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五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十四卷目录

 建宁府部汇考二
  建宁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一千五十四卷

建宁府部汇考二

建宁府山川考二

    府县《志》合载瓯宁县
红漈山 下有石仙床坪,石峰森列。
凤山 形如飞凤。唐黄隐斋建庵其中。
狮山 在县城西南。从溪南渡历数招提,始至。左紫芝而右云际。其巅有庵,庵傍有铁铸文殊狮子像。术家谓府治来山,若猛虎出林,溪西诸山若队羊。然欲其不为伤也,铸铁狮对山以镇之。宋宣和间移置开元寺。未几,叶、范二寇继作,有虎渡溪。绍兴间,刘子翼复还故处。或云狮瞰城中,形家不利,乃即旧治厅事及建安堂柱下埋小狮二十四,若子母相应。然弘治间庵燬,铁狮亡矣。又云山对郡学,号文笔峰,昔有僧庵其上,铸铁塔山巅。郡人以其不利于科学,移置光孝寺。次年卢觉中第。人为之语云:城外打铁塔,城里得卢觉。山麓有报恩光孝寺禅寺及定光、弥陀二岩。南安岩下有滚坑山,相传王延政时有蛟滚出,洪水瀑作,延政遂以其年卒。
紫芝山 王审知据闽时,是山产芝,其地有紫芝坊。宋朱韦斋尉政和、尤溪二县时,作环溪精舍,携文公来往于此。文公沙上画卦,即其地也。前有桥,桥上有寺,曰方广。正德间敕立精舍,仍名环溪,以祀韦斋。
云际山 下有永庆寺,寺后有陆羽泉,相传唐陆羽所凿。然羽寔未尝到此。宋杨亿诗:陆羽不到此,标名慕昔贤。山麓有开元寺,晋太康中建,俗传为吴吕蒙故宅。又云蒙子孙分居于此。后舍为寺,初名林泉。唐开元中赐今额。寺有佛牙,世为法宝。天顺间,复建丹青阁于寺左半山之阿,驾桥以度。
梅仙山 在城南二里。汉梅福丹成之日,骖鸾而去,所乘马及鞭从空坠下,天为降甘露,故今原曰甘露洲,曰坠马渡,曰骖鸾岐,曰遗鞭。山巅丹井、坛灶遗迹俱存。每秋,阴井上虹光时现,碑刻:大汉甲子梅福立。宋守韩元吉建堂,榜曰梅仙山。后守李诜修废,复匾曰梅山。山半创二亭,曰骖鸾,曰虹光。杨亿诗:寒潭吞别派,孤屿屹中流。昔日骖鸾,客因名坠马洲。
升山 《旧志》亦名朗山。云晋司马王朗所游伪闽,僭筑郊坛于此。
覆船山 吴时太守王蕃陈、刺史骆文广皆建郡治于此山。
龙首山 在县城西。又名华源山。《旧志》昔有华氏庐此。下有华歆井,虽旱不竭。
黄畬山 在城北五里。上有唐京畿令谢夷甫墓及祠。夷甫,越州人,江左诸谢后也。开元中因凤翔府,总兵官孟浚大纵其众盗掠。夷甫不待诏旨,奋兵擒之。时李辅国用权,与夷甫隙,谮夷甫于朝。肃宗时,坐流建州。既疾,召家人曰:城北隅黄畬山水奇秀,死则葬予,予以公正得罪。异日血食兹土矣。迨代宗即位,见梦于朝,诉其忠烈,有诏虔恭致祭官为立庙,赐额灵通。
灵鹫山 山半有亭,藏仙骨一函,相传自武夷迎置。
将军旗鼓山 山有四峰。右峰如展旗,左峰如鼓,而中二峰雄峙如将军。
白石人山 山多白石,有人形似。
洋峰山 屹然众峰,其顶平夷,山半有仙亭,雨旸应祷。
壶山 山瞰大溪。石壁削立,上镌壶天寒冰玉屏六大字,笔力遒古。
东鲁峡山 山峡中断溪流其间。
三峰山 山有三峰。中峰石壁上鑴洞天二字。禅岩山 绝壁有岩穴。唐时有僧无垢自雪峰山来,坐禅其中。其后雨旸应祷。
小湖峡山 两山为峡,溪流其中。
蒋峰山 旧有蒋姓者居此。下有蒋庵。
龙阳山 山势雄伟,接顺昌县界。
石塘山 山巅三峰并秀,其麓石泉一泓。高峰山 在郭岩西,连亘延平、瓯宁二县界。中
峰挺秀,高千馀丈。郭岩,汉郭仙所居,古有庵祀梅福、岐公像。《旧志》梅福隐建城南山,学仙术。后游武夷,望郭岩有紫气,往诣,则岐公在焉。因与同处,后俱乘鹤上升。今里名梅岐。以此又有梅仙留、颂石岩。岩下有李偲墓,墓侧有仙人迹、马蹄痕石,相传偲升仙遗迹。
