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十七卷目录

 保定府部汇考十一
  保定府古迹考一

职方典第七十七卷

保定府部汇考十一

保定府古迹考一〈坟墓附〉

  《府志》本府〈清苑县附郭〉
古樊舆城 在府东南,古樊舆君葬此,因名。今呼为舆城。
养老城 在府西,相传唐尧养老处,遗址尚存。广养城 在府东,为燕昭王牧马处。
凉清城 在府东南,汉将军王梁驻军于此避暑,故名。
壁阳城 在府西南,晋开运二年,都排陈使符彦卿等败契丹于此。
积粮城 在府东,金人积粮于此。
硕果园 在郡北郭,明清苑令崔泌之筑。君子亭 在府治莲花池西,方塘数亩,绿水红蕖,亭筑中央,板桥槐荫,荷色蝉声,居然画图。以受莲香,故名。郡旧有五老社,月饮奕其中,观者叹羡。
临漪亭 在府治南莲池上,元时建。澄澜荡漾,鱼泳鸟翔,城市嚣嚣,有三湘七泽之乐。知府张烈文重建,同知陈其愚记。
水哉亭 在郡城外西南隅水闸上,明邑令崔泌建。
劳劳亭 在郡北郭外,明邑令崔泌建,以为迎送憩息之所。今改曰皇华亭。
万卷楼 在府治内,元大帅贾辅建。藏经史子集百家众流法书名画,别为九等,共数千卷,邀至郝经筑堂于侧居之,畀以肆其观览。经尝为记。今书籍无存,有刻板四十馀种。
横翠楼 在府治东,元万户张柔建。楼制雄耸,山川景物,一览在目。刘因作赋美之。今为谯楼,曰丛胜楼。
鸣霜楼 在府治东,宣德间知府周监建。应奎楼 在清苑县儒学东,筑台六丈,结楼于巅,祀文昌帝君。下作四洞,人可往来。俗曰穿心楼。
聚奎楼 在府南城上,高欲凌霄,观鸡水之沦涟,眺郎峰之崒嵂,俯罩两庠,有裨文运。
卷石楼 在府北郭,明邑令崔泌筑。硕果园一区,建亭其中,为诸生王章读书处。楼仅一楹,东瞰天水,西望郎山,朝岚夕翠,致足娱也。
大悲阁 在府治东庄,狱间高九丈,观音像高三丈许。元庚戌大帅张柔建。重檐黝垩,光彩耀日,为一方胜概。
大人圃 在县治后,郡守徐日仁建,以祀王阳明。今为民居。
射圃 在府仓隙地,知府王国桢建。
春圃 在府望瀛门外,岁迎春于此。地极高垲,蔬亩千畦,春夏雨霁,一望青葱,人多游赏。俗曰东皋春雨,为郡一景。
百花屿 在郡南双溪之上,高数仞,广数十丈,百花繁富,舟楫玩赏。今遗址仅存。
藻西庄 俗呼为稻地庄,在一亩泉旁。粳稻环匝,竹蒲映掩。刘静修曾卜居于此。
继志庵 在抱阳山中,宋绍圣间,崇仪使大总管邢仲良凿庵于山,父子卒业于此,名曰抱阳南轩。
燕公读书堂 在抱阳山东北岩下,燕公唐张说也。
明珠窝 在抱阳山东岩下,山势崩裂,中出一穴,宛如杯碗之半,莹滑无琢削痕,俗呼为明珠窝。
宝宁铁佛 在府城东南,属蠡县。
满城县
古满城 在北眺山下。
旧满城 在县北,宋景德中废。金大定中,复为县。明洪武初,为柴厂,亦废。
神星石 在县北,相传二星霣化为石,至今二石相峙。
圣水石 在玉山店南,石大于席,中央有小臼,每旱,掀石净臼,则雨。
安肃县
徐城 在县东,周景王时徐凌筑。
敌城 在县东,赵葱颜聚与王剪敌此。
故城 在县南,宋时分界处,今遗址犹存。上有碧霞祠。
遂城 在县西,宋杨延昭汲水灌城以拒契丹,即此。
拟江亭 在县南,元大德间建。落成时,有三仙至,一曰散汉,二曰双口叟,三曰悬葫芦,共题于壁。岁久倾废。大定二十年,葺而新之。
麒麟冢 在县北,永乐间,陕西来献,至此毙,垒土成冢,碑记尚存。
定兴县
百楼城 在县东,汉之末,有童谣曰:燕南陲,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谓:易地当之,徙镇于易,围堑十里,筑京高十丈,为楼其上,以铁为门。曰:兵法百楼不攻,故名。固城 在县南宋辽分界处。
长安城 在县西,汉幽州刺史李宣尚范阳公主主怀长安,筑此城以慰之。
乾坤北海亭 在江村西,明太常卿鹿忠节公善继筑,数椽结茅,不髹不绘,园蔬几色,灌木两行。忠节讲学,子解元化麟下帷之所。天启间珰祸起,忠节公以馆海内清流投止者。茅元仪题曰北海亭,作记。戴明说加乾坤二字。
慈云阁 在县城内,有李尽传记。
黄金台 在县西北,燕昭王筑。
圣井龙泉 在县故城镇,秦时井溢,日夜不止。众议建观音殿镇之,即止。金章宗诏命重修。元张柔浚井,获观音像,金簪,金瓶,圣水瓶于此。白河书院 在县署之艮,规抚壮丽。张中丞镐营以学仙,寄磨壮志,出入携二角伎,莲巾羽衣,服气其中。宛其死矣,他人入室,人尚指为谢家。东山丁香树,古郁传一邑。
