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三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三十六卷目录

 凤阳府部汇考十
  凤阳府古迹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三十六卷

凤阳府部汇考十

凤阳府古迹考一

       《府志》本府〈凤阳县附郭〉
西古城 在县东十八里,南北争战时军垒也。废紫金城 在万寿山前。
圆丘 明洪武三年建,为祀天之所,殿垣久废,基址尚存,旁有冈,名圆丘冈。
方丘 明洪武三年建,为祀地之所,殿宇树木为淮水淹没,旁有湖,名方丘湖。
鼓楼 在云济街东,明洪武八年建,崇祯八年,为流寇张献忠所焚,十二年重建,栋宇百尺,规模宏壮,今尚存。
钟楼 在云济街西,明洪武八年建,今楼已圮,其址犹存。
观鱼台 在县西南七里,庄子、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庄子曰:是鱼乐乎。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
观星台 在独山顶,明洪武初立,基址尚存。将台 在县之东。
御书亭 在龙兴寺内,明洪武十六年建,内立碑,御书第一山三大字。
勋臣阁 在县南,明建,今废。
石塞 在万寿山顶,明末筑有石垣,以兵守之,今垣半存,遇良辰登高席宴,亦一郡之胜。盩厔槃 古槃也,在南山中。
灵泉 在县西南六十里清隐院内,识者谓:惠山谷帘几可无愧,唐元桓作《灵泉赞》
淬剑泉 在遗碑村,泉流涧中,相传镆铘剑成,以此水淬之。
钟离城 《通典》云:钟离县东四里有古钟离城,鲁昭公四年楚城钟离即此。《旧志》云:秦汉为钟离县,晋太康为鲁城,宋孝武帝时,始迁于今城,旧址犹存,去今城仅四里。
小东城 《通典》云:钟离县东一里有小东城,秦始皇二十年,筑之,以镇濠口。《旧志》云:在城东北三里,宋泰始二年筑,以镇濠口。以地考之,今城东北三里,是其遗址也。
公路城 在旧府城东,相传袁术所筑。
香城 在县治东南六十里,土多瓦砾,掘地或得遗物,基址犹存,盖古废县治也。
三牛城 即今旧城,《濠梁志》云:旧府治内有石牛三,其二在厅前,一在府治后,故老相传谓:郡界淮濠之间,岁多水灾,吴乃斗分野,牛土畜,故以厌之。
鼓楼 在凤阳卫前,即旧州治之谯楼也,明永乐十二年正月,燬于火。
钟楼 在儒学东,近因淮水啮城冲没,仅存基址,相传钟声极清越,与泗州钟俱淮水浮至者。南华楼 在逍遥台前,年久火废,明万历三十三年,知县贾应龙重建。
望仙楼 蓝采和仙去,人于此望之,今废。清淮楼 在郡治子城上,今废。
含桃阁 《濠梁志》云:旧为郡廨西斋,宋大中祥符间,梅询为守吕夷,简为倅相得欢甚,以阁与倅为憩息之所,今废。焚书阁 在城南二里,即金子冈也,突楚子灰化为金雨,后有获金者,今废。
静正堂 在旧治堂后,又有清风堂,皆宋建,今废。
三贤堂 在城东北隅,宋时建,初祀彭祖附以庄子、惠子,明正统二年,淮水淹没。
威信堂 宋淳熙间,濠州守帅王回陛辞,上谕之曰:守边之道,无出威信二字。因以名堂,今废。逍遥台 在开元寺后,唐开元中,刺史梁延嗣累土为台,刻庄子像覆之以亭,又以为庄子墓盖延嗣,因其遗冢增土为台,而取其书篇,以名之也。
敌台 在城西北角上,北望广野,下临长淮,古争战时,于此观望敌人形势,故名。
翛然亭 《方舆胜览》云:在倅厅子城上,旧名观
澜。元祐中,王雍为郡丞,因晋简文游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翛然临水便有。濠濮间,想雍乃易亭名为翛然,今废。
短李亭 《方舆胜览》云:即四望亭,唐太和中,刺史刘嗣之建,李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洛过濠州,为作记,绅矮小,时号短李,故名。
更好亭 《濠梁志》云:在旧郡治西斋之西亭前,植梅清奇可爱,取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名之。藏春亭 在旧州治子城东北隅,宋郡守樊仁远建,久废。
一品亭 在旧州治子城西南隅,王钦若父郁为郡判官,作亭于此。天圣初,文穆知濠州,亭尚在,钦若孙仲徽守濠,增大之,今废。
三槐亭 在旧州治,倅厅通判王淮以三槐在侧,故名。又云王钦若、吕夷、简曾怀皆尝为倅,故名。
枕淮亭 在旧州治子城上,宋时建,初名望淮,后易今名,废。
映芝亭 在东城上,与道院相对,尝产芝草,故名,今废。
惠子窑 在县治西南三里,相传惠子游濠上居于此。
高唐馆 《温叟诗话》云:濠州西有此馆,俗以为楚之高唐。
