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六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六十四卷目录

 江宁府部汇考十二
  江宁府古迹考一

职方典第六百六十四卷

江宁府部汇考十二

江宁府古迹考一

    府县《志》合载本府〈上元江宁二县附郭〉
冶城 本吴王夫差铸剑之所,一云孙吴,即今朝天宫地。晋元帝太兴初,王导疾方士戴洋,曰: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烁,不利。遂移冶城于石头城东,以其地为西园。是晋时,犹为冶处。
金陵邑城 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所置。孙吴即其地,筑城曰石头城。即今石城门近清凉门处,按《丹阳记》:石头城,吴时土坞,后因山加甓为城,因江为池,地形最为险固。隋置蒋州城,唐韩滉五城,皆相去不远。
吴都城 大帝黄龙元年,筑在淮水北五里,据覆舟山下东,环平冈以为安西城。后带元武湖以为险,前拥秦淮以为阻,周回二十里十九步,正门曰宣阳,又南五里至淮水为大航门。时都城皆设篱,曰古篱门。晋元帝渡江,复为都,改为建康城。仍吴之旧,而增筑焉。凡十二门,南曰宣阳、开阳、清明、陵阳;东曰建春,东阳,西曰西明,阊阖;北曰广莫,元武,延熹。大夏、宋、齐、梁、陈,皆因之。台城 在县东北五里,本吴后苑城,即宋建康宫城。宋、齐、梁、陈,皆因为宫。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此。此城唐宋尚存,按《唐史·张雄传》:使别将赵挥,据上元挥负其才,欲治台城为府者是也。按《旧志》:新宫即台城也。在上元东北五里,有墙两重。晋成帝时,苏峻乱尽焚。台城宫室温峤以下,咸议迁都。唯王导固争不许。咸和六年,使卞彬营治。孝武太元三年,谢安以宫室朽坏,启作新宫。
仓城 吴积贮之所,近古苑城市。
白马城 不详所在。吴时举烽火于此。按《江宁县志》:在古江宁县北三十里。《金陵故事》云,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一在石头左,一在白马城。金城 吴时所筑,今县东北句容县之琅琊乡,即其地。吴后主。宝鼎二年,于金城门外露宿迎神。晋太兴中,王氏举兵反将军刘隗,军于金城。初,中宗于金城置琅琊郡。咸康中,桓温为琅琊内史,出镇金城,后北伐行经金城,见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十围。因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金陵志》谓上元县,金陵乡地。名金城戍,即其地。戚氏辨以为金城,即前句容之琅琊城,其说是。
建邺城 在冶城东。晋太康三年,分淮水北为建邺治,在宣阳门内。
西州城 即古扬州城,汉扬州治曲阿。晋永嘉中,迁于建康,创立州城,即此。太元末,会稽王道子领扬州东府,故号此城为西州。城西接冶城,东临运渎,今朝天宫西州桥。是晋时,以西州为丹阳尹治所,谢安镇新城,欲俟。经略粗定,自海道东还,后雅志未遂。复入西州城,慨然自失。谢安为时人所爱重,及镇新城以病舆,入西州门薨。后所知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游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以马策叩门。咏曹子建诗云:生存处华屋,零落归山丘。因恸哭而去。宋时,徐羡之住西州,高祖尝思之,即步出西掖门往见焉。殷景仁既拜扬州,羸疾,遂笃,上敕:西州道上不得有车声。孝武时,荧惑守南斗,乃废。西州旧馆,使西阳王子尚移东府,以厌之。
琅琊城 在古江乘县界,晋元帝以琅琊王过江,国人随而居之,因城焉。齐永明元年,移琅琊于曰下,此城遂废。按《晋书》:江乘南岸有琅琊城,立琅琊内史以治之。齐武帝移于白下,大起楼观,讲武于此。又《南徐州记》云:江乘南岸蒲洲津,有琅琊城,与白下相近,白下即齐武所徙者。永明六年,讲武琅琊城,指白下,琅琊城也。
怀德城 晋太兴元年筑,按《县志》:在北城乡。《旧志》云:在建初,寺前即王谢宅旁者,非也。
临沂城 在独石山,北临大江。今摄山之西,白常村盖其地,距县治三十八里。
越城 一名范蠡城。周元王四年,范蠡筑。在古秣陵,长干里。今聚宝门外报恩寺西,遗址犹存。俗呼为越台,按《金陵故事》:范蠡佐越灭吴,欲图伯中国,立城于金陵。汉,吴王濞败,保此城。晋王含,以水陆兵五万逼淮,温峤潜师渡水,大破含军于越城南。卢循犯建康,刘裕修治越城。按《越绝书》:其城,越范蠡所筑城,东南角近故城,望国门桥西北,即吴牙门,将军陆机宅。故机入晋,作怀旧赋,望东城之行馀,即此。
丹阳郡城 汉元封二年,置丹阳郡。孙吴移治建康淮水南。晋太康中始筑,城在长乐桥东一里,南临大路,城周一顷。开东、南、北三门。长乐桥即今武定桥,东南有长乐巷,盖自城东角之内外皆是。
王含五城 在丹阳郡城之东。晋王含,钱凤战败,乃率馀党自栅塘西,置五城。唐景云中,县令陆彦恭于城侧造桥,渡淮水。今五城渡是。秣陵城 在宫城南八里小长干巷内。宋、梁、北齐皆于秣陵。故城跨淮立桥栅,当是隋并入江宁。
