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十七卷目录
庐州府部汇考一
庐州府建置沿革考
庐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庐州府星野考
庐州府山川考一
庐州府建置沿革考
庐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庐州府星野考
庐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十七卷
庐州府部汇考一
庐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扬州之域,周为庐子及蓼六舒巢国。春秋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又为六安国。后分其地立庐江九江郡,舒居巢合肥六等。县属之东,汉于其地,立侯国五三国,先属吴,后属魏筑无为城,于濡须江口,晋为淮南庐江二郡地。宋齐兼置南汝阴郡,梁置南豫州治合肥。后改合州置郡,更烦后入,北齐皆因之兼置北陈郡。隋初改合州,为庐州大业时州废复。庐江郡置庐江霍山县,唐武德复为庐州天宝。初改庐江郡,乾元初复为庐州。属淮南道于寿春置盛唐霍山县,杨吴置昭顺军,节度南唐因之周世宗改保信军。宋初因之属淮南西路,后复为庐州,增立英山县建炎。初为本路安抚司治所元初,置淮西总管万户府寻,改庐州路总管府,属淮西江北道,改无为六安为州明改庐州府领州一县四属南直隶。后益以凤阳之六安英山二州县,弘治中又置霍山县。皇清因之属,江南省安徽布政使司领州二县六。
合肥县〈附郭〉
汉置合肥县,属九江郡,又为逡遒地东汉合肥侯国属九江郡,晋复为县属淮南郡,南北朝宋改汝阴县。属南汝阴郡,齐因之梁属汝阴郡北魏置合州陈慎县,属梁郡东魏改平梁郡,北齐置北陈州隋废郡,复合肥县属庐州,后庐江郡,唐因之俱庐州治。宋,初如旧南渡,后改慎为梁县,元为庐州路州路俱治,此明为庐州府治并梁县地入之。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五里。
庐江县
汉舒县地属庐江郡,晋南北朝,宋并因之齐置庐江郡,梁又置湘州后,齐州废隋郡废置庐江县,属庐州后庐江郡唐因之。宋以县割属无为军元,改无为为州县仍属明改属庐州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舒城县
周春秋舒子国,汉为舒及龙舒县地,属庐江郡。东汉因之龙舒为侯国,晋为舒县属庐江郡南,北朝宋齐梁皆因之隋省县。唐开元中析合肥庐江置舒城县,属庐州后庐江郡,宋因之元属庐州路明属庐州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五里无为州商周并巢伯国地秦襄安县,汉因之属庐江郡,东汉为居巢,临湖襄安三县地,属庐江郡三国魏,筑城名无为州名始此。吴治濡须坞晋襄安县,隋襄安后,省入巢置无为镇唐因之,宋太平兴国间于,城口镇置军熙宁间,又增置无为县,元升路后改州属庐州路,明省县仍领县一属庐州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九里。
巢县
商南巢周巢伯国秦居巢县,汉晋因之南北朝梁为蕲县属南谯郡,隋省入襄安唐,初置巢州寻改县属庐州,后庐江郡宋,因之南宋升镇巢军元废州,复为县属无为州明如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六安州
周春秋六蓼国地,汉六安国,属庐江郡,晋改县称六属庐江郡,南北朝,宋省入舒齐为开化属安丰郡,梁属北沛郡,又置岳安县,属霍州隋开化分置霍山县,属庐江郡,唐武德中置霍州贞观废属寿州,改盛唐县属寿。春郡五代后,晋改来化后复称盛唐。宋初废霍山盛唐二县,置六安县政和中,升为军隶寿春府元改州属。庐州路明因之,初割属临濠府,后复属庐州府属县二。皇清因之编户五十里。
