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六十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六十一卷目录

 江宁府部汇考九
  江宁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职方典第六百六十一卷

江宁府部汇考九

江宁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府县《志》合载本府〈上元江宁二县附郭〉
灵谷寺 在钟山东南,旧于独龙阜建道林寺,梁改开善,宋改太平兴国后改蒋山,明洪武初徙山之东偏,改名灵谷,自山门入松径五里,乃至寺,其中路履之有声,鼓掌则声若弹丝,俗呼琵琶街,梵王宫殿不施一木皆垒甓,空洞而成其殿庑,规制彷佛大内,后有浮图,即梁宝志幻身改葬于此,塔前有石泉回曲,僧昙隐所得八功德水也。石旁有古松偃干,明高帝月夜挂衣于上,虫蚁不生,方丈扁以青松堂榜,明高帝山居诗于上寺左,有梅花坞寺,有明高帝大灵谷寺记,及徐一夔奉敕撰灵谷寺碑,今废,殿独在。皇清顺治十六年,僧羽南重修,募种桃花万树。
栖霞寺 在摄山,南齐明僧绍故宅,永明七年舍为寺,陈江总有碑。隋造舍利塔于寺后,唐改为功德寺,高宗制明隐君碑,南唐改妙因寺,宋改普云寺,仁宗赐金宝方碑,明洪武初仍名栖霞寺,寺有王世贞记。按摄山一名伞山中峰,屹然卓立,左右山环抱如拱,天王大雄法堂诸殿接于中峰之麓,隋舍利塔前中峰涧水从石莲孔中喷出,为品外泉倚山,石佛千身为千佛岩,纱帽峰明月台循中峰而上,有白鹿泉、珍珠泉、叠浪岩,再上为天开岩,为明徵君故宅,后有白乳泉僧寮倚山架壁各擅其胜,白云庵紫峰阁尤称幽峻,历来高僧栖息明开法觉,浪禅师塔在焉。笑峰竺庵继起,山门重新,今禅堂创建于中峰之下。
鸡鸣寺 在鸡笼山,与覆舟台城相接,晋永康间倚山为室,始创道场,明初为普济禅师庙。洪武二十年改创鸡鸣寺,置门三:曰秘密关,观由所出尘径皆赐额也。迁灵谷,宝志公法函瘗于山麓,建浮图五级山,广数亩,规制盘折高下,若数里,山门之右有施食台,寺中有凭虚阁,望湖亭,登览最胜。吏部尚书王㒜有重修记,释道果有施食台记,刑部郎吕律有凭虚阁记,今阁圮。皇清康熙癸卯塔燬,重修葺之,并易山门而湖山烟景犹见,六朝胜概。
清凉寺 在石城门内崇山之阿,极幽邃,登望则城郭楼观江上,诸山一览而尽,吴顺义中为兴教寺,南唐为文益禅师道场,号法眼宗,最盛,后主尝留宿寺中,有诗云未能归去宿龙宫,宋太平兴国间改清凉广惠寺,苏轼尝舍弥陀像于寺中。明洪武初周王重建,赐今额左上,为清凉台,俯视大江即南唐翠微亭旧址,登览最胜,秋高气爽,游人来其地者多徘徊不能去。铁塔寺 在朝天宫后,刘宋泰始中建,名延祚寺,梁王僧辩讨侯景,景使其党宋长贵守延祚寺,即此地。唐有僧灵智生无目,能通晓经论,时人称有天眼,为建塔于寺,宋熙宁中赐寺名曰正觉,改塔名曰普照,王荆公尝于寺西作书院,有轩名箨龙。建炎三年以法堂西偏为元懿太子攒宫,明建文中尝募修,今寺废,独塔存。永庆寺 在北门桥之西,梁永庆公主建,又名白塔寺,明洪武中重建,赐今额。万历间修,太史顾起元为记,其地深僻,林竹苍翠萧然,野旷出寺数十武,即谢公墩。
吉祥寺 在清凉山之北,元时为天妃庙,明永乐初改寺。按《金陵志》:宋有吉祥寺,治平二年赐额疑即此。万历间焦竑读书于寺,建华严楼,为重修吉祥寺碑记,后有古梅虬枝,铁干扶疏十亩,新安鲍元泽见梅拜之,建拜梅庵。
金陵寺 在马鞍山,唐沙门贯休建,明正统中内使金普英重修,赐额。崇祯中庐山僧融城居此墓,塔在山后,今其徒隐,明嗣法南涧开禅于此山,门重新寺后遂有亭,晋安董崇相所建。弘济寺 在观音门外燕子矶。明洪武初,即山建观音阁。正德间因阁建寺,赐名弘济。礼部侍郎吕楠记之,殿阁皆缘崖构成,危石半空,嵌绝壁上,以铁绳穿石系栋,俯临大江,咫尺望矶头,
下瞰江水如燕怒飞,波涛喷激,历历如画,今禅堂新构,金绮交错,而江山益为之增丽矣。静海寺 在仪凤门外卢龙山之麓,明永乐间命使海外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静海。寺中有危石,下空洞,相传虞允文三宿于此,有宋人题字于上,是时石临江浒也。潮音阁杰出殿表,寺有礼部侍郎杨廉重修碑。
幕府寺 在幕府山,晋元帝渡江,王丞相导尝建幕驻军于此。梁天监中武帝与宝公来游,始建寺,因名幕府。明万历间重修,山有达摩洞,傍有芦,相传达摩折以渡江之馀。
嘉善寺 在铁石山,明正统中僧法通建寺,赐今额,山椒有石佛阁、苍云崖、一线天,奇石绮错,崖壑幽胜。
崇化寺 与嘉善寺相连古高峰院。明正统间重建,赐额。有吏部尚书魏骥碑,崖下有泉沸起,水面若散花,故名梅花水。
草堂寺 在钟山乡,临大江,旧建钟山西麓,明洪武七年以其地为开平王墓徙寺于此。佛国寺 在太平门外钟山之西,古华严庵,明景泰间僧募建,赐今额,今复重修。
三塔寺 在神策门外,明永乐间建,旧有寒光亭,今废。
兴善寺 在太平门内,明内使建。皇清康熙五年,寺僧重修。
普缘寺 在城北隅,晋名耆阇寺,明成化间僧能智重修赐额。
祈泽寺 在高桥门外祈泽山,刘宋时建,梁即寺置龙堂,龙池在焉。世为祈祷之所,明嘉靖间重修寺,去城远,游人之至者亦少,其北入山五里有天宁寺,在青龙、彭城二山之间,最幽胜。定林寺 在方山。宋乾道末年建,钟山旧有上定林寺,寺废,请其额徙此。明弘治五年重建,有昭明读书台、石龙池诸胜。
