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九十五卷目录

 虎丘山部汇考
  图
  考
 虎丘山部艺文一
  虎丘山序        陈顾野王
  剑池铭〈并序〉     宋王禹偁
  虎丘山赋〈有序〉     明梁寅
  虎丘山看月赋       黄尊素
  试剑石赋〈有序〉      王宠
  虎丘记          袁宏道
 虎丘山部艺文二〈诗〉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    陈张正见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
                江总
  虎丘山寺        唐刘禹锡
  可中亭           前人
  真娘墓          白居易
  宿望海楼          前人
  武丘寺路          李绅
  前题            张籍
  奉陪陆使君长源裴端公枢春游虎丘寺 僧皎然
  真娘墓           张祜
  武丘寺路        宋蒲宗孟
  题虎丘寺          张翥
  游虎丘云岩寺       明杨基
  虎丘中秋新霁       吴伟业
  平远堂晚眺        汤传楹
  虎丘看月行        沈明臣
  中秋虎丘山纪胜      邹迪光
 虎丘山部纪事
 虎丘山部杂录
 虎丘山部外编
 支硎山部汇考
  图
  考
 支硎山部艺文〈诗〉
  游支硎山观音寺     唐白居易
  游支硎         宋叶梦得
  咏马迹石         范成大
  放鹤亭          明高启
 支硎山部纪事
 支硎山部杂录
 支硎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九十五卷

虎丘山部汇考

越绝书之虎丘

虎丘山,在今江南苏州府城西北九里,一名海涌山,又名武丘山。相传吴王阖闾葬于此。葬三日,有白虎蹲踞其上,因名。或云:秦始皇尝登此,将发吴冢,有白虎出焉。今其山中有剑池,古鹤涧,及千人石诸胜。游者常络绎不绝云。
虎丘山图虎丘山图

考考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丈五尺,铜椁三重。坟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圆之口三千。时耗鱼肠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虎丘。
虎丘北莫格冢,古贤者避世,冢去县二十里。
《吴地记》: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又名海涌山。在吴县西北九里二百步,阖闾葬此山。中发五郡之人作冢,铜椁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史记》云: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葬经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吴越春秋》云:阖闾葬虎丘,十万人治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因号虎丘。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皇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遗迹尚存。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按今虎疁,唐讳虎,钱氏讳疁,改为浒墅,剑无复获,乃陷成池。古号剑池,池旁有石,可坐千人。号千人石。其山本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之别墅,咸和二年,舍山为东西二寺,立祠于山寺侧。有贞娘墓,吴国之佳丽也。行客才子,多题诗墓上,有举子镡铢作诗一绝,其后人稍稍息笔。
《太平御览·江东诸山考》:顾凯之《虎丘山序》曰:吴城西北有虎丘山。
《潜确类书·区宇部》:虎丘山在苏州府城西北,一名海涌峰,上有剑池,千人石,生公说法台。吴王阖闾葬此。
《三才图会·虎丘图考》:虎丘去州治仅数里,中多小溪,曲涧夹其间,如抱月,然其最幽丽者,莫如和靖祠。积青攒白外,与天接。其上有浮图,似接云汉下,瞰姑苏可一掌,转浮图而南,世传生公讲堂悟石轩在焉。轩侧有剑池侧立,数千尺,两崖壁峭如削水,清寒㶁㶁鸣。下有钜石,平敞磅礡,可罗胡床十数,坐千人,中有白莲池。白莲挺挺,花若丹碧,又稍下,小石路迤逦,其间泉益,奇石益怪。俄斗折突,起松篁豁然,则和靖读书处也。吴王阖闾葬所,中多金凫、玉雁、铜驼,水精碧海,丹砂诸物。尝有白虎盘据其巅,故名。晋司徒王珣及弟珉俱宅于此。按《苏州府志·山阜考》:虎丘山,在府城西北九里。《吴越春秋》云:阖闾葬此,以扁诸鱼肠剑三千为殉。越三日,金精结为白虎,踞其上,故名。唐避讳,改武丘,又名海涌峰,遥望平田中大埠耳。比入则奇胜万状,其最者为剑池。两崖划开,中涵石泉,深不可测。李秀卿品为天下第五。相传秦始皇发阖闾墓,凿山求剑,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今名剑池。颜真卿书虎丘剑池四字,石刻犹存。其前为千人坐,盖神僧竺道生讲经处。大石盘陀,径亩高下,平衍可坐千人。唐李阳冰篆生公讲台四字,分刻四石,今失其一。台侧有点头石,以生公讲经,聚石为徒,石皆首肯,故名。上有可中亭,取刘禹锡诗语。本名可月,今误称云。又有白莲池,在台之左,相传说法。时池生千叶莲,故名。又有试剑石,为秦始皇试剑处。憨憨泉,为憨憨和尚所凿。养鹤涧,清远道士养鹤于此。石井泉,即陆羽石井,张又新所品第三泉也。晋王珣尝据为别墅,山下因有短簿祠,珣记云:虎丘大势,四面周回,岭南则是山径。两面壁立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不卒至。《吴地记》亦云:虎丘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吴兴太守褚渊尝经游其地,淹留数日,叹曰:今之所称多过其实,惟睹虎丘逾于所闻。刘宋何求及弟点引,陈顾越,唐史德义,并隐此山。旧有东西寺,即王氏二墅,皆在山下。今云岩寺在山上,而二寺俱废,又有梅花楼,小吴轩,平远堂,仰苏楼五台山。千顷云,小竹林,胜处甚多,不能悉载。