东府城 晋安帝义熙十年冬,城东府在清溪桥。南临淮水,周三十里九十步。简文为王时旧第,后为会稽王道子宅。道子录,尚书事,以为治所,时人呼为东府,其子元显亦录,尚书时,谓:道子为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东第,即后东府城也。按《会稽王传》:嬖人赵牙为道子开东第,筑山开池,列植竹木,工用钜万。帝常幸其宅,谓道子曰:府内乃有山,因得游瞩,甚善。然修饰太过。道子无以对,帝去。道子谓牙曰:上若知山是人力所为,尔必死矣。牙曰:公在,牙何敢死。其城东北角有土山,即牙所筑也。宋武帝领扬州,日筑东府城以居。彭城王义康。文帝元嘉中,义康更开拓北墉,浚西堑,自后常为宰相府第。景和中,尝改为未央宫。明帝时,建安王休仁镇东府,讹言东城出天子。帝惧,杀休仁。而常闭东府不居。桂阳王休范反,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齐,高帝封齐王,以东府为齐宫。梁太清三年,侯景举兵,毁板墙,以砖甓为之。绍泰末尽罹焚燬。陈天嘉中,徙治府城东三里,临淮水。陈亡遂废。
湖熟城 古县名,汉属丹阳郡。今在丹阳乡,去县五十里淮水北。宋元嘉中,迁越城流人于此。东宫城 本吴永安宫,在台城东门外。宋元嘉十五年,修永安宫为东宫城。
檀城 本谢元别墅,谓之城子墅。亦曰墅城,至宋属檀道济,故名檀城。在今县东清风乡黄城桥之西。
白下城 本江乘之白石垒。齐武帝以其地带江负山,移琅琊民居之。唐武德九年,罢金陵县,筑城于此。因其旧名曰白下。贞观九年,复旧治城,遂废。今靖安镇北有白下城故基。按《南史》:齐武欲修白下城,难于动役,刘系宗启谪役在东者,上从之。后武帝讲武白下,履行其城,曰:系宗为国家得此一城。
同夏城 梁武帝所生处。大同元年,置同夏县,因城焉。
金陵府城 按《宫苑记》:隋大业六年,置在元风观南。按:唐李孝恭再破巨贼,欲以威重夸远,俗筑第石头城。陈庐徼自卫此,又唐府城也。韩滉五城 在石头。唐德宗狩梁州韩滉观,察江东,乃筑石头五城,自京口至土山。
南唐都城 周二十五里四十四步。杨吴顺义中筑。初六朝旧城,在北去秦淮五里,故淮上皆立浮航缓,急则撤航为备。孙吴沿淮,立栅。吴王溥时,徐温改筑。稍迁近南夹淮带江,以尽地利。西据石头,南接长干。东以白下桥为限,北以元武桥为限,所跨水皆所凿城壕也。有上下水门,以通淮水出入。宋元皆因之。
故江宁县城 今县治西南七十里,南陵江宁浦周六里馀。
建康府治 初在天津桥北,后徙东锦绣坊。升州治 即今内桥北。
太社太稷坛 晋元帝建武元年立,在古都城宣阳门外。郭璞卜迁之。按《金陵志》:在旧江宁县东二里。
北郊坛 晋安帝时立,在覆舟山南。宋孝武大明三年,移于钟山北原定林寺,山巅有平基二所,阔数十丈,即其地。
雩坛 梁天监九年,有事雩坛。遂移于东郊,在籍田之域内。
籍田坛 在东郊十五里,梁普通三年移置。有
便殿。斋省望耕坛,祈年殿,沃野千亩。
天地坛 在洪武门外坛制辟四门,而缭以朱垣内,复为垣围列坛中,居乐舞。上为大祀殿,前为斋宫,大垣之左列神乐观,乐舞礼生设。牺牲所养,牺牲于内,今废。
上元旧社坛 在白下门外尉廨东。
梦笔驿 在冶亭江淹尝宿此,梦人自称郭璞,谓曰:吾有笔在公处,可见还。淹探怀中五色笔一枝授之。后为诗,绝无美句。
古国门 梁天监七年,作国门于越城南。在今高座寺东南涧桥,北越城东。
古望国门 按《南史》:侯景令羊侃率千骑屯,望国门其地在越城东南。
南郊坛 吴太元元年。始祭南郊。晋元帝建武二年。定郊兆于建邺之南。太兴二年立于城南十馀里,在长乐桥东篱门外。宋孝武大明三年。迁于牛头山西,在宫之午地。梁武帝即位,南郊为坛,在国之阳,今城东,与娄湖相近。
方盟坛 陈宣帝大建十年,立娄湖侧。临坛誓众,分遣大使颁盟誓,警四方以备周人。
明堂 在国学南。宋大明五年立其墙宇。规制一如太庙,十有二间,以应期数。无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之制,梁天监中修筑,陈亡毁。
太庙 晋中宗置,在秦淮西。孝武大元十六年,改筑。宋以后仍之,至陈废。按《通典》:江东太庙门北有竹叶文石,元嘉中得之。陆澄云:晋武帝郊禖石也。
新亭垒 宋孝武入讨元凶,劭柳元景至新亭,依山筑垒。东西据险,察贼衰竭,乃开垒。鼓噪以奔之,贼众大溃。按《金陵志》:亭在城西南十二里,垒不存。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举兵浔阳,萧道成屯兵新亭,以当其锋。筑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道成登西垣,使陈显达等与贼水战,大破之。
侯景故垒 在梧桐湾。古大航城在其南。梁绍泰元年,北齐兵至建康。陈霸先问计于韦载,载曰:齐人若分兵,据三吴之路略地东境,则大事去矣。今可于淮南因侯景故垒,筑城以通转输。乃遣载于大航筑侯景故垒,使杜棱守之。乌衣园 在乌衣巷东。马光祖立城。南有王谢故居,一堂扁曰来燕。岁久倾圮。马光祖撤而新之堂,后建亭馆。
绣春园 宋时重建,在府社坛东,隶运司。端平二年,高定子记云:昔得绣春园名,及来将漕访其遗址,无知者。有造船场。馀地益以废圃,乃筑之。
南苑 在瓦官寺东北。宋明帝末年,张永乞借南苑。帝云:且给三百,期满更请。后帝葬于此。梁改名建兴苑。侯景攻台城,裴之高营于南苑,即此。
娄湖苑 齐武帝永明元年,望气者言:娄湖有天子气。乃筑青溪旧宫,作娄湖苑以厌之。陈更加弘壮,后其地为光宅寺。
乌榜村 按《图经》:初立西州城,未有篱门。立乌榜,遂以名村。
铜螭署 在台城,本洛阳故物。晋平姚,秦迁于此。
鸡鸣埭 在湖沟上,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
药园垒 在覆舟山南,晋刘裕筑,以拒卢循。贺若弼垒 隋伐陈,若弼过江,于蒋山龙尾筑垒,在北二十里。
韩擒虎垒 在石头城西。
到公石 按《庆元志》:梁到溉第,临淮水。斋前地有礓石,长丈六尺。武帝戏与赌之,溉输即迎置华林园宴殿前,谓到公石云。
