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二十六卷目录
南安府部汇考二
南安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南安府城池考
南安府关梁考
南安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南安府城池考
南安府关梁考
职方典第九百二十六卷
南安府部汇考二
南安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府志》本府〈大庾县附郭〉石门下陂 犁田下陂 石门通利陂
通利小陂 赤江陂 通一陂
石门前陂 石陂 门前小陂 以上共陂九所,共一水发源,由河坑,以次流至本里,大里桥出,合大江,灌田一百十三顷七十七亩。石楼陂 石头陂 石门上陂
乌陂 山下学陂 潭陂
杨梅陂 杨梅下陂 留城陂 以上共陂九所,共一水发源,由下锅水,流至本里过路滩出,合大江,灌田六十顷三十七亩八分。
留城下新陂 明正统辛酉,知府郭诚凿。罗思坑陂 大埧陂 木桥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由鳌陂,以次流本里池江梅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五顷五十六亩二分。
奇冈陂 如岭背小陂
寨角峡小陂 罗坑冈陂
第一陂 石社小陂
神背小陂 榔祚口陂 社前陂
罗坑隔陂 以上共陂十所,共一水发源,由南枧,以次流至本里黄龙村出,合大江,灌田二十三顷一十五亩三分。
朱背小陂 观家陂 接青泉陂
罗屋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由荆源,以次流至本里叶赖村出,合大河,灌田一顷八十四亩六分。
稍子陂 刘公田陂 小木桥陂
青龙陂 矮陂 姜地陂
鱼子陂 大分陂 横陇下陂
短婆陂 匏陂 桥头陂
黄陂 以上共陂十三所,一水发源,由云主山,以次流至本里小密桥出,合大江,灌田一百顷九十六亩四分。
西坑官陂 瓦砾陂 黄冢陂
拗下陂 社前陂 分岭头陂
接路陂 北枧陂 坟岭尾陂上官陂 瓦窑坑陂 早禾陂 以上共陂十二所,共一水发源,由下山以次流至本里大学村出,合大江,灌田四十七顷一十四亩。鹿口陂 小岭下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由鹿坑以次流至本里大学村出,合大江,灌田二顷二十七亩八分。
小山陂 黄坑陂 枧头陂门前陂 塔前陂 龙下陂
坝里陂 黄分陂 老茶下陂
门坑陂 以上共陂一十所,共一水发源,由庄彭以次流至本里坑头冈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七顷一十亩五分。
塘坑陂 发源由庙背坑,以次流至本里叶顿出,合大江,灌田五十五亩八分。
车陂 发源谢屋坑,以次流至本里五侯庙出,合大江,灌田六十三亩五分。
吴山头陂 发源由鹿坑,以次流至本里大学村出,合大江,灌田一顷五十九亩九分以上,俱在和顺都。
山塘村前石陂
濠陂 半脑陂 大掩陂
西乾陂 清泉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由石村,以次流至本里新田铺出,合大江,灌田二十五顷二十亩三分。
鬼交陂 平陂 沙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由叶坑,以次流至本里小水口出,合大江,灌田二顷六十九亩五分。
亭前陂 小分陂 社背陂
上管陂 官田陂 马头陂社冈头陂 土冢陂 饭罗冈陂
落坑陂 河分陂 付陂
沙陂 以上共陂十三所,共一水发源由双坑,以次流至本里小水口出,合大江,灌田二十九
顷七十四亩。
神前陂 彭屋陂 下稍垄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由大土坑,以次流至本里赤石铺前出,合大江,灌田五顷五十八亩九分。黄分陂 烟陂 门前土陂
曲下陂 石岩陂 斜陂
峒陂 黄土陂 羊畴陂
王陂 以上共陂十所,共一水发源由同溪龙,以次流至本里下村出,合大江,灌田五十九顷八十四亩五分。
上西乾陂 发源由小水,以次流至本里新田铺前出,合大江,灌田二顷九十九亩四分。思床陂 园下陂 河陂
杨陂 下杨陂 思茅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由乌岭,以次流至本里深坑桥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九顷一十二亩六分。土陇陂 蕉陂 官陂
印陂 猪喙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由李屋坑,以次流至本里赤石铺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二顷一十三亩七分。
羊陂 石塘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由同溪龙,以次流至本里石塘桥出,合大江,灌田六顷五亩四分。