潜龙殿 在开元寺内,南唐主李升微时,尝寓寺中,故名,其龙凤砖尚存。
花楼门 在北门内,即城隍庙神路大门也。正德十一年,知县盛杲重建。
垂花坞 在逍遥台南十馀步,有樛藤二株,东西相对,垂花甚盛,乃凌霄花也,唐刺史独孤及甚爱之,名曰垂花坞,作诗识之,明天顺间,燬于火。
睡仙崖 在曲阳门外,有石崖长二丈许,中一段平坦,约六尺,世传有仙尝卧此。
奕坛 在县治西南三里会仙观前,濠水环其东,刻石为棋局凿,二窊以置棋子,旁刻唐人诗,并烂柯二字,世传有仙流围棋于此。
解带石 在清流门外,项羽败垓下,投薛公不纳,解带饮石上而去。
庆寿坊 在县治西,以彭祖尝寓此,故名。梦蝶坊 在开元寺西,庄子尝寓此。
水濂真洞 在清流门外,世传有一卒自成都来,觅水濂先生,郡人莫晓,一夕卒至洞口,石忽裂,有人引之入,后卒出,云中有洞府豁然。宋皇甫斌书水濂真洞四字刻于石。
凤凰池 在涂山门内,世传有凤凰止于此,因名。
凤井   龙井 俱在开元寺内,宋人于井栏上刻蛟龙形,今唯片石存焉。
临淮县
惠子窑 在县治西南三里许,相传惠子游濠上时居于此,故名。〈按《府志》亦载:有惠子窑。〉毗卢阁 在广教寺山门内,因故钟楼台基建,中有释氏轮藏,今废。
龙凤砖 开元寺内,南唐主李升微时尝寓寺中,故寺有潜龙殿,而砖存。
金井 在会仙观前奕坛之侧,昔人有白石分金井之句,曾刻井旁石上。
文昌楼 在清流门上。
魁星楼 在钟楼台上。
怀远县
古当涂城 在县东南三里涂山北麓,汉县属九江郡,莽曰:涂山,聚后齐改曰:马头,置郡曰:荆山。隋开皇初,改县曰:涂山,郡废县亦寻废,今城故址为淮河。
龙亢城 俗名柴王城,在县西七十里,汉县属沛郡,晋属谯郡,后齐置龙亢郡,即此城也。唐武德四年,析夏丘置龙亢。贞观八年,《省广记》云:在亳州,今地属怀远。
考城 在县南五十里,即汉考城县也,今遗址存。
马头城 在县南四十里,梁置马头郡,刺史刘公茂所筑。北齐改为马头县,隋开皇初废,有遗址存。
拖城 在东北十五里,古涡口城也。《方舆胜览》云:去钟离九十里。唐李正己反,濠州刺史张万福驰至涡口,悉发,江淮进奉船相衔以进,淄青将士倚岸,睥睨不敢动,即此。
荆山堰 在县南荆,涂二山对峙,淮水经中,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魏降,人王足求堰水以灌。寿阳帝遂发,徐扬丁夫及战士合一十万筑之,令
太子左卫率康绚督工,十四年堰成,《寰宇记》云:荆山堰在钟离县西八十三里,周回二百十步,天监中,与浮山堰同筑,汉袁术亦尝筑堰于此。卞和洞 即抱璞岩也,巨石横架其中,可容十数人。
启母石 在禹庙西,如老妪形。
圣水亭 在禹庙前,有泉澄莹,大旱不涸,迎取祈雨辄应,元人建亭其上,有碑记存。
定远县
古曲阳城 在县西北九十五里秦曲阳县,汉因之莽改为延平亭,后齐为曲阳县,寻废,今其地界寿州。
古阴陵城 即汉兵追项羽失道之所,《括地志》云:阴陵故城在濠州定远西北六十里。今在镆铘山南,故址存,周二里,汉县属九江郡,莽曰阴陵,晋属淮南郡。
东城 在县东南五十里,汉县,莽曰武城,东汉滕抚传阴陵人徐凤反攻,烧东城是也。《元和郡县志》以为:项羽败走东城即此。
马丘城 一名蓝栅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地名孙家湾,《汉书》云: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即此地也。
闾城 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后魏太武南征时筑,北齐天保二年废。
柴王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大横山上,累石为墙,周围三里,有四门。
漆园 《濠梁志》云:在县东六十里,周二百步。相传庄周为吏之所。唐弘道间敕以为观,《太平寰宇记》:漆园方三百步。唐天宝时,尚存漆树三十馀株,后被野火烧其树,今为陇亩矣。《蒙城志》云:县东北有漆园,未知孰是,姑两存之。
藕塘 距县六十里,宋史绍兴六年九月,伪齐刘豫遣子刘麟侄、刘猊分道寇淮西,都督张浚使杨沂中等帅师禦之,猊以众数万过定远,欲趋宣化以犯,建康沂中至藕塘与猊战,猊众大败,即此地。
三老亭 在县西北七十里,即槎枒寺东。对池亭 在县西北七十里,即槎枒寺白莲池也。
鹊甫亭 鹊甫溪水西北,流经此亭下,今废。浮光亭 在县治内,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县范芝于址内建,改曰后乐亭,今废。
同爱亭 在城北临濠上。
鹭鸶亭 在县西南二十里。
