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四百六十七卷目录
汝宁府部汇考一
汝宁府建置沿革考
汝宁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汝宁府星野考
汝宁府建置沿革考
汝宁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汝宁府星野考
职方典第四百六十七卷
汝宁府部汇考一
汝宁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蔡,沈赖江道,柏房黄弦息蓼诸国地,战国楚魏二境之交。秦为颍川郡之西南境,汉析梁沛二郡地,置汝南郡,以豫州刺史领之。东汉魏晋皆仍旧焉,刘宋初,以汝南郡属豫州。景明初复立司州,仍治汝南郡,号其城曰悬弧。后魏改司州为豫州,东魏因之改治新蔡郡,北齐复改豫州为司州,治义阳郡。隋初废郡置蔡州,大业初,复废州为汝南郡,属豫州。唐乾元间,置豫州,宝应初,以避讳改蔡州汝南郡,属河南道。五代汉为防禦州,宋为蔡州淮康军,属京西,北路金为蔡州镇南军。元初为蔡州,后改汝宁府。明初仍旧,成化十八年,升信阳县为州。弘治十八年,又增置真阳县属焉。皇清因之领州二县十二。
汝阳县〈附郭〉
周为沈国地,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汝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刘宋后,魏俱属汝阳郡。隋大业初复置汝南郡,以县属焉。唐贞元七年,析置汝阳县,并属蔡州,汝南郡,后复省入。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初废县寻复置改属汝宁府。明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三里。
上蔡县
上古蔡国,周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成王,封其子蔡仲即此。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上蔡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后魏析置临汝县。北齐二县俱废,隋开皇初改置武津县。大业中,复为上蔡。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仍旧属。皇清因之编户三十六里。
确山县
周春秋为江国,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置朗陵安昌二县,属汝南郡。东汉省安昌,入朗陵。晋以朗陵属汝南郡,复置安昌县,改属义阳郡。南北朝东魏省朗陵入安昌县,属初安郡。隋开皇十八年,改安昌曰朗山县,还故属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大中祥符五年,始改为确山县,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初省入汝阳县。洪武十四年复置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新蔡县
上古吕国,周春秋时蔡平侯徙都于此,故曰新蔡。战国属楚,秦属颍川郡,汉始置新蔡县,属汝南郡。东汉因之,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东魏俱属新蔡郡。隋开皇初,废郡置舒州,改县曰汝北,大业初,州废县仍旧属汝南郡。唐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元俱属息州。明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二里。
西平县
周春秋为柏子国,战国属韩,秦属颍川郡。汉始置西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南北朝刘宋因之。后魏改置襄城郡,北齐改汝南为文成郡治此。隋开皇初,郡废县还故属,唐贞观元年,省入郾城。开元四年,复置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属汝宁府。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
遂平县