翼善寺 在土山,即谢安东山高卧处,梁名资福院,武帝时宝公说法于此,宋元改净名寺,明正统间始赐今额。
天宁寺 在高桥门外,宋治平间建,明正统重修,山淋幽迥,野泉散落,人迹罕到。
庄严寺 在高桥门外,按《建康实录》:谢尚永和四年舍宅造庄严寺,宋大明中路太后另建庄严寺于西药园,按《金陵新志》:谢尚庄严寺改兴严寺,考谢尚宅在城中竹格渡,不知何年徙此,明永乐间僧真常重建,仍前名,江总旧有寺碑。龙潭寺 在龙潭。
本业寺 在麒麟门外,按《建康实录》:梁天监九年建,有唐乾符年寺碑,尚存。
紫竹林 在城北耆阇山麓,明崇祯间禅师颛愚建,师初开堂江西,青源云居称云居颛愚,和尚尝露坐伞下入定,如木石,又称伞居,爱城北静僻,结茅兹山,自题曰紫竹林徒妙,明增修。皇清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构一阁一亭于山巅,阁曰揽胜亭曰共赏,作紫竹林碑记。
文昌庵 在白塔街,旧有昭庆寺,其地多荒圃败池,旁迤大阳沟,红花地一带阒无居人,建塔镇之,宋易昭庆为龙翔,而塔附焉。至元寺燬,不复建,而塔独存。祈祷多应,里人殷一桂、司马逵等购屋为庵,延僧居,司香火以奉文昌。
隆昌寺 在府治六十里宝华山,梁宝志公开创,故称宝华。明初久废,嘉靖间僧普照断臂祭虎,梵林建宝公庵,万历三十六年,僧妙峰奉旨供铜殿于巅,建圣化隆昌寺,崇祯十年,三昧律师住锡为律堂始,十五年奉旨改向增修。皇清顺治二年,律师见月恢弘其制,建受戒坛,四方钦仰,有御史陈丹衷碑记。
慈应庵 在麒麟门外龙潭大道,为宝华山隆昌寺,往来下院,康熙六年居士薛必科建。古林庵 在吉祥寺左,明万历间律师古心创建,今藏林恢弘,旧规轮奂一新。
华严堂 在城北紫竹林之南,西江头陀华严海玉建。
栖贤庵 在谢公墩庐山,高僧乐予结茅于此,余大成额其亭曰编覆,白毫凌世韶又题曰桥峦,新荫林壑,深秀栖禅胜地。
文昌阁庵 即文昌书院,杰阁三层以奉帝像,大殿铁佛罗汉,相传古草堂寺宋像。
金刚经塔 在天界寺禅堂,以经名为塔门之额,接以全经演为七级,委折回旋,盘曲而上,每层栏楯上皆巧值佛字,钟惺所书人争拓之,惺自记碑,末云万历庚申,惺病自七月至十有一月,几殆梦,若有人教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天
启辛酉六月自书塔经,刻石于天界寺禅堂,供养梦登金塔光明遍照,足之所至,塔随身长塔至今存。
大隐庵 在耆阇寺西,顺治十七年建,一名祗陀岭。
菩提场 在钟鼓楼西北隅,明永乐间常侍刘瑞建,名普光庵,万历释真洪易今名。
济生庵 在石城西隅乌龙潭之南,大中丞余大成建。
唱经楼 在北门桥北,明仁孝皇后建。
药师庵 在复成桥之北,明崇祯间御史郭维经、胡接辉建,后废。皇清顺治十年,僧完璞重建,规制胜前。
古观音庵 在府治前板巷。
华严庵 在武学后,里人章如意、施僧达如募化重建。
水草庵 在通济门外,明万历间建,为放生接众之所。
观音庵 在西华门之西,工部侍郎周天成修。普济庵 在大中桥,僧妙峰募建。
朝天宫 在城西全节坊,即吴冶城,晋西州城刘宋国学皆其地,杨吴时建为紫极宫,宋改名祥符,寻改天庆观,元名元妙观,天历中为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重建,赐今额,殿后有万岁亭,凡大朝贺行礼于此,习仪西偏有西山道院,又有东麓亭,眺览踞城中之胜,山后有吴王夫差铸剑池,晋改西园,建冶亭其上,卞忠贞墓在焉。郭文举故台亦此地,宫之制前为大通明殿,又前为三清正殿,叠拱层檐,琉璃闪映,备极雄观,山门径道折而为九,有飞霞阁、景阳阁诸胜,西山道院者。明初建以馆,刘真人云林丛蔚居然松坛芝府,成化间大学士商辂奉敕勒碑。神乐观 今改为真武行宫,在洪武门天坛西,明初举郊庙之祀,合用大乐,选乐舞生习,教其中名神乐观,后迁都北京,止祀。
先师孔子岁大祭奉常,先日集宗伯官寮至观,试
乐朱干绛节白羽,黄冠犹列两阶,而陈九奏焉。今观废乐犹存,有亭曰醴泉,明文皇在观结坛溢出,庶子胡广奉敕撰瑞应醴泉碑。
天妃宫 在狮子山下,明文帝遣使海外,飓风黑浪,赖天妃显护。永乐十四年敕建宫枕城,城半在山,当时龙江经其下,宫殿华峻,廊庑绘海中灵异,玉皇阁高可见江,与远近帆樯相映,宫后有娑罗树,亭有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卢龙观 在卢龙山,与仪凤门相接,洪武初建,景泰间重修,明高帝剋伪汉陈友谅,亲树旌麾督战于此,尝欲建阅江楼,不果,山初名卢龙,今改狮子山,观仍旧名。
洞神宫 在淮清桥西,宋建,明正德间修,相传为江总宅。《金陵志》云:宋景定四年,制使姚希得创蜀三大神庙于青溪侧即此。
灵应观 在灵应山,与石城门近,宋名隆恩祠,明正统间住持俞用谦奏赐今额,山下有潭曰乌龙潭,可百馀亩,祈雨有验,故以灵应名,今为都人士放生之所。
朝真观 在长寿山淳化镇东,明正统间建,道士葛可澄请道藏敕赐。
洞元观 在天印山之麓,葛仙公白日飞升处。吴大帝赤乌二年建,唐贞观中并入岩栖观,宋改崇真,元因之,明重建,赐洞元额,群峰回合,万木萧疏,真仙都福地。仙公洗药池、炼丹井犹存。仙鹤观 在仙鹤门外,汉时建。明万历间重修。玉虚观 在上方门外,吴时建茅屋,南唐保大间构殿宇,明万历十三年重修。