天湖山 自浙龙泉西北来,建镇山也。山有三十六景,而双虹泉、空翠亭、紫芝庵尤胜。宋郡守赵研有美景天湖呈六六之句。左有古书院遗址,不知何代所建。古有梅岩晦庵讲学之所。黑牛山 上有黑石如卧牛屹,为郡镇。
西岩漈山 有石壁高十馀丈,上有亭,祠马岐二仙。
高阳山 在杨墩之上。宋崇安人杨万大性好恬静,结茅武夷,渔樵为乐。夜则悬灯独坐,弹琴吟诗。一日,有道士黄冠元服,状貌甚伟,扣门止宿。万大礼之,后往返益勤。一日,谓曰:吾今当归洞天,特来言别,君行甚善,天且报君在后人乎。吾有小舟,君可同往。万大异之,既戚然请留曰:二亲未葬,未可从公。道士曰:待君襄事,与君偕往。因共舟至瓯宁丰乐里,指示溪湾秀峰下曰:某年月日君奉父母柩于此,白狸眠处葬所也。万大俟期奉柩至,果见狸眠。葬不逾年,别处子孙闻其地饶衍,多来居止,因名地曰杨墩墓,曰白狸。时万大年九十有七矣,一日昼寝,梦前道士来迎,曰:今可俱去。觉即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大雪山 山极险峻,石壁千仞,飞泉如布。下有三潭,潭侧空洞常若风雷之声,相传神龙所居,旱祷即应。
东山 大乐之水发源于此。石壁峭拔,潭居其巅,登者必攀缘方到。
北山 南望云际,小竹诸峰,隐隐如画。
石鼓山 有石如鼓,扣之辄鸣。
笔峰山 上有石洞,祀魏、虞、杨三仙。凡祈梦者,报如响。
凌云山 多古松,明李默建有书室。
华阳山 峭壁凌霄,上有石门、龙洞、石钟、石鼓。每旱祈雨者,击鼓鸣钟,甘雨立至。旧有寺观,今圮。
双峰 两峰对峙,上有龙井,乡民祈祷辄应。葛仙山 山色青润,多修竹笋,味甘脆。
圆觉山 僧元彻建庵于此悟道,因名。
双凤山 形如翔凤,有甘泉涌出,泉多谷贵,少则贱。
群鸟山 群峰交矗,东西环向如鸟。
大米山 秀峰高耸,又有小米山,两峰并峙。相传有洞出米,足供寺僧,因凿破,遂绝。
金峰 在麻溪里。明时立祠,祀马氏仙,祷雨祈嗣者,灵应。
卢峰 在麻溪里。地隔大河,界延邑,风起浪涌,水光接天。朱熹榜曰:道学心传。
翠石岭 高十五六里许,径回环仅可容一人行。下临深坑,惴惴恐坠。
大岭 去凤山东南里许,其下有水一泓。明黄渠有大岭寒泉之咏。
蹑云岩 上有佛庵并,祀马仙。匾曰:蹑云。山路极峻峭,人必攀萝扪石,始可到。
定光岩 在铁狮山下深邃奇绝中,祀定光佛。弥陀岩 在铁狮山下。中有石室,高深各丈许,阔倍之内有佛像曰弥陀,因名。
梅岩 在北津渡口。宋刘屏山先生书院有八景三十六亭,亭有记,景有题,明末兵燹无存。徐将军岩 前后二岩,极高广。黄巢入闽,乡民千馀避乱其中。旧传有徐将军驻兵驱贼于此,将军勇烈忠义。建安璜溪有徐将军祠者,此也。瑞云岩 上有古刹,祀黄氏。相传黄公羽化时,遗一衣与乡人,岁旱将衣招祷,即布云雨。黄岩 一名紫云。里人黄丽泉即其地建庵供。碧天禅师在龙山金鸡参禅,夜半闻鸡而悟,讲经空中,异香满座。月下行数百里,有虎侍从,往返须臾。
云岩 昔有普济大师坐化其上,乡人祀之。顶有二石,大者如狮,小者如铃,名狮子铃。石岩右有雪岩,双峰并峙连。大师用指大书升字于石,字迹尚存,今与普济同祀,并著灵响。
仙枰岩 三峰高耸,顶有巨石如棋盘。相传邑童氏子因母足疾,采药至顶,见二叟用小石对奕。遂举五石以授童氏子,童氏子袖归,母愈。后五世孙生五子,俱贵显。
北岩 下有北岩寺。宋政和间,陈朝老尝读书于此。
斗回岩 在瓯宁县。岩侧有庵,以奉梅仙。水可愈病者。
石龙岩 下有庵,以祀马仙。岁旱祷之多应。峙狮岩 左有小洞,又有天湖池。上有梅、岐二仙庵。
宝石岩 在县西万石滩上,又名宝国岩,旧有宝国寺。
归宗岩 一名鬼子岩,一名梅岩。朱文公尝讲易其处。淳熙间曹道人卓庵居此。有听泉阁、振文堂、洗心亭、太虚寥廓亭、紫云堆、补天遗、品石栖、云洞、风洞、落珠崖、石心泉、香炉峰。岩洞峭奇,一壑万状。