义台 县东二十里,五代时有梅氏居此,聚宗族甚盛,鸣鼓会食。南唐主筑义台以表之。判虎台 县治后,宋包拯为令时,有虎伤人,拯移牒于神虎,自赴县击于台前石,判之台石,俱存,知县高璧人刻判虎台三字于石。
钓鱼台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白茅山麓,今荒芜。
韭山洞 在韭山下,《濠梁志》云:洞水长流不绝,其形如器物,甚众,左右多唐人诗,刻石深岩中,有石观音及石老人像。
楚泉 在县西六十里。
汉泉 在县西五十里,源出楚泉,二泉并行,自南而西,合流入洛,达于淮。吕文靖诗云:地与分双派,天方斗二雄。
五河县
故军城 在县北二里浍河北岸,古安淮军城也,今遗址存。
小屯城 在县西南六里,旧传宋军屯此,以禦元师,俗称小城坪上。
大屯城 在县南七里,亦宋军所屯,以禦元兵者,内有乌眼井,渊深莫测,俗称大城坪上。曹公城 在县南六十里,明曹国公李桢避兵淮西时所筑,遗址尚存。
旧城 在浍河南岸,旧址湮没,金刚山乃其南门,乡人曾于山畔,掘得炮石数百枚,坚完如故。汉王台 在县西北二十里,旧传汉高祖败楚时筑之,以驻骑兵也,遗址存。
耿公台 在县治东北三百二十七步,泗国耿武庄公所筑,遗址尚存。
李制使栅 在县东二里,南宋咸淳五年,两淮制置使李廷芝所立,石基尚存,横跨河口,水涸始见。
马藏港 在县东北二十里,旧传汉高祖睢水之败,为丁公所迫,奔匿井中,马自藏于东港,兵过,马出以缰垂井,高祖得攀援而出,故名其港曰马藏,名其井曰垂缰。
古铁桥 在县治东南二里淮河中,流水涸方
见,两旁有铁柱。
虹县
废夏丘县 汉县也,后齐复置,后周改曰晋陵。开皇中,复曰夏丘。
霸王城 在县南二十里,废。
潼城 在县东北七十里,汉僮县属临淮郡,莽曰成信,东汉为侯国,属下邳国,晋潼县属下邳郡,后齐置潼州,后周改宋州,汉书作僮,隋书作潼,按地以水得名,当作潼。
羊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相传为古虹州,城陷为湖,南有高阜,雾露中人犹见城郭楼台之状,或疑即相城,相讹作羊。
隋堤 炀帝导汴水,此汴河堤也,隋筑之,故名。汉王台 在县南三十里,遗址荒芜。
看花台 在县南一里许,古时台侧多花木,今芜废。
秦桥山石 山产美石,宋都汴时采石于此,今城东陡门地方为昔日磨石场,遗有石屑。
寿州
废陈留郡 在故安丰县东北五里,梁置郡县,隋开皇中废郡改县,曰颍阳。唐贞观元年省入汝阴。
废寿春县 在州西四十里,汉为九江郡治,晋隋为淮南郡治,内有楚王祭淮坛,《六典》云:安丰军,古寿春也,其城筑自楚考烈王。《文献通考》云:罗城为楚考烈王筑子城,即宋武帝所筑。安丰城 在州南六十里,汉属六安国,东汉属庐江郡,隋属淮南郡,今为安丰乡。
刘关二城 在西正阳,与颍州接界,《颍州志》云:汉末先主依袁氏于寿春,先主城淮东关公城,淮西以屯军。今关城唯半存耳。按《元史》:至元九年,董文炳筑两城于正阳,以遏宋兵。十年,宋将来争,霖雨淮涨,舟师薄城,文炳病创子士选拒却之,城遂完,即此二城也。后人讹为刘关之所筑。
张飞城 在正阳东南四里。
西曲阳城 在州东北八十里,汉县属九江郡,晋属淮南郡,齐时废。
青冈城 在州西二十五里,晋谢元等禦秦军时筑,今遗址存。
寿昌城 在八公山东南,梁帝堰淮水以灌寿阳,水势日增,元魏扬州刺史李崇于八公山之东南更筑一城,以备大水,州人号曰寿昌城。硖石城 《通典》云:梁大同中,于硖石山筑城拒东魏。按《北史》:魏孝明时,梁遣游击将军赵祖悦袭据西硖石,更筑外城,逼徙缘淮之人于城内。《唐纪》:武德七年,讨伪,宋辅公祐李世绩步卒渡淮,拔寿阳次硖石,即此。
下蔡城 在州北三十里,古州来也。梁置汴郡,大业初改县,唐武德四年置涡州,周显德三年分遣丁夫数万城下蔡,四年徙寿州于下蔡,今废改为镇。
相国城 南史陈大建五年,吴明彻攻寿阳,齐遣王琳拒守,明彻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军退,据相国城及金城。
花苑城 在下蔡河东南五里,遗址存。
栋城 在下蔡城西北。
安城 在州南安丰塘,梁裴邃攻寿阳至安丰城,克之即此。
鱼林城 在安丰塘之侧下,鸳鸯门水至此六十里。
斗鸡城 在州西南三十里。
鼓楼 在州治前。
钟楼 在州治前。
读书楼 在州南隐贤镇,唐董李二贤所居之地,基址犹存。
春申台 在州东北隅,相传楚春申君黄歇所筑,今遗址存。
凤凰台 在南门外,相传尝有凤凰至此。斗鸡台 在州西南三十里,俗传楚王尝斗鸡于此。
米家台 在正阳西,相传米芾所筑。
昼凉亭 在州北五里,下有石屋金梭堆,有寨、有井、有祠,今废。
环漪亭 在安丰塘内,知州栗永禄建。
丰庆亭 在芍陂上,以陂田水利垣场丰稔,故名,今废。
小史堞 《方舆胜览》云:在安丰,魏武帝遣小史何友宪开,因以为名。
