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十四卷目录
徂徕山部汇考
图
考
徂徕山部艺文〈诗〉
徂徕夕照 明戴经
徂徕山部纪事
新甫山部汇考
图
考
新甫山部艺文〈诗〉
新甫山怀古 明王应修
春日登新甫山 赵希忭
新甫拥翠 李春萼
登新甫山 高如山
前题步韵 孙述
前题步韵 李思孝
前题步韵 张相汉
新甫山部纪事
长白山部汇考
图
考
长白山部艺文一
醴泉寺记 明杨梦衮
翔凤庵记 前人
重修范公祠记 申时行
仙灯记 张延登
长白祠记 前人
长白山部艺文二〈诗〉
望长白山纪怀 明薛瑄
长白晴岚 张公直
寻醴泉寺旧迹 王象春
再游醴泉寺 前人
醴泉寺二首 杨梦衮
秋初登长白山 刘一相
范公祠 陆釴
长白山部纪事
长白山部杂录
长白山部外编
图
考
徂徕山部艺文〈诗〉
徂徕夕照 明戴经
徂徕山部纪事
新甫山部汇考
图
考
新甫山部艺文〈诗〉
新甫山怀古 明王应修
春日登新甫山 赵希忭
新甫拥翠 李春萼
登新甫山 高如山
前题步韵 孙述
前题步韵 李思孝
前题步韵 张相汉
新甫山部纪事
长白山部汇考
图
考
长白山部艺文一
醴泉寺记 明杨梦衮
翔凤庵记 前人
重修范公祠记 申时行
仙灯记 张延登
长白祠记 前人
长白山部艺文二〈诗〉
望长白山纪怀 明薛瑄
长白晴岚 张公直
寻醴泉寺旧迹 王象春
再游醴泉寺 前人
醴泉寺二首 杨梦衮
秋初登长白山 刘一相
范公祠 陆釴
长白山部纪事
长白山部杂录
长白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二十四卷
徂徕山部汇考
〈徂徕,《诗本文》作徂徕,《传》作徂徕,《水经注》作徂徕,又作徂崃,俱仍其旧〉《鲁颂》之徂徕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州,泰山之南,亦曰尤崃山。
徂徕山图徂徕山图
考考
按《诗经·鲁颂·閟宫》:徂来之松。〈《传》〉徂徕山也。按《水经·汶水注》:汶水又西南流径徂徕山,西山多松柏,《诗》所谓徂徕之松也。《广雅》曰:道梓松也。《邹山记》曰:徂崃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崃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堡也。故崇自号尤崃三老矣。山东巢父庙,山高十里山,下有陂水。方百许步三道流注一水,东北沿溪而下,屈径县南西北,流入于汶一水,北流历涧,西流入于汶一水,南流径阳关亭。南又西流入于汶。
按《诗》、《地理考》、《鲁颂》、《徂来郡县志》:徂来山,亦曰尤来山,在兖州乾封县。〈注〉今奉符县。
按《山东通志·山川》:徂徕山在泰安州南四十里,《诗》徂徕之松是也。上有紫源池,又有玲珑山独秀峰,天平东西二寨下有白鹤湾,宋石介筑室其下号徂徕先生。
按《济南府志·山川》:徂徕山在泰安州岱岳南七十里,岳之案山下有白鹤湾。唐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此,号曰竹溪六逸。馀同《通志》。
按《泰安州志·山川》:徂徕山在岱岳南三十里。白鹤湾作白河湾,馀同《通志》《府志》。〈按诸《志》所载,道里远近不一,各就其所向道里