上古房国地,周春秋时为房子国。楚灵王并其地,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于此。汉置吴房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后,魏改曰遂宁县,属襄城郡。隋大业初,复为吴房县,仍属汝南郡。唐元和十二年,李愬平吴元济,始改曰遂平县,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属蔡州镇南军。元初省入汝阳县,至元三十年复置属汝宁府。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
真阳县
周为沈国地,春秋属楚,秦属颍川郡,汉置慎阳县属汝南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刘宋始改曰真阳县。东魏改属义阳郡,北齐因之。隋开皇初,郡县俱废,寻复置改县曰真丘。大业初,仍改真阳县属汝南郡。唐载初元年,改曰淮阳县,神龙元年复故名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元俱属息州。明初省入汝阳县。弘治十八年复置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五里。
光州
周春秋时为弦黄蒋三国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东汉俱为汝南江夏二郡地。三国魏析置弋阳郡,属豫州。晋为弋阳汝阴二郡。南北朝刘宋因之,东魏为新蔡郡。北齐改属司州。隋仍为弋阳郡属扬州以定成县,属焉。唐始为光州。乾元初,复为光州弋阳郡,属淮南道。宋绍兴二十八年,改曰蒋州,寻复为光州,光山军属淮西路元属汝宁府,省定城县入焉。明初属凤阳府,洪武十四年复改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二里领县四。
光山县
周春秋为弦国。秦属九江郡。汉置西阳县,属江夏郡。东汉因之,晋属弋阳郡,南北朝东魏改置光城县属广陵郡。隋开皇初,始改曰光山县,仍属弋阳郡。唐属光州弋阳郡。宋属光州光山军。元属光州明属仍旧。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固始县周春秋为蓼国地。战国楚庄王以其地,封孙叔敖子侨为寝丘,即此。秦属九江郡,汉置寝县属汝南郡。东汉建武二年始改寝县为固始县。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属新蔡郡。东魏北齐皆因之,隋属弋阳郡。唐属光州弋阳郡。宋属光州光山军。元属光州。明初属凤阳府。洪武十四年改属光州。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九里。
息县
周春秋为息侯国。秦属九江郡。汉始置息县属汝南郡,后徙于东,改曰新息县。东汉析置褒信县属汝南郡,三国魏属仍旧,晋属汝阳郡。南北朝刘宋析置北新息南新息二县,仍属汝南郡。隋复为新息县,唐武德四年,置息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蔡州汝南郡。宋属蔡州淮康军。金泰和八年,复置息州以新息县,为附郭元至元三年,省入息州,属汝宁府。明初降为县属颍州,洪武十四年改属光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九里。
商城县
周春秋为黄国地。秦属九江郡,汉置新郪县属汝南郡。东汉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改曰宋县。晋属汝阴郡,南北朝刘宋改置宋城县,东魏为宋安县,属广陵郡。隋开皇初,改曰殷城县,属弋阳郡。唐武德元年,置义州。贞观元年州废以县,属光州弋阳郡,宋始改商城县,属光州光山军寻省入固始县。元仍旧,明初属凤阳府。成化十一年,以固始县西南乡复置商城县,属光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六里。
信阳州
周为申国,即宣王封申伯之城。秦属南阳郡,汉置平氏县。东汉因之,三国魏改置义阳县,又置弋阳郡治之。晋属义阳郡。南北朝东魏隋俱仍旧。唐武德初改为申州。贞观初又改义阳郡县,属如故。宋改义阳县,曰信阳,属信阳军。元始改为信阳州,属汝宁府。明洪武十年降为县,成化十一年,复升为州,仍属汝宁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领县一。
罗山县
周春秋时蔡地,秦为颍川郡地。汉为鄳县,属江夏郡。东汉晋皆因之,南北朝北齐置高安县,隋始改高安县曰罗山,属义阳郡。唐武德四年,置南罗州。八年州废以县,属申州义阳郡。宋初省入义阳军,后复置属信阳军。元属信阳州。明洪武十年,改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复属信阳州。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
