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六十七卷目录
南康府部汇考一
南康府建置沿革考
南康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南康府星野考
南康府山川考一
南康府建置沿革考
南康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南康府星野考
南康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六十七卷
南康府部汇考一
南康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扬州之域,即西据敷浅,原东汇泽为彭蠡者也。周职方隶扬州,属勾吴始称豫章,吴灭,属越楚威王并越其地,属楚逮秦罢侯置守,始隶九江郡,汉属豫章,吴孙权割据立鄱阳。柴桑郡又分海昏、建昌,地立西安郡,晋属豫章、浔阳二郡。南朝宋属江州齐梁因之,陈复改置豫宁郡,仍隶江州如故,至隋乃置洪州,并艾入建昌置当阳府,唐仍洪州分立孙州,而九江之郡,遂改为州矣。南唐杨吴以庐山南星子镇属江州,宋兴升镇为县,仍属江州,置南康军隶江东道,元改南康路,明改西宁府,寻复为南康府属江西布政司。正德十二年分建昌、五乡、立安、义县凡领县四。皇清因之统县四。
星子县〈附郭〉
汉彭泽县,地属豫章郡,晋因之,南唐杨吴始置星子镇,属德化县。宋升为县,尚属江州,寻置南康军以星子为附郭,元属南康路,明属南康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
都昌县
周为吴楚地,秦属九江郡,汉为鄡阳县,属豫章郡,晋属浔阳郡,唐武德间始改为都昌县,属江州。大历间徙治彭蠡湖之东,属饶州。宋置南康军乃改属焉,元属南康路,明隶南康府,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九里。
建昌县
汉本豫章郡,艾及海昏地,艾为吴公子庆忌所居。海昏,昌邑,王贺之所封也。东汉分海昏,始置建昌县,属豫章郡,后析置新吴,即今奉新县,永修即今靖安县,二县又分为四县,即今武宁县,晋更西安县为豫章县。寻并海昏为建昌,并隶豫章郡,隋改豫章为洪州,并艾、永修、新吴、豫章四县入建昌,置南阳府,唐改南昌州,又析置龙安、永修、新吴三县,后并析不一,大历中为紧县。宋太平兴国七年,置南康军始割属,焉元升为建昌州,明仍为建昌县,隶南康府。皇清因之,编户八十一里。
安义县
汉、唐、宋、元地属建昌,明正德十三年,准都御史孙燧奏以建昌地广,境接他壤,剧贼啸聚,乃析建昌、安义,等五乡分置隶南康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一里。
南康府疆域考
《通志》南康府疆域图本府
东至饶州府鄱阳县界二百里,
西至九江府德安县界六十里,
南至南昌府新建县一百二十里,
北至九江府德化县界五十里,
自府至省城二百四十里,至
京师四千七百六十五里,
东西广二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
星子县
星子附邑也,东至都昌县界三十里,
西至九江府德安县界六十里,
南至南昌府新建县界六十里,
北至九江府德化县界五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都昌县
府东八十里为都昌,东至饶州府鄱阳县界八十里,
西至星子县界,
南至鄱湖三十里,
北至九江府湖口县界九十里,
东西广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建昌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为建昌,东至南昌府新建县界四十里,
