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百十七卷目录

 顺德府部汇考九
  顺德府风俗考
  顺德府祠庙考〈寺观附〉

职方典第一百十七卷

顺德府部汇考九

顺德府风俗考

        《府志》府总
《隋志》:人性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伤于迟重。沈括《尧山县厅壁记》:虽当安静无事之日,知有战𩰚攻掠之备。《宋史·地里志》:质厚少文,气勇尚义。
《图经》:土厚泉甘,人物产于其间者,多实少浮。《旧郡志》:争讼不挠官府,贫富相尚赒恤。
《南和旧志》:俗变椎鲁,为礼义邦,号易治。又曰:君子好义,小人力田。
《唐山旧志》:急公后私,矜节尚义,燕赵慷慨之气习犹存。
《邢台县志》:邢台旧时风俗,大都如昔所载,迩来渐趋侈靡,无论缙绅家,即市井胥徒,亦美服饰盛宴,乐厚馈遗,竞相誇耀,殆不可止。甚者,信巫尚鬼,喜崇异教。送终惟作浮屠,婚姻虽不论财,亦不讲六礼冠,不知三加谓何。独男勤于力作,女勤于丝枲,不至冻馁耳。
《沙河县志》:人尚俭朴,士崇儒雅。市多逐末,农力粪田村疃,皆用牛车。妇人颇勤织纺,婚不给者,亲朋助货。丧遵家礼,杂以浮屠,祭则随时丰约,冠则久废不举。乡曲春祈秋报,赛享各庙,唱舞饮宴,终日乃罢,亦古人蜡祭遗意。《一统志》云:沙河地冲民刁,迩者帖束官法,间有武侠,亦皆敛迹而俗始变焉。
《南和县志》:南和在隆万间,风俗淳厚,人心朴古,君子好义,小人力田,素称礼义之区,颇属易治。《平乡县志·序》云:俗尚然诺,喜气节,虽平原大陆之地气使然。然而吞炭屠狗之遗风,依希见之。《广宗县志》:广宗民十七迁自山右,故有晋唐遗风。男力稼穑,女勤织纴。虽以瘠土贫困,而输官租恐后,油然有亲上之意焉。冠礼即士大夫少能行之,婚姻仪节,亦略有六礼意,然委巷细民,多尚富势,不甚论班行。避同姓等男女,年章别未严阴讼时。有丧祭,缙绅士遵文公家礼,民间初丧在城者,辄先赴城隍庙哭焚,乡社各于其所在神宇,凡三日,曰报庙。已,亲友招僧道,鼓乐于灵柩,前曰娱尸。比葬则笄流盛饰,持仪物,为孝妇收头徵逐原野,有因而娶妇者。弘正间,衣饰宴会皆崇朴俭,后渐骛华,曳缟履丝,下逮氓隶,尤尚鬼信巫,享赛竞侈。其诸岁时仪节,大都与他邑不殊,不具论。
《钜鹿县旧志》:钜鹿沙卤,无引灌蕃息之利,其民又不能忍小忿,辄𩰚且讼,询之父老。弘治正德间,犹多素封,今殆赤贫矣。屡经兵燹,城陷者五,是以剥极则复昔,称忮诈椎。掘今则急上而力农,昔称弹弦跕躧,今则纺绩而宵作,独其相聚游戏,剽悍任侠之风,迪屡未静耳。
《唐山县志》:士崇朴雅,不事边幅,民力耕织,不矜华侈,勤俭忧思,有陶唐之遗风。
《内丘县志》:婚姻纳聘,旧时以米麦猪羊,花红布帛等物,犹不失荆布之意。自万历后,渐易以银钱金玉,遂不复言粟矣。丧事,当初丧时,孝子蓬跣,及妇女诸幼,哭燎于城隍庙,乡居者于土地庙,三日成服,亲友来吊,每七日作佛事,服用布麻。至读书家,亦多有遵文公家礼者。
《任县志》:冠礼久不行矣。婚礼则始通媒妁,行聘定礼,次纳采筵会女家,先过妆奁。既婚三日,妇庙见拜舅姑伯叔。丧礼,凡有丧,吊临送旌,行家祭礼,散孝布,亲戚送葬至坟,亦有与孝妇行收头礼者。凡有吉凶之事,又有治樽殽,遍邀亲友,敛取银钱者,名曰打网。想亦末世始然,古人或不如是也。
岁时
元日 昧爽,拜天地祖宗,亲友相庆贺,门设神荼郁垒像,剪彩罗,曰迎新岁。
