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六卷目录

 太原府部纪事
 太原府部杂录
 太原府部外编

职方典第三百六卷

太原府部纪事

《旧志》:周景王十一年,有石言于晋魏榆,即今榆次县。威烈土三年冬十一月,有火下于晋北,有声如鼓。秦庄襄王二年,蒙骜伐赵,取榆次、狼孟等二十七城。四年四月,晋大雨雪。
十七年,代州地震。
汉文帝二年,崞县荒,赐民田租之半。
十二年,免租。
景帝中六年六月,匈奴入寇。后二年秋,晋大旱;冬十月,日月皆赤;十二月,雷日,色如紫五星,逆行太微月,贯天街中。
武帝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
元鼎三年冬,匈奴入寇。
昭帝元始二年,荒,免租。
灵帝建宁中,有狼数十入晋阳南城门齧人。
光和六年秋,五原山崖崩。
中平元年,荒,免租。
《晋书》:武帝咸宁二年六月,白龙二见于新兴井中,凤凰集于榆次境。
咸宁三年,新兴雨雹。
咸宁五年五月辛卯,雁门雨雹,伤秋稼。闰七月壬子,新兴雨雹。
太康元年五月,雁门雨雹。十二月,并、冀二州大雪。太康六年,雁门雨雹,新兴山崩,水涌出。
惠帝元康五年九月,雁门、新兴、太原、榆次大风,伤稼。永宁元年,自夏及秋,并州旱。七月,太原新兴青虫食禾叶。
怀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并州,草木、牛马、毛鬣皆尽。悯帝建兴五年秋七月,冀州螽蝗。
《魏书·太祖本纪》:天兴元年春正月,车驾自中山。行幸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五百馀里。
《晋书》:元帝大兴元年八月,冀州蝗,食草尽。
永昌元年,冀、并二州大雨。
成帝咸和三年,石勒称后赵,改元太和。时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鸡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馀,行人、禽兽死者万数,历太原、乐平,树木摧折,禾稼荡然。
穆帝永和三年,并地前后进苍麟十六,白鹿七。八月,冀方大雪,人马多冻死。
安帝义熙七年二月,代郡倒荆山,白鹿见。八月,魏主嗣猎于西山,获白兔、白雉。十二月,复获。时晋末雁门郡吏贾相入勾注西陉,见老人,言四十年后圣人出于北方,时当大乐。老人随化为石人焉。
南宋后废帝元徽二年夏五月,雁门城有声。
《北齐书》:武成帝河清二年,太原雨血。
河清三年,晋阳讹言有鬼兵,百姓竞击铜铁以捍之。《梁书》:武帝天监十一年夏,代州地裂。
《魏书·高祖本纪》:延兴二年,诏以代郡事同丰沛,代民先配戍边者皆免之。
《陈书》:陈文帝天嘉四年,太原雨血。四月,并晋迤西五州旱。五月,周师与突厥入并州,大战城西,伏尸百馀里。并州地震。
宣帝大建二年,并州献五足牛。
大建四年,并州有妖狐,多截人发,拥土为城,雉之状。大建六年,晋阳大旱。得死魃,长二尺,面顶各二目。帝闻之,使刻木为形以献。
大建八年,有鹳巢并州嘉阳殿,雉集晋阳宫御座,获之。又并州招远楼下有赤蛇与黑蛇斗,数日,赤蛇死。《隋书》:文帝开皇十六年,并州蝗。
开皇二十年春二月丁丑,平定州无云而雷。夏四月,天有声,如风雨相薄,自南而西北。
仁寿四年,龙见代州总管府井中,或变为铁马,甲士弯弓上射。
炀帝大业元年,雁门人房四安母年百岁,额上生角二寸。雁门百姓间犬多去其主,群聚于野,形变如狼,啖噬行人,数年乃止。是岁,大厩内马死大半,帝怒遣使者按问,主曰:每夜厩中马无故自惊,因而致死。帝令巫者视之,巫者知帝有辽东之役,因希旨言曰:先帝使杨素史万岁取之,将鬼兵以伐辽也。帝大悦。大业四年,雁门宋谷村有妇人生一肉卵,大如斗。埋之后数日,所埋处云雾昼合,从地雷震,而上视之,洞穴失卵所在。
大业五年,代郡饥。
十三年,刘武周据并州,兵势甚盛,城上鞘刃,夜每有火光。时炀帝亲巡北边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者告变,车驾入雁门,齐王暕以后军保崞县四十一城。突厥尽克之,惟雁门崞不下焉。
《唐书》:高祖武德四年,太原尼志觉,死十日而苏。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戊寅,忻州定襄地震。
