇中县,晋临澧,南北朝置北衡州,隋更为崇州,置崇义县,又更慈利。唐省崇义入慈利,宋因之,元升为州,明复降为县隶岳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安乡县
秦南郡地,汉孱陵县属武陵郡,东汉析置作唐县,三国析置安南县。晋置南平郡治,南北朝置安乡县隶义阳郡,隋析为孱陵县,唐省入安乡,宋元明俱因之隶岳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一里。
永定卫
明洪武二年己酉,于永顺宣慰司境内置羊山卫,在今治西八十里设棑栅城,简沔阳黄州襄阳安陆,兵共为戍守,后以此地险远,运饷维艰,召指挥黄常至南都,亲讯而然之,遂迁今地改卫名大庸,至四年常德卫,指挥张胜筑城,三十一年更名永定,领左右中前,后及大庸守,禦六千户所,并黑松后坪,金藏桑溪龙光茅冈六隘,皇清顺治六年,始入版图卫,仍其旧官改其新明季。
原于偏沅,设抚驻沅州嗣,后移镇长沙统,湖南之七府二州卫咸隶之,但钱粮起解不赴,湖南布政司总归湖广都使司,旧隶分守上荆南道。康熙六年裁道员以荆南道改为岳常道,兼辖两府卫仍隶焉。
九溪卫
九溪古溹口市也,在慈利县西北九十里二十二都,明洪武中命东川侯等讨夏得忠立栅,守禦其地,扼要为诸溪所,汇堪控制苗蛮。后因遍设卫,所遂于兹置卫名九溪卫焉,至庚子指挥吕成韩忠始建卫城,城内官置指挥千百户,世职提防军,置四所军卒,轮流把守,官有俸军有粮一出本卫屯堡,自徵自食,一出外属州邑分解,协济以岳州府,粮厅加授边粮通判文官,一员绥边清粮,春秋支给官军,又设九永守备,一员坐镇九溪,永定整饬施归四时,操阅军士外,有安福添平麻,寮三所二十隘口把守,以防容美桑植土司,其三所各隘及桑植司,俱属九溪提调节制,兼设经历司一员经历事务。皇清鼎定裁昔九永守备,今设协镇一员,中军守备一员,两千四把统领官兵驻防卫城,裁昔边粮通判指挥千百户,经历等官今设掌印守,备专理屯政至。所隘土司节制仍前岳州府疆域考     各州县《卫志》岳州府疆域图

本府东至武昌府通城县界二百里,
西至常德府沅江县界八百二十五里,
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二百九十里,
北至荆州府监利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一千三十五里,南北袤三百四十里,西至省城五百一十里,东北至
京师四千二百五十里。
巴陵县
东至武昌府通城县界一百四十五里,
西至华容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长沙府湘阴县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荆州府监利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二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临湘县
东至港口驿抵武昌府蒲圻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大江抵荆州府监利县界六里,
南至戚家湾巴陵县界一百十五里,
北至高家墩抵武昌府嘉鱼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土门抵武昌府通城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马公溪抵武昌府蒲圻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本府六十里,
西北至白螺山抵荆州府监利县界十五里,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自县治西南至本府六十里,东北至省城三百九十里,至
京师三千六百九十里。
华容县
东至巴陵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安乡县界六十里,
南至常德府沅江县界六十里,又至龙阳县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荆州府石首县界四十里,
东南至长沙府湘阴县界三百里,
东北至荆州府监利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常德府龙阳县界二百里,
西北至荆州府公安县界一百八十里,
东西广二百五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自县治,东至本府一百八十里。
平江县
东至江西南昌府宁州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长沙府湘阴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六十里,
北至巴陵县界七十里,
东西广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自县治,西北至本府二百四十里。
澧州
东至安乡县界八十里,
西至石门县界六十里,
