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卷目录
金华府部汇考二
金华府山川考二
金华府山川考二
职方典第一千四卷
金华府部汇考二
金华府山川考二
府县《志》合载武义县竹岩山 在县东一十四里,镇山也。
明招山 在县东一十五里,望山也,宋东莱吕成公讲学于此,公与其祖好问及弟祖俭之墓皆在焉,正德十三年县丞林有年立碑,以昭先贤遗迹。
白阳山 在县东七里,周三里,白云出岫即雨,上有异石,色随时变,岁丰则黄,歉则黑,乡人以此占候,《东阳山水记》云:晋阮遥集之弟妻刘氏刘伶之女并好山水,渡江来隐,张彦卿为永康令亦栖于此,二姓子孙因家焉。
小姬山 在县东十里,中有溪,号姬水,故名。旧经云晋金谈为吴兴太守,后辞疾隐此。
蘸山 在县东十五里,上有张天师庙。
蜡屐山 在县东二十里,晋阮孚之裔多居其下,因名。
讲堂山 在县东二十里,传云梁刘峻筑室讲书于此。
蟠龙山 在县东南五里,形如蟠龙。
蒋富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周二十馀里,山多产茶,传云昔有蒋氏居此,致富,因名。
金柱山 在县南二十里,巅有悬瀑,下泻临水,筑小亭巩栗斋名曰水帘。
菊妃山 在县南三十里,多生兰菊,旁有妃水溪,故名。
白革山 在县南四十里,近山半里间有二石夹道若门,历此曲折险径始至山岩,中有一石突出若莲座,昔异人支大士居之,名大士庵。窖山 在县西南一里。
九峰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湖山 在县西二里,山有潭水,故名,岁旱,乡人视山为候,凌晨有云气则曰湖山裹帽,是日必雨。
书台山 在县西三里,与湖山联,唐舒元舆读书处。
翔鸾山 在县西七里,俗传尝有鸾栖其上。大家山 在县西二十里,其南有新妇山,两山相向,世传晋张彦卿女出,适累月姑妇并亡,有神灵各主一山,每大家山起云新妇山即雨。蝴蝶山 在县西二十里。
铜釜山 在县西三十里,形如覆釜,正统十四年括寇炽,乡民多避难其上,时名铜釜寨。石岩山 在县西北七里。
白塔山 在县西北一十里,上有塔,今废。青龙山 在县北九里,岩高五十丈,周三里,远望如青龙,上平旷,有小石洞,亦登览胜景也。李公山 在县北一十五里,周二里,宋隐士李惠居此,人高其志,故名。
牛山 在县北一十五里,形如牛。
龟山 在县北二十里,周一百步,形如龟。八素山 在县北四十里,周二十里,《东阳山水记》云:秦末有八士从洛阳来,逋栖于此,皆青素冠履,因名。唐泰和八年廉察使牒县附之《图经》,而姓名则竟不传也。
瞻山 按《通志》:县北十里。
婺山 按《通志》:县北一十四里。
历山 按《通志》:县西二十里。
尖秀峰 在县西南二十里。
十二婆岭 在县东二里。
白阳岭 在县东一十五里。
毛栗岭 在县东三十里。
南仓岭 在县东三十五里。
周岭 在县南二里。
南湖岭 在县南五里。
石仓岭 在县南一十里。
后王岭 在县南三十里。
白革岭 在县南三十里。
小较岭 在县南三十里。
小妃岭 在县南四十里。
大妃岭 在县南四十里宣平县界。
百长膝岭 在县南四十里。
蒻蓬岭 在县南四十里。
稽较岭 在县南六十里丽水县界。
燕山岭 在县西南十里,明正统十四年,尚书石璞、总兵官徐恭统兵过此,剿截处寇,改名乌龙岭。
盛岭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缙云界。
铺岭 在县北二十五里。
龙门岭 在县西南四十里。
佛堂岭 在县西十里。
万安岭 在县西二十五里。
宏阁岭 在县西二十五里。
后树岭 在县西三十里。
双岩岭 在县西四十里。
成岭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茶砀岭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白岭 在县北一里,岭半有婺星楼。
卲家岭 在县北二十五里。
笑客岭 在县北二十五里。
石仓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玲珑岩 在县东三十五里,石窍玲珑相透,若斲成者,因名,又名金公岩,即刘女栖隐之所,上有峻石若剖大瓮,侧立百丈,转左五十步,曰平水洞,高倚断崖,下瞰天井,井水深滢,大旱不涸,行可二百步,岭最峭绝,扳藤扪石方得至岩上,前有一山,壁立崔嵬若屏若幄,曰招圣峰,旁有小山颓然偃仆若冠履枕肱状,曰仙人卧,后一山石壁峨然簇拥,曰仙都坛,其崖石巉峭,高百馀丈,凿石梯而上绝顶方稍平,惠力寺在焉,正统间,乡人多避括寇于此山。