武后垂拱三年春,冀州雌鸡变为雄。
久视元年,并水、晋祠水赤如血。
长安元年,并州文水县武氏井溢。
元宗开元十二年五月,太原献异马驹,两肋各十六,肉尾无毛。
开元二十二年,榆关虸蚄虫害稼,入并州界,有群雀来食之,一日而尽。
开元二十三年四月,冀州献长人李家宠,八尺五寸。开元二十六年,榆关虸蚄虫害稼,群雀来食之。天宝五年九月,文水县野蚕成茧。
肃宗乾元二年七月,岚州合河关,黄河二十里,清如井水四日。
《唐书·李孝郎传》:孝郎曾孙皓,少孤,事母孝。始为枝江丞,荆州长史张柬之曰:帝宗千里驹,吾得其人。累擢卫尉少卿。居母丧,柴瘠,讫除,家人未尝见言笑。与兄升、弟晕相友。开元初,为汝州刺史,政严简,有治称。昆弟由东都候之,辄羸服往,州人无知者,其清慎举如此。四迁至黄门侍郎,检校太原以北诸军节度使。太原俗为浮屠法者,死不葬,以尸弃郊饲鸟兽,号其地曰黄坑。有狗数百头,习食胔,颇为人患,更不敢禁。皓至,遣捕群狗杀之,申厉禁条,约其风遂革。
《马燧传》:燧至太原,遣军司马王权以兵五千走奉天,又遣子汇与诸将子壁中渭桥,帝已幸梁,乃还。时天下方骚,北边数有警,燧念晋阳王业所基,是宜固险以示敌。乃引晋水架汾而属之城,潴为东隍,省守陴万人。又酾汾环城,树以固堤。诏兼保宁军节度使。宪宗元和七年正月,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是岁,甘露降于交城石壁山。
文宗太和四年,太原饥。
六年,甘露降于交城石壁山柏树。
武宗会昌二年春,代州崞县羊生二首,相连两尾。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振武地震。坏庐舍,压死者数十人。
十二年八月丁巳,太原地震。
懿宗咸通十三年四月,太原晋阳民家有婴儿两头异颈,四手联足。
僖宗乾符二年,河北马生人。
中和元年九月,太原诸山桃杏华有实。晋州地震,有声如雷。
光启四年六月乙巳,太原大风雨,拔木千株,损稼百馀里。
《五代史·东汉世家》:王师北征,刘继元闭城拒守,太祖命引汾水浸其城,水自城门入,而有积草自城中飘出塞之。是时,王师顿兵甘草地中,会岁暑雨,军士多疾,乃班师。王师已去,继元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水已落而城多摧圮。契丹使者韩知璠时在太原,叹曰: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契丹附录》:石敬塘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敬塘遣使求救于德光。德光白其母曰:吾尝梦石郎召我,而使者果至,岂非天耶。母召胡巫问吉凶,巫言吉,乃许。是岁九月,契丹出雁门,车骑连亘数十里,将至太原,遣人谓敬塘曰:吾为尔今日破敌可乎。敬塘报曰:皇帝赴难,要在成功,不在速,大兵远来,而唐军甚盛,愿少待之。使者未至,而兵已交。敬达大败。敬塘夜出北门见德光,约为父子,问曰:大兵远来,战速而胜者,何也。德光曰:吾谓唐兵能守雁门而扼诸险要,则事未可知。今兵长驱深入而无阻,吾知大事必济。且吾兵多难久,宜以神速破之。此其所以胜也。
《铁围山丛谈》:开宝初,车驾亲征伪汉,引汾水灌太原城。时盛夏,艺祖露臂跣足,亦不裹头,手提刀坐黄盖下,督兵吏运土筑堤以堰汾河,城上望见,矢石雨坌不避也。水浸城者馀数版而已,又命水军乘舟焚其谯门,几陷,会班师获免。
《后山谈丛》:潘美为并帅,代之北都,山有天池焉,岁遣通判祭之。其后惮远而罢,久之,契丹遣祭焉,又易其屋记。至熙宁中始有其地,凡数岁往来不能辨而与之。
《宋史》: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岚州献牝兽一角,似鹿,无斑文,角端有肉,性驯。
至道二年十一月,代州风雹伤禾稼。
真宗咸平二年,岚州旱。咸平五年,晋州庆唐观,古柏中别生槐,长丈馀。六年,河北蝗蝻生。七月辛亥,群飞翳空,趋河东,及霜寒始毙。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代州地震。