华林园 在台城内,本吴旧宫苑也。宋元嘉中更修,广之。凿天渊池,起景阳楼,凤光诸殿。梁武帝造重阁。陈永初中,又造听讼殿、临政殿。隋平陈,俱废。按《世说》:晋简文帝在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间趣觉,鸟兽禽鱼,自来相亲。按《宋书》:何尚之见,造华林园。在盛暑时,谏宜休息,不许。曰:小人尝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按《运历图》:齐高帝建元二年幸华林园,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为子夜吟,王敬则舞剑,王俭独跪诵,封禅书。帝曰:此盛德事,吾何以堪。
西园 一名别苑,即冶城地,王导所筑。按《晋书》:成帝幸司徒府,游观西园。即此。太元十五年,武帝为江陵。沙门法新于中立寺,以冶城为名。至桓元,尽移僧出,以寺为苑。
东篱门园 在东府篱门内。按《南史》:何点信佛,居东篱园。孔德璋为筑室,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逃去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望尘不及,吾当望岫息心。后点在法轮寺,子良就见之,点角巾登席,子良欣悦无已遗。点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鎗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
沈约郊园 在钟山下。
江潭苑 在新林路西,梁大同初立。按《舆地志》:武帝从新亭凿渠,通新林浦。又为池,通大道,立殿宇一名。玉游未成。而侯景乱事寝。
上林苑 在鸡笼山东。宋孝武大明三年筑,初名西苑。梁改曰上林。其地有古池,俗呼为饮马塘,亦曰饮马池,其西又有望宫台。
芳林苑 一名桃花园。齐高帝旧宅也。帝即位,修旧宅为清溪宫,一名芳林园。后改为苑。永明五年,禊饮于芳林苑,王融曲水诗序,云:载怀平浦,乃眷芳林。谓:此梁天监。初赐南平元襄王为第,益加穿凿。萧范为记言:藩邸之盛,莫过于此。方山苑 齐武帝立,在方山侧。
半山园 宋王安石营,王荆公居半山园,有诗示。蔡天启云:今年钟山南,随分作园囿。又次吴氏女子诗注云:南朝九日台,在孙陵曲街旁,去吾园数百步。
桂林苑 在落星山之阳,《吴都赋》曰:数军实于桂林之苑。
乐游苑 即晋药园垒处。宋元嘉中,以其地为北苑,更造楼观,改曰乐游苑。孝武大明中,造正阳林光殿于内。侯景乱,焚毁略尽。元嘉十一年三月,禊饮于乐,游苑。会者赋诗,颜延之为序。博望苑 在府东七里,齐惠文太子所立。辅公祏城是其地。沈约郊居赋云,睇东巘以流目,心悽怆而不怡昔,储皇之旧苑。实博望之馀基,谢朓诗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生,烟分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不对芳春酒,遥望青山郭。芳乐苑 齐东昏侯筑,在台城,即台城阅武堂为芳乐苑。山石皆涂以彩色,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又于苑中立店肆,以潘妃为市,令又作土山,开渠立埭苑中。时百姓歌云: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北苑 南唐筑在城北,不详其所。徐铉、徐锴,汤悦,有北苑侍宴诗,序云:望蒋峤之嵚,崎祝为圣寿,泛潮沟之清,浅流作恩波。
元圃 齐惠文太子筑,在台城北。惠文太子性奢丽,宫中多雕饰,精绮过于王宫。开拓元圃,与台城北堑等。其楼观塔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虑帝望见旁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按《舆地志》:圃有明月观,婉转廊,徘徊桥。内作净明精舍。梁书昭明太子于元圃立馆,以延朝士番禺侯。轨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诵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大惭。王骞墅 在钟山。按《南史》:骞历黄门郎、司徒、右长史。有旧墅在钟山。八十馀顷,与诸宅及。故旧共佃之,尝谓人曰:我不如郑公业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周,以此为愧。梁武帝于钟山西造大爱敬寺,骞墅在寺侧者,即王导赐田也。帝宣旨取之,骞曰:此田不卖,若敕取,亦不敢言。帝怒,评价取之。
郭文举书台 《宋志》:天庆太乙殿,即文举读书处。按《金陵故事》:文举为王导所重,筑台于冶城以处之。
望耕台 在白上村,宋文帝尝登此,以观公卿亲推。
日观台 一名司天台,在台城内。按《宫苑记》:台城西有日观台。《祥符图经》云:宋司天台也。九日台 在商飙馆冈上,齐武帝每九月九日,宴群臣于此。
昭明读书台 一在蒋山定林寺后,北高峰上。一在湖熟镇,皆昭明读书处。今遗址尚存。独足台 在旧宫城。陈将亡,有一鸟独足上台,以喙画地。《书》云:独足上高台,茂草化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门傍水开。后迁洛阳,果赐第洛水旁。南唐月台 按《胡宿高斋记》:在子城东。南唐李氏因城作台望月,人呼为月台。下临深壕,北面覆舟,南对长干,西望冶城。立斋,其上高侔丽谯广容,晏息用谢,宣城晏坐之意,曰高斋。
