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四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四十四卷目录

 广德州部汇考二
  广德州风俗考
  广德州祠庙考〈寺观附〉
  广德州驿递考
  广德州兵制考
  广德州物产考
  广德州古迹考〈坟墓附〉
 广德州部艺文一
  万桂山记         明贾暹
  游大洞记          朱麟
 广德州部艺文二〈诗〉
  下方山          梁何逊
  石溪瀑布        宋范仲淹
  道经广德喜晴       王十朋
  题祠山           李健
  题灵山绢机石       梅应发
  游灵山怀旧        元王勉
  题横山         明马叔山
  游横山          李得阳
  游大洞           朱麟
  夜月忆古意亭        周瑛
 广德州部纪事

职方典第八百四十四卷

广德州部汇考二

广德州风俗考

        《州志》本州
《汉书·地理志》:民力于南亩,不务商贾。
《一统志》:民淳,事简,号江东道院。
《曾巩志》:人性直而好义,俗信巫而尚鬼。君子业儒术而尚质朴,小人崇节俭而力农桑。妇女不出户阁,富贵不服罗绮。女多溺死,男长出分,民喜迎神赛会,大约吴楚之风,今犹昔也。
吉礼若纳采、纳徵,诸仪不遵家礼,率以仪文。繁丽相高男不亲迎,无奠雁之文。其嫁女之家,甚有破产以营奁饰者,故民间生女多不举,虽厉禁不尽除也。
丧礼无定制,称有无以为衡,但崇尚浮屠,相沿不改焉。
葬事惟信形家之说,泥忌阴阳必求吉垄以希后福。致有暴露其亲,不得受一抔之土者,居人往往以此相争相搆。故州之讼事,惟坟山为最多云。
州人率行宗法族各立,长设有祭田族长,视族之穷,老,病,疾,婚,丧,无出者而助给焉。其祀自高曾以上,有至数十世之始祖者,每春秋合享。萃,老,稚于庙中,而馂其馀又各有谱牒以稽统系。民间宴会,不尚丰腆,肴核数簋,宾主洽欢而已。立春 前一日,城内各坊以金翠绣绮饰。童儿效传奇中佳事,加板支棚帐,集天寿寺,以候赞厅。点阅曰演春。次日,䌽仗鼓吹各官至东郊演武厅,导勾芒、土牛入城,曰迎春,童叟杂沓竞观为乐。视土牛形色,以占水旱。高下宜种勾芒鞋帽以卜。忙閒各官宴毕,复作鲍老,狻猊诸伎。次日𥟖明,鞭春如制。元日 黎明,长幼悉正衣冠,拜神,洁祀祖祢。进拜尊长,举椒盘柏酒,视岁吉所向,拈香神庙,曰:蹈喜。亲友交拜,设屠苏相饷。
人日 以阴晴占祥祲,或为䌽胜以邀吉。谷日 以阴晴卜岁之丰歉。
上元 设灯缀以五䌽,张于衢,鼓吹其下,儿童射谜为嬉。十六日,城南竹马,高四丈许。
春社日 祀社以祈有年。
花朝 士女踏青。
上巳日 士女临溪浣濯,效古修禊事。
寒食 不禁烟惟于清明日扫先茔,祭祖庙。四月八日 群寺院以香水浴佛,设供家,制青精饭。
午日 裁艾虎、朱符、系䌽丝于臂,为长命缕。角黍相饷,采菖蒲渗雄黄泛酒以避五毒。
七夕 设瓜果于庭,穿针乞巧日,中曝书辟蠹。中元 祀先寺院,设盂兰盆会。
中秋 月饼肴酒宴集。
重九 祀祖祢于家庙,采茱萸,制蓬饵,携酒登高。
长至日 官民俱相庆,以贺阳回。
腊八日 百果和米作粥。
小除日 家祀灶神,置细草、蒸菽为灶神刍马。除日 仙木换符,遍飨诸神。男女坐而待漏,曰:守岁,夜爆竹,驱祓祲氛。
广德州祠庙考〈寺观附〉 州县《志》合载本州
社稷坛 在州城西门外,明洪武二年,知州鲁金奉制立坛。
山川坛 在州城南门外。
州厉坛 在州城北门外,凤凰台后左,明洪武间立。
乡社厉坛 每里一所,共二百三十八所,明洪武初立。
祠山行宫 一在州治东东亭湖南;一在东孝都。
昭妃宫 即张真君妃,旧另立庙于东门外二里许。每岁二五月,州民迎真君辇入东庙,会昭妃必盛陈旗鼓,扮故事,谓之赛会。明嘉靖四年,判官邹守益迁妃西庙,后遂合祠焉。旧址迁学,后元妙观于其地,本庙遂废。后州民复买东空基,立昭妃庙,迎神、赛会,一仍其初。
花祖祠 在州治东东湖南一里。吕、花二神俱有灵应。
苍仙祠 在羲苍山中,祠后有蝉蜕关。
吕祖祠 在州治东东亭湖南。
九烈祠  三忠祠  六贤祠
四先生祠 星桥祠 熊太史撰记
城隍庙 在州治东。明永乐九年,知州杨潮建。皇清顺治七年,同知王令顺重修。康熙六年,知州杨苞重加整新:凡正殿、献殿、寝殿、东西十王庙及戏楼、仪门、头门、马房,俱极壮丽。神像饰金,威灵赫,濯可百年不敝也。
祠山庙 在州治西五里,神张姓名渤,汉神爵中礼。斗横山演教于此,遂为立庙,灵应显赫弭。灾捍患故,历代加赠有差。正殿曰广惠殿,殿之后为后殿。按旧传:埋藏即此地也。广惠殿之前为献殿,名近斗阁,阁前为凝香亭,亭外有铁神二,共万斤。有指掌集、祠山杂辩、祠山志藏于祠。关帝庙 一在州治东东岳庙右;一在州治西门女墙下。明万历年,州民共建,签多灵应:一在横山,明万历丙戌年,州乡宦濮棐作倡,令族中醵金众建;一在州治左,知州孟希舜鼎建。方山庙 在方山麓神,即本处方山人名,通佐祠山大帝,治水有功,附祠于广惠殿后,于钱塘斩蛟有功。宋淳祐十二年,新刱庙于此山。宝祐五年,敕封协济侯。
