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十一卷目录
袁州府部汇考一
袁州府建置沿革考
袁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袁州府星野考
袁州府山川考一
袁州府建置沿革考
袁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袁州府星野考
袁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九百十一卷
袁州府部汇考一
袁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吴地。战国属楚。至秦并天下,为九江郡地。汉为豫章郡,统县十八,宜春其一也。《前汉·地理志》注:宜春南水,东至新淦入湖,宜春名见于此。后汉因之。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安成郡。晋改宜春为宜阳,〈避武帝皇太后讳〉仍安成郡如故,属荆州,又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因江水之名,立江州。宋、齐、梁、陈无所更易。隋废安成,置袁州,因山名也。寻又改州为宜春郡。唐改郡为州,寻又隶江南道,复属江西道宜春郡,仍改袁州如故。五季时,伪吴,伪唐,继有其地。宋曹彬平江南,得州十九,袁居其一。元为袁州路。明为袁州府,属江西布政使司,领县四。皇清因之。领县四。
宜春县〈附郭〉
西汉属豫章郡,因县侧有泉,夏冷冬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武帝封长沙定王子成为宜春侯,即此地也。新莽改曰修晓。后汉仍如故。晋孝武改曰宜阳。隋复为宜春,建为州。唐分县,为上中下,宜春为上县。宋因之。元属袁州路。明属袁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五十里。
分宜县
古宜春之安仁镇。宋雍熙元年,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十乡,增置是县。以其地分自宜春,故曰分宜。元属袁州路。明属袁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里。
萍乡县
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此,因名。今县西有楚昭王庙,北有楚王台。萍实里接醴陵境,有香水渡,即其地也。汉豫章郡宜春县北。吴宝鼎二年,置萍乡县,属安成郡。晋宋齐因之。隋属宜春郡。唐属袁州,为上县。宋因之。元升为州。明改为县。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里。
万载县
三国吴本阳乐县地,孙权黄武中置。晋太康元年,改为康乐,属豫章郡。宋因之,为侯国,谢灵运袭封康乐,侯即此地。后废。唐武德五年,复置阳乐县,属靖州。八年,州废,省入高安。五季,杨吴分高安四乡,置万载县。南唐升高安为筠州,遂以万载为筠属邑。宋开宝八年,割县,隶袁州,复旧名。元属袁州路。明属袁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四里。
袁州府疆域考
《府志》袁州府疆域图本府
东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一百五十里。
西至长沙府醴陵县界,一百九十里。
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
北至瑞州府上高县界,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吉安府庐陵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瑞州府新昌县,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长沙府攸县,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长沙府浏阳县,一百六十里。
自府治秀江驿,至江南江宁府二十一驿,计二千六百三十里。至
京师会同馆六十八驿,计六千七十里。
东西广二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方一千三百里水路,屈曲六百六十四里。
宜春县
宜春附邑也,东至分宜县界四十里,以合山为界。自界至分宜县四十里。