英山县
周春秋英地,后为罗田县地,宋,始为鹰山寨咸淳中,改英山县,属六安军元明如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
霍山县
本六安州故埠镇,明弘治间,允尚书郑时,请立县分六安州二里,为县因古霍山名属庐州府六安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庐州府疆域考
《通志》州县《志》合载庐州府疆域图本府
东至和州含山县界一百九十里。
西至河南汝宁府固始县界三百六十里。南至安庆府桐城县界,二百四十里。
北至凤阳府定远县界,一百八十里至。
京师二千六百七十七里。
东西广一千里南北袤三百里。
合肥县
合肥附邑也,东至巢县一百八十里。
西至六安州一百八十里。
南至舒城县一百二十里。
北至凤阳府定远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巢县界。
东北至凤阳府定远县界。
西南至舒城县界。
西北至六安州界并凤阳府寿州界。
东西广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
庐江县
府南一百六十里,为庐江东至无为州界,四十五里至州一百八十里。
西至舒城县界,四十八里至县九十里。
南至安庆府界,三十五里至府二百五十里。北至合肥县界,五十里至县一百八十里。东南至繁昌县,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巢县,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桐城县九十里。
西北至六安州二百二十里自县至。
京师水路四千三百里,陆路二千七百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舒城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为舒城东至巢县界余家湾六十里,自界至巢县二百里。
西至六安州界界河二十五里,自界至六安州一百里。
南至桐城县,界小关六十里,自界至桐城县,六
十里。
北至合肥县界,舒王墩四十里,自界至合肥县八十里。
东南至庐江县界,火炮山四十里,自界至庐江县五十里。
东北至合肥县界,梅林桥五十里,自界至合肥县七十里。
西南至潜山县界,驼岭自界至潜山县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霍山县界,下五显九十里,自界至霍山县九十里。
无为州
府东南二百七十里,为无为东至太平府蟂矶山大江为界,一百二十五里。
西至庐江县皂河为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安庆府桐城县,石灰河为界九十里。北至巢县芙蓉岭为界五十里。
东南至太平府,繁昌县治一百九十里。
东北至和州治一百四十里。
西南至安庆府桐城县,治一百七十里。
西北至本府合肥县,治三百六十里自州至。
京师陆路二千五百里,水路三千四百八十里。
巢县
府东一百八十里,为巢县,东至和州含山县界,二十五里至含山县六十里。
西至合肥县界九十里。
南至无为州界三十八里。
北至定远县界,八十里自县至
京师三千里。
东南至滁州全椒县,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和州,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庐江县,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合肥县,一百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八里。
