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八十九卷目录
山西总部汇考一
山西建置沿革考
山西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山西星野考
山西赋役考上
山西建置沿革考
山西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山西星野考
山西赋役考上
职方典第二百八十九卷
山西总部汇考一
山西建置沿革考
《通志》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山西古冀州域,唐承颛喾九州之制,虞肇十有二州,以冀广大,乃分燕为幽州,卫水以北为并州,并置牧。夏复归幽并于冀,殷因之,周职方亦列九州,冀并仍为一,成王封弟叔虞于此,为唐国。南有晋水,至子燮改曰晋,其后三卿分晋,魏取蒲河以东,都安邑,徙大梁,韩取泽潞以南,都新郑,赵取太原以北,都邯郸,仍号三晋。秦并六国,罢侯置守,分天下为四十郡,其在山西者惟太原河东,上党雁门代郡,云中凡六郡。汉缘秦法,置十三州郡,刺史复置郡国六十三,增西河定、襄二郡,分其西境,河东诸郡属司隶而并州刺史举察太原,上党云中雁门诸郡不常所治。东汉割定襄云中入冀州,其后渐加国至百有五,而并治晋阳如故,魏置并州,改太原西河为国,置乐平、新兴、平阳三郡,省云中隶新兴为晋,昌永兴后并州地尽为刘渊所有,都平阳至刘曜徙长安,自平阳以东尽入石勒,及符姚赫连并于河东,郡置并州,姚兴又分河东为并、冀。后魏起自北方,都平城,北齐攻围玉壁不克,晋州之西悉入西魏。周齐抗敌而洪洞武平为兵要害,迭相限据,离合弗一。隋设郡太守以司隶刺史分部巡察,复置交城,临汾马邑、石隰楼、烦绛七郡。唐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边镇置都督府,贞观初省州县分为十道,三曰河东,开元中又分十五道,置采访使,后又改为观察使,五曰河东领郡十有八,又置河东节度使理太原,昭义节度使理上党。后唐庄宗起并代建西京于太原府。宋初分河东、河北二路,又分河北为东西路,神宗时置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则以太原守臣兼领之。金分为十九路,在山西者河东南路、河东北路、西京路府曰大同平阳,晋安河中军曰河东,彰国昭义俱设节度使,平阳置河东南路总管府。元以冀宁诸路直隶省部,山西隶中书省,领大同、冀宁、晋宁三路,置河东山西道宣慰司于大同,置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使于冀宁,又置太原兼河东兵马都督总管府。明初为山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领太原、平阳、大同三府,泽、潞、汾、沁、辽五州置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领各卫所置,按察使司分冀宁、冀南、冀北、河东四道,兼察诸府州卫所三司,并治太原府,而行都司则分治大同。嘉靖七年改潞为潞安府,万历二十三年又改汾为汾州府,山西始领五府三州。皇清因之。
山西疆域考
《通志》山西疆域图
山西疆域图
东至直隶真定府井陉县界三百七十五里,南至平陆黄河岸九百六十五里,
西至陕西延安府吴堡县界五百五里,
北至边外旧宣宁县六百五十里,
自省会达
京师一千二百里。
东西广八百八十里,南北袤一千六百一十五里。
形胜附
李白序天王三京,北都居一,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博物策左有太行,右有大河,南有霍镇之固,北有云中之塞。
和鼎古洛阴碑记鸦鸣实参,墟通析津之大关,阪泉有轩辕战炎帝之古迹,亭峨隐桃花之三洞,石岭连系舟之孤岩。
陈棐拱辰楼赋汾流右绕而拖带晋山,西倚以张屏,巨石巉岩,寒泉呜咽。
《图书编》:恒山之险,大河之固,句注险阻,灵山角立。
舆图备考左恒山,右大河,襟四塞,控五原南石岭孟门,北方山云内,句注险阻,山明水秀,古晋要地。
《平定州志》:环绕一郡之内,得沾水之胜。
《忻州志》:南有石岭之关,北有云内之塞。
《岢岚州志》:山明水秀。