杨里陂 陈塘陂 杨口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由羊里,以次流至本里站前埧出,合大江,灌田一十六顷四十八亩。
独陂 江湾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由下步,以次流至本里小灌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一亩一分。
茫陂 发源由瓦冈,以次流至本里新村出,合大江,灌田五顷三十五亩四分。
枧下陂 发源由大湖,以次流至本里新田铺前出,合大江,灌田三顷四亩七分。
广利陂 发源由石门,以次流至本里池江出,合大江,灌田六十一顷三十亩。
留坑陂 发源由陈公坑,以次流至本里双坑出,合大江,灌田九顷二十九亩七分,以上俱在义新都。
小涧陂 王里陂 章江石埂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由上独,以次流至本里园下出,合大江,灌田三顷七十四亩三分。
竹骈小涧陂
竹骈社下陂
石庄陂 双庄陂 硬陂
邓道埧陂 李村小涧陂
下竹坪陂 上竹坪黄土陂
牛头陂 以上共陂十所,共一水发源由穷塘,以次流至本里李坑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三顷五十四亩。
下南小涧陂
下南大分陂
浮江石埂陂
里村观背陂 下南死陂 前小涧陂
柘木门前陂 以上共陂七所,共一水发源由南源山,以次流至本里大学村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二十八亩八分。
黄庄下水陂
欧分山涧陂
沙州小陂 黄庄山涧陂
水口寺前陂
柳树陂 山涧陂 角陂头小涧陂 以上共陂八所,共一水发源由保昌县界赵坑,以次流至本里水口出,合大江,灌田三顷九亩四分。
衙前陂 门前陂 径口水涧陂
李塘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由沙坑,以次流至吉村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二十一亩八分。
新新陂 枧陂 低隔陂下水陂 庄头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由均坑,以次流至本里松树口出,合大江,灌田二十一顷六十一亩五分。
山口小陂 若槌栏陂 竹园下水陂
上陂 山水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由长岭背,以次流至本里石溪村口出,合大江,灌田一顷九十九亩四分。
社湾陂 犹尾坑陂 大陂口
大湖陂 庙前水陂 峰平陂
小社埧陂 寺前陂 下关庙前陂
绵竹演陂 城背陂 山口潭陂
夫人庙前陂
鸭岭下陂 高宅陂 洞下陂
南社小涧 以上共陂一十七所,共一水发源由栅头,以次流至本里小水口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五顷九十八亩五分。
甘竹陂 深湖陂 山角径陂
齐堂前陂 水南陂 寺前陂
大分底陂 桥头陂 以上共陂八所,共一水发源由聂都,以次流至本里沙村出,合大江,灌田八顷二十五亩六分。
水南下陂 山径陂 社山陂
古头陂 社下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由高平,以次流至本里小水口出,合大江,灌田四顷六十五亩九分。
沙头曲陂 水冲陂 溪头陂
大村头陂 在前陂 下溪头陂
石角寨陂 以上共陂七所,共一水发源由聂都,以次流至本里大水口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一亩六分。
溪上陂 黄泥溷陂 栗树下潭陂
古头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由李峒,以次流至本里黄溪村口出,合大江,灌田三顷八十五亩五分,以上俱在平政都。
南康县
周陂头陂 发庐源坑,以次流至本里山角庙,入章水,荫田一十二亩八分。
宋陂头陂 水自竹坑,发源流至太平二里陈公溪,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一顷一十二亩二分。石高陂 潭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山田坑,流至陈公溪,入章水,车荫田二顷七十五亩。
石陂 章兜陂 蓝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金丰里,流至中心坑以及大平四里朱边,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五顷七十一亩八分。
罗陂 水发源自金丰里中心坑,至本里朱边村,入章水,车荫田二十顷二十六亩五分。岂分陂 耻陂 何屋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大水山,流至义仁四厢王埧里,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三顷七十四亩一分。蔡坑口陂 朱芳坑陂 寺下陂