石龙岩 岩势蜿蜒若龙,泉出岩窦飞泻而下。有马仙庵,旱祷多应。
马大仙岩 旧传即马氏仙所居之地。
龙安冈 在宜君山后,地高峻,俯视郡城。上有祠,祀萧公太保。
玉清洞 在县城西移忠坊元妙观前溪潭中。《萧子开记》:昔有渔人捕鱼入潭中,见石室金榜曰玉清洞。升其庭,有绀青衣者出,曰:此司命真君府也,何得滥人。逐之出门,其室遂隐。
石桥洞 高峰环抱,石壁峭立。傍有游圣者庵,岁旱乡人来祷,归未抵家,雷雨大至,溪涨陂坏,人号游破陂。
西峰洞 在县西乡紫溪二里。内可坐百人,有鼎炉、石床。石上五坎,其形如碗,皆盛石髓,各具五味之一。中寒气逼人,相传九仙居之。前有巨石如方,座高三十馀丈,上列石棋盘。洞左右二石厨,俗传常有锦鸡野羊分宿其内。石壁如削,樵牧不至。
淮沙 在县城西通济门外。溪滨沙洲,聚散不常。又城南七里桥上下溪之中亦有沙洲,西为淮头,南为淮尾。旧谶:淮沙圆,出状元。明洪武十七年,沙聚而圆,郡人丁显应之。
万安洲 即大伏洲。在府城西北万安滩下,沙聚平衍,肥饶宜蔬。
石门潭 在叶墩水尾,有石若门。
井窠叶墩溪 源出建安上里白塔,经房村,入大溪。
花桥下埠溪 源出大武岭,会井窠过房村,入大溪。
南桥溪 源出梅岐里平阳,经东山,会叶墩溪。麻溪 源发高阳之北,自西而南合流樵水。卢峰溪 滨大河,界延邑,乃麻溪之砥柱。平溪 在大乐北,上有小桥。溪水自东山合溪头,过吉阳,通大溪。
石莲溪 在叶墩水尾。白石若莲花。
跃鳞溪 源出郭岩之麓溪,有石龟。水自平溪背绕凤山而去。
兴贤桥小溪 源出斗概山下,入大溪。
天宝山前小溪 在丰乐里。源出石源,经慈惠里徐墩,入大溪。
交溪 为崇浦建诸水之会,至西溪,合流入海。万石滩 在慈惠里万石溪口。滩水迅急,乱石错布,因名。
小湖峡 在禾供里。源出浦城,有鱼漈、双门、磨砻之险。
西溪 在临江通济二门外。源出崇安,浦城及建阳诸溪之水会流于此,径城西南与建安东溪水合流,由延平至福州,以达于海。
小松溪 源出蓬头岭,径城北,达于海。
万石溪 源出漈下,至慈惠里,入于大溪。溪口有滩名万石,上有石室。岩滩流甚急,而景亦奇。三山潭 在县三山之麓。潭底有大小数石穴,人呼鱼屋。
清潭 傍有渡,通浦城县界。
大雪山龙潭 下有三潭相连,西有石壁千仞,飞泉如屑。潭侧空洞常若风雨声。
东山林龙潭 石壁峭拔。潭据其巅,深而且广。佛母潭 与宋家潭相近,常有巨鱼出没,人疑神物云。
七里滩 在三峰山前。源出大湖滩,清澈七里许。
青铜滩 在叶坊驿下,水如奔箭,长年戒心。鼓石泉 在县东。石形如鼓,有异人椎之,泉遂涌出。
宜君溪 在县通慈惠里粟步口,入西溪。上有归宗岩,宋曹道人居焉。由岩门入,有紫云堆、落珠崖、石心泉、香炉峰诸胜。
玉溪 在县东南。源出里之竹溪,径禾义之蓬陂,径小壶,入大溪。宋嘉祐间,有妖鼓浪,里人童
志贤以玉尺投之,其妖遂息。
龙村溪 在县东。溪有巨石,旧为雷裂,有龙磨角痕。穷溪之源有飞瀑,由石岩下注,长数十丈。漈下有龙井,傍有龙王祠,遇旱触之以钱,辄雨。清潭溪 源出浦城县渔梁一岭,至是为潭,下连禾义里,入大溪。
马埂溪 流出九龙岩,经马铺桥范屯,会井窠溪周房村,入大溪。
陈溪小溪 源出崇安南山岭,下注清潭溪。旧溪侧多陈姓。
东鲁溪 源出西乡里,径东鲁峡黄塘,会小湖水,入大溪。
濠村溪 源出松溪县太源山,下注于清潭溪而入大溪。
壶溪 源出浦城县渔梁岭下。
紫溪 源出松溪县皆望山。
天宝山前小溪 源出石源,径慈惠徐墩,入于大溪。
吉阳溪 源出顺昌县,径叶坊驿口,入大溪。其上出兔毫盏,蔡君谟《茶录》: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其毫色黄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难得之。