金鸡岩 在县南石岩侧,古僧诗云:自是世人无两耳,几曾不为五更啼。
宝泉岩 在县南二十里,上有方池,广丈五尺,深数尺,甚旱不竭,其泉甘美,宜瀹茗。
大门岩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正统十四年,括寇炽,乡民多避于此。
九峰岩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苦竹岩 在县西十五里。
石鹅岩 在县西十五里,形如鹅,故名。
藏金岩 在县西十五里教龙寺旁。
刘岩 在县西三十五里,昔刘氏栖隐之所,因名,一名金石岩,岩石峻拔,凿石梯升岩顶,前有一山陡峭若屏幄然,曰招圣峰,后一山廓然石屋深广五十丈,曰仙都坛,正统十四年避寇于此者以万计,竟免于患。
鱼鹰岩 在县西北二十里,上有鱼鹰之形。双岩 在县西四十里,自山下迤逦而上五六里,有石室二旧蔽于草莽,洪武甲辰年金华徐元吉剪辟,因石室以构禅院。
石城岩 在县北一十五里白塔山下。
新岩 按《县志》: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石窍嵌空,俨若天造,隆庆年间,有道人募千金构一禅宇,门叠石磴,通鸟道,景物幽奇,观者丛至,今毁。万灵岩 按《县志》:在治东南三十里,徐永源建庵名曰天池,高峻绝尘,亦岩之最高者。
杨梅冈 在县南二十里。
十里冈 在县西南九里。
白塔冈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
履坦冈 在县北一十里,又名陇冈。
窑冈 在县北一十里。
东冈 在县北一十五里。
杨柳冈 在县北二十五里。
叶儿坑 在县东二十五里。
张坑 在县东三十里。
龙门坑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双坑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茶曹坑 在县西二十里。
黄皮坑 在县西三十里。
山坑 在县北二十里。
叶长坑 在县北二十五里。
八仙坑 在县北三十里。
学士坑 在县东北二十里,昔有学士墓,故名。禾坑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蔗坑 在县南二十五里,出糖毬。
桃花坞 在县西南三里。
岩坞 在县西二十五里。
黄坞 在县西北五里。
俊坞 在县北一十五里。
阮坞 在县北十五里。
余家坞 在县西四十里。
南坞 在县南七里下苏埠,有亭。
孙李坞 在县西北五里。
八仙洞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郭洞 在县南二十里。
金牛洞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
石马 在县南二十里,其形肖马,旁有小孔。石笋 在县南三十里,其形直立肖笋,高二百馀丈,周四十丈。
龟石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石形类龟,故名。石龙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石文肖龙,如砻琢然,旧传望气者以其怪,凿之。
熟溪 在县西南,源出处州遂昌界,流入县西,又东南流,与永康溪合流,其水注田常稔,故名。永康溪 在县东二十五里,东南流与熟溪合,又东北入金华界与东阳溪合。
端村溪 在县南五里,上有黄丝滩,东北五里宥铜炉滩。
左溪 在县南二十里,源出石牛山下,东流禾村,合郭衕溪至端村。
郭衕溪 在县南二十里,合左溪至端村。南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处州,大梨、樊岭、俞源、刘岩、刘体五溪会于此,以上俱注永康溪。白姥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出三断山里照源,会熟溪。
岩下溪 在县西二十五里。
乌溪 在县西二十五里。
大家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大家山,流入金华界与驻石溪合。
苦竹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大妃岭,流入熟溪。