山西星野考
《通志》分野禹贡冀州之域觜参实沈之次,于辰在申,于州为益,〈益之为言阨也,言其地险阨也,或曰疆壤益大,故名非西蜀之益州也。〉晋魏之分也,而井宿附入焉。晋语曰:实沈之虚,晋人是居。帝王世纪曰: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实沈之次。今晋魏分野,《汉志》曰:魏地觜觿参之分野。晋《天文志》曰: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为实,沈魏分野。唐《天文志》曰:觜觿参伐实沈也,初毕七度,馀八百四十一秒四之一,中参九度,终东井八度。天原发微曰:毕十二至东井十五,辰申曰涒滩,律中吕斗,已晋魏分,费直。《周易》说曰:起毕九度。蔡邕《月令》章句曰:起毕六度。《金史》曰:毕七度九十六分秒,外入晋分实沈之次。虽度数起终稍有不同,而实沈之为晋魏,其占为参井则无不同矣。据山河以考之,自汉之河东及上党,太原尽西河之地,古晋魏虞唐耿扬霍冀黎郇西河塞外皆其野也。河东永乐芮城,河北县及河曲丰胜夏州,皆东井之分参。伐为戎,索为武,政当河东尽大夏之墟,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觜觿之分。然《晋志》又称东井舆鬼秦雍州分下列云中,入东井一度,定襄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二度,代郡入东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二度,而秦地不与焉,夫井鬼秦分不应全主乎。冀域而参实晋星乃遗而不道,且云中诸郡为赵近边。汉史占月晕曰:参为赵毕,为边塞。今纵不以属昴毕,又不及参而专曰井鬼可乎。及观唐书,谓西河之滨所以设险限,秦晋故其上应天关,其南曲之阴在晋地众山之阳,南曲之阳在秦地众山之阴,阴阳之气并,故与东井通然。晋自文公后十六世韩赵魏自立号为三晋,今分野昴毕为赵分,觜参为晋魏分,乃独遗韩,何也。考之分野十二次,盖星家错举诸国界域而分配之耳。及相侵伐,犬牙深入,如上党本韩之别都,远韩近赵,后卒降赵,则属赵地,而其分野又属参井,
为魏分焉,夫谓参井为魏分者。非专以魏地言之也,言魏则韩举之矣,又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寿星之次,《晋书》以为郑分野天原发微,以为韩分野考郑,自武公后二十三世为韩所灭,而韩都于新郑,岂所谓郑之分野即韩之墟乎。《史记》曰:韩地角亢氐之分野,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郑今河南之新郑,及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城阳则韩地,在河南即郑分,亦有可证不诬者。
又按昴毕大梁之次于辰,在酉于州,为冀赵之分也,而胃宿附入焉。《史记》曰:昴毕冀州,晋《天文志》曰: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赵分野。唐《天文志》曰:胃昴毕大梁也。初胃四度馀二千五百四十九秒,入大梁中昴十度,终毕六度。天原发微曰:胃七至毕十一辰酉曰作噩律,姑洗斗辰,赵分费直。《周易》说曰:起娄十度。蔡邕《月令》章句曰:起胃一度。《金史》曰: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外入赵分,大梁之次。虽度数起终稍有不同,而大梁之为赵其占为昴毕则无不同也。据山河以考之,自魏郡浊漳之北得汉,赵国广平钜鹿常山东及清河信都,北据中山,真定全赵之分,又北逾众山,尽代郡雁门云中定襄之地,与北方诸国皆其野也。北纪之东阳表里,山河以藩屏,中国为毕,分循北河之表,西尽塞垣皆髦头,故地为昴分。若胃虽鲁分,而娄胃之墟东北负山,胃得牧马之气,与冀之北土同占盖冀之北土,牧马之所蕃庶,故天苑之象存焉。但昴毕同宫,其间为天街,天街分阴阳之国,陉岭为中外之界,三关占昴毕不占天街。天街者,隘塞也,以星主言,昴毕者,宿度也,以分野言,分野之以列宿为度,犹天枢之以小星为极,寄其所指而已。是故星主占星,分野占天,盖并行而不悖也。