西至萍乡县界五十里,以黄庙堂为界,自界至萍乡县九十里。
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以涧富岭为界,自界至安福县六十里。
北至万载县界六十五里,以乱石为界,自界至万载县一十五里。
东南至分宜县界五十五里,以岩塘岭为界,自界至分宜县五十里。
东北至万载县界八十里,以东山为界,自界至万载县一十五里。
西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六十里,以双田为界,自界至安福县二十里。
西北至萍乡县界一百二十里,以桐木岭为界,自界至萍乡县一百三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分宜县
府东八十里为分宜,东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二十里,以钟山为界,自界至新喻县五十里。西至宜春县界四十里,以冰江桥为界,自界至宜春县四十里。
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五十里,以石分驿为界,自界至安福县五十里。
北至瑞州府上高县界一百五里,以梅山为界,自界至上高县三十五里。
东南至吉安府庐陵县界五十里,以新屯岭为界,自界至庐陵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临江府新喻县界一百里,以栎头山为界,自界至新喻县八十里。
西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一百里,以涧富岭为界,自界至安福县六十里。
西北至宜春县界九十里,以梁观村为界,自界至宜春县六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五里。
萍乡县
府西一百四十里为萍乡,东至宜春县界九十里,自界至宜春县五十里。
西至长沙府醴陵县界六十五里,自界至醴陵县二十五里。
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八十里,自界至安福县三百二十里。
北至宜春县界一百五十里,自界至宜春县六十里。
东南至吉安府安福县界一百一十里,以马腕石为界,自界至安福县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宜春县界九十里,以坑头岭为界,自界至宜春县九十里。
西南至长沙府攸县界一百一十里,以双塘为界,自界至攸县一百六十里。
西北至长沙府醴陵县界六十里,以踏田为界,自界至醴陵县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万载县
府北八十里为万载,东至瑞州府上高县界一十五里,以栎头山为界,自界至上高县九十里。西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一百三十里,以榬树岭为界,自界至浏阳县一百二十里。
南至宜春县界十五里,以甘泉市为界,自界至宜春县六十五里。
北至南昌府分宜县界一百八十里,以谷皮岭为界,自界至分宜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分宜县界十五里,以石灰岭为界,自界至分宜县一百一十四里。
东北至瑞州府新昌县界五十里,以莲香岭为
界,自界至新昌县五十里。
西南至宜春县界九十里,以千秋岭为界,自界至宜春县九十里。
西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一百二十里,以峰子岭为界,自界至长沙府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袤二百里。
形胜附本府〈宜春县附郭〉
袁皓诗:秀水东奔彭蠡,浪萍川,西注洞庭波。李问《仰山赋》:枕吴头,压楚尾。 翠叠群峰,回环千里。
曹叔远《化成岩赞》:耸拔峥嵘,人文载扬。
《寰宇记》:山水秀丽。
《舆地纪》:胜江右奥区。
《阮阅郡城记》:屏蔽江淮,襟带湖湘。
祖无择《庆丰堂记》:城郭井邑,在迤逦众山之间,如图画屏障。
分宜县
《旧志》:昌山层峦叠翠,袁水西来,折山麓,触石潨荡,泻出石硖之间。下为秀江,清源澄澈,萦回县前。东有钟山、仙台二山对峙,下堑水口县北,袁岭七峰笔卓,水南钤冈,列嶂屏横,四山周合,宛若城围。县治滨水,形如箄状。蒋之奇诗云:分得宜春地,东偏一画屏。
萍乡县
《旧志》:祖杨岐山之脉,蜿蜒起伏,若飞凤展翼之状。邑尹郑强凿二池,以象凤目。北则楚王台屹立,东则罗霄山昂耸。迎凤岭峙于南,金鱼洲塞于西。