言之,宜以《通志》为是
〉徂徕山部艺文〈诗〉
《徂徕夕照》明·戴经
徂徕犹种鲁人松,落日苍苍万古风。龙挟云还岩石润,蟾随霞上海天空。也知虎豹潜林外,自喜芝兰满谷中。两眼簿书真俗吏,山灵不语笑吴侬。徂徕山部纪事
《唐书·孔巢父传》:巢父,字弱翁。少力学,隐徂徕山。永王璘称兵江淮,辟署幕府,不应。《李白传》: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宋史·石介传》: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后罢为镇南掌书记。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泰安州志》:许衡字仲平,河内人,金季兵乱避地徂徕泰山间,扁其室曰鲁斋。
新甫山部汇考
鲁颂之新甫新甫山,在今山东济南府新泰县西北四十里,连莱芜县界,一名小泰山,又名宫山。其三峰为义山。
新甫山图新甫山图
考考
按《诗经·鲁颂·閟宫》:新甫之柏。〈《传》〉新甫山也。按《诗》、《地理考》、《鲁颂·新甫》、《后魏志》:鲁郡汶阳县有新甫山。《九域志》:袭庆府有新甫田。〈注〉《通典》:汉汶阳故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
按《济南府志》、《舆地志》:新甫山在新泰县西北四十里,连莱芜界,《诗》曰新甫之柏是也。高峰插天盘结百馀里,苍翠若画屏。泰山之左翼也。旧名小泰山,上有云冲岫,下有毬杖壑,西有水寨溪五云涧,西北有千人洞,深远不可测。峰前有云孤寺,汉武帝封禅于此,见仙人迹,建离宫于上,遂改名宫山,筑望仙台,有石鞦韆架犹存。宋常曾记云:武帝易小泰山为宫山,封三峰为义山。其义山之北曰黄岭,下有洞极深,今土人呼曰莲花山。〈按《山东通志》作宫山,语与此同。但新甫名目不载,故不另录〉按《新泰县志·山川》:新甫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为县八景之一,曰新甫拥翠。馀同府志。
新甫山部艺文〈诗〉
《新甫山怀古》明·王应修
新甫传闻久,登临始见奇。悬崖高𡽱嵲,断石迥参差。空翠群峰湿,微茫一径危。攀藤云拂袖,藉草露沾肌。斤尽鲁侯柏,苔残汉武碑。山僧聊共话,谷鸟暗相窥。壁古龙蛇剥,林深麋鹿驰。汲泉供茗碗,敲火爇松枝。寂寞探元意,凄凉吊古诗。沧桑不可问,丘壑有馀思。《春日登新甫山》赵希忭
春山春望郁葱葱,矫首层峦切太空。问俗久传秦禅地,逢人争道汉离宫。三峰时吐嵯峨月,万木长交淡荡风。最是凭临情不厌,尊前青眼更谁同。《新甫拥翠》李春萼
三峰盘郁白云深,月照离宫吊汉秦。仙迹渺茫无处觅,荒苔鲜绿几经春。《登新甫山》高如山
万壑风声万树秋,凭虚吊古此淹留。离宫寂寞山如旧,洞府泬寥客自愁。突兀三峰天际出,潺湲一水月明幽。坐来飞动思鹤背,僧在孤云可见不。《前题步韵》孙述
满谷西风满目秋,登临胜概白云留。秦王旧迹烟霞锁,汉帝遗宫草木愁。绿水鸣烟逐涧曲,碧峰排戟插天幽。深山深处无过此,未审征徭可避不。《前题步韵》李思孝
红叶萧萧枫树秋,野心仍被野云留。清泉白石聊相晤,野草闲花任自愁。风急宝坊松籁响,雨残枯木鸟声幽。仙台芜没堪惆怅,甘露还应再降不。《前题步韵》张相汉