观象台 在鸡鸣山之巅。明改名钦天山钦天监,观天象于此。重门周垣官厅围房钦天监仪正等官司之。上有璇玑玉衡,量天尺,浑天球,铜壶滴漏,日晷风竿,星宿。海元至正元年所制。有
铭记年月日。时精工典丽观者,钦为法物。又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铜山八座,八龙盘系中,一龙断二爪。相传此龙乘云雾飞入后湖中,故断其爪,而琅珰璅之,今俱无。
秦皇驰道 始皇三十六年东游,自江乘渡驰马于此。
宋帝驰道 《宋书》:大明五年,孝武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朱雀门,为南驰道。自承明门至元武湖,为北驰道。《宫苑记》:宋筑驰道为调马之所。黄城大路 在清风乡黄城村,梁太清二年,侯景遣军至江乘,拒邵陵王纶,赵伯超谓纶曰:若从黄城大路,必与贼遇。不如径诣钟山突据,广莫门城围必解。
竹里路 在县东北六十里,有十里桥。北滨大江,父老云昔路行山涧,西接东阳,绕摄山之北,由江乘连洛至建康。宋武帝讨桓元其路经此。石阙 晋元帝欲于宫前立二阙,众议未定。王导指牛首山为天阙,不复立。宋孝武大明七年,于博望梁山立双阙,筑石阙于端门外夹道,置之其上,隐起奇禽异兽之状。孝武帝诏陆倕为铭,冠绝当时。赐以束帛,朝野荣之。
青溪栅 在古城东。苏峻乱,烧去栅。卞壸父子死之。隋平陈,斩张丽华于栅下。
孙楚酒楼 在城西,李白玩月于此。达晓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相传今莫愁湖东,即其处。
东南佳丽楼 按《建康志》:在银行街,旧为赏心楼,久废。景定元年,马光祖建,改曰东南佳丽楼,即今县治基。
南涧楼 按《旧志》:在府城西,南近何尚之宅。南涧即今跃马涧。来宾楼 在聚宝门外西南,驯象街北。明洪武间建,即宋丰裕楼旧基。
冶城楼 晋建,在吴冶城。旧基即谢安石,王羲之同登处。宋嘉定中重建。接忠孝堂。
入汉楼 在石头城,晋议熙八年建,加累入于云霄,连堞带于积水。
青漆楼 在台城内。《齐书》云: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时人谓之青漆楼。
景阳楼 在法宝寺西南,宋精锐中军寨内,遗址尚存。呼为景阳台。明旗手,卫营内地。宋元嘉二十二年,修广华林园,筑景阳山,始造景阳楼。孝武大明元年,紫云出楼中,状如烟,改为庆云楼。《宫苑记》云:齐武帝置钟景阳楼上,令宫人闻钟声,并起妆饰。
百尺楼 在南唐宫中,唐主于宫中作高楼,召群臣观之,众皆叹美。萧俨曰:恨楼下无井耳。唐主问其故,对曰:以此不及景阳楼。唐主怒,贬俨舒州。
忠勤楼 在建康府治中。宋淳祐十年,吴渊建。烽火楼 在石头城西南最高处,吴时举烽火之所。宋元嘉中,魏太武至瓜埠,声欲渡江,文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
芙蓉楼 旧名北楼,在丹阳城北。
重译楼 在驯象街南,与来宾楼相对。
鹤鸣楼 在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北。
醉仙楼 在三山门中街南。
集贤楼 在瓦屑坝西。
乐民楼 在集贤楼北。
轻烟楼 在江东门内,江关南街。
淡粉楼 与轻烟楼相对。
翠柳楼 在江东门内,西关北街。
梅妍楼 与翠柳楼相对,自来宾以下十楼,皆洪武初建。楼每座皆六楹高,基重檐,栋宇宏敞。各颜以大书名,扁各在市廛交易地,以为客旅游乐憩息之所,抑柔远之道欤。今皆废。
升元阁 一名瓦官,一名吴兴。按《京师寺记》:瓦官寺有瓦官阁,梁时建。高二百四十尺,吴顺义中,改寺为吴兴寺。阁因名吴兴。南唐升元初,改寺为升元阁,遂名升元。《南唐书》云:阁因山为基,高可十丈,平旦。阁影半江。开崇胜戒坛院,近升元阁,故基院中建卢舍,那佛阁,亦高七丈,里俗犹呼为升元阁。按《龚颖运历图》:开元九年,江宁县瓦官寺阁西南久倾,因风自正。江南野史唐狄仁杰为溧阳主簿,群公休沐宴升元阁,仁杰即席和诗,有: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句,坐客皆惊。《南唐书》云:升元阁因山为基,高可十丈。开宝中,王师收复人避难于其上,越兵举火焚之阁基。旧有遗碣云:抱鸡升宝位,走马出金陵。子建居南极,安仁秉夜灯。东陵骄小女,骑虎渡河冰。其谶皆应。李白横江词:人言横江好,我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延祚阁 在冶城后冈上,宋太始中,建延祚寺,阁因名。
临春阁  结绮阁  望仙阁 陈至德二年建,在华林园光昭殿前,高数十丈。并数十间窗牖、户壁,栏楹之类,皆以沉檀为之,饰金玉珠,翠珠帘,宝帐服玩,瑰丽近古未有。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后主自居临春,张丽华居结绮,龚孔二贵嫔居望仙。并复道往来,使女学士与狎客赋诗,采其尤艳丽者,被以新声。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曲。君臣酣歌,自昼达夜。有女学士袁大舍,献春乐词以讽之。元武观 宋建。在元武湖上。南朝尝临此阅武,蔡景历拜度支尚书,日驾幸元武观宴百官。恐景历援旧式午,后拜官不预,特令早拜重之也。通天观 在华林园。《宫苑记》云:梁武帝于景阳山东岭起通天观,观前起重阁。阁上曰重云殿,下曰光严殿。殿当街起二楼,左曰朝日,右曰夕月。阶道绕楼九转,极其巧丽。《金陵故事》:晋孝武讲孝经于通天观。则晋时已有之矣。