万载县
《旧志》:东接上高,西控衡湘,南距宜春,北抵分宜。石洞、白沙二水,自东南合流,以襟带于左。金钟王居洞严田,周陂诸水,自西北合流,以环抱于后。重冈叠嶂,巃嵷绵亘。左鹅峰,右鹤岭,屹峙。月台紫盖,奠枕乎前后。
袁州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野。
《后汉书·天文志注》:斗第六星主扬州。
费直云: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蔡邕云: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吴越分野。
豫章入斗十度。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南各列十一星,其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
《元史·天文志》: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秒外入吴越分星纪之次。
《万载县志》:按《省志》:江右皆斗分野当属吴境,而
《袁志》载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吴越分野。又南斗、牵牛,星纪之次,又天市垣二十二星,其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则万载之分野,约在斗、牛二星。《筠志》引《晋书》:隆安四年,太阴犯牵牛,是年水灾,其丽牛有验万,故筠辖当不甚相远也。
袁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宜春县附郭〉
袁山 在府城东北五里,峰峦秀拔。昔高士袁京隐居于此,卒葬其侧,故名。有大袁山,小袁山相对。唐人诗:袁山大小双螺并,秀水东西一带横。
仰山 在府城南八十里,为府之镇。山周回数百里,高耸万仞,不可登陟,只可仰观,因名。绝顶名集云峰,夏云气冒其巅,则雨立至。冬微阴,即停雪。山下有寺,曰太平兴国禅寺及二神庙。旧传二神捐地,与小释迦结庵于此。山有水分流,会于正庙。
小仰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晋邓表修炼于此,又号邓表峰。上有泉坛、石臼、药灶,又名水晶山。宋萧炳诗:万丈青山插碧天,真人炼药石依然。功成自此飞升去,屈指如今八百年。
蟠龙山 在府城南四十里许。自麓至顶凡三十六曲。上有蟠龙寺,唐末南平王钟傅建。四面
峭壁,湍瀑飞泻,前有龙关,平挹云峰,盖胜境也。王云诗:经夏地无暑,未寒泉有冰。
木平山 在府城南七十里,山有三峰,险峻秀拔。郡守王古祷雨有应,遂名其中峰曰妙庆,左曰瑞光,右曰慈云。又有兴化禅寺,寺中有饲龙亭,啸月亭,景物清绝,不减仰山。宋李冲元诗:窄径随溪转,悬崖带藓斑。
湖冈山 在府城南十五里,即湖冈台。晋邓表故宅。山顶有炼丹台,养丹池,朝斗石。
震山 在府城东一十里,亦名马鞍山。下有岩幽深,唐彭云隐钓于此,宝应中徵召,不就。郡守嘉其行,因名其乡曰诏君乡,岩曰诏君钓台。卢肇有震山岩记。
雕山 在府城东二十里,高百丈,周回二十里。坤长山 在府城西南七里,山自坤方来,连亘甚远,故名。
望凤山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周回六十里,高三里,中有一峰如凤,故名。
书堂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唐卢肇读书于此。
石屋山 在府城西北二十馀里,洞深百馀丈,有石柱、石钟、石鼓。
老山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崇高峻拔,山岭飞瀑,下注清沥江,北入秀江。
宝山 在府城北六十里,世传昔有肃禅师过其山,遇讼者,劝之,云:欲出轮回道,先回自己心。讼者以此言为宝,故名。
耸翠峰 在府城西三十里,峻壁孤峙,唐卢肇有诗。
江北岭 在袁山门外。
羊角峰 在府城东十里,双耸如羊角,一名双箭峰。
王陂岭 在府城西四里,旧传有王者葬此,故曰王陂。
神冈岭 在府城南门内,出仰山繇此门,故以神名。
白鹤岭 在府城西三十里。
仙女岭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地名清沥,宋成恭皇后所居。
严岭 在府城北五十里,山势峭拔,自上而下有小径十八折,顶名仰公山,下有小溪,溉田甚广。
金钟岭 在府城西南十五里。