五日 南和,舁土于衢送穷。
人日谷日 占阴晴。立春 南和:先一日,迎土牛于东郊,散春花春杖杂戏,设春盘,啖春菜。内丘县:立春日,以白萝
卜为菜,五辛为春盘,面为春饼,谓之啖春。任县:迎春日,各行俱扮杂耍为戏,自是日后至二月三月,士女又竞蹴鞦韆为戏。
元宵 邢台、南和:元宵张灯结灯台,放花爆,社会。钜鹿:上元节燃灯设醮,是夜也,官弛禁,市民结䌽棚聚饮,家设灯烛,放花爆,儿童击鼓扮戏游街,妇女剪纸作灯毬悬于门,以𩰚工拙。迎紫姑以卜吉凶,竟夜乃罢。次日,乡民诣寺烧香施财,名走百病。任县:元宵,城内张灯,施放烟火花爆,及剧钱扮戏,以为娱乐。十五、十六两夜,妇女踏月夜游,名曰走百病。内丘同。下旬,农夫试牛,修田器,则东作之始也。二十五日,祭天仓,用杂粮为团供。钜鹿:以灰为圆囤形,中置五谷压之,名曰填仓。
二月二日 邢台、南和:二月二日啖煎饼,禁蝎。钜鹿:二月二日,蛰起,炙油煎饼饵以熏之,期避蛰毒。内丘同。
清明 祭墓挂纸钱,作鞦韆戏。钜鹿:先一日,禁烟为寒食。士人郊游,女子靓妆踏鞦韆戏。南和:清明日,簪柳叶,展墓祀祖,作鞦韆戏。内丘:清明前一日,曰寒食。又前一日,曰一百五日,谓冬至至此一百五日也。三日皆可祭墓。妇女作鞦韆戏。任县:清明日,行祭扫礼,焚楮锞于冢墓间。上巳日 邢台:上巳行载除修禊事。任县:每岁东关,以上巳日为大集,商贾毕聚,士女骈填,土人以为盛观。南和同。
三月朔至望 内丘:官府祭神头鹊王庙,后后土神女,相称西顶娘娘,四方进香祀祷者,数百里。
四月一日 任县:西关以四月一日为大集,其盛与东关三月上巳日同。
八日 邢台:四月八日,簪槐芽浴佛。南和县同。五月五日 邢台:端阳节,包角黍馈节,悬艾虎,饮雄黄菖蒲酒。小儿臂缠五䌽索,曰辟邪。钜鹿:端阳贡新麦,佩赤灵符,避诸厉。南和、内丘、任县俱同。
六月六日 邢台:上坟荐新麦,晒衣。钜鹿:挂纸钱祈谷。南和同。二十四日 内丘:燃香于二郎庙,庙在靳郎村。七月七日 邢台:七夕,妇女穿针乞巧。南和、钜鹿同。内丘:曝衣书,不知乞巧。
十五日中元 邢台:中元节,祭享祖先。钜鹿:贡麻谷,祭墓如清明仪。内丘:祭墓持麻谷挂之陇上。
八月十五 邢台:中秋节,罗樽罍煮角豆,陈瓜果月饼玩月,亲友馈节。钜鹿:中秋赏月,剖瓜炉饼而祭,祭毕,对月饮玩,相遗以西瓜月饼之属。南和、内丘、任县俱同。
九月九日 邢台:重阳,馈糕酒于嫁女,曰迎九。士人携酒肴,或出游,或城高阜处聚酌,曰登高。内丘、南和同。钜鹿:重九,登高赏菊,送花糕,蒸面和枣栗,为之婚姻之家,多者三四十圆。任县:重九不登高。
十月一日 邢台:十月朔,陈祭品焚纸衣于亡者,曰送寒衣。南和、钜鹿、内丘俱同。
冬至 邢台:长至日,士人相拜贺。钜鹿:拜贺馈送如元旦,而不设燕。南和、内丘同。
十二月八日 邢台:八日用米豆枣煮粥食,曰腊八粥。南和同。钜鹿:八日,合粟稻菽麦杂果物,作粥荐寝庙。食毕,施其馀者。
祀灶日 邢台:十二月二十三日,设糖果菽草送灶神。南和:亦于二十三日送灶,有不及举者,待以次日。钜鹿:二十四日,香烛祀灶,避妇女飨用糖饧,云灶君上天言人过,以此涂其口,扫除屋壁。
除夕 邢台:除夕,馈节贴门神,更桃符春联,种麻秸束炭立户左右,曰将军炭。烧爆竹,饮椒酒,谓之守岁。南和同。钜鹿:除夕,百工商贾罢业事,在外者悉还家,预送贺。元旦,礼仪婚娶无所忌,家设门神桃符,彩幡春帖之属,务令华丽。薄暮,爆竹烘纸爆,欢饮守岁。任县:岁除,祀先祀神,大约与诸邑同。