峡里陂 袁坊村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竹坑山,流至义仁四厢王埧里,入章水,车荫田一十六顷三十六亩八分。
留湖陂 社江陂 大人陂
井下陂 社背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大水山,流至义仁四厢王埧里,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二顷七十一亩六分七釐。
山塘上 广二十五亩,灌田三顷一十一亩五分。
蔡塘下 广一十亩,荫田一顷一十九亩二分。钟岭下塘 广二十亩,荫田二顷八十五亩七分。
龙塘坑 广一十亩,荫田二顷五亩四分。脱头石塘 广六亩,荫田一顷一十一亩四分。狐狸窋塘 广一亩二分,荫田八十四亩一分。朱坑里塘 广三亩,灌田一顷五十亩二分。赤卢塘 广五亩五分,灌田四顷一十四亩二分。
路上塘 广四亩八分,荫田二顷一十亩四分七釐。
张坑里塘 广二亩,灌田一十亩五分。
大岭前塘 广二亩五分,荫田三十亩。
盘古树下塘 广三亩三分,荫田三十亩。黎边塘 广一亩,荫田四十五亩六分。
菖蒲坑塘 广五亩六分,荫田七十亩。
古驿塘 广四亩八分,荫田四十亩。
王屋门前塘 广四亩六分,荫田五十亩。朱湖里塘 广五亩四分,荫田五十亩。
石陂古圳 长八十五丈,阔三丈,荫田一十八顷一亩三分。
赖家古圳 长三十五丈,阔三丈,荫田八顷一亩三分。
蓝家古圳 长一十五丈,阔一丈,荫田一顷一十亩四分。
张边古圳 长一十二丈,阔九尺,荫田二顷一十亩四分,以上俱在芙蓉乡。
曹公陂 莲塘陂 鹁鸠陂
石江陂 石径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赣州中坑山,流至石门滩,入章水,荫田一十顷二十二亩八分八釐。
龙下陂 自独秀峰,发源流至张桥,入章水,车
荫田六顷五亩二分。
任屋陂 曹老陂 从老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信丰界备口山,流至石门滩,入章水,车荫田三十顷七十二亩九分。山下陂 龙虎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信丰界掘大坳,流至石门滩,入章水,车荫田一十四顷四十五亩七分。
麻陂 沙陂 沈屋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独秀峰,流至张桥,入章水,车荫田二十一顷七亩。
培田陂 袁屋背陂 卢家沙陂
枧头五眼陂南田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赣县界罗龙山,流至九牛驿,入章水,车荫田二十三顷二十六亩三分。
赵屋陂 一水发源自黄师里高龙山,流至潭口镇,入章水,车荫田五顷一十亩。
黄竹塘 一水发源自冢岭,以次流至本里,入章水,车荫田九十九亩三分。
仙人古塘 广二十亩,荫田六顷二十一亩三分,以上在灵异乡。
陈思陂 碓撑陂 大隔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赣州恰湖岭,流至本里齐溪口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十五顷四十八亩四分。
白鹤桥陂 小水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新龙里丫髻岭,流至长伯里塘江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六顷零六分。
圆李屋陂 土桥陂 二头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恰湖岭,流至长伯里塘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六顷九十四亩五分。河林头陂 埧里陂 社下陂
中分陂 乌鹄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丫髻恰湖二水,流至塘江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五顷七亩九分。
河下陂 黄土陂 黄屋陂
下河陂 陈渡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新龙擒龙山,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八顷九亩五分。
罗丘陂 田心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上犹石山,流出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顷六十四亩七分。
下村寨背陂 一水发源自恰湖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一十二亩五分。
刘埧塘 广一十五亩,荫田三顷一十二亩。火炉塘 广一十亩,荫田二顷九亩一分,以上俱在鹿鸣乡。
新下陂 一水发源自上宠山,流至长伯里陈陂头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顷六十五亩一分。
