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十八卷目录

 顺天府部纪事六

职方典第三十八卷

顺天府部纪事六

《大城县志》:正德元年正月,地动,天鼓鸣,斗星昼见,白虹贯日,三月星陨如雨。
《昌平旧志》:正德元年,星陨如雨,又彗星见,参井侵太微,垣太白经天。
《遵化旧志》:正德元年,太白犯尾。
《玉田县志》:正德元年,太白犯尾。
《武宗实录》:正德二年五月,命户部查给最胜寺前,马房草塌地十顷,与寺作香火,赡护太监钱喜、钱福等坟茔。
正德三年六月,开设神木,千户所。先是朝阳崇文门外大木厂二,调镇,朔永,平遵化等三十四卫所,军士千人护视神木至,是军士陈志等,奏往来勤苦,乞比蕃牧嘉蔬事例,改设一所,兵部覆奏从之。
正德三年八月,司礼监太监刘瑾传旨,改惜薪司外,新厂为办事,厂营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时既立,西厂以谷大用,领之。瑾又立内厂,以张其威,京师谓之内行厂,比东、西二厂,尤为酷烈。
《国朝典汇》:正德三年十一月,刘瑾创元真观于朝阳门外,大学士李东阳为制碑文。
《东安县志》:正德四年秋,雨雹如鸡鹅卵。间有大者,四五月时常黑黄大风雨沙,昼晦如夜,点灯炊爨。《武宗实录》:正德五年六月,户部言,永昌寺旧址改建为仓,未有名,乃赐名曰:太平仓。
《丹铅录》:正德中,文安县水忽僵立,是日大寒,遂成冰柱,高五丈,周围如其高,中空而旁有穴。数日,流贼过,文安乡民入冰穴中避贼,得全。土人谓之河僵。上诵习番经,崇尚其教,常被服如番僧,演法内厂,保安寺大德法王绰吉我些儿,出入豹房,诸权贵杂处。《丰润县志》:五年,太白犯尾,占燕有兵。是年,流贼相聚,至十馀万众,所过残破,经丰润县,不掠而去。
《良乡县志》:正德六年春,地震。
《霸州志》:正德六年春,地震。
《遵化旧志》:六年春夏大旱,蝗岁饥。
《大城县志》:六年十一月,地震。
《七修类稿》:正德六年九月,霸州刘六、刘七、齐彦名、原系谋逆太监刘瑾门下。瑾败,遂纠贼众,流劫地方。后又增入杨虎、赵燧、〈号赵风子〉刘惠等,共二十五名,分为二十八营,共有人马一十七万五千,各授伪官。张打奉天征讨元帅,旗帜上以金字联对云: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又于老营,以大《红䌽缎书》:英雄吞海岳,气势转乾坤。攻破州县几二百,杀死总兵冯祯,参将王杲,都指挥王保、詹济、潘翀、同知郁采、指挥知县杂职数十员,奸淫妇女,磔挫凶残不可言也。所过狱囚,即放为助;库藏兵甲,即取为用。又每题诗各地,有平欺敌将虎擒羊,纵横六合谁敢捕。又有几回月下敲金镫,多少英雄丧胆寒之句。大略,刘六、刘七、齐彦名等,多在河南湖广,而刘惠、赵燧、杨虎,多在河北、山东。彼此间奔走,直至山西南、直隶方绝,时七年冬矣。杨虎、刘六、刘七为水淹死,齐彦名阵亡,刘惠自焚,赵燧僧服逃至江夏被擒。
《武宗实录》:张茂者,文安县大盗也。家有高楼,列屋深墙窖室,招集亡命,刘宸、刘宠、齐彦名、李隆、李锐、杨虎、朱千户等,又纳赂于豹房诸近侍。太监张忠者,号北顿。张居与茂迩,茂结之为兄,因得遍赂,马永成于经谷大用,辈遂出入禁中,尝侍上蹴鞠,倚是益无忌惮。庚午春夏间,河间参将袁彪数败茂及诸贼。茂窘,乃求救于忠,忠置酒私第招彪与茂,东西坐。举酒属彪字茂曰:此彦实吾弟也,今后毋相扼。又举酒属茂曰:袁参将,今日与尔一面之好,尔今后无寇。