双坑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龙门岭,东北流,以上俱注熟溪。
桃溪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有桃夹岸,因名,其流东北入清溪,北一十里为湖头,一十二里为清潭滩,一十五里为牛牯滩。
八素溪 在县北四十里,源出八素山,入金华界与状石溪合以入双溪之南港。
泉溪 按《县志》:以源不竭故名。
清源溪 按《县志》:在治南四十里,源出清溪山,经于丁姑庙。
白姥源 在县西三十里,其源出三断山龙潭。里照源 在县西四十里。
蒻阳源 在县西南四十里。
郭衕源 在县南二十五里。
白阳潭 在县东五里。
斗潭 在县东五里。
毛狸潭 在县东一十五里。
晏公潭 在县东南熟溪门外,旧有晏公庙,今废。
九里潭 在县东南九里,风雨晦冥之夕,钟声隐隐出潭中,尝有渔人入潭扪钟,见旁有屋庐类佛宇,岁旱祷于此。
乌龟潭 在县东南七里,潭中有石如龟。石仓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湖山潭 在县西二里。
南湖潭 在县西五里。
燕山潭 在县西一十里。
瀛潭 在县西十里,岁旱车水不竭。
俞学潭 在县西一十里。
五爪潭 在县西二十五里,有岩石如龙五爪。三断龙潭 在县西七十里,广二十五丈,中有龙潜,值旱祷之辄应,宋绍兴十八年夏,不雨,府司遣官祷于潭,俄有物如练,长七八尺,盘旋久之,忽失所在,水腾涌而起,须臾,云雾晦冥,雨沛然下,有右宣教郎添差通军州吕忱中撰记。马蹄潭 在县南四十里。
大王潭 在县北一十里。
王婆潭 在县北一十五里。
山坑潭 在县北二十里。
鼋潭 在县北二十里。
碓头潭 在县北二十里。
清潭 在县北一十里。
八素潭 在县北四十里,夏秋水溢,旱则沙碛涨露,渡潭迤逦而上,又有八潭,呼为九井。尝有善水者自潭游渡,攀岸而上,遍历九井,每山一曲则有一井,相去各里许,第九井之上,山谷深窈,潭水清澈,境趣殊胜。岁旱,乡人募善水者渡潭取水迎龙,或得物如鳝如蛇则皆谓之龙然,不过二三井,必获感应,至第九井人亦罕到,潭水下流经八仙庙入状石溪。
白枫湖 在县东二十里。
西湖 在县东南七里。
南湖 在县南五里。
东湖 在县南二十里。
草马湖 在县西南五里。
王赵湖 在县北八里。
长湖 在县北一十二里。
天碧湖 在县北一十里。
古泉 在县东五里。
张泉 在县东五里。
后溪泉 在县东一十五里。
毛狸潭泉 在县东一十五里。
黄雌泉 在县东一十五里。
绕泉 在县东一十五里。
杨泉 在县东北二十里。
大绕泉 在县东一十五里。
酒方泉 在县东北二十里。
来下泉 在县东北一十里。
吴家泉 在县东二里。
尤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
醴泉 在县西书台山下。
大悲泉 在县西三十里。
双泉 在县西五里。
麻车潭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
后树潭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
宝泉 在县南二十里。
石头泉 在县南一十五里。
童泉 在县北一十五里。
西陇井 在县东一十五里。
甘泉井 在县南二十里。
彭城井 在县西一里。
双井 在县南三里。
石井 在县北一十五里。
龙鸣井 在县北一十里。
九井 在县北四十里。
义井 在县东三槐坊。
浦江县
仙华山 在县北八里,一名仙姑山,又名少女峰,《东阳志》谓轩辕少女于此上升,故名。
周公山 在县南十里,其状若巨人俨坐帏幕中,盖县之向山也。
龙峰山 在县东一里,环峙县左,地势回旋而灵冲之气不泄,盖县治之辅山也,其巅有塔,七层。
深袅山 在县西五十里,重峰复岭,峭拔万仞,其下溪流清澈,滢无泥滓,盖浦江之原委也。湖山 在县东十里,两山对立,江水中流,又名湖山峡,说者谓县治水口,此其第一关也。登高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相传为太史吕伯恭重九日于此登高故名。
金芙蓉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一名香岩山,白麟溪之源出焉,溪侧有孝感泉。
元麓山 在县东二十六里,下有飞泉,宋濂与郑元数观之,造飞泉操鼓之琴,书诸崖石,其辞曰飞泉兮浏浏,洗耳固非兮,胡饮我牛;覆谓我污兮,移彼上流;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忧。东明山 在县东三十里大泽中,隐然突起,元青田尉邵德璋创精舍于此以教其族人,内有成性四勿、继善九思,四斋旁有水一泓曰灵渊,渊之东百步许有泉冷然,老梅横蹲其上曰梅花泉。