六安州
府西一百八十里,为六安东至合肥县李陵山界四十五里。
西至河南固始县史河界,一百六十里。
南至安庆府潜山县,砦岭界三百六十里。北至凤阳府寿州谢埠界,六十里自州至
京师水路三千四百五十里,陆路二千九百五十
里。
东南至舒城县,治一百三十里。
东北至全椒县,治四百里。
西南至英山县,治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霍丘县,治一百三十里。
东西广二百五里南北袤四百五里。
英山县
府南七百里,为英山东至安庆府,太湖县界四十五里。
西至湖广罗田县界五十五里。
南至湖广蕲水县界三十五里。
北至霍山县界五十五里。
东西广五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霍山县
府西南二百七十里,为霍山东至六安州界一十三里。
西至英山县界,一百四十五里。
南至安庆府潜山县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河南商丘县界,十二里。
东南至舒城县,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六安州,九十里。
西南至安庆府太湖县,二百七十里。
西北至河南商丘县,二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形胜附 《通志》本府〈合肥县附郭〉
正淮论舒六之贡利尽吴越。
风土论腹巢湖,控涡颍膺濡须枕潜皖。
地理考淮甸沃壤。
新城记淮右咽喉之地,江北视为唇齿。
庐江县 内资陂泽之饶外借水陆之便。舒城县 山川盘礡。
无为州 南濒大江北界清淮。
巢县 大秀前拱金庭后托。
六安州 阻山带泽之福地也。
英山县 淮楚襟喉。
霍山县 潜台突兀一峰底柱。
庐州府星野考
《通志》《县志》合载府属总《周礼·郑氏注》:吴、越属星纪。
《尔雅》:星纪,斗、牵牛,吴分野。
《史记·天官书》: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
《汉书·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九江、庐江,尽吴分野。汉郡国图合肥逡遒橐皋属九江郡。
费直分星次,斗牛十度至女五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分野。
《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庐江入斗六度。
《唐书·天文志》:斗、牵牛,星纪也。初,南斗九度,馀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自庐江、九江,负淮水,南尽临淮、广陵,至东海、南海,为星纪之分。古吴、越、群舒、庐、桐、六、蓼及东南百越之国也。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牵牛去南河寖远。
《宋史·天文志》:南斗六星,第一主吴,第五星主庐江。
《明清类分野书》:自斗三度至女一度,属吴、越分。主扬州。
《明一统志》:斗玉衡第六星主扬州。
庐州府山川考一 《通志》《县志》合载本府〈合肥县附郭〉
大蜀山 在城西二十里,上有唐开福寺永济龙王庙碑,今俱不可考矣。《尔雅》云:蜀者独也。屹然孤峙远见二百馀里,具备五行为一郡之镇山。
浮槎山 在城东八十里,《方舆胜览》云:俗传自海上浮来,梁武帝女为尼于此。建道林寺,号总持大师殿东百馀步,有梁女墓。塔下有海榴一株。相传公主手植顶,有泉味甘而洌,或曰浮阇山又曰浮巢山。