河间彪畏忠,不敢谁何,既而都御史宁杲欲擒贼立功,有主簿李为巡捕,承杲意伪作弹琵琶伶人,入茂家,且知乡道。杲率骁勇数十人,乘其不备,入擒之,斧折茂股,车载以俘。馀贼相率至京,谋出首逭罪,忠与永成为之。请于上,且曰:必献银万两,乃赦之。宠宸计无所出,潜令杨虎劫近境,冀以足所献,会虎,焚官署,宠宸知事败,乃逃去。其徒日多,参将桑玉受其赂,不肯力攻。尝相遇于文安村中,宠宸匿民家楼上,欲自刭,玉故缓之。有顷,齐彦名持大刀,胁官军败,衄者数十人。至楼下,彦名曰呼诸,败军皆呼,彦名曰救至矣。宠宸遂弯弓注矢以出,射殪数人。玉大败,引还时,辛未六月也。及都御史马中锡奉命讨之,中锡家在故城,惧贼残其坟墓,乃为招抚之计。尝与贼会饮于桑园,时已有诏旨刘六等不赦。又悬赏格募能斩之者。中锡酒中许以不杀。宸曰:无多言,吾已知朝廷不赦吾辈矣。中锡曰:无之。宸出诏旨于袖中,拂衣挺刃而去。盖京师动静悉先知之,以貂珰为之奥主也。
《通州志》:新城连接旧城,正德六年巡抚都御史李贡增崇之,加五尺。
六年十一月,以太平仓赐永寿伯朱德为私第。户部尚书孙交言:昔田鼢,请考功,地益宅,汉武不许。夫隙地尚不轻畀,况此仓乎。奏入不听。
《大城县志》:七年,黑眚再见,形兼赤黑,大者如犬,小者如猫,若风行,有声,夜出伤人。有至死者,人夜持刁斗相惊,踰月始息。
《武清县志》《永清县志》多同。
《武宗实录》:七年三月,革神木千户所。
正德八年四月,令大兴、宛平二县,拨佃户二十于护国保安寺,以供洒扫。
八年三月,改太平仓为镇国府。又欲毁廒口为府厅。工部奏此地位属乾方。乾,天门也。且此地初为永昌寺,再为新石厂,又为太平仓,屡改屡废,推之地理,察之人事,俱未便。上曰:既以此地为天门,宜当通达,前此闭塞,何不以闻。其以实陈状,工部再请罪,乃宥之。《武清县志》:八年正月二日申刻,民间相传,禁贴门神,家家撤去。一时而尽,京城亦同,竟无禁者。
《固安县志》:正德八年夏,黑眚见,月馀乃息。良乡、霸州、文安诸县俱同。
蓟州志:八年五月,大雨雹,厚甚。未几,北兵攻鲇鱼关,参将陈乾等死焉。
《遵化旧志》:八年,岁星荧惑合箕尾,秋雨雹。
《武宗实录》:正德十年五月,巡关御史张鳌山陈边防事宜,谓:密云北去古北口关逾百里,西去黄花镇百五十里,遇警,应援不能及。惟石匣营为适中,请添设副将驻劄。操备提督侍郎陈玉议,以为不必添设。十年六月复设神木千户所于朝阳门外,从太监张鋹请也。
正德十一年十一月,刑科给事中齐之鸾上言迩者,京师西角头,新设花酒店房。或云车驾将幸其间。或云朝廷实收其利,陛下为天地民物之主,四海之富,孰非其有。乃至竞锥刀之利于倡优之馆乎。请亟罢之,不报。
正德十二年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毕,车驾遂幸南海子。
正德十二年五月,上微行至石径山,经玉泉亭,数日乃还。石径山寺,朱宁所营建也。穷极壮丽,乃邀上幸焉。
《霸州志》:十二年夏,大水,禾稼尽伤,民饥疫死。
《遵化旧志》:十二年六月,暴雨月馀,水骤涨。
《武清县志》:李钦,字敬之,世袭武清卫百户。因祖赘张氏,从其姓。后复姓李,髫龀即能大书。读书务深造,为文沉挚雅健。大父奇之,曰:他日必振吾宗。正德辛未,进士由行人擢。监察御史巡视居庸关,丁丑七月,武宗欲出关北狩,已驻昌平,钦令外分守指挥,孙玺闭门勿启。内分守太监李嵩将往昌平迎驾,钦止之,曰:车驾此行,关系甚大。尔不见先朝土木事乎。万一变生不测,尔我虽死不足偿万一也。未几,千户阎岳奉命宣内外分守官先至南口,孙玺曰:御史在,不受命。乃宣内守臣。钦恐嵩导上过关,乃收门钥之。在嵩处者,又虑旗校,夺门出,因负敕印,闭居庸南门,手刃坐其下,云:有人来夺门者,御史即自杀。然烛,索纸,连上三疏驰奏。阎岳到昌平,述御史阻驾状。上怒,将逮钦,而疏适至。上览之,感悟,由东马房通州张家湾以归。直声大震,皆谓张御史闭关抗上,虽汉郅恽不若也。《良乡县志》:十三年,大饥。