顺德府祠庙考

本府
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南关街东,成化间,知府林恭改建南关外。万历十一年,知府王守诚重修。
社稷坛 旧在城北,成化五年,知府黎永明十徙西关外路南。
郡厉坛 城北关外。
八蜡祠 城北门内街西,万历十一年,知府王
守诚改建西关外。
土地祠 府治内,万历二年,知府顾绶创添春秋二祭。
城隍庙 府治西北,每年五月十七日会。旗纛神庙 在府城百户所治内,每年霜降,守禦官致祭。
三贤祠 府治东,相传即板桥故处,旧为豫让祠。成化十七年,通判张哻重修,合祀魏徵、宋璟,故更今名。每年春秋二祭。
刘太保庙 府治东,每年十月十日祭。万历二年,知府顾绶革,十一年知府王守诚,仍添春秋二祭。
雷公庙 雷公山下,每年六月六日祭。万历十一年,知府王守诚重修。
马神庙 西门街北。按《邢台志》,庙在太仆寺西,祭日,与社稷同。崇祯癸未,燬于火。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张重龄重修。
鸳水庙 郡城东南。
东岳庙 郡城东南。
三官庙 东瓮城内。
火神庙 南瓮城内。
岳武穆王庙
增福神庙 俱西瓮城内。
二郎庙 北瓮城内。
真武庙 郡城北关。
鹊王庙 城内西北隅,元大定间建。
五龙圣母庙 城南关外。
广源庙 城西北达活泉后,元赐额。万历庚寅,知府张延庭、知县朱诰重修。
黑龙庙 城郭东南。
张果老庙 仙翁山上,唐开元间建。
赫山九龙行宫 城南关外,知府张延庭建。汉寿亭侯祠 清风楼内。相传,元末,田丰攻顺德,见侯立于城,遂解去。郡人立庙祀之,四关各一。
赵襄子祠 郡治西。万历己丑,知府张延庭、知县朱诰创建。
河伯祠 城北桥头。
双烈祠 城南关外。按《邢台县志》,祭用仲秋。正德间,知府刘溥创建,祀烈女王玉梅、张端庄。遗爱祠 郡治前西。按《邢台县志》,遗爱祠四:一何令遗爱祠,在城东关;一耿令遗爱祠,在城南百泉闸旁;一朱令遗爱祠,一王令遗爱祠,俱未载何方。
白川刘公生祠 城南门内。〈以上《府志》
县城隍庙 旧无,明万历丙午年,知县杨到任三月,无病而卒。一时,郡人黎明见杨知县坐舆旌旗,鼓吹仪卫。传县无城隍神,奉帝敕任邢台城隍之神。百姓牒院道府建庙祀之,县始有城隍庙,在县西北隅,岁二月十五日有祭。万历三十六年,知县王以悟创建。四十年,知县吴光龙重修。皇清顺治十六年,知县张重龄,康熙三年知县蒋昶俱重修。
三文贞公祠 府治东,旧名文正公祠,每年十月初十日祭。万历间,知府王守诚,移魏徵、宋璟二文贞公合祀于此,故改题云。崇祯癸未燬于火。皇清康熙六年,知府史树骏、知县高显重修。
豫让祠 县文庙后,对北门大街。明季燬于火,今议重建。〈以上见《县志》
碧霞元君祠 在栲栳红山,岁三月,香火之盛如太山。〈见《山川志》

寺观附

开元寺 郡治东北隅,唐开元间建。元世祖两幸于此,赐额大开元寺。有石佛,长三丈馀。按《邢台县志》:元世祖幸此时,建大圣塔,有万安师者,能使甘泉出涸井,斗米饱万人。后有诏大圣塔赐名圆照。
天宁寺 郡治西北隅,唐始建为华池兰若。宋政和间,赐额天宁万寿禅寺。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重修。刘太保祝发于此。都纲庆湛庆让增建前殿,内有赵子昂、虚照禅师塔碑记。
净土寺 天宁寺东北隅,元至正元年建。观音寺 郡城南关外,洪武间重修。
兴福寺 县北太平村。
静峪寺 县西六十里,俱唐开元时建。
灵岩寺 县西百里,晋天福间建。
凌霄寺 县西北八十里,宋元丰间建。
玉山寺 县东十五里,宋崇宁间建。
万寿寺 县东北孝子村,泰和间建。
洪罗寺 县西一百五十里。
古定光佛寺 县西六十里。
福延寺 县西一百三十里,俱宋元祐间建。玉泉寺 县西北四十里。按《邢台志》,寺在马鞍山下,俗名黄寺。
资福寺 县西北苏村。
圣觉寺 县西一百里,俱金大定间建。
高綦寺 县西四十里。
龙华寺 县西五十里。
石兰寺 县西七十里,俱元至正间建。
普照寺 县东北二十五里。
板铺寺 县北一百七十里,俱元天祐间建。洪福寺 县西北八方村,元元统间建。
温泉寺 县西一百三十里,洪武间建。
通真观 县治西南,元至正间建。
元真观 县西南先贤村,元至正间建。
元庆观 县西角峪村。〈以上《府志》
龙泉寺 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禅林寺 县西一百五十里,古刹基址甚阔,见碑记。
普济庵 县南五里铺北,万历间建。
净圣庵 府学后,顺治乙未年建。
太子观 城西三十五里,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射猎于此,掘井得水,后人肖像祀之。其址东有龙卧洞,西有虎尾山。〈以上《县志》
沙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城南。
社稷坛 县城西北。
邑厉坛 城东北。
八蜡祠 县治西。
马神庙 县治西。
城隍庙 县治西。
九龙神王庙 县西赫山下,有潭,相传龙潜于此,祷雨辄应。每年五月朔,府官致祭。
冶神庙 县西南磬口山铁冶处。〈以上《府志》关帝庙 北关外。
宋丞相祠 县北留客村西北,祀宋文贞公璟。岁久倾坏。正德十一年,知县方豪觅遗冢吊祭,寻残碑,封冢丘,筑圩墙,建正厅,塑公像。又于厅之左建梅花亭,右建长松亭,列厢房,建后厅牌楼,大门续颜鲁公所书断碑。皇清康熙十七年,知县徐人龙重修。十九年,巡道宋又为整葺焉。
旗纛神 无庙,每年惊蛰霜降,致祭于演武场。〈以上《县志》

