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七十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七十三卷目录

 安庆府部汇考一
  安庆府建置沿革考
  安庆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安庆府星野考
  安庆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七百七十三卷

安庆府部汇考一

安庆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本府
唐虞三代隶,《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又为舒桐二国地;战国并于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封属淮南王国,文帝以后,皆属庐江郡;三国初属魏;后属吴,为重镇;晋仍属庐江,分置晋熙;宋齐梁陈因之。隋改熙州,大业三年改同安郡,治怀宁。唐初为东安州,寻改舒州,天宝初复为同安郡,至德初改盛唐郡,乾元初复改舒州,俱属淮南道。五代时属南唐,宋属淮南路,熙宁间属淮南西路,政和五年置德庆军,绍兴中改安庆军,庆元初升安庆府。元至元十四年改为安庆路,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罢司置省,遂隶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初改宁江府,六年复名安庆府,隶京师。永乐都燕,隶南直。皇清改南京为江南省,安庆府名如旧。
怀宁县〈附郭〉
东晋本汉庐江郡皖县地,三国时为皖城,至安帝始置怀宁县,属晋熙郡。隋因之,开皇初复属同安郡。唐属舒州,武德初,析置皖城、安乐、梅城、皖阳,后并省。天宝改属同安郡。宋属安庆军府。嘉定十年,随府治迁初移皖口。景定元年,城完附郭,即今治。元,县仍宋治,属安庆路;明,县治如元,属安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三里。
桐城县
春秋时有桐国,为楚附庸。汉置枞阳县,属庐江郡。东汉县省为龙舒侯国。晋曰舒县,宋齐因之,宋又名阴安县,齐又为吕亭左县。递属庐江晋熙二郡。梁改置枞阳郡吕亭县省。隋改枞阳县,后改同安县,属熙州同安郡。唐至德初始改桐城县,属舒州。宋,县仍唐名,属安庆军府。元,县如旧,属安庆路。明,县仍元,属安庆府。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二里。
潜山县
汉为皖潜二县地。东晋安帝立怀宁于潜邸,皖县废。至隋开皇,废郡立州,潜县省入熙州,亦废。宋立为四寨,元至元中立野人原寨,至治间始以故。怀宁之清,朝玉照二乡地,析置潜山县,以山为名,有事潜岳云。明仍旧名,属安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三里。
太湖县
汉皖县地,宋文帝置太湖左县,因地有太湖,故名。属晋熙郡。至隋大业,改晋熙县。后始改太湖县,属同安郡。唐,县仍隋,属舒州。武德初,析置青城、荆阳。寻省入,后属同安郡。宋绍兴间,省入怀宁,寻复置,属安庆府。元,县如宋置,属安庆路。明,县仍元,属安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
宿松县
汉皖县地,元始中置松滋县。晋武帝于寻阳侨置松滋郡,寻复为县。梁置高塘郡,以上俱属庐江。隋开皇改高塘县,属熙州,十八年始改名宿松县。有雷水属同安郡。唐初置严州,未几州废,仍以县名,属舒州郡。宋属安庆军,后属府。绍兴间省入望江县,未几复置。元仍旧属安庆路。明县如元置,属安庆府。明季改为宿松县。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
望江县
汉皖县地,至晋立大雷戍,东晋置新治县,宋齐因之俱。递属庐江晋熙二郡。梁,县不见。陈置大雷郡。至隋开皇十一年改义乡县,属熙州。十八年始改望江县,属兴州。唐武德初于县置高州,寻改智州,以上俱属舒州。后州废,于至德二年仍为望江县,隶于严州。宋仍旧属安庆军府。元如宋,属安庆路。明如元,属安庆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