虎丘山部艺文一

虎丘山序        陈顾野王


夫少室作镇,以峻极而标奇。太华神掌,以削成而称贵。若兹山者,高不概云,深无藏影,卑非培塿,浅异疏林,秀壁数寻,被杜兰与苔藓,椿枝千仞,挂藤葛以县萝。曲涧潺湲,修篁荫映,路若绝而复通,石将颓而更缀。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若乃九功六义之兴,依永和声之制。志由兴作,情以词宣。形言谐于韶夏,名文畅于钟律,由来尚矣。未有登高能赋,而韬斐丽之章。入谷忘归,而忽铿锵之节。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于时风清邃谷,景丽修峦,兰佩堪纫,胡绳可索。林花翻洒,乍飘飏于兰皋。山禽转响,时弄声干乔木。班草班荆,坐磻石之上。濯缨濯足,就沧浪之水。倾缥瓷而酌旨酒,剪绿叶而赋新诗。肃尔若与,三径齐踪鎗,然似共九成,谐韵盛矣哉。聊述时事,寄之翰墨。

剑池铭〈并序〉     宋王禹偁

虎丘、剑池、泉石之奇者也。《吴地记》引秦皇之事,以
为诡说,考诸旧史,则无闻焉。矧儒家者流,不可语怪,因为铭以辨之。铭曰:

茂苑之侧,震泽之湄。岩岩虎山,沉沉剑池。峻不可以仰视,深不可以下窥。疑乎太极作怪,化工好奇,水物设险,山妭忌危。陷其泉也,盖取诸坎。磔其石也,以象乎离。艮有止兆,蒙无亨期。构此屯难,成乎险巇。直恐夏后弗能导之,岂惟秦皇而能肇兹。盖其始也,一气发泄,两仪分别。争融斗结,击搏而裂。断壁双揭,摩云不彻。翠秃青残,挫锐而中绝,寒流下咽,奔山未决。雪壅雷收,拗怒而曲折。蹙束湍濑,槎枒洞穴。䲡翻成窟,龙战有血。匪自人力,盖从天设。谁谓一拳,登之惟艰。谁谓一勺,挹之不竭。池实自然,剑何妄传。勒铭山岭,破众感焉。

虎丘山赋〈有序〉     明梁寅

孙茂才其渊,归自吴郡,诧虎丘之胜,代虽屡易,而境乃不殊,因求赋之。余昔尝东游登眺,靡及叹遐,想之徒勤,愧赏音之犹缺,处幽慕奇,遂为之赋,于其渊之再往也,书以遗焉。其辞曰:

雄矣哉,逶迤蜿蜒,句吴之都,东临乎沧溟赤城,西瞻乎富春桐庐。虎丘之山,耽耽渠渠。千层云之晻霭,瞰澄流之萦纡。伊昔寿梦四传,英君奋烈,威摧强楚,勇詟于越。宫车既宴,崇陵巀嶭。于是闳竁洞深,珍玩厚藏,金精之气,夜发奇光,化为虓兽,彪炳呀张。兹虎丘之所以得名,增气势乎高冈,故陟而望之,危闉翚起,飞观鹏骞,鱼鳞万室,蜃彩百廛。人行肩摩,商萃衽连。骑若电㸌,车若雷阗。踰齐轶秦,跨赵陵燕。俯兹山之下,则煌煌金地,峨峨梵宇,度清飙于松关,腾香霭于兰路。龙游方石之池,鹤鸣珠英之树。猿蹲听经之岩,鹿翔散花之天。亦有搜奇雅士,探幽逸人,逍遥寒涧,踟蹰夕曛。咏赪霞于初霁,候素月于将昏。乃步石径,乃睨层台,寂寂歌舞,萋萋蒿莱。日沦而复,东生波逝。而无西回,古辙迹久。夷荒坟日,已颓义闻。恒不泯雄,心乃终摧。嗟孤忠之伍员,凛生气而犹存。驰逸兴而曷已,信遗踪之未湮。

虎丘山看月赋       黄尊素

武林有客吴者,适逢八月之望,吴公子邀之操单舸,游虎丘。盖吴俗玩月,大抵集此也。至则绮罗竿交,笙歌鼎沸。月悬扶桑,烟浮水际。巨艑小艇,纵横若鸥凫之集。于是携饾饤尊,斝靡薜荔以为席。有少年持檀板,坐生公石,起子夜之吴歌,振激楚之馀风。出潜鱼于水底,落山鸟于青松。善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吹窈眇,激壮音,袅袅馀响。闻者沾襟兴尽,而返水澨。公子曰:今日之游,乐乎。客曰:是何足乐也。公子曰:子岂以苏台空,西施去。夜月随烟,浪以滔滔。故墟馀蘼,芜以离离。客亦睹夫胜趣乎。盖闻览胜者,不逞巨丽以为观也。得趣者,不搜奇地以为欢也。其山不必巃嵷崔巍,崭岩纡郁。绝归雁于碣石,接飞乌于旸谷。其水不必汹涌滂濞,控清引浊。天吴命俦而啸侣,鳄鱼锯齿而四足。其林不必弃夸父之策,伏夔魖之怪,擢本千寻,垂条四盖,猿父哀吟其中,冶鸟焚巢其界。客试略海岛之巨观,现吾丘之馀态,勃窣丛薄之中,逍遥云岫之概。过林莽,背嵚欹,平畴衍,漾孤峰,逶迤周围,一里之内,而名泉、怪石、古寺、残碑,充牣其间。虽穷搜而尚遗。况复伯国之馀烈、名姬之断魂,晋人之风流,皆足以醒吊古之心脾。试与子浮彩鹢挂,锦帆振衣,盘虎之巅濯,足剑池之澜,指点夫差之自用,再见士诚之偷安。而层台累榭,跨谷弥山,锦瑟歌钟,漏彻更残。都已付之,断肠芙蓉,啼眼幽兰,事无新而不故,人无感而不灵,听经声于木杪,掘药草于寒汀。山山明月,处处秋声,抚鹤叹息,扪松伤情。吾将邀孙登以长啸,命王子而吹笙。斯时极人世之繁华,五岳之奇险,未尝与虎丘有径庭也。客顾以蚁垤蜂衙视之,减虎丘之胜趣,何睥睨吾姑苏之甚乎。