埧上陂 龙华江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上犹江,流至得俊里三江口,入章水,车荫田三顷六十六亩四分。
合溪陂 罗婆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里合,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荫田九十四亩五分。
龙下陂 大龙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相镇口,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七十一亩四分。
墟下陂 刘婆陂 社园陂
水口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兵源坳,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五顷四十一亩九分。
江背陂 大锅陂 新田陂 以上共陂三所,一水发源自浮竹坑,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顷二十四亩。
大源陂 一水发源自本处,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二十亩。
田东陂 一水发源自田东,次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二十亩。
破溪陂 一水发源自苦竹刘坑,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二十亩。
社架陂 庙前陂 李婆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塘尾,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五顷七十六亩。
猫头石下陂 发源自竹坑,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八顷五亩。
山隔陂 坑口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大坑,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一十七亩二分。
和尚陂 发源自严湖山,流至上犹江,入章水,
车荫田三顷五十亩五分,以上俱在崇教乡。塘坊陂 水口陂 村头陂
小陂 樟树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崇信二里罗洞羊岭山,以次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四顷八十二亩八分。
老虎陂 沙埧陂 胡胫陂
小口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罗洞羊岭山,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顷一十二亩二分。
峡口陂 峡口上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大湖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顷一十亩。
叶屋陂 山角陂 下村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赤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四顷六十二亩九分。
井塘背陂 高陂 鸦雀陂
牛尾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李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一十二亩六分。
竹头陂 扬陂 岸陂
门前陂 赖角陂 同处陂
园陂 社前陂 石陂
印下陂 方罗陂 以上共陂一十一所,共一水,发源自莲花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六顷四十亩。
栗木树下陂
社下陂 水口陂 横冈陂
梅林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老恰石,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十七亩。樟树下陂 长岭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莲花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顷六亩二分。
长仙口陂 庙前陂 若槌陂
陂头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大源岭,流至龙泉江,入章水,车荫田四顷四十三亩。