新城县
古燕城 在县西,相传辽萧太后筑,有梳妆楼,钓鱼台遗址。
紫泉亭 旧在县西北隅城垣上,景泰四年,有司移入儒学明伦堂后,又名文会亭。
沽酒村 有古碑,云燕昭王沽酒饮乐毅处。字剥蚀,仅可识,不知何代人所为。村由此名。驻跸庄 在县西北,元英宗驻跸于此。
唐县
贾复城 《寰宇记》云:在唐县城北,后汉贾复追铜马五蕃贼时筑。
乐羊城 《史记》称:魏乐羊灭中山,盖其故城。中山城 在县西北古鲜虞地,见慕容垂记。王陵城 在县西北,唐河东岸,汉高祖困白登,王陵援兵至此筑。
鸿郎城 《九州志》云:唐有鸿郎城,帝尧之子所居。
灌城 在县西,苻坚追慕容垂至此筑。
苻城 在县西岸,苻坚追慕容垂至此筑,后讹为伏城。今驿名伏城,盖本此。
军城 宋杨延昭筑以屯军者,故名。
左人城 应邵曰:中人城。西北四十里,唐水出焉。
广望城 汉武帝封中山靖王为广望侯,筑此城。
卢奴城 即故卢奴县。
故城 在县东二十五里。《地里志》云:永平之南有故城,曰尧城,即此。
解渎亭 汉顺帝阳嘉元年,封河间孝王子淑于解渎亭,为侯国。
天风台 在县葛洪山椒,仙翁隐居修炼时登之。
北台 在中山城北,昔慕容垂都中山时,登此以望马耳双峰。
博野县
博陵城 即古陆城,汉质帝本初元年,追尊父翼陵曰博陵,因以为县。后为野城,故今名博野。清原城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朝平为侯国。
石臼冈 汉光武巡河北驻军于此,见冈有王气,令邓禹倒埋石臼压之。
庆都县
尧母台 在县治东。按《地志》:伊祁山,尧母所居。故筑台于此,曰灵都山。又曰望都,盖尧母之名也。因以名台。
完县
子城 在县东南,世传丹朱所筑。西曰太王城,北曰北城,即浦阴故城。
甘城 在县北,或曰夏帝启战扈氏于甘城,灭之,即此。
夏屋故城 在县境,其中崄绝。《竹书纪年》曰:魏殷臣赵公孙裒伐燕,还取夏屋,即此。东侧一城曰寡妇城,汉贾复所筑。
三梁亭 即古勺梁也。《竹书纪年》:赵灵王救涿鹿,败燕太子勺梁,即此。
壮哉亭 即县北城楼。
盘古村 在县西北五十里分水山下,相传为盘古氏故里。邑人刘绍尧结茅其中,掘得断碣,有盘古氏十月十六日生九字,馀悉剥蚀漶灭。太白君碑 太白君者,郎山君之元子也。
蠡县
大宋台 按《县志》:在城西南隅五里大宋村之东南,高二丈有奇,上有清洹小寺,山门南向可以远眺,四围榆柳丛集,古柏翠树。其左有佛经万卷,经匮森陈,别是人间一洞天也。
百尺台 按《县志》:在城东北三十里百尺村之北,高五丈有奇。上有泰山行宫与玉帝高阁,其苍松古柏,楼殿嵯峨,有山林气象。
神井 在县城内西北隅,其水甘冽,虽旱不竭。龙渊 在县鲍墟社。
雄县
易京城 汉公孙瓒所筑。
亚谷城 在县东,汉景帝封降王卢它为亚谷侯,即此。
杨门城 在县西,宋杨延昭守三关时筑。望山亭 在大雄山,元皇统二年,徒单公建。后完颜改为均乐亭。
晾马台 在县西北,高数丈,容万馀人。《武城冢记》:燕魏分易水为界,筑二台,耀武且晾马焉。故名。
深泽县
水冻村 在滹沱河北,亦以冰合而名。
杜氏义学 在县北故罗社,乡人杜儒通经学古,恬退好义,建义学启乡子弟。废址犹存。
束鹿县
红草坡 在县境南,唐裨将张兴之墓,馀草皆绿,墓草独红。
安州
云锦亭 在州城东堤上,元知州完颜安远公建。
齐云楼 在州西北城上,以楼势凌霄,故名。
高阳县
众乐园 在旧高阳城内,宋曾布知瀛州时建。凤池 在旧高阳城西,颛顼时有凤凰集于此,故名。
洗马池 在旧高阳城东北,颛顼时曾浴天马于此。
新安县
双柳居 云宿舍 俱在孙徵君侨寓处。
易州
古燕城 在州南六十里,内外多土台,居民皆古氏。
武阳城 在州城东南,故燕之下都也。昭王时筑。
荆轲城 在州城西,轲入秦时,说樊于期自刭于此。
渐离城 燕太子丹馆高渐离处。
长城 燕昭王筑长城于上谷,即此。
范阳城 在州城东南,后周移治,城遂废。后名小范阳。
野狐城 在州城东,有狐食松得仙。
五华楼 在州治西,燕昭王时建。伐石叠砌,上构五楼,东曰增明,西曰晚翠,南曰观日,北曰卧游,中为萃秀。今台废,址存。
候台 在州治西,燕侯占时之所。
金台 在金台坡北,慕容垂戍垒。
兰马台 在金台北,昭王广延方士,多筑台馆。至今败壁犹有石刻。
三公台 在州东南,燕昭王时筑。乐毅剧辛邹衍燕游之处。
古将台 相传燕昭王练兵处。