景祐四年十二月甲申,忻、代、并三州地震,庐舍屋,压吏民。忻州死者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伤者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畜死者五万馀;代州死者七百五十九人;并州死者一千八百九十人。
宝元元年正月庚申,并、忻、代三州地震。十一月,忻州地震。
庆历三年五月乙亥,忻州地大震。庚子,又震,西北有声如雷。
至和二年,并州太宗神御殿火。
《范纯仁传》:纯仁知太原。其境土狭民众,惜地不葬。纯仁遣僚属收无主烬骨,别男女异穴,葬者三千馀。又推之一路,葬以万数计。
《陈尧佐传》:尧佐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挠,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曹翰传》: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为攻城南面都部署。与崔彦进、李汉琼、刘遇三节度分部攻城,翰攻东北,而刘遇攻西北,与刘继元直,城尤险固,遇欲与翰易处,翰言:观察使班次下,当部东北。遇坚欲易之,数日不决。上虑诸将不协,遣谕翰曰:卿智勇无双,西北面非卿不能当也。翰乃奉诏,筑土山瞰城中,数日而就,继元甚恐。军中乏水,城西十馀里谷中有娘子庙,翰往祷之,穿渠得水,人马以给。
《吕大忠传》:大忠为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契丹使萧素、梁颖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閤门使、知石州。大忠数与素、颖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颖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大忠曰:彼遣一使求,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韩琦传》:琦拜武康军节度使、知并州。承受廖浩然,怙中贵势贪恣,既诬逐前帅李昭亮,所为益不法,琦奏还之,帝命鞭之本省。契丹冒占天池庙地,琦召其酋豪,示以曩日彼所求修庙檄,无以对,遂归我斥地。既又侵耕阳武砦地,琦凿堑立石以限之。始,潘美镇河东,患寇钞,令民悉内徙,而定塞下不耕,于是忻、代、宁化、大山之北多废壤。琦以为此皆良田,今弃不耕,适足以资敌,将皆为所有矣。遂请距北界为禁地,其南则以募弓箭手居之,垦田至九千六百顷。
《胡宿传》:宿以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韩琦守并州,请复其节镇。宿言:参、商为仇雠之星。国家受命于商丘,而参为晋地。今欲崇晋,非国之利也。宋兴削平四方,并最后服,故太宗不使列于方镇,八十年矣,宜如故便。议遂止。后琦秉政,卒复之。
哲宗绍圣元年六月己酉,太原府地震。十一月,太原府复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辛亥,太原地震,弥旬不止,坏城壁屋宇,人畜多死。忻州禾合穗。
大观二年十二月,岢岚州园地生瑞木。
金熙宗皇统六年,盂县重门山五色云见。
世宗大定元年春正月,平定州风雷大雨雪。民大饥。元世宗延祐元年,冀宁地震,坏官民庐舍。
延祐三年,冀宁地震。四年,复震。
顺帝至元二年,榆次饥。
至元四年夏,榆次大旱,民乏食,流移载道。
至正二年四月,冀宁地震。有声如雷,裂地尺馀,民居皆倾。忻州定襄县陨霜杀禾。
三年四月,忻州风霾昼晦,大饥,人相食。
十一年,忻州地大震。十月,太白昼见。
十八年二月,交城诸县、忻州饥,遣使赈之。
二十一年,忻州西北有赤气蔽空如血,逾时方散。二十六年秋七月,忻州地震,有压死者。徐沟县地震迸裂,涌出黑水。
至元二十八年,大饥,遣使赈之。保德州地震。
明太祖洪武初年,榆次夜多野火,影中若有人物戏弄之状。
四年,太原古城脩建,晋府宫殿木架已具,一夕大风尽颓,遂移建于府城。
成祖永乐三年,祁县民王文义家马生龙驹。
七年,静乐县严霜,杀禾殆尽。
十年,交城水泛涨,圮城垣。
十二年秋,盂县城东民李复初地产嘉禾,每茎二三穗。知县李本净以献。
