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三十九卷目录
汾州府部汇考三
汾州府学校考
汾州府赋役考
汾州府风俗考
汾州府学校考
汾州府赋役考
汾州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三百三十九卷
汾州府部汇考三
汾州府学校考
《府志》本府〈汾阳县附郭〉府儒学 在府治东。旧为州学。金同知节度使康玉润重修,其肇不可考矣。后坏于兵燹。元初渐次修举。明洪武正统间,知州茅志道、李善相继重葺。正德十六年,知州郁浩重修,增内外泮池。万历十二年,知州白夏拓修,壮丽甲晋阳。万历二十三年改府。后知府崔士棨等重修。皇清顺治间知府郎永清、刘克孔相继重葺。康熙二年改府学为县学。改废成王府为府学。正殿五楹,东西庑各十五楹,两墀碑亭各一戟门。三楹神库,在戟门。左神厨,在戟门。右石桥泮池,在甬路中。两旁碑亭各一棂星门。左右角门,在戟门外。先师坊,在棂星门外路中。凤翥卜山坊,在路西龙腾。汾水坊,在路东。龙池,在先师坊前。龙池亭在泮池中台上。钟楼在泮池。左鼓楼,在泮池。右青云得路坊,在南城。上云梯月殿门,在龙池。南正殿之后为明伦堂,堂左进德斋、时习斋,右修业斋、会馔堂。义路在堂之东,礼门在堂之西。升堂入室,在义路。东射圃亭,在礼门。西敷教坊,在入室。亭前观德坊,在射圃。亭前儒学门,在敷教坊内。天衢启钥坊,在社学。右尊经阁敬一亭,俱在明伦堂后。
启圣祠 在敬一亭后正中。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三贤祠 明嘉靖三年,改为尊经阁,后改为子夏祠。嘉靖二十八年,重修,更名曰三贤。以段干木田子方并祀之。万历十二年,改建于启圣祠左。
文昌祠 在城上正东。
魁星楼 在城上东南。
白公书院 在启圣祠西。
学田 地五段,共八十一亩,离城十五里,学道周置买又地一段,二十四亩,又二十六亩。又地四段坐落上文里,计地九十一亩。又地三段坐落肖庄里,计地七十七亩,俱守道徐置买。
汾阳县儒学 在立信厢。万历二十三年建。皇清康熙二年,移于城内,即旧府学也。正殿五楹,东西庑各二十楹,南角房各四楹,北角房各三楹,大成门三楹,礼门在大成门左,义路在大成门右。前为棂星门、左右角门。德配天地坊在路东。道冠古今坊在路西,泮池在棂星门前,青云得路坊在南城上。正殿之左,为明伦堂,堂左敬德斋,右修业斋,前为仪门,左右为角门,又前为儒学门。
尊经阁 在明伦堂上。
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艮隅。
启圣祠 在明伦堂后乾隅。
名宦祠 在大成门外东。
乡贤祠 在大成门外西。
文昌阁 新改建城上。在青云得路坊东。魁星楼 在学巽隅。
教谕宅 在启圣祠后。
训导宅 在敬一亭后。今颓废,新建在仪门外左。
社学 在城东门内。
仰高书院 在县治西北。明嘉靖元年,即狄公祠隙地。
卜山书院 在大厢村子夏祠。子夏退隐,谒泉山,因名山。卜山元士民樊宗英等世居山下,建祠因请于朝,得赐卜山书院。有司春秋致祭。文昌书院 在学前中太虚堂。左木鸡馆,右承蜩馆。
学田 共五十亩,守道徐置买。
外州县