西至南昌府武宁县界八十里,
南至安义县界四十里,
北至九江府德安县界三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安义县
府西二百里为安义,东至南昌府新建县界四十里,
西至南昌府靖安县界二十里,
南至南昌府奉新县界三十里,
北至建昌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形胜附本府〈星子县附郭〉
栖贤寺记:控五岭而压三吴,汇岷江而潴彭泽。梁元帝碑庐:山南国之德镇。
宋徐俯诗:山拥庐岳,水会宫亭。
《旧志》:南国咽喉,西江门户,负庐匡,面彭蠡。都昌县 地脉来自九华山,围宛如城郭。建昌县 修江衡其前,欧山峙其右。
安义县 东距海昏,西连永修。
南康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汉书·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后汉书·天文志》: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
蔡邕《月令章》:斗六度至须女二度,为星纪,大雪冬至居之,吴越分野。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斗十一度至女七度,吴越分。
费直《周易说》:斗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野。
《博物志》:丑为星纪,斗十二度终婺女七度。僧一行云:初,斗九度;终,斗二十四度。
《通典》:扬州,为江南在吴斗分。
《分野图说》:九江入斗一度,豫章入斗十度,南康为江右名郡,星子原隶江州,建昌、安义隶豫章,其地界于豫章、九江之间,则宿在斗分,此分野之正也。
南康府山川考一 《通志》《府志》合载本府〈星子县附郭〉
庐山 在府治北二十里,脉接衡阳,由武功来古南障山也。亦谓天子都、天子障,又谓靖庐山,又谓辅山。《康山志传》:周武王时,方辅先生与李老聃跨白驴入山炼丹,得道仙去,惟庐存,故名庐山。又匡裕一名续,字子孝,屡逃徵聘庐于此山,又谢颢碑周威烈王,以安车迓匡续仙去,邦人以先生姓呼为匡山。宋开宝中,避太祖讳更名康山,今仍称庐山。山高二千三百六十丈,又云七千三百六十丈,凡有七重,周围五百里,出风入雨,怀灵抱异,道书称为第八洞天,是南方巨镇也。
一字山 在府城南三十里,两水夹山为一郡,宾山即蓝车山。
凤凰山 在府城西南十里,势蜿蜓特起,湖涨则山若浮如凤凰翔,又名流星山。
东古山 在府城西南十里,上有东古寺,麓有
钓鱼台,以学士余鼎尝钓于此。
洪井山 在东古山观音岩,西北隅相传葛洪真人炼丹处,其下有丹井。
西古山 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与东古山相联上有西古寺及张三点墓。
鸡笼山 在府城西十五里,旁有二石:一赤、一青,望之若鸡笼,因是名之,下有潮泉,上有柔石,可为砺。
黄龙山 在府城西三十里,相传广明中有黄龙见,故名。谶云:黄龙三爪,踏三溪,谓:沙溪、潴溪、龙溪也。《真仙通鉴》云:黄龙山,仙人文女真跨黄龙升仙处,或曰女真,名慧通晋人。
幽邃山 在栖贤桥西,宋冯京爱其幽绝,留止读书,未几擢第,今幽邃庵古松京手植。
吴障山 去府城北四十五里,与庐山接,岭峻峡隘,或谓吴障山,以其为吴障也,过此即九江界。
李家山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五老峰下,因李公择所居得名。
青山 在府城北四十里。