安庆府疆域考

     府县《志》合载安庆府疆域图

本府〈怀宁县附郭〉
东至庐州府无为州四百九十里,以桐城周至涧为界。
西至湖广黄梅县五百二十里,以黄梅赛子镇为界。
南至池州府东流县九十里,以东流雁汊为界;北至庐州府舒城县三百九十里,以桐城北峡关为界。至

京师三千七百里。
东南至池州府一百二十里,以怀宁长枫夹为界。
东北至庐州府庐江县二百四十里,以桐城北峡关为界。
西南至江西九江府四百二十里,以宿松泾江口为界。
西北至凤阳府七百里。
东西广五百八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五里。
怀宁县
怀宁附邑也。东至桐城枞阳镇九十里,
西至太湖松林坊一百五十里,
南瞰大江,
北至桐城老林山五十一里,
东南至池州府,
东北至庐州府,
西南至望江腾云山一百零二里,
西北至潜山枫树岭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五十六里。
桐城县
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为桐城。东至庐州府无为州三百四十里,
西至潜山粟米冲六十里,
南至怀宁县,
北至庐州府舒城县一百二十里,以北峡关为界;
东南至池州府贵池县界一百八十里,以江为界;
东北至庐州府庐江县九十里,
西南至潜山县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庐州府舒城县庐岭关三十里,
东西广二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九里。
潜山县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为潜山。东至桐城一百十里以粟米冲为界,
西至太湖黄泥港四十里,
南至怀宁县八字塅四十四里,北至本县菜山一百六十里,
东南至怀宁枫树岭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桐城旂岭二百十里,
西南至太湖分流岭八十里,
西北至庐州府六安州寨石岭六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三十里。
太湖县
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为太湖。东至潜山黄泥港六十里,
西至湖广蕲州桃花寨八十里,
南至宿松师干河三十里,
北至潜山清风岭六十里,
东南至望江无相山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潜山界,
西北至庐州府英山隘口岭二百里,
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宿松县
府西二百六十里为宿松。东至望江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湖广黄梅县寨子铺三十里,
南至江一百二十里,
北至师干河五十里交太湖界,
东南至江西彭泽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无相山七十里交太湖界,
西南至湖广黄梅县小隘岭四十五里,
西北至湖广蕲州陈汉山二百十里,
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十里。
望江县
府西南一百二十里为望江。东至江三十里西至宿松南池三十里,
南至彭泽界十五里,
北至怀宁皖口一百五里,
东南至池州府东流县香口镇三十里,
东北至怀宁界一百十里,
西南至宿松杨湾二十里,
西北至太湖界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形胜附本府〈怀宁县附郭〉
《地理志》:全楚要冲。
《宋史》:南瞰大江,上游门户。
朱绰厅壁记:淮服之屏蔽,江介之会冲。
杨载曰:海门第一关,乾坤孤峙。
陆游记:东联无为,南合九江,彭蠡诸水,浩渺大观。
《旧志》:濒江带湖,连山为犄角。