《固安县志》:十三年,大饥。
《文安县志》:十三年春,旱,大饥。道殣相望。
《馆阁漫录》:正德十三年正月丙午,上还自宣府,群臣迎驾于德胜门外。上戎服,骑赤马,佩剑而来。群臣叩首道左,上下马,坐御幄,大学士杨廷和奉觞梁储,注酒蒋冕,奉果槅毛,纪奉金花称贺。上饮毕,驰马由东华门入,宿于豹房。
《世宗实录》:经略边关右副都御史李瓒,以居庸关西路灰岭口上常峪,地方外接怀来所辖隘口,计一十二处,经寇出没,请添设城堡,以控险要。乃筑灰岭口城六百八十丈有奇。上常峪城减十之五,各立楼橹铺舍,于正德十六年五月讫工。议名灰岭口,曰:镇边城上常峪。曰:常峪城。调别堡军士屯守灰岭口千人。上常峪三百人,改设守禦千户,所及仓场官吏从之。正德十六年八月,户部左侍郎秦金上言:宝源、吉庆二店,课程弘治,以前系顺天府批验茶引所,官收受按察解部后,太监于经奏为皇店科取,扰害人,皆怨。咨乞将二店课额,依弘治年例庶,军民乐业,上下俱利。上命如所议行。
正德十六年八月,工部左侍郎赵璜言:刘瑾营造元明宫,侵发居民田冢甚多。瑾既伏诛,当遂还主。乃为奸臣献皇庄之说,以蛊惑先帝及陛下。登极之初,有诏改正,未几,有内传仍旧臣等,谓:圣明在上,岂有是事,必太监王伫、贾友,仍持皇庄之邪说,以误陛下耳。夫一庄之利甚微,而皇言所系甚大。今开诏未数月,而遽更,恐非示天下以信也。宜以其地为户部,房屋归本部,改正拆毁其有原被侵占,而愿赎者听,得旨悉依拟行。
《武宗实录》:御马监太监于经宠幸,尝导上于通州张家湾,置皇店,榷商贾舟车,微至担负,亦皆有税。中外怨之。其请祠额者,则香山碧云寺,所自置茔域也。工作糜费,以百万计,上亦尝幸焉。
《方舆纪要》:正德中,浑河堤决,禾黍悉为巨浸。嘉靖初,徙流县北十里,入永清县界。
《明通纪武》:宗崩于豹房,廷议以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乃撰为遗训,遵祖训,兄终弟及之。文迎上来嗣皇帝位,内阁杨廷和令仪制,郎中余才拟仪状,由东安门入。翼日,百官朝见,劝进择日即位,上至京师,乃御行殿受笺,由大明门入,日中即位。五月,上谕群臣曰:朕入继大统,母妃远在藩服,实切恋慕,即遣司礼监韦春往兴邸,奉迎圣母,至通州,以徽号未定,驻留不肯入。上闻之,涕泗号泣,启慈寿皇太后,愿避位奉母归藩。群臣惶惧,不知所裁。至壬午日,至京,由大明门入。上迎于阙,内从朝议,不谒太庙,止见奉先、奉慈二殿。
《世宗实录》:嘉靖元年五月,改镇国府,仍为太平仓。命总督仓场官管理。
《遵化旧志》:嘉靖元年,童子梅祯甫十岁,昧爽赴塾,道经城隍庙,忽狂风起,吹至三屯营芦儿岭,去家六十里矣。及归,见袖中所藏国风篇,有朱字:三行人,莫能辨。《丛谈》记之曰:芦岭童迷,是年大饥。
《长安客话》:涿州旧有塔,在桑乾河中,名镇河塔。嘉靖元年,塔崩,内有古钱,皆飞空如蝶。自后,河水泛溢。《世宗实录》:康陵神宫监太监刘杲,嘉靖元年六月,奏请天寿山空地,平九龙池菜园,栽种蔬果,以备供献。嘉靖二年正月,诏募兵三百人守居庸关常谷城,从御史李俨请也。
嘉靖二年三月,御史向信请修复大通桥至张家湾、广利等八闸,以纾民陆运之苦。工部议行河道,侍郎相度以闻。