钱家山 在府城南十五里,上有宋黄颢墓。龙塘山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峰峦秀拔,环抱湖湾。
象山 在府西南四十里,以形似名。
屏风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丹崖紫壁萦绕,磅礡如屏障然。
玉京山 在府西七里,连庐山。
鞋山 在府北六十里,独立湖水中,其形如鞋。前山 在治东南一里,冯去疾别墅,因以自号。后山 在治西一里,与前山对峙,陈圆隐此因以自号。
乌石山 在治西五里,旧谓之层城误。
清潭山 在府西七里,下有古潭。
石照山 在府西十五里,浔阳记有圆石依崖,明净如悬镜然。
精舍山 在府西南三十里,与蓝车山接,下有精舍书院。
朱家山 在府北十一里,世传朱弼筑室于此,故名。
张家山 在府北四十里,宋张季登居此,又山疏云:张家山在马英山东北。
封家山 在鸡笼山北。
观竿山 在府西五十里。
面阳山 去府五十里,在清风岭西南,面阳之阴有靖节墓、靖节书院。
龙潭山 在府南三十五里,下有龙王祠。土牛山 在六都,亦名青山。
主簿山 在黄龙山北麓胡郎庙南数里,下有温泉。
丫髻山 在府南四十里,形如三台,时起云雾,刘仙真人得道处,上有庙祷雨辄应。
定山 在府东北十里。
后屏山 左翼山 卓尔山
胣骨山 回流山
刘家砦山 在大麦社北。
石牛山 在治北三十里,山疏谓辟牛山,相传女真蔡寻真李腾空所憩以弈棋处,上有棋坪石。
香山 在石牛山东北,其上多香草。
石子山 在香山东南。
固城山 在石子北。
麦社山 在屋脊岭东北。
大涧山 在大涧北。
马英山 在恩德岭东南。
浮桥山 在刘家砦东北,以浮桥庵名。
破山 在玉峦峰前。
塔尖山 在吴障山北。
洞林山 亦在吴障山北。
尖山 在相辞涧水口,上有庙。
观山 团山
萧家山 下有萧侍郎墓,太守廖文英改名箫鼓山。
龙塘山 在府西北三十五里。
桃花峰 一名桃花尖,在府北四十里,儒良岭西。
金轮峰 在府城西二十五里,顶有耶舍铁塔。凌云峰 在府城北二十里,下有青牛洞、刘轲刘弇、薛慨三书堂。
太乙峰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莲花峰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汉阳峰 庐山最高处,世传汉武帝至其巅故
名,亦曰汉王峰。
五老峰 在府城北三十里,为庐山尽处,石山骨立突兀,凌霄如五人骈肩然,悬岩峭壁人不可登,云雾卷舒倏忽变化,乃郡之发脉山也。唐李白、杨衡元集虚符载,皆隐其麓。
香炉峰 在庐山开先文殊寺后,其形圆耸如炉,常出云烟。
鹤鸣峰 在庐山开先寺后,形仰如鹤,故名。南唐郑元素隐于下。
铁船峰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世传许旌阳与吴猛乘铁船二龙挟行,戒舟人勿视,至紫霄峰,茂林戛击有声,舟人窃视,龙与船堕,故名。下有艑底池。
绣毬峰 在府西北二十里。
双剑峰 在开先寺右,两峰峭拔如剑。
紫霄峰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神禹至敷浅源过此,刻石石室中十六字,皆不可辨,今石室迷不知处,秦始皇登此谓其与霄汉相接,又名上霄峰,汉武帝太史公尝登此。
石镜峰 在府城西二十五里,金轮峰侧,有一圆石,悬岩明净,照人见,影隐见无时,宋谢灵运诗,攀岩照石镜,即此。
寨云峰 在府北十里,天将雨则云先出其顶。鹰觜峰 在府西北十里,又名虎爪峰。
古鼻峰 在鹤鸣峰西。
五乳峰 在府西北二十里,其峰如五乳状,故名。
行龟峰 在开先寺后,形如龟,故名。
朱砂峰 在府北二十里,黄云观后。
起云峰 又名摩云峰,在县西二十里。
狮子峰 在开先瀑布泉侧,形如狮,故名。白云峰 在府西二十五里,上有白云洞,中有瀑布泉,下有白云亭。
