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八十四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八十四卷目录

 汝州部汇考四
  汝州风俗考
  汝州祠庙考
  汝州驿递考

职方典第四百八十四卷

汝州部汇考四

汝州风俗考

         《州志》本州
《史记》云:汝颍多奇士。
《旧总志》云:伊川游宦之邦,道德渐涵者众。《方舆胜览》云:士尚端悫,民甘勤劳,有巢由清风之节。
《风土记》云:士为道德性命之学,民有丝绢绸絁之富。
《地理志》云:垦田不广,民多财赋,亦由俭啬而然。
令狐相如《读书庵记》云:山川清远,土壤膏腴,得天地中和之气为多。故人物知名者间出,而风俗亦庶,几近古云。
汝人生多质朴,不喜奢靡,且忠勤事,上可以义激士,喜文学,敦礼让。民无他业,惟稼穑是务。元旦节拜祖先,毕即出拜,亲戚、师长、乡邻五鼓,饮柏叶酒、椒酒以示延年之意。
元宵庆灯节,老幼酒食相飨,铙鼓喧阗,谓之贺太平。
清明前即拜扫茔墓,至日士夫、野人挈榼提壶,问柳寻花名曰:踏青。
端阳节各插带艾叶,泛菖蒲、雄黄酒,门插虎符,系五色丝,如《风俗通》所传。
六月六日,曝书、曝衣物。
七月七日,俗尚乞巧。
中秋,陈瓜果拜月下,聚老幼夜飨以伴月。重阳,糕菊相馈,士大夫多有仿,登高遗事者。十月朔日下元节,为纸钱冥衣,以祀先人,以示岁时不忘之义。
腊月八日为饭杂,诸果名曰:腊八粥。间有好施者为之,以给路人。
鲁山县
士多椎鲁之习,民馀质朴之风。近因蓄薄而用侈,渐至业废而室窘,虽然忠厚之遗,尚未失也。
郏县
《旧志》:称郏人之性多秉阳,明音重言、直忠勤事,上可以义激而顺应,士喜文学,敦礼让。民无他业,惟稼穑是务。大约士各谋其身家而不植党,民务勤于农桑而不健讼。人知有道义之可贵,而乞墦媚灶之行,士人耻而不屑为。金钱之多舆马衣裘之美有者,不敢誇于人,而旁观者亦不以为羡慕。朴而愿犹有古之遗风焉。二十年以来不无小变矣。儒服者矜奔竞之能笑,恬退之,拙艳击钟鄙县磬,名节微,而议论无所砥定市井之民,趋效者如骛识者,有江河日下之忧焉。数年之间,潜移密转,气动灰飞,似又一小变。凡程朱之书列于市肆者,卷帙无多寡,靡不售。乡塾之购小学者,踵至书贾应之,常不给贵义贱利之几,已萌芽于声希味淡之中矣。长民者察其美恶盛衰之端,而谨其所好,尚以导之择师儒兴学校。下徐孺之榻却阳鱎之进譬之,因丘陵以为高,成功必倍,何患乎。郏俗之不至于道也。
宝丰县
士习朴实不事,矜饰容貌,言动率皆陋,约对人言,或仓卒鄙俚。著衣忌华美,盖过质而少文也。贫惟闭门拙守,宁甘饥寒耻于干人。凡民有骄富不尚礼义者即不与容节,会饮不与共席,即共席亦不与之言。若乡有修行好义之民,虽贫无衣食陋居山林,见者必加殊,敬其有孝行。卓异之子节烈冰。操之妇众口同词,荐之有司,恐至没善也。妇人非至亲不相往来,不轻见,容第婚尚论财。丧则张乐燕丰于祭为。不近古,然知礼之士颇多,未可以一概论也。
伊阳县
士庶耻欠国税从,无逋粮忘私急公,伊民有焉。伊处山陬,故生人多朴,或士或氓,言语行事率多直戆无矫饰。虽雀角状牒,亦鲜无情之词,县域之内,牛驴夜逸鲜有失者,即乡村之间,绳枢篱墙不戒不虞,风殊近古。
伊僻处山谷贸迁难通,士民俱资耕稼糊口,每至农时,咸趋南亩党塾一空,故揣摩之岁月,坐荒耒耜科目之寥寥,不得徒咎风气也。
吉凶行礼招客动致数十人,虽为相友相助而为礼不腆,常有不给于费者。
四邑岁时,土俗与汝州同故不赘。