元真观 在中和桥北,明永乐十八年为敕封妙慧仙姑建,名元真堂,正统八年赐观额并道藏。
大报恩寺 在聚宝门外古长干里,吴赤乌间康僧会致舍利,吴大帝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江南塔寺之始也,晋太康间刘萨诃得舍利于长干里,复建长干寺,晋简文帝敕造三级塔,梁武帝诏修,宋改天禧寺,建圣感塔,元改天禧、慈恩、旌忠寺,后燬。明洪武间,黄立恭请修,永乐十年敕大建之梵宇,悉准宫阙造九级琉璃塔,赐额大报恩寺,嘉靖间大殿燬,惟塔存。皇清康熙三年,居士沈豹募建大殿,规制宏丽,殿左为禅堂,有三藏殿,唐三藏法师石塔在焉。有修藏社僧松影修藏十年,藏成,塔后为无梁殿,万佛阁,僧休然建。阁后有放生池,濠上亭,皆与塔前后相映,塔高百馀丈,五色琉璃合成冠,以黄金宝顶照耀云日,夜篝灯百二十有八,数十里风铎相闻,钟山大江悉在凭眺中,万历间塔顶偏僧洪恩修正。皇清顺治十七年,雷火损塔,寺僧重修。
天界寺 在聚宝门外善世桥南,旧在城中大市桥北,元名龙翔集庆寺,学士虞集有记,明初改天界寺,洪武戊辰寺灾,徙建今所,榜寺门曰善世法门,永乐间增置毗卢阁,栴檀林三十六庵,天顺间重建观音轮藏诸殿。成化中益廊庑规制宏敞,僧庐幽邃,寺中万松庵半峰亭最胜,庵有王问题额,崇祯间博山舣禅师开法于此,大振宗风,其后觉浪盛禅师继之,朴庵倪嘉庆、苍舒凌世韶、涉江陈丹衷俱有诗记。皇清康熙六年,嗣法石潮重修禅堂,广其规制。
弘觉寺 在牛首山,梁天监间司空徐度建,名佛窟寺,唐大历元年代宗因感梦敕修浮图七级,相峙东西峰顶。宋太平兴国二年更名崇教寺,明正统间改赐今额,兹山为唐法融禅师开教处,入门有白云梯石磴百级,银杏一株,荫蔽天日,缘石径而上为观音阁,为兜率崖,又上为文殊洞,旁有阁,明罗洪先题曰含虚阁,隘且圮。皇清康熙丙午,太守陈开虞拓而新之,峦壑万状,踞牛首之胜,勒石为记。按《新志》:旧传牛首山下有辟支佛窟,宋大明中移郊坛于山之东峰,执事者导从百馀人游,西峰石窟见一僧趺坐,问之,忽无所有,但遗锡杖、香炉、瓶盂而已,至徐度建寺,因名佛窟舍利塔,在文殊洞前,影入禅堂隙中,倒挂佛几阴晴不改,西峰又有方塔在,文殊洞前寺据双峰之间,俯临众壑,绀殿云浮,丹楼霞起,峦容树色,高低隐见,阴晴异状,四序皆宜,图画莫能及也。
幽栖寺 在牛首花岩之间,宋孝武时建,寺在幽栖山,故名,唐贞观初法融禅师居此,更名祖堂,明屡经修建,修撰焦竑、顾起元中丞余大成、礼部沈匡济各有记,兹山自融祖开山,代不乏人,前明如海天、天竺、雪浪、觉浪后先掩映,今石溪住锡山中。皇清康熙六年重修。
花岩寺 在幽栖山阴,即古献花岩,唐高僧懒融居此,有百鸟献花,因名。明成化间建寺,赐今额,寺中岩洞台阁最盛,寺在芙蓉峰之半,上有芙蓉阁,翠微房,澄江台,大观堂,极佳。巡抚林天擎建庵,名滴翠轩,踞花岩之胜。
能仁禅寺 在聚宝门外天竺山,旧在古城西门,宋元嘉中文帝建,唐会昌中废。杨吴太和中改报先院,南唐升元中改兴慈院,宋开宝中又废,太平兴国间更建,改承天寺,政和中改能仁禅寺,建炎中兵燬,庆元间重修,明初寺灾,洪武戊辰改建今地,嘉靖初复灾,万历间重修。皇清顺治间复修,按《景定志》:寺在南厢嘉瑞坊,按游九言记寺南接秦淮数百步,其地古青溪之濆也。自宋始建,至南唐改兴慈,无鑴识可考,独据《图经》所载,然中间兴废,谁所继续。院之老僧仅能记本朝之言,院故在西门双庙之东,至道中有圆觉律师德明者,际遇太宗召见,赐御容及罗汉像以归咸平,间重赐院基田产,更律院为禅寺,宠以诗章,寺复显,至崇宁赐名承天,政和七年改能仁,今之寺基,咸平所赐而迁也。碧峰寺 在聚宝门外,晋瑞相院。永嘉中为寺,唐贞观中敕褚遂良重建,改翠灵寺,宋淳化改妙果寺,元至元中改铁索寺,明洪武中敕建,居异僧金碧峰,因名。皇清顺治十三年,翰林邓旭重新之建华严宝阁,廓然改观,为之碑记。
高座寺 在雨花台梅冈,晋永嘉中建,名甘露寺,西竺僧尸梨蜜据高座说法,因名。按《高座旧志》:有僧号高座道人,葬此,故名。或曰竺道生所居曰高座,皆不可辨,明洪武中重修,弘治间复加恢拓。皇清顺治十五年,更建大殿,寺中观音罗汉像最古,
《旧志》寺有志公手植松,有中孚塔,永宁泉,甘露井,安隐院,总秀堂,今永宁分为二,并峙梅冈,有然理庵、木末亭、看竹轩,皆游赏胜处。中孚李供奉白之从子披缁止高座寺,今中孚井在松风阁旁。
永宁寺 在梅冈,古名刹。按高座亦名永宁,今为二僧古渊重建,后有方正学祠,景大夫祠,其地高敞,下瞰数仞,群峰环绕,后有啸风亭,南对雨花,北眺钟陵,据南冈之胜,永宁泉出于其间。宝光寺 在梅冈东南,旧名天王寺,宋大明中建,梁废,为昭明太子果园,杨吴时为徐景通园,南唐保大间更建奉先禅院,后葬昙师,起塔名
宝光塔院。元改为寺,曰普光,明初赐今额。瓦官寺 在城西南隅,按《建康实录》:晋哀帝兴宁二年诏移陶官于淮水北,遂以南岸陶所施僧慧力建寺,故名瓦官,内有晋义熙中狮子国所献玉佛,先有徵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图,世号三绝,南唐升元中改寺曰升元寺,阁曰升元阁。宋太平兴国五年,改为院,额曰崇胜戒坛。明初寺废,嘉靖中杏花村建积庆庵,掘地得升元石像,云此即瓦官寺故地,遂改为古瓦官寺,建阁曰青莲。
凤游寺 在凤凰台之右,初名丛桂庵,明嘉靖间因积庆庵改为古瓦官寺庵,与寺相对,遂名上瓦官。万历乙未,焦竑易今名,立石为记,台属寺内,顾起元凿池,立放生碑于台下,后废。皇清康熙六年,守道周亮工、知府陈开虞因绅士请复其旧,为金陵胜事云。