寺观附

汎爱寺 县治西北,唐时建。按《沙河县志》,大雄殿西柏树上,曾有凤凰来巢。
漆泉寺 县西,唐贞元间建。
温泉寺 县西,下有温泉,故名。按《沙河县志》,县西七十里,太平兴国年建。
安庆寺 县西北。
僧仪寺 县东,俱元元统间建。
洪福寺 县东南,宋熙宁间建。
广教寺 县南,宋太平兴国间建。
峰峦寺 县西南,宋元祐间建。
延庆寺 丈八村。按《沙河县志》:县西南二十里丈八村,唐天宝年建。
圆通寺 白磋村,元至正年建。
功德寺 拳村。按《沙河县志》:县西六十里权村。禅化寺 东北留村,元至元年建。
中阳寺 南阳村县西八里,洪武年建。
建福寺 按《沙河县志》:县南三十里南王村,唐天宝年建。〈以上《府志》
普陀寺 县东北十二里北俎村,元至正年建。谷泉寺 县西五十里,元延祐年建。
长庆寺 县西四十里綦阳村。
重阳寺 县东八里留村,明正统间建。今无。东阳寺 县东十六里杜村。
石佛寺 县南二十里赞善村,元至正年建。迎恩寺 县西三十里新城村,明弘治年建。无梁寺 县东三里赵庄村。
黄岩寺 县西八十里。〈以上俱《县志》
南和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城南。
社稷坛 城西北。
邑厉坛 县正北。
八蜡祠 南关迤东。按《南和县志》:顺治五年,知县施凤翼建。
马神庙 西门里街北。按《南和志》:在察院西,知县刘璋重创。万历间,知县翟济远、陈大益重修。
宋文贞公祠 儒学西文池北。弘治十五年,知县朱锐建,以公十八代孙伍主祠事。正德十一年,知县李希夔奏请春祭一坛,后公孙徽府长史佳奏增秋祭一坛。
城隍庙 县治东南。〈以上俱《府志》
圣母五龙庙 县东二十里。
仙井庙 县北古台上,深不可测,庙不详其所始。按《蔡氏补正》云:澧水东过南和城北,有井,水与地平,俗呼为仙井,旱祷辄应。
关帝庙 在县治东,永乐十五年,乡民高成建。成化十三年,知县陶永淳重修。正德六年,耆老刁珍等,因流贼攻城,有灵应,镌碑以纪其事。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刘培引重修。
药王庙 在城隍庙西。永乐二年,乡老巩孝先建。崇祯二年重修。
文昌祠 在文庙东。明万历八年,邑人朱正色创建。
玉皇庙 在文昌祠后。明万历年间,道官杨赴霄建。四十二年,知县薛思霁修。皇清康熙六年,知县章兆蕙重修。
三官庙 在县治西南,邑人刁济等建。
澧水神祠 在县治西大街北。弘治十三年,知县朱锐因澧水有利于民建。
三义庙 在西大街北,久废。明弘治十六年修。皇清顺治六年、康熙五年,俱重修。
福神庙 在澧水神祠后。明崇祯七年,通判杨显宗创建。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三圣庙 在右文街北。隆庆庚午,邑人田景哲等建。
土地庙 在城东门外,金朝创建。元至元间修。明万历中重修。
东岳庙 在东关外,明天启四年修。皇清顺治十二年、康熙三年俱重修。
东三官庙 在东关街北。明万历四十六年建。皇清康熙四年重修。
南关帝庙 在大南门外,万历三十二年建。火神庙 在小南门外城西南隅。明万历壬子,生员曹附凤建。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周缵祖因修城,移立笔架山北。
东关帝庙 在笔架山东,举人柴登云建。碧霞元君庙 在西关外,邑人张养仕创建。崇祯七年重修。一在城东二十里苏家桥北。西关帝庙 在西关外,万历二十年重修。西真武庙 在西关外,崇祯十二年建。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北真武庙 在北门外。明弘治四年,知县门宁创建。皇清顺治十年重修。
北关帝庙 在北门外。明万历壬寅年,巩昌府通判黄河涛建。皇清康熙元年重修。
东岳庙 在城北四里东韩村,有隋开皇时碑。古白庙 在薛家屯东。
孙公遗爱祠 在察院西,明嘉靖十三年建。因流贼围城,公守禦有功,春秋岁时致祭。皇清康熙五年,知县章兆蕙重修。
宜兴卢公祠 一在河头郭大道北,一在丰化庄村东。公讳象升,字九台,宜兴人,大名道兵备。因流寇西山作乱,公亲冒矢石,大有捍禦功。崇祯乙亥年,土人作生祠以祀之。
四川赵公祠 在西关外。公讳维岳,字次山,四川剑州人。温陵陈公祠 在西关外梅花亭南,今为废地。河南张公祠 在西关外道北。公讳乐舜,号见衡,河南郏县人。万历四十八年建。
嘉祥高公祠 一在预备仓旧草场处。公讳斗光,山东进士,嘉祥人。天启四年建。一在豆村。因开水利,人食其德。崇祯六年,复建特祠。〈以上《县志》