大雪山外小溪 源出巧溪岭下,径丰乐里,入于大溪。
贯道桥小溪 源出黄源岭下,径丰乐里,入大溪。
桐溪 源出岩了岭下。唐乾宁间,溪岸有大桐树,上出云气,里人怪而伐焉,解之,有龙凤文。因制以进,一名大夫桥。小溪径丰乐里,入大溪。
建阳县
大潭山 在县治内,下瞰大溪。潭水泓澄。《旧志》闽越王无诸筑城山上以拒。《汉史》称吴王,六千户屯大潭城,即此地也。山势蟠屈,亦名卧牛。邑人九日所游,又名登高矣。上有福山寺,旧有拥青溪山第一风、望廓如等亭。左瞰北溪山,高且平。右联开福、景福、隆教三古刹,绀宫华宇,称邑胜焉。
狮子山 俗名上岩头,县治右翼也。
童子山 旧传宋绍兴间重修拱辰桥,落成之日,有七童子来游,寻飞升去,故里名童游。而桥今名同由。文公辞官次潭阳,寓是桥之上。今学宫址在此山下。
公裳山 山色青润,巍然峙立,远望若人著公服然。
赫曦台山 在云谷东。四围皆劖削,顶平坦,云涛彩翠,昏旦万状。朱熹尝游此,命以今名。元熊禾有四景诗。
黄花山 在宝山之左,俗名亡化山,今漏泽园是也。
凤凰山 上有瑞相庵。有泉州释正映者于是山度夏,值大水,因说戒,救男女千馀人。正映寒暑一衲,不设床帷。门徒五百馀。有《洁庵语录》。砚山 去城四十里。而近记称为二十八福地。汉淮南华子期师甪里先生,得隐仙灵。宝法修炼此山,一日能行五百里,力举千斤。岁十二易形,旧名夫子案山。山有石端平如案,上有微黑点隐隐若现,又有方石傍立,名书厨。石有泉七穴,每穴一掬而尽,须臾复出,盈科不溢。山麓朱氏族居焉。上有仙亭,可望数百里,雪霁云开,明光逼人。中有砚峰教寺,唐景福时建。
百丈山 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虽盛夏亭无暑气。水皆清澈,其声溅然。
章山 高广百仞。下有章山庙,又名感应王庙。神姓蒋讳仲贤兄弟五人,五代时俱为大夫,所居里以是名五夫。五人既卒,乡人分祀之五所,而神在章山,神之殁也,葬在五夫。一夕雨风暝晦墓前,香瓶移上兹山,众创亭祀之,祷求皆应。宋宝祐中,里人王褫改亭庙焉,又建忠里。有石郭庙者,祀神弟季实。神旧庙亦在五夫。一日,乡众席地而祭,忽大风决席止今庙所,乡人就祀之。宋范汝为、熊志宁寇邑,神示威灵,寇捲旗宵遁,井里获安。五夫里今属崇安。
鼓角山 上有龙池。相传唐时,一日雷雨晦暝,有双龙坠池,须臾大水,乡人惧而禳之。既退,县以闻,命立观祀之,后改为僧寺。雨旸应祷。鹤峰山 五峰高峙。相传宋有仙人跨鹤山巅。东山 山势雄秀,中一峰挺出,名妙高,有妙高庵。峰傍有宋三济大师遗迹,师邑人修炼于董岩,土人祀之,有祷皆应。下有环峰书院,宋黄文肃干讲道之所。文肃世居闽环峰下,从学朱文公。文公为筑室考亭侧,以是名其精舍不忘先
也。
横山 与妙高峰联属儒学乐山县左翼也。山麓宋时有横山王庙,岁祭赛,必用童男女,否则乡里有灾。绍兴中,萨真人来建阳。王见梦朱文公曰:妖蟒据庙,食人男女。萨真官乃相委,罪烦先生为解。旦,文公诣庙,有一道士施药庙门,问姓名,萨守坚也。与言梦,许诺比归,庙以一大圆石镇庙中。是夜,王复见梦文公,曰:业蒙公解,亡以为谢,此去护国寺,风气甚聚,福地也,公可居之。后文公议以其地建学,即旧学基也。大圆石盖真人以镇蟒怪,今呼飞来石。按萨守坚,蜀西河人,少有利物心,学医而误,遂弃去。闻信州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及林侍宸、王侍宸道法,步往师之。至陕,行囊已尽。遇三道人,问坚所往,坚告之故。道人曰:天师羽化矣。萨方惆怅,一道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但日咒十枣。一道与之棕扇,一曰有病者,以此扇之,立愈也。