鹫峰寺 在钞库街,南齐为东府城,梁为江总宅,唐乾元中刺史颜鲁公置放生池,东接青溪。宋淳熙间待制史正志移于青溪之曲,明天顺间即其地建寺,赐额曰鹫峰。
回光寺 在城南隅,梁天监间创萧子云飞白大书寺,额名萧帝寺。南唐保大中改法光寺,宋大和中改鹿苑寺,明永乐间有回光大士自西域至,重建,改今额。
护国庵 即关帝殿,在骁骑营凤游寺北,僧法俊重修。
普惠寺 在三山门外,明永乐间为唱经楼,天顺年重修赐额。
封崇寺 一名卧佛寺,在三山门内。
净觉寺 在府治三山门内,明洪武间敕赐,宣德年重修,郑和题请,其子孙世守之。
安隐寺 在雨花台,即古安隐院,明永乐初重建,奏赐今额,北接高座,南连宝光,东对永宁,冈陇之间,林木森郁,南朝旧迹。
寂照寺 在慧光寺东路,自树杪而下极幽邃。静明寺 在寂照寺西,有玉华泉出山下。西天寺 在报恩寺后虢国公墓右,明洪武中西域僧班的达居此,示寂敕建赐今额。
永福寺 在天竺山前能仁寺东,明正统中建,赐额,有孔雀台,弘治辛酉重建。
德恩寺 在西天寺东,晋普光寺基,明正统间重建,奏赐今额,嘉靖间燬,惟殿存,今重修。永兴寺 在梅冈西南,明成化初年赐额,林壑幽阒,规制甚丽,今重修。普照寺 在永兴寺旁,元至大间僧无尽建,明成化间僧定瑀重修,赐额。
普德寺 在聚宝门外,明正统间创建,前后山苍翠环绕,松林深茂,旁接雨花之胜,焦竑有建华严楼记。
华严寺 在安德门外,寺本古迹,久废,明永乐间重建,其寺僧以植花果为事。
慧光寺 在新亭乡,宋治平间建,赐古光宅寺额,创制极古,佛宇后山石如掌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明洪武重建,赐今额。
祝禧寺 在安德门外,明正德间建,赐额。大山寺 在牛首山之西。
江心护国烈山寺 在烈山上。
天隆寺 在凤台门内重冈邃岭,有古林律师塔在焉。
三山寺 在三山之麓,明洪武十三年工部侍郎黄立庵建,其地三峰相连,中隐孤寺,有矶头悬江中,登者豁目。
永泰寺 在吉山,梁建,南唐葬净果禅师,因名净果院,后复改寺。
外承恩寺 在郭外南城大北乡东南,去聚宝门三十里,明正德间创。
通善寺 在郭外南城东,去聚宝门三十五里,旧名龙泉寺,唐鹤林素禅师说法处,明初镜中禅师重建,奏改今额。
广缘寺 在郭外南城建业乡,东去聚宝门三十五里。
圆通寺 在郭外南城光泽乡,东去聚宝门三十五里。
佑圣庵 在郭外南城孝义村,东北去聚宝门三十五里。
资福寺 在郭外南城建义乡,西北去聚宝门四十里。
均庆院 在聚宝门外二里,按《旧志》:在金陵坊,晋名天宝寺,唐开元改天保,宋绍兴初移其额于雨花台下,有宋故三藏法师塔铭。
月印庵 在城南雨花台址西北,去聚宝门二
里,岁久荒颓,明弘治间僧净俊重修。
永宁院 在聚宝门外二里。
宝林庵 在聚宝门外三里,徐魏国公创,覆地松阴,古苔新径,雨花欲尽,忽复得此。
瑞相院 在南城外西北,去聚宝门三里,羽林二郎冈晋尼刹,至宋改为铁罗寺,又改铁索罗寺,齐为翠灵寺,又改妙果寺,宋改瑞相院,明因之,按《志》:瑞相有二,此为太平兴国二年僧请其地重建,又碧峰寺亦系瑞相,不知孰为旧基。惠应寺 在聚宝门外三里,明正德间建,今圮。崇因寺 在城南十里石马山之阴,宋时名旷野寺,齐废,梁大同中复,唐开元中以懒融尝居改禅居院,太和中改崇果院,宋改寺,额曰崇因。明嘉靖间重修此地,旧为新亭,有王谢遗迹,陈轩金陵集刘谊诗云:十里崇因寺,临江水气中。寺有观音画像,东坡颂,李端叔跋曰:东坡南迁尝祷而应,遂作颂,前人已为刻石后,有诏所在,东坡文皆燬,人不敢违,余问石所在,曰:几碎矣。索之力乃得于库中,米廪后尘土深数寸,稍曳出,加湔洗而灿然如未尝毁者,盖先是庞居士用其馀刻,颂像已断裂而颂独全。
英台寺 在南城外安德乡,去聚宝门外十五里,按《乾道志》:旧在新林市。
慈善寺 在南城外安德乡。
兴福寺 在南城外安德乡,东去聚宝门外二十五里。
外永宁寺 在南城安德乡北,聚宝门外十里,明正德间创建。
德胜寺 在南城安德乡西,聚宝门外三十里。广兴寺 在南城安德乡北,聚宝门外十里,明景泰二年僧会兴刱建。
智安寺 在南城新亭乡北,明初僧昙周塔院,景泰间燬,仅存僧院。
德寿寺 在南城安德乡西,聚宝门外十里。天隆极乐寺 在南城安德乡西,聚宝门外十里,明宣德间建为天然和尚塔院,今渐圮。建初寺 在秦淮西南,即吴祗园寺,赤乌四年为天竺康僧建,唐曰长庆,南唐改奉先。
宁海寺 在聚宝门外三十里,明正统间中使至西洋诸国,船回遇海风,作念佛号解脱,奏闻赐建。
静居寺 在南城江宁镇东北,按《乾道志》:本唐天福寺基,会昌中废,南唐复为净住院。宋治平改今额。明如之。按《实录》:梁天监五年,置净居寺,歙州刺史刘威造即此。
清福寺 在南城安德门外秣陵镇北。
栖隐寺 在南城泰南乡东,明洪武间创。葛塘寺 在南城泰南乡东。
真如寺 在南城葛仙乡昝巷北,明洪武间创,隆庆间重修。
妙明寺 在南城葛仙乡北,聚宝门外四十里。天竺山福兴寺 在南城天竺山下聚宝门外八十里,梁大同二年袁平造,唐上元二年僧道融移旧额改创,明初重修,唐碑在焉。
后阳寺 在南城祁门乡西,聚宝门外七十里。系万回道场。宋开宝八年赐额,在后阳村,因名。后黎寺 在南城铜山乡西,聚宝门外六十里,旧名净相院,唐天祐中建,南唐为泗州塔院,宋崇宁中改净相院,俗呼今名,明洪武间重建。建昌寺 在南城山南乡北,聚宝门外九十里,按《乾道志》:名建昌院。