显济龙王庙 在州治南七十里,当灵山寺南,上有龙潭。宋淳熙中,郡守张广祷雨,徵应得。请于朝,敕封显济龙王,因潭之上遂立庙焉。至今,一遇亢旱,民虔祷,无不雨者。
张王庙 在横山西麓。
火神庙 在北门。因州中屡犯火灾,明万历二十六年,知州段猷显、同知翟愈、判官潘仲明各捐俸作倡,令僧募助建。
石岭真武庙 距州二十五里。
挂鼓坛庙 即张真君行祠,去州治东南三十里。俗传:神役阴兵开渎挂鼓于此,馈饷者,则击以为信。世人异其事,遂立庙祀之。
臧巷庙 张真君行祠,去州治北三十里,神有灵应远,近多贡香禳愿者。
高庙 张真君行祠,去州治南七十里,神大显灵。灯时,静夜,屡有火光出入庙中,祈祷多应。东岳庙 在州治东南,宋乾德中建。
建平县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墙东西阔二百二十步,南北一百二十步。
山川坛 在县治郎川之南,墙东西一百八十步,南北九十五步。坛南有隙地,南北三十八步,东西与坛基称。
厉坛 在县北二里,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八步。
乡厉坛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坛,以里中耆老主之,共一百一十六所。今废,址存。
土地祠 在县治仪门右,春秋祭。
狱神堂土地祠 在狱内,祭,同前。
怀仁祠 在县治东开法寺前右巷。
四先生祠 在县北关。
孙墩古祠 在县东北五里。
赵参军祠 在县东儒学之西。
城隍庙 在善政坊东。正殿三间,庙门一座。明成化七年,增置东西庑及前重门。万历二十八年,建石坊,制依公廨。
八蜡庙 在城隍庙左,今燬。
马神庙 在城隍庙右,今毁,春秋祭。
祠山庙 在县西一里许,旧称广惠王庙,每岁春秋、仲月戊日致祭。庙建于明洪武十九年。万历十四年,燬于火,又建于二十七年,正殿三间,前庑五间。
五显庙 在善政坊。
余家庙 在县东一十五里。
斋堂庙 在县东二十里。
割股庙 在县东二十里。
松塘庙 在县东二十里。
汤村庙 在县东二十五里。
关帝庙 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在县西二十里。上塘庙 在县东南三十里。
五圣庙 在县东南三十里。
宗汉庙 在县东南三十里。
泗洲庙 在县南一十五里。
新村庙 在县南六十里。
白石庙 在县南六十里。
东岳庙 在县治西。
金塔庙 在县西十里。
杨家庙 在县西二十五里。
慈济庙 在县南六十里。
田村庙 在县西二十五里。
鲁般庙 在县西三十里。
荆轲庙 在县西三十里。
炼成庙 在县西二十里。
水北庙 在县西北三十里。
白马庙 在县西北三十里。
曹塘庙 在县西北四十里。
分流庙 在县北二十里。
社西庙 在县北三十里。
社南庙 在县北三十里。
英烈王庙 在县东北四十里。
接儿墩庙 在县东北五里。
灵济王庙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祠山庙 邓步宋端平乙未年,吕霖建。
茅王庙 在县东北二十里。
张公庙 在县东二都后。
三清殿 在县东城隍庙左。
龙墩殿 在县东南十五里。
松墩殿 在县东南十五里。
地藏殿 在县治西。
泗洲殿 在县南八十里。
祠山殿 在梅渚镇西。
寺观附本州
开化寺 在州治东。唐天祐间,法苑禅师建。宋太平兴国五年,赐额内塔。飞檐为岳武穆焚。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州何凤起重修。历七十馀年,飞檐复倾。皇清康熙七年,知州杨苞捐募重修,僧实臻募建大殿。
圣感寺 在州治东南隅。亦法苑师建。宋太平兴国五年,赐额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州段猷显重建。
天宁寺 在州城南二里许。唐元和中,归宗禅师建。
石溪寺 在州治东南五十里,元延祐中建。海会寺 在州治西南五十里,晋义熙中建。东泉寺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唐天祐中建。牧马寺 在州治西南二十里,唐天祐中建明教禅寺 在州治西,宋崇宁二年建。
上柳寺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宋淳熙中建。资福寺 在州治西六十里,宋祥符中建。上辛丰寺 在州治西四十里,唐天祐中建。右辛丰寺 在州治南九十里,宋元祐中建。东山寺 在州治南四十里,宋元祐中建。灵山寺 在州治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定慧禅寺 在州治南十五里,旧名竹山寺。唐咸通八年建。明高祖驻师广德,更赐。今额并龙牌立碣以识,后圮。万历十四年,知州陆长庚重修。万历乙未,知州段猷显为立扁额。