孝义县儒学 在城东南隅。宋大观中,知县董元恺创建。元元贞中,知县董元泽修葺。大德七年,地震,倾覆。八年,县尹赫思敬重建。明洪武中知县陈庄、天顺中沈纯、成化中王佐、弘治中张日升、正德中闵以仁、嘉靖中董恺,各重修。正殿廊庑戟门泮池碑坊等以次就理。万历二十八年,知县周佑增修明伦堂。堂东博文斋。堂西约礼斋。敬一亭在明伦堂东。射圃亭在学西。启圣祠 在儒学东。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文昌阁 魁星楼。所在志俱未载。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明伦堂东。
义学 在桥南厢。
学田 在城东长畛地、尖角地,共一顷二十四亩七分八釐,每年除纳粮外,额徵租银四两七分八釐,俱霍钟瑜捐。
平遥县儒学 旧在县治东南。元大德间建。明洪武三年重建。嘉靖隆庆万历间,殿庑学舍相继修建。崇祯九年,知县王凝命移于治东太子寺。皇清康熙十四年,县令魏改建旧所。三十九,年县令王见宫墙废,坠复为修葺,仍辟云路。其制正殿前有戟门、棂星门、祭器库、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学之中为明伦堂,堂东西各有斋。
敬一亭 尊经阁 俱在明伦堂后。
云路争先坊 鲲化天池坊 俱在明伦堂前。泮池 在棂星门内。两腋各建房三间,左为神库,右为神厨。
启圣祠 在敬一亭西。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文昌阁 在云路左。
魁星楼 在东南城角楼上。
教谕宅 在学东。
训导宅 在学西。
义学 在县治东南。康熙二十三年,县令黄汝钰建。
社学 合城内外凡十所。县令王绶设。
西河书院 在县治西南。康熙四十二年祀卜夫子。
卿士书院 在上东门内路北,即卿士庙也。学田 共地六段,计地二顷八十七亩,每岁徵租粟二十二石四斗五升三合五勺,徵租银一两九钱三分五釐。一段八十亩在县东南中曲村,一段八十亩在县东善信村,一段五十亩在县北王家庄,一段四十亩在县西北安里,一段三十二亩在县东北阎村,一段五亩在县南岳壁村。
义学学田 县令黄汝钰设岁计租课,所入以为馆谷之需,地归文会坊,免其差徭,正赋输官。计户村马铺民地四十亩七分一釐,价银四十八两八钱五分。
西河书院田 康熙四十七年,置地一顷九十四亩七分五釐。
介休县儒学 在城东南隅。唐咸宁初建。元至元间,徙今地。明洪武二十七年,知县武信重建。皇清康熙九年重修。其制中建正殿二,左右为东西两庑。前为大成门,门前为泮池,池前为棂星门,门外东西石坊,左曰腾蛟,右曰起凤。神库在殿东东庑。神厨在殿西西庑。
省牲所 在大成门东。
斋宿所 在大成门西。
明伦堂 在大成殿后。堂前有东西两斋。
尊经阁 在明伦堂后。
敬一亭 在尊经阁东。
太和元气坊 在儒学门西。
金声玉振坊 在儒学门东。
启圣祠 在明伦堂东斋后。
名宦祠 在大成门外泮池后。
乡贤祠 在大成门外泮池东。
文昌阁 在城南。
奎星楼 在城南上。
教谕宅 在儒学东门内。
训导宅 在儒学西门内。
义学。
景贤书院 旧地东南城上。年久,拆毁。
三贤书院 旧在郭林宗祠。今废。改为奎星楼。学田 共地七十二亩五分三釐零,每年共徵租谷三十二石七斗,每石折银六钱二分五釐,通共折银二十两四钱三分七釐五毫。
石楼县儒学 在县治东。金时建。明洪武六年,知县顾硕增修。正统十一年,知县刘述继修。嘉靖五年,知县王仁增拓重修。皇清顺治十四年,知县周士章同署教谕姜宗品复行重修。殿庑学舍戟门泮池碑坊等始埒他学。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所在志俱未载。
文昌阁 在儒学东。
奎星楼 教谕宅 训导宅 所在志俱未载。