七里海计二百五十二里,有荒地二万一千五百馀顷,太监汪直立庄于其中。相传为御用监,公物而民垦。其内者一千四百六十馀顷。嘉靖初,有奸民以水退地百馀顷,欲夺民业。投献内,监民诉之阙下,遣主事柴儒往勘,还奏曰:民之久业,输粮饲马,煎盐出税,养生送死出于其中,不宜渔夺。惟水退,堪熟地,可入本监。然亦当听民渔猎樵采。上曰:地既勘明,如拟拨给内监,馀悉与民。
《香河县志》:嘉靖二年二月,风霾大作,黄沙蔽天,三月雨,黄沙著人衣,俱成泥渍。通州志同。
《永清县志》:二年二月,风霾大作,黄沙蔽天,三月雨黄沙。
《遵化旧志》:二年二月,狂风飞沙霾,压死十馀人。八月二十八日,地震有声,未时雨雹。
《霸州志》:二年大水,昼晦如夜。
《保定县志》:二年昼晦。
《大城县志》:二年,旱,大风沙,昼晦。
《良乡县志》:二年,大风拔木,昼晦。
《蓟州志》:二年二月十三日,狂风大作,吹沙蔽天,行人压埋。通州、顺义尤甚。八月二十八日子时,地震有声,自卯至午复震,未时雨雹如栗大。不踰月,有铁门关之变,死于兵者数千人。
三年三月初三夜,黑气亘天,自东而西,凡五道。《良乡县志》:四年,雨雹。
《丰润县志》:四年,大雹,如鹅卵,杀稼。岁饥,免田租。《东安县志》:嘉靖四年夏五月,大雨雹,麦苗尽伤。《密云县志》:四年,大水。
《文安县志》:五年春,地震。
《大城县志》同。
《世宗实录》:嘉靖六年十月,巡仓御史吴仲,言通州运河,元郭守敬创建,已有明效。今通流等八闸,遗迹尚存。原设官夫具在,因而成之,为力甚易,而势家罔利,从中挠之,或倡风水之说,或欲绝湾民之利,皆不足信。夫汉唐宋漕皆从汴渭,直达京师,未有贮国储于五十里之外者。请以臣言,下户工二部定议,修浚运粮径达京仓,此兴无穷之利而杜不测之虞于计便。上命户部侍郎王軏,工部侍郎何诏及仲董其事。軏等上言地形从大通桥至白河,高可六尺。若大兴工,浚之深至七丈,通引白河,则漕船可直达京城。诸闸可以尽罢,此永久之利。然未易议也。为今之计,惟应修浚河闸然,从通流闸经二水门南浦上桥,广利三闸,皆衢市阛阓中不便转运,从温泥河滨旧小河废堰,西不一里,至堰水小坝,诚修筑之。令通普济闸,则径易,可省四闸两关转般之难。上命,即以来春兴工。十一月,礼部尚书桂萼上疏,称修通惠河不便,请改修三里河。
桂文襄公奏议,大通桥河源出自昌平州神山泉南,会一亩,马眼二泉绕出瓮山,复汇七里泺,即今之西湖。东入都城西水门,贯积水潭,即今之海子。又东至月桥,入内府,南出都城东水门,过大通桥,又东五十馀里,至通州,入白河,此河元郭守敬由古水道开浚,非自守敬创始,盖西山诸水,由皇城东出,每当山水泛涨,由此而泄引之,入白河以济漕运。故置闸以时启闭,初非为行舟设也。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锐不察其故,建言修复。宪宗皇帝命户部左侍郎翁世资、工部左侍郎王诏挑浚,仍浚西湖诸泉,以益水势。可放运船千馀,直扺大通桥下。既而水急岸狭,船不可泊,未几,即耗船退,几不能全,遂不复行。正德七八年,亦尝挑浚,竟无成功。盖京师之地,西北高峻,自大通桥下视通州,势若建瓴,而强为之,未免有害。非徒无益而已。