远山苍漭淡如秋,济胜情从屐齿留。鲁柏传来空吊古,汉云飞去若为愁。岚光翠润盈盈滴,苔藓斑痕处处幽。我欲凌峰閒自问,年年山色可同不。新甫山部纪事
《新泰县志》:明兴恭宫山大明寺僧,苦行游方,遇异人,传道,得释迦三昧火。长白山部汇考
济南府之长白山长白山,在今山东济南府,跨长山、邹平、章丘、淄川四县之地,或曰即古之肃然山。周六十里,高二千九百丈,其南之高峰曰杈枒山。又曰东陵山。北之高峰曰会仙山。其最高者曰摩诃顶,与摩诃顶相望者为白云山。南嶂至大峪山,玉济山北抵石,户顶玩湖顶九龙山,东南为柱子山,皆其支也。
长白山图长白山图
考考
按《图书编·山东山考》:长白山在长山县南三十里,因此山云气长白,故名。西南又有大湖山二山,并有石室败漆船,上有记皆谓尧时物。元和志于陵城西长白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昔陈仲子夫妇隐此,宋范文正公读书寺中。按《山东通志·山川》:长白山在济南府长山县西三十里,跨邹平县界,又名会仙山。山中云气长白,抱朴子云泰山之副岳,绣江发源于此。《元和志》曰:山阿有醴泉寺,即范文正公读书堂。
按《济南府志·山川》:长白山跨连四县之界,其东北属长山,北属邹平,西南属章丘,东南属淄川,此山以北平旷无际,直达燕京。长白诸峰罗列插云,故自北方来者于三百里外望见之焉。《酉阳杂俎》云:古肃然山也。按史称:汉武帝元封元年四月乙卯封泰山丙辰禅泰山,下趾东南肃然山。今长白山去泰山东北三百里,非一日可至。《金史》云:肃然山在莱芜,明非长白矣。又绣江源出章丘百脉泉,在长白山南远甚。《元和志》云:长白山周六十里。今按此山东西径六十里,南北半之。
杈枒山,在章丘县东五十里,长白迤南之高峰也。亦名东陵山,山势巉岩,怪石林立,石多土少孔,窍皆通一窟,著火则遍山生烟,堪舆家谓长白龙脉。自泰岱来此,初入长白之第一峰,云山之西有孤石大夫祠,东连玉清山,接淄川界。
会仙山,在邹平县西南一十五里,长白迤北之高峰也。其势巉岩秀拔,形若覆敦。旧传岁以三月三日为清明节。则群仙来集仙灯,夜见土人云每岁二三月之际,天气寒栗,风起雾合,此夜定有仙灯,不必清明节也。上有玉皇阁,有金母祠,转而南下有宣风洞,或云旋风,或云先锋登山之总路也。有上书堂范文正公亦曾读书于此。范公泉泉水岩下,四时不涸。其侧为猫头峰,前为狻猊峰,皆以形似得名。南向东转,崇峦屏列,其阴为罗圈峪,最为险峻,土人避兵处。摩诃顶,在会仙山东南,长白之最高峰也。上有塔、有禅院,其阳为三山峪,属章丘县。其东为回路峪,齐乘名葫芦峪沙河出焉,属长山县。
大峪山,自罗圈峪,委折而东有超壑,峪种金顶劈尖顶。水尖顶桃花峪,此长白之南嶂也。北嶂则自会仙,以东为老人峰俗,名黄姑山。又东为锻砧峰,当县治正南十三里,又名印台山,两嶂之间,谓之大峪。峪有二十四村,良田滋焉,甘泉出焉,佳树所生,百果时熟,有象山在劈尖顶北,松山在象山北,有峪胜庵,原名柳家庵。明崇祯中,僧圆湖创修四庙,皆山涧环流,北与书堂上下,遥对黄谷庵、生生庵,皆大峪之胜概也。石户顶,在会仙山北,两峰巉岩对峙,涧崖滴水不绝,名滴水崖。北峰尤险峻,可以避兵。
玩湖顶山顶,可西望湖光,故名。或云:万户顶上,可容万户也。下为鲁家泉,在邹平县西南十里,涧水幽折林壑,最胜。