《府志》:南滨大江,北界清淮。司空扼蕲黄天柱,蔽英霍北峡,一道通舒庐,潜川襟其右,枞川绕其左,江表门户。
怀宁县 江南奇峰,环拱百子,盘礡鼎峙。石塘石门,深潴两腋。帆樯四达,南服雄津。
桐城县 龙眠北峡阻其北,浮渡云岩绕其东。下达濡须居巢,上接潜霍英六。带群嶂而漾巨浸。淮西要路,江北名区。其山深秀而颖厚,其水迤逦而荡潏,故名。儒萃生忠孝,叠见洵南国,名区也。
潜山县 负岳阻,山跨英六,揖桐霍。南至于江,嵚崎平壤,皆崩川带陂,古舒之隩区,用武之国也。
太湖县 镇以司空,纡以银河;龙岩踞西,豹岭蹲南。蔽蕲黄而捍英霍,山川绵邈,皖国屏垣。宿松县 北倚太霍,南几匡庐,小孤一峰特砥,狂澜而灵隐。环列莲箬,襟带荆吴,界壤扼塞岩疆。
望江县 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东则砥原远隰,无端靡际;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

安庆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
《汉书·地理志》:吴地,斗分野也。今之九江、庐江、六安郡,尽吴分也。
《后汉书·天文志》:玉衡者九星也。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巳日候之〉蔡邕分斗六度,至须女二度,交星纪,为吴楚分野。费直分斗十度至女五度,于辰为丑。
《晋书·天文志》: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以及魏太史令陈卓并言:九江入斗一度,庐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阳入斗十六度。
《隋书·天文志》:扬州在天官,自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
《唐书·天文志》: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野。
《宋史·地理志》:淮西路盖徐扬之域,而扬为多。当南斗、须女,野之分。南斗六星:一吴、二会稽、三丹阳、四豫章、五庐江、六九江。
《元史·天文志》:自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秒外入吴越分星纪之次。《旧志》:二十六分六十六秒似误。〉《旧志》:邓氏云:安庆在扬州域,上应斗宿;张氏云:安庆在扬州之南,星纪于辰在丑,当得牛分;储氏云:扬州星纪在牛、女之分,安庆在扬州之南千里,其南为南昌,去扬州才三之二,而南昌入翼轸矣,〈翼轸非南昌乃王勃之误〉则安庆当在斗云。胡缵宗曰:自魏太史令陈氏诸家详定州郡,躔
次从斗六度外至十度专属庐江郡,其所考益精矣。至于天变之见,凡在一舍中者休咎,概有明徵不必正,当其度也。若夫丑为吴之辰,北斗权为吴之星,亦皆有所关涉,占者不可忽焉。
安庆府山川考一       《府志》本府〈怀宁县附郭〉
大龙山 在府治后三十里,北障郡城如列屏。扆皖封镇山也,阳隶怀阴隶桐。其东出者曰小龙山,两山并峙,翩然瞰江。自江视之如俯,自郭视之如负。周五十里高十八里,其上多石,石多露,有峰峰多隐。东数峰欲出,西数峰欲敛,朝夕多青碧色。雨霁望之,其色莹然,独不类他山。其南多洞,洞可居。其北有锁口,门多奇石。多壑,其壑可屋可田。有村,村多杏花,时连数十里。其东为黄杨冲,多杨,为芦塘,中有窟如塘,塘多芦,有上中下三塘。多庵观亭榭,最为著者真一。上下二观上有龙湫,名雷泽,辛亥岁旱,知府姚琅虔祷于斯,有应,构亭其上题曰雨苍。
龙门山 在府北三十里,由龙山左掖注势,两山相夹如门。山多奇石,周十馀里,岩洞空嵌,山色苍秀俱不减龙山。有桃源如是禅龛古堂,诸庵刹各居其胜,风泉云壑洒然称最。
白麟峰 在府北三十馀里,其峰居大龙之背,当白麟之口,岿然独秀。
火炉峰 在府北四十里,奇拔如燄。
乌兔岭 在府北五十里,岭峰亦峭。
集贤岭 在府北十八里,自大龙伏地而来,隐隐赴江。如龙脊之见,上有关路达桐潜二邑。磨山 在府北六十里,形如磨。
盛唐山 在府城中,汉武帝登之,作盛唐歌。又云:在桐境内,一名益唐山。
柘涧山 在府东五十里,其山向东,南溯江而北阻湖,盘旋数里,有奔腾之势,望之宛在水,中央为皖城,下关水口。