南至常德府武陵县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荆州府公安县界八十五里,
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自州治,东至本府五百七十里。
石门县
东至澧州界二十五里,
西至慈利县界二十里,
南至常德府桃源县界七十里,
北至荆州府长阳县界四百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四百七十里,自县治,东至本府六百六十里。
慈利县
东至石门县界六十里,
西至永顺宣慰司界二百四十里,
南至常德府桃源县界七十里,
北至容美宣抚司界二百八十里,
东南至常德府武陵县界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石门县界一百里,
西南至常德府桃源县界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桑植所四百一十里,
东西广三百里,南北袤三百五十里,自县治,东至本府七百五十里。至
京师四千三百里。
安乡县
东至华容县牛桥渡界三十五里,
西至澧州石龟铺界四十五里,
南至常德府武陵县杨城界九十里,
北至荆州府公安县中峰塔界六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自县治,东至本府二百七十里。
永定卫
东至慈利县一百八十里,又至石门县二百七十里;
西至大庸所三十里,又至永顺司一百六十里;南至辰州府三百二十里,
北至安福所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常德府三百六十里,
东至九溪卫一百六十里,
西南至保靖司三百五十里,
西北至茅冈一百六十里,
自卫治,东至本府七百九十里,至省城一千三百三十里,东北至
京师陆路四千零九十里,水路六千五百里。
九溪卫
东至石门县二百里,
西至安福所、麻寮所、添平所各二百馀里;南至慈利县九十里,又至永定卫九十里;北至麻寮所一百八十里。
大庸所
东至慈利县二百一十里,
安福所
东至九溪卫界一百四十里,
西至永顺界四十里,
南至永定卫界三十里,
北至桑植司二十里,
东南至慈利县二百八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添平所
东至澧州界,
西至各土司界,
南至九溪慈利县界,
北至慈利县三百里,又至渔阳关长阳松滋县界。
麻寮所
东至添平所一百里,
西至容美司六十里,
南至桑植司四十里,
北至石梁峒四十里,
东西广二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
桑植司
东至安福所界七十里,
西至容美司二百里,
南至美坪峒三十里,
北至麻寮所五十里,
东南至慈利县四百九十里,
东西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三百九十里。
形胜附      府州县《卫志》合载本府〈巴陵县附郭〉
《史记》:左洞庭,右彭蠡。
《唐史》:囊山带江处,百粤荆襄之会。
《岳阳志》:四渎长江,为长五湖洞庭,为最江湖之,胜巴陵兼有之。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又云: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湖湘重镇,吴楚名区襟三藩带六部控制千馀里。
临湘县
《旧志》:地接衡荆,江吞云梦。
大江横其北莼,湖绕其东,兼有江湖之胜。墉山而城,堑江而池。
唐诗:山势遥连蜀,江声直到吴。
刘挚记:右带长江南,东地大倚山,
许仕修学记:二湖襟带鱼梁拱于前,白马拥于后称名邑焉。
平江县
幕阜耸翠,汨罗合流。
左拱连云,右峙幕阜,汨水绕其,南昌江带其北,万峰千涧,萦环拥抱。形如舞鹤,势若蜈蚣。
澧州
唐戎昱澧州新城,颂倚连冈以起伏面,长江以演濩。
宋澧州郡守题名记:沅湘衡,岳接其前汉沔荆岘带其后,
《图经》:州宅有彭阜耸其西萧山,列其东兰江,前陈仙洲外,蔽所谓神仙窟宅也。
水有洞庭江汉之险,山有天门赤松太浮、太清之峻。肘腋蛮峒,交通滇黔,地形阨塞,诚为西冲要域。
石门县
峭壁交峙,清流回绕,
药山左耸,赤松右峙,南控桃源,北连獠洞,挹流依阜盖岩邑也。
慈利县
天门峙其左。崇山拱其右,
秀峰峙其东。天门接其西,阳适耸前,澧阳据后,控蜀连黔为南州,雄山有天门,五雷之崒,嵂川有溇江、澧水之浩瀚,洲有鸳鸯芙蓉之佳丽,洞有仙女、燕子之幻奇。按《地舆验方志》:亦神仙奥窟也。
安乡县
金峰特立,湖水平铺。
宋玉仁云:左挹洞庭,右接兰澧,梁山药山陈其前,黄山古田踞其后,众水环绕,形如箄筏,北倚金峰,南联九水,梁药兰江环绕其侧,元塔不䚟云:川连湘水,路接桃源。赵纪翁云:二水渺茫烟波,万顷一峰突兀,风月双清诚一邑之胜概也。
永定卫
前倚天门,后临松阜,崇茅耸护庸澧潆回,实永保之后户辰沅要冲也。
九溪卫
拥山面溪笔峰峙其东,麻阜拱其西,澧水环其南,驼峰耸其北,南抵洞庭,西通巴蜀,岳郡之锁钥,诸蛮之襟喉也。
大庸所
密通永顺,拥蔽崇山亦称要害。
安福所
茅冈盘踞酉水,萦纡去九溪,辽远而当诸蛮峒口。
添平所
控接慈利,密迩桑容亦称要害。
麻寮所
切邻边境最为要害,
西连剑阁之雄巍,东接西山之蟠踞,北连梁山之崇峨,南有天门赤松之壮,丽跨蜀道而雄楚,甸川流溇渫而潆洄,九溪形出天堑,势若建瓴未易殚述者也。