九龙山,在邹平县西十五里,长白支脉北出,蜿蜒若龙顶道经。其上第五六峰之间,为搭山道,步与骑可陟。第六七峰之间,为哑妇口,或称隘阜口,车辎之所由也。
白云山,在淄川县西北五十里,原名玉皇顶,上有玉皇宫,有元君祠。西与摩诃顶相望,为长白两高峰。俯视会仙山,遥见泰岱于众山之外。以山脊为界,南属淄川,山半有泉,有张先生书院,元张临教授也。有青山、箕山、雪山诸峰。北属长山为天井峪,峪壁石龛,曰朗明洞,泉覆洞门注下,曰天井泉。其西北曰豁坂有卸甲洞。
玉清山,长白之南嶂也,青嶂泉出其阳。
柱子山,在长白山东南,孤峰如柱。
按《章丘县志·山川》:长白山在县东三十里,古肃然山,高峻秀拔,远望苍翠参差,如笔架之状,故人呼为笔架峰。根盘甚大山连邹平界,今入邹平,昔范文正公隐处。长白山即此山,上下二书堂,在黉堂岭,会仙峰下公母嫁齐居秋口,公读书此山,相去百里。
按《淄川县志·山川》:长白山县西北五十里,以云气常白,故亦曰常白也。跨连四县,长山位其东邹平,当其北章丘在其西,而山之阳则在淄川,朝旭夕烟絪缊万。状元张长白先生临书院在山半东南麓。
按《邹平县志·山川》:长白之名见于史志者,《魏书》在东魏郡博平县,刘宋所侨置之县也。《隋书》在章丘县。《金史》在章丘长山二县,今实盘踞四县联峰,苍翠透入云表,而委折不尽者,皆为长白。此山以北平旷无际,直达燕京。
摩诃顶,自杈枒下而起黉堂岭,隆嵷而来,复下起此顶,长白群峰,惟摩诃顶为最高,爰自泰岳作镇,东维分峦劈岫,委蛇断续,遥挹沧海。其中回盘蕴蓄之处,随路作州邑村镇于此,特起一峰嵯峨,端秀南北,列障环踞四邑委三山峪,而西下为章丘,联白云峰。而南下为淄川落回路峪,界以白条河,而东下为长山。由白云山东北,下而复起,为于兹山,又起为黄山,郁纡为邹平,其正北直下为大峪迤,右数峰连行十馀里。复起为会仙山,为邹平之屏障,则此摩诃顶者,实四邑中峰也。峰顶平广上有石塔,曾有戒僧卓锡于此辟。东西南山路三道,启建禅林,诸方来瞻礼者甚多。金布寖广阇黎益众,造万佛殿、大悲阁、法鼓鲸钟、皆极体势嵷隆绝巘,遂成胜地,峰半出云时,时接会仙山。顶俄而诸峰,咸锁叆叇山之,称为长白者,盖以此也。摩诃出云为邑十六景之一。
会仙山城西南十五里,峰高差与摩诃并,巉岩秀拔,形若覆敦,登仙之道,南由大峪书堂,北由鲁家泉、风门道,近顶数里,峭立险仄,非攀缘则不能上。登峰复视长白支脉,蜿蜒在目列邑,畦𤰝如画。遥望泰岱隐隐万峰外,然非霁日则不见也。云覆山顶,不崇朝,大雨溥遍诸邑,俗谓会仙戴帽。若山顶无云,虽雨不久。峰顶有玉皇庙,金母祠。志称此峰群仙所集,故名会仙。岁以三月三日清明,则仙灯夜见,状如星光爝火。大者如盘盂,飘缈空际,时远时近、乍开乍合、如人持蜡炬以行者。许时方没,实异景也。记称灯光如白镠,每起金母祠,因以会仙金灯,为邑十六景之一。白云山城南三十里,高五里,遥自摩诃连下数峰,或曲如屏,或直如扆,层折东去遥蔽县城。
老人峰自会仙峰东下,逶迤半岭,巨石错立如老人,俗名黄姑山,又称为石翁、石婆。居邑丁方,形家占为寿考之徵也。石势离奇精健,盖有异焉。为邑十六景之一。
锻砧峰,城南十三里,自老人峰落下东来,复起此峰,形如覆斗。顶中突起一石,状如锻砧铁色。削成高可三丈,广坐百人。当县治南面形家取为照山,有印台之象,又称为印台山。日当正午,其影倒于山麓,端正浑方,木阴交错,明如篆籀,时许不移,为邑十六景之一。由此转入西则,大峪也,俗又谓转角堆。沙河环其麓,自会仙东行至此,盖长白北嶂也。