芍陂 在安丰,即楚相孙叔敖所作期思陂,汉王景魏刘馥、邓艾、晋刘颂、齐垣崇祖、宋刘义欣、
隋赵轨皆尝修治。《水经注》东北径芍亭下,东集而为湖,故谓之芍陂。魏王凌与张休文战于芍陂即此。
淝水堰 《南史》齐建元二年后,魏遣大将宋玉、刘昶攻寿阳,刺史垣崇祖欲治外城堰,淝水以自固,皆曰:自有淝水未尝堰也。崇祖曰:守墩筑堰,禦敌要策。乃于城西北堰、淝水堰,北筑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魏人蚁附攻小城,崇祖令决堰水,众漂堕堑中,魏师退走。
永乐渠 唐《地理志》:寿州安丰东北十里,有永乐渠,溉高原田。广德二年,宰相元载置,大历十三年废。
饮马池 在州东南百里,相传英布饮马于此。留犊池 在州西南隅,汉时苗来令寿春驾一牛,后生一犊逮去,任乃曰:此淮南所生留之。而去。
金梭堆 在州东十里,俗传淮南王遗金于此,人多于雨后得之,可疗疾。
状元坊 为宋状元焦炳炎立。
正阳浮梁 周世宗显德二年,李谷为浮梁自正阳济淮。
下蔡浮梁 周世宗显德三年,亲征淮南至寿州城下,营于淝水之阳,诸军围寿州徙正阳浮梁于下蔡镇,二月下蔡浮梁成帝自往视之张永德屯下蔡,唐将李仁肇等援寿春,永德与战,仁肇以船实薪刍,因风纵火欲焚下蔡浮梁,俄而风回,唐兵败退,永德为铁绠千馀尺,距浮梁十馀步,横绝淮流,系以巨木,由是唐兵不敢前。珍珠泉 在城北三里,世传淮南王炼丹之所,旱时不竭,闻人声则泉迸如珠,一名咄泉。行色诗石刻 在故安丰县,宋待制司马池尝监安丰,酒税作行色诗,后孙宏知安丰事,遂刻于石,张文潜为之记。
白塔 在下蔡东南淮山上。
霍丘县
蓼城 按《文献通考》:在安丰县。《通志》略云:蓼寿州霍丘县,虞夏之际以封皋陶。
纣王城 在县南二十里,址高丈馀。
箕子城 在开顺镇。
废雩娄县 在县西南八十里,春秋楚人侵吴及雩娄即此,汉为县,属庐江郡。
废松滋县 在县西南三十里高家埠,隋淮南人袁甫好学,有材辩谒中,镇军何最自言能为剧邑,最曰:唯欲宰邑不为台阁职耶。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黄霸驰名州郡而损名,京邑廷尉之才不为三公,自昔然也,最善之除松。滋令即此地。
九仙臼 开顺九仙山,有石臼九,相传捣药处,九仙即淮王及八公也。
羊市 在县东北七十里,宋绍兴六年,刘光世遣王继郦琼三败齐师刘豫于霍丘,即此。牛口埠集 唐太宗追窦建德于此,今废。摘星楼 在县东三十里纣王城南,土台高丈馀,今遗址存。
看花台 在县西北隅,相传乃霍王看花处,与鹤台、焦台并峙,为一邑名胜,今废。
钓台 在县西北三十里,即龙池张龙公钓此。义城台 在县东北三十里,即义城县址。水门台 在大业陂东南皋陶墓,上建华严寺。乳香台 在县南二百里,产乳香,因名。
望仙台 在县南二百里。
文塔 在县西五十里。
三塘塔 在县东南四十里。
蒙城县
旧城 在县北三十里,相传为旧蒙城。《图经》所谓梁国蒙城址也。
漆园城 在县东北三里,庄子为吏于此。王安石题蒙清燕堂。《诗》云:民有庄周后世风。按庄子系宋之蒙人,汉属梁国,今蒙城乃汉之山桑县也。
山桑城 在县北三十六里,汉县,属沛郡,东汉属汝南郡,晋隋属谯郡,今城内有亭基,高峻若陵阜。
檀城 在县北三十里,山阜高峻,内外罗城,按《路史》:北蒙即此也。中有檀王墓。
清燕堂 即县治后堂也,宋时建。
子牙钓台 在县西南三十里吕望集。
庄子台 旧址在城北隅,苏子瞻有记,因没于水,知县吴一鸾复建祠筑台于东门外。
曹操演武台 在城东半里许,俗呼为曹操冢。豫章王行台 在县西北三十里,晋建,或云即
礼城是也。
沱涧 在县西四十里,梁大通元年领军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沱涧即此。
泗州
古故城 在州东北八十里,相传为徐偃王所筑,有遗址存。
废皇城 在故城北里许,相传偃王时筑盖离宫也。
香城 亦在故城北里许,相传偃王夫人祷祀之处。
鲁家城 在临淮镇旁,相传为鲁肃旧居,今有鲁姓世居其内。
淮阳城 在故徐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晋安帝义熙中置郡。
角城 晋义熙中置城,临泗水,南近淮水。义城 在州西北四十里,晋置县,今有义城庙,或云即今管公店地。
巉石城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与浮山相对,梁天监时筑,有遗址存。
吴城 在徐城北三十里,陈将吴明彻建,即高平郡,隋废,今土人呼为城儿头。
半城 在州北九十里,南北朝置,有遗址存。拖城 在州北三十里,今不存。
徐城 在州北五十里,唐时置,宋废为徐城镇,今称徐城庙。
唐临淮县治 在州城内汴泗桥西。