崇法寺 在州治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锁山寺 在州治北二十里,宋至道二年建。
唐兴寺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武德二年建。资圣寺 在州治北五十里,宋祥符中建。保安寺 在州治北六十里,唐天宝七载建。云门寺 在州治北七十里,唐天祐中建。元妙观 旧在州治南,庙名天庆观。唐贞元元年,更名元妙观。明永乐三年,重建。嘉靖初,判官邹守益以观当儒学,后徙东门外,即观址。刱复初,书院集诸士讲学其中,今废。
元冥观 在州治北右偏。知州钟振建以州治。面笄山,火星位,水神以压之也。左有三官庙,右有文昌祠。皇清康熙三年,僧海清募建毗卢阁、灵官殿。
迎仙道院 在州治西,宋淳祐间建。
升平道院 在州治南平顶山。
横山庵 在州治西五里,宋淳熙间建。
云山庵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元大德中建。武田庵 在州治西四十里,唐大同二年建。圆隐庵 在州治西五十里,明洪武元年建。普门庵 在州治西五十里,元延祐中建。化成庵 在州治西七十里,元大德五年建。庆寿庵 在州治西七十里,宋咸淳中建。紫竹庵 在州治西八十里,明洪武五年建。太首山庵 在州治西九十里,宋皇祐中建。清溪庵 在州治东九十里,宋淳熙中建。普照庵 在州治北四十里,元大定四年建。慈惠庵 在州治北五十里,元大历中建。圆觉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建。宗正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元天历中建。横岭庵 在州治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建。大洞庵 在州治北七十里,宋乾道六年建。净觉庵 在州治北七十里,元天历中建。松荫庵 在州治西北五里,地名扎寨圩,俗呼明庵,即此。
灵应庵 在州治南七里店。明万历二十三年,州民孙楷造,知州段猷显题扁。
三元庵 在州治西十里,石顶山岭上。
狮林庵 在州治南八十里,僧通弱建。
天成庵 在州治北四十里,典史濮绍曾建。通隐庵 在州治南三十里,狮子山下。
石泉庵 在州治南六十里,陈山僧行海建。桃花庵 在州治东南六十里,明隆庆五年,知州钟振重建。内有田六亩。
岍峨庵 在州治南四十里。
圆通阁 在州治西,下有僧房。
佑圣阁 在州治东,跨街而成。明万历间,燬于火。知州何凤起重建,北偏有道士居。
观音阁 在横山之巅,知州陆长庚建。
建平县
开法寺 墙垣民侵成路,知州杨苞清理、捐修如旧。
梵王寺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兴觉寺
兴教寺 在县南四十五里。
静觉寺 在县南八十里。
东塘寺 在县西南五十里。
宝光寺 在县西南三十里。
宝林寺 在县西南六十里。
寿昌寺 一名双柏寺,在县北三十里。
大忠寺
静安寺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龙会寺 在县东北四十里。
丁云寺 在县东二十里。
白鹤观
越城观 在县西北二十里。
阳春观 在县北二十里。
觉海庵 在县东二十五里。
施水庵 在县东四十里。
万寿庵 在县东南十五里。
本觉庵 在县东南二十里。
徐村庵 在县东南三十里。
镇山庵 在县南五里。
邵冲庵 在县南六十里。
般若庵 在县南六十里。
慈济庵 在县南六十里。
青正庵 在县南七十里。
塔山庵 在县南八十里。
高塘庵 在县南八十里。
碧泉庵 在县南八十里。
禅墩庵 在县西南三十里。
明觉庵 在县西南三十里。
普明庵 在县西三十里。
牟村庵 在县西北三十里。
万松庵 在县西北三十里。
珠子庵 在县北三十里。
冥阳庵 在县北三十里。
锁山庵 在县北三十五里。
东保庵 在县东北三十里。
刹海庵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老松庵 在县南二十五里。
永嗣庵 在县南二十里。
准提庵  法云庵
妙喜庵 在县西三里。
双柏庵 在县东南五里。
回龙庵 在县西二十里。
永宁庵 在县西十五里。
妙音庵 在县南十里。
田村庵 在县西十五里。
存真道院 在县治东,明洪武中,重建。
普济庵 在古塔基。
永思庵 宗瑛建。
太清庵 在古太清坊。
望云庵 在县东北三十里。
清凉庵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