齐云观 在台城内,陈建。后主令采木湘洲,拟造正寝。至牛渚矶尽没。既而渔人见筏,于海上复起齐云观,国人歌曰:齐云观,寇来无际畔。仪贤堂 吴建。初名听讼堂,在宣阳门内。每岁策孝秀,考学士学业。岁暮习元会仪于此,梁改曰仪贤。
乐贤堂 在台城内,晋明帝为太子时建。宫城西南角外有清游池,通中引水带堂左右。咸和七年,彭城王纮上言乐贤堂。有先帝手画佛像,屡经寇难,而此堂犹存。宜敕作颂,下其议。蔡谟曰:佛者,西方之俗,非经世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像,至于雅好佛道。此未闻也,乃寝。
宣猷堂 晋置。后在梁东宫内。按《梁纪》: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皇太子、宣成王亦于是堂,讲论释老。
武帐堂 宋元嘉中,建武帐冈上。
澄心堂 南唐后主建,为藏书撰述之所。绮霞阁 在南唐宫中,与百尺楼近。
涵虚阁 在后湖东宫园内,南唐时建。
䌷书阁 在府治东北,一曰䌷书斋。宋建。马光祖,延周应合居此,修《建康志》
商飙馆 齐武帝建。在蒋祠西南,去城十五里。九月九日登此,以宴群臣。
士林馆 台城西。梁武帝建,以延集学者。武学 在大市街北巷内,明洪武中设,以教武官、幼者、及兵家子弟,领于兵部。今废。
化龙亭 在幕府山侧,晋元帝与彭城王元,西阳王羕,南顿王宗,汝南王宏,渡江之所。谶云:五马渡江,一马化龙。故名。
东冶亭 《续志》云:在东二里汝南湾,西临淮水,晋太元中送别之所。谢安为扬州,袁宏为东阳,郡祖道于冶亭,群贤毕集。按《南史》:王裕之元嘉六年迁尚书令,固辞表求东迁。改授侍中及东归。帝幸东冶,饯送。宋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于半山寺前,重建。刘珙以四面皆田,作亭于旁,以知稼名。景定辛酉,马光祖新之,又增一亭,扁曰瑞麦,与知稼对峙。是年,上元惟政乡麦秀两岐。知县钟蜚英因以名。亭两山墨谈。《建康旧志》:冶亭当在钟山佳处。元文宗在金陵亭,去行邸近,常游。幸见虞集题诗,命侍臣模写,藏诸箧。征鲁亭 在石头坞。晋太元中创。《丹阳记》曰:太元中,征鲁将军谢安止此亭,因以为名。按《南史》:何尚之迁吏部郎,告休。定省送别于野渚,及至郡,父叔度谓曰:闻汝此来,倾朝相送。此是送吏部郎,非关何彦德。昔殷浩亦尝作豫章送别者,甚众。及废徙东阳,船泊征鲁亭,积日乃至。亲旧无复相窥者。
甘露亭 陈大建七年秋,甘露降乐游苑。诏:于苑内覆舟山立亭。按《舆地志》:宋元嘉中,移晋北郊坛出,外以其地为北苑。更造楼观于覆舟山上,大设亭馆,侯景之乱焚燬。至陈天嘉中更加修葺,于山上立甘露亭,陈亡并废。
白下亭 驿亭也。在旧东门外。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云: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又云: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亭似在府西,王安石诗有:门前秋水可扬舲,有意西寻白下门。又有:东门白下亭,摧甓蔓寒葩之句。亭又在府东,意
者新旧亭,各在一处不。然李白所谓金陵,指钟山耳。
翠微亭 在清凉寺山巅,南唐时建。宋乾道间燬。绍兴中复建,隶淮西总领所。淳祐己酉,总领陈绮新而大之,为登临胜处。今山顶如砥,殆其遗址。
红罗亭 南唐时建。南唐后主作红罗亭,四面栽红梅,作艳曲歌之。韩熙载和云:桃李不须誇烂熳,已输了春风一半。时淮南已归宋,《景定志》作罗江亭。
忠孝亭 在冶城卞壸墓侧,南唐时建。名忠贞。宋庆历中改曰忠孝。
半山亭 在钟山,即宋王安石故宅。
郡圃诸亭 在建康府治内东北,镇青堂之左右。《金陵志》:镇青堂在府廨东北,其上为钟山楼。其后为青溪道院木犀。亭曰小山菊。亭曰晚香牡丹。亭曰锦堆芍药。亭曰驻春,皆在堂左。叠石成山上为亭,曰一丘一壑。下为金鱼池,曰真爱。其南为曲水池,亭曰觞咏。又其西为杏花村,桃杏蹊亭曰种春。竹亭曰深净。梅亭曰雪香。海棠亭曰嫁梅,皆在堂右,大抵皆马光祖所建。青溪园亭 《旧志》:溪西自百花洲,入临水。小亭曰放船入门有四望亭,榜曰天开图画,环以四亭,曰玲珑池,曰玻璃顷,曰金碧堆,曰锦绣段。其东有桥,曰镜中桥。东为青溪庄,南有万柳堤,榜曰溪光山色。北有亭临水,曰撑绿。其径前曰添竹。后曰香远,尚友堂西扁曰香世界。先贤祠之东有亭,曰花神仙。清如堂南,绿波桥西有亭,曰众芳,曰爱青。其东又曰割青。青溪阁之南,清风关之北,有桥曰傍花、随柳。其中有亭曰心乐。其前曰一川风月。自清风关东折,而北亭出溪东,二曰看竹,曰苍雪。其后则为静庵,庵后有石亭,曰最高。山后跨梁,陟径为堂二,前曰閒暇,后曰近民。诸亭惟割青为旧,馀皆马光祖所建。宋名青溪园,为小西湖。今废。按《南唐书》:因山为基,似今凤游寺,是所以有下瓦官之名也。
劳劳亭 在旧县治西南八里,劳劳山上,古送别之所。按《舆地志》:新亭垄上有望远楼。宋元嘉中,改曰临沧观,即劳劳亭。故基李白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新亭 一名中兴亭,去城南十五里,近江渚。按《丹阳记》:京师旧有三亭,俱废。隆安中,丹阳尹司马恢之,徙创今地。宋孝武入讨,至新亭修建营垒。即位后王僧达始改为中兴亭。赵宋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即故基重建。按《世说》:过江诸人,每暇日,辄相邀出新亭,藉卉饮宴。周顗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丞相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孝武宁康元年,桓温来朝王坦之,谢安迎于新亭,笑语移日。