雾灵山 在府西五里,山巅如覆釜,附郭之山川阡亩,登眺无遗。
广照山 在县西三里,江山在目,眺湖光允胜。长安岭 在县西三十里,路经潜山,王安石晓发即其处。
龙见岭 在县西三十里,上有龙泉,山势甚盘固。
黄山 在府西三十里,形如卧象,当冶湖之口。峡石岭 在府西五十里,高数里,涧水潺湲,古木环涧,层锁如入武陵源。
子贡岭 在府西四十里,相传端木氏往楚,道经此。
虞公峰 在府西五十里,山居冶塘之西,虽宅于四山之中,一山离立如笋拔地,凭远望之秀出尤殊。
太平山 在府西八十里,委折深郁。大雄山 在府西百里,为西偏众山之祖,登绝顶群,峰皆如儿孙拱立,望皖水如带。
俚子峰 在府西百里,上产仙韭。
撼船山 在府西百二十里,下有长河渡,其山如撼。
腾云山 在府西百三十里,山多云气,雩祷辄应。
凤凰山 在府西北二十里,在石门湖,形如凤。雉岭 在府西北二十里,大小二岭近涧。百子山 在府西北二十里,蔚然深秀,其上多奇石,其石磔,多泉多壑,其流萦带如环,上有独高峰,多麋鹿,多虎,旧有柏子寺,今废。
马鞍山 在府西北三十里,形如鞍,有东西二山。
甑山 在府西百三十里,有石门河畔,山甚突屼。
象山 在府西北三十里,形如象。
黄梅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深郁多杉木修竹。镜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石色莹如镜,望之如水,临之如银,土人异而祠焉。
豹岭 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在镜山之北,尽山皆松,苍深秀蔚,昔多有隐者。
双峰 在府西一百四十里,亦在镜山之北,两峰并峙,如笏之立。
东山 在府西北四十里,其山东向。
寨基山 在府西北五十里,三峰相叠甚高秀。
宝灵山 在府西北五十里,其势蜿蜒而雄大。分龙岭 在府西北五十里,众山至此分三,干中发大龙山脉。
独秀山 在府西北六十里,发源天柱,逶迤隐伏数十里,忽起是山,故名。独秀实怀邑众山之宗,亦龙之所自出也。此山形势突屼,东北正出则为郡县。诸山至分龙岭则又析为大雄、太平,库岭诸山矣,条干所分者甚明析可数。
桑山 近独秀,山中有岩洞,如层楼可藏千人。观音岩 在府西北七十里,有石如观音,又名慈云岩,其上出云即雨。
碎石岭 在府西北七十里,路径潜山。
库岭 在府西七十里,群山辐辏,如货聚然。大江 在府南自小孤,汇浔阳彭蠡而来,入宿松界,掠望江下,洎府西郭,绕南郭引东郭而下,趋入池口,带桐城界而下,趋入无为界,其上二百有十里,束以海门接荆襄,其下二百有十里,界以郎矶接金陵,而东达于海。
石门湖 在府西北二十里,其水汇张葭港,入于江。
冶塘湖 在府西三十里,出皖口入于江。青河 在府西七十五里,其水出西源山,合潜水,而达于瀼河石牌冶塘,出皖口入于江。瀼河 在府西七十里,合潜水,达长河,入于江。珠流河 在府西八十里,其水合潜水,达瀼河。麻塘湖 在府西一百里,由石牌达长河入于江。
积石河 在府西北三十里,俗名马嘴石河,其水汇石门湖,达于张葭港,入于江。
井田河 在府西北六十里,由观音洞口出,合紫霄双城诸水,由练潭达枞阳入于江。
大龙水 在府西北四十里大龙之西,其水出车津涧,达高桥,汇石门张葭港,入于江。
高河 在府北八十里,其河倚高埠,接文埠,合黄马河诸水,达练潭,合于枞阳,入于江。
黄马河 在府北九十里,其水出潜水,由练潭,达枞阳,入于江。
长枫港 在府东北四十里,其上引莲湖,其下入于江。
莲湖 在府东十有二里,其上割江水,其中出长枫,其下趋梅林,达枞阳,入于江。
长河 在府西,其源有二,北自皖山经乌石,合吴塘堰,奔泻二百馀里;西自司空山经太湖县亦奔泻二百馀里会于石牌,合七十五里至皖口,下十五里入于江。
虾子港 距府八里。
槐湖
桐城县
投子山 在县北二里,相传吴鲁肃有子投此为僧因名,上有寺为唐大同禅师道场,有三鸦伺晓,二虎巡廊,之异常与赵州说法。于此有桥曰赵州,后留记,曰:吾塔若红,是吾再来,邑人偶修塔,作玛瑙色。未几,义精禅师来领院事,山中无水,众苦之,忽有甘泉出山间,知府贺,遂名之为再来泉。上有石如凤,曰凤石,有神霄宫,有狮子崖,有望湖亭,有虎跑泉、卓锡泉,有仙姑井,深尺许,水止斗馀,旋汲旋出,不溢不涸。人言何仙姑修炼处,投子晓钟,为桐八景之一。明嘉靖末里绅某规作坟园,其寺遂废。
华崖山 在县北八里,高耸横峙,多茂草繁花,望之华彩可观,有龙湫,祷雨辄应。