广德州驿递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按州县俱未设驿〉
总铺 在州治西。
长冈铺 去州治东一十里。
王婆铺 去州治东二十里。
分界铺 去州治东三十里。
搭毕铺 去州治东二十里。
东亭铺 去州治东三十里。
石磴铺 去州治西一十里。
丰塘铺 去州治西二十里。
英溪铺 去州治西三十里。
柴冈铺 去州治西四十里。
誓节铺 去州治西五十里。
柯匠铺 去州治西六十里。
刘村铺 去州治西北一十里。
石凌铺 去州治西北二十里。
陆家铺 去州治西北三十里。
黄家铺 去州治西北四十里。
峻岩铺 去州治南一十五里。
汪家铺 去州治南三十里。
青洪铺 去州治南四十五里。
黄柏铺 去州治南六十里。
前冲铺 去州治南七十五里。
阳滩铺 去州治南九十里。
株树铺 去州治北一十里。
杨邯铺 去州治北二十里。
水沁铺 去州治北三十里。
洪村铺 去州治北四十里。
涧西铺 去州治北五十里。
屠村铺 去州治北六十里。
山西铺 去州治北七十里。
建平县
总铺 在县治前。
浮塘铺 去县东一十里。
涛城铺 去县东二十里。
长乐铺 去县东三十里。
白茅铺 去县东四十里。
方家铺 去县南二十里。
十字铺 去县南四十里。
广宁铺 去县西南五十里。
诸塘铺 去县西南六十里。
邵家铺 去县北一十里。
阳春铺 去县北二十里。
谢家铺 去县北三十里。
顾置铺 去县北四十里。
桥南铺  钱旦铺  傅村铺
忠义铺  高庙铺 自桥南至高庙,五铺县通广德旧路。明洪武八年,知县王克友改路东行,别立浮塘等铺。五铺革废。
巡警更铺
东门铺 在东门外。
西门铺 在西门外。
南门铺 在南门外。
北门铺 在北门外。
东岳铺 在县治西北。
县前铺 在县治南。
学门铺 废。
井泉铺 在义井右。
善政坊铺 在县治东。