水口陂 沙塘陂 湖背陂
社前陂 以上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分水坳,流至龙泉江,入章水,车荫田六顷。
长斜小陂 沙圳陂 溪头陂
高塘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高塘村,流至龙泉江,入章水,车荫田五顷一亩三分。
罗分圳陂 沙陂 西坑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枫树径,流至龙泉江,合万安水,荫田三顷一亩四分。
屋门前陂 萧屋门前陂
邓屋陂 牛陂 王屋陂
坳门前首小涧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自本里羊岭背,流至龙泉江,入章水,车荫田六顷八十三亩八分。
板丘陂 庄背陂 过步陂
尖磊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葛梗仙,流至杨村,入龙泉江,会万安水,车荫田九顷七十七亩一分。
庙前陂 水尾陂 张坑陂
杨梅圳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葛梗仙坑,流至杨村,入龙泉江,会万安水,车荫田八顷二十一亩。
社下陂 阮屋陂 大磊陂
较溪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葛梗仙流至龙泉江会万安水,车荫田一十顷二十六亩四分。
小涧坑陂 发源自本里小岭,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顷六亩有三分。
牛角陂 石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龙子五里小岭,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顷一十亩五分。
石碣陂 石陂 两假陂
茅塘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齐龙流至大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十四顷三十一亩五分。
溪头陂 黄屋陂 桥头陂
赤岭陂 罗屋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齐龙,流至大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十顷五十六亩五分。
神塘陂 湖背陂 过路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径口,流至青江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二顷三亩。
龙下陂 高丘陂 桑园陂
石岩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径口
流至青江村,入章水,车荫田五顷九十二亩六分。
庙前陂 虎陂 乌丘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径口流至青江村,入章水,车荫田五顷九十二亩一分。
石陂 石虎陂 西陂
苗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瘠龙,流至大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一十五顷八十四亩六分。
小涧 发源自瘠龙,流至麻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顷二亩五分。
周屋陂 发源自瘠龙,流至麻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二顷二亩五分。
墟口陂 死河陂 曾坑陂
黄竹陂 郭公陂 大伊陂
下角陂 下坊陂 萧屋陂 以上共陂九所,共一水,发源自瘠龙,流至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三十三亩九分。以上俱在顺化乡。
上犹县
乌石径陂 大五洞陂 鼠陂
寨下陂 王仙坑陂 长径古陂
雷明陂 柴陂 丰田新陂
槽边古陂 杨田新陂 小罗陂
下罗陂 何屋陂 以上共陂一十四所,共一水,发源自乌石,流至本里北河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五顷一十一亩六分,以上俱在振德厢。赤更陂 官陂 张家陂
方家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稍尖下,以次流至本里稍口出,合大江,灌田三顷四十亩五分。
墓背陂 村尾陂 以上共陂二所,一水,发源自东塘村,以次流至本里北村出,合大江,灌田七十亩。
桥头陂 黄家陂 冢前陂
众家陂 东坑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丰江坑,流至本里乌岐山出,合大江,灌田三顷十亩,以上俱龙下里。