一道则授以雷法。及达信州,投书天师,闻举家恸哭,有虚静先师手笔书,云:吾与林王二侍宸遇萨某,各授一法矣,可更授未尽之文。萨由是道法大显。后游闽中,一日诸神将现形,环侍云:天诏召君天枢领位。真人起身立化。东观山 横山后。逶迤而南为县治。下关山之麓旧有东观,今废。前有洲,谚传沙高则米贱,低则贵,名米洲。又有潭,名水东潭,亦曰浮桥潭。相传潭浒有天机洞,今失所在。五季黄端公避乱居此。端公诗:青杉木笏尚初官,未老金鱼是等闲。世上几人多将相,门前谁有此溪山。按端公名子棱,字元威,洛阳人,随父入闽,累官侍御史。宝山 后有岳山寺,左有黄花山。
勒马山 与宝山相连,而山势西来。右顾县治,形如勒马。山下有伏洲,古谶云:睡龙惊马出公卿。睡龙谓伏洲;惊马,此山也。又曰:山足有田水推出。元国初,洲田被水推,邑人丁显应之。山麓有玉斗庵,距庵五六百步有楼绝高。永乐中,溪水大发,居民鱼鳖独避此楼者尽活。今楼枋上纪:永乐十四年丙申秋七月十四日,水浸至此。意楼宋元间物也。
翠屏山 考亭书院前山也,四时苍翠。下二峰相连。其一稍高,类马首,名蟹谷,亦名天马。芳洲俛属,远渚浮动,山蘸水中,隔溪望之最为佳境。古有罗汉山。罗汉之右曰瓮牖山。
玉枕山 自云谷过佛岭而耸,为是山考亭在其麓,谓之考亭者。唐黄端公葬父于此,以望先垄也。端公之父为故唐礼部尚书。又云亭是侍中陈逊所建,未知孰是。宋朱韦斋游此,爱其溪山清邃,可以卜居。绍熙壬子,文公成先志,自崇安潭溪徙筑,名精舍,曰竹林。后更改曰沧洲。前作孔子燕居庙匾堂。中和中奉孔圣,配以颜曾、思孟。庑壁画周濂溪、程明、道伊川、邵康节、张横渠、司马涑水六先生像,后增李延平为七贤。后有黄勉斋草堂,中有靖安、鹫峰、云峰三寺。靖安寺,五代处士江为故宅也。云峰寺有匙涧泉,田塍相凑如匙,而沧洲在路壖,故名龙舌洲。文公命之曰沧洲。与玉枕山分支者,曰玉尺山,亦曰盘谷。文公九世孙格世居其下,曰狮子山。山下有鲤鱼洲。
九台山 在县东南樟滩之上,县口山也,麓有九台庵。
庵山 界阳瓯二县间。建阳有五高山,白塔、苍山、洪山、大同山、庵山,其一也。后唐有石处士名湖者,结庵其上。今山麓有云际庙,神即处士也。其像就石镌琢。绝顶有濡泉。山北有石,号狮子岩。岩有灵泉,不盈不涸,可愈病,名龙井矣。南峰有石平整,号龙坛。坛上叠石为龛,中藏仙蜕,逶迤西去。又有小庵山、芦岭等山。
时山 山高五百馀丈,经十三曲折始造其巅。唐末有虎衔一小佛置其上,天降甘露。双松连理,有朱道人者庵居焉。
莲台山 群峰环抱,中一小山,宛如莲叶。山麓井泉甚冽,可愈眼疾。有莲台、水月庵。
焦源山 岌嶪峭拔,登者曲折五里。《事林广记》载此山为第三十一福地。《旧志》晋尹真人炼丹于此。
双牛山 背绕高峰若双牛。接舞山麓为董岩庵。
葛源仙山 山最高。上有方石如棋盘。元延祐中,樵者葛兰翁遇叟于此奕棋,傍观至夕,叟曰:盍归。言讫不见。至家三载矣。
洪山 当阳瓯之界。下有洪山庙,祀张式。式,邑
人,唐末率乡里禦盗战死,血渍地上,因名洪山,以音近红矣。山下溪有滩,曰洪滩,险滩也。黄杨山 朱文公于此山著述三载,卢逵、卢达兄弟受业焉庵中。文公题匾尚存。相传匾时有夜光,僧以为怪,金涂之,光遂绝。庵有一木,梆桐木也。材可以琴,亦文公时物。
太平山 县发龙山也。去之三十里有寒泉林,朱文公母祝夫人墓在焉。林中有湖,曰天湖,饮之作翰墨香。文公筑寒泉精舍墓傍,与吕祖谦编次《近思录》于此。寒泉林之右为宋刘懋母墓。世传文公与东莱夜读,文公精神百倍,东莱竭蹶,自愧不及。爰询,文公夜坐书,几下若有物抵其足,据踏良久,精神倍旺。数岁后,一夕忽有神人头,有目光百馀,云多目星,现已嗣是。几下物不至而文公夜分亦必就寝焉。又传懋越乡授徒,岁暮得七金归,道逢孕妇携儿欲赴水死,问之。曰:夫妇不相存,债迫到此。问债几何。曰:七金。即解与之。及守岁刍酒炙虾,夫妻相对了无愠色,且为诗曰:虾小红炉炙酒熟,布裙刍正岁之夜。遂有续题其门曰:门将金锁锁帘,挂玉钩钩居。数日,有以佳壤告者曰:金钩挂玉,帘形也。懋以葬母。