桑植司
丛冈叠阜为蛮獠巢穴
澧州所未载。

岳州府星野考

        《府志》府总
《广雅》:荆属衡,星斗之第二星也,
《星经》:轸四星,凡十七度,
又云:斗之第四星,主荆州,谓权星也。
《春秋·元命苞》:轸星散为荆州,
《史记》:翼、轸,荆州。
又云:丽北斗权星考要云:二十八宿分主荆州,而斗之七星亦各有所属,不独杓衡魁三者,而已北斗第四曰权。
又云: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荧惑为火星,主南方郎顗。曰:荧惑者至阳之精也,天之使也。《淮南子》曰: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司无道之国。
前汉《天文志》:南宫朱鸟,权。《史记·天官书》曰:衡,太微,三光之廷。匡衡十二,藩臣谓:太微,天帝南宫也。太微宫垣十星,在翼、轸地,天子之宫廷,五帝之座,十一诸侯之府也。
魏陈卓郡国躔次,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属荆州。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张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荒落于律为彝,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
《天文志》:翼、轸,楚,荆州:长沙入轸十六度。《唐书》:翼、轸,鹑尾也。初,张十五度,馀一千七百九十五,杪一十二太。中,翼十二度。终,轸九度。自房陵、白帝而东,尽汉之南郡、江夏,东达庐江南郡,滨彭蠡之西,得长沙、武陵。
《唐书》: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于衡山,荧惑位焉。
《新唐书》:鹑尾直建巳之月,内列太微,为天廷。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亦纯阳地也。
唐张守节正义:轸四星,长沙一星,辖二星,合轸七星,皆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
《尔雅》邢炳疏:巳为鹑尾,初张十八度,终轸十一度,长沙轸十六度,今长沙、宝庆、衡州、岳州所属巴陵临湘平江。
《石氏星经》:南宫赤帝其精朱鸟,为七宿井首鬼,目柳喙星颈张,嗉翼翮轸尾,司夏司火司南岳。
岳州府山川考一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巴陵县附郭〉
巴丘山 《风土记》云: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陵,即鲁肃屯兵地,今郡城其遗基也。
君山 在府西一十五里,洞庭湖中内有小山,十二状如螺髻,方六十里。《山海经》曰:洞庭之山帝尧之二女居之。
响山 在君山上,一曰鸣山。《荆州记》云:君山上有穴潜通吴之包山,太湖亦有洞庭,山潜通君山。郭璞《江赋》云:包山洞庭巴陵地,道潜达旁通幽岫,窈窕阴铿。诗云:穴去茅山近。张说诗云:洞穴传虚应皆指此耳,今山后响沙蹑足听之有声。
酒香山 即汉武求仙酒处,相传春时每闻酒香,寻之莫知其处,又有龙虎二洞,春冬水落始露。《风土记》朝廷遣使投龙于此,旱祷即验。鸡子山 在后山南,以形名,上有关帝祠。艑山 在府南五里,甑筚山西,下瞰洞庭,与君山对峙,孤影若浮,湘人以吴舟为艑,山形似焉故名。上有神人迹,下有龙窟,旧有洞庭君祠。金鹗山 在府东南二里,昔有异鸟飞集其上故名。
白鹤山 在府南三里,有白鹤寺。
九龟山 在府南五里,在南津港九山相连,形如龟,即《柳宗元记》僧无姓居处。
绞山 近九龟。
甑筚山 在府西南七里,滨洞庭以形似名。灵屋山 在府南三十里,形如笔架,下有鼓鸣观。
黄茆山 在府东南三十里,蟠亘数里,壁立层霄,上有三仙庙,下有康王庙多灵应。
九马嘴山 在府西南四十里,有九峰出湖上舟行甚险。
石矶山 在府南六十里杨幺寨其上,鹿角山 在府南六十里洞庭湖滨,明成化间卫兵哨焉。
千聚山 在府东一百里,蟠亘数十里,众峰拱聚。
雷分台山 在府东一百里,相传仙人驱雷于此,一名仙人台。
灵龟山 在府东一百里。
石狮尖 在府东一百里。
福圣山 在府东一百一十里,一名福圣台松柏畅茂,宋元时兵过伐其木,斧斤不能入以为神异。
风雨山 在府东一百三十里,形高云起辄有风雨。
相思山 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上有仙人捣药池及四面石。
青冈山 在府东四十五里,有旅馆在侧。小水尖山 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燕岩山 在府东南六十里。
九峰山 在府东北一百里,连大云山,高可望洞庭。
黄龙山 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产药草岁旱祷雨。
雷轰山 在府北三里枫桥湖畔,相传孙权葬祖处。
西瓜山 在府北四里,相传孙权祖孙钟种瓜处,遇异人指授葬地。
七里山 在府北七里宋岳飞屯兵处。
大云山 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连接七十馀峰北属临湘。