汝州祠庙考

         《州志》本州
社稷坛 在州北门外迤西。
境内山川坛 在州南门外。
风云雷雨坛 在州南门外。
郡厉坛 在州北门外。
八蜡庙 旧在社稷坛,西偏。
城隍庙 在州城内,大街路北。
火神庙 在州城隍庙东。
风伯庙 在州治西北十五里。
乌龙庙 在州治西北三里。
金龙大王庙 在州西门外。
马神庙 在州衙西。
衙神庙 在州衙大门内。
汤神庙 在州城西温泉。
二程祠 在州城内大街。
汉高祖庙 在州治东北。
忠孝祠 祀颖考叔颜鲁公,在州城西门内。关帝庙 在州城内,大街路北。
颜鲁公祠 在州东关,明末寇焚。
巢许祠 在州西关,明末寇焚。
二苏祠 在州西关,明末寇焚。
滕公祠 在州东关。
刘公祠 州守讳觐文,在州东关。
林公祠 州守讳一柱,在州东关。
旗纛庙 在州西关外演武场。
鲁山县
西坛 在县西郊。
南坛 在县小南关外。
东坛 在县东关教场后,路北。
厉坛 在县北郊琴台东。
城隍庙 在县东门。
东岳庙 在县东关。
真武庙 在县北城上。
青龙庙 在县西关,进士宗麟祥建。
火星庙 在县东门。
火神庙 在养济院巷。
二郎庙 在县西关。
普济庙 即灶君庙,祷雨每应。后土庙 在于家店。
华山圣母庙 华山巅祷,雨每应。
泰山庙 在县东关。
关帝庙 在县西门里,一在县东关,他处建者亦多。
二贤祠 元紫芝、元次山,二公祠立自元尹刘毅。
郏县
社稷坛 在县北门外迤西,春秋有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迤东,春秋有祀。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东。
城隍庙 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建,知县王玺重修,又知县王广复修。两廊嘉靖间,始建悦神楼一座,巍峨可观,明季以来,庙貌颓圮,至皇清顺治十年,知县卜永升重修,相传神座后有古洞深不可测。
火帝庙 凡两处旧庙在南门瓮城内,明末因寇乱闭门,香火不便,邑人遂倡义举,另辟新宇于南街之西,殿楹弘丽,过于旧庙。
真武庙 凡两处:一在县治西北,当刘六刘七反攻,城甚急,耆老祷于庙,是日正午有鹤集于殿上,戛然长鸣,至夜,贼众见城头赤面长须人按剑疾视,遂解围。遁去庙内,有碑记;一在南门外,神像俱毁,顺治十七年,知县王昕重修,殿宇并塑神像。
泰山庙 在县东门外,明洪武年建,明末废坏,今正殿虽经重修,馀尚瓦砾耳。
八蜡庙 在县南街,春秋有祀。顺治十八年,知县王昕重修。
牛王庙 在县联元门外有祀。
马神庙 在县南街,春秋有祀。
中岳庙 在北极宫之左。
老君庙 在县联元门内。
三官庙 在县治南。
龙王庙 在玉阳观左。
吕祖庙 在县城北五里,一在北关,顺治十八年,知县王昕捐资募建。
张仙庙 在真武庙之右。
孙真人庙 在玉阳观左,明崇祯间,邑宦李应申率众建。
二郎庙 凡两处:一在县治东南;一在北瓮城内。
三郎庙 凡两处:一在县治东南;一在县治东北。
五龙圣母庙 在西门外。
龙母三娘庙 在县治西南。顺治初年,邑人祷雨始建。
白虎庙 在县城西下黄道保,元至正四年建。其神为唐李进甫也。周王获驺虞即此处。玉仙庙 在县城东北,薄姬保神名玉仙娘娘。明永乐年间建。
夫子庙 在塔亭保,孔子周流至此,里人肖像祀之。
汉高祖庙 在黄道保。
汉光武庙 在安良保小刘山之脊,郏襄文风系之庙存不利于襄;庙废不利于郏明季襄土。民乘间毁其庙,至顺治初年,有樵者负石叠龛,是以两元继出,若再恢拓其址,当有奇验。子房庙 在小安寺。
关帝庙 凡三处:一在开化寺东,明永乐间,邑人王好仁施地创建。景泰间知县高铎重修,崇祯末年士民复为改建;一在东瓮城内;一在西瓮城内,顺治十六年重修。
三苏祠 在县西三十里薛店街,元至正间,知县杨允修,清明日祀之。
八贤祠 在崇正书院内,明弘治十五年,县令曹豹建,祀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朱晦庵、苏老泉、苏东坡、苏颍滨八先生。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王策勒赞鑴像。今石刻八幅尚存,春秋有祀。
三公祠 在县治东。明嘉靖八年,知县陈范建祠,巡抚原杰、巡道王洙汝、州乡官滕昭、春秋有祀。
三贤祠 在县治北。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县熊凤仪建祠,乡贤铫、期臧宫、马燧三公,春秋有祀。王公祠 为武城王玺创建,在三公祠内。赞善李公祠 在县西北四十里塔亭保。明正德间,邑人王尚絅为李希颜搆墓建祠,今废。方伯王公祠 在西门外。为邑人王尚絅建有祠,今废。