宋临淮县治 初即唐县治,景德三年移州治北六十里徐城驿,今有城隍庙,称临淮镇。淮平县治 金元所置,泗州附郭。
古青阳寨 即青阳镇,金元间乡民团练避兵处。
雁门关 徐王建国关口代设巡司,明永乐时废,今尽没于水。
斗门 在州北九十里,安湖、影塔湖二湖之水蓄泄处也,盖前代兴水利,以灌田所筑。
黄金堤 在东门外一里许。
分金店 在州西三十里,即管公店,相传管鲍分金处。
隋离宫 在青阳镇西二十里,炀帝所建,今遗址尚存。
四照堂 在旧州治后圃,宋守朱表臣建,梅圣俞有记,后改卫治,为旗纛庙,今废。
金兰堂 即旧州治后堂,金时建,后改卫治后堂。
韩信坛 在州东七里,信尝屯兵于此,久废。戒坛 唐徐泗观察使王智兴以上生日请于泗置戒坛度僧尼,以资福许之,于是四方辐辏累赀钜万,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言,罢之。鼓角楼 在卫前,久废,遗址尚在。
钟楼 在大圣寺,相传钟从淮水中浮至今楼,亦水漫倾圮,而钟非故物矣。
壮观楼 在东门外小教场,明嘉靖年间建,今废。
钓鱼台 在州北四十里,相传古隐者钓处。楼亭 在故徐国东北,相传即古娄林。
奎野亭 即今老君堂,宋守朱表臣建,梅圣俞有诗,亭久废。
先春亭 在城上东北隅,宋张守建,梅圣俞有诗,欧阳修有记,唯碑尚存。
思邵亭 在城外宋张守建,为劳送之所。消愁亭 在唐宋旧仓基上,明成化中州守言芳建,今久废。
禹思亭 在北门外堤上,明万历中巡按邵升建,今圮废。
纪水碣 元大德韩居仁记。
盱眙县
东阳城 在县东北八十里,旧秦县陈婴为东阳令即此。
汉王城 汉高祖屯兵处。
霸王城 世传楚项羽屯兵处。
小儿城 项羽立楚怀王孙心于此,三城相连,俱在县东北三十里。
三城 在旧县西七十里,今为三城,湖每起雾,常见楼阁。
淮陵城 在县西南八十里,汉县,今淮陵乡是。睢陵城 汉县,陈曰睢陵,后周改曰招义,隋大业初改曰化明,唐武德二年又析化,明置睢陵,三年更化,明曰招义,四年省睢陵此城,即唐析置之县也。
公路城 在县东袁术所筑,今废。
济阴城 在县西五十里,唐初置济阴县即此。龟山城 在县东北三十里,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于此,今废,遗址存。
浮山堰 按《南史》:梁武帝天监中,用魏降人王足计,欲阻淮水以灌寿阳,发徐扬丁夫及战士二十万人作堰,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筑土,将合复决,或谓淮多蛟龙,能乘风雨坏堤岸,其性恶,铁于是,引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沉之,犹不能合,乃伐树为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堰始成,既而淮水暴涨,堰决奔流,其声若雷闻,三十里死者数十万人。
都梁宫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都梁山,隋大业初建,炀帝巡幸所置,今废。
水晶营 在县东南十里,之外延亘数十里,相传为隋炀陆地行舟故道。
翠屏堂 在玻璃门外,宋陆游记云:方国家承平时,边鄙游观,有雅歌之堂,万柳之亭而翠屏之盛,又非雅歌万柳之可及也。今废。
清淮堂 在县治西,取蒋颖叔绿野有佳气,清淮无点尘之句而名,今废。
云山堂 在县治北,盱眙守霍篪创,取东坡:云山绕淮甸之句以名之,今废。
同乐楼 在旧军治,又有淮山楼,皆宋时建,久废。
八仙台 在县东三里,上有八仙坐石,下有溪流名洗肠池,坐处有石棋枰,旧迹尚存,为十景之一,米芾有诗。
起秀亭 在县西玻璃泉上,旧名会景亭,后曰参云、曰览秀,郡守王渥易名起秀,盖取东南之秀实起于此,面对汴口下瞰城郭亭,后石壁峭列,为宋元游观之会,题咏最富。
浮空亭 在浮山顶,宋时建,取苏子瞻诗乾坤浮水,水浮空句,今废。
绣谷亭 在旧崇福寺,今废。
玻璃泉亭 作亭以覆泉,为十景之一。
杏花园 在瑞岩下,为十景之一,今儒学基是也。
杏花岩 在崇福寺后,蒋颖叔名之陈述,古诸贤皆有题名。
秀岩 在玻璃泉,上有石刻字,并唐人题名。第一山碑 县堂东壁,米元章行书三大字,径一尺五寸,其阴三行,书第一山,径可五寸,旁小行书第一山,诗两行,明崇祯年间,燬于兵火。圣母井 在县东北三十里下龟山寺,后即大禹锁水怪处也,俗传僧伽降水母于此,又曰支祁井。
圣水 在县东六十里,故老传云:汉兵至此无水,帝祷于山掘之水,涌出。
玻璃泉 在第一山下,多游咏。
红罗幛 水名,在县西七十里,明太祖生时于此中取水澡浴,忽有红罗一幅浮来,取以为襁褓,取水之处,方围数尺水光常如映霞,其水底溪毛如缕如丝,非藻非荇,后人名此水为红罗幛也。
天长县