荆轲馆 燕太子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
樊于期馆 在州境,樊于期授首于荆轲处。石虎罡 范晔《汉书》云:中山简王燕之窆。钟乳穴 穴出孔山下,石华如乳,采者篝火入穴里许,一水潜流,众穴奇辟,出入恒迷。入者必留识,返乃循之而出。
古石柱 在州治东南,北齐神武时,义士王海
立以志掩骸者。按《定兴县志》:云扰之际,杀人如麻,白骨横野。北齐大宁二年,王海竖石柱以识,天阴则鬼啸。后人縆以为寺。
铁像碑 在州治内,唐州守卢蝉立,录事苏灵芝书。碑石穹窿,书法遒劲。
耕云钓月碑 在州文庙戟门东,宋儒朱熹书,明汪善长刻。
高渐离故居 在州治西,按《定兴县志》:渐离善荆轲,轲死,置铅筑中,扑秦王。后人因所居筑城,名高离店。
涞水县
射鱼城 在县北,《竹书纪年》曰: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穷射字相类,疑即此城。
圣人城 《水经》云:涞水东北与紫水合,北出圣人城,即此。
遒县城 汉景帝中元三年,以封降王隆强为侯国。
御竹园 在县北金山寺内,明永乐初,于此栽竹。
楼亭 在县西,径楼亭即此。
《府志》未载古迹清苑县
王莽城 在城东南四十里,遗址尚存。
古台 在城东南四十里,台五座,高丈馀,阔盈亩。因风雨,坍塌,见出砖券房屋。相传开公员外所造。
古塘 在城东南四十里,相传开公员外养鱼池,遗址尚存。
柏陵城 在城东南。
古文庙二 一在城西南齐贤庄,一在城南北蛮营。
莲花池 旧在府治北,元张万户开渠灌水,以种莲。中有看花亭,基址尚存。今在府治南,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鸟翔,虽尘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焉。
矮松园 在城西南隅,刘因有赋,今废。
百花园 八角井 在城北龙母祠前。
高氏园 在城东北隅,元时郡人高姓者所创,今废。
王磐别墅 今王磐村是也。磐元学士,广平永年人,今村以其名名之,或以其尝寓于是与。
满城县
白台子 在县东北十里,传上有二十四孝像,久废,台基仅存。
土满城 在县东北十里,土高一丈,相传有嫂白昼筑城,小姑夜即借土填满,功遂不成。故名曰土满城。
贤台 在县东二十里,即八景中贤台也。昔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高二丈馀,周围阔六十步,上有延贤堂宇。后居民塑佛像于中,巍然特立,日暮霞彩辉映,如日初出。故八景中,称为贤台夕照。
读书堂 在铁佛寺,元郝经所居,经自有记。
安肃县
南城 在县南一里,周围三里十八步,高三丈,南北东三门。五代,梁遣将贺环攻取南城,不拔。晋王积金帛,令守将李建举兵以解围。
长城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始皇遣将蒙恬于武,遂筑长城。
空城 在县西南三十里,无考。
解王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无考。
梁门 在县西二十里武遂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史记世家》云:孝成十九年,赵与燕相易,以龙兑汾门与燕,以葛城武遂与赵,即此也。白浮图 在县北十里兴圣寺内,元时所建。明万历十年重修,有记。
田光里 在田村。
张丰里 丰,安肃人。今有东张丰村,西张丰村,南张丰村,北张丰村。
张华里 在张华村。
王三元故里 在王宗哲公村,有墓。
广门
雁门 在县西北,宋杨延昭置广雁二门,以拒契丹。
阮子台 在县高林村孔子庙后,嘉靖间,督学院鹗讲学于此,有诗刻石。
天宁台 在西黑山,俗名四角台。
元武台 在马哥庄,郑棻有记。
洞宾池 在县南城,有池数亩,秋霖泛涨,澄流可揽。即他时水浅,犹香风时来。相传吕仙曾浴于此,为邑中最胜。
养鹅池 在县治东,无考。
浣衣塘 在白塔村,相传孟姜女浣衣于此。柳湾 在县东北十里,即宋辽分界。
学脉坑 在儒学西仙人桥东,水深丈馀。神仙洞 在县西六十里药栏山,相传为黄伯阳洞。
藏兵洞 在县西四十里店头村,相传杨延昭置。