樊驼山 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在江北高千仞有泉清冽。
鸡子山 在大云山与临湘连界,高四百丈,周围险峻,惟临湘有一路攀援可登;上有井,可藏数千人。明末张李二贼环攻数年未破。
乌石山 在府东南十五里,溪边有石如墨,咽之愈喉,膈之疾亦,可代墨作书,按《县志》:又名五龙山,在治西南五十里。
鸣凤冈 在府西北二十里。
火夹岭 在府东北三十里两山夹峙,上有南岳祠。
石佛岭 在府东北九十里,西石街,上有石佛。集云峰 在府东三十里层峦叠嶂有太尉庙。城陵矶 在府北十五里,湘水南,来岷江北,注为一郡水口。
梅坪洞 在府东一百里有坪产梅。
溟水洞 在府东南二百里,洞门有泉。
渭洞 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广袤如城多古
木。
柘港洞 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有港流出,傍产柘。
龙洞 在府东北二十里,相传许旌阳逐蛟至港曲处,横冲过山遂断。
金鸡石 在府西湖滨船场埠,旧传金鸡翔焉,后为雷燬。
紫溪石 在荆台上高四尺。
磨刀石 在府南二十里,旧传神人磨剑于此。黄石 在君山东,艑山西,春夏水涨潜伏江中,舟行危之。
大江 发源岷山从荆州,石首北,流至县西北,城陵矶合洞庭诸水,东流岷江为西江,澧江为中江、湘江为南江,会于矶下,故又名三江口,宋慕容延钊等大破周保权军于此。
洞庭湖 在府城西南,《禹贡》九江孔殷谓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会合于此,故名九江中沅澧湘最大沅发自牂牁,经辰溪合麻阳诸溪,洞水过常武,出湖之北,湘发自广西,兴安海阳山,至永州合潇水汨罗,过长沙出湖之南,澧发自武陵古充县,东流过武水口,合焦溪茹溪诸水。经慈石澧,出湖之西,每夏岷峨雪消荆,江暴涨,三江水壅汇为洞庭,连亘七八百里秋水归,壑则洲渚毕见洞庭又名五潴。《水经》云:湖水右会小青口,资水即今益阳江,右则沅水注之今横房口,东则微湖今糜湖西流注为江糜湖口,左则澧水今武陵江此五水注洞庭,会大江故曰五潴。
青草湖 一名巴丘湖,一曰重湖,在洞庭之西,与华容接壤。《旧志》谓:在洞庭南者非也,《风土记》云: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乾,青草生焉,杜甫诗: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赤沙湖 在洞庭湖西,又有云梦湖,皆与洞庭为一。
灉湖 在府东南一里,《水经》谓之滃湖,春冬水涸,俗呼为乾湖。《尔雅》曰:水反入为灉,左传吴人败楚于雍澨即此,唐张说序云:灉湖者沅湘澧汨之馀波,夏潦奔注则溢为此,湖冬霜既零则涸为平野。
阁子湖 在府东南二十里,楚许德勋潜军角子湖即此,《风土记》阁子即角子以在洞庭之角,故名杨行,密以木笼锁舟之地,或谓:濒湖地,卑岁苦水患民多重屋以居,故云:按今灉湖水泛,即舟通阁子市,别无阁子湖,岂因市异其名欤记又云:岳灉湖,一谓鸽子湖。古冢湖 在府南五十里。
白石湖 在府北五里。
翟家湖 在府北七里。
鱼苗洋湖 在府北十五里。
枫桥湖 在府东三里。
斗子湖 在华容城北,《旧志》柳阴夹岸,荷香满湖,人多游赏号曰小西湖,隶巴陵。
新墙河 在府南六十里,发源相思山,合洞溪诸水至灌口注洞庭。
南津港 在府南二里,通洞庭为泊舟处有堤,成化间岸列市肆今为莽墟矣。
石墨港 在五龙山下。
乾沙港 在府东六十里。
龙湾港 在府东南五十里。
游港 在府东六十里,发源龙窖洞。
涒港 在府东六十里。
大港 去府八十里,发源龙骨洞。
柏港 在府东北十五里。
徐师港 去三江口三十里。
杨林潭 在府南七十里。
石壁潭 在白荆堤下,一名钓丝潭。《风土记》云:深潭莫测,夏秋水涨,土人以为龙出,入其间为行旅患,滕子京作碑堤上,戒往来者使陆行,今碑不存亦无患,又有哑潭在堤侧。
樟树潭 在白霄渡上。
剪刀池 在郡城内,形似之。
白鼍池 即北月城旧传白鼍为怪。
明月池 在府西南天岳坡下。
白鹤池 在白鹤寺前,相传吕仙化蟒为剑江叟吹铁笛招仙女在此。
虾须池 在府北十里。
大城池 在府北八十里。
灉湖井 在府南一里,旧传此水煎白鹤山茶,气成白鹤飞舞,《风土记》云:人常称甘水今淤塞。双井 在府南。
巴蛇井 在县前,旧传巴蛇穴此。
罗汉井 在府东圆通寺。
秦皇井 《风土记》云:洞庭之岸有二石井,相去数百步,俗号秦皇井,又名龙窝,其泉甘美。柳毅井 在君山上,一名橘井。
庄山井 《风土记》云:永庆寺庄山顶有泉清澈,僧齐己诗鸟从井口出人自岳阳还。
鲟鱼嘴洲 在郡城西,宋时相传洲生过岳阳楼即状元出。
新生洲 在江湖之交,元时有艺植之利,赋以供儒学。
鼍鹤滩 与新生洲相属,《风土记》云:岳阳楼旧岸有港名,鼍鹤商人泊舟于此,胜于石载今湮没,如平陆不复舟矣,即此今去岳阳远甚盖洲为江,水喇啮日,以崩塌耳。
爵洲 在三江口南四十里。
曹洲 在府南四十里,通典以为曹公为吴所败处非是。
金沙洲 在洞庭湖中,与陆角相并。杜甫诗龙堆隐白沙即此,亦名金堆。
彭城洲 在府东北五里,宋刘彦之讨谢晦军次于此。
永兴洲 与监利对岸,团鱼洲相连,永兴其地名茅湾。
临湘县