广德州兵制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广德营 原设总兵,官镇守。顺治七年,镇将援剿广东,止留游击一员,兵五百名镇守。分拨把总一员,兵六十名,驻守建平。

广德州物产考

     州县《志》合载食货属
茶 鸦山,相传唐时入贡,然色粗味薄不堪品。题按:鸦山在县南八十里,宋以前属宣州。茶谱云:宣州有鸦山,号阳陂,其茶最胜。太守尝荐于京洛。一士人题曰阳陂横纹茶,以其肌理皆横,故名之。今《广舆记》《一统志》俱载。建平而茶味粗薄,岂人事焙制之不同,抑地气有异而然欤。银鱼   白苧   漆
桐油   玉面狸
《州志》《旧志》所记:五谷、蔬果、花木禽鱼之属,此衣食之源,民生之所天也。江左类皆有之,何烦缕。载:广德童山潦水野,多宿莽上,供惟芽茶一物,更有数种所出。无多,亦非珍品也。
广德州古迹考〈坟墓附〉 州县《志》合载本州
故鄣县城 在州治东北,汉高帝时建,今废。众春园 在州治西北,玉溪之上。宋绍兴间,参军赵子浚建。刱玉溪堂、聚景楼,圆峤、方壶、翠溪三亭,亭畔有古梅,其状奇巧。郡守赵希仁刻石记之。溪后有池,其清可鉴。元至,元郡守赵亮夫筑亭池上,扁曰濯缨,为游览之胜,今半为溪流所蚀。明正德间,知州乔岱创有濯缨桥一座。放生池 在故鄣郡圃后。庆元二年,知州鲁栗得亘溪,延袤百步,泓渟澄澈,因加治焉,名曰溪堂,活鳞介以千计,今废。
礼斗台 在横山巅。汉张真君礼斗处,废。明万历间,知州陆长庚建礼斗亭其上。
刘相公庙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兴寺前。旧传:唐刘文靖舍宅为寺,故庙祀之;又传,汉封中山靖王胜之后于广德,其子孙居是地,遂祠于此。今废。
李相公庙 在州治东五十里。旧传:五代时,李王后裔乡人慕其德,祠祀之。今废。
誓节庙 在州治西五十里,唐时黄巢之乱,土民张姓者帅乡兵禦之,兵败,誓死不退。后人嘉其志节,立庙祀之。
钓鱼台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旧传为张志和钓鱼处。
扎寨圩 在州治西北五里,宋岳飞曾屯兵于此。
刘文靖宅 在州治北三十里,今为唐兴寺。旧传:其地有人于井中得古铜器,上有识记。桐川楼 在州治后,今废。
三峰楼 在州治南,跨街而成。宋参知政事李光有三峰楼诗,楼毁。明万历三十年,知州何凤起重建。
藏书楼 在北门旧学基,明伦堂后。宋庆元中,郡守陈公炫建,今废。
游豫楼 在城南,何凤起建,今废。
广阳县学基 在州治西南,今为民业。
行用库基 在州治西,明洪武十年置,今为西社学。
税务基 在州治南六十里,今为黄柏馆。下梅巡检司基 在州治西南九十里,今为下梅寺。
山光楼 在州治西,今废。
景范亭 在州治西,社稷坛右。明嘉靖五年,判官邹守益因范文正公旧作,狱亭于司理厅,岁
久址湮,遂建此亭,以纪其绩,扁曰景范。
望云亭 在州治西北五里,三忠祠后。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州段猷显重构三忠祠,登眺于此,见白云孤飞,恋恋有怀,亲念,因结亭识之。木末亭 在州治东南二十里,古苍先生观澜处。
见一亭 在州治东三十里,为羲苍子立。薜萝亭 在中丞里。
悠然亭 在薜萝亭前。
凤凰台 在州治北门外,知州钟振募工筑凤凰墩,结屋其上,名凤凰台,为州治,壮元武之势。翻经台 在横山万松林后,废。
接清台 在东亭湖之阳,古苍先生每昧爽登此,以接乾坤灏气。
广长亭 在州治东十里,地名长冈铺。明万历二十四年,学正沈仪范建,盐商造庵三间,僧照胜守之。
春省亭 在州治西五里,小芝山上。明嘉靖十五年,知州朱麟建此亭,以劝农。
豁眸亭 在州治西四十五里,白茅山巅。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州段猷显重构。
山月堂 在湖山岭。
东湖草堂 在东亭湖,苍仙香火。
羲苍道院 在东亭湖南里许。
金井 在兆符门外一里许。丙申六月,明太祖曾于此汲水赐兵。
白马圣井 在州治东北五里,冬夏不竭。横山圣井 在横山巅,即今龙池。
丹井 在州治南十里,丹山之上,有徐仙炼丹于此,故名。
子张井 在州治南一百里。旧传:子张尝授业于此,故名。或云:有张姓者设教于此,因呼为子张井。
龙潭 在横山后,有小鱼似龙人,取畜之盆中,一夕仍归其潭,祷雨多应。