铜城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旧传吴王濞所筑,于此铸钱,今无遗址,唯冈上居民稠密,砖井甚多。
土城 在东城外,市三面皆有遗址。
关城 在东土城外一里南,城外二里皆修筑形胜所系。
月城 在关城东。
石梁城 在县西三十里,后周所筑,遗址存焉,今俗呼古城。
三阿 在东北高邮天长之界,《宋书》:谢元破秦,句难于三阿王幼学集览,谓今高邮北阿镇是在,晋为三阿,唐为下阿,徐敬业屯兵下阿即此地,去城门乡不远。
城门乡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旧志》谓汉高帝于高邮三阿东立城郭,置广陵县即此,今设巡检司。
乐乐堤 在县北十里,《旧志》称炀帝游邗沟西下,至此宴乐而名,今呼雁落墩。
望夫台 在县西南三里,相传有女子望夫不归,立化为石。
牛搏虎碑亭 在西郊外岳庙之东,知县王斛立府同知钱梗记,今废,碑移于庙。
得雨碑 在城隍庙,明万历二十年,黎文煇为祷雨立。
鲍家寨 在县南五十里。
颜家寨 在县西四十里,《旧志》谓二寨皆宋高
宗时所筑,以禦金,或云理宗时,天长民立十六砦,以避李全之乱,此其二也。
朱寿昌故里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大瓦屋 明太祖车驾幸横冶山,居民张童倪朝见,命有司赐瓦屋三间。
宿州
相城 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下,汉沛郡治,相今为相城乡,《东汉志注》云:相故城在符离县西北。古碑云:相故城盖帝颛顼之所筑也。
符离城 在州北二十里,秦置,宋李显忠复宿州以纵部曲致败即此地。
阳城 在州南,秦县陈胜生于此。
蕲县城 在州南四十里,秦置,汉属沛郡,晋属谯郡,隋大业间属彭城郡,唐属宿州,显庆元年省谷阳,入蕲。《汉书》:陈胜起兵于蕲大泽乡,即此地。
临涣城 在州南九十里,本汉铚县属沛郡,晋属谯郡,梁改临涣郡,唐以临涣隶亳州,宋隶徐州,南渡后县废,今为涣阳乡。
菑丘城 在州东北六十里。
新城 在州北境,即宋齐所置睢阳郡。
竹邑县 《括地志》曰:即符离汉竹邑,符离并属沛郡,晋并属沛国本二县,隋省竹邑入符离也。亳社 在相山翠微,周武王颁殷社于诸侯,以为鉴戒,宋共公都相因置亳社。
隋堤 在州城东南,隋炀帝欲观扬州琼花,自汴开河,经宿与灵璧,至泗,长一千三百里,以便舟楫,两旁筑堤种柳,工未竟而祚移今,其堤尚名。隋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州马献图以黄水时浸城址乃于城北东西,接隋堤筑护城新堤数里,今与隋堤不复辨今古。
郑陂 汉郑浑为沛太守,于萧相界上兴陂堰之利,沛人颂之,以太守姓名陂志不忘也,即今梧桐山下陂是。
国府园黄堂基 在相北城,即伯姬焚死处。刘真简故里 在相城泽门内,六朝刘子圭推当世大儒,比古之曹郑谥曰:真简。此盖其梓里也。
薛长卿传鲁诗处 在相城内中元寺,汉长卿初,以鲁诗授龚胜龚舍,后以御史大夫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今寺后,有碑。
桓君山藏书处 汉成帝以桓谭藏书多,待诏门下时,谣曰:挟桓君山之书,富于猗顿之财。今藕花墅,即其藏书遗址,后人立石识之。
惠义堂 即州治之后堂,元廉访佥事、金元素有诗刻壁上。
文山书院 元监郡木撒飞德政记云:主领四学尤所,尽心以文山书院。久废,延师儒设弟子员以起东斋,今废。
石屋 在相山后,背石壁上佛像天然,下有石井。
望仙楼 在州治北闵子乡打鼓山,元广平守郡人刘湛建。
扶疏亭 在州治后北城上东坡,守徐尝遗墨竹一本于宿,宿人镌石构亭贮之,元季燬于兵。明弘治初州守曾显庸修复之,得残碑二块,亦贮于亭。
晒书台 在闵子乡闵子墓侧,子骞曾晒书于此。
筹河台 在符离北岸,明工部侍郎白昂郎中娄性督理河务,相筹于此,故名。
汉三百有五碑 在相祠内。
宋宣和封崇惠侯敕 二碣俱在相祠内,汉作八分体,宋作中书体,铁画、银钩堪为字法模楷。
灵璧县
洨侯国 故城在县南,汉洨侯国,东汉为洨县,应劭曰:洨水所出南入淮。
潼城郡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东魏置临潼郡,后齐改潼郡,梁置潼州,后齐改睢州,寻废,入潼郡,隋开皇初废郡。
固贤城 在县北七十里,旧传为晋锢栾盈之地,后去金作固。
霸王城 境内凡三座,皆项羽所筑屯军之垒也。一在县西南七十里;一在城北七十二里;一在城西北七十五里。
古城 在城西北一百里。
垓下 本汉洨县,《汉书》:洨有垓下,聚汝汉。莽曰育成,按《文献通考》:垓下在虹县西五十里,今即濠城也。项羽至垓下,兵少食尽,汉兵围数重,羽夜闻四面皆楚歌,大惊,悲歌泣下,乘骏马与壮