四顶山 在城东七十里,俯瞰巢湖四峰并起。亦名四鼎。上有魏伯阳炼丹池,即白狗仙人得道处。
小蜀山 在城西四十里。
鸡鸣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上有龙井肥水自紫蓬山出东北径此,入金斗河。
石佛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山顶有三石佛今不存。
周公山 在城西七十里,上有周瑜庙系瑜读书处今废。
千家山 在城西七十里,传旧有樊哙墓。紫蓬山 在城西七十馀里,有庙曰李陵,又名李陵山,肥水发源于此。
马鞍山 在城西七十里,以形名。
莲花山 在城西一百里,上有石凿莲花。大灊山 在城西一百里,顶有清泉清冷不竭,上有真武庙。
土山 在城北四十里。
龙山 在城北一百里,蜿蜒如龙。
龙泉山 在城东五十里,绝顶一水洄波绕径注僧厨。
梅子山 在城东南七十里。
小岘山 在城东七十里,按《梁书·韦睿传》:天监四年,侵魏拔小岘进讨合肥,即此。
伏羲山 在城东七十里,上有伏羲庙浮槎之支龙也。
黄山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其山连叠三百六十峰,接巢县界周围二百里,有泉四时不涸俗亦呼为龙泉山。
青阳山 在城东六十里,元余忠宣读书处。方山 在城东六十里,山顶四平。
姥山 在城东南一百里,巢湖中晋太康中敕建显圣妃庙,此郡治水口也。明崇祯郡守严尔圭建塔其上。按宋晋安王子勋兵寇庐江沈攸之等大破之追至姥山是也。
孤山 在城东百里巢湖中,突然孤起魏邢峦破梁将桓和于此。
金斗冈 在城治东北。
香花墩 为包孝肃公祠。
馀岘口 即小岘之馀通全椒路。
龙凤口 在大灊山侧东南通舒城北,往寿州。东山口 去城九十里通巢县。
肥水 源出紫蓬山北流二十里,分为二其一
东流往合肥县,又东南归巢湖其一西北流二百里,出寿春入于淮二水,皆称肥也。《尔雅》云:归异出同曰肥,一名金城河。
肥水 出良馀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北流,分为二施水出焉。肥水又北径护城,又北径荻江东,又会施行枝津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径成德县,注于肥水也。肥水又北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
施水 受肥于广阳乡,东南径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合故曰:合肥阚骃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按川流派别无沿注之理二说非实。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城南居四水中东,又有逍遥津水施水叉东分二水径湖口,戍东注巢湖谓之施口也。
巢湖 周围四百馀里,纳诸水而注之江自郡以南至东,皆注之巢亦作漅,又曰焦湖,谓因焦姥得名去城东五十里,占合肥舒城庐江巢县之境,港㲼大小三百六十为淮西巨浸。派河 在城南三十五里,源出大蜀山东南流归巢湖。
金斗河 在东门外源出鸡鸣山,逶迤自水西关流入城中出时雍门外流归巢湖。
店埠河 在城东四十里,源出圆疃归巢湖。三河 在城南九十里,会庐江航埠水舒城城下水桃城水合归巢湖。
茅埠河 在城一百一十里,东流归含山河入江亦名麻埠河。
石梁河 在城东九十里,通巢县宋刘锜与兀朮夹河而阵即此一名石皋。
逍遥津 其上有梁。
永乐港 在城南六十里滨湖。
小史港 在小东门内。
铁索涧 在府城西北公村八十里,涧东一潭甚深泓渟洄演四时净渌,虽旱不竭旧,传有铁索见水际。