祠山三宝 一白玉磬,篆书宣和至宝;一火珠,名轩辕镜;一赵文敏手疏。
鼓角楼 在州治前,宋熙宁初,知军朱寿昌建,曾巩为记。
借景楼 舆地纪胜郡圃县,圃相连,故曰借景。清容堂 在州城西,宋知军钱公辅筑堂以居。儒者查深使训郡人子弟。
静治楼 在州治后,宋建明正统六年,重建。秀远亭 在州治前。
翠溪亭  圆峤亭  方壶亭 俱在州圃。攀萝亭 在横山,宋天圣中,郡守梅询建。巢云亭 在竹山。
集仙台 在横山绝顶,宋天圣中,郡守梅询建。及王涣守广德,询送以诗曰:我有集仙经始在,劳君一到为重修。后因张真君尝礼斗于此,改为礼斗台。
建平县
寨岭 在县南四十里,古曾置寨,今名寨岭陈村。
鸣鼓墩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旧传乡民筑亭于上,每东作时兴,即登亭鸣鼓,使远近闻之,亟修田器。
城上里 在县西一里许,宋末居民避乱,掘土筑城以守,遗阜尚存。今草木蔚然,深秀映带竹溪,可以登眺。
浮城 在县西一十里,广数亩。其上有木,莫能名斧之,则淋漓如血地。至洼下,每夏,潦暴涨诸圩尽没此,独岿然。
神仙塘 在县南六十里,净觉寺前。相传,许真君曾浴其中,遂以是名。塘岸有枫树,遇年歉则枝枯;有年则茂丰;歉半则六七月始叶。
诸葛城 在县西一十里,其中可容数千人。高封周宅 在县治北,废。为寿昌院封周,为江南陈氏外戚。
八角井 在高封周旧宅,今废。旧传,井有藏金,乡民常欲取之,水辄沸涌,隐隐闻笙歌之声。九曲池 亦在高封周旧宅,与八角井,皆封周所凿云。
单公墩 在县北一里许,元大德七年,赵野轩于别业之西,得此墩,因与其友,单道心觞咏其上,遂以其姓称之。
寨墩 在县北一十里,春秋伍员伐楚还吴,曾立寨于上,今尚有寨门遗迹。
金牛山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相传,昔有神人驱金牛至此,为人所见,人牛俱没。今大石上,牛蹄迹尚存。
暗桥 在县东北六十里,护形山之麓。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遂名为暗桥云。
石鼓墩 在县东北六十里,石崚嶒其上,状如鱼鳞,人行有声如鼓,故名。
履坛 在县西南二十里,义士何应孝捐资二十金,买牟姓山一。号以瘗本学邓六如先生遗履用,垂不朽,今碑碣尚存。
坟墓附本州
汉娘子墓 在州治东二十里,中山靖王之妃。唐刘文靖墓 在州治北三十里,唐兴寺侧。明王修撰墓 在州治祠山东麓,建文末遇变至此,遂引决。元妙观之银杏树下,道士盛希年殓葬焉。正统中,大学士杨士奇为题其墓曰呜呼翰林修撰,王原釆之墓。
刘成墓 在州西七里,冈成灵璧人。明开国勋臣,骁勇绝伦,累立战功,中流矢,殂。明太祖命谢元吉护丧葬此。
钱状元墓 在青云楼左。知州段猷显立石学正,李日滋砖砌。
节妇墓 在州北二十里,杨邯铺北,旁有一桥。双玉冢 在州北七十里。赵氏女未嫁,闻夫涉溉死,女亦死,因合葬焉。知州朱麟题其墓曰双玉。
建平县
茅王冢 在县东北一十里,广袤数亩。旧传,人履其上,隐然有声,中空故也。冢中多蛇,人不敢入。去冢十馀里,有茅王庙,乡人不知为何神。夏侯冢 在县西一十里,有石如碣,深陷土中,其颠半露而无款识。旧常掘视,众莫能举,遂止。里俗亦无知其人者。
唐侯贤将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唐侯君集以开国策勋,后因太子之变,及与难家人,挈棺葬于此。迄今,呼为唐侯贤将墓,然不可考。宋吴提点墓 在县南二十里吴村山,宋谕葬直宝谟阁。江淮等路都大提点吴应龙。
章校书墓 宋校书郎兼庄文太子教授章汝钧所葬。
潘奉议墓 在县南七里塔塘冲,宋高宗御翰卒,赠奉议大夫潘敬所墓。
王修武郎墓 在县南五里,镇山之麓。宋监骐骥院授官修武郎王机葬,吴应龙有墓志铭。郑尚书墓 在县东北四十里,独山向沿口岭下。相传,南宋郑清之流寓本邑,卒,葬于此墓,南甃砌遗迹尚存。
钱王孙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南店村后。相传,宋吴越武肃王孙钱广端宗时,徙建平,卒葬于此。
赵参军埋处 宋末,摄县事参军赵时,践死难县南溪中县。卒,取尸焚之,埋于溪南岸上。其妻子仆妾八人,同死者亦瘗沙中。今踪迹泯没,无从寻识。
明义妇冢 在县东三都后,张公庙侧。