兜率峰 在府西二十五里。
直梭峰 在府西三十里,白云峰上,其形如梭。般若峰 杏坛庵外,取浮图经二字以名。黎仙峰 去府五十里,旧传黎氏女升仙之处。金印峰 在府北十里,形如印,下有李庭筠书堂址。
幡竿峰 在折桂庵后,其形特耸如幡竿,然下有幡竿源。
玉峦峰 在府西三十里,慧日院侧。
石人峰 近栖贤寺,有石拳耸如人状。
佛头峰 在府北四十里,下有大雄庵。
凌霄峰 在府北四十五里,昭德观后,上有插云霄,下有永真洞。唐女贞李腾空、蔡寻真常飞符炼丹于此。
云锦峰 即云锦屏,去县十里。
九奇峰 东起自含鄱岭,西放乎上霄峰,嵯峨角立其奇者有九,故名。始皇、汉武皆登其上。
余峰 岩峰
犀牛峰 在开先香炉峰侧。
仙姑峰 在七都,去县六十里,上有仙姑殿。锦冈岭 在府城东一里,宋建锦冈驿于上,今建山川坛。
迎春岭 在府城西一里,上有社稷坛。
少府岭 在府城西二里,上有宋刘西涧墓。师林岭 在府西南三十里,与西古山相接,有陈准石室书堂。
含鄱岭 在庐山之半,面鄱湖,若有含鄱之象,故名。
相辞岭 在府西四十五里,其岭高峻。
卓岭 罗汉岭 茶山岭
九叠谷
刘成谷 在康王谷。岭北,天将雨辄闻其上,有鼓角箫笳声。
锦绣谷 在府西北四十里,三春花开,红紫匝地如锦绣然。
迁莺谷 在府西十里开先寺侧,上有唐侍郎何乾耀墓,下有泉水。
楚王谷 在府北三十五里,景德观后,昔始皇并六国。楚康王昭为王剪所窘逃于此,故名。亦名康王谷,汉丁元真移新莽,所造铜马于此。青牛谷 在五老峰下,世传道士洪志乘青牛得道处。南唐郑元素亦隐此。
白鹿洞
白云洞 在府西四十里,洞在山顶,白云出入其洞,故名。洞口有白云庵。
木瓜洞 在观音崖下。
栖隐洞 在紫霄峰侧,道士谭紫霄居之。仙居洞 在府西四十五里,两山相翼,冈岭重
复宛如洞府,故名。
谷岩洞 在府北,元妙观有谷岩阁,今废,旧传何杨二真人升仙处,中有瑶台。
谷帘洞 在谷帘泉下。
马祖洞 在府北四十里。
糖团石 在府西一里,落星湖侧,俗呼为牛屎墩。
乌龟石 在府西四十里,罗汉寺桥下,形如龟,俗传龟尾,能出盐僧广凿而大之,遂止。
四望石 在府西二十五里,行龟峰侧,游人登览四顾皆见。
定心石 在府西二十五里,紫霄峰下,游人攀援至顶坐,久心方定,故名。
燕窠石 在府北二里,延庆院东,形似燕窠。
漱石
虾蟆石 在县东北一十里,临湖,形似虾蟆,上有令公庙。
晒衣石 在县西三十三里,简寂观后,昔许坚常浣衣于此,故名。
礼斗石 在简寂观内。
赤壁石 在简寂观内,周休休所游息处。神掌石 在县东一里,陶公行祠前,石方色黑,旁有大指痕,文理隐然,俗称为神运石。
马神石 在府北四十五里,世传为马祖游坐之处。
德星石 旧云落星在府南二里湖中,即层城也。旧传有星坠水化为石,高五丈许,宋元祐建禅寺于上,赐额福星龙安院,明天顺间,重建寺,万历间,参议王懋复建。浮玉楼,盖为一郡印星。华盖石 在城北二十五里,寻真观前,朱文公名以华盖,仍书风雩二字。
醉石 在濯缨池下,谷中高三四尺,亦谓之砥柱石,渊明饮酒醉卧其上。
覆盆石 在府西五里,以形如覆盆,故名。三尖石 在府西四里。
姊妹石 在香炉峰西南,娟娟如二女比肩然。道人石 在乌龙潭侧。
故里坳 在府西三十里,以柳宏名。
铜钉坳 在府南六十里,六都世传有铜钉数十丈钉于坳上,故名。
砩子坳 在府西南二十五里。
儒良坳 在府西三十里,宋郡守陈淳祖于此置屯戍,以设守禦。
青玉峡 在开先寺后,右峡上有龙潭,宋米元章大书青玉峡三字于石上。
古寺崖 在府西十五里寺后,崖如房屋可居,故名。
虎爪崖 在栗里北下,有濯缨池,以陶渊明得名。
凌霄崖 在五老峰旁,有马祖洞,中可容数十人,石甃亭,台林木幽,邃亦一胜地。
雨岩 在庐山麓,其岩窈而深,上有流泉,云出即雨,名取傅岩,为霖之义。
黄石岩 在五老峰,旧传黄石公游息处。黄岩 在开先右山之巅,上有二岩,其大者可容数十人,小者可容二三人,下有瀑布泉。卧龙冈 在府西北二十里卧龙庵。