十三年,徐沟县金、二水泛涨,入东门,渰没人畜死者甚众。
宣宗宣德七年四月十七日,忻州民武焕家马生一驹,鹿耳牛尾,玉面璚蹄,肉纹如麟,顶骨中隆。巡抚于谦以献。
英宗正统六年,山西大饥。徐沟有黑眚之妖,民间夜击铜铁器以捍之。
代宗景泰二年七月十七日,甘露降于榆次县学文庙大成殿前楸树上。是岁大稔。
英宗天顺四年三月二十日,甘露降于太原府学文庙大成殿前树上。有司以献。
宪宗成化二年,代州十月大雪。人相食。
四年六月六日至十一日,连大雨,繁峙县大峪口山崩者数处,水涨平川,高数丈许,其声如雷,林木崖石皆顺水流而下。顷,水退,有巨石横居,周围五丈,其广二丈五寸。或疑为老松所化云。
六年,岢岚公廨后地,约半亩,生嘉禾,一本五穗者大半。太原府本境雨雹大如鸡卵,伤稼。
八年五月初六日,太原府境地震。七月榆次、太谷、寿阳、祁县雨雹伤禾稼,人相食。七月六日,地震有声。十六年,崞县大风折田禾,大饥,民多相食。文水亦饥。二十二年,岢岚州大饥,人相食。八月,榆次五台雨雹如鹅卵。民饥,食草根树皮殆尽。
二十六年,宁河府每夜有妖见。或为神像,或为王侯,需索酒食。时举火将焚宫室。
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妖,焚府第无遗。冠服器用皆尽妖,亦随灭。
孝宗弘治二年八月,甘露降于保德州文庙前柏树上。味如蜜,三日乃乾。是年冬,保德州黄河清七日。四年,文水河水泛溢,害稼及民庐舍。
六年三月,忻州大风,昼晦十日。榆次地震有声,民居摇动。
十年秋,霖雨积旬。榆次孙家山南移二里许。
十二年,河曲天鼓鸣。有星若火,南落于西南。
十四年,平定州大雨雹害稼。保德州黄河清三日。七月,太原汾水涨约四丈许,将滨河村落房屋及禾稼漂没殆尽。是岁,大饥,河曲有龙起于县北。
十五年七月,榆次大雨,水害稼及民庐舍。保德州地震有声。
十八年,榆次太谷自五月不雨,至秋七月,田苗尽槁,米价腾贵。
武宗正德元年六月,太原闲居寺口山移数十步。土人见有物如羊,一目一角。云雾数日方散。
三年五月,平定州雨雹。六月,岢岚州太谷水坏城垣,漂溺居民千馀人。
四年,平定州又雨雹。十月,岢岚南川口天雨。小鱼数千尾,食之杀人。兴县获白鹿以献。
五年四月五日,榆次县五色云见。祁县流贼入城。盂县有黑眚之妖,民击铜铁器捍之。
六年,流贼杨虎等引众数百入太谷县境掳掠杀人。七年,忻州文水、太谷、交城、寿阳、祈县黑眚时见。八年六月,榆次旱。忽风雷大作,拔木百馀株。代州八角诸境雨鱼。色皆黑,小者寸许,大者二三尺。五月,黑眚见,家击铜器以防五昼夜。
九年,寿阳地震。声如雷,日震三次。
十一年,河曲雨雹大如鸡卵。六月淫雨,水出县西南,民居沦圮无遗。
十二年,静乐碾水大涨二十馀里。
十四年,文水祁县谷一茎四穗。
十五年,河曲钟自鸣于县亭。
十六年,盂县曹村龙见。风雷昼晦拔木,毁民屋十馀间。
世宗嘉靖元年八月,太原、阳曲、榆次地震。盂县夜有鸟杂喧至明。鱼鳖飞鸟有去其首者。
三年八月,太谷山崩,民居翻没将崩,先有声如雷,人畜避者免。
四年,太谷县雨雹,鸡卵大。
六年,平定州天雨土二日。四月,雨雹。
七年春,代州大疫。秋,南北山多虎豹,噬樵采人。冬十月十二日,流星陨光,烛地有声,坠而复起入斗口,至日出方灭。
八年六月,榆次、寿阳、祁县蝗螟食稼。岢岚卫治前柳树上,露白如酥,甘如蜜。人争食之,三日而止。
十年,岢岚雨雹甚,如碌轴大者。房屋被毁,牛羊毙,树无遗枝,赤地千里。
十二年,繁峙县北贼抢掠数日,人民被戮不可胜纪。交城、文水、徐沟、太谷大饥,野有饿殍。五月,祁县空中有声如雷,落一石如拳。
十四年,文水县麦秀二岐或三四岐,甚至十八岐者。寿阳县大蝗食,禾稼无馀。十五年,榆次大稔。斗米二十钱。
十六、十七二年,文水、阳曲地俱震。榆次冬桃李华。太谷地震,屋瓦皆鸣,将人摇动。正月,黑气蔽空如夜。六月,雨雹如斗大。
十八年,再震盂县。民程保生子,三日能言。
十九年,忻州山中桃李冬花。
二十年六月,榆次淫雨,涂水溢,漫流四十馀里,人多垫溺,诏免田租。八月,异犬生,耳目各四,足有八。二十一年,保德州地大震有声,房屋倾覆。是月,榆次有龙起于东城,雉堞皆有烟痕。
二十三年,文水大疫。
二十四年夏,虸蚄生榆次。民刘广厚妻一产三男。秋八月,陨霜害稼,诏免租。
二十五年,榆次城南门灾火经夕不灭,楼橹皆空。五月,雨雹如拳,杀人畜甚众。六月,有狼盛集于野,啮食儿童数十馀。九月,民赵怀龙妻一产三男。十一月,水冰。十八日,水再冰,皆凝缀如玉,日晡未销。