《世宗实录》:上以桂萼疏示大学士杨一清、张璁。一清言,通惠河因旧闸行转般之法,可以省运军之力,宜断行之。璁亦言,通州河道经元郭守敬修浚,今闸坝具存,臣闻京城至通州五十里,地形高下才五十尺。以五十里之远近,摊五十尺之高下,无所不可浚。瓮山泺以蓄西山诸水,引神山泉以合下流之归,纡回以顺其地形,因时以谨其浚治,此一劳而永逸计也。成化十二年,平江伯陈锐建议开修北河,宪宗皇帝命大臣督理,而河道已通,运船已至城外。适有黑眚之异,惑于讹言,遂止识者恨之。今欲开修北河,因仍旧道,诚易易耳。况一舟之运,约当十车,每年运船已到,则令剥运。新粮未到,则令剥运。通州积粮庶京师充实,永无意外之患矣。上深然璁言。至七年十二月,通惠河成粮运,既至者一百九十九万三千八百有奇,省脚价银十一万三千三百馀两,当扣除入户部。吴仲以运军罢敝,请暂给三分之一,俟一二年后并减,岁运加耗,以宽穷民,庶军民,两受其惠,户部覆请,报可三月告成功,上登舟观之。
《良乡县志》:六年,蝗。霸州志:蝗、旱。
《遵化旧志》:六年,地震。
《丰润县志》:六年,地震。有声如雷,形势闪荡,如舟在浪中。官民墙屋倾颓数多。
《稗史汇编》:嘉靖六年六月十九日,京师雨钱,惟军职官屋上为多。
《昌平州志》:七年,大旱。
《文安县志》:八年,夏五月,陨霜。大城县志同。
《香河县志》:八年十月,军馀牛文家园中桃树花开如春时。
《良乡县志》:九年,大水。
《霸州志》:九年夏,旱。秋,大水。
《保定县志》:九年,大水。
《国朝典汇》:嘉靖十年三月,历代帝王庙成,先是中允廖道南,请撤灵济宫神,改设帝王庙。礼部以所在窄隘,宜择地别建。于是工部相度阜成门内保安寺,故址旧为官地,改置神武后,卫地势整洁,且通西坛,可鼎新之。诏可。遣工部侍郎钱如京督工。工完,上亲诣庙祭。
《皇都水利考》:嘉靖十年,命工部郎中陆时雍,修芦沟河,以支流导入于海。
《保定县志》:十年,大水。
《文安县志》:十年,秋,大水。免田租之半。霸州大城志同。《东安县志》: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夜四鼓,星陨如雨。蝗旱民疫。
《密云县志》:十一年,星陨如雨,自东而西。
《三河县志》:十一年十月初十日夜,地震。县西夏店尤甚,民房垣俱倒。
十二年冬十月,星陨如雨。
《文安县志》:十二年饥,命有司赈之。
《国朝典汇》:宪庙十三妃,始同为一墓。嘉靖十三年,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妃为一墓。同一享殿内,作七室两厢,于是金山预造五墓,各九数,以次葬焉。《玉田县志》:嘉靖十三年,水。民大饥。
《世宗实录》:嘉靖十四年十一月,香河县郭家庄自开新河,一道长一百七十丈,阔五十一丈有奇,较旧河近十馀里。有司以闻,命祭告河神。
《大城县志》:十四年,霪雨。夏蝗。
《文安县志》:十四年,霪雨为灾。
《东安县志》:十四年夏,水涝。秋冬,地震。有声如雷。《丰润县志》:十四年冬十二月,雷。
《客燕杂记》:嘉靖间,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辈俱官西曹,相聚论诗,建白云楼于四川,司中榜诸君诗,李诗警句云:诸山城上出,落日署中寒。时人目刑部为外翰林。
《碣石丛谭》:雾灵山树有瘰𤻤,如黑芝,戚元敬将军制以为杯,里饰白金,以遗朝。士诸公为作芝杯歌。《谷城山房笔麈》:嘉靖中,陶仲文、邵真以祈祷用事,请拆毁寺院,沙汰僧尼,焚佛骨于大通桥下。
《世宗实录》:嘉靖十五年四月,上亲诣景陵,语郭勋等曰:景陵规制,独小又多损坏,其于宣宗皇帝功德之大,殊为勿称,当重建,享殿增崇基构。
今言嘉靖十五年作寿,陵君即位,为椑礼也。寿宫在十八道岭。