汝宁府彊域考 《通志》府州县《志》合载汝宁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江南凤阳府霍丘县界四百七十里,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一百七十里,
南至湖广黄州府黄陂县界四百一十五里。北至开封府西华县界一百一十五里。
东南至湖广黄州府罗田县界。
东北至江南凤阳府颍州界。
西南至湖广德安府应山县界。
西北至南阳府舞阳县界。
东西广六百四十里,南北袤五百三十里,自府治北至省城四百八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二百里。
汝阳县〈附郭〉
东至新蔡县界九十里,过界至县五十里。西至遂平县界五十里,过界至县四十里。南至真阳县界九十里过界,至县三十里。北至上蔡县界三十五里过界,至县三十五里。东南至息县界一百二十里,过界至县七十里。东北至项城县界九十里,过界至县三十里。西南至确山县界四十五里,过界至县四十五里。
西北至西平县界六十里,过界至县六十里。东西广一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五里。
上蔡县
东至开封府项城县界一百里,至项城县治一百二十里。
西至西平县界三十里,至西平县治六十里。南至汝阳县界三十五里,至汝阳县治七十里。北至开封府西华县界三十五里,至西华县治一百四十里。
东南至汝阳项城两县界九十里。
东北至商水县界五十里,至商水县治九十里。西南至遂平县界三十里,至遂平县治六十里。西北至郾城县界四十五里,至郾城县治九十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七十里,自县治南至府城七十里,北至省城三百八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一百三十里。
确山县
东至汝阳县界五十里。
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七十里。
南至信阳州界八十五里。
北至遂平县界六十里。
东南至真阳县界五十五里。
东北至汝阳县界四十五里。
西南至信阳州界九十里。
西北至泌阳县界七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自县治东北至府城九十里,北至省城五百一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三百八十里。
新蔡县
东至江南凤阳府颍州界五十里,至颍州一百
八十里。
西至汝阳县界六十里,至汝阳县一百四十里。南至息县界一十六里,至息县一百二十里。北至开封府项城县界四十五里,至项城县一百零五里。
东南至颍州息县两处界。
东北至开封府沈丘县界五十里,至沈丘县一百里。
西南至真阳县界五十里,至真阳县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一里,自县治西至府城一百四十里,北至省城五百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三百里。
西平县
东至上蔡县界三十里,至上蔡县三十里,西至南阳府舞阳县界八十里,至舞阳县十里南至遂平县界四十里,至遂平县二十里,北至开封府郾城县界三十里,至郾城县三十里。
东南至上蔡县界。
东北至郾城县界三十里。
西南至泌阳县界一百一十里。
西北至舞阳县界六十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七十里,自县治东南至府城一百三十里,北至省城三百六十里。又北至
京师一千九百二十里。
遂平县
东至上蔡县界三十里,至上蔡县六十里。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七十里,至泌阳县一百八十里。
南至确山县界三十里,至确山县九十里。北至西平县界三十里,至西平县六十里。东南至汝宁府九十里。
西北至舞阳县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
西南至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六十里,自县治东南至府城九十里,北至省城四百二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二百九十里。
真阳县