龙窖山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跨临湘通城崇阳蒲圻四县,上有龙湫,因名。又有雷洞石门,《风土记》云:山极深远,居民以耕畬为业。
大云山 在县东南一百里,连七十馀峰,山半有泉,人呼为圣水,遇旱祷之验,其阳为巴陵境,上有石通判祠墓。
久宿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相传有仙人炼丹,岁久栖迟于此故名。
旋风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一峰高峻林木阴翳,风至此多旋转。
尖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上有石洞,一峰特出故名。
响山 在县南九十里,四山环耸有声辄应如响。
浆山 在县南一百里,山上有池,池有泉,岁旱引泉溉田,祷者取水多验。
寡姑山 在县南八十里,高峻侵云,相传有元子居此学道,莫知所终。
凤凰山 即太微宫山,在县南六十里,峰峦盘礡以形似名。
望城山 在县南四十里,下有泉溉田千顷,登此可望郡城。
五尖山 在县南四十里,五峰突出故名。灰山 在县南二十里,山石俱黑,可烧灰以资民用,今废。
鱼梁山 在县南一里。
丫髻山 在县东三十里,两峰秀拔如丫髻故名。
应科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
金竹山 在县东三十里,上有小竹枝干纯黄,遇冬愈鲜润,类黄金色,相传神人所种。
黄皋山 在县东十五里,峰峦耸拔。
楼阁山 在县东七十里,极秀峻,绝顶览洞庭诸景,上有神祠,旱祷多应,左右群峰叠出状如楼阁然故名。
药姑山 去县东九十里,在万库里山最高云羃之则,雨里人以为雨候,上有大仙庙。
万峰山 在县东一百一十里,峰峦层叠,其一峰最高者名雷打山。
天井山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上有元帝祠。方山 在县西南一百里,接巴陵界以,其形方故名。
黄茅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城陵矶山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上为古彭城。团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滨江。
象骨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山海经》云:巴蛇吞象,暴其骨于此故名。
晖落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水经注》云:城陵山东接微落山,晖落矶今呼为道人矶。
马鞍山 在县西南二里,以形似名。
如山 在县东北八里,《水经》云: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注云:如山地对隐矶即今杨林山,《旧志》作儒矶,云:宋时有司令人取鱼于此,以供儒生,故名。今考《水经》正之。
白马矶山 在县东北一十里,《水经注》云:有独石孤立大江中,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唐裴隐居此。
鸭栏矶山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水经注》云:右历鸭栏矶北江中也,东得鸭栏治浦二口夏浦也。
乌石矶 在县西南三十里。
岩岭 在县南四十里,抵巴陵界,稍下曰小崖,岭怪石壁立连络数峰鸟,道一线行者病涉。古仙岩 一名隐仙,在县西南四十里,其洞多窍,中虚如屋,相传昔有灵谷仙人隐此得道而去,洞深数里有芝田石乳乌药之属,傍多小石玲珑嵌空,与太湖石埒。
镜石 在县南大江中落晖矶,上有赤石,高丈馀,光莹如镜,能照两岸,故名,又名鸡冠石。三湘浦 在县南四十五里城陵矶下,《水经》云:城陵山有侯景港,梁天监中僧宝志为符。书云:起自洳蔡迄于三湘,后侯景起于洳水之南,而败于三湘之浦,一名侯景浦以其与潇水合曰潇湘与蒸水合曰蒸湘与沅水合曰沅湘三湘之得名以此。
松阳湖 在县西南三十里,上通云溪,下通象骨,旧设河泊所今裁革。
白泥湖 在县南八里,湖有堆名粟米嘴。莼湖 在县东五里,《风土记》云:岳阳虽水乡莼最难得,惟此湖有之故名。
连家湖 在县东五里,上接白泥,下通清江,明初立河泊所于此。
冶湖 在县东二十里。
黄盖湖 在县东九十里,会蒲圻嘉鱼临湘三县,水汇为巨浸相传赤壁鏖兵,时黄盖被箭沉江后论功,孙权即以此湖赐盖,故名详蒲圻志。明洪武初,以赐武臣汪,清今壤联三县课,亦因之俗作黄冈声讹。莲花塘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城陵矶下,即侯景泊舟处。
荷叶洲 潦浒洲 二洲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江湖夹流二洲中,峙居民耕种。
黄金濑 《水经注》云:晖落矶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良父夏口也。
龙窖源 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产茶。
龙潭 在县东南一百里,崖壁崭绝,下有方潭,相传有龙潜焉,如水响如铃其岁必旱。