寺观附

清佛寺 县东,宋大观间建。
圆通寺 县治东,元延祐中建。
普润寺 城东,北魏永熙间建。
慧炬寺 县北,北魏延昌间建。
圣寿寺 县北,宋太平兴国间建。按《南和县志》:寺在城北二十五里郗村。金大定年建,有石佛像。明成化间重修。
清泉寺 县东。
福兴寺 县东,俱金大定间建。
广胜寺 县北。
金刚寺 县东北,俱元至正间建。
白佛寺 县西张相村,元至顺间建。
观音寺 县西,明天顺间建。〈以上俱《府志》圆通寺 在城东三十里郭寨村。
铁佛寺 在城西五里孔村,寺有旧铁佛。成化十七年重修。
东观音寺 在城东南二十里张村,寺供古铁佛像。宣德时重修,有古碑古井存焉。
石佛寺 在城东二十里焦村,其地周围深阔如湖池,中有台高丈馀,方一亩许,遇水泓独,台殿耸峙,波映珫璃可爱。明成化、正德间重修。镇洺观音寺 在城东三十里通济桥东,因有古石佛,明成化年重修,为洺水之镇。
东白佛寺 在城东北二十里白佛店。元至正年间建。明正统十一年重修。内有白石佛,因名。水月寺 在城东四十里史赵村,系古刹,旧废。明正德五年、成化二年、弘治二年俱重修。观音堂 在城东南二十里东三赵村。成化二年、正德十年俱重修。
观音堂 在南关外。明弘治十七年,知县陈世良创建。皇清顺治五年俱重修。
观音堂 在西关外。明万历癸未年,邑人刁还质建。皇清康熙六年重修。
白衣堂 在北门外西河边。明万历四十一年建。皇清康熙五年重修。
白衣庵 在西门外迤北大路旁。皇清顺治六年建,十五年重修。
斯受堂 在城西八里河头郭村。皇清顺治十八年建。〈以上《县志》
平乡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城南。按《平乡县志》:计地六亩八分三釐三毫,东西长四十步,南北长四十一步,洪武六年建。
社稷坛 北门外。按《平乡县志》:计地六亩七分二釐三毫,东西长四十八步三小尺,南北长三十三步一小尺,洪武六年建。
邑厉坛 县城北。按《平乡县志》:计地三亩九分一釐五毫,东西长三十二步二小尺,南北长二十九步,洪武六年建。
八蜡庙 县治内东。
马神庙 县治内东。
城隍庙 县治东北。按《平乡县志》:洪武六年,知县王藻建。
三皇庙 县东北隅。按《平乡县志》:三皇庙,今福胜寺其地也。元至元十年,奉诏建。〈以上《府志》宗圣祠 在城西新塞村,万历六年建。
乡厉坛正所 善政社坛,坐落城西北,南北长八步,东西阔九步,共地三分。崇教社坛,坐落周天村西,长十六步,阔十五步,共地一亩。太平社坛,坐落三河镇北,长十七步,阔十六步,共地一亩一分三釐三毫。永宁社坛,坐落豆二庄南,长十六步,阔十五步,共地一亩。贾村社坛,坐落刘家庄北,长二十二步,阔二十五步,共地二亩二分九釐。
三皇庙 在县北旧赵村,元时建。
真武庙 县北门外。
龙王庙 县东门外。
火神庙 县南门外。
增福庙 南门里大街。
娘娘庙 城内西北隅。
玉皇阁 城外西北隅。〈以上《县志》

寺观附

清凉寺 县北。
常乐寺 县东,俱宋天圣间建。
普照寺 县东,金大定间建。
白佛寺 县北,元至正间建。
福胜寺 县治后。按《平乡县志》:福胜寺,在县治东北隅,正德九年建。
兴教寺 县东,洪武间建。
封爵观 《宋郡志》云:项羽救赵,败秦师还,于此行封爵赏,故名。〈以上《府志》
西福胜寺 在县西柴村,北齐时建。
观音堂 县南东门外。〈以上《县志》
广宗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南关外。
社稷坛 县北关外。
邑厉坛 县北关外。
八蜡祠 县治正北。按《广宗县志》,万历年建。
马神庙 县治西南。按《广宗县志》,天启七年建。城隍庙 县治正东。按《广宗县志》,嘉靖间建。万历间重修。
汤王庙 坐塘疃村,正德年建。
崔庄敏公祠 儒学右。正德元年,郡守郭纴暨知县陈明建。〈以上《府志》
三义庙 在城内东南。
关王庙 在城内西南。
增福神庙 在城内西北。
龙王庙 在城内东北。
三官庙 在城西。
元帝庙 在城北。
何侯遗爱祠 在北关。
贾侯遗爱祠 在西门内。〈以上《县志》