张仙寨 在县西山,地绝峭峻,鸟径扳缘而上。乌鸡寨 在县西四十五里,明洪武间,有姚氏兄弟七人,皆武艺,为寨主,避兵者归之。
屯庄 在县西遂城,河北有雌雄石鸡二只,高三尺,一在庄东南,一在庄西北,两两相望。前人有见其飞降自天者,二鸡酣𩰚,遂化为石鸡。人莫能移,土人掘之,深不可测,以为瑞物。
烟井 县西曲水村,故老相传,五代后周,有废井久淤,明万历初,农夫掘土得井盖,及去之,遂出白烟凌空。后于井底掘之,得汲水器,马鞭,皆非近代物也。
拴牛椿 在县西遂城南里许曹哥庄,有物,类塔形,数层,高五六尺,色黑,非砖非石,扣之有声。父老相传:杨延朗驻节遂州,以城形似卧牛,故建此椿,盖作镇之意也。后被无知者盗去,辄患病,仍即还之。今尚存。
文笔峰 儒学东南城角,今废。
王圯宅 谢坊  张惟一宅 北白塔村郑阳宅 遂城  赵允亨宅 南街
冯显宅 城北街 郑襄敏宅 尚书巷郑材宅 尚书巷 王汝梅宅 城南街冯楷宅 城北关 邢云路宅 县治西曹琚宅 城北街
惠养园 郑少参置。
招隐园 郑襄敏置。
石布衣园 石廷臻置,今废。
中园 陈金吾置,已上在城。
尚实园 曹鸿胪置。
绮云园 邢按察置,已上大王店。
河桥别馆 北关石桥西隅内,有问浴堂,清幽堪赏,今废。
定兴县
范阳故城 在县南四十里,区当孔道,为秦汉故址。迤北九里为九,及十五里为十五,及皆由城得呼。故城为范阳县此的證也。即今市廛稠密,尚称雄坞。
看花台 在河内村,元至元间,万户张弘范游观之所。弘范一门葬河内村,世称平章坟。上元,妇女登游,云走百病。
双桂堂 在西圻,天顺中李宪副俊子翔凤、鸣凤同举贤,书年皆弱冠,誉倾畿辅。有以双桂颜其堂者,薛文清瑄记焉。
南台书院 在南郊,盖赵宪副读书窗,为杨忠悯立雪地,临巩遗疾,归构为书院。门无俗客,著
《读史愚见》八十五篇。范氏义田庄 在县西六里许,一泉先生少慕文正义田之举,宦归负郭田,止七百亩,而割半置庄用赡族众。易州道宋公祖法经此,盘桓不能去,题绰楔曰文正遗规。
五芳井 崇祯丙子,城不守,时箕生为孝廉,元配马氏,与冢妇王氏及三女同入于井,媵婢从者甚众。会容城孙徵君启泰酹焉。有诗。属和者溢郡辇,黄石斋纪之,张公亮为之赋。由是五芳井特闻于时。
新城县
督亢亭 在县一里,燕太子丹绘督亢地图,使荆轲饵秦。后人即其地为亭。今遗址高二三丈,突出物表,紫泉芹河二水间烟碧数顷,犹宜晚眺。
庑殿 在县东北五里,未详世代,遗址犹存。计四十二亩三分五釐。明万历十二年间,知县王好义申请为学田,立碑以记。今为民田。
御道 在庑殿之前,阔丈馀,南达雄县。
文庙顶 县西北十里虎贲驿,有土丘遗址。梳妆楼 县西北四十里虎贲驿西,相传辽萧太后遗迹。周五里许,若城堡然。
唐县
长古城 在县南八里。按邑人刘汝器《乡彦家训》曰:县在春秋时,为古晋长古城乡是也。每疑,不得考。据幸造庆王殿,历观自古地图分画所注,古晋都即定州路唐县,是绛州,非也。战国入于燕,旧古城废,移城小清河北,即今城也。雹水城 在县西三十里,唐河东岸。
大茂城 在县西北一百里,唐河北岸,古隘口也。
赵母乡 明崇祯间,东关沙滩冲出石大士像并石香台刻云:宋绍兴年,中山定武军唐县赵母乡也。今移教场。
冷空台 在葛洪山,与天风台对峙。明弘治时,知县茹銮有石刻。
博野县
摘星楼 在县西南十里,楼迤西为琵琶堤,有莲花池,今废。
蠡吾故城 在今蠡村,即汉蠡吾县。后魏朝为滹沱水所湮。隋开皇元年废。今东南城角犹存。古塔 在灵光寺,乾封朝建十二级,七年而成,岁久崩,仅陀半。
华塔 在北祝寺,与定州料敌塔相对,岁久圯坏。
古槐 在尊经阁前,下可避暑。
孔殿晓日 东壁有隙,圆如日影,赤似日色。四隅甘泉 城中井皆苦,惟四隅甚美。今西北犹可,三隅不然。
龙潭 在蠡村,唐武德七年,建龙王庙。北潭有三井,井有双鲤,久旱祈雨辄应,迄今仍灵。文庙遗迹 在苑村西白沙村,耕治得琉璃兽,因呼为文庙顶。
永安镇巡检司 在县南唐水之阳,邑人耕治得奇花镜,背有博野县官造数字。
铁灯盏巡检司 在程招滋水之阳,土人得印记于水中。
还金井 在淋漓,因徐恭还金而名。祠前有碑。莲花窝 在铁灯盏滋水南,今废。
水寨避兵 在解村南,四面水深。红巾贼以马引渡,乡人尽被其害,故废。
铜园 在苑村,土色甚黄,不毛。金刀圣人刘俊积土炒炼铜若干,地始可艺。
桃园 在杜家庄,宋太祖游关东,经此,摘桃,殴打妗母。
搭连疙疸 在蠡村,二冢相连,其下空洞,人行其上,有响声。