二十七年,文水县岁大熟。
二十八年,岚县敌入杀掠甚惨。
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太原夜有鬼火如列炬,自西南往东北,长一二十里,人皆见之。忻州民间有雄鸡变为牝鸡。保德州风霾蔽天,昼晦如夜。盂县民间有雄鸡化为雌。
三十二年,兴县水摧西南城角。太谷县霜陨稼。三十三年,岢岚州城东五里路旁置甲冑十馀副,制大于常。晨行者皆见之,顷之则无。静乐县碾水大涨,冲决城垣、民居,河堤无迹。
三十四年,祁县修善村民薛明妻李氏一产三女。太谷地震。十二月,忻州地震有声。
三十七年八月,静乐县雪深杀苗。
三十八年,兴县每夜狐精见。代州上曲村地坼方丈馀,泉出如涌,五云烟云见泉上。
三十九年,太原府所属大饥。
四十年,五台县大饥。
四十一年,徐沟县大丰。米三斗价银一钱。
四十三年,保德州敌踰河,杀防禦及军。
穆宗隆庆元年,太谷县十月水冰,十日而解。
二年六月,兴县龙飞震死人民。静乐楼烦雁门村昼则星落入地,掘出黑石重千斤。
三年,交城代州大雨雹。大风拔木。
五年冬,徐沟池冰厚一尺许。有虬掀水而起,长五十尺,阔五尺,两旁拥冰高二尺。祁县疫伤甚众。
六年,祁县风霾,昼昏如夜。十三日,夜震有声。至六月不雨。六月一日日食,雨雹,猛风拔木。
神宗万历元年,府文庙生西瓜,蔓绵丈馀,结瓞十一。是科得俊者十一人,人咸以为先兆。二年,寿阳县西星陨,如碾触石尽碎。其色元黑,明星荧荧。
三年六月,静乐冰雹异常,圆如车毂,片如门扇。水集,漂没人物甚多。
六年,彗星见。晋大风,摧折振朔门,迤东第三城楼。八年,文水县地震有声,自北而南。寿阳县、榆树无故火发。太原县、太谷、忻州、岢岚州大疫。省城察院灾。保德州虎入孙家沟。
九年,平定州大疫。
十一年六月,静乐霜杀禾。八月,桃李复花,地大震崩。十二年,代州有年。
十三年,兴县、徐沟、交城等县大饥。
十四年,阳曲至太谷、平定、徐沟等县大旱。斗米二钱。十五年,保德州、繁峙等处大旱。交城空中有火坠地,大如斗。七月,岢岚州陨霜。民饥。
十六年,交城县狼群行道路,食人。六月,狼复为害。是月,大雨,水没田,伤人畜甚众。九月,岢岚州天鼓鸣。三日至四日陨星,其声如雷,星为石青黑色,长三尺馀,形如枕。太谷县雨雹,大如鸡卵。
十七年,太原县地震。昼数十次,夜尤甚。
十九年三月,忻州有火自东南流坠西北。
二十二年,太谷县正月看灯火,城门内踏死八十馀人。
二十三年,阳曲县北门外大风,拔树百株。
二十八年,文水县天鼓鸣。五月,大雨雹,麦尽伤。二十九年,崞县北城楼两兽口吐烟,占者云主旱,果验。
三十年,河曲县天鼓鸣。崞县大饥。
三十二年六月,忻州雨雹。繁峙县暴雨,漂没人口房屋殆尽。
三十三年,平定州献赤睛白兔,汾水徙。文县东民灾。三十四年,盂县薄暮烈风,迅雷暴雨,冰雹,伤稼。十二月,晋府宫殿焚,宝物皆尽。初六日地震。
三十五年,晋汾水涨于城东二十里,形如环抱。堪舆言主多发科。是岁,果中十人。三十六年,阳曲县冬月沙河街大槐树无故出火,即成煨烬。二月,大风异常,吹塌北城墙小楼一座。三十七年正月,阳曲县沙河街观烟火,踏死男女八人。四月初十日,鼓楼瓦兽出烟。占者云主旱。自四月至次年五月,果遇省郡连荒,大饥,米四升银一钱,人民饿死甚众。敕令发内帑银五万,临清、通州、仓州四万,遣使赈之。两年省城大灾凡四见。二月初十日,夜落一星,大如斗,自东南流入西北。其光照夜,通明如昼。天鼓大鸣。四月十二日晚,府城地震。七月,又震。三十八年四月,崞县民王臻家产羊,一首,二眼,四耳,后身分两半,二尾八蹄。六月,内繁峙县民李宜臣妻牛氏产二女,头面相连,手足各分,一女一眼、一耳、四齿、两手、两足,一女一眼、一耳、四齿、一手、两足。夏月,疫疠盛行。次年春,又疫。
三十九年春,静乐县民王臣引来幼男王毛哥子,年方九岁。额发连眉,唇上髯芽长半寸许,面大如壮夫,貌却童态,浑身有毛,长寸许。
四十四年,文水蝗虫遍野伤禾。
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文水县东三曹火。
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时,寿阳县地震。九月三十日巳时,又震,房屋掀动即止。