东至新蔡县界七十里,至新蔡县一百二十里。西至确山县界三十五里,至确山县九十里,南至罗山县界九十里,至罗山县一百二十里,北至汝阳县界二十三里,至汝阳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息县界四十五里,至息县九十里,西南至信阳州界七十里,至信阳州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汝阳县界七十里,
西北至确山县界三十五里,
东西广一百零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三里,自县治北至府城一百二十里,又北至省城六百二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
光州
东至固始县界七十里。
西至光山县界三十里。
南至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界七十里。
北至息县界四十里。
东南至
东北至
西南至
西北至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自州治西北至府城二百七十里,北至省城八百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
光山县
东至光州界二十里。
西至罗山县界六十里。
南至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息县界八十里。
东南至商城县界七十里。
西南至黄安县界八十里。
东北至
西北至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二百里,自县治东至光州城四十里,北至府城二百七十里,又北至省
城七百五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七百里。
固始县
东至江南凤阳府霍丘县界五十里,过界抵县治一百四十里。
西至光州界七十里过界,抵州治一百四十里,南至商城县界六十里。
北至江南凤阳府颍州界六十里,过界抵州治八十里。
东南至江南庐州府六安州界九十里,过界抵州治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江南凤阳府颍州界九十里,过界抵州治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商城县界一百里,过界抵县治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息县界九十里,过界抵县治二百二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自县治西至光州城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府城四百里,北至省城七百六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五百六十里。
息县
东至固始县界二百二十里,至固始县二百八十里。
西至真阳县界四十里,至县九十里。
南至光山县界一十里,至县九十里。
北至新蔡县界一百里,至县一百二十里。东南至光州界六十里,至州九十里。
西南至罗山县界十八里,至县六十里。
东北至颍州界一百四十里,至州三百里。西北至
东西广二百六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自县治东南至光州城八十里,西北至府城一百八十里,北至省城六百九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
商城县
东至江南凤阳府霍丘,县界六十里,至霍丘县一百八十里。
西至光山县界六十里,至光山县一百二十里,南至湖广黄州府罗田,县界一百二十里,至罗田县二百八十里。
北至固始县界五十里,至固始县一百里。东南至江南庐州府六安州界一百一十里,至六安州三百里,
西南至湖广麻城县界九十里,至麻城县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
西北至光州界六十里,至州治一百二十里,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自县治西北至州城一百九十里,又西北至府城三百九十里,北至省城八百七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七百里。
信阳州
东至罗山县界六十里,
西至南阳府桐柏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至湖广德安府应山县界九十里,
北至确山县界九十里,
东北至
东南至
西南至
西北至