货郎疙疸 在蠡村西,昔抹胭脂于狮眼,以诳老翁,卒然水至无际,急出西关,托身土阜,数日饥死。故以此名。
戏台 在套里村,唐人建塔庙,监工者戏于上。故名。
永安店 在白沙村,今无。
地洞 在解村,长二三里,邑人避兵。今无。凤凰冈 在套里村,以其形像相似,故名。齐望乡 汉光武巡河北,其将齐盖迎望于此,故名。
仁和乡 古有仁和馆,今因以名乡焉。
博陆乡 即《禹贡》大陆既作,故名。
鼓楼 在县治前。
迎旸楼 在县东。
纳薰楼 在县南。
拱北楼 在县北。
储积库楼 在琴堂东,明嘉靖六年,知县王尚志奉都察院式样创建。高四丈五尺,砖垛高二尺,女墙高二尺五寸,中高一丈二尺五寸,库门二,重门二,重下层高一丈七尺,地库宽深各七尺,四围各宽二丈,后竟废坏不修。迩来风水家每言:本县文风关此。屡议修,而未就。
尊经阁 在明伦堂后,嘉靖年间,知县沈璇王尚志相继修建。
顺治二年,知县赵曰:爌捐金五十两重修。至五年,知县迟日豫,协生员霍镇南郑凤翥陈宏任李杰等修完。
奎星楼 在城上东南隅,明崇祯年,生员徐禹甸等修建。
挂钟台 在堤头村。
孝姑台 在杜村杨氏茔中,孝妇庐姑墓筑。
庆都县
庆都氏陵道碑 在邑治东。
三阿 在伊祁山北,一名大嵬,一名鹰头,一名车轮。《通鉴》云:庆都氏生尧于三阿之阳。即此。柳宿城 在邑东南四十五里,汉柳城侯筑。又宣帝母王夫人微时,与其亲分别处。
凤凰架 在尧母台后,古时松柏苍翠,枝柯交加。传有凤凰集于此。
天紫台 在邑艮隅二十里,高二丈,方圆十馀亩,义无考。
土垄 俗名虚粮冢,邑城东有三十馀座,固显东南五十馀座,柳宿城东南有十馀座。邑旧隶
中山,多大臣名将,此或其冢与。
古城 在邑南三十里,来历未详。
容城县
三台城 容旧属地,《城冢记》:燕魏分易水为界,筑登降以耀武,即此。亦名刘盆子,岩下有洞,迤西二里,至三台浮图。东有古井,井有券门,想当时为出没之所。台上可登眺,所称台城晚照,即此。静修书院在焉。
督亢陂 《刘向别录》曰:督亢,燕膏腴之地。《风俗通》曰:亢,莽也。淫淫漭漭,无涯际也。橘山人曰:居燕之中,故命督。在范阳东南、新城西南,即容城北界地也。初燕太子丹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怨王,欲报之。闻卫人荆轲贤,卑辞厚礼,请见之,欲使劫秦王,反诸侯侵地。不可,因刺杀之。时秦将军樊于期得罪,亡之燕。轲曰: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悦见臣,臣乃有以报也。即此。古城 即八景内,古城春意也。在县北十五里,城子村前,周围七里,故老云唐窦建德筑。儒学故址 在县东南,明洪武七年,归并雄县。今废。
讲堂 在旧学后,元至正间,县尹贾彝建。孔子庙 在县西沙河村,元梁师安刱建。殿宇久废,碑碣存。
晾马台 在县东二十馀里侧新庄村,宋杨延昭,俗呼六郎,筑此以望马。基址见在,宜祀杨将军,今反以立寺,何哉。
古沟 在县北门西三十馀步,北门跨桥即此处也。其西有家百馀,因以沟西名村。白河水溢,从村西来,直抵城下,从沟北泄而东,由天沟流新安白洋淀,城池人民水患,赖之以解。
浮图一座 即八景内白塔鸦鸣也。塔高七丈,周围六丈五尺,故老云宋时建。
完县
石狮洞 洞在半空,下临断涧。昔有异人陆姓者,造铁梁数根,将石崖凿孔,安置铁梁,架危桥数丈,人可通行。又造碾磨,夜呼土人协力上拽,人皆口应,天未明,而碾磨已上矣。疑有神助。其后道人坐化,今尸棺尚在洞畔涧底。
尧城村 《旧志》云:在县南八里。世传帝尧所筑,庙址巍峨,春秋二祭,载在祀典。知县刘安国因奉祀诣庙,凭高远眺,基居西北乾地,树木森森,形势高耸。俯视村落,周围并无城迹,何以城名村也。政事之暇,披阅《舜纪》,舜所居一年成聚注云:聚为村落,二年成邑。注云:四井为邑,非县邑名也。三年成都。又《尧纪》云:挚政微弱,唐侯盛德,群臣迎而立之帝。挚服其义,遂禅位焉。尧生于完之伊祁山,封于唐县,此或尧所栖止,如舜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之说欤。
甘城村 《旧志》云:甘城,在县北三里,夏后启大战扈氏于甘,灭之,即此地也。考《地舆志》:甘在陕西鄠县,古崇国地,云此地者,非是。按《战国策》:甘茂之孙甘罗,年十二为文信侯。吕不韦舍人能行张唐相燕,请车五乘使赵,令赵献五城以广河间地。赵先献于秦者,今之河间府是也。与赵合谋伐燕,北得上谷地三十六县。太史公曰:甘罗年少,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君子,亦战国之策士也。其或甘罗驻足之地欤。