种金顶自摩诃北下为罗圈峪,委折而东为超壑峪。起为此峰,又起劈尖顶,又起水尖顶下则桃花峪,此盖长白南嶂也。
大峪摩诃北面落下会仙,南面复起其中所限巨壑也。北人谓山谷为峪,而俗即通称此两山,为大峪山。峪中有二十四村。《通志》云:大峪高广幽深,中多良田,佳木村落,所聚大则数十家,小不过数椽。崖石诘屈,径路崎岖,中产桃李杏柿枣栗胡桃之属甚多。有老栗一株,古干扶疏广荫数亩,诚数百年物也。张华东立碣识之,题曰古栗老友。其间峰壑幽净,泉石淡妍、为邑十六景之一。
长白山部艺文一
《醴泉寺记》明·杨梦衮
长白山最胜处,在醴泉一寺。寺据山腹,负阳而抱阴,三面青嶂,北面空阔,入山取道有二。东北来浒山铺,西北来青阳店,山麓绵远行数十里,以渐而高翠,微中万木苍苍,乃醴泉寺也。寺有范文正公祠,祠面南。祠后佛殿,面北如尻,相对殿台高数尺。台北有阁登而眺焉。苍翠环抱扑人眉睫,北望莽莽苍苍有潴水,曰浒山泺。内有菱芡莲藕之属,每遇秋高,鹤鹳水鸟群集喧呼,宛然泽国也。寺东崖间有方池镌,醴泉二字好事者覆以亭。今废寺西有涧,日夜潺湲自南山而来,且断且续,莫得其源。入春山溜泠泠,到处流溢僧引而灌蔬,亦引入院宇中,遵涧南行三四里,涧穷。悬崖石罅中有水,下滴累累如贯珠。旁有积雪,春夏不消。涧水盖出于此,至穴地小,泉埋没于草根木叶间者甚多。脉脉汨汨汇为一流,注涧中掬而饮之,味甘,芳不亚中泠惠山醴泉,所由名也。南岩上绝险处有石洞,可容三两人。四旁乱山无数人迹,不到惟一鸟道可侧足行,相传为文正公读书处,俗呼下书堂。寺两旁僧居四五十舍,山有祭田供文正公春秋俎豆,耆宿递主其事。祭之日,令君临焉。文正公读书寺中,画粥断齑事最著学士大夫,至今慕之四方来游者,不绝壁上题咏玉石错,杂僧称公为范爷,称其祠曰圣人殿。尸祝之若畏垒然,隆中抱膝岘首,堕泪又何让焉。此山泉甘木茂,谷中产柿栗胡桃之属,涧中鱼虾历历具介而已蟹,仅钱大亦可啖第山,田瘠确治生为难,又蓏蔬稀少酒脯,更乏客至沽酒,必抵青阳店往返二十馀里。所喜者尘嚣不及堪,以习静。余于万历己酉与二三同志曾结社,其中丁巳春复往游,居半岁许。空门昼永鸟声上,下树色参差,玉笙铁笛时时断续,划然长啸,手弄潺湲身,卧烟霞真可乐而忘返矣。《翔凤庵记》前人
长白之西有迦峪,地狭而境奇。客自西来,不见庵,并不见峪。及山半悬崖上,稍稍见场圃之属。折而北,有松扉挂空翠间,曰翔凤庵。及扉又东折蹑蹬而上,则僧居也。茅屋不甚高,而楚楚可爱。每数椽别为一院高,下相间层层有致,下处矫首仰观,人在树杪间宪牖缥缈如仙。居高处俯身凭栏,则茶烟一缕。自香积中起如画,地阒寂俗客不到。余昔游其庵,所谓兴上人者。慇勤甚屋中,说净几一张,垂帘出殽核,烹茗而荐。壁上有名公题咏,往往得佳句。庭除散步树阴,鸟语之外,寂无见闻。峭壁嶙峋环抱斗室,居者不扃而严,佛殿一区。小而洁上,人曰新为之檀,越氏梁邹张封公也。庵外有农三五家,悬崖置屋僧之园。丁佃夫也。崖下有水,四时清澈掬而饮之,若琼桨然,自兴上人没而水涸。《重修范公祠记》申时行