试剑石赋〈有序〉      王宠

石在虎丘道傍,云吴王铸剑成而试之。或云:秦始皇掘得吴殉剑而试之。兹两存其义云。

赤菫之精,邪溪之英,伉俪剪爪,百鍊始成。太阳五金,寄气托灵,龟文缦理,价重连城。其锷莹冰,其锋凝霜,脊挟霆威,镡流电光。赪乌扬辉,慧鸡刷芒。敛以鹈膏,磨以粤硎。走蚴蟉于娑竭,飞天矫于旋冥。十步去一人,千里不留行。惟时皆顺理之事,当晦其迹,而国有逆理之谋,则见其形。故无道则去,有道则呈也。就尔长一国者用之,盍刑长颈之宿雠,可刎佞舌之宰嚭,夫何反赐乎忠臣。是倒持而莫知所以,乃自绝夫至德之开国。致伯业之就圮,俾若君天下者得之,宜斩臂鹰之禁术,当诛指鹿之阉竖,夫何反加乎令子,是逆施以乱人之纪,乃自倾百二之山河。致鲍腥之不已,妄肆一时之暴,空遗万年之耻。呜呼。青天可倚,白云可抉。虽有利器兮,那克任其刚烈。博浪之挫未明,灵姑之辱莫雪。彼磐陀有何辜兮,径劈之齐裂。徒装驾乎猛鸷,曾未剪除乎妖孽。想当时破嶪嶭,震訇剨,号罔两于岩扃,飞火电之列𡙇。骇海山之巨灵,迸丹丘之鬼血。故于历世之千祀,犹存云根之两截。蚀苔藓之青苍,示隐磷之瞥屑。使后人之来观,讶灵踪之未灭。顾世事之若兹,爰长叹而欲咽。

虎丘记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呼,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艳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讴歌者百千,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自别,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歌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虎丘山部艺文二〈诗〉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    陈张正见


沧波壮郁岛,洛邑镇崇芒。未若兹山丽,岧峣擅水乡。地灵侔少室,涂难像太行。重岩标虎踞,九曲峻羊肠。溜深涧无底,风幽谷自凉。柙沉馀玉气,剑隐绝星光。白云多异影,丹桂有丛香。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江总

纵棹怜回曲,寻山静见闻。每从芳杜性,须与俗人分。贝塔涵流动,花台偏领芬。蒙茏出檐桂,散漫绕窗云。情幽岂徇物,志远易惊群。何由狎鱼鸟,不愿屈元纁。

虎丘山寺        唐刘禹锡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立见山僧来,遥从鸟飞处。兹峰沦宝玉,千载惟丘墓。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虎啸崖谷寒,猿鸣松杉暮。徘徊北楼上,海江穷一顾。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暂因惬所适,果得捐外虑。庭暗栖还云,檐香滴甘露。久迷空寂理,多为声华故。永欲投此山,馀生岂能误。

可中亭           前人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座寂寥云汉漠,一方明月可中亭。

真娘墓          白居易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宿望海楼          前人

香刹看非远,祗园入始深。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武丘寺路          李绅

秋山古寺东西远,竹院松门怅望同。幽鸟静时侵径月,野烟消处满林风。塔分朱雁馀霞外,刹对金螭落照中。官备散寮身却累,往来惭谢二莲宫。

《前题》张籍

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老僧只望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奉陪陆使君长源裴端公枢春游虎丘寺僧皎然


云水夹双刹,遥疑涌平陂。入门见藏山,元化何由窥。曳组探诡怪,停骖访幽奇。情高气为爽,德煖春亦随。瑶草自的皪,蕙楼争蔽亏。金精发坏陵,剑彩沉灵池。一览匝天界,中峰步未移。应喜生公石,列坐援松枝。

真娘墓           张祜

佛地葬罗衣,孤云此是归。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翠发朝云断,青蛾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恋春晖。

武丘寺路        宋蒲宗孟

长松绕步水湾环,寺据吴王冢墓间。瘦石千层开碧玉,疏篁十里裹青山。壁从地上巉岩起,云出门前自在閒。零落生公讲台下,无人说法但空还。

题虎丘寺          张翥

海涌峰头云树盘,佛宫飞阁出巑岏。虎来古冢金精白,龙卧秋池剑影寒。禅老说空留坏石,鬼仙题雨下虚坛。徘徊不尽登临兴,更借西山晚翠看。

游虎丘云岩寺       明杨基

层轩构崇丘,绿树带吴苑。鸠鸣春竹静,鹤下烟汀远。初登已神畅,稍久竟忘返。松高急雨过,草弱微风偃。幽潭閟灵迹,气湿龙蜿蜿。俯深戒临危,历险知步蹇。归途极遐瞩,苍茫失西巘。