观音岩 在耶舍塔南,上有风穴,元塑观音镇之。
彭蠡湖 在府治南一里,一名扬澜,一名鄱阳。阔四十里,长三百里,巨浸㳽漫中,有雁泊小洲,西接南昌,东抵饶州,北流入于江禹贡,东汇泽为彭蠡是也。
德星湖 旧名落星湖,今改德星,陈王僧辩破侯景落景湾,宋孟太后舟过此,遇风几覆,宫人溺死者数十,惟太后舟存。
钱家湖 去府西南十里,以宋淳熙间,太守钱闻诗入籍于此,有墓在焉,故名。
白漕湖 在府南一十里。
大广湖 在府北四十里。
宫亭湖 即神林湖,去县东五里,崖有宫亭庙、漫浪阁、及曹彦约湖庄观莳园,今废。
梅岐湖 在府东北十五里。
株林湖 在府北十里。
马颊湖 在府北三十里。
草堂湖 即蓼花池,在县西三十二里。
接黎湖 青山土目湖 俱在六都。
大塘湖 寺下湖 俱在五都。
西庙湖 龙溪湖 汤家湖
桥浦湖 走马湖 硬滩湖 俱在府西南五十里。
谷山湖 在府北四十里。
灵溪 在府城西三十里,祥符观后,秦末有十三人弃职学道隐此,一夕,雷雨奄至所居左右,忽成二溪,山磐石上有玉简天篆神化灵溪之句,故名。
龙溪 在府西南五十里,发脉黄龙自髻山,直至湖滨,纡绕如龙,世传古龙溪镇有龙溪夫子大殿遗迹。
渚溪 在府南六十里,旧有巡司,今改渚溪汛。沙溪 在府南二十里。
鸾溪 在府西二十五里,其源出紫霄峰。石镜溪 在府西二十六里,金轮峰侧。
鼍河洲 在郡治南十里,谶云鼍河洲,圆南康出状元。
芙蓉洲 在府西三里。
圣人洲 明嘉靖初诏。
文庙祀以木主,因舁原像于江滨,逾年成洲,故名。
火烧洲 去府西七十里,在新建建昌二县界。绵条洲 在府西六十里,与大湖相连,以建昌界洲港为界。
玉渊潭 在府北二十里,栖贤寺之前,宋状元张孝祥镌玉渊二字于石。
卧龙潭 在府北二十五里,五乳峰之下,有上中下三潭,旁有卧龙庵。
睡龙潭 在仙洞侧。
向龙潭 在府北二十里,俗传时有金蛇出,祷雨辄应。
石桥潭 在府城西十五里,即栖贤桥下,有招隐泉,唐陆羽《茶经》评此泉为天下第六。
烈女潭 即鸡公潭,甘清秀死节处。
卢子潭 在周师桥西。
善政潭 在府西北十八里。
乌龙潭 在府北四十里,俗传许旌阳斩蛟之所,上有景德观、白云庵。
毒龙潭 在府西四十里。
欧阳潭 在清泉乡,去县东北五里许。
古子潭 在府南鹰嘴口四里许。
简寂源 在府西二十里,陆修静丹井侧。昭德源 在延真观下。
野人源 在府西三十五里。
栗里源 治西三十五里五柳馆。
云台源 在折桂院后。
万寿源 在府东北五里。
黄熂源 在治西三十五里,丰利庙下。
西殊源 一名殊良源,在仁王庙侧。
寻真源 在府北三十五里。
西源 在府西十七里,清泉乡。
炼丹井 在简寂观,世传陆修静炼丹处。泽泉井 在府西六十里。
甘泉井 在白鹿洞。
丹井 在白鹤观后,世传刘混成炼丹于此。黄婆井 在髻山之麓,世传有异人投药于井,化为酒泉,以资黄媪,故名。
洪井 在府城北十八里,世传晋葛洪炼丹处。明月井 在郡圃内,宋郡守徐回建亭于上,尝曰:吾欲守廉如此泉之清。
龟眼井 在颜家山前,知府田琯凿。
八角井 在府治察院内。
奎聚井 元万户府凿在县学内,万历间,郡守田琯掘龙门池,得井石识曰:东井与奎聚若相符云。
杏林泉 在杏林侧丹桂乡。
瀑布泉 在开先寺西。
温泉 在府西黄龙山之麓,其泉有二,四时温暖。
甘泉 在隘口通衢。
香泉 在谷帘泉侧,东流经杏林,故名香泉。三叠泉 一名三级泉,在县北二十五里,寻真观后,其泉悬崖而下,有三级为庐山绝胜,古今奇观。
圣泽泉 在白鹿洞之右。
一滴泉 在马尾泉东。
聪明泉 在开先寺,昭明读书台下。
悟泉 在府西二十七里。
招隐泉 在栖贤桥,《茶经》第六水。
仙人滴水泉 在府南三十里,扬澜侧其滴泻,石壁下有石坎,清冷澄澈,饮之甚甘。
西布水泉 在府西三十里,布水庵后。
灵汤泉 在府西二十五里,有疮疡者,浴之即愈。
马尾泉 在府西十五里,开先寺后,其形如马
尾,故名。
飞锡泉 在府北二十一里,栖贤桥后,世传拭眼禅师开山于此,飞锡卓石出泉,故名。