济南之属邑邹平治,中有山隆然负阳而抱阴,绵亘耸拔于两山之间者,长白山也。山之前有溪渊,然而渟泓其左有泉。滃然而涌出,丛林蔚荟枕山而带溪者,醴泉寺也。去寺不数,武庙宇岿,然言言翼翼。肖像而俎豆,其中者宋范文正公祠也。盖闻父老言公自吴中,从母之长山读书,山中尝见白鼠,探其穴得金。不取去之日,以告守僧,僧得金。遂拓其寺,公仕宋为名臣,称百代殊绝人物,而兹山其藏修之地。人所景行而仰止斯寺,所以存而祠所繇建也。祠刱于至元间,岁久芜废。正德中,宪副王君哲重建于寺之南,南向益以祭田,距今垂百年矣。漂摇摧剥浸失旧观,干是户部郎新城王君昆季以尝读书,其中乃率其子弟及乡之人,倡义修葺而邹平。令王侯点章丘,令游侯汉龙各出资佐之殿堂。门庑黝垩丹漆咸复其故。以某月日兴事某月日竣工。工部公以使事来吴属。余记余按宋史公风节,在朝廷威名,在疆圉循良之。政在都国仁恩,义泽在乡里与族之人,而其经世大旨曰,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公之希古圣贤,身任天下之重者。以此然天圣,庆历之间,公尝进百官图。对天章阁经略,西夏所谓振耻扶敝,规政之阙,失折冲禦侮于行间,盖蒿目怵心深思,而极虑忧未尝一日释于怀。而公执政无何,再遭贬谪,朋党之论遂起,方召用。而捐馆舍香山绿野之致茫乎,无闻。则公所谓乐者,固未尝一日。目睹之而身遘之也。古之大臣肩鸿钜,而历险艰,能必之己而不能必之。天类如此。虽然秉彝好德之心,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不以更世易代而沦没。公逝且数百年,而纯忠大节崇德茂,勋使山陬海澨衿绅袯襫之伦,家讴而里诵,即蘧庐暂寄,唔咿呫哔之区,方且慕循其迹,想见其风采。顾瞻祠宇彽徊而不能去,盖金石可销,陵谷可徙,而功名不可灭名者,造物之所宝也。限公以一时有涯之乐,而𢌿公以百世无涯之名,所谓天笃之者,非邪公所至。有祠几满天下,而此则齐鲁之乡,古所称娴。于文学斌,斌质行者将无,有闻公之风而起。绍明其学术而兴建事功庶几,先忧后乐之遗范者乎,是公之功德奕,世而弥光也。夫酬德而报功者,祠也。公之祠与溪山而并,永也固宜。《仙灯记》张延登
会仙山在邹平西南十五里,旧传月重三有仙灯见。金母祠前,先祖封吏部郎叠峰翁曾见之。庚申春,余自京请沐归,道人陈六吉来谓曰:仙灯近年数见。兹维其时,盍往观之,遂约友人同往。时桃杏花盛开,烂灼山谷,士女裹粮不绝日,夕至山前,翠微之上书堂小憩。度漏下可二鼓出祠,后半里露坐候望。时四野昏黯,狂飔忽作,道人曰:风伯戒途灯兆也。良久,无所睹。余意倦欲返,一僧忽呼佛曰:彼非灯乎,余瞥视则见一灯色如白镠,自西向东去。山不二尺许,飘渺行如人导者,已悬空如月,渐如星而没,方共称异。友人噱呼曰:西南雾中红莲花现。余错愕不及视,叹咤间忽见谷口烂烂如列星,无何山顶放大光明高千馀丈。萤红爝燄朱烬煇煇,千枝万缕如缨络、如幢幡、如羃、如屏,合而忽迸,非烟、非云、烛龙吐照,翳阳复旭,莫得而名状之矣。从人诵佛山谷响答咫尺,身在蓬瀛不知奇遇之至是也。次早,山上道士至云山顶,百馀人见山南灯,及问以山顶灯不知也。盖山上人身处灯中,不自见。正如余处山下,又不能见山南灯也。如意宝珠四面满光,随人照取耳。余考传记,蛾眉山中,天晴云涌银涛,五釆如轮,谓之佛见。夜半有光熠熠,来自天际,谓之圣灯,岂其是耶。然竟不知其何理。友人曰:揖金母拜木公人不识,惟张子房知之。余逊谢,因图而为之记。《长白祠记》前人