昆山 界建、崇二邑间,高百馀丈。山上可数十亩,乡人种西瓜,其长如枕,皮厚味甘,名曰枕瓜。芦峰山 朱文公爱其幽胜,作草堂读书,号山曰云谷,为云谷山。记山下有蔡文正书院。刘文简文安兄弟亦筑书堂其下,名曰云庄。
西山 与云谷对峙,周围百里,四面峻削而顶平旷,中有绿畴广衍舟楫通流,顶有石城遗基,盖昔人筑以避兵者。蔡元定少结庐山麓,忍饥读书。时文公寓云谷,每欲质疑辄揭灯为望,及至淹留,数日通夕晤语。理宗宝祐乙卯敕建西山书院,绘塑二贤对榻讲道像,修饰灯台御书西山二大字刻于西南崖。山麓莒潭上有化龙书院,文公门人刘韬仲曾孙应李所建,以开义塾者邑人熊禾为记。
五龙山 五脉分峙,中有小山,如五龙争珠然。阑干山 与武夷山对。山半有石室,可容五六十人。古木周列如阑干,石室中远望之隐隐床帐几案之属。悬棺仙葬大类武夷。
大同山 周回四十里,界建浦二邑间。旁有一岩,仰观三四十丈,瀑布下泻。文公葬长子塾于山麓,曰梓林。山中有大同寺,唐会昌中萧袁二师修行其处,人无知者。梁国公丘良居山下,屡得菜叶于水际,因寻源得二师,忽二虎骤至,师曰:毋惊地主公。虎叩头去,良遂舍地立寺,寺名大虫,后更名大同。穷崖绝壁上有龙湫、虎跑泉;左有黄连峰。旧有姓罗者修炼峰下,有岩名罗岩,岩半有龟峰庵。
天湖山 与画山相连,山势高耸,顶上平旷,有天湖庵湖,长二十丈,其深莫测。
九峰山 九尖耸峙,下有大林谷,亦名后塘,文公葬所也。宋时有异人语文公曰:龙居后塘,先生归藏。后文公果得地焉,以葬刘令人,而自规寿藏其侧,名亭曰宰如庵,曰顺宁。文公卒,合葬焉。又崇泰里亦有九峰,蔡文正居山之麓,因以为号,卒葬焉。
武仙山 旧传有仙人武装跨马于上,今遗迹尚存,深可丈许,顶有石笋峰,石笋之北有叠石如楼台。
唐石山 即大林谷也。山有石,方三四丈,厚五尺,平整如截。下支三小石,中虚可容数百人。相传唐时异人架为游息之所,每风雨骤作闻鼓声,名仙架石。后人名里曰唐石,宋谢枋得尝寓是里。去唐石三步许有石,长五丈馀,名笏石。又同由里亦有南山。
毛虚漈山 秀拔冠群。永乐丙申七月大水推出,平衍可坐五十馀人。
白塔山 山巅有石挺峙,黑白层分如浮屠。又夜火常明,亦名天灯也。山足跨崇安、铅山、邵武、建阳四邑,高不知其几千仞。四麓皆有半山庵,以宿游人。上有三皇元君殿,殿悉铁瓦楼宇周遭。相传唐时有三女修炼此山,丹成仙去。三女曰钱郁霄,曰刘永志,曰李氏女。贞观辛丑吕师猎兽山中,见三女弈石上,因坐观之。女食以半桃,俄顷,猎具朽烂。归家,几十年矣。乡人因挽师引至其处,忽睹圆光百丈,三女升天,遂号三皇元君,立灵济院奉之。院前有飞来石,其一云唐贞观时飞至;其一飞自洪武间。又高顶有新庵,可观初旭。又武山之阳亦有白塔岩,亦以石岩如塔名之。山有洞,名云岩,洞前井水清浅可掬,
世传三皇元君所甃。旱祷即雨,可痊疫痢。洞口有试心棋盘二石,又庖有涌泉,少选不汲溢出井栏。又有龙井盖以板石,启则风雨交作,戒启甚严。俱在是山矣。
廌山 宋游文肃公生其下,今为廌山书院。对山相近者曰公裳山。
岱障山 俗名大将,顶有灵泉。宋绍兴二年,太守虞翔有疾,取饮随愈。
象岩山 在建阳县。岩皆白石,高数十仞,晓望如积雪。蔡季通为堂曰显庆,读书其中。绍兴辛巳,季通于堂中推演子孙世数,末有数终轮奂,犹有代御史尹仁为吹嘘之句。成化丙申,巡按御史尹仁入关,夜梦一老人来见,叩姓名,蔡某也。至建阳访蔡家谱,见显庆堂推演诗,不觉悚然,即捐俸为建传心堂。晋江蔡元伟曰:周子出则知数学者,邵子;朱子出则知数学者,西山。桃山 蔡庐墓在其下,世传四代出九贤。集公山 旧名石壁山。宋江侧聚徒读书于此,忽一日梁间坠梧叶一片,书集公山三字。俄复坠一叶,书云公集诸贤于此。既又坠数叶,皆书官字。后侧与群弟子相继登科如叶,祖洽游酢,施述其尤显者。