杨梅路下陂
院陂 杨梅坳陂 同陂
虎陂 大陂 鼠陂 以上共陂七所,共一水,发源自百尺洞,流至龙华江口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七顷八十二亩五分。
曹陂 严陂 大石陂
谢陂 牛荫陂 鹧鸪陂
沈方陂 长罗陂 以上共陂八所,共一水,发源自上犹石章下,以次流至本里径口出,合大江,灌田一十八顷一十七亩三分,俱永乐间里人胡玉谦修筑以上俱在童子里。
五百陂 新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大雷岭,以次流至本里巡检司前出,合大江,灌田八顷八十亩二分。
龙王陂 高城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五指山,以次流至本里石溪口出,合大江,灌田七顷五十亩二分。
寨陂 罗婆陂 雷公陂
中古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大雷岭,以次流至焦龙山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五十亩五分,以上俱在牛田里。
崇义县
小分陂 流分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北来,以次流至本里村头出,合大江,灌田三顷一十亩四分。
孤山陂 寨下陂 门前陂
谢屋背陂 寺前陂 下村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自北来,以次流至本里门前陂出,合大江,灌田七顷三十亩六分。
石桥陂 青溪陂 河婆衡下陂
岩下陂 岭下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洞头,以次流至本里横水出,合大江,灌田六顷三十六亩六分。
门前陂 大分陂 溪头陂
屋背陂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石圳,以次流至本里合村出,合大江,灌田三顷四十九亩九分。
城背陂 屋背小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村坑,以次流至本里门前陂出,合大江,灌田一顷五十五亩。
沙洲埧 寺背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以次流本里门前陂出,合大江,灌田四十亩五分。
古路陂 发源自东来,以次流至本里社前出,
合大江,灌田九十二亩六分。
大桥 发源自李坑,以次流至本里门前陂出,合大江,灌田二顷七十六亩一分。以上俱在忠义里。
金坑无平陂
门前陂 门前下陂 竹坑下陂
高分陂 新田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自大障山,以次流至本里过步滩出,合大江,灌田四顷七十亩九分。
横水元陂 横分陂 合溪陂
合溪口 以上共陂四所,共一水,发源自大障山,以次流至本里出,合大江,灌田五顷八十亩五分。
乌溪坳背陂
寺前陂 宋屋前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举岭,以次流至本里石下出,合大江,灌田四顷六十亩五分。
药源大黄陂
竹陂 大分陂 王何陂
墓林陂 仙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自举岭,以次流至本里药口,灌田九顷二十一亩九分。
小涧水陂 车头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冈峡,以次流至本里村前出,合大江,灌田五顷十亩。
弥陀陂 发源自乌龟山,以次流至本里出,合大江,灌田六顷一十亩四分。
上水陂 小涧陂 下水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果木源,以次流至本里村前出,合大江,灌田五顷五十亩二分。
化山陂 桐樟陂 蓝公坑陂
枫树陂 滩下陂 以上共陂五所,共一水,发源自高枧坑,以次流至本里出,合大江,灌田九顷十一亩五分。
石笋陂 凹背陂 枧下陂 以上共陂三所,共一水,发源自石笋陂,以次流至本里石溪村出,合大江,灌田一十二顷五亩二分。以上俱在雁湖里。
社头陂 在永安里发源自聂都山,流至本里,灌田一十亩在永安里。
严丘陂 老山陂 乌田陂
石角陂 笼勾陂 社背陂 以上共陂六所,共一水,发源自相州里严峰岭,以次流至本里江头村,会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五十七亩。
绿村陂 业坪陂 以上共陂二所,共一水,发源自崇德里君山,以次流至本里江头村,合上犹江,入章水,车荫田七顷四亩五分以上俱在尚德里。
新溪 灌田三十亩。
南陂 灌田四十亩。
沈布陂 灌田二十亩。
茅坪陂 灌田四十五亩。
枧头陂 灌田四十亩。梯仔陂 灌田二十亩。
白石陂 灌田二十亩。
龙仔陂 灌田一十五亩。
虎头寨陂 灌田五十亩。
牛牯陂 灌田四十亩。
樟树陂 灌田五十亩,以上俱在隆平里。
南安府城池考
