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三百二十五卷目录
医部汇考三百五
虚劳门三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 论脉 辨爪 论治 辨似损非损 虚损危候 论难经损證〉
方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天雄散 薯蓣丸 酸枣汤 大黄䗪虫丸 千金翼炙甘草汤 肘后獭肝散 天灵明月丹 地黄煎丸 补肝汤 千里流水汤 栀子汤 巴戟 天酒 五加酒 天门冬大煎 填骨万金煎 又方 小鹿骨煎 地黄小煎 陆抗膏 又方 补虚方 乾地黄圆 茯苓补心汤 牛髓圆 太补心汤 温脾圆 麻豆散 又 方 补肺汤 又方 又方 又方 建中汤 又方 大建中汤 小建中汤 前胡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汤 乐令黄芪汤 肾沥汤 增损肾沥汤 五补汤 人参汤 内补散 肾沥散 钟乳散 石苇圆 五补圆 无比薯蓣圆 大薯蓣圆 肾气圆 八味肾气圆 黄芪圆 神化圆 三仁九子圆 填骨圆 通明圆 补虚益精大通圆 乾 地黄圆 崔平世方 石英煎〉
虚劳门三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 论脉 辨爪 论治 辨似损非损 虚损危候 论难经损證〉
方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天雄散 薯蓣丸 酸枣汤 大黄䗪虫丸 千金翼炙甘草汤 肘后獭肝散 天灵明月丹 地黄煎丸 补肝汤 千里流水汤 栀子汤 巴戟 天酒 五加酒 天门冬大煎 填骨万金煎 又方 小鹿骨煎 地黄小煎 陆抗膏 又方 补虚方 乾地黄圆 茯苓补心汤 牛髓圆 太补心汤 温脾圆 麻豆散 又 方 补肺汤 又方 又方 又方 建中汤 又方 大建中汤 小建中汤 前胡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汤 乐令黄芪汤 肾沥汤 增损肾沥汤 五补汤 人参汤 内补散 肾沥散 钟乳散 石苇圆 五补圆 无比薯蓣圆 大薯蓣圆 肾气圆 八味肾气圆 黄芪圆 神化圆 三仁九子圆 填骨圆 通明圆 补虚益精大通圆 乾 地黄圆 崔平世方 石英煎〉
艺术典第三百二十五卷
医部汇考三百五
虚劳门三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论虚损病源》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且心为君主之官,一身生气所系,最不可伤,而人多忽之而不知何也?夫五脏之神,皆禀于心,故忧生于心,肺必应之,忧之不已,而戚戚幽幽,则阳气日索,营卫日消,劳伤及肺,弗亡弗已。如《经》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之类,无非虑竭将来,追穷已往,而二阳并伤,但其潜消暗烁于冥冥之中,人所不觉,而不知五脏之伤,惟心为本,凡值此者,速宜舒情知命,力挽先天。要知人生在世,喜一日则得一日,忧一日则失一日,但使灵明常醒,尚何尘魔敢犯哉?及其既病,而用参芪归朮益气汤之类,亦不过后天之末著耳。知者,当知所先也,喜因欲遂而发,若乎无伤,而《经》曰:喜伤心,又曰:暴喜伤阳,又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又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盖心藏神,肺藏气,二阳脏也。故暴喜过甚则伤阳,而神气因以耗散,或纵喜无节,则淫荡流亡,以致精神疲竭,不可救药。或偶尔得志,则气盈载满,每多骄恣傲慢,自取败亡,而莫知其然者多矣。然则喜为人所忽,而犹有不可忽者如此。
思本乎心,《经》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此伤心则然也。然思生于心,脾必应之,故思之不已,则劳伤在脾。《经》曰:思伤脾,又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凡此为病,脾气结则为噎膈,为呕吐,而饮食不能运,食不运则血气日消,肌肉日削,精神日减,四肢不为用而生胀满泄泻等證,此伤心脾之阳也。夫人孰无思,而苦思难释,则劳伤至此,此养生者所当戒也。然思本伤脾,而忧亦伤脾,《经》曰: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盖人之忧思,本多兼用,而心脾肺所以并伤,故致伤上焦阳气,而二阳之病,发自心脾,以渐成虚劳之證者,断由乎此。
淫欲邪思,又与忧思不同,而损惟在肾。盖心耽欲念,肾必应之,凡君火动于上,则相火应于下。夫相火者,水中之火也,静而守位,则为阳气,炽而无制,则为龙雷,而涸泽燎原,无所不至。故其在肾,则为遗淋带浊,而水液渐以乾枯,炎上入肝,则逼血妄行,而为吐为衄,或为营虚筋骨疼痛,又上入脾,则脾阴受伤,或为发热而饮食悉化痰涎,再上至肺,则皮毛无以扃固,而亡阳喘嗽,甚至喑哑声嘶,是皆无根虚火,阳不守舍,而光燄诣天,自下而上,由肾而肺,本源渐槁,上实下虚,是诚剥极之象也。凡师尼室女失偶之辈,虽非房室之劳,而私情系恋,思想无穷,或对面千里,所愿不得,则欲火摇心,真阴日削,遂致虚损不救。凡五劳之中,莫此为甚,苟知重命,慎毋蹈之!