龙眠山 在县北五里,与华崖并峙,有岩有壑,多峭壁,俯清流逾深逾佳,逶迤窈曲,擅江北名山之秀。宋李公麟为泗州参军,归老于此,号龙眠居士,自绘龙眠山庄图。苏东坡为之跋颖滨,亦属题咏焉。又传龙眠三李其二为亮工为元中,按《舆地纪胜》:龙眠在县北三十里,与舒城六安太湖怀宁诸县连界,以山中有二龙井故名。按今,去县西北六十里,与舒城六合,接太湖怀宁,非是〈按:龙眠山广百数十里,环县治三面出郭四五里即入山口愈入愈深,直与诸县连接。〉
摴蒱山 在县东北十里,有二石相向,类人状,若摴蒱。
山 在县东北十有五里,吴鲁肃居此,上有试剑石。
麻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山蜿蜒深郁,多秀峰奇石。
洪涛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高耸峭拔,每雨下则水沛如涛。
旂岭 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势𡽱嶪,路径舒城。北峡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两山相夹,甚盘固,
上有关,为京省孔道。
西峡山 在县北四十有七里,魏太始二年,吴伐皖,张辽救之,至此筑垒,名南峡戍,一名峡石。金山 在县北二十里,其上有金山寺。
桐梓山 在县东三十里,其上常有云气,峰峦明秀,眺晴岚尤佳。有龙王庙,祷雨多应。
大凹山 在县东四十里,平冈顿起,突兀崚嶒,多怪石,为东乡众山之祖。
官山 在县东六十里,元郡丞陈公宁治皖,有惠政民德之占,籍桐城,卜居于此因名。
柳峰山 在县东九十里,上多白柳,有柳峰寺。石溪山 在县东九十里,又名黄石山,白杨山、马步山皆相接。
浮山 在县东九十里,一名浮渡,又名符度。自地视之如滀,自江视之若浮。岩壑相属,玲珑幻异,别具奇观。诸名山中得未曾有奇峰七十有二,最著者曰石龙峰,其峰蜿蜒如龙;曰妙高峰,巍然千仞,俯瞰江流;曰翠微峰;曰翠盖峰;曰悬元峰;曰翠屏峰;曰丹崖峰;曰屯兵峰;曰紫盖峰;曰抱龙峰;曰立马峰。其峰之下各有岩有洞,其岩俱极秀丽幽邃,甲于大江南北。
白云岩 在县东北百十里,石屏方整,高万馀。仞有东西两岩;峰有四曰,铁障峰、铁船峰、绛霄峰、双峰。岩之小者有五,曰燕子岩,在白云山顶石丛中;曰蛾眉岩,在铁峰下;曰雪浪岩,层石如浪;曰楼子岩,如重楼然;曰墓岩,在雪浪左。洞有三,曰函云洞,每云起缭绕其内;曰四顾洞,圆洁可居;曰抱龙洞,在函云之巅。有泉有池,多奇石,其名胜亚浮山,去浮山仅二十里。
龙升山 在县东九十里,俗名龙城山,其形如城。相传元末土人罗友立砦于此,故以城名。拔茅山 在县东九十里,其形如城,又名城山,又名椒岭。
黄柏岭 在县东百二十里,有南北二岭,路通无为州,界又近城二十五里,亦有黄柏岭地接舒城。
琵琶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又名灵山,上有龙湫,雩祷辄应。
连片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
至公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
合明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两石相向天,欲雨则莹然有光。
巢山 在县东百十里。
𠙶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濒江,又名莲花峰,上有炼丹池,有风洞,山多虎多鹿,有斑竹及青石,亦古白云道场。
周家山 在县东百二十里,有奇峰,元郡丞陈公宁墓在焉。
青山 在县东百十里,其上有石屋寺,有金鸡洞,有石鼓,相传晋裴仙修炼处,草木四时皆青。磨旗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南宋李全曾驻兵于此,有寨有镇。
鸡楼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
峡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路达枞阳镇。