寺观附

普应寺 县治东北,金大定间建。
建福寺 葛村。
建宝寺 件只村。
崇兴寺 董村。
三明寺 七斗店。
钟楼寺 县南,元至正年建。〈以上《府志》
泰岳宫 城内增福庙稍北。
观音堂 城南。
青龙寺 城南,唐贞观二年建。
石佛寺 城西,明嘉靖年建。
文殊寺 城西北,元至正年建。
南昌寺 城北,元至正年建。
永安寺 城东北,明嘉靖年建。
大同观 在大柏社前,元大德六年修。
〈以上《县志》钜鹿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南关外。
社稷坛 北关迤西。
邑厉坛 北门迤东。
八蜡庙 东关。
马神庙 旧在县西,知县孔学易改建县治内。城隍庙 县治东。
三官庙 县北八里,洪武间建。
铜马庙 县北七里,祀汉光武。初帝击铜马于馆陶,大破之,关西号铜马帝,故名。
魏文贞公祠 县东,金大定间建。明天顺间,知县张纪迁于学内。〈以上《府志》
东岳庙 在文庙后。
元帝庙 在北城楼。
三官庙 在西关,隆庆四年易像以石。
七圣庙 南门外。
关王庙二 一在北关,一在城内西小街。玉皇庙 在城北夏疃村。
三官庙又十座 一屯头村,一上疃,一新寨,一何家寨,一旧城村,一韩家寨,一夏疃,一新集,一白家寨,一张王疃。
真武庙又四座 一官亭集,一韩家集,一上疃村,一南原庄。
东岳庙 贾庄集。
圣母庙八座 一屯头村,一上疃村,一厦头村,一南原庄,一苏家营,一张王疃,一新寨村,一旧城村。
药王庙 阎疃村。
龙王庙二座 一贾庄集,一夏疃村。
铜马祠 在城北铜马镇,祀汉将马武。
灵官庙 屯头村。
二郎庙 厦头村。
关王庙又二座 一王六村,一旧城村。
勇义祠 在孟家庄。〈以上《县志》

寺观附

三明禅寺 县治南,唐天宝间建。宋宣和二年重修,有李桓记,见艺文。
寿圣寺 按《钜鹿县志》:在县治西北石河店村。福胜寺 县东,俱金大定间建。按《钜鹿县志》:在团城集。
镇午寺 县北。
观音寺 官亭集,俱洪武间建。按《钜鹿县志》:在县治东北苫草村。
洪圣寺 营儿村。按《钜鹿县志》:在县西庄头村。石佛寺 神仙村。按《钜鹿县志》:在县治东南厦头村。
白佛寺 县西北,俱正统间建。按《钜鹿县志》:在何家寨集。
龙兴寺 县东,景泰间建。按《钜鹿县志》:在新集。崇善寺 县北,天顺间建。按《钜鹿县志》:在官亭集。
通仙观 宋崇庆间建。按《钜鹿县志》:在东岳庙。
弥陀寺 县北。按《钜鹿县志》:在县东北花窝村。兴福寺 县治东北。按《钜鹿县志》:在大留庄村。隆钜寺 县西,俱元至正间建。按《钜鹿县志》:在蛤蜅口村。〈以上《府志》
净土寺 在县治北蜡蛄湾村。
金阁寺 在县治东南迪村。
庆恩寺 在县治北河道村。
安宁寺 在县治东北孟村。
崇福寺 在县治西北吕家寨。
兴北寺 在县治西北韩家寨。
圆照寺 在县治西北王义寨。
西观音寺 在县治西南南原庄集。
理元观 在城隍庙。
观音堂 在文庙后。
尼姑庵 在东小街。
白衣殿 在南关。〈以上《县志》
唐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城东南。
社稷坛 县城西北。
邑厉坛 县城北。
八蜡庙 县治东南。
马神庙 县治东南。
城隍庙 县治西。
光武庙 县北二十里。
帝尧祠 县北山上。按《唐山县志》:庙在尧山,嘉靖中,知县杨大韶迁于宣𡺱山。邑人徐养元以祀非其地,于顺治三年复建于尧山。知县郑宗周置祀田三十亩,以供焚修扫除之役,寺僧领种。〈以上《府志》
关王庙二座 一在城东南,一在文昌祠东,旧在衙内,知县孙瓒移建。
衙神庙 在县治前。
三官庙 在东角门外。
元帝庙 在城北关外。
龙王庙 在南关南门外。
三教堂 在南关西门内,善人许蛟建。
昭惠灵显真君庙 在宣雾山岭,今废。
泰山行宫 在县东角门外。
遗爱祠三 一在北瓮城内,祀知县杨应丁。一在元帝庙东,祀知县冀国。一在邑厉坛东,祀知县郑宗周。今俱废。〈以上《县志》