七情伤肾,恐亦居多。盖恐畏在心,肾则受之,故《经》曰:恐伤肾,又曰:恐则精却,又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余尝诊一在官少年,因恐而致病,病稍愈而阳痿,及其病复终,不可疗。又尝见猝恐者,必阴缩或遗尿,是皆伤肾之徵也。然恐固伤肾,而怒亦伤肾。《经》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背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是知盛怒不惟伤肝,而肾亦受其害也。
怒生于心,肝必应之,怒不知节,则劳伤在肝。《经》曰:怒伤肝,又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盖肝为阴中之阳脏,故肝之为病,有在阴者,有在阳者。如火因怒动而逼血妄行,以致气逆于上而胀痛喘急者,此伤其阴者也,又或气以怒伤,而木郁无伸,以致侵脾气陷,而为呕胀泄痛,食饮不行者,此伤其阳者也。然随怒随消者,未必致病,脏气坚固者,未必致病,惟先天禀弱而三阴易损者,使不知节,则东方之实,多致西方之败也。然怒本伤肝,而悲哀亦最伤肝。《经》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筋挛,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盖怒盛伤肝,肝气实也。悲哀伤肝,肝气虚也。但实不终实,而虚则终虚耳。虚而不顾,则必至劳损,而治当察其邪正也。
惊气本以入心,而实通于肝胆。《经》曰: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又曰: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此所以惊能动心,而尤能伤及肝胆,心为君主固不可伤,而胆以中正之官,实少阳生气所居,故十一脏阳刚之气,皆取决于胆,若或损之,则诸脏生气,因皆消索致败,其危立见。尝见微惊致病者,惟养心安神,神复则病自却。若惊畏日积,或一时大惊损胆,或致胆汁泄而通身发黄,默默无言者,皆不可救,论详疸门。
色欲过度者,多成劳损。盖人自有生以后,惟赖后天精气以为立命之本,故精强神亦强,神强必有寿。精虚气亦虚,气虚必多夭。其有先天所禀原不甚厚者,但知自珍,而培以后天,则无不获寿。设禀赋本薄,而且恣情纵欲,再伐后天,则必成虚损。此而伤生,咎将谁委?又有年尚未冠,壬水方生,保养萌芽,正在此日,而无知孺子,遽摇女精,余见苞萼未成,而蜉蝣旦暮者多矣,良可悲也!此其责不在孺子而在父师,使不先有明诲,俾知保生之道,则彼以童心,岂识利害,而徒临期恳祷,号呼悲戚,将何济于事哉!
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夫劳之于人,孰能免之?如奔走食力之夫,终日营营而未闻其病者,何也?贫贱之劳,作息有度,无关荣辱,习以为常,何病之有?惟安闲柔脆之辈,而苦竭心力,斯为害矣。故或劳于名利,而不知寒暑之伤形,或劳于色欲。而不知旦暮之疲困,或劳于游荡,而忍饥竭力于呼卢驰骤之场,或劳于疾病,而剥削伤残于无术庸医之手,或为诗书困厄,每缘萤雪成灾,或以好勇逞强,遂致绝筋乏力。总之不知自量,而务使勉强,一应妄作妄为,皆能致损。凡劳倦之伤虽曰在脾而若此诸劳不同,则凡伤筋伤骨,伤气伤血,伤精伤神,伤皮毛肌肉,则实兼之五脏矣。呜呼!嗜欲迷人,其害至此。其故则在但知有彼而忘其有我耳。广成子曰: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若此二言者,人因其简,故多易之,而不知养生之道,于此八字而尽之矣。顾可以忽之也耶。
一少年纵酒者多成劳损。夫酒本狂药,大损真阴,惟少饮之,未必无益,多饮之,难免无伤,而耽饮之则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矣。且凡人之禀赋,脏有阴阳,而酒之性质,亦有阴阳。盖酒成于酿,其性则热,汁化于水,其质则寒,若以阴虚者纵饮之,则质不足以滋阴而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而病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喘嗽躁烦狂悖等證,此酒性伤阴而然也。若阳虚者,纵饮之则性不足以扶阳,而质留为水,故寒者愈寒,而病为膨胀泄泻腹痛吞酸少食亡阳暴脱等證,此酒质伤阳而然也。故纵酒者既能伤阴,尤能伤阳,害有如此,人果知否?矧酒能乱性,每致因酒妄为,则凡伤精竭力,动气失机,及遇病不胜等事,无所不至,而阴受其损,多罔觉也。夫纵酒之时,固不虑其害之若此,及病至沉危,犹不知为酒困,故余详明于此,以为纵酒者之先觉云。
一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盖病有虚实,治有补泻,必补泻得宜,斯为上工。余见世俗之医,固不知神理为何物,而且并邪正缓急,俱不知之,故每致伐人元气,败人生机,而随药随毙者,已无从诉,其有幸而得免,而受其残剥,以致病后多成虚损而不能复振者,此何以故也?故凡医有未明,万毋轻率,是诚仁人积德之一端也。至若失于调治,致不能起,则俗云:小孔不补,大孔叫冤苦,亦自作之而自受之耳,又何尤焉?