《府志》本府〈大庾县附郭〉南安府城池 城始于宋淳化辛卯间建,周围颇宽然卑薄。绍定间,益增高厚。咸淳戊辰,赵孟頫重修址,亦仍旧计延袤一十里一百五步,俱载《旧志》。其南门,即今驿使门。其西南隅,即今城隍庙背。郡人犹称土城背。元至正壬辰,同知薛理始改筑今城,次年始甃以石,乃作四门楼橹。南濒章江,北带大溪,惟西稍高,为城隍,狭而长,微锐,类鱼,名鱼城。后圮。明正统己巳,巡抚侍郎杨宁奏修。景泰庚午,继修之。戊申,春雨,复圮,都御史韩雍千户夏忠补葺。其后东北浸崩,知府张弼作石堤捍之。弘治庚申,坏,知府吕律补筑。万历丁酉,复坏,知府杜伸修补。城周围计四里一百三十步,计丈则八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阔一丈,壕深五尺,广一丈。景泰增高厚高二丈,厚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堞一千五百,巡更铺二十有四,周围丈尺壕如故。城凡四门,各有楼,
东西北有桥,城内有马道,外有城脚。南门外有濯缨亭,门有楼,名江山佳丽楼。景泰中,知府金润建。南隅上有阁,旧祀观音像。成化庚子,知府张弼建,名曰金鳌。因龙母祠右,旧有金鳌楼,楼废而移以名之也。城东门,旧名就日,南门旧名宣化,西宝丰、北朝天。弘治中,知府邓应仁易东门曰敬道,南门曰率章,北曰联玉,惟西近宝珠山,不改。城中有三台,命曰三星,今俱废。章江骤时水发,城砧易塌。春夏多风雨,城垛易倾。县令年加修葺,今颇完固,然亦难免雨水涨漫,岚风狂发之虑。
水南城 在章江南,与郡城对峙,中夹大河,民居密倍于郡城。嘉靖辛酉,寇踰岭行掠,知府吴炳庶、知县文体义议水南另建一城,申督抚都御史吴百朋疏请,给官银三百两,民敛资,成之。东南西为垣,计四百三十四丈三尺,高一丈五尺,连垛厚七尺。三门有楼,东西有墩、有望江楼。北濒江为水城,高厚半之,横亘三百五十七丈六尺五寸,北亦有门有楼。至万历甲戌,城渐圮,都御史刘思间酌议官修。三十年,圮甚,知府王明时、知县杜伸、曾光鲁屡议修补,竟得允官给银七百八十两,修补垣堞,重作水城,筑护岸,檄署县事同知徐元扬督理。东门名东山、西太山、南梅山、北金鳌。后易东曰岱门、南曰峤门、西曰垣门、北曰鳌门。南门即驿使门,通梅岭,旧有折梅亭,知府张弼建,今圮。〈按;各镇城俱属府辖附列于后〉新田城 在大庾北四十里。嘉靖四十四年,乡民具告申详院道,给官银及民捐资筑建。周围一百一十七丈,东西各一门,内有官铺及园塘,各承丈认税。
凤凰城 去新田五里,近凤凰山,故名。嘉靖四十四年,乡民建。
杨梅城 在凤凰城西十里梅岭,嘉靖四十四年,乡民建。
小溪城 在杨梅城北十里,小溪驿在焉。嘉靖三十五年,乡民建。
九所城 去小溪城五里,有屯军耕其中。嘉靖四十四年,军自筑城。今废。
峰山城 在小溪城北十五里峰山里。民素善弩。正德丙子,都御史王文城选为弩手从征徭,寇事宁,民恐报复,筑城自卫。
外县
南康县城池 旧惟土垣,宋绍定间筑城,周围计四里有奇,丈计五千八百四十有七,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三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通粤、南曰蓉江、北曰镇北,各有楼。东西北各有池,深四尺,阔一丈二尺,东南隅临江。嘉靖庚寅,知县郑衷复开一门,曰便民,即小南门,郡人刘寅有记。明末,遭兵火拆燬。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郑思鲁起盖重新。康熙三年冬,知县陈晖将周城、垛墙窝、铺马道,重修巩固。迄今允壮金汤。便民门因明季兵寇蹂躏,暂塞。今叨承平户口渐增繁庶,此门现议启复,以便民出入。
上犹县城池 宋绍定间始筑,城建四门。德祐间,元兵至邑,令与民死守。元恶之,遂圮以废。明洪武辛亥,邻境刘得遇等寇城,宜春侯黄彬平之因弘旧基筑城。岁久圮,惟北门楼存。成化初,知县董瑄郑玺相继修之。弘治二年,知县章爵加以甓甃,提学黄仲昭有记。正德己巳,知府李敦行增高五尺,知县姚义于东门增月城,串楼,十有六。嘉靖戊戌,水冲西城,知县谷同补筑。壬寅,城铺倾圮,马路壕池湮阻,知县胡钥修筑,立十石,石上镌字,每三十丈立一石识之,城赖以固,城内亦无潦水。壬子,月城圮,知县胡镐更筑,复新四门之楼城,周计四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一尺,东西北有池,各深八尺,南濒江,其门东曰迎恩、西曰西成、南曰明通、北曰朝天。
崇义县城池 本在上犹横水,地近犹之崇义乡。明正德十一年,都御史王文成征平横水、左溪、桶冈等巢峒,奏割犹之崇义,上保雁湖三里,庾之忠义永安二里,康之隆平尚德二里,立县治筑。城周围五百四十一丈,厚一丈三尺。高倍之,女墙高三尺,雉堞一千九百有二,门四,东曰朝阳、南曰太平、西曰永安、北曰迎恩,东北濒溪,西南有壕。正德庚辰间,有圮坏者,副使王度委县丞雷仁补筑。
南安府关梁考
《府志》本府〈大庾县附郭〉梅岭关 在梅岭上,即唐丞相张九龄凿道通广处。
横浦关 在郡南,跨章江,翼两城间。
横浦桥 在府南门外东一百步,元延祐间建,后改平政桥。明成化间,知府张弼修之,复名横浦。万历乙亥,知府陈诰修之。丙申又坏,知府曾光鲁修之。今桥凡五墩长二十二丈,阔一丈八尺,有屋为小贾贸货,岁收税,积为修桥之用。青云桥 在府东南,旧名云津,元总管张昉建。明洪武、永乐间屡修。万历戊申,圮于水,知府商文昭,知县余用昌重修之。