西林寺 在南城山北乡西南,聚宝门外六十里,宋绍定间建。
般若寺 在南城天王山南,聚宝门外九十里,元大德中有法秀禅师止此,明太祖渡江闻师名,入山,与语相契,敕建其山,形若莲华,二水环绕,翠华临处,荒林野麓,悉成灵区。
明性寺 在南城山南乡南,聚宝门外九十里。衲头庵 在南城山南乡南,聚宝门外九十里。高台寺 在南城山南乡南,按《旧志》:本高公台院,宋景平中建。
延祚寺 在冶城后,宋太始中都人舍宅建寺。湘宫寺 旧在青溪桥北,本宋明帝故宅,费极奢侈,虞愿曰:陛下起此寺,皆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极慈悲。帝怒曳去。
开善寺 梁天监十三年,以定林寺前冈独龙阜葬志公,永定公主以汤沐资造浮图五级。十四年即塔前建寺,今灵谷寺是其地。
百福寺 在石灰山东,梁武帝与志公同游此山,建寺曰同行,亦名圣游。宋嘉祐中易名宝林寺,明洪武中重建,易今名,法堂前有奇树。
同泰寺 梁大通元年造,在后宫建大佛阁数重,梁帝舍身之所。
大爱敬寺 在钟山。
永建寺 在宣义乡,近雁门山,梁天监二年置。光宅寺 梁武帝舍故宅为寺,云光法师讲法华经,天雨花之所。
帝师寺 在保宁寺北,宋延祐七年建,今废。法王寺 按《旧志》:在乌衣巷白塔寺东,晋龟兹国沙门鸠摩罗什以道闻于时,隆安三年遣使往迎致之,帝出朱雀门迎之,施地建寺,赐额法王,尊为三藏国师,寺久燬。元至顺间,天禧主僧复构寺,今并入报恩寺,按三藏塔院或即此地,今讹为元奘塔,未可知也。
宋兴寺 一名兴教寺,在南门外,按《庆元志》:兴教院即宋兴寺故基,在蒋山,宝公塔西二里有志公洗钵池,按《乾道志》:徙长干寺南,亦名宋兴。按《景定志》:在南门外,刘裕故居者,非按宋兴熙寺名相近,故或疑一寺,二《志》所载不同。
正觉寺 按《金陵志》:在炳灵公庙西,今废。华光庵 在城内斗门桥南中城地,明成化间创建,年久颓废。万历三十三年重创,有亭阁,临秦淮可以眺览。
一苇庵 在城内上浮桥中城地,明万历初年创常平茶庵,今重修,易名一苇庵。
五云庵 在聚宝门外中城地,建自明初,万历三十三年重修。
骁骑卫千佛庵 在城内骁骑右卫左所地东。普利寺 在三山门内,明景泰间建,天顺间赐额,万历戊戌灾,山门、围墙、基址仅存。
千佛庵 在聚宝门内水军所,明洪武初建。大中正觉庵 在城内中城大中桥南。
承恩寺 在三山街旧内旁,明御用监王瑾故宅。景泰间改宅为寺,成化三年重修寺,袤五百有四十尺,广杀其袤二百尺有奇。其东北皆附禁垣,南辟山门,门侧列肆七十馀楹,连欐以达于西,皆临通衢。岁入僦费以资,焚修而复其廛租,由山门入施,重门以次为殿者,六而翼以钟楼,缭以廊庑,他凡禅堂、丈室、僧庐以至斋庖库庾之所,又百二十有四楹。
接待寺 在江东门外,东去三山门六里,明洪武三十一年,敕建,后圮,嘉靖间重建。
积善庵 在郭城江东门外典牧所新河岸西,明洪武初建。
中和庵 在门外西城地,明正统间名观音庵。报国庵 在郭外西城典牧所小圩地,东去三山门七里。
殊胜寺 按《金陵志》:在城南,今废。
均庆尼寺 在武定桥下马道街内,宋咸淳中建,今废。
何城寺 在何湖侧,去城八十里,今废。
广兴寺 在石子冈祝禧寺旁。
大悲寺 在炳灵公庙侧,古系崇胜寺,宋乾道中重建,改上国安寺,今废。
百福院 梁天监中置名解脱,南唐葬證寂禅师,起塔为最乐院,宋为枢密王纶功德寺。崇福院 在南门外,宋元嘉中建,太平兴国中修,今废。
无相塔院 在城南,南唐葬清禅师,起塔因名,韩熙载作记。
归寂塔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齐太始中建,南唐保大中修。
福昌院 按《乾道志》:在牛头山前,古常乐寺基,与延寿院邻,唐天祐中置南唐后主,改今额。看经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四十里,建隆二年置地名任村。
广教院 按《乾道志》:在城西南六十里。
大仁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七十里,近慈湖界,唐有僧结茅于此,给额为仁王院,宋治平改今名。
小净觉堂 在武定桥东邑,文学马允襄、马迅、伍之芳、马龄公建。
黄鹿观 在通济门十五里。
三官堂 在城内武定桥地,明永乐九年建,弘治十四年重修。
四圣堂 在城内长春巷,明天顺间建。
太元庵 在凤台门外桃红地,明成化间建。敬思庵 在凤台门外南城西京村,宋朝建。阳堂庵 在凤台门外南城西林寺,宋朝建,明嘉靖六年重修。
移忠观 在安德门外南城木龙亭,宋《乾道志》移忠报慈禅院,有秦熹所造钟,迄明多经兵燹,
院废,为道家所居,遂名移忠观,古塔尚存。园林庵 在凤台门外南城小丹阳地,元顺帝三年建。
梁塘庵 在安德门外南城牛首山,隆庆元年建。
半山寺 东门至钟山,半道各七里,宋王安石故宅,舍为寺中有谢太傅像,顾长康所画古汴,赵希概云行都所见,长康笔缣,腐色剥几不可触,而阿堵瞭焉。有朱氏刻石维扬,后摹刻于此。万岁寺 在凤台门外,太监丘岳建,今废。磨田寺 在凤台门外翠屏山。
落星寺 在落星冈城南三十里。
清风寺 在小山,廖太监建。
国胜寺 在落马涧即所称南涧寺也,今废。幽岩寺 在青山,梁太清中置,今废。
大悲寺 在炳灵公庙巷,今废。