龟山 山顶有石如龟,山腰泉一线出,曰龟山。宋崇安江灏、范元顗读书于此。一日山神告曰:江当有官职,泽流后裔。范虽登科,未免于难。言讫不见。后元顗登科竟死于兵;灏历守郴、象、南康诸郡,以高寿终。三子世禄,俱登科第。又同由里亦有龟山。
龙湖山 又名湖峰。上有古庵朝大同山,而罗岩、黄连峰左右排列,风烟益胜。庵内有井,冬夏不竭,旧有龙藏此中,水溢为湖,故名龙湖。朱文公与蔡季通帖书堂高敞,远胜云谷、武夷、他时,尽可相聚也。
南山 与回龙庵相对。宋谢枋得尝寓此山之下,有种竹诗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之句。
苍山 一名龟岭,绝壁摩空与庵山齐。上有龚圣者庵,雨旸应祷。产茶亦佳。
高仰山 山巅若仰掌,其中有湖,相传有逆龙藏其间。元季僧古梅建仰山寺于此。虞伯生为记寺居林中,攀缘石磴曲折五里许始达。山后有凤山庵,古梅与云阳石塔在焉。古梅名正友,贵溪人,出家分宁云岩寺,遍历江淮两浙二十馀年,泰定甲子与释岩迎师入闽。闽山高仰,东南参学,日满其室。云阳名德,万历时僧,兀坐董岩庵,不炉不扇,不就寝者三十馀载,己丑岁邑大旱,出口诵经,甘霖随注。
铁帽山 在崇化里。嵯峨千仞,山顶圆耸如铁帽,故名。
竹原山 刘勉之旧隐而朱文公问道之所。宋嘉宁中曾松寓居是县,慨想陈迹,作乐斯庵。其傍黄勉斋为记。
状元峰 为旧学对山。相传山旧卑陷,邑人积土崇之,丁显遂及第第一。
霄峰 在洛田昌茂坊。宋尚书都官郎宋咸建为论著所,后移建同由南山下,复废。今在莒口。妙高峰 在水东同由间,挺出群山。陟其巅环,县治西东南北咸在目焉。上有庵。宋三济大师遗迹在峰之傍。
连源峰 峰下有崇福院,唐咸通中建。宋绍兴中存真来游,爱其山川清淑,乞地作庵。存真,瓯宁人,结庐于仁德之冲源,出入间常有朵云覆之。时时为人耕耘,虽绝炎热,云亦随覆。值旱,潦顶香呼天即晴雨应。期人有疾病,饮以法水,无不蹶然者。庵居二十馀年,坐化,形体不坏,异香满室。元至正间赐谥定应通觉惠昭善济大师。每岁六月进香四方云集,其有不虔不蠲地,神往往示罚焉。
玉田峰 一名美女山,又名草山岩。三峰削玉,高插云汉,中有铁炉岭。山之阳宋魏掞之居址在焉。峰下有龟山,旧有寺,宋陈轩读书其中,及第后重游,有诗:山树似添新喜色,野猿犹听旧吟声。
合掌峰 县极西,山足跨邵武顺昌二邑,峰顶有庵,与南山庵相朝。
佛迹岭 唐马祖禅师出家始此。石上有祖经行迹如篆,镌人建寺祀之,曰圣迹。
油岩 上有佛庵。旧传石中出油足供日灯,贪僧凿之,遂绝。下有油洲。朱文公诗:油洲岩下水泠泠,枕石何妨梦里听。要与他年成故事,漫寻幽处著新亭。
狮子岩 在凌云寺后。山顶有石嘴悬出,类狮子。又北门外五里亭及庵山顶亦各有石山,名狮子岩。下有龙洞,洞有物如泥鳅,四足,号曰小龙。岁旱迎致一二,即雨。上有龙王洞。
天湖岩 上有井水,清莹不竭,因名天湖。白水岩 上有飞泉百丈。又庵山之麓亦有白水岩。
宝莲岩 在建忠里百丈山后,劖削数百丈。鹤迹岩 岩中有鹤痕三处,下鹤卵二处,影各透入。临深壑稍前为龙爬岩,有龙爪痕。黄庭用谒文公墓途中诗:洞里故留仙鹤迹,岩中尤隐卧龙纹。
望日岩 廌山祠在其下,傍有罗公井。尝有苍虬吐气,箫鼓之声相闻。谚云:苍峰之东泉有灵,下亢空洞神功冥。
桃源洞 一径纡人旧有小巷植桃种竹,前后映带,中有古塘,大旱不竭。传闻其下有窍直通大潭入县,龙脉在焉。洞口有井,名桃源。厥泉甘冽,冬汲不冰,响如铜壶之漏。
天机洞 在水东,潭之浒深不可测。
白云洞 今为人家园囿。宋朱韦斋招卓民表来白云洞,诗:剥啄浑无去客嗔,丁宁招换只怀人。南风殿角凉如水,来洗眼前朱墨尘。
松冈 上多松,风撼之有波涛声。