五侯村 《旧志》云:王谭当新室时,不附王莽,五子俱避乱于恒山。光武即位,封五子为侯。阅《纲目》:成帝元年,书赐五舅爵关内侯,是日,黄雾四塞。河平二年,又书封诸舅为列侯,赐封地。癸卯三年,书五侯有罪,诣阙赦不诛。是五侯在王莽之先,距光武五十馀年,是五侯村以贵得名,不以贤得名也。谨按《纲目》改政之。
陈侯村 《旧志》云:陈平虽非曲逆人,北门内有宅,陈侯村有墓,始终在完。纪于完之《人物志》,以陈平始终考之,俱非也。陈平封曲逆侯,是今之子城,非今之完城。终汉四百年,名虽三易,城未另置。陈侯传四世而国除,北门石柱非陈侯宅,明矣。又云始终在完,考汉高帝六年,封平为曲逆侯。十二年,帝崩。六年之间,随帝讨陈豨,讨黥布,彼时多故,何暇退食于封邑也。吕后时,平先与食其为左右相,又与周勃为左右相。文帝二年卒于位,何尝始终在完乎。其陈侯村,殆国除之后子孙,移置西山,聚族而居也欤。
神南村
神北村 一山疃也,何以神取名乎。父老曰:二村中岩有庙焉,名曰三娘子寨。庙南石龛,因石树碑。按其年代,创自唐开元间,三娘子之说,亦志载不明。俗传三娘子竖寨西岩,隔河与敌对
垒,敌人距马子河,兵患渴,三娘子马跑地,泉遂涌出。三娘子誓云:下流勿令入河。至今水从庙内曲曲流出,即入地中。旁有同夫城,力士崖,银钗水,古迹具在。
五龙宫 在城西隅三里南、中委村东,前有池,名为聚龙池。此宫作于庚寅之五月,乃僧人寂旺叠经梦儆神,尝告僧曰:我辈五人,欲潜居于此尔。其为我室,僧究其原,乃五龙神也。
雄县
古台 在亚谷二,邢村二,田家庄一,俱无考。住驾台 在邑东七里,高数丈。世传周世宗自方城返,驻跸于此。
狄夏台 即狄夏头,宋景德与辽和议于此。流星台 在邑西三里。
城子台 在邑东南八十里,外高中平,地势特出。
古县城 在邑西北十五里,故址犹存,汉易县也。
大姑城 即大姑村。
小姑城 即小姑村。
外罗城 即今城,周围十八里。
废义州城    雄州城
归义县城    归信县城
以上四城县治,俱今之驿。
云川卫 即今天宁寺。
小使驿 见《茅斋自叙》云:抵雄州小使驿,今失其处。
钟楼 即瓦济门城楼。
雄文阁 在东南一里。
神清阁 在神堂,至正间建,嘉靖五年修。雪舫斋 在县治内,洪武间,知县周士瞻创,进士李继本记。
众乐亭 在亚谷城内。
祁州
曲阳城 即蒲阴旧址,春秋时为曲阳,宋改蒲阴,今废。
鼓城县 在西南九十里,宋井入祁州。
安固城 在东南,即汉安国城。父老相传,古时疾风吹来土城一座,止于此,遂名安国城。岁久倾圮,基址犹存。
 在城东二十里,土台高三丈,广十丈,上有古庙,不知何神。故老相传,昔光武于此封王,故筑此台。其庙神即汉王也。
苦水村 在城东南十五里,光武经此道,遣人取水,人以恶水与之。光武泼其水曰:此处世吃苦水,至今水皆味苦。此古老相传,故名。
留屯 在滹沱河北,光武既渡屯兵于此,故名。息马村 在滹沱河北,光武渡河息马于此,故名。今俗讹为洗马。
乐贤书院 在城北,故罗社。元至正乙酉,邑人杜儒建。顺帝闻而义之,授雷州路教授,赐名。龙泉 去县西十五里,龙王庙前,井方丈馀。岁旱,祷之辄应。
西梁城 在城南,汉为县属信都。
倾井 在城南,相传光武师徇河北,至此,三军渴甚。有井,无汲具。光武曰:可用手掬之。井忽倾倒,水溢。今砖甃倾斜,如坠道然。
深泽县
危渡口 在城东南,滹沱河上。光武避王郎,渡河冰合处。
大柳树 在县城西,相传有仙息其下,至今无蚁。
古柏 在东乡近大堡道旁,父老不记其年。中山村 在县城南,雾露时,隐隐有城郭现,然亦不恒,有如海市蜃楼云。
束鹿县
束鹿岩 在县治北四十里,三峰耸峙。《方舆胜览》云:其岩外隘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俗号为三丘古洞,为旧城八景之一。今仅存上丘云。
友山石 甚异,高三尺许,若麟豸蹲踞状。峰上刻篆文曰时斋友山四字,又石池一,原置明伦堂后,盖刘静修自偶之遗业也。
石塔 在回生村开元寺,镌曰:深州束鹿县,金太和元年辛酉春立。
石幢 在耿虔寺,镌曰:保定路祁州束鹿县,元延祐四年春立。