寿宁寺 即旧广孝寺基。《图经》云:本在钦化桥西,江宁县治南,南唐张洎舍宅,琼花一本内翰张瑰手植,今废。乾明寺 尼所居,《乾道志》云:在翔鸾坊,今发。礼拜寺 在聚宝门外,明洪武七年敕建,弘治五年重修。
祗陀林 在城南隅凤凰台之南,崇祯间巡抚余大成建,径山雪峤,天童五峰住锡于此。凤岭寺 在凤台门外。
圆觉庵 在驯象街,明万历间建,律僧白斋燃指臂备诸苦行,拓修殿宇,蔚为丛林。
大慧庵 在西天寺之南,下临赤石矶,今为放生善地。
经厂庵 在驯象门内,明永乐仁孝皇后建,赐碧玉石、镇殿西洋槐二株,刻藏经板,明末俱废。皇清顺治六年,僧默如重修。
清修院 在郭外南城皈善乡,宋治平间赐额,俗呼为青山寺。
佑国庵 在淮清桥,即明初逍遥楼,永乐初建。清源观 在雨花台侧,宋名清源庙,元至正重修,明成化十三年又修,赐观额,按清源君,蜀三神之一,祠据层阜,依山带江,庙貌灵爽。
慈光寺 在山南乡横水桥。
普化寺 在石子冈北,今废。
太冈寺 在西善桥。
隐仙庵 在清凉山虎踞关之麓,相传宋陶弘景隐居于此,故名。明初冷铁脚尹蓬头诸真人多游戏其间。嘉靖间重修。崇祯二年复广其基,魏国公徐弘基、工部王思任立,有碑记。
全真堂 在清凉山之阳,原朝天宫钵堂,明万历戊午,礼部尚书沈漼议改于此。先是,汉名开化堂,晋名育真,元改全真,明祀五仙于此。皇清康熙五年,巡抚林天擎、部院赵廷臣捐俸重修,
为之碑记。
明觉寺 按《乾道志》:在菜园务,今废。
栖真观 在安德乡,明正统中建,赐额。
衡阳寺 在清风乡,旧名衡阳资福禅院,古宝城寺基,唐天祐三年,徐温重建,易今额,按《庆元志》:寺旧有齐己、牟儒二上人,重开衡阳寺古迹,诗刻云:古迹重闻一朗兴,斸烟寻得宝阶层。只应云鹤知前事,为问齐梁旧住僧。废井荒池犹浸月,短松低柏欲遮灯。淳于道士真高达,抛却林泉便上升。今无存矣。
延祥寺 在汤山西,一名圣汤院,唐韩滉小女有疮疾,浴于汤而愈,为建此寺。
白塔寺 在县西北铁塔寺后。
清真寺 在县北二十五里。
慈仁寺 在慈仁乡。
普缘寺 在神策门内。
外鹫峰寺 在小安德门外,北去聚宝门五里,明宣德间为善世鹫峰禅师塔院,今殿宇多圮。
句容县
兴教寺 在县治东北,晋咸宁间建,明永乐中重建,僧会司在焉。
崇明寺 在东北隅,晋咸熙中建,名义和,梁昭明太子书额,唐会昌中废,天祐二年重建,宋太平兴国间改,今额寺有浮图甚峻,明隆庆大学士李春芳修钟楼,有赵子昂题扁,崇祯间再修。皇清顺治四年告成,殿后有毗卢阁,轮奂庄严,极称雄伟。
金华寺 在县治东南隅,晋咸康三年尚书令李邈舍宅造灵曜寺,宋改今额。
崇熙宫 在茅山华阳洞南门东,即旧崇禧院,元延祐中改为宫。
元符宫 在茅山积金峰下,宋嘉祐中蜀人王
略结庐炼丹于此,后道士刘混康居之。哲宗诏以为元符观,徽宗赐额元符宫,明重建,置华阳洞灵官正副各一人。
祠宇宫 在中芽峰西,唐天宝中敕于庙下,立精舍度道士,焚,修。
青元观 在治西南葛洪故宅,梁天监中建,宋皇祐中重建,有葛公井。陶弘景记道会司在焉。五云观 在华阳洞西五云峰下,宋天圣中王钦若建庵于此,景祐初赐今名。
圣祐观 在大茅峰顶。
德祐观 在中茅峰。
禅心寺 在县治东三十里来苏乡。
正觉寺 在县治西北六十里琅琊乡。
宝林寺 在县治西北七十里琅琊乡。
宋熙寺 在县治西北六十里琅琊乡。
明庆寺 在县治东北四十五里望仙乡。般若寺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移风乡,宋绍兴间建,石溪舍山重建。
小金山寺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上容乡。华藏寺 在县治北七十里凤坛乡。
前光寺 在县治南十里福祚乡。
东大泉寺 在县治东北五十五里望仙乡。西大泉寺 在县治东北五十五里移风乡。玉泉寺 在县治北五十五里凤坛乡。
宝山寺 在县治北四十里凤坛乡。
光宅寺 在县治东十里移风乡,乃宋进士江适道、江宾王同建。
慈恩寺 在县治南七十里政仁乡。
庆和寺 在县治南三十五里上容乡。
均庆寺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望仙乡。
奉圣寺 在县治东四十里望仙乡。
龙华寺 在县治西南三十五里临泉乡。聂行寺 在县治西五里通德乡聂行山,今废。戌山尼寺 按《乾道志》:在县治北六十里。彭山庵 在县治七里西南福祚乡。
善应庵 在县治东五里句容乡。
圆通庵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望仙乡。
胜潭庵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平泉庵 在县治西北五十里琅琊乡。
普度庵 在县治北四十里。
奉祠庵 在县治东四十里望仙乡。
顾云庵 在县治东三十里来苏乡。
颜坟庵 在县治东三十里来苏乡。
敬德庵 在县治南二十五里句容乡。
许村庵 在县治西二十里通德乡。
华严庵 在县治南十五里福祚乡,住山许德明、孔如通募建。
仁祐观 在小茅峰。
玉宸观 在大茅峰下,自高辛时展上,公得仙术,相继修炼。陶弘景隐居之所也。有古柏,左钮若虬龙异状,齐梁以后碑记甚多,连毁于火。崇福观 在中茅峰西白云峰下,华阳宫道士王景温退居此。宋绍兴间诏即所居建崇福观。乾元观 在茅山大横山下,梁天监中陶隐居刱郁冈斋,天圣间赐今额,有观妙先生碑,明万历间重葺,阎希颜、李彻度皆修炼于此。
紫阳观 在大茅峰崇禧宫左,方士王全交修。太平观 在茅山侧,即陶隐居华阳馆也。宋元符中改额。