东西广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自州治东北至府城二百七十里,北至省城七百二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
罗山县
东至光山县界二十里,过界抵县治六十里。西至信阳州界六十里,过界抵州治六十里。南至湖广黄州府黄陂跕一百八十里,过界抵黄安县治八十里。
北至真阳县界二十里,过界抵县治一百里。东南至光山县界四十里,过界抵县治七十里,西南至湖广孝感县界一百二十里,过界抵县治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光山县界五里,过界抵县治三十里。西北至信阳州界六十里,过界至真阳界一百三十里,入确山县八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二百里,自县治西北至信阳州城一百二十里,北至府城二百四十里,又北至省城七百六十里,又北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
形胜附本府〈汝阳县附郭〉
《水经》:汝水,屈曲形若垂瓠,
《舆地纪》:胜隐然,巨屏端若长城。
《元志》:豫州于四方最中,汝南于豫州最中。《府志》:负山面淮,控扼颍蔡,居天下之最中。自汉以来,为国家守此土以捍患,固圉者代不乏人,而刘望李希烈吴元济辈,恃其险阻因之弄兵者,亦往往而有。
郡之恃水为固者,三绕乎。境之北蜿蜒而入于淮汝者,澺水也。亘乎境之南逶迤而流于颍蔡者,淮水也。发源于云庄诸石,自西东下,折而北向,复自东而南,曲抱城之三面,若悬瓠然者,汝水也。是三水者,潆洄数百里,有若襟带,非一郡之胜概哉。且昔南有柴潭,北有练江,近在郊圻,尤称险要,故金主之被困也。北守练江而元倴盏之师不得渡,南守柴潭而宋孟珙之军,亦不敢逼至若恃山。为固者,又不可胜数,如遂平之嵖岈山。唐李愬之所攻战也,亦黄巢之所退保也。确山之乐山李愬之所屯军也,光州之寨山,元陈老之所立寨也。商城之金刚台,宋张昂与元,余思明之所盘踞也。信阳之士雅山,魏将元英之所筑营垒也,而其最险者,又莫若信阳之,冥阨与罗山之大队二关。故春秋之时,蔡侯与吴子伐蔡,还塞大队信陵君有云,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
《汝阳县志》:邑当天中介梁楚间,为古豫州奥区。
上蔡县
《河南通志》:西峙芦冈,南萦沙水。
《邑志》:上蔡原隰平衍,无高山大川之胜然。蔡冈镇其东,芦冈踞其西,沙河环其南,洪河绕其北,为汝南门户。
确山县
《河南通志》:群山列障,众水环流。
《邑志》:南临中州,北达吴房,西通泌阳,东接郡治。朗山崔嵬淮水潆洄亦中原咽喉重地也。邑东北皆平原旷野,西南则万山环抱,棠溪冥阨,诸险皆在百馀里间,控荆襄达,嵩洛通宛,叶八方辐辏之地也。
新蔡县
《河南通志》:远临汝水,近接潢河。
《邑志》:蔡虽中土之裔,方实南北之要会也。襟洪带汝皆毓秀钟灵之概。
又新蔡虽无高山大川,而冈陵环拱,潢汝襟带。
西平县
《河南通志》:北带白坡之水,西屹诸石之山。《邑志》:前连吴房,后接定陵,左倚旧蔡,右达不羹。马鞍云庄,屏翰于西,汝海宛蜒于东,四通五达。汝南之门户也。其地平衍,鲜硗确沟渠环绕。八景
柏亭春蔼 云庄雪霁 周泊渔歌义冈牧笛 龙渊夜月 籹台野云邓陂澄波 郅冢烟树
遂平县
《河南通志》:岙山镇其西,石河绕其北。
《邑志》:襟带长河距箕峻岭,脉接嵩岳,气通汝淮南冲滇楚,北达燕赵,形势深厚为汝南屏障。十景
嵖岈仙洞 文城古迹 岙崃秋云石洋春水 凤台夜月 沙河晚渡济渎行祠 禅林塔影 丹阳福地牛池紫雾
真阳县
《河南通志》:南俯淮河北连滇水。
《邑旧志》:左环汝颍,右拥天目,北依悬瓠,南襟淮浦,确罗诸山,盘桓于西北。汝洪二水,周绕于东南,峻岭平畴,地灵川秀。自是蔡州之胜地也。
《原志》
八景道院龙池 在东岳庙后,土人相传有神物在其中。
禅林雁塔 在弥勒寺内,崔嵬千尺迥出霄汉。横山晚照 晴空中,夕阳微曛,灿若文锦对之。尘襟顿爽。
淮水春澜 春涨时,雪浪排空,为东南巨观。南龙古冈 有台七,望之累累然,明邑侯徐公霓均田经,始立石台上
朝元废观 建废莫考,止遗址一墟而已。故老传每春云秋月,有仙人形,影于烟雾中。
板桥霜华 唐温庭筠经此,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句。
水港流清 在县南四十里,澄澈见底,游鱼历
历可数。
《何麟志》八景褒信春游 闾河晚钓 慎阳夜月淮林烟雨 金刚献翠 汝水回清柳寨禅室 濮公仙洞
光州
《舆地志》:襟带长淮控扼颍蔡。
《河南通志》:车谷南蹲,而接岭潢河,东注而汇淮州。《旧志》:面山负野限,淮为圻襟带,汝淮控扼颍蔡。