柱史周公祠 在东门外,为邑人周南建,今废。仝公祠 在县治东。顺治十六年,邑民为解元仝廷举建。
赵公生祠 在东门外,为知县赵应元建。许公生祠 在西门外,为知县许乐善建,今废。解公生祠 在西门外,为知县解经傅建。李公生祠 在县治西,为知县李贞佐建公当。明末流寇陷城,同八旬母死难后,赠按察司副使。今墓在南门外,春秋有祀。邑人更于清明日醵金拜扫焉。
张公生祠 在县治东,为知县张笃行建。卜公生祠 在县治东,为知县卜永升建。
宝丰县
社稷坛 在县城西。
风云雷雨坛 在县城南郭外。
厉坛 在县城东北。
八蜡祠 在县城东郭,春秋有祀,今庙废。城隍庙 在县治内,成化间,立县始建,明末建乐楼二座,被兵焚毁。顺治九年,拜殿并东西两廊房颓坏,知县于汝翼捐俸倡众修完,尚有周围墙垣毁坏,知县刘维新捐俸修理,四面整齐,正殿寝宫并门坊一座焕然一新。
泰山庙 在县城北,净水之阳,与县同建。因城北微凹,借此以振风气,兵乱寇毁。
三官庙 一在城内兴贤街;一在县东郭,因宾兴祖道于此,故更三元宫,今废。
火神庙 旧在县东郭,多见火灾,阴阳言城东为震木之方,木能生火,是火神居于旺地,宜移正南本位,今从之邑内获安。
真武庙 在县南郭,今废。
五龙庙 在县城西四十里。
五虎庙 在县东郭,今废。
马神土地祠 在县治内,春秋有祀,知县于汝
翼重修。
明道祠 在双酒务,嘉靖间,知县袁亮建。胶东侯祠 在县西隅。
武安王庙 在仓巷。
舜帝庙 在县城东四十里。
高皇庙 在县城北二十里。
扁鹊庙 在县城西四十里。
伊阳县
社稷坛
南坛
厉坛
城隍庙
八蜡庙
火神庙
土地庙
马神庙
衙神庙
二程祠
八蜡祠
三皇庙
汉五忠庙 关张马赵黄五神。
薄姬庙
商山庙 即四皓。
寺观附
本州
白云寺 俗名风穴寺,在本州治东二十里,即当日北院。
宝应寺 俗名南禅寺,在州城西南隅,即当日南院。
法行寺 在州治,原名法华寺,详见仙释部。广慧寺 在州治,城东关南巷,即东院,又名给孤寺。
塔亭寺 在州治,今塔尚存。
兴国寺 在州治东北二十五里,唐大定甲辰建。
观音寺 在州治西南十五里,元至正壬午建。净因寺 在州治北二十五里,宋元符庚辰建。乃宋太祖三弟安置之所,有魏王告祠敕旨卧碑。
显庆寺 在州治北三十里,宋宣和癸卯建。玉泉寺 在州治西北四十里,元至正辛巳建。大明寺 在州治东南三十里,元至正壬午建。水泉寺 在州治西北四十里,元至正辛巳建。佛山寺 在州治西二十里,元大德戊戌建。东观音堂 在州治东北五十里,宋天圣年建。仙林寺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界牌山下,即仙游寺。
药师寺 在州治东南四十里,元至正年间建。石佛寺 在州治东南三十五里,元至正间建。西禅寺 在州治西关北存故址,即当日西院。慈氏寺 在州治南二十五里。
悬珠寺 在州治南五十里。
青山祖师殿 在州治北二十里脾山,唐刘禹锡之女大历七年成道受封。
青溪观 在州治东关,鲁山巷西丘,神仙修真之地,系古刹。
龙泉寺 在州治东北二十五里,唐大定癸卯建。
华严寺 在州治东北二十里,魏太和壬子建。殊胜寺 在州治西十里。一名金刚寺。唐神龙乙巳建。
洪教寺 在州治西五十里,唐大定年间建。回龙泉寺 在州治西五十里,元至正元年建。普照寺 在州治西南四十里,金贞祐癸酉建。崇胜寺 在州治西南二十五里,元至正间建。妙水寺 在州治西北四十里,元至元乙亥年建。
宁国寺 在州治西南四十里,宋正和年间建。兴福寺 在州治东三十五里,元至大乙酉建。崇兴寺 在州治西南五十里,宋淳化壬辰建。报恩寺 在州治西南五十里,元至元年建。洪法寺 在州治西南三十里,唐大定年间建。宝泉寺 在州治西南三十里,金贞祐乙亥建。珍国寺 在州治西六十里,唐永昌己丑建。白佛寺 在州治东北二十里,唐太和庚寅建。丹阳观 在州治东北隅,乃马丹阳仙人修真之处。
长春观 在州治西二十里。
崇宁观 在州治西八里保。
仙人堂 在州治东北四十里。
鲁山县
荷福寺 在县,一名卧佛寺,县治东北,元至正戊子建。
兴国寺 在县西北二里,一名销金寺,明永乐间修。
华严寺 在县城外七里,明洪武间建。
回龙寺 在县西北二十里,洪武乙卯修。虎头山寺 在县西十五里,一名法云寺,明宣德壬子年修。
观音寺 在县西北五十里。
温泉寺 在县西五十里,唐时建明正统间修。文殊寺 在县西北二十里,明洪武已卯修。兴福寺 在县金时建。
背阴寺 在县南二十里,亦名龙泉寺,祷雨则应。
大胜寺 在县南。
石佛寺 在县东十八里。
龙泉寺 在县东南六十里,元至正乙卯建。大明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一名张良店寺,宋宣和庚子年敕建。
万寿寺 在县段店有二:其一名上万寿寺;一名下万寿寺。