然雁门恒山之西,翼宁偏雁门之两垂,其为昴毕是也,但其直大卤之北,近并州之域,宣汾晋而障大泽,宅台骀而仰参星,存天关之象,当戌亥之门,其尚得实沈之末气而入大梁之初度者乎。且昴、毕为赵分,所属甚广,不止于山西之疆,而冀之为冀,其界尤大又不止于赵地,而已《隋志》曰:冀州于古尧之都也,舜析冀州为幽并,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属,冀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属,幽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属,并州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属,三河则河内、河南、河东也。准之星次本,皆冀州之域,帝居所在,故其界尤大,然则冀之分野,又岂可以昴星泥乎。躔次
云中入东井一度,定襄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六度,代郡入东井二十八度,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二度,恒山入昴五度,河东入张一度。
国星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一曰天枢,二曰璇,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斗枢冀州之域。又春秋纬文耀钩曰太行以东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属枢,天市垣二十二星,五星主晋宋。《天文志》曰:天垣星在房心东北,下照二十二处,其东垣十一星,第八星曰中山,第十星曰赵第,十一星曰魏,其西垣十一星,第一星曰韩,第九星曰晋。
女分十二国星,五星主晋宋,《天文志》曰:牛女下有十二诸侯之星,齐北二星曰赵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晋,晋北一星曰韩,韩北一星曰魏。
五星
太白属金,西方之星也,辰星属水,北方之星,而三晋与焉,《续汉志》注曰:辰星主常山,主冀幽并。太白主奎娄、胃昴、毕觜、参。唐诗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白位焉,大梁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辰星位焉,又曰燕齐候辰星,占虚危。晋亦候辰星,占参伐。秦晋好用兵,复占太白,边塞数侵,独占辰星。虽其说微有不同,而西方金位,北方水位,则固不易之论也。
支干壬癸常山以北又曰戊,魏己,韩壬,燕赵癸,塞外又曰寅,赵亥,燕代。
节气
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中昴八度清明,终于毕十一度,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并初度小满,终于井十五度。
占验
参十度上为日月五星,中道甘氏曰参为忠良孝谨之子,明则臣忠子孝,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铁钺,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伐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译,故不欲其动也。参白兽之体,其中三星横列,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故黄帝占参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代天之都尉也。七将皆明天下兵精也,王道缺则芒道张参星失色,军散参芒角动摇,边候有急。天下兵起玉井四星在参星左足下,水象也。屏二星在玉井南,玉井东下四星曰军井,行军之井也。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名取此也。