乌石 在县治后街,巷名乌石也。
岩岭石 其状如屋,高三百馀丈,可缘而登。飞来石 在禾平里白塔山龙济院前。俗传唐贞观六年有石自空飞来,倚于树旁。明洪武二十四年又有一石飞至,因名。
仙架石 石方三四丈,厚五尺,平整如截。下有三小石架之,中虚可容数十人。相传唐时有异人架此为游息之所,每风雨骤作,闻石有鼓声,后名其里曰唐石。
龙石 石壁上有龙形当脊,胁间非镌非凿有纹如火焰,长二百馀丈。
印石 在永宁门外大溪中。
浮石 长二百馀丈。相传此石遇涨,远望如浮。宝盖洲 《旧志》王审知叛,将据其城寨,事败,弃宝物溪中,溪壅为洲,夜或发光,人遂呼为宝盖洲云。
龙洞 在兴贤上里狮子岩,下有洞,洞中有物如泥鳅,四足,号曰小龙。岁旱迎致一二即雨,俗名曰龙井,上有龙王亭。
双溪 源出嘉禾里,达于考亭,至此分二支,会于交溪。右支明永乐间堙于洪水。
锦溪 东合刘源芝坑二水,注而与建溪会。浅而清濯,锦倍莹人,拟之蜀锦江。永乐间壅淤,景泰中知县龙韬浚复之。
芹溪 源自砚山,而下盘流九曲,注于交溪,潺湲清澈。《事林广记》谓其第三十一福地。文公有九曲诗,而六曲之上则丘子野隐居焉。
考亭溪 源自麻沙莒口二水合流,从楮岩环玉枕峰,后右旋瀛洲,五里无滩濑,渟滀考亭书院前,俗名书院潭。
蒋溪 一名玉溪,水出庵山达于洪滩。
河船溪 俗传溪心有古槎上下,乡人立灵槎庙于此。
南溪 溪上有樟隐祠,祀祝和父。先生穆以和父尝隐此。
玉溪 源出陈源,达于长湍。溪尝有怪,陈胜投以玉环,而怪息。
徐墩溪 源出五峰山,至此始通楫。
交溪 源有二:一出嘉禾里毛虚漈,径崇泰里而下。一出崇安县分水关,合武夷九曲水而下,交注于此为一大溪。唐翁承赞过是溪遇僧亚齐,赠诗曰: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见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武溪 源出毛虚漈山合长平溪,合于交溪。宋游辅、游仪皆隐是溪之上,辅风调散,逸自号溪上钓翁。
长平溪 源出毛虚漈,达于交溪。
莒口溪 源出苍山、仰山。
化龙桥溪 源出鳌峰山。
龙门桥溪 源出云谷西山。
马伏溪 源出大同山。
吴墩溪 源出坝头鉴源。
碗窑溪 源出芦岭。
郑滩 汹涌如雷轰。
樟槎滩 在莲台山下,顽石森列。旧不通舟,元季凿之,舟行最险。
潮滩 小涧滩也。刘文简生时,其滩子午有潮,
后复无。
赘湖 溪之别派,因以赘名。
龙潭 相传有二龙潜其中。一日见梦里人曰:此地人稠,从此辞矣。翌日阴云四合,二龙飞升去。
水东潭 一名浮桥潭。在东山观前,深不可测。龙池 在鼓角山上。相传唐时,有一日雷雨晦暝,因双龙坠地,须臾大水㳽漫,乡人恐惧,禳之始退。
匙涧泉 在三桂里资化寺前。
灵泉 泉出石罅,能愈疾病。一在均亭里,一在永忠里。
龟山泉 在洛田里。泉出山腰,细如一线。大嶂山泉 在永忠里。泉出山顶,清洁能疗病。宋绍兴间太守虞翔有宿疾,饮之遂痊。
龙湖山井 常有龙见井中,水溢为湖。
桃源井 在桃源洞口。泉清冽而甘,严冬汲起不冰,故可为铜壶滴漏之用。
开福寺井 在开福寺内,地势最高,大旱不竭。《旧志》云:宋建炎井水涌溢,民遭范汝为之乱。乾道丁亥又溢,而岁荒。明永乐丙申又溢,而闽县大水。皇清丙寅又溢,而邑大水。故老以为验。
龙井 在兴上里石狮岩。每岁旱,乡人祷雨辄应。
灵岩洞前井 水堪手掬,甚清冽。世传三皇元君所甃。岁旱祷之即雨,疫痢饮之必痊。又庖有涌泉,不汲,泉溢井栏。又有龙井盖以石板,启则风雨交作,戒启甚严。俱在白塔山。
虎井 昔有高僧术能降虎,虎为跑井,因以名庵曰虎井。
铁栏井 在县治北街。旧传萨真人投铁符井中,晨汲之可愈病,乡人铸铁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