熹宗天启四年八月,文水县霜杀禾。忻州地震异常。六年六月初五日,寿阳地震,声若大风,房屋掀动。九月二十日子时,复震。十一月初四日,县西林家坡有雄虎一只,咬伤乡民,被众赶入水洞,用火薰死。七年,平定州地震。一日两三次,响如风雷,坏民屋宇甚多。经三月方止。
崇祯三年,河曲大旱。民饥死亡殆尽。
六年,平定州流寇乱村落烧毁,百姓逃亡八千馀户。乐平县流寇攻陷城,杀伤人民三十馀口。后瘟疫伤亡大半。
七年、八年,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馑日甚一日。斗米价值五钱,布疋价值一两七钱。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孑遗。百姓惊逃,城为之空。十四年夏六月,文水旱,岁饥。河曲亦大饥,斗米八钱。平定州流寇乱。兴县北乡民家牛生麒麟,里人观者如韨。
十五年,兴县北乡民高一奎家牛复生麒麟。

太原府部杂录

《博物志》:代城,始筑立板干,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于泽中,自立结草为外门,因就营筑焉。故其城直,周三十七里,为九门,故城处为东城。
《水经注》:太原郡治晋阳城。秦昭襄王三年立尚书所。谓既修太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广延曰大卤,太原也。释名曰:地不生物,曰卤谷。《梁传》曰:中国,曰太原,彝狄曰大卤。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魏《土地记》曰:城东有汾水南流。水东有晋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成王之碑,水上旧有梁清洴殒于梁,下豫让死于津,侧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汾水西径晋阳。城南旧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庙宇倾颓,唯单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也。
《土地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门。门水西北流径南舍亭,西又径句璅亭西,西北注祁夷水,又东北流径代城西。卢植言:初筑此城板干,一夜自移于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城圆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更名其故城曰东城。赵灭代。汉封孝王为代王。梅福上事者代谷,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谷中之地,上谷在东,代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曰厌狄亭。魏《土地记》曰:城内有二泉,一源流出城西门,一源流出城北门。二源皆北注代水、祁夷水。又东北热水注之,水出,绫罗泽泽,际有热水亭。其水东北流注祁夷水。又东北谷水注之,出昌平县故城南。又东北入祁夷。祁夷右会逆水,将城东西北流在代城东北一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传将城之名。卢植曰:此城方就而板干自移。应劭曰:城徙西南,去故代五十里,故名代曰东城。
《老学庵笔记》: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降为并州,废旧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城在旧城西北三百里,以形胜之地,本名故军。又尝为唐明镇。有晋文公庙甚盛,平太原。后三年,帅潘美奏乞以为并州从之。于是徙晋文公庙,以庙之故址为州治。又徙阳曲县于三交,而榆次复为县。《国史》所载颇略方承平。时太原为大镇,其兴废人人能知之。故史亦不备书。今陷没几七十年,遂有不可详者矣。《日知录》:太原府在唐为北都。