观音泉 在府北十里,罗汉寺后,观音塔下。马祖泉 在府北四十五里,马祖岩下。
大士泉 在马英山下,泉有二穴,上水下涸盖瀱汋也。
潮泉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鸡笼山涧中,其泉一日三潮,朔望尤大。
云液泉 在城西三十五里,山多云母石,泉甘且清,盖云母滋液所致,故名。
谷帘泉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康王谷,其水如帘,布岩而下者三十馀派,唐陆羽《茶经》品其水为天下第一。
玉涧 在府北三十里。
冰玉涧 在城东北一里,宋刘涣旧居,苏子由谓凝之父子廉洁不挠,冰清玉洁,故名。
西涧 在府城西北十八里,宋刘涣尝乘黄犊往来其地,山僧结茅以待之,因号西涧居士,朱熹守郡时作亭其上,取黄庭坚诗,榜曰清净退庵。
相辞涧 俗呼相思涧,在石牛山南,女真蔡寻真、李腾空术成别兹,故名。
三峡涧 在府北十五里,栖贤寺右,水声如雷。石子涧 在府北三十五里。
青泉涧 在府西北十五里。
太平涧 在太平寺。
爱莲池 在府治内,宋周茂叔守郡时凿池种莲,明成化八年,知府曹凯重浚建亭其上。洗墨池 有二:一在开先寺后,南唐李中主读书处;一在归宗寺后,王羲之洗墨处。
白龟池 在慧日院,时有白龟出焉,故名。艑底池 在府西二十五里,紫霄峰后,晋吴猛以二龙挟舟而行,坠于此。
濯缨池 在醉石北崖上。
鹅池 在归宗寺后,山涧滨广十馀丈,晋王右军所居以养鹅处。
故里池 在府西三十里,宋柳宏建昌人宰德化过庐山卜居于此,以建昌与星子邻若在故里,故凿池以名之。
浴仙池 在青玉峡。
流杯池 在白鹿洞。
蒲溪湾 在府城西五里,层城山斜川之间,宋刘中允茇含在焉后,子登葺为别墅。
都昌县
西山 在县西一里,明弘治十四年,知县王珀奏立陈经归先生祠于下,顶有八仙,台云住石空远石。
南山 在县南二里,宋苏东坡、黄山谷、苏颍滨常游于此。
团山 在县南二里。
龟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形偃伏如龟。
钓矶山 在县南,晋陶侃微时垂钓于此,后得一梭化龙而去。
石壁山 在县西,临大江有石如壁,谢灵运尝居此有石壁精舍四字,今不存,明正德间,提学李梦阳书以补之。
大矶山 在县西七里,一名望仙山,传晋许旌阳拔宅飞升苏耽于此望之。芙蓉山 在县北十里,其山峦大小相对,如芙蓉然。
元辰山 在县西四十里,道书以为第五十一福地,晋苏耽居此,有丹灶石杵臼履迹,源马蹄洞下,有显福观,又名苏山。
阳储山 在县东四十里,居众山之南,谓其阳气所钟,故名。
城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昔檀道济筑城于上,有白起庙。
云泉山 在县北六十里,有泉出云号曰云堆,明刘存芳居此,引其流为洗墨池。
狂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晋时有仕宦不达者,佯狂于此,故名。
左蠡山 在县西八十里,临彭蠡湖,上有龙王庙,下有左蠡城,今圮。
黄金山 在县东北一百里,山顶有龙湫,岁旱,祷雨多应。
华山 在县东北十九里,以其突然,峭拔高压,众山拟之太华。
赤石山 在县东北十里,上为饶州,下湖口,彭泽之通衢。
小矶山 在县西南十里。
团凤山 在县北五十里,下有宋龙图学士吴中复祠。
唐湖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
松门山 在县南二十里。
石流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檀树山 在县北六十里,明大儒刘柏石墓在上。
觉山 在县北三十里。