台城寺水亭 幽菁开敞,骚人墨客多游咏其中。昔传在凤台山南,傍秦淮者,非即陆机故宅王处士水亭也。
赏心亭 在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丁,谓建景定元年,亭燬。马光祖复立,为金陵第一景。按僧文莹《湘山野录》:丁晋公镇金陵,以周昉所画袁安卧雪图张于亭屏,郡守十四人虽极爱,不敢取。后为一守以凡画芦雁竟易去。又《续志》:丁谓始典,金陵陛辞真宗出袁安卧雪图付谓曰:卿到金陵可选一绝景处张,此谓张于赏心亭。
折柳亭 在赏心亭下,忠定张咏建,为祖饯之所。久废。景定元年,马光祖重建。
练光亭 在宋保宁寺。
风亭 在折柳亭东,叶清臣建苏州,从事张伯玉为记。宋咸淳乙丑,马光祖守郡,有以故基。告者乃累石为岸,创堂三间,前后轩如之,厨舍诸屋挟翼,其旁缭以花竹,亦舣舟胜处云。
王处士水亭 在齐南苑中,即陆机故宅基。白鹭亭 在赏心亭西,下瞰白鹭洲。景定元年,马光祖重建。苏文忠轼尝题其柱,王胜之龙图守金陵,一日而移南郡。东坡居士作长短句,以赠之。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䌽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二水亭 在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西面大江北与赏心亭相对。乾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因修筑城壁,重建。李白诗云:二水中分白鹭洲。亭名取于此。
木牛亭 《旧志》:在移忠禅院路西,去城七十里。
在江宁镇。旧传有香木浮至,土人迎之,为亭。又号木龙亭。
清水亭 去城南三十里,建炎四年,岳飞败敌人于此。
三山亭 在石城,西对三山。
览辉亭 在宋保宁寺后,凤凰台旧基。侧寺有览辉亭碑,刓缺不可读,莫详其人。惟岁月可考,盖熙宁三年夏四月也。按此,则保宁寺在今骁骑右卫仓无疑。且古井可据《县志》,以保宁为建初,谓南轩读书保宁者,非按宋陆游《金陵记》云:亭榜本朱希真隶书法,堂后片石莹润如黑玉。宋子嵩诗题云凤凰山亭。子升元三年,奉敕刻石也。
太初宫 即长沙王孙策故府。吴赤乌十年,改作周五百丈。晋元帝渡江,以为府舍,及即位称为建康宫。《江表传》载权诏曰:建康宫乃朕从京来所作将军府寺。耳材柱率细小,今未复。西可徙武昌材瓦更缮治之。有司奏:武昌宫已二十八岁,恐不堪用,宜令所在更伐木治。权曰:大禹以卑宫为美,今军事未已,所在多赋损农。武昌材自可用也。按《晋史》:石冰之乱,太初宫尽焚。陈敏平石冰,因太初故基创府舍。元帝所居,即敏所造。帝领江左十年,始即位,常在旧府。至成帝始缮苑城。
昭明宫 甘露中造,周五百丈,与太初宫相望。榜曰昭明。晋避讳改曰显明。
南宫 吴太子所居,在台城南。
永安宫 晋孝武建,即吴东宫,在台城东南。按《舆地志》:吴东宫在城之南。晋初,东宫在城之西南,其后改于宫城之东北。《宫苑记》:孝武太元二十一年,新作东宫,本东海王第。安帝立,以何皇后居之。桓元拆其材木入西宫,以其地为射宫。至宋元嘉十五年,筑为东宫。陈大建九年,移皇太子居之。
世子宫 齐武帝为世子时,以石头城为宫。金华宫 在清溪东,昭明太子孀妃蔡氏居之。安东宫 简文帝建。
安德宫 在宣阳门外,陈宣帝为文皇筑。青溪宫 在青溪上,《南史》:齐武帝元嘉中,生于建康之青溪宫。
林光殿 在乐游苑,梁建。
亲蚕宫 在钟山乡阇婆寺前纱市,宋大明二年建,废帝又以东府城为未央宫,石头城为长乐宫,北邸为建章宫,南第为长杨宫。
南唐宫 今内桥北,以升州治所为之。
宋行宫 在青溪南,即旧建康府治。高宗绍兴二年,修为行宫。建炎元年,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言于高宗曰:天下形胜,关中为上,建康次之。请以长安为西都,建康为东都,各命守臣葺城池,治宫室,积糗粮,以备临幸。则天下之势安矣。上出其章,付中书卫肤敏,刘珏,皆主幸。东南三年五月,上驻跸神霄宫,诏改江宁府为建康。闰七月如浙西。绍兴二年,上命江南东路安抚大使李光即府旧治为行宫,光乞增创,后殿,许之。以图进呈,上曰:但令如州治足矣。若止一殿,虽用数万缗,亦未为过。必事事相称,则土木之侈,伤财害民,何所不至。象箸之渐,不可不戒,由是制度节俭。六年六月,右仆射张浚谓建康为中兴根本,奏请秋冬临幸。七年三月辛未,上至建康。十一月上谓浚曰:朕来建康,行宫皆因张浚所修之,旧不免葺。数间小屋为寝。处地不施丹雘,盖不欲劳人费财也。八年正月,上将还临安。参知政事张守言曰:陛下至建康,席未及暖,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之心。赵鼎持不可。壬戌,召张浚至宫中,谕之曰:朕来日东去,卿在此,无与民争利,勿兴土木之工。浚见地无砖,叹息。上曰:艰难之际,一切从俭。少纾民力,朕为人主,虽以金玉为饰,亦无不可。但如此,后世以朕为何如主也。三十二年正月,上复至建康。二月还临安。初上谓辅臣曰:将来幸浙西建康宫,宇令有司照管。他时复幸,免更营造,以伤民力。中书门下省言:建康府已除行宫,留守诏应合行事件,并依西京留守司例。自是江南东路安抚使常兼留守,岁四季令入宫点视。