寅宾桥 在府城东门外五步,即隍桥。
平易桥 在今行台左,元至正间,薛理建。明永乐甲辰,知县谢贞修之。名县埠桥,以近旧县也。又名新陂桥,以有陂流也。后以桥制平又近县,知府弼修之,改今名。今县治迁入城中,桥存。迎晹桥 在府东门外一里,元至正间,同知薛理建,嘉靖间知府陈尧修之。
三山桥 在嘉祐寺西,元至元间建。
西城桥 在府城西门外五步,即隍桥,宋刘强学建,元薛理甃拱,明成化间重修。
通济桥 在府城西南之间,由沙洲埧往水南之路,今废以舟渡。
宜男桥 在府城南一里沙洲埧。
驿使门桥 在水南南门外,明景泰间建。梅丰桥 在驿使门之南,旧名五板桥。正统间建。
小沙桥 在五里山之南,唐开元间,开岭路以板木为之。明景泰中,始甃拱。成化庚子,知府张弼复为二墩上甃以石。
大沙桥 在小沙桥之南,唐开元间建。正统间甃拱。成化间,知府张弼修,后圮。万历甲午,知州刘自明复倡修。
镜台山桥 在梅岭铺前,明正德乙亥重修。万历戊申,知县余用昌重修。
抢鞦场桥 在镜台山南二里,正德乙亥重修。接梅岭桥 在大庾岭下,唐开元间建,旧名礼锡桥,弘治间郡人朱华重建。
第一桥 在府城北门外,旧名朝天桥,即隍桥也,宋刘强学建。元薛理甃砌。成化张弼修。北十馀步铁冈门外,为第二桥,又北百步为第三桥。拱宸桥 在北二里铁冈下,今名分水岭,宋刘强学建,成化知县文志贵甃。
峡口桥 二在双牌铺,上下二桥,俱宋嘉祐初建,明景泰间始甃。
大里桥 在双牌铺北七里,久废。
小密桥 在青龙铺。
新田桥 在嘉善里,自大里小密新田背,唐开元时架木为之,屡圮屡建。
池江桥 在池江铺,为水圮,僧募众重建。小溪桥 在小溪铺。
京舟桥 在京舟铺。
赤石桥 在赤石铺。
深坑桥 在峰山里,宋嘉祐间建。
峒山桥 在安庾,元时建。
广利桥 在东外都舣舟处,有石盘以利涉,故名。
南康县
净惠寺桥 在县东北,弘治十四年建。
潭平桥 在县东四十里,邑人王子安建。潭口庙前桥 在县东五十里,邑人王子安建。太平桥 在县东南,久废,今以舟渡。
羊坑桥 在县南二十里,明天顺间,赖良建。古桥 在县南三十里,邑人蔡甫经建。
鸣鹤桥 在县西三十里。
叶坑口桥 在县北一十里,里人王琏中建。白塔桥 在县北一十里,成化八年,王琏中建,正德丙子义民王贯魁重修。
都堂桥 在县北十五里。
石古垄桥 在县北一十五里,二桥俱邑人郭嘉文建。
安舒桥 在县五里,旧名舒家桥,明成化间,义民蔡斐安建。
水南桥 在县灵异三径里,明弘治十二年,义民赖吉运建。
广济桥 在县东五十里,明嘉靖甲申,邑人朱孔谱建。
黄土桥 在县东高陂下一里,明嘉靖已酉,邑人奚应福建。
宝林山桥 在县东门外,明嘉靖间,李深乾妻王氏建。
金桥 在县南便民门对江,明嘉靖间,邑人李翘达黄美共建。
迎恩桥 在县东门外,甃以石,明嘉靖已亥,邑人刘庆与族人共建,皇清康熙已酉春,又建玉皇阁。
通粤桥 在县城西门外,康熙戊申冬,上覆以屋。
合襟桥 在迎恩桥之东,明正统间,刘汝琼建。龙冈桥 在县城北门外,邑庠生赖资献建。湖江桥 在县西二十里。
芋坑桥 在县东一十五里,明正德间,邑人郭曰蕃建。
沙园桥 在县东顺化乡相州二里,明崇祯间,生员吴道行建桥。上有风雨亭。
通济桥 在县东一里,名东桥,又名芙蓉渡,上旧为浮屋。后燬于火,遂废。
苏步桥 在县北资圣寺右畔,以宋学士苏东坡经此,故名。
文付桥 在县治东十里,明正德间水决,义民王贯魁建。
芙蓉桥 在县东一十里,旧为渡明,成化中,里人蔡斐敬建。
樟桥 在县东三十里,宋崇宁中,里人张聪一建。
高陂桥 在县东四十五里,宋崇宁中,里人高海亮建。
银渡桥 在县西三十五里,渡头有银渡馆。宋崇宁中,邑人王九成建。
塘江桥 在治北四十里,宋乾道间建,今久废,维舟以渡。
南渡 在县城蓉江门外。
东渡 在县东演武亭下五里。
下渡 在县东南儒学前。
上渡 在县西。
中渡 在治便民门外。
西渡 在县西坛下。
银渡 在县西三十五里太平里。
甘渡 在县东五十里,旧名大竹。
塘江渡 在县北四十里长伯乡。
鹅坊渡 在县顺化乡,明万历间,里人邓礼汤施渡船一只,仍捐田租,以永拨赡渡工。
上犹县
青龙庙关 通崇义等处,
惠政桥 在县东半里,旧名游龙桥,宋绍兴丙子,知县林次韩,以东山隆起若七星,更名七星桥。元大德间,知县魏义甃以石,后水圮。至治间,典史王銮始具舟六为浮桥,取今名。
巷口桥 在县东一里元,延祐中建。
济川桥 在县南,元至大间,知县刘仕雄具舟二十只为浮桥。
神桥 在县西一里,宋建。
北河桥 在县西二里,元至正间建。
龙洲桥 在县西五里冲寂观旁。
荐福桥 在县西十里,宋建。
圆坑桥 在县西四十里,元延祐间建。成化戊子重修。
惠济桥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宋淳熙中建。南村桥 在县东二十五里,宋建明洪武修。广布桥 在县北十里,广布村元建。
犹口桥 在治东,桥上有恩亭。
县郭渡 在南门外。
中渡 在县西半里。
止步渡 在县西五里。
琴口渡 距县五十里。
龙下渡 在县北二十里。
北村渡 在县东南十五里。
崇义县
太平桥 在县西南四十步,明正德十四年,县丞舒富建。嘉靖四年,知县张稷重修。
邹坑桥 在县北四十里,元大德间建。
焦坑桥 在县北四十三里,明景泰中建。长潭渡 在县北四十里。
广木口渡 在县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