士八百馀人溃围走出,盖此地也。
隋堤 在县西,炀帝筑。
张氏园亭 在古汴之阳,宋苏子瞻有记。晒书台 在县西北张山上,相传为子贡晒书处。
庄子台 在潼山,相传庄周尝修道于此,至今庄姓尚多。
望荆台 昔有荆山人宦于此,思亲筑台台上,有楼登而望之,今唯土块断碑存焉。
吹箫台 又名散楚台,在县西北七十里三村集西,与霸王城相近。
曹老营 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相传曹操尝屯营于此。
楼子庄 在县西三十里,宋高宗时淮西宣抚使张俊败敌人于楼子庄,即此。
戚夫人故里 在县北七十里小河南,即汉高祖姬,今名戚家湾,其地尚多戚姓。
垂缰井 在城北七十里山窝中,汉以睢水之败,为丁公追急堕井中,其所乘马垂缰引出,故名。
倒水井 陈疃山西口,倒向于外,泉自流出亦一奇观。
颍州
废沈丘县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属汝南郡,后县废,以沈丘属颍州,后省沈丘入汝阴。神龙二年,复置,宋因之,元末兵废,有城隍庙碑在故城中。
废平舆县 在州南一百里,隋大业初改新蔡置,唐贞观元年,省平舆入新蔡天授,二年复置。宋因之,元未兵废,今土城尚存,东南隅有断碑,剥落莫辨,俗呼为远城。
废鲖阳县 在州西二百一十里,唐废,按《舆地志》:沈子国西有鲖阳郡,汉光武封戚里阴庆为为鲖阳侯,故邮亭庆府第也。
废永安县 在州南一百四十里汝水北岸,唐会昌中置县,属信州,五季废,今市井具存,北行三里有县治子城。
郪丘城 在州东五里,有土阜屹然高大,疑古郪丘也。《汉志》新郪县,属汝南郡。应劭曰:秦伐魏取郪丘即此。莽曰新延,俗呼为颍阳城。
相让城 在州东二里,楚王尝避暑于此。细阳城 在州西北四十里,汉县,属汝南郡,莽曰乐庆,故城在茨河铺西三里。
任城 在州北,陈将任忠于颍水北岸三里筑此城,以围汝阴。
清丘城 在州东五十六里颍河北岸,梁曰许昌,改置颍州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县名,属汝阴郡,唐贞观元年,省入汝阴,即今北赵寺基,俗呼清丘村。
黄城 在州西一百三十五里。
古城 凡二:一在州东南椒陂镇;一在州西阳桥下流。
东城
西城 在州北七十里五樟林,两城相去三十里,旧传唐置府兵筑城屯兵。
才城 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有二土城,东西相去二三里,土人呼为东才城、西才城,东魏置财州,后齐废。
唐屯城 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龙项湾东,相传南唐刘仁瞻筑。
地理城 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汝水北,今寺基故城隍庙也。元至正辛卯刘福通作乱,兵废。包家寨 在州西六十三里,乡民聚此以应刘锜。
西湖书院 宋皇祐元年,欧阳公知颍乐西湖胜地,因建。
会老堂 在西湖书院之旁,《蔡宽夫诗话》云:欧阳文忠公与赵康靖公概同在政府,相得欢甚,后熙宁中相继谢事归。康靖一日单车过之,年几八十矣。留剧饮逾月日,纵游汝阴,而后返文忠,因赋诗,榜其游从之地,为会老堂。
六一堂 欧阳公致政归颍作六一堂于西湖书院旁,卒老于颍。
聚星堂 在旧州治内,欧阳公守颍日吕正、献公为倅,欧阳与为讲学友一时游,从者如刘攽、王回辈皆名流,故以聚星名堂。
去思堂 宋晏元献,公守颍,日作室北渚之北,临西溪以为出祖之所,初名清涟阁,既代民不能忘更名去思,晏尝手植双柳于阁前,后欧阳修为守双柳成阴,遂重建亭更名双柳,有诗。沈亭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废沈子国,城东五
里,秦时高士沈郢建为游息之所,今为预备仓基。
清颍亭 晏公守颍建亭西湖上,俯瞷颍水。葵亭 吕正献公倅颍日作亭,后圃有葵亭集。竹间亭 苏文忠公守颍时,作有诗。
择胜亭 苏东坡守颍日,以帷幕蔽后园池上,暇日出游,挈以自随会意处,辄张亭布席,觞咏终日。
艾亭 在州南一百七十里,近汝河。
相让台 在州东二里,楚史拾遗,楚庄王欲立层台于寝丘,大臣谏而死者七十二人,其后寝人诸御谏,而王纳其言,解层台、罢民役,名其台曰相让,今岳庙基是。
水台 在州南一百里地名水台湾,淮河至此渐阔,相传楚平王所筑,以观竞渡。
钓鱼台 在州东七十里颍水北岸,汉末袁宏避乱汝阴,游钓河滨。
贺胜台 在州北十里颍水南岸,宋东京留守,刘锜战胜有功,守臣陈规犒军于此,故名。夬台 在州西四十五里,《旧志》谓宋岳云驻兵于此援顺昌。