花屏涧 在城南七十里。
龙潭 去梁县不十步蜃母居焉,每江水乍溢,有物乘流而至或露头角群鱼从之渔者所获必倍。
蜃潭 在城西隍内黑色四时不竭,俗名黑水坝。
藏舟浦 筝笛浦 俱在城西北。
浮槎泉 在浮槎山水味清洌郡守,李谨以遗欧阳文忠公记云: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龙池不及浮槎远甚,而张又新以龙池为第一所失多矣。
日照泉 在黄山顶一名,龙泉四时不涸,清澈可鉴须眉。
龙泉 在龙泉山上自佛寺,后环绕殿庭达僧厨曲折可爱味更甘美。
放生池 在县治西隅系,官地唐乾元二年,置州初居民范孙二氏领之,故俗呼范孙池。窦家池 在罗汉寺,后今又为民田徵粮。金斗池 在府治西以郡,名治东北有冈亦曰金斗
梁家池 在德胜门内,相传明洪武间,池出一蛟游东北入金斗河,而去又名龙池。
白公池 在故梁县地,春秋时楚白公屯兵于此。
状元井 在府学内,宋邑人马亮以郡诸生擢进士第一故名旧有亭今废。
七眼井 在时雍门内,水甜淡虽大旱不涸一方赖之。
高井 在教弩台高二丈馀,井居其上。
义井 在城东三里许,明隆庆初邑耆靳槐等凿以便行旅。
庐江县
百药山 在治西南十里,山多药品故名。相传唐李百药游,此宋碑作白若山音相近而讹也。岭有棋盘石,相传子可推动山,又有石鼓撼之如鼓响,今不能响矣,《郡志》作八镇山。
冶父山 在治东北二十里,唐更名曰冶山,宋碑曰铁冶盖冶铸之所,相传欧冶子铸剑于此,上有铸剑池非春秋群帅所囚处也。《濡须志》云:旧冶铸于此。其山比众山独尊,故号父山之阳有冶父寺山之阴。有实际禅寺岭,有伏虎庵庵前,有龙湫龙王庙,罗汉坛百尺岩袈裟匮,南下数十步,有伏虎岩西百馀步,有白佛岩,又有诸葛岭白兔岭凹凡三百六十四子,山盘礡蜿蜒亘数十里,而清洌之泉不知几出。盖庐江诸山
之胜也。故使节往来者多登眺吟咏焉。
塔山 在治北三里,上尝有塔,故名宋碑曰鸿宝县之主山也。岭有龙王庙,乡人祈雨今废其北子山,有石鱼长五尺。
东顾山 在治东五里,俗云马家山脉自冶父来为治左护,故名山头松杉蓊郁邑人夏缙晦迹云窝,在焉山腰有将军石,有乌桕有黄荆金狗诸窝泉大小四五出灌溉田亩。
石屋山 在治东北七里,东顾山畔一峰岩石如屋中可容数人。
暖塘山 在治东十里,下有温泉四时可浴且山多奇石岭,有二石屏玲珑可爱游客寻赏。缺耙山 在治东北二十里,山头石一缺上结乳时,或风度其香远闻,俗传金牛耙痕者非冶父碑作石门岭。
蜃山 在治东北三十里,下瞰白湖昔传山下,有蜃吐气结楼台殿阁之状。
独山 在治东北三十里,山势独出如几黄屯,山内亦有大独小独二山。
发洪山 在治东北十五里,世传常起蛟洪水摧山,故名上有龙王庙址,下出泉者三中一曰笑泉。
凤台山 在治东南十里,自北视之五峰排列中高如台昔传凤集,其上故名旁子山,世传出铜曰铜坑,北三十五里,亦有铜坑,山下则出铁今俱无。
福泉山 在治南十里,世传山下出泉饮之可以愈疾故名。
虎皮山 在治东南十五里。
菖蒲山 在治南二十里,相传多九节菖蒲。青龙山 一在治西南一十五里,上有龙王庙一在治东南二十五里石被山东对峙,有山曰白虎。
白兔山 在治西南二十里,世传产兔色白故名。
龙池山 有二一在治西三十五里,《一统志》作栭山栭小栗也。《唐志》作糯山,上有天井即龙池。下有甘泉寺、一在北三十里亦有龙池,在上东去数里,有云隐庵旁一洞深不可测。
玉跸山 在治西三十里,魏武驻跸于此后人立庙曰曹王今庙移下河滨。
狮子山 在治西三十五里,以形名上有南岳庙址其尖,有龙井今庙徙王家山麓。
马槽山 在治西四十里,有大小马槽形势远接各山半,有石槽大者,长二丈小者,长丈五六尺形成自天不假椎凿者也。槽旁有人马足迹曹操尝立寨其上名金子,又高处名刘郎不知谁谓。
黄铜山 在治西二十里,上有龙王庙,下有居士祠中有半山亭,多名士题咏或作黄土山。关山 在治西二十五里,曹魏守隘之所石门犹存旁,有塔今废冷水关巡检司在内一里许。平顶山 在治西三十里以形名。