龙鬐岭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鸡冠岭 在府城北六十里。
花冠岭 在府城西五里,近化成岩。
狮子岭 在府城南一里,草木郁茂,形状如狮,故名。
黄牛岭 在府城秀江之北,自化成,岩来数里,形势如牛,故名。
五虎岭 在府城北六十里,以五岭相连,形势如虎,故名。
铜钉岭 在府城西南五里,耆旧相传,本长沙温氏墓。宋初削平僭伪,因镕铜灌其顶,故名。曹家岭 在府城东五里。
大将岭 在府城西北九十馀里,周围约十五里。山腰有泉,名水浆湖。相传隋炀帝时战场。涧富岭 在府城南六十里,与吉安府,安福县接境。
喝断山 在府城一百二十里,与萍乡,万载,浏阳接境,两山峙若天门,中辟一径,实入省往来必由者。
分水岭 在府城东南六十馀里,与严营山寨相近,皆防扼峒寇之所。
万胜冈 在府城东五里,吴柴再用与米志诚讨刘景崇,战于冈南,大败之。故名。
天子冈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旁有驸马塘。化成岩 即化成台,在府城西北五里,下瞰秀江,旧名化成台。岩内有石佛。
青莲洞 岩寺西小穴丈许,虚明可爱。扁曰云谷,岁久不存。
宜春台 在城内东南隅,高五十丈,宋建炎中,郡守即此以奉仰山之神。
牛栏峡 在府城东二十里,左有金鸡山,右有银瓶山,相对若栏。
粟坑岩 在府城西南七里,深阔三十丈,有小窦通明,可步从岩顶出。
石乳洞 在府城东三十里,深一里许,滴乳坚凝,成观音罗汉像。人或游宴其中,殽核狼籍,经宿如扫。
玉溪洞 在府城东半里许。
漠塘洞 在府城北六十里,初入阔可数丈,有潭水流洞外。继入小洞渐远,一窦通明,地名带塘,距漠塘已二十馀里。去莫知所止。
灵应石宝龟 在府城南仰山正祠。
石窟洞 在府城东北五里,雷潭庵侧,旧传龙神潜于此,今石有龙爪迹。
石穴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燕州神庙,一穴清流入内,可行三十里,见水竹丛茂,莫知其源。响石 在府城南三里,狮子岭后,声传响答,故名。
秀江 在府城之北门外,源发罗霄山,流经府城西十五里,为稠江至府城北,澄清深碧,因名下经,分宜过新喻,出袁河,至临江府,而合于大江。
清沥江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源出老山山顶。有瀑数派,一派泻山下为此江,过巩溪又过了山分二派,一为官陂水,一为古江,又分二派,一为司溪江,一为新江,会为麟桥江,入于秀江。梦水 在府城东八十五里,按《寰宇记》:昔钟仪于此村,欲立县。遇夜乞梦,果符祝,名曰思县,因以名水。
仰山水 在府城南六十里,源发三镬潭,北历獭径,过仰山迤逦东流,出浦村入秀江。
九曲水 在府城南门外五里,名山口水。自明村发源,至入亩浍,萦纡九折,出赤桥入秀江。鸾溪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下流入秀江。相传吴䌽鸾与文萧游此。溪旁有萧史台。
雷潭 在府城东北五里,秀水至此成潭。旧传有龙潜于内,上有峭壁石罅,龙鳞印苔成痕,潭边有寺。
飞剑潭 在府城西七十里,旧传唐王将军坐潭石上,坠剑入潭。今石上剑痕犹存。
灵谷潭 在仰山上,水极冷,盛夏不可濯。獭径潭 在府城南八十里,仰山之上,泓渟澄深。《旧志》云:仰山神龙之所宅也。
卢洲 在府城东,演武场后,以卢肇名。今县学为肇故居,此洲植乔林,以助风水。
雷塘 在府城东北七里,初开雷震,故名。岁旱祷雨辄应。
石湖 在府城西四十里。
石牛潭 在府城西五十里,江流中有石牛,又有系牛柱。
宜春泉 在县西四里,《唐地志》云:宜春泉酝酒入贡盖指此。
灵泉 在府治北城西,上有寺,旧传泉日两涌与海潮通,后人涤溉其中遂止。
珠泉 旧名涌坑泉,府城南门外,泉水方广丈馀,平地涌出,溉田甚广。
温泉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修仁乡温汤里,定光院前气温如汤,冬可浴以,鸡卵投之即熟,水中犹有鱼,泉凡三出,一在东岸上,僧人甃为池。一涌出江心,巨石中石类釜上宽五六尺,许平坦可坐游者,多于此饮以为乐,一在西岸下。甘泉 在府城北十五里,许盖激山,窦之流潴焉。
泞泉 在府城北三十里,灌田万馀亩。
叔季泉 在仰山院之左,旁有龙渊亭,或传徐璠扣石桥谒二神之所。
双井 在府治西北茶仓前数步。水清味甘,居民日汲,大旱不竭。
义井 在府治东集庆坊,南唐刺史李将顺开凿,及开防虞池,茭池,疏理清水池,以为火备。双清井 旧为龟鼻井,在府治东北,甘棠坊府学左畔。
扬清井 旧为左龟眉井,横二尺,长六尺,在府治北达里坊。
澄清井 旧为右龟眉井,横直同上,在县治前文会坊。
东明井 旧为左龟目井,阔丈馀,在府治东北隅达里坊西。