广德州部艺文一

《万桂山记》明·贾暹

郡侯周先生既迁学,复治圃学,后,地日委土而陁倚之,将以补。后,之虚迎前之,实庶与堪舆家言合土委,积日加崇钜,联络如阜然。先生曰:是不可无名。因号万桂山。山之峰最高者,凌云。凌云之东,有峰昂然,若回顾状,曰龙首岭;自西如梯倚者,曰横秋;东如虹挂者,曰朝阳。山之下,因其洼而池之,曰澄心,曰顾影,又其东而小者,曰浴凤。山上、下亭馆环列,其南枕龙首者,观德亭也;西负横秋岭者,乡贤祠也;上薄凌云可以瞻眺及于无际者,天游亭也。于是,州学形胜备矣。既毕,功先生又觐京师。秋,九月连雨,山址逼后垣,水暴下,怒不可泄,山斯颓,墙垣尽压。明年,春,先生归自京师,顾而言曰:是诚非远计。乃请于巡抚公,得官钱市,龚氏地以扩学圃,培山址乃大之。山始无恙,山之阴有泉出焉,先生辇石覆之,其深如洞,出所爱石,二舁置洞中。其色苍;其空如肺,曰云涛。云涛雨则蒸,暵则止。其色白,其形委,积如漾沙,曰雪浪。雪浪旧出大洞石滴乳成者,泉渟涵洞中得石,味益清。先生题曰雪窦。并识泉所自得。岁月复,书源头活水,镵之石雪窦之上,重峰累累如叠壁。引其麓环于前廓,其中以为台,台之北有洲,弯弯如野兕角,上植梅花,外为崇墉。墉之下为渠,渠通外河,其口为石棂,水散入汨汨。可观雪窦溢,酾其委与渠,合渠绕山,其日夜流不息。渠尽处为斗门,以时堤阏,水触石淙淙有声可听,凡是圃之胜。欲其趋,如旷如汉如天游;欲其宛,如转如莫如浴凤池;至于窅如奥如则雪窦至矣,尽矣。先生以高才屈小州,能不鄙彝。其民而教养之,使数十万户熙然无愁。叹之声,乃以馀力成兹胜事。每公暇诣学考课已,乃登山徘徊、瞻眺,下酌泉而饮之,如圭如璧。外人信其为大雅君子哉。迁学事先生既文之以石矣,谓此细事宜不足书,不书何以识本末。暹因备述以示,后之君子知所爱护焉。至若先生所以即事命名,皆有期勉诸生之意在。诸生游于斯,息于斯,其亦有会于心哉。不然,玩以丧志,荒以废学,则非先生所以典学、育才之本心矣。

《游大洞记》朱麟

大洞出州城北六十里,至冯家洞。冯洞视大洞虽小,而奇石罅。方广若门,举火入内,深黑里许。上开天孔,员若井口,引光入洞,宛如星日。洞口方丈,峭壁苍然,可书大字。游人奇大洞,弗之游。予亦奇大洞之奇,弗此之游。近洞,宁生告予曰:游此大洞不暮,乃偕诸生同至。宛若予家鹅山,神仙迹处,于是,题其厓曰:芝山别洞,纪以诗。出洞二十里,至烈女坟旁,转至阳羡界,山益奇,谷中鸡犬相闻,蒲芷菆翳。鹅鴐游泳其间,俯瞰委巷,草屋成村,水淙淙从洞门出,草石间灌田万顷,大旱不稿。洞口小寺,憩此。束火燎百馀而入,杂之烛,初入,四壁累垂如蜂房鹳膝,纯白若玉,青苔莓藓杂然成形,回光反射,又如大绿金翠,非人世所有。晚霞照耀,又如织锦,左窦曰:东洞石乳。垂下击之,如鼓。洞口空黑,大渊深,昧神物,潜藏不可游。土人桔槔溉田,终月不竭。潜龙虬蠖涧水,飞腾了不知其所穷。循此而南,方广踰十丈,皆垂玉水晶。明矾白脂,寒气浸骨,虽甚暑,挟纩而后。可一旗横飞,曰宝珠旗,一柱自洞顶直下,曰玉柱。下有田井画分列,曰石田。自石田直入里许,白盐堆积如阜,曰盐堆。右窦从火入十馀步,一小桥,桥水溅溅有声,曰仙人桥;转折一窝,曰燕巢;一壁,方径惟馀桂字,无年月可记何时。予即题其处曰:虚洞。循此深入里许,悬石喷雪势,欲飞堕。一窦小而隘,旋折尺馀,如车,谼可容一人,贯鱼以入,曰铜关,予刻铜关二字于石。方束炬而复入,宛然。方丈四面纯白,色间桃红若脂膏玉。昔年,墨迹苍然如新。一石垂下,曰石磬;一石如练躲尾倒卷,曰珍珠帘;左曰大雪窦;入左,曰小雪窦。愈入愈深,不可穷已。土人云:可通太湖。昔好事者,又深入十馀里,沉沉巉岈疑为罔,象所游,盖杳不能知其所穷。出洞十里,止馀十炬,予与天厓、暨浙客周子乡士三王子、举人王子、生员蔡子、宁子三十人,摩肩盘坐,以候火适。闻刻字声,乃令一人取火而出,则月上山矣。皆笑曰:奇哉。使火炬不至,将不为武陵桃源耶。且叹天地之宝,天地宝之,为之闭藏,不肯全以畀人,此其常。然而使兹山之胜,苟在原野,周行中所狎亦多矣。著其略以贻乐山者。