凡虚损之由,具道如前,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故或先伤其气,气伤必及于精,或先伤其精,精伤必及于气,但精气在人,无非谓之阴分,盖阴为天一之根,形质之祖,故凡损在形质者,总曰阴虚,此大目也。若分而言之,则有阴中之阴虚者,其病为发热躁烦,头红面赤,唇乾舌燥,咽痛口疮,吐衄便尿血,大便燥结,小水痛涩等證。有阴中之阳虚者,其病为怯寒憔悴,气短神疲,头运目眩,呕恶食少,腹痛飧泄,二便不禁等證,甚至欬嗽吐痰,遗精盗汗,气喘声瘖,筋骨疼痛,心神恍惚,肌肉尽削,梦与鬼交,妇人月闭等證。则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总由真阴之败耳。然真阴所居,惟肾为主,盖肾为精血之海,而人之生气,即同天地之阳气,无非自下而上,所以肾为五脏之本。故肾水亏则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肾水亏则水不归源而脾痰起;肾水亏则心肾不交而神色败;肾水亏则盗伤肺气而喘嗽频;肾水亏则孤阳无主而虚火炽。凡劳伤等證,使非伤入根本,何以危笃至此,故凡病甚于上者,必其竭甚于下也。余故曰:虚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穷而至此,吾末如之何也矣。所贵乎君子,知其微而已。
凡损伤元气者,本皆虚證,而古方以虚损劳瘵,各分门类,则病若有异,亦所宜辨。盖虚损之谓,或有发见于一證,或有困惫于暂时,凡在经在脏,但伤元气,则无非虚损病也。至若劳瘵之有不同者,或以骨蒸,或以乾嗽,甚至吐血吐痰,营卫俱败,尪羸日甚,此其积渐有日,本末俱竭而然。但虚损之虚,有在阴分,有在阳分。然病在未深,多宜温补,若劳瘵之虚,深在阴中之阴分,多有不宜温补者。然凡治虚證宜温补者,病多易治,不宜温补者,病多难治,此虚劳若乎有异,而不知劳瘵之损,即损之深而虚之甚者。耳凡虚损不愈,则日甚成劳矣,有不可不慎也。
虚损两颧红赤或唇红者,阴虚于下,逼阳于上也。仲景曰:其面戴阳者,下虚故也。虚而多渴者,肾水不足,引水自救也。喑哑声不出者,由肾气之竭,盖声出于喉而根于肾,《经》曰:内夺而厥,则为瘖俳,此肾虚也。虚而喘急者阴虚,肺格气无所归也,喉乾咽痛者,真水下亏,虚火上浮也。不眠恍惚者,血不养心,神不能藏也。时多烦躁者。阳中无阴,柔不济刚也。易生嗔怒,或筋急酸痛者,水亏木燥,肝失所资也。饮食不甘,肌肉渐削者,脾元失守,化机日败也。心下跳动,怔忡不宁者,气不归精也。《经》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盗汗不止者,有火则阴不能守,无火则阳不能固也。虚而多痰,或如清水,或多白沬者,此水泛为痰脾,虚不能制水也。骨痛如折者,肾主骨,真阴败竭也。腰胁痛者,肝肾虚也。膝以下冷者,命门衰绝,火不归源也。小水黄涩淋沥者,真阴亏竭,气不化水也。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凡阳虚之人,因气虚也。阳气既虚,即不能嚏。仲景曰: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故凡以阳虚之證而忽见嚏者便有回生之兆。
《论脉》
虚损之脉,凡甚急甚数,甚细甚弱,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弦甚紧,甚洪甚实者皆劳伤之脉。然无论浮沉大小,但渐缓则渐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甚,数甚者,病必危。若以弦细而再加紧数,则百无一生矣。《要略》曰:脉芤者为血虚,沉迟而小者为脱气,大而无力为阳虚,数而无力为阴虚,脉大而芤者为脱血,平人脉大为劳,虚极亦为劳,脉微细者盗汗,寸弱而软为上虚,尺弱软涩为下虚,尺软滑疾为血虚,两关沉细为胃虚。
《脉经》曰:脉来软者为虚,缓者为虚,微弱者为虚,弦者为中虚,细而微小者,气血俱虚。
《辨爪》
凡劳损之病,本属阴虚,阴虚必血少,而指爪为精血之馀,故凡于诊候之际,但见其指爪乾黄,觉有枯槁之色则其发肤营气,具在吾目中矣。此于脉色之外,便可知其有虚损之候,而损之微甚,亦可因之以辨也。《论治》