青萝山 在县东三十里,元至正三年,宋濂筑青萝山房,自金华徙家于此,所著有青萝山杂言。
鸡冠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山极高,晴霁时登之可俯瞷二百里外,沧茫中见一线微白者,钱塘江也。
球山 在县东四十里,耸峙水口,又名球山峡。黄墅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二十里而界于诸暨。
石牛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山侧有池,池中有石牛,水涸而见,载在吕东莱越录中。
康侯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官岩,上有胡侍郎庙,山半有穴若屋,可容数人,绝顶有池,深可三四尺,周回二十五丈,久雨不增,旱亦不减。
高峰山 在县南十五里,如插笔,名贵人峰。白石山 在县南十五里。
乌蜀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其山突然中起,众山皆左右环卫,梅溪之源出焉。
小嵩山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兰溪之西,有嵩山,山有中岳庙,元帅蒋可大作寨于此,岳神效
灵后迁居墩头,遂迁其庙于此,因名。
保安山 在县西南五里,山顶有岩,岩下有罅,深不可测,其麓有保安寺。
壶盘山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金华北山之北,高出众山至兰溪县界。
四全山 在县西十五里,类金、木、火、土四星,因名。
岩坑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山有水分流,东流为岩坑,北流为湖溪,水抵富阳以达于浙江。宝掌山 在县北八里,与仙华山近,唐僧宝掌大师栖禅处,山前双峡对峙,沿涧奇石若虎豹狻猊、钟鼎刀戟,上下错列。前有高岩涌石,类翩跹飞舞之状,亦号飞来峰,下有泉甘冽,折而北,有石离立,浦阳山水惟此与仙华为最胜云。
药壶山 在县北二里一名宝灵岩
小孤山 在县北三十里,巉岩险峻而人不能升。
大孤山 在县北四十里,峭削壁立,无可攀援,而旁峦环拱映带,清溪流峙交翠,盖独胜也,下有崇因院。
赤岩山 在县北四十里,在众山间。
嬴坞山 在县北五十里,与响岩山联峙。响岩山 在县北五十里,大洑与檀溪二水流其下,踰盘洲金沙,环折万山流入富阳江。荡釜山 在县北九十里,与赤岩嬴坞联峙。九灵山 在县北九十里,山有九峰,故名,戴良居于此。
左溪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有唐僧元朗墓在乱石间,前有巨石高广丈馀,平正可镌。江公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形如鸡足,高出群峰,登眺则越中诸山云浮海立皆在指顾间。石台盘山 按《县志》:去县南二里,高平爽旷,太祖取金华李文忠,下浦江与诸暨张士诚相距竖旗,设烽墩于此。
茅庐山 按《县志》:去县北十五里,高百丈,广三十馀丈,横亘八九里,上有峭壁,叠嶂层岩,类重楼复阁,诸山苍翠,四面环拱若屏幄然,堪舆家谓浦之名山,前数仙华参天,玉笋巑岏玲珑;后数茅庐拔地,金城庄凝,突兀并奇秀云。
黄茅山 按《县志》:去县南三十里,钱遹、梅执礼二尚书之居隶焉。
七星山 按《县志》:去县南三十里,联络如七星,故名。
老虎尖山 按《县志》:去县南三十五里,拔起众山如六将登坛,群阜陈列,为一方瞻仰。
西康山 按《县志》:去县南四十里,峻丽如笔架,落日栖霞,晚眺尤胜。
石壁山 按《县志》:去县南三十五里,巑岏壁立,俯瞰清溪,相传古村落修禊于此。
铁甲山 按《县志》:去县西南四十里,巀嵲鳞次,山多安石榴,花开如锦袍裼甲。
八角山 按《县志》:去县二十里,在仙华山后。凤山 按《县志》:在仙华麓,宋时于此植梅数里,又名梅坞,明张应槐仍旧址结庐,曰三阳小隐。三十六冈 在县东三十五里,重峦复嶂,前后相属,参差不齐,人行其上如登霄汉。
五路岭 在县南十里,长五里,自县入郡城所经也。
太阳岭 在县南五十里,高险与太阳齐,因名,浦江金华之界路也。