碧峰潭 在铁船潭下,潭中有穴深不可测,独产鳜鲤二鱼。
沅潭 在县东五十里,青山铁炉,聂家市诸水会此出黄盖湖。
华容县
东山 在县,诸山统名。《一统志》云:峰峦秀惠连亘百馀里,古松夹道驿骑经其中。
石门山 一名仙庐山,相传晋仙人张惊喜炼丹飞升之所。
墨山 旧名悬石山,有大小悬洞,张说诗序云: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道观天下绝境。鼎山 在县北十五里,汉昭烈庙在焉,又有逐备岭意昭烈依,孙权时曾登此山云。
桃花山 在县北四十五里,多桃树。
鹿角山 在县北七十里半隶石首,上有鹿角寺。
南山 在县南三十里,临洞庭望之,苍翠如屏,其最高者曰禹山,相传禹治水登其巅,今有禹庙,自宋绍兴间,建学殿。于谷山顶,夜风雨大作迁于聚峰顶。
明山 在禹山东三十里,上有洞庭神祠。鼓楼山 在县东五十里。
石门山 二山东西相峙如门,洞庭舟楫往来其中。
石矶山 在县北五里,有矶临河。
云梦泽 司马相如传:楚有七泽,其小者曰云梦,方八九百里,南有平原广泽,缘以大江,班固《地志》云:华容枝江、江夏安陆皆有云梦,裴骃云:孙叔敖激沮水作此泽。张揖云:楚薮也在南郡华容县。郭璞云:江夏安陆有云梦,枝江亦有之,华容又有巴丘湖,俗云:即古云梦泽,张揖云:在华容者,指此春秋,文耀钩云:大别以东至富春。九江、衡山皆云梦地。唐安审晖败唐兵于云梦泽,史照曰:云梦泽名祝穆。曰:郧夫人弃子文于梦中言梦,不言云,楚子避吴入于云中,言云不言梦皆在安陆,一以为云,一以为梦,凡此皆合称也。唯胡三省辨误《禹贡》云梦在江南。《左传》:楚王以郑伯田江南之梦。《汉志》云:梦泽在华容南。沈丘云:云即今玉沙监利景陵等县,梦即今公安石首建安等县,《汉阳志》云: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此则拆而称之。按杜预云:云梦跨江南。
北华容枝江,江夏安陆皆其地,合而言之,则一别而言之,则二泽也,杨升庵又谓有南云北云。南梦北梦之分,五代孙光宪号北梦取此。华容河 在县城北一里,亦称沱水、夏水。《一统志》以为晋杜预所开,以通零桂之漕者,及考预传以巴丘湖沅湘之会,荆蛮所恃乃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内泻长江之险,外通桂零之漕,百姓歌之,今按水经夏水出江流于江陵东,南又东过华容,南又东至零桂入沔蔡氏,书传华容县有夏水首出于江尾,入于沔。亦谓之沱,则预所开当始江陵,今县河乃从石首来,岂杨口即古调弦因杨岐得名,而是河亦自江出,冬竭夏流,故当时均以沱称,得非沔阳之长,夏河杨口亦非竟陵之夏杨水耶,课额今隶石首。
涌水 《水经》云:江水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又云江水,又东涌水注之。郦道元注: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传》楚大夫阎敖游涌逸,注云:涌水在华容。
洈水 出县东南,见《山海经》
赤沙湖 在县南,《宋志》华容有赤沙湖,魏王粲诗:悠悠澹澧口,下会赤沙湖。
紫港湖 在章华台侧,上通青湖,下接县港,逶迤于洞庭。宋谓之私港,《风土记》云:紫港夏秋水涨,与赤沙湖会北通于江,今曰窃池,南通于湖。
《水经》谓之决口。沅水 会赤沙注洞庭之水,《风土记》云:澧水注于洞庭谓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谓之鼎江口,又自鼎江口至游桥入黄洋港,曲折而达褚塘诸湖。
御池 在紫港湖南,《风土记》云:出蚌珠有甚大者,今不知所在。
云母泉 在县东四十里,味甘而流长,地产云母石,《风土记》云:墨山南有大云寺,寺倚松岭之下有云母泉,自泉以东引流入渠,周遍于庭,大旱不绝。
檀子湾 在县东南十五里,有安南港旧县存焉,或疑即《水经》之檀浦。
杨子洲 在县东北大江中,《旧志》以为西南十都。《方舆胜览》以为县南三十里者,俱非是。《水经注》:赪要下即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苦蛟患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风土记》《一统志》俱系于华容故从焉。
平江县
幕阜山 居万山中,其钜且峻者惟幕阜,在县北九十里,一名天岳郡,称岳以在天岳之西也,相传吴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拒刘表从子磐营于幕,故名山壁有篆文,夏禹治水至此有巨石名系舟峰,周回五十里有列仙坛,坛旁每年生瑞竹一,株随风扫拂芙蓉池,甚澄洁,间有双鲤游泳其中,烂若黄金丹,井药臼石凳石床俱存,产药百馀种,异草怪木,人不尽识道书第三十五洞天即此。
石牛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山多岑石,其状类牛,故名。山之上有井泉可溉,大石牛堪容万人,小石牛堪容千人,皆可避兵,宋绍兴间刘钟入寇邑人余国瑞,国器罗孝芬据险拒之,元末汤矿据此为寨。
道岩山 在县东九十里,上有天池,池前两峰南曰席帽,北曰宝盖,中有七星石,有龙湫龙影,洞仙人试剑石岩之后有艾仙坛,坛上有丹灶,石臼去幕阜四十里,岩可通舆容屋,宋建葆真观,按《明一统志》:山上有香炉岩。