凤凰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下有嘉瑞寺。旧山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昔苏耽于此,修道后,迁元辰山,故名。
梅洞山 在县东五十里,下有梅洞寺。
四望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古有巡寨。
蜈蚣山 在县西六十里,新建界。
小冈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
隆宫山 在县东七十里,上有隆宫观。
岛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俗传晋有神女名岛来游,故名。下有玉宸观。
马麒麟山 在县北七十里。
紫荆山 在县北七十里。
马鞍山 在县北七十里。
土目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临大湖,巨浪冲激成孔如目,因名。
屏风山 在县北九十里。
东游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
伏牛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上有江古心,曾祖太师惠国公暨子同知江镐墓。
冯家岭 在县西白莲池右,冯厚斋故宅在焉。金家岭 在县西一百八十步许,一名金街,有玳瑁阁,俗以为石崇遗迹。
望夫岭 在县治东三十里,古节妇登此望其夫,因名。一名望湖岭,以正望湖中。
桃树岭 在治西十五里汇泽乡,四十五八都,岭上多桃,因名。
砂岭 在治西八里汇泽乡四十六七都,岭多砂石,因名。
长岭 在治西八里汇泽乡四十五八都,路通本府。
大岭 在治东八里汇泽乡一都。
深坑五岭 在治东十五里汇泽乡一都。弹子岭 在治东二十里汇泽乡一都,有龙潭。吉阳岭 在治东三十里新城乡四都,上有庵堂。
分水岭 有二一在治东四十里新城四都。一在治北四十里三十都石家山。
樟树岭 在治东北七十里十九都,其下临江,有渡。
黄梅岭 在治东四十五里十四都。
檀树岭 在治西北六十里十九都。
吕公岭 在治北九十里清化乡二十四都,岭险峻中有凉亭,左边清泉冷冽。
竹根岭 在县北五里,晋谢康乐登此望石壁。标石 在治东六十里,湖中瞭望烟墩。
乌石墩 在县治西,大矶山之后,湖中上有罗隐之墓。
圣驾墩 在县西三里,明太祖征陈友谅时驻跸于兹,军士筑土为墩,一夕而成,故名。
鄱阳湖 在县东南彭蠡湖,上跨南昌,饶徽信诸郡之水,汇彭蠡而入湖口,夏春浩荡无涯,谓之东鄱阳湖,冬则水缩。
郭山湖 亦名郭家湖,在县北二十里。
北庙湖 在县北二十里。
吴江湖 在县西北三十里四十二都。
旧山湖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石流湖 在县西北二十里。
左蠡湖 在治西四十里。
大砂湖 在治东三十里。
后巷湖 在治北六十里。
新开河 在县治西,宋绍圣间,邑宰言都昌边湖,风涛不时,请开此河以便舟楫,且避大小矶水之湍急。
橘井 即苏耽济人之井,汲之有红点,在元辰山上。
五井 俱在县境内,相传五代范越凤过此,喜其地合五行,故浚之,万松龄有记。
黄金嘴 在治东南二十里,临湖,上建瞭望烟墩台。
黄沙滩 在治西二十五里。
野老泉 在县治南清隐寺山顶,水出石罅中,清冽甘洁,大旱不涸,宋苏轼、苏辙、黄庭坚尝游此,故名。
白莲池 在治西三十步,唐李称浚。
小宁池 在治东。
赤石池 在治东二十里。
磨剑池 在县西,即苏仙淬剑之地。
土塘港
大埠港 在治东二十里。
甘思港 在治东北三十五里。
三汊港 在治东五十里。
白尾港 在治西北五十里。
樟树湾 在治西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