白岩岭 在县南三十五里,左溪之源出焉,与大岭之水合流而下,又名双溪,东流入浦阳江。箓竹岭 在县东北五十里,一名淡竹,自山趾至巅凡十八盘,上有古神祠。
筼筜岭 在县东北九十里,一名竹斤岭,下有竹斤涧界于富阳。
东山岭 按《县志》:去县东一里,上有真武庙,前令文元发建春亭,岁久,圮,吴应台重建之,前为接官亭。
金坑岭 按《县志》:去县北十里。
杭口岭 按《县志》:去县西北十里。
井坑岭 按《县志》:去县西四十里,与建德为界,险与竹塞坑同。
截柘岭 按《县志》:去县西四十里,与建德为界。步虚岭 按《县志》:去县东南三十里,与义乌为界。
麂狮岩 即乌蜀山柳贯读书之石室也。密溪岩 在县南三十五里,岩下爽垲宽平若堂宇,可容三百人,岩上有泉,四时如檐滴。转轮岩 在县南三十五里,状如车轮,其上平旷数亩馀,建胡则庙于中,禋祓多应。
竹塞坑 在县南三十里,两山合翠,高入云汉,行者甚危。
龟坑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坑底有潭正黑,旁敞若釜鬻,不可驻足,山多狝猴为患。
金坑 按《县志》:去县北十里,恒有奇黄沙色转入西庵,有内、外龙门,内龙门两山石壁凑合如构成胡衕,高十数仞,下有龙窟绀泉;外龙门屈曲重关如屯军堆甲,武备森然,有石峰插天,亦谓之小仙姑山。
银坑 按《县志》:去县西三十里,恒有白光跃伏。宝掌洞 在县北十里,窟如方丈。
浦阳江 一名浦阳汭,在县南界,谢惠连西陵遇风诗云: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韵谱云:水之相入为汭,又云水北曰汭,盖自浦阳江北流入浙江,二水参错,故名曰汭源,出县西深袅山,东流又北流一百二十里,至越之诸暨县,溪始通舟楫,又东北流,由峡山直入临浦湾以入于海,按浦江本吴越三江之一,春秋外传所谓三江环之者是已,江水虽微而与吴松钱塘并称者,独入海也,俗名小江,一名钱清江,郦道元《水经注》云:浦阳江导源乌伤县,东径诸暨与泄溪合。
左溪 在县东二十五里,其源出白岩、大岭两山间,合流而下。
白麟溪 在县东二十五里,其源出金芙山麓,东流入江。
深溪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义乌龙祈山,西流至县,南注于浦阳江。
东溪 在县东一里,源出仙华山,南流入江。吴溪 在县南十里。
稿溪 在县南十里,源出白石山,东流入江。梅溪 在县南三十里,源出乌蜀山,西流入兰溪界。
西溪 在县西一里,源出坑口山,南流入江。湖溪 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坑岩山,北流抵富阳县界以达于大江。
五泄溪 在县北五十里,《舆地志》云:山峻而有五级,故以为名。
下柳溪 按《县志》:去县东四十里。
刘源 在县南五十里,有龙潭在焉,一名龙门。灵泽潭 在县南十里白石山,相传神龙居之,岁旱祷即应,宋嘉定三年敕封灵泽。
龙潭 在县南一里,旧名龙溪,岁旱祷之即应。放生池 在县东南一里龙德寺东,宋咸淳元年知县王霖龙置建亭池上,岁久亭圮。
洗钵池 在县东二十三里左溪寺侧。
四角井 在县西二里,虽深不踰尺而泉水甘冽,居民朝夕汲之不竭,其名甚著于邑。
乐山井 在县西二十五里。
月泉 在县西二里,源出县北仙华之下,其泉视月盈虚为消长,宋政和间,县令王霖龙构精舍于泉上,元改为月泉书院。
孝感泉 按《图经》:在白麟溪侧,初,郑绮母张性嗜溪水,值旱,凿数仞而不得泉,绮乃恸哭其下,三日不息,水为涌出,人以为孝感所致,绮卒,葬于溪上,至今绀碧甘冽,为第一泉。
梅花泉 在东明山精舍中,有水一泓曰灵渊,渊之东百步许有泉冷然,老梅如龙横蹲其上,故名。
飞锡泉 在县东二十二里左溪寺之西庑下,相传寺旧无泉,宝掌师与元朗游,因飞锡引泉注之,故名。
斤竹涧 按《县志》:去县东北九十五里。
汤溪县
九峰山 在县南十里,高数百丈,峰峦秀拔,岩洞玲珑,望之似蜂窠焉。昔葛洪来游,丹灶犹存。唐徐安贞肄业于此,石榻尚在。先贤龙丘苌、仙人酆去奢俱家于山下。福民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高数百馀丈,峰峦秀拔,林木蓊郁,实东南之胜,概山顶有庙,层楼叠阁,远挹数百里景物,游目骋怀者多登之。紫芝山 在县东五里,其地有牧云庵。
西霞山 在县东十五里,絣塘绕于其畔。湖山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吴婆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