《州新志》:两城对峙一水中,流道平野阔,川秀地灵。金台镇其左,浮弋卫其右,仙居拱其前,淮水潆其后。由潢而淮,舳舻可以通吴,会自汝而汴车辙可以觐燕都,按淮右诸郡,浮光近蔡息之境,则浮光不可不为之固守。守浮光则黄陂无奔冲之患,无光潢则淮之右臂失矣。诚一方之巨镇,中原之要壤也。
孟俊赋凤凰腾瑞气于东坰,南岳合淠水于长淮,金台石城为光州之旧,治仙居杏岭为抱朴之幽,斋濮弋光浮而炜炜。汝淮交流而湝湝其形势也。北枕汝颍辰,共燕京。南通江汉襟带,楚荆西接,申晋秦山云平。东护庐凤淮海流清。十景
弋山西峙 淮水东环 五龙乔阜七里清泉 萧王故庙 霸主荒台伯伦古冢 春申遗宅 聚仙邃阁文笔层峦
光山县
《河南通志》:龙山南耸寨水北环。
《邑旧志》:千山壁峙一水环流。
北枕汝濆,南襟湘汉,东控淮扬,西联宛洛。群峰罗列如屏,舆图雄壮,众水萦回似带,地势幽奇,邃谷高深,可以设伏重关,险隘易以严防。八景
淮渎千帆 天台远岫 官渡清波五马秋云 郎畈春耕 沙窝夕照台榭来薰 赛山樵唱
固始县
《河南通志》:阻铁林之寨引曲河之流。
《光州志》:固始控扼荆,楚襟带泗淮,土地宽广,峰峦峭拔。
息县
《河南通志》:濮山独峙淮汝交流。
《光州志》:息县有淮水,流于右,汝水流于左,高山峙于前,平原连于后,地大壤旷,力田之氓,多就垦焉。
十景
濮山拱翠 淮汝交流 广丰浸碧古息含烟 葛陂夜雨 仙洞灵湫寨河晚渡 竖斧春耕 玩花吊古兴国寻幽
商城县
《河南通志》:南控荆襄北临淮泗。
《光州志》:商城有高山,可以备禦,巨谷可以潜伏。岩洞关隘可以固守,中州巨镇也。
《邑志》:邑出中干,由桐柏东迤数百里,至金刚台,发脉西北,飞逗递火炮山而来,形连势结,襟山枕流。万峰合抱两水,环绕北行二十里,冈峦叠锁,至凤凰锦鸡二山,对峙如堂奥之有门户。邑当其中,称形胜之地,汝南岩邑也。
十景
金刚古寨 东冈夕照 文峰叠翠西津晚渡 商原春草 龙潭卧月汤池温泉 三教古洞 鞍山雨信车毂晓钟
信阳州
舆地图幅员千里,拥塞三关。
《河南通志》:长淮绕其后浉水经其前。
罗山县
《河南通志》:南峙鹊山东屹牛岭。
《邑志》:吾鄳居九塞之一,山势自台簪来左,淮右江岧峣绵邈,蟠亘千有馀里。与濠泗诸山会,而大隧等关,仅通匹马。春秋称为汉东要害,近郭则凤嘴镇。于乾方牛首,屹于艮位龙山,抱于坤维淮浉,呈浩淼之观,黄竹鼓清涟之浪。
又云阡陌绣错,冈峦环合,灵秀攸钟一也。长川抱城,每三时水涨盐鹾,直抵城下,民生利赖二也。
八景
黄河秋月 淮水春澜 石门道险子路河清 龙潭灵迹 灵岫阴云
独山凌虚 龙冈拥翠
新增八景
万山拱翠 六水环朝 秀接湘湖雄连陈汝 五城星列 三关鼎分二门天造 两寨云齐
附龙池八景
葫芦石耸 在龙池山,口有石似焉。
杉桧参天 在寺前月台上。
飞泉插笔
仙岩晚照 在寺正东。
茶茗联园 在寺之东南数处。
雪浪东潮 在龙池之东,水石相激,白沬如雪。象岭横烟 在池西。
龙潭浮石。
汝宁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合载《周礼》:保章氏,郑氏注云:大辰豫州也。
西汉《天文志》:房、心,豫州。牵牛、婺女,扬州。翼、轸,荆州。
东汉《天文志》注:星经曰:镇星主嵩山、豫州,荧惑主霍山、扬州、荆州。又曰:玉衡第七星主豫州。常以五午日候之,丙午为汝南。
晋《天文志》: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属豫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一度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属荆州。
陈卓、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星次分野。房、心,宋,豫州,汝南入房二度,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翼、轸,楚,荆州:南阳入翼六度,江夏入翼十二度。
唐《天文志》:角、亢,寿星也。初,轸十度。终,氐一度。自原武、管城,至封丘、陈留,尽陈、蔡、汝南之地,逾淮源,至于弋阳,申、息、江、黄、道、柏、沈、蓼、房、弦诸国,皆豫州之分,属鹑火,氐涉寿星。
宋两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其东蕃十一星,南第一星曰宋,西蕃十一星,南第八星曰郑。
明清类《天文分野书》:角、亢在辰,自轸十度至氐一度,属郑豫州。今陈留以西,大河以南,皆郑分也。
《一统志》:汝宁府古豫州之域,角、亢、氐分野。按汝阳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确山、真阳息,俱在豫州之域。光州、光山、固始商城,俱在扬州之域。惟信阳、罗山在荆、豫二州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