天厕四星在屏东,黄吉觜一度在参之右,角如鼎足形,主天之关,明大则天下安,五谷熟。《隋志》曰:觜觿为三军之后,行军之藏,府主葆旅,收敛万物,明则军储盈,将得胜,动而明盗贼群行,葆旅起动,移将有逐者。张衡曰葆旅野生之可食者,金火来守。国易政,兵起灾生,坐旗九星,在司怪西北,主别君臣,尊卑之位明则国有礼。司怪四星在井钺前,候天地日月星辰禽兽虫蛇草木之变,与天高占同。井三十四度,甘氏云主泉,日月五星贯之为中道,石氏谓之东井主诸侯帝戚三公之位,故明大则封侯建国,张衡曰天之南门也。黄道所经为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井明,而端列钺一星附井前,南北两河各三星,分夹东井,主关梁三光之常道也。张衡曰河北星,不具则北道不通,南亦如之。天樽三星在五诸侯南,主给贫馁,明则丰。诸侯五星在东井东北,主治阴阳,察得失,明大润泽则天下治。积水一星在北河北,不见为灾。积薪一星在积水东,以备庖厨,明则人主康。水府四星在东井西南,而东则为水位四星,俱主水。衡四、渎四星在东井南,江淮河济之积精也。军市十三星在参东南,天军货易之事。野鸡一星主变怪,在军市中。军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东二星曰子,又东二星曰孙,阙丘二星在南河东,主象,魏狼一星在军市东南,为野将变色动摇,盗贼作。弧矢九星常向于狼引,满则兵大起。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明大则人主寿昌,天下安宁。
昴十一度下为日月中道,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狱。张衡曰昴明则讼狱平,又第七星为髦头,主边,荧惑守其北燕,赵兵起,太白守之兵动。天阿一星在胃东,月一星在昴东,主女人灾福。天阴五星在毕柄西,主从天子弋猎之臣。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如环状,天子苑囿养禽兽之所也。刍槁六星在苑西,以供苑养也。卷舌六星主口语,以知谗佞。张衡曰主枢机曲而静,则贤人用,直而动则谗人得志。天谗一星在卷舌中,主医巫,砺石四星在五车北,主磨砺锋刃。
毕十七度主边兵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明大则远彝来贡,失色则边兵乱动,摇边兵起,木犯有军。功甘氏曰毕主街巷阴雨,天之雨师也。张衡曰毕为天马,昴毕间二星曰天街,主国界,金火守之,边兵起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星盛则中国微有盗贼,边堠警动,移则谗佞行,兵大起,边尤甚。天节八星在毕南,主使臣之所持也。诸王六星在五车南,天汉之中主宗藩。天高四星在参旗西北,近车此台榭之高,主远望气象,不见官失守。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共十四星在毕东北,五车主天子,五兵西北曰天库,主秦,东北曰天狱,主燕赵,东南曰天仓,主卫鲁,中央曰司空,主楚,西南曰卿,主魏,五星有变,各以所主占之,又填星舍五车。燕代大旱,三柱一曰三泉,一曰休,一曰旗,五星明,柱皆具,即仓廪实。一曰天子,得灵台之礼则五车三柱均明有常。天潢五星在五车中,主河梁津渡咸池,三星在天潢南,鱼囿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亦曰天门,主边事,主关闭。参旗九星在参西,五车之间,天旗也,明而稀则边警不动,流星入北地,兵起。玉井西南九星曰九斿,天子之旗也,主边军进退,金火守之,兵乱起。天苑之南十三星曰天园,植果菜所也。
胃十五度,天之储藏百谷之仓也。明则四时和平,天下晏然,仓廪实,星小则谷少有输,边事就聚,则谷贵人流,暗则凶荒。天廪四星在昴南,张衡曰主积蓄,黍稷以供享祀,春秋所谓御廪也。天囷十三星在胃南,仓廪之属,主给御粮也,明而黄则岁丰。大陵八星在胃北,主陵墓,中有星曰积尸,不见而暗则吉。天船九星在大陵北,一
曰舟星,所以济不通也。中一星曰积水,主候水灾。
诸星
中台下星主冀边,国警则下星疏而横,色白。招摇一星主北边兵,近北斗,在杓端,芒角变动,兵大行,明则兵起。