石人山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屏风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状如屏风,故名。乾山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五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笔架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千年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丁竹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鱼潭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香炉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状如香炉,卓然特立,旁近众山,环拱竞秀。
吴山 在县东南二十里,山岭有小庵,庵前澄潭碧水,翠色浓阴,为汤邑名山之胜。
青峰山 在县南十里,上有白石岩、青峰庵。净塘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
仙舟山 在县南三十里,四面望之如一。甘泉山 在县南三十里,有上、下二山。
圣堂山 在县南四十里东源。
金鱼山 在县南五十里,一名鱼潭山。
比上山 比下山 俱在县南五十里。铁甲山 在县西五里,明嘉靖于此剿矿贼。罗平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
章甫山 在县南六十里。
回龙山 在县南六十里。
塔山 在县西南十里。
天竺山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惠云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玉叶山 在县西七里。
古城山 在县西三里。
五龙山 在县北五里。
梅山 在县北五里。擂鼓山 在县北五里,相传山下居民劝农时擂鼓督耕。
一峰 在县北一十五里。
花台岭 在县东郊外。
葛公岭 在县东三里。
山回岭 在县东十五里。
瑞安岭 在县东南二十里。
乌云岭 在县南四十里。
乾山岭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大高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岭高,因名。
韨聚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商旅会于此,必众而后行,以达于遂昌县界。
卸岭 在县南十五里。
驮岭 在县南十五里。
张沃岭 在县南十五里。
石墓岭 在县南十五里。
枫树岭 在县南二十里。
苦竹岭 在县南二十里。
上唐岭 在县南二十五里。
巧坑岭 在县南二十里。
麻黍岭 在县南三十里。
岩黄岭 在县南四十五里。
上洋岭 在县南四十五里。
银岭 在县南六十里。
虎头岩 在县南五里。
白石岩 在县南十里。
李金坞 在县南十里。
乌龙坞 在县南十里。
鸡鸣坞 在县南十里。
鹅坞 在县南十里。
羊坞 在县南十里。
蒋家坞 在县南十里。
辅仓源 在县南六十里白砂,昭利侯卢文台尝耕于此,又名卢畈侯,卒,遂葬焉,墓庙尚存。山口源 在县南八里。
梓坑源 在县南二十里。
东源 在县南七十里。
苦竹源 在县西南二十里,宋理宗后谢氏所居之地,今其宅墓汇为深渊。
兰源 在县西南十里,产白玉兰,无叶而香。西源 在县西南四十里,达龙游县界。
瀫江 在县北二十里,上接盈川,下通兰溪,其水萦回如瀫纹,故名。
小龙溪 在县西南十里,水出自兰溪。
派溪 在县西五里。
白沙溪 在县东南三十里,自遂昌界北流,至金华入永康溪,出白石。
越溪 在县南五里。
黄路溪 在县北五里。
芝溪 在县东三里。
石溪 在县东十里。
白龙溪 在县南三十里。
莲湖 长阔二里。
琳湖 在县北十五里。
大湖 广一十步。
小湖 广五亩四分以上,在三都。
松春湖 长阔各一里,在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