社学 在文昌宫内。明万历间建。
学田。
临县儒学 在旧城东门外秋河西岸。元至正中建。明洪武二十七年,知县王昱修。永乐十年,河溢倾圮。知县吕磻迁旧址东南百步许。成化五年,知县雎让拓之。嘉靖间知县张天禄增修。中为正殿,殿左右为东西两庑,前为戟门棂星门泮池,后为明伦堂,堂后为尊经阁、敬一亭。
启圣祠 在文庙左。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文昌阁 在学前左。
奎星楼 在道冠古今坊旁。
教谕宅 在学东。
训导宅 在教谕宅西。
义学 在儒学前。
学田 地一顷六十八亩八分三釐,每年额徵租谷一十一石五斗三升,知县张问行署印县丞魏宾同输。
永宁州儒学 在州治东南。元大德至元间建。明洪武七年,学正许孟和修。正统初燬于火。天顺间知州杜章增修。隆庆元年燬。署州事同知李春芳复修。万历二十四年庙宇颓败。州守夏惟勤新之。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州徐灏振重建。正殿五间,左右两庑共十间。戟门三间、神库三间、神厨三间、省牲砖楼一,焚帛砖楼一、泮池一、上甃砖桥棂星门一。西侧设义路礼门,东西设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二坊。正殿后,明伦堂五间、东西斋房二所。兴贤门在东斋房,南腋尊经阁在堂后。斋膳房在阁东,宰牲房三间,射圃通南北街,出兴贤门。
敬一亭 在正殿左。
启圣祠 在正殿左。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文昌宫 在文庙东。
奎星塔 在城东南隅。
学正宅 训导宅 共二十六间,俱在启圣祠后。
义学 久废。
学田 地五十亩五分,坐落凤山底马茂庄西崖底三处,每年收地租银三两三钱三分六釐。宁乡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金泰和间建。元至正间修。明洪武五年知县宋文中、正统间知县梁杲重修。嘉靖七年知县张轼训导曹昌改建。正殿东西庑二门、泮池、宰牲房、造酒房、棂星门、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明伦堂、进德斋、修业斋、尊经阁、大门云路坊,俱与庙制相称。
启圣祠 在文庙左。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文昌宫 在县治东。
奎星楼。
教谕宅 训导宅 所在志俱未载。
义学 一在乡庞家会,一在赵家庄,一在惠家坪,一在杨家圪塔。
社学 在县治北,今废。
学田。
汾州府赋役考
《府志》府属总载原额名丁并额外土著,新增共一十八万四千六十九丁,徭银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两三钱七分三釐零,内除优免并逃亡外,
实行差丁一十五万三千六百九十七丁,实徵徭银并地差,四万八千三百四十五两六分二釐零。
办买本色颜料加增银,三百六十九两八钱五分二釐零。
原额民地四万七千七百四十八顷九十五亩一分九釐零,共徵秋夏粮二十二万三千六百八十八石二斗六升一合零。坐价不等,并丝绢马草及亩地九釐,通共银二十六万八十六两四钱九分七釐零。内除荒外,实在熟地四万四千五百九十九顷四十三亩三分二釐零。共徵粮一十九万二千四百一十八石一斗八升八合零,共派银一十七万四千六百三十四两二钱九分六釐零。