《嘉靖祀典》,嘉靖十五年,礼部诸臣上言,帝后合葬,诸妃陪葬,古今经常之制。英宗皇帝遗诏皇妃,他日宜合葬。惠妃亦当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圣训具在今《会典》,止载睿皇后,钱氏合葬,裕陵诸妃,竟无陪葬者,茂陵亦无陪葬,莫考其故,臣等窃以诸妃陪葬义,则不当由隧,宜于外垣之内,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左右相向,以次而祔庶,合礼制从之。
《边庭硕画》:嘉靖中,许论上言:渤海,所当山陵之北,其间有苏家口,实为阨塞之地,自此直抵通州张家湾,凡百十里,由张家湾至通州北塞,篱村四十里,有白河水,深没马,可据为守。惟塞篱村至苏家口七十里,地形平漫,每为贼冲。若密筑敌台,界之以墙,使京师有重关之险,策之得也。从之。
《通州志》:十五年十月,地大震。漷县同日俱震,居民房屋倾圮。
《霸州志》:十五年,地震。有声如雷。秋,大水。保定县同。《世宗实录》:嘉靖十六年三月,上驻跸沙河,视文皇帝行宫遗址。礼部尚书严嵩因言沙河,为圣驾展视陵寝之路,南北道里适均,我文皇肇建山陵之日,即建行宫于兹。正统时,为水所坏,今遗址尚存,诚宜修复,而不容缓者,且居庸、白羊近在西北,若鼎建行宫于中,环以城池,设官戍守宁,独车驾驻跸为便,而封守慎固,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可以蔽密云之冲,西可以扼居庸之险,联络控制,居然增一北门重镇矣。上是其议,命即日兴工。
《玉田县志》:十六年,大水。
《遵化旧志》:十六年,春夏大旱,赤地如烁。
《国朝典汇》:嘉靖十七年,上阅长陵碑,欲更成祖谥号,命锓木加碑上。郭勋上疏,以为宜尽砻旧字,更书之,可以垂永久,上不悦,曰:朕不忍琢伤旧号。下礼部翰林院议部,覆请遵上谕,如式刊制,择吉奉安诏可。《昌平山水记》:东山口内,一里水中,有小山,曰:平台山。成祖尝驻跸焉。嘉靖十五年,上命作亭于上,名曰:圣迹。十七年四月,上幸平台山,祀成祖文皇帝于亭中。亭圆,以白石为栏,盘旋数十级而上,御题圣迹二字。当口一小山,曰:影山。口内北三里,有蟒山。
《遵化旧志》:十七年,星陨,有光。
《肃皇外史》:嘉靖十八年四月己亥,良乡离宫成初,帝命于良乡琉璃河阳,建立离宫,至是,适成庚。戌帝次良乡御离宫。
《建筑疏稿》:嘉靖十七年十一月,敕兵部左侍郎樊继祖,沙河驻跸之所宜有城池。其往相度,乃同巡抚戴金、陆钶,巡按胡守中、王应,兵备副使潘镒,横直量度,通一千一百五十五丈八尺,其城垣,四面量度,停中,惟南北二门乃銮舆出入之处,各开三门,中门视左右为大,南北二楼比东西亦加伟,其城外浚池约离城六丈五尺,阔二丈,深一丈,以嘉靖十八年正月兴工。既竣,得旨城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恩,东名镇辽,西名威漠。
《固安县志》:十八年,旱。麦苗尽枯。
《文安县志》:十八年秋,大水。
《保定县志》:十八年,无麦。
《昌平州志》:十九年,建巩华城。
《宝坻县志》:十九年,并头莲生。
《东安县志》:二十年春二月十五日,下红黄沙,黑暗,白日执炬。
《遵化旧志》:二十年夏,旱。
《香河县志》:二十年五月,大旱。五谷槁死。
《昌平州志》:二十年夏四月,因沙河安济桥冲决,特命工部重修。
《密云县志》:二十年,飞蝗蔽天,食禾几尽,米价腾贵,至斗千钱。
《遵化旧志》:二十一年,霪雨。
《丰润县志》:二十一年,霪雨伤稼。霾沙屡作。蝗蝻遍地。赈饥。
《东安县志》:二十一年四五月间,瘟疠大行,比屋染死,有绝其门者。《文安县志》:二十一年,饥疫。人相食。