昌山 在县东四里,下临昌水,故名。《旧志》云:三国吴鲁肃为汉昌太守,常屯兵于此,后人因庙祀之,故名鲁德山。
梅仙山 在县北三十里,高二百馀丈,《风土记》云:梅子真曾寓此,有井名子真井,梅水出其下。连云山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纯山,《水经》云:纯水出西南,纯山势峭,拔云气常覆其上故名。《风土记》云:上有吴真炼丹坛,下有石室,田先生隐焉,因名田公岩,有石砚石檠石灶皆形肖,有石笋洁白簇如蜂房,尖类削成有潭在玉清宫前,深不可测。
梧桐山 在县北一十五里,山旧多梧桐故名,上有元帝庙,下有观音堂,堂之后有龙泉,遇旱祈雨取水于此。
太平山 在县西二十里,由陈坪驷马桥小溪而入中有胡仙观,世传为毛法官修炼处。湖源山 在县西九十里,高数百丈,上有名刹,相传为昔贤避地之所。
密岩山 在县东二十里,石崖削立,中有岩可
以容众。
将军山 在县西三十里,山势高峻,汨水绕其下,屈曲如带梅仙水出其右。
福石山 在县东五十里,高数百丈,山巅宽敞。有小溪,有古刹殿,下嵌空,旱岁取水祈雨。汨水 一曰水,一曰吴昌水,即今县南大江也,《水经》云:汨水出豫章艾县桓山西南,经吴昌县又西经汨罗,戍按艾县今宁州,桓山今黄龙山,吴昌今平江县,汨罗戍今归义市西南与罗水合,经磊石入洞庭。《风土记》云:汨罗下有潭,即屈原怀沙之所,汨者众水之所归也。
纯水 《水经》云:出县东南,纯山西,北径塔水桥入汨。
卢水 在县西北,发源卢山,南流入汨,以其经古罗县又名罗水。《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故罗县在其上。
澧州
天门山 即古嵩梁山,宇文周建德中祀为南望。《水经注》曰:嵩梁山孤峰高,耸素壁十寻,望之有似香炉,其山洞开圆朗如门高三百丈,孙休以为祥置天门郡,盛弘之,《荆州记》曰:天门山角上各一竹,倒垂拂拭曰:天帚山有十六峰,近永定卫城。
关山 在州东十五里,水口关盘据十馀里,高八十馀丈。
彭山 在州西十里,登其巅,凡域中诸境尽在几席间近,郭之嘉胜也,有雷洞,旱祷辄应。太清山 在州西北一百六十里,长萝修竹灵泉秘洞远涧,飞岩交罗户穴间,相传李疑阳得道之所,有五老峰老君岩紫极宫,石屋寺今存。太浮山 在州西南一百三十五里,一名独浮。跨石门、武陵、桃源三县,中有石室,上有玉清潭,丹灶白鹿,池涌泉成,溪旧传浮丘子炼丹于此,宋娄钥诗读书,继群玉采药思浮丘。
彰观山 在州东十五里,道书四十四福地,相传宋乾道中黄道冲范灵二仙飞升之处,上有灵极观溪流萦绕焉。
嘉山 在州东南三十里新城镇,俗传,有望夫台孟姜女,望范郎处,山下江堧有镜石。
横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临横水之阳,南有潺水洞,旱祷有应唐时,有白龙听经,龙潭寺在焉。
药山 在州南九十里,产芍药,一名长啸峰,有慈云禅寺,唐太和中惟俨禅师建。
石墨山 在州南一百里,车武子读书五龙山下,家贫以乌石代墨,又宋仙人李仁尸解处。澧水 在州南三里,源出武陵县,西历山东流,至石门县,今渫水合流达澧城下,会涔澹二水入洞庭楚词湘夫人遗,余褋兮澧浦是也。《水经》云:澧水又东过零阳县。北又东过唐县北,又东过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考下隽即今巴陵,临湘县之间澧,阳有兰生石中春江水涨其香不绝。
兰江 在州南二里,产兰楚词捐予佩兮澧浦,又云:沅有芷,兮澧有兰。
绣水 在州治其水旋绕如绣。
涔水 在州北七十里,源出龙潭洞,会澧水入洞庭,楚词涔阳之极浦是也。
澹水 在州东二十五里,津市会兰水流安乡,王粲诗:悠悠澹澧水。
新开河 在州西二里,旧江水折,而东流过城,下潴为大池,秋冬则涸塞不便,分守参政刘廷诰浚之浃旬而成,后布政使汪俅参政雷逵毕其功,深广倍前民甚便之。
月明池 在州东一里,李群玉游处。
黄溪 在州西四里,中凿石数丈,其神灵异。洳溪 在州东北六里,源出龙洳山楚庄辛谓襄王饮洳溪之流即此。
廉泉 在州东二十五里大同山。
双泉 在州西九十里二泉相近,其水常涌闻人声则怒涛异常。
仙眠洲 在州南一里,江中唐李群玉读书处,相传吕洞宾憩此至今夏月无蚊。
白马洲 在州南三十里,相传唐林静乘白马飞升处。
盐井 在州北八十里。
八角井 在州西市。
金鸡滩 在州西南二里,水湍急跳波有声如雷闻数里则天霁。
石门县
紫和山 在县东南十里,上有存志观皮子药
炉,山之阳有仙女洞,俗传丁令威炼丹之所,唐咸通十一年,有周方女得道衣紫飞升。
层山 在县东北三里,一名层步有石屹立如人。
方顶山 在县西一里。
石匮山 在县南十里。
观国山 在县南十里。
花山 在县西十五里。
天门台 在县北一里,如台二小溪合流台,下为天门桥。
仙客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上有石经。
佛哑山 在县南十五里。
马鞍山 在县东三十里。
夹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两峰夹峙周三十馀里。
黄石山 在县西北二百一十里,溪中产雄黄。鸡鸣山 野鹅山 俱在县西三十里。
九折坡 在县西八十里。
石嶂崖 在县东北二里,高四十馀丈,阔六十馀丈,为最高云。
澧水 源出历山经,流至三江口会渫,水合流至县为零阳河。