石柱 在东大陈村永庆寺,镌曰:深州束鹿县嘉禾乡,都维那韩吉、副维那郭金、维那吴德,宋庆历六年施石柱,至和二年乙未夏立。
安州
废葛乡城 春秋为葛城乡,汉为高阳县之葛乡城。《郡国志》曰:高阳有葛城,是也。后为依城县,金置葛城县。元为安州附郭,今改为正学书院。葛城儒学故址 在州治南,明洪武初,改州为县,今废。
祭过城 《水经注》曰:徐水东南,径依城北。俗谓之祭过城。今州东六里,有南祭头,北祭头,疑即此。
秋风台 在城北易水旁,即燕丹送荆轲之处。慷慨台 在州衙内东偏,明嘉靖甲午,知州张寅建,取燕赵慷慨之意。又相传:金刺史徒单航就义之处。后人筑台立碑于上。今台与碑俱废,而寅重筑故云。
钓鱼台 在州东北三里,高耸特出。相传元隐士垂钓之处。隐士尝从刘静修游,今逸其姓氏。汉井 即花瓦井,在旧白云观内。嘉靖初,掘土得此井,遂呼为花瓦井。或曰:汉时用花瓦甃井,故曰汉井。
边吴塔 在边吴村,塔高五层,后魏金衣僧人建。
渥同口 《水经注》曰:渥水南流注易水,谓之渥同口水侧,有浑渥城。今同口村,疑即此。
唐兴口 即今之陶口。按唐置唐兴县,宋因其地置唐兴寨。太平兴国七年,崔彦进败契丹兵于唐兴口,是其地也。
柳林 在州西南二十里,见《方舆胜览》,今属清苑,为柳林社。
仙洞 见《方舆胜览》,世代变迁,无迹可考。顺安砦 即何承矩开易河蒲口之处。按宋顺安军,本唐瀛州高阳县地。宋初,因唐故唐兴县,置唐兴寨。后改为军。景德初,契丹寇顺安军,诏阎承翰发雄霸精兵筑垒禦之。今垒头村得名以此。
雀儿坨 在边吴村北,故老相传,杜太后父钓鱼晒网之处。
桃园 在边吴村,今相传为杜太后弟某之别墅。
仙姑里 即今祭头村,乃宋郝仙姑飞升之处。人呼为郝仙姑故里。
韩家宫遗址 在边吴村东,至今有掘得异瓦石者,未详为何代建。宋庆历八年,韩魏公琦为定州路安抚使,统保祁、顺安、安肃等八州,而顺安军乃边陲要地,韩家宫疑即韩公经略驻劄之所也。
安阳亭 在州东南堤上,嘉靖初,知州张寅建。《水经注》曰:蒲水南径安阳亭,又东南历安阳圹,径安阳关下。何承矩请于顺安砦开易河蒲口,今堤西一里许,有蒲口村。旧所谓安阳亭者,疑亦不远。
高阳县
旧高阳城 在邑东二十五里龙化乡,周九里。《晋地里志》曰:县有高阳城,历代沿为县治。明洪武初,以水徙今治城,遂废。土花石泐,不堪揽结,而东佩龙河西襟马水,郊原旷莽,气势苍茫,尚于彫敝,思帝乡焉。揽辔巡行,每有忾咏,不独居民叹陵渊也。
颛顼城 在任丘北,邢子颙《三郡记》:颛顼所建。唐兴寨 宋太平兴国七年,因故唐兴县唐置县,亦曰高兴,又曰兴镇,置唐兴寨。淳化中,升为顺安军。雍熙二年,改为保塞军。今废。
顺安军 即唐兴寨。淳化中升为军。《通志》云唐阳,实谛寺诏碑在顺安军,是苏灵芝书。其曰:唐阳则唐兴之阳也。今易水尚有灵芝碑,而此寺此碑遂不可考。《通志》许钦寂有普济寺碑,而许使君庙记,则赵晏书,俱不可考。
古务三 宋熙宁前,天下诸州商,税岁额四十万贯以上至五千贯以下,有八等。顺安军属五千贯以下,有二务,其榷酤,则等在三万贯以下。顺安有一务,今邑有边家务,贾家务,杨家务。古塞口 以道所必经者,若员官。然曰口,邑落以口名者九,其曰渡,曰漕,以古高河之维,名如所谓步溆也。三岔口则草桥关在焉。是柴周所置,以控契丹者。今过其地,尚自雄远。
高阳关射亭 在高阳关旧城。
古阜二 俱在旧城北一里许,一曰虚粮冢,一鞋冢。一在城南,曰脱幺冢。土尚累累,疑金元贵人冢,而传名易讹耳。俗以脱鞋为筑城鞋土,不足据也。
龙潭二 一在城东南四十里都漕河,一在城南二里沙窝,俱立祠。潭上伏腊祀之,旱祷多应。或沙窝潭,白日雷雨,见赤龙,蜿蜒而上也。
高阳县隆圣道场碑 隋秘书郎虞世南撰次书石,世南以书名隋唐间,此碑最显,世竞以摹。本传:今其碑在定州龙兴寺,或疑为摹本。以高阳之郡,在中山郡也。今考《大业杂记》:九年闰月幸博陵,昔为定州,先皇历试所基,遂改为高阳。今世南谓大业龙集癸酉,有诏改郡,以记王业所兴。然与《杂记》合矣。夫释老之教,行乎中国,自汉晋以逮齐魏,僧尼为寺,道士女冠为观,隋即云慧日二道场,金洞玉清二元坛。贞观十二年,复寺观旧名,则当世南时,谓道场必矣。《唐志》言定州博陵本高阳郡,义宁元年析高阳恒州,武德四年以高鄚博野苑为满州,贞观初以鄚高阳归瀛州,天宝元年复以博陵郡为定州,而今乃以瀛州为高阳郡,以定武之郡归中山,则地随改矣。其兴废因革如此,知碑非后世所摹也。高阳台 在旧城众乐园,宋曾布镇高阳时作也。