邹平邑南十里许,层峦叠嶂,绵亘如翠屏者,长白山也。元有张公临者,字慎,与尝读书山中,淹贯经史,教授生徒,千里负笈,三徵不起,称长白先生。明兴,建徵士坊以旌之。县东七里,相传为先生读书故址。成化间,县尹李公即其地建祠,延登曰:余生也晚,闻见浅眇。先生善言遗行,搜罗无所表见。惟元太史明善为先尹完颜去思碑,内称与齐处士张临善,及阅杨廉夫集,载先生至元间,由丘园官至祭酒,状元张梦臣、中丞张朴、大参张诚等,皆先生门人之显者。岂先生初年于顺帝徵荐儒臣,不得已暂出。后见世乱,遂弃官归。如晋陶靖节者哉。不然,元太史与先生同时国初,去元未久,何称处士徵士。里人高其义,至今不忘也。余一日登长白山五龙池,上有三贤祠,中祀伏生范文正公,并先生而三夫。伏生口授遗经,羽翼绝学,希文流寓醴泉,后相宋室,厥功烂焉。两公诚为不朽。先生遗荣归野,授徒自乐,不必著述乎文章,声施于竹帛,而惟自甘澹静恬,让处夷然。托行隐君子之列焉,百世之下闻风,而俎豆之古,称太上立德,岂其人与。长白山部艺文二〈诗〉
《望长白山纪怀》明·薛瑄
山回长白重经过,十世怀贤意若何。饭粥事空荒古寺,读书声歇暗烟萝。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向晚凭谁话忧乐,柏台风静月明多。《长白晴岚》张公直
红崖翠巘画屏幽,隐隐岚光豁醉眸。满涧碧流寒漱玉,一川烟树冷涵秋。山花无主开连野,林鸟多情语不休。惆怅诗成归路晚,海蟾飞影过西楼。《寻醴泉寺旧迹》王象春
佛日昙云奈老何,残碑世代苦敲磨。殿头宝志身犹活,墙下贞元字未磨。松干不如苔绣古,诗题争似鸟声多。太平渐入兵戈里,神物何神与护呵。《再游醴泉寺》前人
十年踪迹了无凭,寺有前缘得再登。屋后半枯红叶树,廊西已尽白头僧。如人老石疑能语,过夜寒云结作冰。更约明春三月雨,桃花满涧蹑垂藤。《醴泉寺》杨梦衮
东风吹雨入仙家,何物绯桃绽彩霞。地暖由来花烂熳,林深一任月横斜。千寻绝壁猿啼树,百道清泉客试茶。坐对山僧倾斗酒,寒云片片绕袈裟。其二 前人
空山寂历晚烟消,策杖翛然过小桥。云水争开摩诘画,风林漫挂许由瓢。禅方夜静天光渺,樵径霜清木叶凋。归到洞窗谁作侣,懒残好把芋重烧。
《秋初登长白山》刘一相
长白山色连溟涬,遥天流览将搜并。左挥沧海浸青齐,右招欲扪华山顶。潴水风清作镜摇,掩映三峰势如鼎。紫气黄华郁且芬,玉露深秋好注茗。朅来彷佛历太清,逍遥六幕游仙迥。年去年来只此山,领略烟霞神炯炯。沆瀣堪从肺腑收,幻景茫茫常自醒。《范公祠》陆釴
寺门烟雾藤萝障,丞相祠堂松桧开。地涌灵泉千涧落,僧传香火百年来。调羹业著留青史,洗墨池空长碧苔。夜静孤峰明月上,钟声偏到读书台。长白山部纪事
《长山仙释志》:晋元阳子,长白山人,得《金碧潜通》一书于伏生墓中,衍为还丹诀,修真于华阳宫。十九年,仙去,在山时,人不见其饮食,惟昼夜燃香,香不用火,而气味达于城市。《魏书·辛子馥传》:长白山连接三齐,瑕丘之界,多有盗贼。子馥受使检覆,因辨山谷要害,宜立镇戍之所。又诸州豪右,在山鼓铸,奸党多依之,又得密造兵仗,亦请破罢诸冶。朝廷善而从之。
《长山兵燹志》:隋大业六年,邹平人王簿据长白山,啸聚剽掠。十二年,王世充率师破之。