从化寺 在县,一名湖泉寺,去县十三里。大觉寺 在县去城四十里。
宝云寺 在县西关,元至正间建。
弘法寺 在县三鸦街北。
广福寺 在县,一名韩信街寺。
义添寺 在县,一名南弥陀寺,在县东南义添村。
北弥陀寺 在县白象保。
方山寺 在县南,一名圆觉寺。
龙兴寺 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孙村寺。白云寺 在县南二十五里,一在县东北阳石保。
佛头寺 在县东南,一名法云寺。
玉峰寺 在县西三十五里,一名金山寺。孤山寺 在县西北太平保。
白塔寺 在县南五十里。
玉泉寺 在县西北,一名五朵山。
兴龙寺 在县三鸦保。
普照寺 在县韩信店。
凌云寺 在县温泉寺南。
庵头沟寺 在县南。
石桥寺 在县碾子桥。
滹沱寺 在县西八十里月落坪。
菩萨阁 在县新衙后街。
大士庵 在县后街。
白衣庵 在县西关。
观音堂 在县丁字街四关,俱有建者。
宁古堂 在县丁字街路东。
南华观 在县南门内,元至正丙戌建,内有三清殿、玉皇殿。
瑞云观 在县东十八里。
元台观 在县西北四十里。
大清观 在县东关。
寿星阁 在县西南柳林巷。
三仙阁 在县南关。
女灵观 在县西六十里,唐大中初建。
歇马庵 在县,汉光武避莽难,歇马之处。朝阳庵 在县,汉光武曝衣之处。
郏县
开化寺 在县东街后,魏孝武帝建,僧会司在内。皇清顺治十一年义民朱进府许荣督修。
苏坟寺 在县西北三十里。
眼明寺 在县城西黄道保,金大定二年建。狮王寺 在县北三十里。
灵泉寺 在县西北狮子保,唐开元间建。龙泉寺 在县城南二十里。
兴国寺 在县东,金大定年建。
寿圣寺 在县西,北宋熙宁年建。
小安寺 在县南,元至正年建。
龙兴寺 在县东,明洪武年建。
佛子寺 在县东梨园,魏泰和年建。
石佛寺 在县东,金大定年建。
紫云寺 在县东南。
塔亭寺 在县西,明正德年建。
镇水寺 在县西北,元将军那公海建。
崇兴寺 在县西,唐时建。
苍谷寺 在县西塔亭保,唐泰和年建。
圆通寺 在县西北十五里。
鲁义姑寺 在县西南十五里。
观音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
姑嫂寺 在县西北五十里。
寿峰寺 在县西四十里。
雪王寺 在县西四十里铺。
洪福寺 在县。
广福寺 在县。
眼明寺 在县东北十里,顺治十七年,知县王昕建天王殿三间。
昭阳观 在县西南,仙家李白云发迹处。紫极观 在县东北,宋元符年建。
玉阳观 在县南,金大定年建,顺治十八年,知县王昕捐资募修,有碑记。
凌云观 在县西北四十里。
天真观 在县西塔亭保,明天顺时建。
王乔观 在县西北金凤山上,明嘉靖年建。元真观 在县北门内,正德六年,流贼攻城,已将东门烧毁,县民入庙祷之,忽闻殿上鹤鸣,县民复率老幼入庙焚香喊佛,次早,东门放大毫光,关帝执刀现,贼见城周围皆赤面长须者,言有神助即退。一郡生灵遂免涂炭。
宝丰县
万寿寺 在县朝义街。
龙兴寺 在县东南五十里。
坌河寺 在县北二十五里。
镇海寺 在县东北二十里。
训狐寺 在县西五十里。《大店头西南传》云:昔有法僧讲经,其山之狐每夜窃来跪听因名。香山寺 在县东三十里。
白雀寺 在县东四十里。
白云寺 在县南二十里。
白塔寺 在县西十二里。
龙泉寺 在县西十三里,平地出泉渊涵澄蓄,大旱不涸。
显迹寺 在县东南十二里,有古树足十围。眼明寺 在县东十二里。
寿峰寺 在县西六十里。
青龙寺 在县西五十里。
三清观 在县西北,即朝阳宫。
普渡庵 在县养济街。
白衣庵 在县南郭。
香山塔 在县东,即大悲菩萨坐龛。
三清洞 在县西大营。
伊阳县
碧峰寺 在县西北隅,成化丙申年,僧明法建。弥陀寺 在县南八里,金贞祐年建。
乾明寺 在县岘山之麓齐,天保年敕名:头陀寺。天成年敕名:天寿寺,唐开元四年,敕改今名。土人但称岘山寺。明缁流极盛,殿宇辉煌,林木蓊郁。乱后遗钟楼一座,石佛像一具而已。观音寺 在县东南三十里,宋庆历年建,在圣王台。
金山寺 在县北五十里,周天复年建,半岭松篁苍翠,欲滴山腰一泉流绕佛殿之东,凉夜清风濯人尘思,惜兵燹后未睹全盛。
圣寿寺 在县练溪山中,元大德年建,由溪口溯流而上,寺在山半,泉水环绕,侧有茅亭,亭畔修竹,千竿苍翠,无际榜曰绿云邑令魏公之京建。
清凉寺 在县北五十五里,宋乾德癸亥建。净土寺 在县北五十三里,唐贞观年建。圆明寺 在县南二十里,元至元年建。
观音堂 在县西门外。
白衣堂 在县北门外。
观音堂 在县南门外。
报恩寺 在县北五十五里,明洪武初年建。宝应寺 在县北三十五里。
丹阳观 在县南八里,一名:马蓝观。
太古观 在县南,元时建。
岘山宫 在县山半,顺治十七年修,上有真武观。
岱岳观 在县城北四十五里。