《玉田县志》:二十二年二月内,黑风骤起,自申至旦,火色遍地流滚,其年旱,二麦不收。
《世宗实录》:嘉靖二十五年九月,浚良乡琉璃河置桥。《宝坻县志》:二十五年,大水。无禾饥。
《东安县志》:二十五年六月,霪雨五昼夜。民居、城门俱坏,人多溺死。
《霸州志》:二十五年,霪雨七昼夜。
《文安县志》:二十五年秋,大水。
《保定县志》:二十五年,霪雨七昼夜。
《永清县志》:二十五年六月,大水。禾稼不登。居民漂溺甚众。
《丰润县志》:二十七年,地震。
《遵化旧志》:二十七年,大饥。
《丰润县志》:二十八年,左家务狂风大作,庐舍尽倾,间有存者。
《方舆纪要》: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官军禦之,古北口俺答遣精骑,走间道,从关左黄榆沟出师后,官军遂溃。自古北口至京师才七舍,漫衍无卫戍,瞭望俺答长驱而南,京师大震。既而复循诸陵而北,东循潮河,川由古北口出关口,两崖壁立,中有路,仅容一车。下有深涧,巨石磊砢,凡四十五里,乃险绝之道也。《东安县志》:二十九年正月二月间,日未出,民望见东郭何家庄有城郭楼台出现。日出乃隐,如是者三五次。又是年七月初十日,庙学后圃产灵芝一本三股,上有三层,异常。
《密云县志》:二十九年三月,内酉戌时,黑气亘天,恶风大作,飘屋瓦,走沙石,至次日方息。七月,地震,有声。《玉田县志》:二十九年,大水。
《遵化旧志》:三十年秋,蝗。
《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一年五月,修筑张家湾镇城堡工完。
《昌平州志》:三十一年,地震。
《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二年,经略侍郎杨博上言,潮河自西山野猪岭墩起,至猪觜砦后崖,止计长四百一十五丈,中间冈势坦漫,豁岘五处,俱系贼往来驰骋旧路。臣今议于川内创筑小石城六座,每城内各筑一墩,自北而南,三城俨,如棋布,自南而北三城,宛如星罗,临期酌量,贼势分,屯劲兵,令其隐现,避击。又议于川西山野猪岭墩起至猪觜砦河口墩,迤北石崖上,创修横城一道,以伐其占据山梁之谋。
《固安县志》:三十二年,水。大饥。
《通州志》:三十二年,霪雨。运河冲决。张家湾曲店皇木厂大水漂流,甚为民害。
《大城县志》:三十二年,饥人相食。秋,大水决河堤,平地水深丈馀,县城水围,上城登舟。
《保定县志》:三十二年,大水。人疫。饥逃亡殆尽。
《文安县志》:三十二年秋,大水。决沙口堤,平地水深丈馀,四门用土屯,人皆上城登舟。
《霸州志》:三十二年秋,大水。漂没田庐,民疫。
《通州志》:三十三年春,大饥。六月,浑河决,米贵。大疫。《永清县志》:三十三年春夏,饥馑。民采树皮为食。六月,水涨芦沟桥,溃海子,墙颓,浩渺无涯,直至城下,秋禾尽没,米价十倍,男女疫亡过半。
《大城县志》:三十三年春,大饥,人相食。夏,大水,平地丈馀。
《东安县志》:三十三年二月至冬,瘟疫大行,人死大半。六月大水,京师房屋田禾皆被淹没。
《密云县志》:三十三年,大雨经旬,潮白二河涨,冲塌城东南、西北二角,鱼鳖居人以千数。
《霸州志》:三十三年春,大饥。
《文安县志》:三十三年春,大饥。逃亡殆尽。人相食。三十四年,命修芦沟河,从柳林通鸡鹅房,导入大河。《丰润县志》:三十四年,卢各庄港忽生莲花数亩,馥郁可爱。
《文安县志》:三十四年,大水。