西明井 旧为右龟目井,在古开元寺浴院后,即今县治前三十步、文会坊之西。世传府地形如龟,袁天罡于城内凿龟鼻、龟眉、龟目井,以全龟象,不专为民汲,亦取克制回禄之意。
秋家巷井 在府治北百馀武,清水池西委巷中。井水特重,漏壶用之。
司理院井 在府治东南一十武,水亦重,漏壶用之。
李渠 在府城西,唐刺史李将顺因州多水灾,洪陂水入城,渠可通舟,郡人利之。
仰山正祠水渠 其源即仰山水,分流会于正
祠,元丰中通判孙伋,就上流甃渠分酾入庙,深三尺,广称之,凡八百二十馀丈,澄澈可鉴,冬夏不涸。
避贤溪 在渚田仰山正祠前,自仰山徙庙于此故名。
炮沙河 一名抱沙河,在府治东南一百五十步。池内有石若炮。
西池 在府城外西,唐乾元中,刺史郑审开池。鸣玉池 在府治内之西,本唐刺史张公创,今改为疏泉。
防虞池 在府治西北,与郡仓相距数十步。茭池 在府城东南,委巷中有茭独茂因名。放生池 旧有灵泉池及清水池,今以北城外秀江为之。
蚪塘 在府城西北四里,旧传有蚪龙蛰中故名。
分宜县
钤冈 在县水南二里,山自红花仰延袤数十里,有新泽水出于右,长寿水出于左,水夹于山末,故曰钤山。势耸特,登之则一邑皆在目前。仙台山 在县东南五里,群山环抱,一峰高耸。相传昔有牧羊者,登山,遇两仙对奕,语曰:子,下界人也,何为来此。今名其村,曰下界村。
钟山 在县东一十里,水南曰南钟山,水北曰北钟山。永嘉元年,因洪水,有大钟从山流出。验其名,乃秦时所造,因名。山有巨石,临江两峡,故又名钟山峡。
昌山 在县西二十里,山势雄踞,横锁江流,而袁山出峡间,险尝覆舟。旧名伤山,后改今名,又名昌山峡。
银山 在县南三十里,山巅多白石如银,地名招贤乡登龙里。
玉冈山 在县西二十里,卓立如削玉,下则平坦,盘回幽静。
台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山顶平坦,广数亩若台。
清风山 在县南三十里,有宝慈观。
光子山 在县西四十里,晋时李琳字光子封,渝川侯卒葬于此因名。
仁山 在县南五十里。
白岩山 在县南五十里,有永清院。
鸡足山 在县北八十里,旌儒乡陈重里,山下胜因寺,寺背有石孔,日出盐,以足寺用。后有利之者,斲而大之,盐遂止。
甘竹峰 在县西三十里。
袁岭 在县西北十馀里,上峰耸起如列戟,旧传汉时袁宏安车徵之,不起,筑土室,隐居其下。石分岭 在县南五十里,抵安福界。
仰岭 在县南六十里许。山极高峻,登之可远瞰。
洪阳洞 在袁岭三峰之麓,世传葛洪娄阳所居。
小洪洞 在前大洪洞之顶,门甚隘,其中广可容千人,有石仓、石阁、石磨之类。
灵仙洞 在县北三十里,洞内去地三十丈,中有丹炉,圆如既望之月。旁有一石磨,与丹炉不差尺寸,或以为炉盖。
桃源洞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东北行半里许至一石室,虚旷有石钟、石磬扣之有声,直北一室,天窗虚明,石级如田,田旁生荔枝,有池泓澄,石龙夭矫其上。
风洞 距桃源洞二里许,居山之阳,不可入。旁有泉,流水潺湲,清风生焉。
砚池石 在县东十里。
黄真人台 在县南五十里,山巅有巨石,坦平。望夫石 在县西十五里,昌山峡水中,地名望夫堰,俗传有妇,望夫不至,化为石。
锁石 在宝云寺山中,山之东西有石壁立,其纹横起如扃锁状。
县前江 即秀江水至此,澄澈环抱。
渭江 在县治东三里,自新祉江流至七里坑出。
岩塘江 在县东南三十里,发源自檀溪及李家砻,出水口会新喻江。
岘江 在县南五十里,自双源里发源,会于雷岭下,入章溪至石磊下,为岘江。
赤江 在县北文标乡,源出珠塘之泉,下流三十里,由江斜出昌山峡,而合秀江。
杨江 在县西北四十里,顺流会秀江水。野江 在县西化全乡,发源谢家坊,流入秀水。介溪水 在县北十五里化全乡,发源界塘渟。
汇清澈中有巨石平坦,冬夏不竭。
竹桥水 在县东北二十里,自台山发源至圣陂普光桥,出小江口,白渼渡会袁河。
汊江水 在县南五十里,左自仰岭发源,右自黄真人台下发源,旋绕至大清里泉江,山下二水相夹,出安福同桥,庐陵板陂,至吉水桐江,聚入大河。
双溪水 在县南五十里,两带会流雷,同岭下历章溪至岘江。
杨桥水 在县北八十里文标乡,顺流六十里至杨江。
歙州塘 在县北文标乡,世传卢肇为歙州刺史,归筑塘于舍侧因名。
石冈湖 在县二里,广六十丈灌田数百亩。西关洲 在县西关黄土潭之侧。
江斜潭 在县西三十五里。
石浪潭 在县西三十里。
落星湖 在县西五里,广五十馀亩,其深莫测,旁有龙王祠,岁旱祷之辄雨。
沙米洲 在县治东,钟山峡中春夏湍急,白沙拥起两岸如米,邑人以之占丰歉。
义井 在县东九十步,新民坊义井巷。
卓篙泉 在钤冈,相传昔仰山二神维舟卓篙以半峰,遂有泉涌出,旧有亭废。
源涧泉 在大清里,泉源岭下,溉田百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