《长山人物志》:宋范仲淹,字希文,本苏州人。幼孤受抚于长山,朱氏因名朱悦,举进士。始复原姓名,初年修学于长白山酿泉僧舍,日作粥一器,画四块。早晚断齑啖之,一日得窖金,覆之不取,亦不言。后公为西夏帅,寺废于火。僧诣公乞助,公告以埋金处,发之,得赀数万,寺得再兴。后公帅青州道,经长山,父老迎于城西,礼恭甚,因名其地曰礼恭坡。《章丘县志》:长白山寺内,有范公仲淹祠,旧说公母嫁齐居秋口,公读书此山,相去百里,往来省亲劬甚。后知青州。优人戏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口到长山一百。公悲感不自胜。秋口在今颜神镇。
《历城县志》:宋末,长白山寇李全雄兵五万,据有全齐。金、元、宋三国视其左右,顾以为重轻。皆其妖妇杨妙真所为。及败,乃曰:梨花鎗,二十年无敌于天下,非战之罪也。
长白山部杂录
《太平御览》:长白山,陈仲子夫妻隐处。郭氏《述征记》曰:长白山能兴云雨,西南有大湖山,二山并有石室,败赤漆船,上有记皆谓尧时物。长白山部外编
《酉阳杂俎》:长白山,古肃然山也。〈一作萧慎〉岘南有钟鸣,燕世桑门释惠霄者,自广固至此岘听声,稍前忽见一寺门宇炳焕,遂求中食。见一沙弥,乃摘一桃与霄,须臾又与一桃,语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顾,失寺。至广固,见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霄始知二桃兆二年也。长白山西有魏夫人墓,魏孝昭之世,搜扬天下才俊。清河崔罗什,弱冠,有令望,被徵诣州。夜经于此,忽见朱门粉壁,楼台相望。俄有一青衣出,语什曰:女郎须见崔郎。什恍然下马,入两重门,内有一青衣,通问引前,什曰:行李之中,忽蒙厚命,素既不叙,无宜深入。青衣曰:女郎乃平陵刘府君之妻,侍中吴质之女,府君先行,故欲相见。什遂前入就床坐,其女在户东立,与什叙温凉,室内二婢,秉烛,呼一婢,令以玉夹膝置什前,什素有才藻,颇善风咏,虽疑其非人,亦惬心好也。女曰:比见崔郎息驾庭树,嘉君吟啸,故欲一叙玉颜。什遂问曰:魏帝与尊公书称为元城,令然否。女曰:家君元城之日,妾生之岁。什乃与论汉魏时事,悉与魏史符合,言多不能备载。什曰:贵夫刘氏,愿告其名。女曰:狂夫刘孔才之第二子,名瑶,字仲璋,比有罪,被摄,乃去,不返。什乃下床,辞出。女曰:从此十年,当更相逢。什遂以玳瑁簪留之,女以指上玉环赠什。什上马行数十步,回顾,乃一大冢。什届历下,以为不祥,遂请僧为斋以环布施。天统末,什为王事所牵,筑河于垣冢。〈一作垣家〉遂与幕下话斯事于济南奚叔布,因泣下,曰:今岁是十年,可如何也。作罢,什在园中食杏,惟云:报女郎信。俄即去食一杏,未尽而卒。什十二为郡功曹,为州里推重。及死,无不伤叹。
平原县西十里,旧有杜林,南燕太上时,有邵敬伯者,家于长白山。有人寄敬伯一函书,言:我,吴江使也,令吾通问于济伯,今须过长白,幸君为通之。仍教敬伯,但于杜林中,取树叶投之于水,当有人出。敬伯从之,果见人引入,敬伯惧水,其人令敬伯闭目,似入水中,豁然宫殿宏丽,见一翁,年可八九十,坐水晶床,发函开书曰:裕兴超灭侍卫者,皆圆眼,具甲胃。敬伯辞出,以一刀赠敬伯,曰:好去,但持此刀,当无水厄矣。敬伯出,还至杜林中,而衣裳初无沾湿。果其年宋武帝灭燕。敬伯三年居两河间,夜中忽大水,举村俱没。唯敬伯坐一榻床,至晚著岸,下看之,乃是一大鼋也。敬伯死,刀亦随失。世传杜林下有河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