又地亩九釐银三万六千三百七十四两二钱六分二釐零。
驿站银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一两四钱六分九釐零。
原额废藩地一百二十三顷五十六亩九分又三十六垧,内除墙垣走路荒芜地二十顷一十五亩,
实在地一百三顷四十一亩九分又三十六垧,共徵折色银三百一十九两八钱五分六釐七毫零。
外开垦过民田四千二百七十五顷七十四亩二分五釐零,共徵折色粮一万四千七十二石六升五合零,共折银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五两一钱七分三釐零。
又清出无粮民地二十三顷一十三亩五分八釐六毫,共徵折色粮九十三石九斗六升一合零,共折银一百两二钱四分七釐零。
原额汾州卫屯丁归并汾阳介休孝义三县。于康熙二年审编,共实在新差并清出土著五百三十三丁,各徵不等,共编徭银一百三十三两二钱四分七釐零。
原额太原左卫屯田,坐落平遥孝义二县,汾州卫屯田归并汾阳介休孝义三县,共三百六十六顷七十二亩六分八釐四毫,额徵折色粮一千五百六十六石六斗七升六合零,实徵银一千一百六十七两九钱二分八釐零。
额外
商税酒课匠价等项,共银三千三百七十五两九钱二分二釐。
府县志多系,明时《旧志》与此不合。
汾州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汾阳县附郭〉诗传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
《史记》:参为晋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水深土厚,性多刚直。
《汉书》: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焉,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义。
其民五男二女。
《隋书》:西河上地沃少瘠多,以是伤于俭啬。其俗刚强,亦风气然也。
《宋史》:人性质厚少文,专经术,大率气勇尚义,号为强忮。土平而近边,习战𩰚。《杜氏·通典》:晋魏以降文字盛兴,并州近北,俗尚武艺。
宋谢悰清虚观碑记其民纯俭,有陶唐之风,慷慨好义髣髴子夏干木之遗风。《文献通考》:其民重厚知义,尚信好文。其人勤俭。元伶思贤安乐会词:风俗返朴而还淳,人物居仁而由义。虽云去古以益远,犹有陶唐之遗意,太原图经人物辈出,代不乏人,皆有文武全才。《旧志》:古西河地,人民繁庶。
《通志》:民性淳厚,俗尚俭约,勤于稼穑,好义。三月初三日,民间男妇皆赴西顶真武庙,进香赛愿。
四月初六日,民间领童男女,赴圣仙庙以祈福佑。
六月十五日,民间男妇皆赴毕宿庙祭奠。馀未载。
孝义县
《旧志》:民多俭啬,健讼好事鬼神,亦颇尚义。《郡志》:民性淳厚,尚义。礼婚丧,邻里相周而不吝。县俗有最近古者,如男女之别,视他处为尤严。闺阃间,妇女与翁伯绝不相习见,即其他帷薄之隔,亦斩然。
夏至食麦饭。
中元悬麻谷。
平遥县
平遥地瘠薄,性刚劲。人多耕织少,商贾健讼尚奢。虽唐尧遗墟,而婚丧尤奢。
冠礼久废。〈各属同〉
婚姻。六礼不备始结婚,或以金土十帛食盒,或无帛必设席,遍招亲友家长,亲纳于女家,女家回以靴帽等物,名曰定亲。
纳采。或银一百二十两,或八十,或六十二三十不一币帛衣服布绵等物,家长亦亲至女家。女家但回馒首等物于食盒内而已。