汝州驿递考

《州志》按驿及递运所州属俱无,至协济他处,驿所银物等项已详,于本州赋役考,下今第将铺舍开列于后。
本州
急递铺一十四
总铺 在州城内。
仁义铺 车渠铺 赵落铺 长阜铺 以上东路接郏县界。
高崖铺 春店铺 庙下铺 官庄铺 临汝铺 以上西路接洛阳界。
温泉铺 西南路接伊阳县界。
夹河铺 乾沟铺 小屯铺 草店铺 以上南路接宝丰鲁山界。
鲁山县
急递铺六
总铺 在城内。
向阳铺 近水铺 接宝丰县荆山铺以上东北路。
五家铺 桃花铺 接宝丰甘罗铺以上北路。瀼河铺 接南阳扳倒井铺以上西南路。
郏县
急递铺十
县前铺 兴隆铺 侯公铺 长桥铺 以上东路。
桃园铺 南路。
泮坡铺 苇渠铺 薛店铺 韩夏铺 长阜铺 以上西路。
宝丰县
急递铺五
总铺 在城。
宜宝铺 在县西北长营街中。
荆山铺 西南路交界。
高家铺 东北路交界。
双酒务铺 西路。
伊阳县
急递铺三
总铺 在城内。
小店铺 接汝州温泉铺。
大安铺 接洛阳夹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