《唐书·地理志》曰:晋阳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二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李绩筑而城之,间有中城。武后时筑以合东城,宫南有大明城,故宫城也。宫城东有起义堂仓,城中有受瑞坛。当日规模之闳壮可见。自齐神武刱建别都,与邺城东西并立。隋炀继脩宫室。唐高祖因以尧关中有天下。则天以后名为北都。五代李氏、石氏、刘氏三氏皆兴于此。及刘继元之降宋太宗,以此地久为创霸之府,又宋主火火有参辰不两盛之说,于是一举而焚之矣。《宋史·太宗纪》:太平兴国四年五月戊子,以榆次县为新并州。乙未,筑新城。丙申,幸城北,御沙河门楼,尽徙馀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纵火。丁酉,以行宫为平晋寺陆游。《老学庵笔记》曰:大宋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降为并州,废旧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则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然则今之太原府乃三交城,而太原县不过唐都城之一隅耳。其遗文旧迹一切不可得而见矣。《旧唐书·崔神庆传》曰:则天时,擢拜并州长史。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禦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此即志所云两城之间有中城者是也。汾水湍悍,古人何以架桥立城如此之易。如长安东中西三渭桥昔为方轨,而今则咸阳县每至冬月乃设一版。河阳驿杜预所立浮桥,其遗迹亦复泯然。蒲津铁牛求一,僧怀丙,其人不可得国有六职,百工居其一焉。不但坐而论道者不如古人也。春秋时代尚未通中国,赵襄子乃言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地道记》曰: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北行四百五十里得恒山坂,号飞狐口;北则代郡也。《水经注》引梅福上事曰:代谷者,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谷中之地,上谷在东,代郡在西。此则今之蔚州,乃古代国。项羽徙赵王歇为代王歇,更立陈馀为代王,汉高帝立兄刘仲为代王,皆此地也。十年,陈豨反。十一年,破豨立子恒为代王,都晋阳,则今之太原县矣。孝文纪则云:都中都,而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又立子武为代王。都中都,则今之平遥县矣。又按卫绾代,大陵人。大陵,今在文水,县北为属代。代,都中都故也。代,凡三迁而皆非今代州。今代州之名自隋始。

太原府部外编

河曲父老相传建邑之始,原卜于县西北四十里。巡检司地方已竖牌额将营,次日被一狐兽潜移木牌至于今所置之地,遂移置于此焉。今观其县,因山为城,借沟为池。其山泉石炭,环绕城郭。民治其利,得以安居边塞,其亦天意欤。
岚县南六十里圣窑山有洞牧人至洞口,见二道士敲棋,立看局终。道士喝曰:尔羊去矣,在此何为。牧人腰间斧柄已烂,觅羊不见,始知人间几百年矣。今石羊尚存云。
省城谯钟,数百年物也。相传明弘治间,钟夫他往,其妻卧蓐。未久,代击之,遂裂有声,南去,过牧马河而寂。州守王遣人至河南祭祷,觉有声自南来,裂处复合。太原古城父老相传遇阴雨之馀。或烟雾之中,昧爽之际,有人见古城。城郭楼堞,宫室烟树,宛一都会。日出不见。
俗传太原晋祠圣母姓柳氏,金胜村人。姑性严,汲水甚难。道遇白衣乘马,欲水饮马。柳不吝与之,乘马者授之以鞭,令置之瓮底,曰抽鞭则水自生。柳归母家,其姑误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柳至坐于瓮上,水乃安流。今圣母之座,即瓮口也。
俗传太原厓山神娶河伯女。凡值天旱,土人即烧其山以求雨。河伯见之,必降雨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