虎丘中秋新霁       吴伟业

万籁广场合,道人心地平。天留今夜月,雨洗去年兵。歌管星河动,禅灯风露清。凄凉阖闾墓,断壑起松声。

平远堂晚眺        汤传楹

渺望复何极,不分芳草汀。晚钟松外度,斜日阁中冥。山影粘天白,溪流拂岸青。开胸纳此境,诸佛共忘形。

虎丘看月行        沈明臣

中秋看月何处好,除却十洲与三岛。东南胜事说苏州,最好从来是虎丘。虎丘十里遥连郭,错落青山尽楼阁。千年霸气剑池寒,一片清光水晶薄。通国如狂歌舞来,木兰载酒笙镛作。男女杂坐生夜光,香风舄履吹交错。歌吹香风真可怜,三三五五各成筵。千人坐满千人石,千顷云浮千顷烟。月华未冷罗衣湿,白露如珠白莲泣。白苧歌终子夜兴,乌栖曲缓乌啼急。姣童似玉紫英悲,艳女如花韩重思。千秋死魄还生气,一夜香魂枯骨知。香魂死魄知何处,明月在天人在地。天上人间一种情,桂花合结相思树。嫦娥亦是独眠人,牛女年年一问津。谁家少妇今宵里,捣尽寒砧秋复春。
中秋虎丘纪胜       邹迪光
琳宫十二夜生光,车马阗骈选佛场。水月竞邀罗绮色,栴檀都作麝兰香。林间度曲乌栖急,石上传杯兔影凉。金鹿高坟胜游地,玉鱼银海正茫茫。

虎丘山部纪事

《晋书·戴逵传》:孝武帝时,以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累徵,辞父疾,不就。郡县敦逼不已,乃逃于吴。吴国内史王珣,有别馆在虎丘山。逵潜诣之,与珣游,处积旬。

虎丘山部杂录

《陈张种与沈炯书》:虎丘者,吴岳之神秀者也。虽复峻极,异于九天,隐磷殊于太一。襟带城郭,独超众岭。控绕川泽,顾绝群岑。若其峰崖刻削,穷造化之瑰诡。绝涧窅冥,若鬼神之髣髴。珍木灵草,茂琼林与碧叶。飞禽走兽,必负义而膺仁。是以历代高贤,轻举栖托,梵台云起,宝刹星悬。自非玉牒开精,金祥韫耀,岂其神怪若此者乎。
《沈炯答张种书》: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丽,写长洲之茂苑,登九曲之层台。山高水深,云蒸雾吐,其中之秀异者,实虎丘之灵阜焉。冬桂夏柏,长萝修竹,灵源秘洞,转侧超绝,远涧深崖,交罗户穴。
《吴都图经续记》《虎丘山旧经》载之已详,《吴越春秋》《越绝书》之类,皆以为阖闾所葬,有金精之异,故名。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
《辍耕录》:平江虎丘阁版上有一窍,当日色清朗,时以掌大白纸,承其影。则一寺之形胜,悉于此见之。但顶反居下耳。此固有象,可寓非幻出者,松江城中有四塔。西曰:普照,又西曰:延恩,西南曰:超果,东南曰:兴胜。夏监运家乃在四塔之东,而小室内却有一塔,影长五寸许,倒悬于西壁之上,不知从何而来,然不常有,或时见之焉。是又不可解也。
《太平清话》:虎丘,颜真卿诗云: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故名千人石。

虎丘山部外编

《通志》:晋竺先生游长安,从什公受业来,止虎丘。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石皆点头。
《异苑》:刘元,字幼祖,少与武帝善,而轻何无忌。遂不相得,乃去。游吴郡虎丘山,心欲留焉。夜,临风长啸,对月鼓琴于剑池上。忽闻环佩音,一女子,衣紫罗之衣,垂钿带,谓元曰:吴王爱女,愿来相访。元曰:吴王爱女,岂非韩重妻紫玉耶。遂与元偕行,谓元曰:闻君与刘裕相得,裕是王者。然与何无忌不美,此人恐为君患。若北还仕魏,朝官亦不减牧伯。言讫,忽不见。乃在一大陵松树上,约去虎丘三里许。元乃北去仕魏,累官青州刺史。