搠牌山 在治西三十里。
牌山 在治西四十五里,与舒城县相界。金牛山 在治西北四十五里,山有金牛寺南岳庙山岭有塔赤乌,二年造俗传有金牛裂土而出恐亦浪言。
八窖山 在治西三十里,关山之西马槽之东。揪住山 在治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马厂。寨山 在治东北四十里,下有马厂。
铁脚山 在治北五十里,麓出铁故名今无亦有马厂在焉。
鸡鸣山 在治北六十里。
齐山 在治北七十里,北瞰焦湖。
白石山 在治北七十里,山多白石因名巅有龙池仙人洞麓,有侍郎陈植墓。
鼓角山 在治北七十里,与齐山对峙半山东,有钟坑西麓有秦王墓不知谓谁其子山曰梵。罗曰小山曰牙山观音堂,有二皆下瞰焦湖水中一巨石曰金鹅子。
鞋山 在治北七十里,焦湖水中,以形名,俗传老姥所遗非是。
高唐山 在治北三十里上有汪圣庙。
下砾山 在治东北四十五里,亦曰下流有洞亦曰桃花傍山一曰上流。
凤凰山 有三一,在黄屯一;在西三十里铺一,在西山俱以形名。
郎官山 在治东南黄屯内,俗曰蓝关非也。盖声相近之误。上有寨殿址南,有黄演冲相传黄巢屯兵之处。
岳山 在治东南六十馀里,山与无为州界上有南岳行祠又一小山名小岳。
矾山 在治东南四十五里,出矾《一统志》作昆山唐置矾场。按宋时割置无为州,今山在南乡。其矾课所明洪武初革山之东北,有祠山庙下有矾棚朱砂涧,在东北子山名洪家坳监察御史卢璟墓在焉。
钟鼎山 在治东南五十里,一名钟子山盘礡甚远巅有龙池山东南,有龙潭冲其泉四时不竭灌溉田亩,西亦有泉灌田两泉岁迭为盈缩妙不可测也。
三公山 在治东七十里,旧以吴中叔侄三人同第,又以山有三峰,故名明初分乡,图亦以三公名其乡,今考之经亭吴氏家乘大都皆缘此。三人而得名也,旧引白云锁断三山峰之句未详。
大凹山 在治西南四十里,其山四围高中卑故名巅有龙王祠,山腰有风洞庵麓有观音庵仙女石,南岳庙山势险,怪尖斜不一冶父碑记作女罗山仙女石。
石龙山 在治西三十里,高皇岭边岩石如龙可容十数人,泉水一股内出。
秀山 在治南六十里,石上镌秀拔东南水外之屏障也。
卓马山 在治南七十里以形名。
釜顶山 在治东南七十里,形如覆釜故名西,有一峰最秀峰下一岩石如屋,旧有庵号西峰。浮祥山 在治南三十里,三宝寺在其麓。斗壁山 在治东南山形错落如斗故名。龙门山 在治东南四十里,内有洞可容七八人口有泉流。
鸭池山 在治西二十里,巅石有池池边鸭爪迹俨然因名。
寨基山 在治东南七十里,山顶四围如城旧,传为金华寨其饮马池与寨址犹存。
黄石山 在治东南七十里,麓名黄沙坊者田地宽衍膏腴,上有石牛仙人洞或作黄沙山非也。
抱龙山 在治南五十里,上有龙井泉旱时应祈。
石被山 在治东南二十里,黄陂湖边入水百馀步,有麻城寺山水奇胜可供赏玩。
梅山 在治东南三十里,山多梅故名或曰曹操行军望梅止渴处,非上有庐江王坟俗曰王婆墩,相传风雨暝晦有金石声。
姥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白湖东上有老姥庙,山下湖之极深处,烟波钓叟避乱举家沉于此,岁旱水涸其船或见。
马头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山之西有渡曰马头口东有竹林寺,寺旁有桃花仙人,二洞其山口名石龙。
铅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其山出铅麓之涧中人多淘沙煎银。
毛公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汉毛义隐居于此读书之洞犹存。
天井山 在治东北七十里,无为分界上有天井四时不竭,世传有龙蛰其中旱时应祷。白云山 去秀山口数里许,岩南有白云庵属桐城界内。
五马山 在治北七十里。
栖凤山 在治东北三十里,世传凤凰栖此,故名道旁,有塔今废其岭捷路达无为。