寺观附

广教寺 县治西,元至正间建。
遵善寺 县东南,后周时建。
永胜寺 县西南,唐开元时建。
白佛寺 县南,齐天统初建。
石佛寺 县南古刹。
兴龙寺 县西南,唐景龙间建。
崇善寺 县东南,元延祐间建。
福胜寺 县南,金大定间建。
观音寺 县西。
隆兴寺 县西。
弥陀寺 县西,俱元至正间建。
乐善寺 县东,元至顺间建。
朝元观 县北尧山上。按《唐山志》:金明昌间建。〈以上《府志》
宗圣寺 在梁村。
千佛堂 在宣𡺱山。准提庵 在宣𡺱山前。同声堂 在千佛堂下凿石而成,硁然有声,山鸣谷应。万历中,郑宗周题。
响堂 在千佛堂东,有响即应,壁刻佛经佛像,多唐宋题咏。〈以上《县志》
内丘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城东南。
社稷坛 县城西北。
邑厉坛 县北门外。
八蜡庙 东门外。
马神庙 城隍庙西。
城隍庙 县治东北。
鹊山神应王庙 县西六十里蓬鹊山下,每年三月十五日,府官致祭。金明昌元年,知县赵寔重修,以后相继修。
懿济圣母显泽大王庙 县北十五里。按《内丘县志》云:庙有三:一在桃花港,一在西丘娘子冈,一在新庄娘娘凹。
郭巨庙 县北十二里。〈以上《府志》
牛王庙 在北关东北隅,顺治间重修。
忠孝祠 在南关外,嘉靖间,知县郑伯兴建。都尉祠 在冯唐村,即祀冯唐也。塑像奇古,民误称为黑龙王。
程子华庙 在西门外。崇祯庚午,知县雷鸣时建。后因焚毁,知县高翔汉改建于文庙西北社学。
关王庙三 一在小街口西向,相传是旧城东关尽处。一在南关,元至正间建。一在西关,嘉靖间,通判刘诲建。
鹊王庙三 一在鹊山下,即《府志》谓神应王庙,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一在城东北隅,一在黄釜村。
赵真君庙 相传嘉州守斩蛟赵煜也。按《定襄县志》:嘉州斩蛟,为昭惠灵显王,其封号与此异,而此亦云煜者,岂煜另有真君之封号与。且其创庙之年,亦无可考。
五龙圣母庙二 一在太子岩,一在圣佛岩,俱有灵泉。
古圣域正殿 在北关外,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九圣君。
古圣域后殿 在正殿后,祀稷契风牧周召夷齐诸圣臣,俱万历间,知县王洪灏建。今移元帝像于正殿,而后殿废矣。
玉皇庙二 一在东关外,隆庆间建。一在鹊山扁鹊庙后,嘉靖间,知府刘应节建。
东岳庙三 一在麻庄,一在青山村,一在东门外。
王公祠 在城南五里铺,祀邑令王洪灏。二公祠 在治东,祀邑令徐维藩、雷鸣。时二公俱蜀人,康熙元年三月初十日,邑令汪宗洙卒于官,邑人哀思之,亦合祀于此。〈以上《县志》