亲迎。无所谓奠雁御轮合卺诸仪,及期,婿以羊酒䌽轿轿夫皆红衣,大帽䌽旗鼓吹,火炮旗鎗二对,或四对,盛妆男女各二人,名曰娶客亲迎。女家设筵请内亲。宴至昏,与婿花红,亦盛妆男女各二人,名曰送客,兼致金银首饰衣服等物。新妇父兄抱新妇上轿,至婿门用相礼人撒帐,以五谷门旁设草二束,覆之以红帛,燃火以祓除不祥,新妇背镜步,则藉以红布,或生绢新,婿执弓矢,至垣中天井,翁姑拜祖先。新妇新郎皆却立不拜,寝门限置马鞍,取平安也。床头预设柳斗入,将男女所执物皆纳其中,食新妇以拌面汤,夜灯不息,忌三日不扫除。亲友贺多,书喜联贴门外。次日,新妇拜合家及诸姑姊姒,人馈手巾一,诸姑姒姊酬以银或帕,无所谓庙见者,女家先期数日,送妆奁什物,称其纳采之礼。十日新,妇归宁数日。后女家宴新婿。新年,婿以猪首酒食盒拜妻父母,妻父母赠之以金。
丧礼。初丧时,即成服吊客尊者,送孝带等辈,给以孝巾。每七日,作佛事。葬日,始设铭旌。奠用鼓吹演戏,陈刍灵幢纸。男丧祭方相氏。女丧祭引路菩萨。来奠宾客,亲朋代宴,名曰歇主奠礼,或丰或俭不一。至亲带客来奠礼银十数两,作祭幛及发引以僧道鼓吹,导丧多不祀土,亦多不题主。葬毕三日,则祭于墓,小祥大祥除服,亦祭于墓。
祭礼。惟元旦设影,清明中元上坟墓。〈各属同〉其四时生忌。忌日亦多,缺然不讲,有吉庆则祭祖于墓。
生子。三朝蒸馒首馈外家以报喜。九日,外家送粥米褓衣衾枕。弥月,外家以银镯首饰绸帛遗其女,以银锁衣帽衾裯遗外甥,亲友亦有作幛文并银物往贺者。
立春食春饼。
元旦。设祖考影于堂祭之,亲友于近者未明,相拜贺。是日,忌扫地。三日后,相宴会。自元日至二十五日,男女皆辍业。
初五日,晨起纸糊,妇人杂尘土扫出,名曰送穷。初八日,各祭本命星官。
初十日,以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十三日,以面茶酒屋上,食寒鸦,祈其不害豆田。元宵。街巷设松柏棚,多祭三官神,张灯火,扮社夥以天官赐福故。
十七日,妇作针指,名曰剌蛔蜒。
二十日,夜设祭,名曰小添仓。
二十一日,夜设祭,名曰大添仓。
新正一月,内忌糊纸背。
二月初二日,午祭天地,夜哭焚纸钱于门外。三月初三日,未明以柳条扫墙,书禁帖于壁,以除蝎。
寒食日,不举火,祭祖先于墓,设鞦韆,妇女带红花子结,夜哭于门外。
四月初一日,门窗贴纸葫芦,雄鸡壮戴于首,曰辟瘟。
端阳。食角黍,饮雄黄菖蒲酒,以艾插门,或戴于首。系五色线馈婿以角黍,夜哭于门外。六月,以新麦饭祭天地。
初六日,夜哭于门外。
二十四日,夜哭于门外。
七月初七日,夜放河灯以祭鬼。于田禾上挂花红纸条,以辟冰雹。
十五日,以瓜果殽蔬祭于墓,夜哭于门外。十月初一日,夜焚纸钱寒衣,哭于门外。
冬至。早祭天以米糕。夜焚纸钱,哭于门外。十二月初一日,食炒面,亦曰辟瘟。初八日,食腊八粥。
二十三日,祀灶以糖果。除日。早食糕。晚留饭至元日,食名曰隔年饭,夜哭于门外。
凡哭者皆系妇人,名曰鬼节。谓是日,亡人来。故哭耳。至期,满城皆然。村落亦尔,或并代之俗,长
征不返戍,妇遗哀,相沿至今乎。
介休县
《旧志》:士习驯雅,民风俭朴,每喜士大夫敦朴有古民风,独虑民习于奢,几不可训,且崇佛重祷。市利轻生,而少知教子。今渐有正俗之化,自昔未及。
婚期。亲迎羊酒奠雁,外用油蜜炉糖果品。谚谓之行头,其实,即祭先品物也。
丧礼。惟事繁文。富者矜胜。贫者效尤。
介俗。士夫家间有祠堂,以祀先。其馀祭于寝室,或祭于坟墓。唯丧之日,有引灵祭品胜于他邑。大祭四十馀桌,中祭二十馀桌,下祭十馀桌。元宵夕。元宵宾友,饮酒赏节。