抱元观 在茅山柳谷泉上,旧名柳谷庵,宋政和八年因陈希徵修行于此,敕赐抱元为额。清真观 在茅山大罗源中,宋政和中吴德清始建,为道人栖泊之所,徽宗朝赐以观额,绍兴间每岁三月十八日,四方道人皆会于此,多有鹤至,谓之鹤会。
观音庵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望仙乡。
任坟庵 在县治北三十里孝义乡。
兴谷庵 在县治北三十里凤坛乡。
相王庵 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孝义乡。
宝积庵 在县治西北七十里琅琊乡。
兴古庵 在县治南六十里上容乡。
北圆通庵 在县治北二十里凤坛乡。
观音庵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句容乡。
华严庵 在福祚乡缺巷村,僧人如性募建。广惠院 在县治南三十里崇得乡。
接待院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句容乡。
大圣院 在县治东四十里望仙乡。
招庆院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望仙乡。
證圣院 在县治北六十里仁信乡。
观音堂 在县治南三十里崇得乡。
坊市观音堂 四所:一在马疲冈,一在上察司,
一在白塔,一在江家巷。
永新庵 在县治南门内青元观右,僧兴莲建。居民王化捐赀倡始,其徒了悦庵前仍构别室,庵名乃尚书王忠铭题扁,户部郎陈思伟书,城南精舍揭于庵门。
圆通庵 在县治南兆文桥侧,僧明心徒真弘募建,祝给谏题扁,名庵,太史兰嵎朱复书兆文精舍以畀之。
集庆庵 在县治小南门鸟翅冈。
地藏庵 在西门外五里许杜家山麓。
观音庵 在西门外一里许官路旁。
菩提庵 在县南上容乡西库村,僧人真喜建。范家堰庵 宋居士江济川建,在县西三里许通得乡。
经藏院 在县治东崇明寺前,旧有转轮藏,殿宇工丽雄杰,贮佛经一藏,相传北斗神降书,字画端楷庄重,明嘉靖丙子,殿厄于火,斗书佛经遂散逸无存,邑中犹有家藏者。
葛仙公庵 在县治西一里许青元观侧,仙公瘗剑之处。寨河庵 在县治南六十里承仙乡。
延寿庵 在县治南五十里承仙乡。
唐陵庙庵 在县治东南六十五里承仙乡。衍庆庵 在县治南七十里承仙乡。
上真庵 在县治东北十五里移风乡。
赵村庵 在县治南六十里承仙乡。
朱庄庵 在县治南五十里上容乡,今增建涧南庵,涧北庵,许墓庵。
三官院 在县治。
娘娘庙 在县治北七十里琅琊乡。
龙王庙 在县治北七十里琅琊乡。
武岐元帝观 在县治北七十里仁信乡。卢君观 在县治北七十里琅琊乡。
庆真观 在县治北七十里琅琊乡。
崇宁观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琅琊乡。
灵济道院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移风乡。龙源道院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五渚村,唐天宝间道士汤应崇建,峰峦环拱,洲渚萦回。明洪武初外史周易初读书于此,爱其幽雅,遂撤旧图新,结屋终老。成化五年,道士孔应元建真武楼、三清殿、山门、丈室,参差竹树之中,风致颇雅。崇真道院 在县治五十里临泉乡,以上俱属青元观道会司。
华阳宫 在茅山西茅峰。
燕洞宫 在茅山柳谷汧东宫之东南。
升元观 在茅山中茅峰西。
崇元观 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茅山乡。
溧阳县
法兴寺 在县东北三十七里,唐法常寺,宋开宝间徙雷公山,治平初改今额,僧时雨自款修。普门寺 在洮湖中大坏山上,唐元和五年僧铁牛建。
冶山寺 在县西四十里,有云版,唐时物也。明洪武末以明义、从善二庵并入,后归并泰安院。看经寺 在屏风山,唐人置,旧有徐浩诗碣,亦曰屏风寺。
法昌寺 在县东十五里,唐咸亨中建,明洪武末并入广教寺。
潘城寺 在县西九十里,唐中和间建,相传周末有黎姓者结庐其地,汉明帝时名潘城道场,或云史氏别业,舍为伽蓝,今属高淳,曰净行寺。圣塔寺 在县东北四十里落霞山,有石佛,鑴云乾符间造,或言霞山旧有庙,祀多妄杀,因改为寺,号塔院。
妙如寺 在县南三十五里举善镇,宋宣和七年,请唐隆寺废址改建,明洪武末并入看经寺,里人陈献策碑额。
崇德寺 在看经寺之右,宋绍兴间赐额,学士秦梓功德寺也。久废不存,明万历中僧道明开山重建,名法轮寺,即崇德旧址。
龙兴寺 在县西南四十里,宋咸淳初赐额,明洪武末并入报恩寺。
松山寺 在县南七十里,宋太平兴国间建,治平初赐额,曰明惠院。
报恩寺 在县东门外,梁天监中建,宋宣和中为神霄宫,后改为寺,李纲书额,僧会司在焉。广教寺 在东门外,唐长庆初金吾长史倪筠舍宅建,赐额资圣禅院。宋太平兴国初改今额,明宣德初重建。
广法寺 在西门外,唐名零陵寺,杨吴号资福院,宋改今额。
净土寺 在东南五十里丁山侧,唐初建为云泉院,宋治平中赐今额,宣和中更为禅院,后复为寺。
胜因寺 在西五十里,晋义熙初建,唐改唐兴,宋改今额。
法慧寺 在北六十里,吴丞相万彧建,梁名安静,宋大中、祥符初赐今额,明洪武末并法兴寺。法会寺 在西南六十里社渚,吴时建,唐名资善院,宋改今额。