支硎山部汇考

晋支遁隐处之支硎山

支硎山,在今江南苏州府城西二十五里,以晋支遁隐此,而山又多平石,故名。山有东、西、南、北四峰,有支硎寺旧基,相传,即支遁所建也。
支硎山图支硎山图

考考

《三才图会·支硎山图考》:支硎山,在吴县西十五里。晋支遁,字道林,尝隐此山。《苏州志》云:平石为硎,山有平石,又因支遁,故以支硎号焉。山有石室、温泉及放鹤亭、马迹石,皆道林盘桓处。南有石门,尤奇特,东趾为观音禅寺。《续图经》所谓中峰、南峰,皆山之别峰也。按《苏州府志·山阜考》:支硎山,在城西二十五里,龙池山东北。以晋支遁尝居此,而山多平石,故名。山有石室寒泉,遁诗云:石室可蔽身,寒泉濯温手。相传,遁冬居石室,夏隐别峰也。泉上刻紫岩,居士虞廷臣书寒泉,二字径丈。又有放鹤亭、白马涧、马迹石,皆以遁得名。山有南峰寺,及中峰、北峰二院。北峰,宣德间移于鸡窠岭。中峰在寒泉上,又名楞伽院。南峰,一名天峰,即唐支山院也。有碧琳泉、待月岭、南池、新泉、马坡。坡南有石门,乃三巨石。直上千霄,西连危峰,东临绝壑,中犹枨臬。然又有牛头峰在寺门之下,东趾有观音寺,故又云:观音山。右一支为寒山,向未有名。万历中,赵宧光隐此,因名焉。凿石为涧,引泉为池,势如瀑布,号千尺雪。花木繁秀,为一时名墅。今则悉为庵院矣。按《吴县志·山川考》:支硎山,亦名楞伽山。
寒山别业,在支硎之南,高士赵宧光夫妇偕隐于此,构小宛堂,藏书其中,今为僧舍。
通济庵,在支硎山。
敬怀庵,在支硎山。
道林庵,在支硎山。

支硎山部艺文〈诗〉

游支硎山观音寺     唐白居易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閒人。净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自惭衰鬓上,犹带郡庭尘。

游支硎         宋叶梦得

泽国钟下流,有山独西南。标奇惜明眼,夙昔多穷探。腹背眩金碧,钟鱼半精蓝。支郎放鹤地,妙解无馀谈。高木气未炎,绿阴正清酣。我懒倦登陟,兹行咤犹堪。幽寻虽云初,佳处默已谙。久欲谢尘滓,往同弥勒龛。平生术九九,晚识前三三。才也实可人,穷年玩烟岚。胸中有定水,万境潜包含。严霜扫赪紫,老干馀楩楠。啖蔗要自佳,食荼亦云甘。坐断方丈室,天花雨毵毵。笑我窘世网,何如老眠蚕。我今已解缚,真理蚤自耽。但恐爱山意,多求尚成贪。愿借待月岭,重开石头庵。偃松久傲兀,碧琳故澄涵。言寻觉庵路,更欲从遍参。

咏马迹石         范成大

跨马凌空亦快哉,龙腰鹤背谩徘徊。游人欲识仙踪处,但觉苍崖白塔来。

放鹤亭          明高启

每向人间望碧峰,石门今日问幽踪。路悬风磴泠泠策,寺隔烟萝杳杳钟。窗下鸟来多坠果,亭前鹤去只高松。一龛愿借依香火,莫道诗人非戴颙。

支硎山部纪事

《苏州府志》:晋支遁,字道林,姓关氏。住剡东山,后来吴,居支硎南峰院。性好鹤,铩其翮,不复飞,视有懊丧意。后养,令翮成,飞去。又好养名马,谓爱其神骏。今有石室、放鹤涧、马迹石,皆其遗踪也。
苏州风俗,春二月十九日,相传观音大士诞辰支硎山,士女连袂进香。俗名支硎山为观音山。

支硎山部杂录

《苏州府志》:支硎山,以支遁常居此,而山多平石,故名。按《玉篇》:吴有临硎。《吴都赋》云:古号临硎。《续图经》云:支硎,一名报恩,以昔有报恩寺也。
支硎山南峰有马坡,本名养马坡。谚云:马婆泉者误也。
定山在支硎西,相传支遁创报恩寺于其麓,于此禅定,故云。按《楞伽院石记》云:乾德二年,当州奏帖付苏州府,西封定山龙宫里报恩寺,敕赐观音院。《旧志》疑定山即支硎之别号,非也。又按道林在吴土山墓下,集同志者,合八关斋。时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越绝书》土山者,春申君治为贵人冢,去县十六里,疑即道林斋会之地。

支硎山部外编

《吴地记》:晋支遁,字道林,隐于支硎山后。得道,乘白马升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