二月初二日,合学供文昌魁星,乡里供城隍。三月初三日,祭源神灰柳泉,各乡祭水神。十八日,供后土。
二十八日,供五岳。
四月初八日,供关帝。
六月十五日,供龙王。
二十四日,合学于东郊外,供关夫子。
中秋。月饼瓜果供月,宾朋合欢饮酒赏月,东郊外合学供林宗。
十二月二十四日,扫舍。
石楼县
其性醇,其俗俭朴,略少文,男不经商,女不纴织。惟农是务。栋宇不饰,民多穴处,依然陶复遗风。仲春龙会,寒食鞦韆。每逢神腊,村乡男女聚,赛羽毛装饰,社鼓阗阗,以地近边塞,犹仍其俗。馀未载。
临县
《旧志》:民性质朴,俗尚俭啬,鲜好学。惟务力田,喜畜牧。尚气嚚讼。今则民畏法度,士知自守,衣冠礼让之风,行惜质朴俭约之俗,变矣。
王永春云:临近俗户,诵家弦士子优游于制艺科煌甲炜,文声洋溢乎贤书。
婚礼。乡民论财绅衿,尚礼。
士夫。居丧悉遵家礼,乡民多不中礼。
祭礼。罕见鸡鸣,盥漱之仪。
三月初三日,祀北极元天上帝。
初六日,祀水神张大明王。
二十日,祀酂侯神。
四月初四日,祀马王神。
初七日,祀金龙四大王。
初八日,祀北岳大帝。四方士女俱往进香,是日旧祭东林寺泉水青龙神。今废。
端阳。男家用纱二疋,或夏布二疋,女家答以巾帻鞋扇。若诗礼之家,加以笔墨等项兼迎女。初八日,祭衙神土地。
十三日,庆关帝。献戏献赛不等。
二十七日,报赛城隍庙。
夏至日,祭河神庙。
六月初六日,取水踹面。初伏日,浴于湫河,谓之洗百病。女人采凤仙花,染指甲,此日曝衣。十八日,祭黑龙庙。
七月初二日,祭圣母庙。
初六日,农家俱挂田幡。
初七日,陈瓜果。女人夜间穿针乞巧。
九月初九日,迎女追节酿酒。
十三日,祭关圣帝君。
十一月冬至日,祭祀庆贺,如元旦仪。
除日,嫁娶。
永宁州
《旧志》:民性强毅质朴,农务耕牧,士习弦诵,有忠厚之风。
土瘠民贫,野旷人稀。性率质鲁。俗尚俭朴。勤于农业。拙于服贾。衣冠文物,颇有古风。明隆庆间,新隶汾府奸民结识豪宗,窝访习讼,公私尝病焉。
永宁介燕秦之间,士多慷慨。
士民之家,缔姻在孩提时,间有至童者,完娶则至十四五以至二十馀。初通媒行聘礼,谓之小送。临娶纳币谓之大送。其仪物丰约称其家财,多寡不计乡村之中,亦有用猪羊粟麦等类者,择吉亲迎。至期,父命子往迎,其醮子奠雁之礼不行,女家亦不醮婿,新妇至之,夕行合卺礼。次日见舅姑拜祖先三日,婿偕妇至岳家谢亲,人贺娶。妇之家,亦相赠以联。
人死三日而敛。死之日,亲友闻讣,送纸往奔。敛后,成服多不计日,但冠服衰绖如礼。每七,必祭,用浮屠术间事道教,至四十九日。七尽奄丧葬,无定期,大约不出三年,亦不甚拘,堪舆家说明。
器等项相尚以华,临葬之前,择日开吊。吊必以文,亦有送助葬钱者,士大夫家皆遵文公家礼而行,惟缛节茂焉。
祭礼。随便设主,无仪文。
生子。洗三旦,亦设汤饼,会受贺宴客。
立春。先一日迎春之期,诸妓各逞其能,谓之办会。乡城男妇聚观。
正月初三四五等日,择吉迎喜神。
春社日,各乡赛社以祈丰年。
二月二日,以炭灰围墙根,辟蛇蝎诸虫。
三月三日,上巳以青柳梢围插壁,辟蝎。
五月五日,以䌽丝系小儿项背及四肢,名曰百岁索。
六月六日,曝书及衣食花糕。
秋社日。各乡赛社,有演戏致祭,以报秋成者。中元。作盂兰盆会。
中秋之夕。守夜烧香,祀太阴星。
宁乡县
《旧志》:土瘠民穷,俗尚敦朴,困苦相安,无奇饰,无逐。末婚姻死丧。族党相助,士崇礼节,知名间出有陶唐氏之遗风。
馀同各志,唯每逄令节,夜哭于门外,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