《密云县志》:三十四年,大饥。米价十倍,民多饥死者。《大城县志》:三十五年,大水。
《密云县志》:三十五年,大雨,河涨如前四月,内冶山鸣。《冬官纪事》:嘉靖三十六年,修复殿工,命侍郎张舜臣主事,李键于大石窝采石。
《永清县志》:三十七年,禾稼复淹,民居冲溃。
《东安县志》:三十七年,小东街任堂家牛为人言,后其家果遂倾败。
《文安县志》:三十七年,大水。
《密云县志》:三十七年,耗粒虫食禾稼。
三十八年,霪雨三月,坏屋伤禾。十二月初一日,生两珥,皆背一戴玦,旁有双戟,斜插红白。亘天二十三日,火星乘犯,木星离二十分。
《蓟州志》:三十八年,白气如练冲尾。占曰:兵北。兵入寇,掳掠人民,杀伤甚众。《固安县志》:三十八年,大水。
《大城县志》:三十八年,大水。
《玉田县志》:三十八年,白气如练,冲尾三月。
《文安县志》:三十八年,大水,决善来营堤。
《遵化旧志》:三十八年夏,白气如练,冲箕尾。
《香河县志》:三十一、二、三年,三十八、九年夏、秋,水发诸川,涌溢运河决,禾稻尽空,饥溺死者相望。
《三河县志》:三十九年,蝗蝻自南来,如水流越,城北行碍,人马不能行,坑堑皆盈,禾草俱尽,斗米二钱五分。《大城县志》:三十九年,夏蝗。
《玉田县志》:三十九年,旱。飞蝗积地。
《蓟州志》:三十九年春,涝。秋,旱。飞蝗蔽空,害稼,大饥人食野草。
《遵化旧志》:三十九年春,涝。秋,旱,蝗。
《文安县志》:三十九年夏,蝗蝻遍野,禾穗尽食无遗。《密云县志》:三十九年二月,太白屡经天,七月飞蝗蔽天,食禾几尽,米价腾贵。八月四日夜,星陨如雨。《霸州志》:三十九年,旱,蝗。
《保定县志》:三十九年,蝗遍无禾。
《宝坻县志》:三十九年,蝗,食麦禾殆尽。
《玉田县志》:四十年,旱,蝻生,米价涌贵。
《蓟州志》:四十年六月,不雨,蝻随生,积地数寸,绵亘百里,伤稼殆尽,斗米二钱。
《霸州志》:四十年,旱,大饥。
《密云县志》:四十年春、夏,大旱,蝗蝻,米贵。八月十三日,火星逆行,入羽林军九十馀日。十二月十六日,月有食之,既在柳宿。
《大城县志》:四十年,疫,大水。
《保定县志》:四十年,大饥。鬻妻子。野有饿莩。文安县同。《世宗实录》:嘉靖四十一年八月,芦沟西南堤坏,命工部尚书雷礼往视。礼还,上修筑事宜,谓:芦沟桥东南有大河,从丽国庄入直沽下海,沙泥淤塞十馀里。稍东有岔河,从固安入直沽下海,地势稍高。宜先疏浚大河,令水归故道,然后缮筑长堤。其次口地卑土浮,水深流急,人力难施。而西岸有故堤,长约八百丈,宜按遗址缮筑,仍委干局官九人,分为九区,并力责成。又言桥东西岸,甃石不坚,当俟决堤工完之日,加工缮治。报可。
四十一年,命工部尚书雷礼修芦沟河,先浚大河,令岔河水归故道,从丽国庄入直沽下海。凡三易治,而世宗朝芦沟无患也。
《玉田县志》:四十一年,大有秋。
《蓟州志》:四十二年四月初七日霜;十五日午时,正南天鼓鸣如雷;五月大旱;八月大水。
《东安县志》:四十二年,县治谯楼上钟不击自鸣,至隆庆初毁楼置钟于地,常哀鸣如前。至六年建楼悬之,鸣乃止。
《霸州志》:四十三年六月初十日,大雨如注。
《北游纪方》:永陵成,世宗登阳翠岭,顾谓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垣,诸陵所无也,后定陵效之。
《长安客话》:嘉靖中,胡守中以都御史奉玺出行边,乃出塞,尽斩辽金以来松木百万于喜峰口,创建来远楼。守中恃宠骄恣,寻以贿败。楼后为水冲没,今台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