黄连山 在县东南百里,峙湖畔,巨石巉岩,怀潜舒桐四邑之水俱会于此,为桐邑关锁焉,有石刻曰四水会仝。
黄公山 在县东南八十里,明建文时,黄观靖难后显灵此山土,人立祠祀之。
梅岭 在县东南一百有十里,其上多梅、多石竹。
大龙山 在县南九十里,山之阳隶怀,其阴隶桐。
小龙山 大龙旁出者,并称名胜。
姥山 在县南九十里,一名马鞍山,其形如鞍,上有石陂。
松山 在县南七十里,滨湖。
横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其山横当驿路之左。屋脊山 在县西六十里,形如屋之脊然,上有龙湫,大旱祈雨取水之处。
王屋山 在县西五十里,上有寺。
双石山 在县西四十里。
挂车山 在县西三十里,汉都长安时要路,上有挂车石。
撩风山 在县西四十里,上有风洞,风出有声。栲栳山 在县西二十里,一名石井,宋无用禅师道场,上有石井,一峰耸峙,拾级而登,几出云表,今尚有庵。
乌石山 在县西十里,耸拔多石。
放鹰尖山 在县西十五里,一峰独秀,众山环绕。
碧峰山 在县西北七里,旁有洞,曰披雪。诸山分峙一涧,逶迤沿涧而入,四山稍觉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开四洞,可容千人。方至洞口,瀑水悬崖如练,行十数武,又踰一小丘,人影落深流,窄径几不可攀,仰视奔峭如白鹭,之攒集如风雨之飕䬟,则披雪洞也。洞两旁皆巨石,水齧者利若刃,水凿者深若井,水拭者静若几,岩花砌草,垂荫清潭,为负郭胜境。观音崖 在北郭外十数武,峭壁千寻,下临桐陂,有深潭,清澈如镜,崖内可容坐十数人。龙眠、投子诸峰在望。有棋盘石,楸枰宛然,相传为仙人奕处。
屏风山 在县西二里,有灵泉。
龙井山 在县西十有二里,多龙潭,深不可测,溪山明秀如画,又名画溪。
石门山 在县北十里,一名石门冲,有石如门,瀑布尤奇绝。
桐溪 在北郭外,水源自龙眠、华崖诸山,南绕龙河、资福寺等处,汇于练潭,至枞阳入江。其流由观音崖下沿山分支出,西南溉田者曰桐渠。先是明永乐间,知县胡俨以西南地高水少,旱辄无收,相桐溪水可引,因凿渠绕县治而出,复分为二流,入西南溉田百馀顷,岁久浸淤,知县陈勉按视,复浚深广各加二尺。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叶桂祖再加疏导,遂无壅塞之患。康熙八年,知县胡必选复加浚之,辛亥岁旱,独西南获水利有秋焉。
双河 在县东三十里,河有二:一曰东河,其水出鲁麻山;一曰西河,其水出洪涛山,至此合流,下经孔城白兔河,合独山湖,达枞阳入于江。孔城河 在县东三十里,由双河下白兔河,达枞阳入于江。
三角潭 在县东南三十里,连白兔河。
白兔河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出独山湖,达枞阳入于江。
独山河 在县南六十里,其水出枞阳。
松山湖 在县南六十里,其水出枞阳。
喜子湖 在县南六十里,中隔松山,为西湖,其水出枞阳。
团亭湖 在县南六十里,《括地志》云:此水发源于南峡山东南百五十里,与白石湖通,湖中有两小山亭,亭高峻,白石皎然,故有团亭白石之号。《水经注》云:枞阳河水绕团亭,与江流合,而东流即此,《名胜志》按:两山亭,亭菜子墩独山,未知是否。
鸭子湖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水出练潭。练潭河 在县南七十里,其西受怀潜二邑之水,北连白兔河,南达枞阳入于江。
石塘湖 在县南百四十里,其湖仰大龙山,界段塘湖,水溢,合枞阳入于江。
石溪河 在县东九十里,其水出乌金渡,通长河,至枞阳入于江。
长河 在县东百二十里,其水出双溪渡,达枞阳入于江。
枞阳河 在县东南百有二十里,其西引石塘受练潭荻埠,其北连孔城,其东绕枞阳镇,入于江。
竹子湖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其水连白荡,达源子港入江。
白荡湖 与竹子湖通,又曰民地,东北出张家寨,接无为州,南通羹脍寨,由源子港入于江。破冈湖 在县东百三十里,其湖倚𠙶山之阿,连竹子,接五观,达源子港,入于江。
源子港 在县东百有四十里,出老洲,入于江。罗塘洲 在县东百有二十里。
木鹅洲 在县东百有二十里。
铁板洲 在县东百有五十里,在三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