佛子岭 在治东北十五里,路达慕城等处北首山尖,有大小石屏四面奇峭可爱。
诸葛岭 在治东北二十里,冶父山上昔名走马因诸葛武侯说吴道经于此故名。
红桃岭 在治西四十馀里,马槽山上路通桐城及大城等处。
分路岭 在治东北二十馀里,大小路于此分故名。
高皇岭 在治西三十里,大小二处路达甘泉白茅等处。
走马岭 在治西四十馀里,即上刘郎寨之路。白茅岭 在治西四十里,《唐志》所谓白茅山者。其路达舒城往来避冷水巡检盘诘者率由此。佛儿岭 在马槽山东西各一石刻佛像故名,路通舒城。
分水岭 在治南六十里,秀山上分水处一流,为黄泥河一流为瓦洋河。
缴词岭 在砖桥山内旧,有申明亭遗址尚存。分乡岭 在秀山里与无为州界,路达无为等
处。
黄柏岭 在高溪岭西路通桐城。
高溪岭 在治南七十里,通桐城上有五显庙。牛觔岭 在秀山口之后,旁有磁器一窑未启盖元末避乱所遗者。
白羊冈 在治东二里冈,有二石羊盖古时墓旁遗物左慈变幻之说非是。
龙头冈 在治东北二十里,慕城登冶父之路。盘石冈 在治东二里,以土墩连叠故曰盘石曰盘蛇非。
见洋冈 在治北六十里,行者至此望见焦湖之水故名。
掘断冈 二:一在黄屯,一在治西四十里。龙王冈 在治北三十里,上有广济利泽龙王庙。
土长冈 在治东北六十里,与巢县分界。伏虎岩 在冶父山伏虎庵前。
百尺岩 在伏虎庵右。
白佛岩 在冶父山之阳,白石屹如佛坐亦曰。
白佛岭
观音岩 在大凹山,下有庵因岩为名。
风洞岩 在大凹山,第二峰岩上有庵右一洞,深不可测,投之以草随气飞起。
祖师岩 在秀山里,旧传伏虎禅师所居。香炉峰 在秀山内,以形名浪,传有仙飞升于此。
起峰 在治西三十里,举人朱辅宅,于前因以为号。
西峰 在釜顶山上,其峰尖秀高插云表。狮子石 在狮子山上。
仙女石 在大凹山上,立如人状冶父碑作仙女岩俗谓重九江鱼上至山涧。
水帘洞 在南门外,河边旧传左慈隐处今石门已塞。
桃花洞 二:一在砾山,一在竹林寺旁。
毛公洞 在毛公山,其洞广九尺深三尺许两头,有门毛公读书处,其石窗石凳犹存洞旁产白牡丹每岁所生不一其地。相传公父母爱此种一日忽问,有白牡丹否公应之曰有时飞雪满天无从得此念。何以慰父母心望天哀吁少顷,遍山皆花后遂种延不绝尝,有人移植者则不活。
莲花洞 在毛公洞北半里许,洞门仅容一人入内,高广丈馀顶上垂石莲花一朵造化自然,虽巧工不能凿洞背岩石上露出一足膝胫指俨然生成光泽可玩地僻人罕至焉。
云隐仙洞 在庵旁。
铅山洞 在治东七十里,铅山下洞口仅容一人入两旁,有水流溪中取沙淘煎日可得银五六分,俗相传洞内有银矿。明嘉靖三年,大旱饥甚附近居民吴姓者,夥六七人,备薪烛乾粮自辰时入内高广丈馀行里许,见小蛇尺馀,如蛆又数里见石如门,又十馀里前一河,隔断水湍急深莫测,不能渡遂回及出洞次日午时矣。二十三年,旱有复入者所见亦如前。今洞门湮塞。黄石仙洞 在黄屯山。
龙门洞 在黄屯山内。
击虎墩 在治东北七里,俗传伏虎禅师击虎处上有禅师庙今废。
望湖墩 在治东十五里,昔官设之烽墩也,以其去湖不远故名望湖。
九女墩 在治东十里,旧传九女葬父负土成坟之馀者,古有蛮王墓恐其疑冢也蛮王不知谓谁。
寨墩 江淮用武必争之地,古人屯兵之寨所在有之不能悉具。
孤神墩 在治东南三十里,旧名孤城。
将军口 在治东北七里,石屋山过岭处。夹山口 在治东北八里许,东顾暖塘二山夹处。
石峡口 在砖桥山内路通灰河。
白杨口 在治东七十五里,路达无为。
石龙口 在治东北七十里,马头山。
小关口 在治西三十里,黄铜山边以其次于冷水关,故名小。
新河 在治东半里,杨吴时凿旁引作枋水西流入东水关绕学宫出南关会绣,溪水而注之湖。
作枋河 在治东北三里,水出冶父东顾塔山等山入东河会南河之水注湖而达于江,世传杨吴聚枋木以作宫室故名。
县河 在治城东西南,俱河会四山之水东南流汇为湖。
沙溪河 在治东南十五里,水出大凹诸山东北流入沙湖。
瓦洋河 在治东南三十里,水出秀山北流入。黄陂湖。