渫水 在县西北一百七十里,源出巴东流经县鲤鱼山合阳泉,雄黄诸水流经县,西四十里入于澧水为添,平河渫水流过县南始通舟。道水 在县西北四十里,源出东西泉,相传浮丘子洗药于此。
卓锡泉 在层山下,相传唐僧卓锡得泉元知县,宣差必烈创曲水流觞基存。
夹山蒙泉 在花山寺下,宋黄鲁直大书蒙泉,字甚伟五雷诸山至此,忽然开朗,两水合流山川,窈窕为石门之最胜云。
惠泉 按《明一统志》:在县南三十里,有石洞,曰:东泉遇旱,祈雨往来辐辏。
西泉 在九都同八道溪腾沸可浴。
独石泉 在县南可溉。
慈利县
阳适山 在县前一名羊角山,下有祠祀阳适,神云起山谷即雨。
九度山 在县西三十里,山下有九渡溪,仙人石楼清水潭,按《水经注》云:山兽咸饮此水越他津,不饮焉,北径仙人楼下旁有石形方峭,俗名曰仙楼。
骑龙山 在县署南,上有石室。
紫霞山 在县东北七里,下有秀峰祠。
星子山 在县东十里,石莹白如星,峙于笔架山之前,收溇澧二水,盖一邑之华表也。
范丹山 在县东三十里。
七姑山 在县西三十馀里,有仙姑桃洞。铜盘山 在县东四十里。
三浯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
赤松山 在县东北六十五里,与天门对峙,旧传赤松子隐此,丹灶尚存,今有赤松村。洒珠岩 在县东北二十里,飞泉溅沫若珠。飞练岩 在县东十五里,有瀑布飞下。
赵判岩 在县东十五里,洞深如屋,中有石龙、石丘,花草四时妍丽。
燕子岩 宋端平二年,刻燕石二大字于此。百丈峡 在县西北一百六十里,两崖对峙,中有小峡形肖双燕。
桃花洞 在县西北三百里,元知府郭逵破彭士义之所。
水沉洞 在县西北十四都,水来安福至洞,则伏流,过鲁阳北麓,出江俗呼鲁阳迷皆山类也。澧水 为前江发源县西历山东,流至武水,口左得温汤水,右得大庸水,仙人溪水,又东得焦溪水,左得围布水,团岩水,下流观嘉渚与溇水合。
溇水 为后江发源归州界东,经溇中县,南流至定平索口,合索溪守,野潭洄,入市东,流通四十八涧为一,南流至饭甑山,观嘉渚会澧水。大奠江 在县十七都查,洞中出柳梁,入后江而东。
三浯泉 在三浯山下,泉有三眼,其中龙洞水日涌,高二三尺,流通济铺前溪,溪流亦骤涨,灌田甚广,若五六日不潮,则水自后山踰巅而至,上有龙泉神祠。
鱼泉 在县西二十一里石室,中有石盘圆,其下临青潭蛟龙居之。
天门灵泉 在天门山顶,泉中产鱼绿毛。观嘉渚 在县西三里,溇澧合流之所。
双溪 在县西二里,有芙蓉洲溇澧,流至陵花渡,合邑胜览。
安乡县
文山 在儒学棂星门泮池南,教谕顾语训导刘时创筑。
石家山 在县东一里许。
麓湖山 半在石首,半属安乡。
黄山 在县北六十里,一名金峰山土色皆黄故名。
小黄山 在黄山一里许,熊义山保障其地土,城形迹间有存者。
古田山 在黄山西五里,《府志》云:上有石田,昔人耕之,故名,《县旧志》云:昔有异人田于上,后不知所往来,咸淳间道士黄东斋创观于上,以古田扁其山门云。
甑筚山 马鞍山 二山相连,亘黄山之北,俱以形似故名。
澧水 在县西五十武,南流东折入洞庭,按《县志》:发源于慈利之历山,而经流乎澧州,每至水涨灌于城下。
后江 在军牧村,自荆江出入洞庭。
后河 在县东二百武,上承澧水,下通兔儿港。后小江 在军牧村,自荆江出,会澧水。
安南湖 在县南二里。
黄驿湖 在县东南五里南平村。
东田湖 在县东十五里长寿村。
大鲸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大溶湖   风岚湖   庸田三郎湖踏鸭湖   江西湖   大桑湖
冯古湖   魏池湖 俱在南平村。
金台湖 在县北四十里。
松渚湖   灵柩湖 俱在黄山下。
大滋湖   麻益湖   黄客湖
断旸湖   柏湖 俱在文田村。
铜盆湖 在县西六十里。
晃湖    楮戟湖   马田湖
泺子湖   株机湖 俱在永宁村。
大通湖 在县东二百里,抵沅江境湖凡二十里。
澹口 在县北一里。
会口 在县西九十里。
羌口 在县西三十里。
蚌口 在县北六十里。
毛长官井 在县署内,宋毛令凿。
菩萨井 在儒学内。
云井 在县北六十里,谢晦庙前,云升即雨凡三井。
白龙泉 在黄山,旱祷辄应。
永定卫
历山 去卫治二百一十里,为澧水所出。麻峰山 在卫西十五里,山多空窍,俗呼麻空,又云麻风,嵚崟险怪,触石生云,土人视为雨徵,按九溪卫亦有此山。
茅冈 在卫西六十里,安福水道过此。
鬼谷洞 在天门山下,石室蓊蔚,下有清流,合于河,相传鬼谷子游此,按《慈利县志》:亦载此洞。槟榔洞 在茅冈隘南,石山高峻,下开一径,北达安福,南通桑植,上下诸洞穹窿轩豁,高广约四丈,长百馀丈,南向洞口陡临峭崖,蹑磴而上。可数百步开一小坪阔,里许长十里许,四山壁立,高百馀丈,路口群峰杂锁,合如环堵坪,中小溪沿百馀里,来自东南没入,西北右窍中伏地数十里。复出大溪真奇观也。《一统志》云:此群蛮往来之所,昔徭人侵扰游,击屈服与之盟画,此为界镌石像,人立于道左。
九溪卫
鸣凤山 在卫城东北,古有异鸟鸣其上故名,山下有石洞,洞内行数里,有仙人桥,卧龙潭昔值,风雨闻,内有笙箫鼓乐之音,名仙侣洞,外有溪,溪旁有亭,名曰山谷亭,下数里又有白马泉,关门岩水涌石。
太生山 在卫治,上有无生顶、天生池、炼丹炉,一名太清山。
伏牛山 在卫治昔有金牛伏此,现有卧牛池故名。
紫陀峰 在卫城北,岭阴壁削高十馀丈,昼有紫气腾聚。
大庸所
崇山 在所城东,山势巀嶪,与天门相连,顶有村落,最上巨垄云驩兜墓,人不易见,见多不祥,昔民耕此常获甲镮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