天锋一星主北边兵,一名泫戈在招摇,北天伐也,芒角变动则边兵起。
梗河三星主北边兵,为剑戟之星,在帝座北,招摇在其中,不见或进退不定,锋镝乱起,大为边境之患。
传舍九星主外使入中国,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也,客星守之备奸使。
长垣四星主界域,在少微南,太白入边将叛。天关一星主边事,在五车南,一曰天门,为限隔内外,障绝往来,禁道之作违者。
南门二星主守兵,在库门南,天之外门,明则远方入贡。
折威七星主斩杀,在亢南,金火守之,将有弃市者。
阳门二星主边塞险阻之地,在库楼东北,客星出有边警。
狗二星主吠守,在南斗魁前,客星入北边,饥守之,守禦之臣作乱。
狗国四星主三韩,鲜卑、猃狁、乌桓之属,不明则吉,明则寇起。
河鼓三星主三将军及关梁阻险一名,三武在牵牛北,明大光润将军吉,动摇差度乱兵起,直则将有功,曲则将失律。
天垒十二星主北边及丁零鬼方之属,在泣南圜如大钱,荧惑入守,边塞有警。
北落师门一星主非常,以候兵在羽林西南,明大则兵安,微弱则兵起。
爟四星主烽火,备警急,一曰烽在鬼西北,占以不明安静为吉,明大摇动,芒角边亭警急。天欃,岁星之精也,长数丈,两头锐,不宜见。烛星见奎娄间,有土功边人和。
史迁曰德隆则晷星,星隆则晷德,余诵其言未尝不慨然嗟咨焉。夫自景星耀祥,卿云赓喜,上古之治极矣。说者谓武王祭毕而干戈大行,宣王北伐而昴宿斯著,然而推候占测为术犹简变异,盖罕闻焉。三代而下,月见岁书,史无閒策,其故何也。余尝观占候之说而考诸占应,鲁僖公二十四年岁星入实沈之次,晋文公即位,周考王八年彗星见于晋,秦伐至涑川,汉高帝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是年帝围于白登,七日乃解,孝文二年天欃夕出西南,上郡云中骚然。元帝永光元年己卯十二月白气出西南,从地至天经参下贯天,厕石显颛,权谮毁周,堪张猛刘更生等既杀魏郡大守京房,晋惠帝元康三年镇星、岁星、太白俱聚于昴毕,后贾后陷太子赵王伦,废后杀之,成帝咸和八年七月,荧惑入昴,是月石勒死,石季龙自立,多所攻没。穆帝永和五年六月月犯昴,十一月冉闵杀赵十馀万人,赵魏大乱。哀帝太和二年太白入昴,泉容炜据并冀十年,四月太白昼见于昴毕,赵魏兵连相攻,安帝义熙四年,荧惑犯天关,五年计慕容超后南北军旅转运不息,北齐河清元年夜六月月掩毕,是月高归,彦以反诛。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十二月长星见参下,其长亘天,时李正己田承嗣,李宝臣等相与根据蟠结,虽名藩臣,实同异域,晋州郇样所以献三十字也。此皆诸史所载,昭然较著,敬天勤民者所不可不加意也。总论
按星野之说,其传也远,自星经散佚,黄帝巫咸之书不可得闻矣。后之作堪舆者虽有郡国所入,非古数也。郑康成所引十二次之分本,汉地之大,略见于左氏国语。左氏谓大梁集行晋文昌其霸,实沈为祟,晋平受其殃则验灾祥于星土。其法盖古有之,然而杨之地南而星纪则在丑,冀之地北而大梁则在酉,实沈则在申。况历代郡县废置不同而历数与岁差又不能尽合,窃有疑焉。及观贾公彦氏谓人君始受封之年,值岁星所在其国属焉。故春秋占象必以岁为福,地余又以为不然。夫古人封国之初,命以主祀而子产称高辛氏有子曰阏,伯封于商丘,主祀大火,商人是因季曰实沈。封于大夏主祀,参唐人是因,则是古人始封命以主祀之意无疑。若谓受封之辰,则春秋战国之诸侯以之占妖祥可也。后世占分野则妖祥亦应,岂皆古者受封之辰乎。然则若何而论之。盖星土分星本不
可以州国拘考之,周礼司徒只言十有二土,未尝析言所应者何次。保章氏言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不言所辨者何星,意可知矣。余以星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系乎方隅,其占测以山河为限而不主乎州国。善乎一行之言曰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北方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南方也。故星传谓北戒为朔门,南戒为越门,而北纪山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又曰于易五月一阴生而云汉潜萌,于天稷之下进及井钺间得坤维之气,阴始达于地上而云汉上升,交于列宿,觜觿参伐皆直天关表而在河阴,外接髦头,皆河外阴国也。然则晋为实沈,大梁分其当,山河之会而得云汉之升气者乎。故曰分野之说,一行为优,虽然尧历象日月星辰,其要在于敬授人时耳,舜察璇玑玉衡,其要在于以齐七政耳,若乃述无稽之法,于视听之所不及,则君子当阙疑而不议也。