黄泥河 在治东南三十五里,水出秀山西北流过柴埠入黄陂湖。
石槽河 在治东南四十里,水出矾山北流入黄陂湖。
黄屯河 在治东六十里,水出黄屯山北流入大河达于江。
顺江河 在治东北三十五里,水出栖凤山东流入白湖。
塘缺河 在治东南三十里,与白湖后湖相通。西河 在治东南七十里,水自小缺口来会白湖之水泥汊河口入江。
清野河 在治北三十里,水出冶父山北流入焦湖。
谷胜河 在治东北七十里,水出寨山北流入焦湖。
苏城河 水出高塘等,山北流入清野河。罗埠河 在治北二十五里,水出黄犊诸山由清野河入焦湖。
关河 在治东北七十里,水出毛公诸山西流入白湖。
曹王河 在治西三十里,水出甘泉等处合流过曹王庙至高子河。
高子河 在治西南四十五里,接曹河水至白兔河孔城枞阳入江。
马槽河 在治西四十里,水出马槽诸山北流入板桥河。
双河 在治西四十里,上接板桥闸头二水下会于金牛河。
金牛河 在治西北四十五里,上接双河之水,北流从南河入巢湖。
窑埠河 在治西十里,接郎家山口诸水流为绣溪由南河入沙湖。
罗昌河 在治南五十里,水出大凹诸山南流从袁子港入江。
会市河 在治西北四十五里,水出大马槽山北流入巢湖。
盛家桥河 在治东北五十里,水出冶父诸山东北流绕出马头口入白湖。
铜关河 在治北二十五里,水出冶父等处北流入巢湖。
沙湖 在治东南十里,径七里许与黄陂相连。黄陂湖 在治东南十五里,面径八里连沙湖俱受县河及四山之水东出缺口。
后湖 在治东二十里,黄陂湖北隔一陇故曰后至孤神墩交流注西河。
白湖 在治东北三十里,其东有姥山入水中。周连百馀里一方巨浸也,水出史家口西河注于江。
排字湖 在治东北三十里,与白湖相连。巢湖 一曰焦湖,在治北七十馀里,湖界合肥巢县舒城庐江四邑之境,周回四百馀里。中怀姥山孤山港汊三百六十,有四一郡之大泽也。相传赤乌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戌时陷为湖水出巢县河由裕溪入江。
绣溪 在治西十五里,水出郎家诸山绕城而下会南东二河,入沙湖汇黄陂湖东入大江。清水涧 在治北二十里,水出冶父山北流会清野河入巢湖。
逢师涧 在治东北四里,水出东顾山西流入作枋河。
黄家涧 在治西十五里,源出郎家山口流会绣溪之水入沙湖。
七里涧 在治西七里,水出鸭池诸山东流会绣溪入沙湖。
九里涧 在治西九里,水出鸭池诸山北流过南安桥入巢湖。
龙涧 在治南六十里,源出高溪上保北流入瓦洋河。
毓秀池 在南门外旧学址前泮池也,俗呼为夫子塘。
饮马池 在治西三十里,世传曹操屯军拒吴尝饮马于此,一在寨基山上。
洗马沟 在治东北七十里,水入排字湖沟北。有曹操屯兵寨基去金城寺一里许。
黄草沟 在治东南十五里,与沙湖黄陂相连
通舟之处,水大则成巨浸旧名大缺口。
五神泊 在治东北七十里,泊堤可五里许中造一舟济渡指挥朱键置。
笑泉 有二:一在鲁班塘,一在发洪山玩者笑,其泉辄涌高尺许在发洪山者,一曰笑儿泉。盖言儿童笑,则泉亦涌也,试之果然。
甘泉 在治西三十五里,龙池山上泉凡五出俱清洁甘美寺旁者胜,其山夹水道沙石俱浮,泉流及河隐伏不见行三四里许,至高皇岭下涧将会处水方出流泉之味甘故名。
虎跑泉 在治南七十里,光明寺侧昔传高僧病目虎,以爪跑地泉忽涌出,取而洗之即愈。因名其寺曰光明。
汤坑泉 在治西北五十里,水极热如沸汤然作硫黄气。
暖塘泉 在治东十里,暖塘山下泉温可浴。龙湫 在冶父山巅曰铸剑池非是世传龙蛰,其间色白出云即雨。
左慈井 在升仙桥外,山川坛内世传魏左慈尝遗丹粒其中。宋政和间清夜气肃红光烛天乡人呼曰:丹井。《明一统志》作左慈井。
罗汉井 在冶父寺前右石,栏刻罗汉像十八覆以亭。相传寺僧因观音井栏飞去,乃碎像首栏。今尚存而亭久废矣事皆可怪也。
一郎井 在治东三十里,栖凤岭地名中分。宋哲宗元符二年宛一郎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