广德州部艺文二〈诗〉

《下方山》梁·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鳞鳞逆去水,㳽㳽急还舟。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石溪瀑布》宋·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道经广德喜晴》王十朋

秋风吹客过祠山,水出平原碍往还。呼吸雨旸神有力,扫除云雾见天颜。

《题祠山》李健

午庭官事了,心与白云閒。泉脉泻崖谷,天风吹佩环。花开烟霭外,人语翠微间。山色看来好,相留不放还。

《题灵山绢机石》梅应发

山涧来湍流,媪神閟崛奇。不作江湖回,縠水清而漪。异哉灵山灵,幻此天然机。杼轴驰红女,朝朝忙茧丝。不见玉指劳,便制鲛室衣。民家得此练,应宽缕征期。两崖藓磴滑,谁敢捩眼窥。却宜就暑饮,六月霜雪飞。

《游灵山怀旧》元·王勉

灵山杰立青摩空,灵源一掷银河通。长松驾鹤号阴风,肩舆袅袅穿空濛。霹雳送雨来千峰,一洗万劫尘霾胸。人生飘泊犹飞蓬,微官束缚居樊笼。故人各别天西东,十年梦想冥飞鸿。生平诗笔称豪雄,不妨醉墨蟠蛟龙,明朝行复追尘踪。

《题横山》明·马叔山

十里松声捲翠涛,风威飒飒著吟袍。泉通嵌窦僧厨近,路凿层崖佛屋高。便欲幽栖同老鹤,恍疑异境踏灵鳌。山灵笑我尘凡客,白首驱驰不厌劳。

《游横山》李得阳

横阜峥嵘碧落齐,探奇迢递蹑丹梯。扪萝云气生人足,绕磴花香衬马蹄。潭水澄澄龙已去,春风恰恰鸟还啼。寻真直到清冥上,回首红尘烟雾迷。

《游大洞》朱麟

野渚鸟声夕,回光宿雨霁。风驱草色来,石屋洞云闭。木搅玉筝声,谷响山风厉。树杪黄鹤栖,竹回苍琅蔽。圆月前在圃,岚光忽摇曳。归往石桥东,花明上客袂。

《夜月忆古意亭》周瑛

幽兴不可遏,良夜乘鹤往。山深寂无人,亭前自俯仰。檐月流素辉,山泉滴清响。孤兰蔽萧艾,丛桂在草莽。采芳欲寄远,路阻情惆怅。缓步归东园,坐见明星上。

广德州部纪事

《州志》:宋大观元年四月二日,甘露降于建平,凡十有二日。
绍定元年四月,瑞麦生于野,一茎四穗。
明成化年间,县南四十里,居民王氏,庄前有枫树,初生二尺许。即岐为两干,又二尺许,复合为一,因名其地曰鸳鸯枫。
弘治五年,迅雷击祠,宇公署兽脊。
十四年六月,水溢城。
十八年秋九月,地震。
正德二年,妖魔昼见。
三年,大旱,子粒无收。民食草根。
四年春,民饥,相食,死者万计,遗骸载道。秋,洪水灌城。冬,冰坚地拆,禽兽、草木皆死。
十五年,谯楼钟不扣自鸣者,数日。知州江晖命杖之,乃止。
嘉靖六年秋,七月,雨雹大如拳,禾稼及鸟兽触之者死。
八年六月,蝗飞蔽日,不害稼,广德有蝗,自此始。九年,建平妖人虞顺惑众。数月就擒。
十五年春,三月,蝗食麦,兼害禾秧。知州朱麟示民捕蝗一石,给谷二石。后雾霾遂灭,不为害。
万历十七年,谯楼灾。
四十八年,地震。
天启三年冬,地震。
四年,地大震。
五年,建平县大火自吴家巷起至双井止,延烧居民千馀家。
崇祯七年,六月,儒学前击毙瓦雀万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