山西赋役考原额民地四十九万八千三百六十九顷八十九亩六分九釐一毫零,各地徵粮不等,共额徵本色粮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一石一斗七升五合零。
折色粮二百一十六万四百三十三石七斗五升三合零,坐价不等,并丝绢马草粳米驿粮席椽等项共派银二百六万七千五百四十八两五钱九分五釐一毫零,地亩九釐,银三十万九千三百五十四两六钱三釐五毫零。
驿站银一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两三钱四分二釐九毫零。
前项共徵银二百五十三万五千五百九十六两六钱四分六釐一毫零。
实熟地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顷三十六亩二分八釐,共徵本色粮三万三千四百八十七石九斗一升八合零。
折色粮一百七十九万二千二百六十四石二斗七升二合,共折银一百六十五万七千八百九十六两五分,地亩九釐,银二十六万三千二百六十六两六钱七分五毫。
驿站银一十五万八千六两二钱九分四釐八毫零。
三项共徵银二百七万九千一百六十九两一分六釐。
又大同蔚州等处土兵官租山地额外开垦河滩各项地亩共徵银一万七百六两六钱一分六釐,原额桑树三百四十三株,每株徵丝一钱,共丝二觔二两三钱,折绢一疋零丝一十四两三钱,共折徵农桑丝绢银二两五钱一分八釐。原额民丁共一百四十八万九千七百六十七丁半。
徭银五十六万三千九百九十九两三钱八分一釐,除优免匠价并逃亡外。
实在丁并额外土著新增共一百四十八万六千六百六十五丁半。
实徵均徭并地差银六十一万一千六百六两六钱一分,晋宁等藩。
坐落各州县并太原中粮厅地丁。
原额废藩地一万六千九百四十八顷一十八亩二分六分二毫,又三十六垧,又山地一段,又一处共徵。
本色粮九千九百八十八石一斗九升三合。折色并租差府课磁厂共银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七两三分九釐,内除墙垣走路荒芜地二十顷一十五亩,除租银三十两九钱七分一釐,又除满兵圈过地五百六十八顷五十九亩七分二釐八毫,该除本色粮四千一百四十八石二斗九升五合,折色银六百二十五两五钱三分一釐。
实徵熟地一万四千五百八十顷六十二亩九分四釐,又地三十六垧,又山地一段,又一处共徵本色粮四千四百五石二斗九升六合。折色租课并磁厂房课差银共二万一千一百
七十八两五钱九分八毫,外开垦荒地并清出无粮地亩二万六千五百四十三顷九十三亩一分九釐。
共徵本色粮五百七十一石九斗三合零。折色粮六万二千三百五十石五斗一升二合。共折色粮并租银七万九千五百六十七两五钱九分二釐四毫。
原额代产赡田本色共地一千八百五十一顷七十七亩五分三釐,内除荒地外。
实在熟地九百三十九顷三十一亩九分八釐一毫。
共徵本色市斗米一百三十六石一升五合。谷六十石四斗四升三合,仓斗麦米豆三百三十四石二斗六升七合,折色银一千七百八十八两五钱九分八釐。
又开垦过代产荒地五百五十四顷六十一亩二分五釐,各徵不等。
共徵本色市斗米一十七石豆三石一斗,谷二十石六斗八升五合,折色银九百四十二两三钱三分四釐五毫。
原额随侍人丁康熙二年分。
实行差人七百二十七丁,各编徭银不等,共编徭银三百二十两一钱三分,内审编增出新丁徭银六十八两二钱八分。
口泉村油豆店课银二十六两九钱三分。废藩仪卫等司人六百二十五丁,共编徭银五十两。
废藩屯丁二百四十三丁半,共编徭银一百二十四两六钱四分四釐。
额外
商税匠价枣株酒课羊粉皮价商牙杂课等项,共银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七两五钱九分五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