太极殿 建康宫之正殿也。晋初造,以十二间象一岁之月。至梁武帝,改制十三间以象闰,高八丈,长二十七丈,广十丈。并以锦石为砌,两傍有太极,东西堂更有二上阁。在堂殿之间,方庭阔六十亩。按山谦之《丹阳记》:太极殿周制,路寝也。秦汉曰:前殿今称太极,东西堂亦魏制于周,小寝也。《徐广晋记》曰:谢安作新宫,造太极殿。缺
一梁,忽有梅木流至石头城下,因取为梁。殿成,画梅花于其上,以表。《嘉瑞实录》云:太元中,起太极殿。谢安欲使王献之题榜,因说魏韦仲将悬虚凳书凌云台额。献之正色曰: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有,以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晋中兴书》云:孝武造太极殿。郭璞卜筮云:二百一十年,此殿为隶所坏。后梁武帝毁之。舍身为隶也。《文昌杂录》云:东晋太极殿东西阁,天子间以听政。阁之名起于此。《宫苑记》云:太极殿前,东西有二大钟。宋武帝平洛所获,并汉魏旧物。
清暑殿 在台城内。晋孝武帝造重楼,复道通华林园。爽垲奇丽,无与为比。宋孝武大明五年,鸱尾中生嘉禾一枝,五茎遂改为嘉禾殿。含章殿 宋孝武帝造,在宫中。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殿檐下,梅花落额上。后人彷佛之,号梅花妆。
玉烛殿 宋孝武帝造。孝武坏武帝居室,起玉烛殿与从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顗称武帝俭德,帝不答,独言曰:田舍翁得此已过矣。按《南史》:晋诸帝多处内房,朝所临东西二堂。而孝武末年,清暑方建。宋初,受命无所改作所居,惟称西殿,不制嘉名。文帝因之。亦有合殿之称。孝武承统追陋前规,更造正光,玉烛诸殿,奇丽无比。
灵和殿 在台城内。益州刺史刘浚献蜀柳,武帝命植于灵和殿。三年,柳成枝条。柔弱状如丝缕,帝与公卿宴赏,叹曰:杨柳风流可爱,犹如张绪当年。
紫极殿 宋明帝所作。珠帘绮柱,江左所未有。齐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王俭、褚渊、王僧虔,连名表谏,手诏酬纳。
披香殿 在台城内。庾子山诗: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指此。
显阳殿  昭阳殿 齐太后皇后所居。永明中无太后、皇后。羊贵嫔居昭阳殿。
凤华殿  寿昌殿  灵曜殿 皆齐内殿,武帝时建。
芳乐殿  玉寿殿 齐东昏建,在台城内。东昏大起芳乐、玉寿诸殿,以麝香涂壁,刻画妆饰穷极绮丽。役者自夜达晓,犹不副速后宫服御极选珍奇,府库旧物不复用。民间金宝,价皆数倍建康。酒租皆使输,金尚不能足。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莲花。
重云殿 梁武造,在华林园。按《隋志》:殿前置铜浑仪,是刘曜光初六年孔挺所造。何承天以为张衡所造。
五明殿 在台城内。梁武帝谦恭待士,时忽有四人来,貌可七十。鹑衣蹑履,入丹阳郡建康里,行已经年,无人知者。帝召入仪贤堂,给汤沐解,御服衣之。惟昭明太子识之,一见如故。旧目为四公子。帝移四公子入五明殿,更重之。大同末,魏使崔敏来聘敏。博赡儒释,知天文医术。帝选十人于此殿,推论三教、百家、六籍、五运、九十馀日。敏丧神呕血归,未及境而卒。事类记,四人姓名闯,䨲杰,䴰䵎,仉䏿。难敏者,仉䏿也。光华殿 在台城,梁武帝大通中,施与草堂寺,取珠贝直百万,以其地起重阁。
求贤殿 在台城内,陈建。后主皇后沈氏居之,后端静好学。后主薨,自作哀册,文辞甚酸楚。芙蓉堂 在宋安抚司。
戏彩堂 在转运司正堂后。宋嘉定八年,真德秀将母,出使葺而名之,马光祖、王野皆公门下士。宝祐中,同持节于此,新其堂,刻石识之。忠宣堂 在转运司西厅,本双槐堂。真德秀改建。
清如堂 在清溪渌波桥北。宋马光祖建,取御翰中一清如水之语,梁椅为记。
大本堂 明洪武初建,以为太子,诸王授经之所。延四方耆儒于其中,公侯子弟皆就学焉。今废。魏观郑国公常茂等,授经大本堂。诗郑国蕲侯弟子群储闱,时得奉慇勤宫,花细挹研朱露禁柳,微溅洒墨,云御气。日从双阙望,书声时彻九重,闻楚王可是推仁爱,临帖常容半席分。古射堂 在石头城东。
积弩堂 在石头城。
中皇堂  南皇堂 晋宋守都,二堂,俱屯兵处。
正阳堂 在乐游苑。
玉麟堂 在府治,取留守玉麟符之义。
锦绣堂 在忠勤楼下,宋理宗御书堂额。
筹思堂 在转运司治内,本筹思亭。宋绍兴二年改建。
范蠡宅 按《乾道志》:在长干里。《丹阳记》: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越城中。古注云:勾践既灭吴还,金陵居长干筑城。今越城故址犹存,在长干桥西南。
张闿宅 在小市。闿尝为廷尉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患之。讼于州府,不见省会。贺循出相与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之。闿闻之,为毁都门,诣循致谢。循时为元帝丞相军咨祭酒。
汝南世子宅 近瓦官寺。
宋明帝旧宅 在青溪中桥北。即位后,改为湘宫寺。
齐武帝旧宅 宋《旧志》:今城东一里青溪上。齐书帝讳颐太祖长子,生于建康青溪宅。永明三年,幸青溪宅。
梁武帝宅 在城东十五里同夏浦。后为光宅寺,宋大明八年,帝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后即位,置同夏县。
吴张昭宅 在秦淮南,今聚宝门外。
张悌宅 在城南板桥。
是仪宅 在台城。按《吴志》:仪性俭门甚陋,帝幸其宅,麦饭蔬食,无所增加。孙权见大屋人谓仪宅,权曰:必非。