寺观附

经阁寺 县治南,宋元祐间建。
玉泉寺 县东,唐开元间建。
千佛寺 县北。
龙泉寺 县东,俱唐天宝间建。
兴化寺 县西,宋祥符间建。
梵云寺 县西。按《内丘县志》:在且停山。元至大间建。
崇胜寺 县西北。按《内丘县志》:在篗山。宋太平兴国年建。后废。顺治间重修。
洪济寺 县东北,太平兴国间建。
崇教寺 县北,庆历间建。
洪福寺 县东。〈以上《府志》
慈仁寺 在金堤店,汉孝子郭巨获金,以其半养母,以其半建此寺。
宝泉寺 在河渠,唐永昌年建。
兴福寺 在垒东,唐开元年建。
圣寿寺 在张沱,不详始建。嘉靖间重修。天宁寺 在常丰,唐开元间建。
真原寺 在尹村,唐开元中建。
义重寺 在北阳店,唐天宝年建。万历间重修。崇福寺 在辛汪村,唐贞元年建始名院。水业寺 在和庄,不详始建,规模湫隘,山川清幽。
罗汉寺 在梁原店,宋太平兴国年建。
元施寺 在靳郎,宋景德年建。
崇兴寺 在大原,宋治平年建。
建福寺 在夏侯,宋元丰年建。
普利寺 在诣仁,宋元祐间建。
清凉寺 在东庞村,元至治年建。皇清顺治间增建毗卢阁。
观音寺 在官庄店,元至正年建。
妙音寺 在神头村,唐宝应年建。
龙宝寺 在獐磨村,金大安年建。
三教寺 在大冯,元时建。
大觉禅寺 在冯唐村,元时建。
龙兴寺 在龙腾山顶。
延庆寺 在东四里铺,初为庵,嘉靖间为寺。石河庵 在县西二十里石河之畔,倚阜临流,果木繁荫,昔人即阜壁凿洞,深一里许。
柳林庵 在柳林村。
汲泉庵 在马峰冈。
仁济庵 在城南一里许,大路西旁。崇祯间建。竹如庵 在城南五里铺。万历间,乔兰为僧满堂建供僧施茶地五十亩,乔号竹亭,满堂名如晦,故名。皇清顺治间重修。
万寿庵 在史村,明万历间建。
圆津庵 在四阳桥,耿三省供僧庆该施茶地三百六十亩。本府太守金之俊题曰圆津庵。该孙通仕,次第恢扩,为一方胜概。
千佛阁 在鹊山顶。皇清康熙年建。
长春观 在永安,元至正年建,今废。
三清行宫 在南关外,成化年建。崇祯间,知县张文炳重修。
碧霞元君行宫 在南门外。
北黄梁 在中丘驿西,内塑钟离、吕祖二像。皇清顺治间建。〈以上《县志》
任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县东南隅。
社稷坛 县西北隅。
邑厉坛 城北门外。
八蜡庙 南门瓮城内。
马神庙 太仆寺左。
城隍庙 东门里。
玉皇庙 县南城外。
广祐王庙 县治后。按《任县志》:庙之创建无考,记谓王姓崔名子玉,东汉时人。除长子之狐,戳光山之虎。靖康之变,康王乘神马南行,云即王之马也。诏天下庙祀之。至元间,追封为灵惠齐圣广祐王。至大元年重建。〈以上《府志》
文昌阁 在文庙东南隅,万历间建。
关帝庙四座 一在县治后,一在西关外,一在城东南,一在北关外。明正德七年,流寇攻城,见神立城上,遂解围。故多建庙祀之。在西关者,成化十三年重建。弘治十六年、正德四年俱重修。在北关外者,皇清康熙十一年重修。
九龙神王庙 在桥头铺南。相传神龙经此,祷雨多应。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文昌庙 在县治,嘉靖间创建。崇祯三年重修。甄家庄娘娘庙 创建无考,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
石婆婆庙 在西关韩姓家。相传光武走南阳时,有老妪进饼于此,既视之,乃石也。
圣母行宫 在东关外,创建无考。明万历四十一年,知县商引祥、皇清顺治八年知县杜天成、十八年知县吴怀忠俱重修。
清源庙 在县治西北隅。
火神庙 在城东南隅,创建无考。顺治十二年,僧悟明募置房五间、地一亩八分有奇,以供香火。
三元庙 在东关外。弘治十八年建。康熙元年增修。
圣母庙 在西关外,创建无考。万历间重修。三教庙 在岭南村,创建无考。万历间已有之,顺治八年重修。
东岳庙 在骆庄。
鹊王庙 在大宋村,始建未详,有石碣载中统间重修。明宣德间重建。正德二年重修。
龙母庙 在杨固村,创建无考。天启六年重修。龙王庙 在章台村,明崇祯元年建。
崔府君庙 在县北数里,创建无考。明永乐间已有之。嘉靖十四年重修。
元帝庙 在北门外,创建无考。顺治初,知县高显光重修。
张村三官庙 创建无考。嘉靖间重建。万历三十年重修。崇祯十年、皇清康熙九年俱重修。
河头东岳庙 创建无考。明弘治十三年重修。隆庆二年、万历二年又重葺之。
老君堂 在官庄,明嘉靖年间建。
圣水井庵 按井栏镌,云大德六年,则元时已有之。水从平地涌出,东流成河,约五里许,与马河合流入于漳河,大旱不枯。土人肖泰山元君主其祀,岁旱有祷辄应。明弘治五年重修。皇清康熙八年,又重葺之。〈以上《县志》

寺观附

崇胜寺 县治东,洪武间建。
清凉寺 县东。
灵光寺 县西。
圆胜寺 县东,俱金大定间建。
广化寺 县东。
八宝寺 县北。
寿圣寺 县东。
洪教寺 县北。俱元至正间建。〈以上《府志》白佛寺 在县西北二十里周村,有白石佛像,因名。莫知建所自始。明洪武初已有之。弘治十五年、嘉靖四年俱重修。
新市观音堂 在县城北四十里。宋熙宁三年建,明隆庆三年重修。皇清顺治七年重修。十三年、康熙八年,俱重修。
西明寺 在县西北十里颜解村,唐高宗时建。金大定二十六年重修。明成化间、嘉靖十七年俱重修。
神佛寺 在县西北十五里栾村,金大定初敕建。承安三年重修。明成化十五年、嘉靖二年、万历三年、崇祯十五年俱重修。
古庵寺 在庵上村,明永乐间建。〈以上《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