乳香台 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有遗址存。金鸡楼 在东南角上,相传城中蜈蚣伤人,古时用金铸鸡首埋此,以厌之,明洪武中指挥李胜建楼于此,因名。
焦馆 在州治西南隅水池上,吕希纯守郡日建。
青扬馆 在州西一百四十五里沈丘之南,相传汉光武讨王寻,尝驻兵于此。
清河 在州城之南,相传楚灵王自水台西开通商渠抵胡子城,五代时王祚为颍州刺史疏导,更名清河,今湮塞。
黄连渡 宋刘锜募死士,毒上流,以困敌兵在此。
毕卓池 在州西鲖阳城内,方十亩今半湮。
颍上县
慎县城 在县西北,汉县,属汝阳郡,晋属汝阴郡,隋唐并属庐江郡,《旧志》云:故黎邑也。
武阴城 在县东南八十里正阳乡两河口,俗传张飞城。
旧县城 在县北十二里临沙河,基址犹存。段家城 在县西北六十里段,灵君所筑。洪城 在县东三十里,不知何代,筑基址存。颍尾 在县东下蔡西,左传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
甘罗乡 有甘罗,旧址存,张龙公家亦于此。关洲村 张龙公夫人石氏家于此。
管谷 在县北二十五里,管仲家于此。
文地 在县北二十五里,俗传孔子过楚楚狂接舆处。
旧学废址 在城外南关,元末毁。
王姑台 在县南八里柳溪中,元比丘尼王其姑结庵于此。
焦氏台 在县东十里,元人焦氏所筑张龙公钓处。
阳台 在县北十二里阳台店,旧有寺,今废。灵台 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庙台 在县南十五里临沙河。
颍亭 颍水之滨,元遗山有题,今废。
绿波亭 屠隆筑东门河堤,建亭其上,今废。龙池 在县西四十里淮润乡,张公九子蜕骨化龙处,与霍丘接壤,故《县志》各载。
兰亭叙黄庭经石刻 先年民间于旧学基内掘井得石,洗视乃晋王羲之兰亭叙、黄庭经二刻,久藏县库,摹拓殆无虚日,明末碎毁无存。
太和县
颍阳城 在县东北三里,隋时县治。
信阳城 在县西北六十里,周四里许。
宋王城 在县北七十里重城盘回门堂,基址隐隐可见,汉光武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都此。
旧县 在县西北八里,即今之旧县,集宋时为泰和县故址,元至正年间为河决所冲。
亳州
废城父县 在州东南七十里大吉乡,汉县,属沛国。东汉属汝南郡。刘宋置县曰浚仪,隋开皇十八年,改城父。唐复省城父入谯,今为城父村。锱城 《广舆记》云:在亳州。
梅城 在州西南四十里,今名梅城集。
桑林 在汤陵西二里,成汤求雨之所。
桐宫 在汤陵东,今名大觉寺。
流星园 在州东,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诞生即此。旧有圣母殿,遗址尚存。常乐园 在考功墓后薛蕙所居,旧名退居,明知州马郢改曰常乐。
谯令谷 在州北三十里,魏武帝至谯令军士筑之,有谯令碑,今废。
魏武帝故宅 《旧志》在城内,改建玉清万寿宫,明更为察院,今为按察司。
汝南王故宅 在城内西街之北,元汝南忠武王张柔宅。
大飨堂 魏文帝南征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立碑,曹植文、梁鹄、钟繇书篆曰大飨碑,时称三绝。
澄碧堂 宋宇文虚中,知州时建,岁旱虚中祷而得雨,尝宴于此堂。
谯望楼 魏武帝建。
鼓楼 在城上北门左,明宣德十年指挥周广等创建。
章华台 笔谈云城父县乾溪侧,有章华台,故基。
读书台 察院前,相传曹操所筑,冬夏读书,基址犹存。
东西二台 在州东一里许,曹操观稼台是也。八角台 在州东南三里,旧传曹操所筑,尝大飨军士于此。
秋风台 在城内西街之北,又有看花台在其北,相传俱元万户张柔筑,为游息之所,基存。明王台 在州西北一里,《元史》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等自阳山夹河迎韩林儿立为帝,号小明王,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此台盖其即位之坛也。今改为通真观。
春登台 在城内,明知州马郢建。
莹心亭 在常乐园内。
圣水 唐敬宗时,汴宋观察使令狐楚言:亳州圣水,饮者病辄愈,宰相裴度判曰:妖由人兴,水不自作。命所在禁塞。按李德裕亳州圣水状云:臣访闻此水本因妖僧诞惑,狡计丐钱数月,以来江南之人奔走塞路,臣于蒜山已加捉搦,若不绝其根本,终恐无益黎氓,昔吴时有圣水,宋时有圣火,亦皆妖妄,古人所非乞下,本道观察使令狐楚,速令填塞,以绝妖源。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