诸葛恪宅 在元风观前。
陶璜宅 在石头坞,其地名陶家渚。
晋陆机宅 在越城西北。按《旧志》:临淮有二陆读书堂,带秦淮屏钟山最为幽邃。后机入洛,作怀旧居赋。即此。
王导宅 在乌衣巷。南临骠骑航,今当在武定桥东。《晋记》:江左初立琅琊,诸王居乌衣巷。导尝使郭璞筮之,卦成,璞云:吉无不利,淮水竭,王氏灭。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谢安宅 在乌衣巷骠骑航。侧桓灵宝之乱,欲以安宅为营。谢鲲曰:召伯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宅耶。灵宝惭而止。
谢尚宅 在竹溪渡。今下水门内。永和四年,尚舍宅造庄严寺,宋改名谢镇西寺。
谢万宅 在长乐桥东。
纪瞻宅 在乌衣巷瞻为镇东。长史乞归,进骠骑将军宅,侧浮航,遂名骠骑航。
谢元宅 在土山,其地名康乐坊旁,有谢元走马路。
郤鉴宅 在青溪上。杜姥宅 在冶城侧。《地理志》:在端门外直兰台路。东晋成帝后杜氏母裴,乃杜弘治之妻。吴隐之宅 在古都城南五里。今双桥门内。所居内外,茅堂六间,篱垣仄陋。妻子不免寒露。刘勔宅 在蒋庙东北,名东山园。何尚之宅 《旧志》:在南涧寺侧,尚之庐江灊。人为丹阳尹,立私宅于南涧,置社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并慕道来学。
顾恺之宅 在瓦官寺东北,恺于宅内建层楼为画所。风雨寒暑不下笔,必天气明朗时,乃登楼染毫,即去梯。妻子罕见。
沈庆之宅 在古城东南十里,今上方桥左右。《南史》传云: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区,室宇甚丽。又有园在娄湖,庆之一夕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官,柳元景造之,鸣笳列卒满道。庆之插杖而耘,尝赋诗云:老朽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谢几卿宅 在城东南十八里。几卿免官,居白杨之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常满座。
建平王刘宏宅 在鸡笼山。宏年少,笃好文籍。太祖爱之,立第,尽山水之美。
齐竟陵王子良宅 在蒋山。子良行宅诗访宅,北山阿卜居西野外,幼常悦禽鱼,卑性羡蓬荟。萧坦之宅 在秦淮上。
刘巘宅 在青龙山阳。按《南史》:巘居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陋。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竟陵王子良表武帝,为立馆,以檀桥地给之。周颙草堂 在钟山北。颙隐居之所,后出为海盐令,舍宅为草堂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以讥之。
梁沈约宅 在钟山麓,名东田。按《南史》:约迁尚书令,名誉虽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东田,瞩望郊阜,尝为郊居赋以叙其事。又尝赋东园诗,有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之句。《鸡蹠集》云:约宅成刘查赞之。约报云:惠以二赞,词采妍富,便觉此地佳胜十倍。
范云宅 在城东南七里,临秦淮。
伏挺宅 在古潮沟西北,挺于宅中。讲论语时,士大夫往听者,为之倾。朝生徒常数百人。朱异宅 在府城东北。异及诸子自潮沟列宅,至青溪台池。玩好岁时,与宾客游宴。
到溉宅 在县东,临秦淮。
谢灵运宅 即康乐坊故居。
王僧绰宅 在县治南,古大社西。周顗、司马秀,苏峻,皆居此。祸败,目为凶地,僧绰曰:大丈夫当以正道自居,何宅之有凶吉。
檀道济宅 在青溪。
江总宅 在青溪。金陵故事,南朝鼎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胜地。至宋,段约居之。
孙阳宅 即对江总宅。
陈韦载宅 在白山下,江乘县之北,屏绝人事,不入篱门者,几十载。
唐王昌龄宅 近青溪。
冷朝阳宅 在白下门外。
南唐李建勋宅 在青溪上。
徐铉宅 在亭子桥,园池甚盛。
张洎宅 在秦淮北岸。洎为南唐参政时,赐第。韩熙载宅 在城南戚家山。
孙晟宅 在凤台山西冈。韩熙载见门巷卑陋,谓曰:湫隘若此,岂称为相第耶。明年果拜相。宋王安石宅 在半山,王安石后舍为寺,赐额报宁。
杨德逢宅 在蒋山,近后湖,自号湖阴先生。按《王直方诗话》:丹阳陈辅,每清明上冢,至蒋山。过德逢居,清谈终日。岁为常。后频岁访不遇,题一绝于门,云:北山松粉未飘花,白下风轻麦脚斜。身似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王安石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蔡宽夫宅 在青溪南。宋贡院基是其地,按《南窗纪谈》:蔡宽,夫侍郎治第,青溪南穴地为池,数尺,见有瓦砾,惊异。又深尺馀,有釜镬瓦锡器。多破碎交错,仆压于下灶、下苇,灰犹存。又穷其旁,大抵皆人居也。然后知其下,前代为平地。经六朝丧乱,瓦砾积而至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信哉。
王鉴宅 在东山。
汪胶宅 在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