白龙寺 在西七十里,晋建,旧有三塔,名三塔寺,或云僧伽大圣化行之地,故又名大圣院。长春寺 在县北门外,康熙初年,户部费达施地建,僧朗微开山,今大拙住持。
永成寺 在县西五十里,宋乾道间移溧水,废额建。明洪武并泰安院。
大云寺 在县西之九龙山,顺治间建,邑人吴颖碑记。
崇福寺 在县西北六十里陶庄。
山前寺 在𠙶山下大桥左,有旧画壁。千华寺 在县南三十里崔𡵚中,贯师智顼新建,以莲吐重冰而名。
云泉寺 在东南五十里,唐名云泉院,许坚诗所云前朝恩赐云泉额也。宋治平初改为净土院,按《庆元志》:一名云泉精舍。
崇福观 在县西北四十里,梁普通间道士谭名芝建,明洪武末并入幽栖观。
崇德观 在县西南六十里,唐名陵阳观,宋大中、祥符初改今额,观侧有水,环西北而流,曰兰溪。溪有墩,曰挂鱼台。传为陵阳窦子明之迹也。灵宝观 在县西六十里芝山下,相传梅福游隐于此,唐咸通初修,太平兴国中重建。
幽栖观 在北三十里,梁普通初有隐士号幽栖伯炼丹于此,举家升仙,后因以宅为观。泰清观 在县东南,宋淳熙中建,道会司在内。紫霄宫 在县西门外,宋赵葵建,道会司王关龙建玉皇阁,徒韦德玑继之,今蒋玉阶复修。佑圣观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宋建。
衍庆观 在县东门外一里,元建。
白云庵 在𠙶山优昙𡵚,优昙禅师驻锡之地,唐建。
法华庵 在县东十五里,唐咸亨中建,明万历间修,以地名莲花圩,俗讹呼为莲花院。
佛华庵 在县西五里,唐建,明并入广法寺。致敬庵 在县北四十里,宋建,明并入法兴寺。黄山观 在西四十里黄山下,旧传西晋时有黄鹤真人修道成仙,唐天宝中建为观。
泰虚观 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晋盘白真人成道处,梁建,有九井真人藏丹处,明赐道藏。圆通庵 在县南五里,宋建,明并入报恩寺。广法庵 在县南三十里,宋建,并入报恩寺。三茅庵 在县南三十五里,宋建,明宣德间修。通济庵 在县南五十里,宋建,明并入圣塔寺。永福庵 在县北二十里。
胡村庵 在县南六十里,宋太平兴国初建,明洪武末并入泰安院。
钟山庵 在县西南六十里,宋元祐初建。太平庵 在县西南七十里,宋乾道间建,明洪武末并入报恩寺。
延寿庵 在县西五十里古文桥,宋嘉定初建,明正统间修。
上庙庵 在县西六十里,宋宝庆初建,明洪武末并入泰安院。
棠渚庵 在县西六十里,宋嘉定初建,一曰唐渚,狄志作党非。
龙冈庵 在县西六十五里,宋宝庆中建,明洪武末并入泰安院。
明义庵 在县西北六十里,宋太平兴国初建,并入冶山寺。
鹫峰庵 在县西北五十里,宋建,明修。
余巷庵 在县西北八十里,宋嘉定初建。福庆庵 在从山乡。
泓口庵 在县北十里,宋太平兴国初建,明洪武末归并法兴寺,正统初徙东岳殿,改额。文昌庵 在县北三十六里。
从善庵 在县北二十里,宋建,后并入冶山寺。广惠庵 在县北三十五里,宋建。
报恩庵 在露笪里。
嗣寿庵 在县西八十里,宋建。
龙潭大庵 在邑南三十里,吴赤乌年间故址。明觉庵 在县东十四里,元建。
永成庵 在县南戴埠。
万寿庵 在县西南三十里,元至正初建,明洪武末并入报恩寺。
白石庵 在县北八十里黄鸟山,元建。
圆通北庵 在县东北十五里,元建。
万寿庵 在城东门外万泰村。
普觉庵 在县南。
岚瀑庵 在县南戴埠,宋之绳额。
万善庵 在县北三十六里。
法宁庵 在县西,俱元时建。
庆云庵 在山,树木扶疏,神灵显赫。云鹤庵 在县南八里燕山。
庆云庵 在县南。
云岫庵 在县南七十里青山。
福成庵 在县南三十里姚墅。
宝心庵 在县北赵庄里。
湖塘庵 在县北二十里。
菩提院 在奉安乡湖山冈,顺治三年重建。永宁庵 在县西门外,去青安桥二里。
天福庵 在县北十里,后有三义阁,祀汉昭烈帝及关张二侯。
法宁庵 在周城。
甘露庵 在县南门外,或云即广生亭故址。紫云庵 在县西南四十里荆山。
竹林庵 在县南。
历山庵 在县西南二十里。
社庵 在县北十五里。
长善庵 在县西七里,道人谢真聚建,道人苦行无饰,凡邑中大营造,多以属之,世居秦桥寺,此其修静之区也。
龙华庵 在灵山周冈𡵚,达心禅师卓锡之地,己亥建。
大蒻庵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大蒻山,又小蒻亦有庵。
广善庵 在县北十里侧,有善泉亭,知县林命建,或谓之茅场庵。
借景庵 在灵雨亭之西,背城向北。
净土禅院 在惠得区吴山,任定甫乐善好施,汤茶济人,年老无嗣,捐产建立合邑,义之当事旌奖。
镇谷尼院 在县东南隅,唐天祐中建,明洪武初改曰观音庵,并入报恩寺。
云栖院 在奉安乡,巴爱周元等捐建。
龙祠院 在县北四十五里,宋太平兴国初建。泰安院 在县西五十里强埠,宋绍兴末移溧水,废额改建,明洪武末以胡村上庙、龙冈诸庵,冶山一寺并入。
镇龙院 在县南三十五里,陈一如等建。白石道院 在县西北四十里,宋建。
永福院 在社渚。
佑圣院 在县西北三十里,元至治二年道士张守柔建。
白龙道院 在县北三十里独秀山,明时建。大圣院 在埭头。
宝华院 在县西六里,旧为蘧蘧苑。
圣寿院 在燕山,二院俱明万历末僧道明建。应心院 在大蒻山,僧了空开山,圣自圆成。净土院 在从山乡,邑人任定甫施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