河桥亭 在马家河弘济桥北,马崙建。
万木亭 在迎恩关外官道,左滕令王扬建。
新安县
戾城 在邑城西十里,涞城南一里许。汉武帝太子据自经处。按《汉史》太子据,为卫后所生。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后有隙,奸言宫中蛊气,遂至太子宫掘,得桐木人。太子急白后,发武库兵杀充。充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太子兵败亡,不得更捕围,东至湖即今之淀也,太子自经,皇孙二人并遇害。久之诬蛊事白,族灭充家,而冤太子无辜,仍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名其城曰戾城,表其太子曰戾太子据。天下闻而悲之。今涞城即戾城。
王家砦 在县东,马家砦在县南各十里。即政和中称定平等名者。杨延昭选偏裨义卒,防守敌人于此,曾于地中掘出铜铳,是其验也。六郎亘 在圣母台西北三里,世传杨延昭所筑,障水以禦敌兵者。今六郎亭址尚存。延昭初名延朗,六郎,其行称也。
梳妆楼 在邑左城上,章宗宫妃梳洗之处。圣母台 在县西五里,高不满丈,虽极水不能没。圣母庙在其巅,已圯。谚云:圣母台随水而长。浑渥城 即易京城也。金章宗以元妃李师儿家筑而缩之,为今县城。《水经注》云:渥水则有浑渥城。
长城 在三台西,自安肃来,蜿蜒绵亘,数十里不绝。燕昭王为避敌人筑。按《旧志》云:周时敌人强盛,并诸荒服,与燕接境。昭王有贤将,曰秦开,为质于敌,敌信之,而为燕袭,敌人破之,却地千里,燕乃筑长城,置上谷郡。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张仪说燕王曰:秦甲下云中,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有也。即此。非始皇所筑之城可知。
建春宫 为章宗行宫名,在县治西南。今废为太仆分寺,亦废。
望鹅楼 在邑学前城上,有大小鹅池,亦章宗游幸之所。
午门 章宗门也。与望鹅楼并,相去二十武许。今为通秀门。
莲花池 在县治西南,传为章宗观莲处。今石水门犹存,依然水为渚,邑人张刺史光远起一台于渚北,曰看花。有遗址。
八角井 在太仆分寺内,传为章宗井,上覆石板,今埋没无存。
仙姑台 在太阳村北。
暗石桥 在县东南,杨延昭所建,暗渡兵马以禦敌人者。水落,微露其巅。
易州
五公城 即汉王谭五子隐居处。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目怡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废易县 在州东二里,汉故安县。唐为易县。洪武元年,并入易州。遗迹犹存。
废楼亭县 在州西北四十里,唐开元建。元并入易州。
废遂县 在州东南七十里,今名遂城,属安肃。李牧取武遂,即此。
废五回县 在州西一百里,唐开元二十七年建。元并入易州。
废归信县 在汉易县,唐置归义县,宋改归信县,今入雄。
樊馆城
营丘城 在州南三十五里,隋初徙易州,于候台筑此,遗址犹存。
易台 在州北一里。
登台 一名祭台,又名拜台,在州东十里。相传后妃登此,望昭王灵祭之。
仙台 在郎山东北,台有三峰,甚为崇峻。燕昭王求仙处。
吟台 在太宁积翠屏下,五代冯道居此,后建静觉寺。
看花亭 在州西关外一里。莲花池,一名五龙池,昔张柔引水成池,筑墩搆亭。一云昭王凿,一云孙操凿。
井亭 一在州治仪门东,知州周洪建,有碑,今废。一在大门外,万历三十年知州陈濂建。有本亭 弘治十一年,侍郎陈琬建。万历十九年,兵道冯子履、主事项德祯改建。
送荆径 在州西南四十里孔山东,旧云燕丹饯荆轲至此。
古花园 在州西北二十里,相传昭王建。中有亭榭,广植名花。
涞水县
三女亭
小黉
大黉 涞水又北径小黉东,又东径大黉南,盖霍原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召。虽千古世悬,犹存二黉之间。废板城县 在县北,汉高帝过此筑,遗趾尚存。锦里堂 永和社,元礼部尚书邢政被逮,乞骸。后自号锦里散人,优游于此。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