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七伤,證有营卫脏腑,总之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凡病有火盛水亏,而见营卫燥,津液枯者,即阴虚之證也。有水盛火亏,而见脏腑寒,脾肾败者,即阳虚之證也。此惟阴阳偏困所以致然。凡治此者,但当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馀。夫既缘虚损,而再去所馀,则两败俱伤矣,岂不殆哉?惟是阴阳之辨,犹有不易,谓其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其有似阳非阳,似阴非阴者,使非确有真见,最易惑人,此不可不详察也。且复有阴阳俱虚者,则阳为有生之本,而所重者,又单在阳气耳。知乎此,则虚损之治,如指诸掌矣。阳虚者多寒,非谓外来之寒,但阳气不足,则寒生于中也。若待既寒,则阳已败矣。而不知病见虚弱而别无热證者,便是阳虚之候,即当温补元气,使阳气渐回,则真元自复矣。盖阳虚之候,多得之忧愁思虑以伤神,或劳役不节以伤力,或色欲过度而气随精去,或素禀元阳不足而寒冷致伤等病,皆阳气受损之所由也。欲补阳气惟辛甘温燥之剂为宜,万勿兼清凉寒滑之品,以残此发生之气。如生地芍药天麦门冬沙参之属,皆非所宜,而石觓元参知檗芩连龟胶之类,则又切不可用。若气血俱虚者,宜大补元煎,或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五脏俱虚,宜平补者,五福饮。命门阴分不足者,左归饮,左归丸。命门阳分不足者,右归饮,右归丸。气分虚寒者,六气煎。脾肾阴分虚寒诸变不一者,理阴煎。三焦阳气大虚者,六味回阳饮。气虚脾寒者,一气丹。胃气虚寒者,温胃饮,理中汤。血虚寒滞者,五物煎。
阴虚者多热,以水不济火,而阴虚生热也。此病多得于酒色嗜欲,或愤怒邪思,流荡狂劳,以动五脏之火,而先天元阴不足者,尤多此病。凡患虚损而多热多燥,不宜热食者,便是阴虚之候。欲滋其阴,惟宜甘凉醇静之物。丹阴中有火者,大忌辛温,如乾姜桂附破故纸白朮苍朮半夏之属,皆不可轻用。即如人参黄芪枸杞当归杜仲之类,是皆阴中有阳,亦当酌宜而用之。盖恐阳旺则阴愈消,热增则水益涸耳。然阴虚者因其水亏,而水亏者又忌寒凉,盖苦劣之流,断非资补之物,其有火盛之甚,不得不从清凉者,亦当兼壮水之剂,相机閒用,而可止即止,以防其败,斯得滋补之大法。
虚损夜热,或午后发热,或喜冷便实者,此皆阴虚生热,水不制火也。宜加减一阴煎,若火在心肾而惊悸失志者,宜二阴煎。若外热不已而内不甚热,但宜补阴,不可清火,宜一阴煎,或六味地黄汤。有元气不足而虚热不已者,必用大补元煎,庶乎久之自愈。虚损欬嗽,虽五脏皆有所病,然专主则在肺肾。盖肺为金脏,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则必痒,痒则必嗽,正以肾水不能制火,所以尅金,阴精不能化气,所以病燥,故为欬嗽喘促咽痛喉疮声哑等證。凡治此者,只宜甘凉至静之剂,滋养金水,使肺肾相生,不受火制,则真阴渐复而嗽可渐愈。火盛者,宜四阴煎加减主之。火微者,宜一阴煎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兼受风寒而嗽者,宜金水六君煎,贝母丸,治嗽最佳。
虚损吐血者,伤其阴也。故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当察其有火无火,及火之微与甚而治之。凡火之盛者,以火载血上,而脉證之间,自有热證可辨,急则治标,此不得不暂用芩连栀檗竹叶童便之属,或单以抽薪饮徙薪饮之类主之。若阴虚而兼微火者,宜保阴煎,或清化饮,或加减一阴煎主之。血止即当养血,不宜过用寒凉也。若无实火而全属伤阴,则阴虚水亏,血由伤动,而为吐为衄者,此宜甘纯养阴之品,以静制动,以和治伤,使阴气安静,得养则血自归经,宜一阴煎六味地黄汤,或小营煎之类主之。若阴虚连肺而兼嗽兼血者,宜四阴煎加减主之。若因劳役别无火證,心脾肾三阴受伤而动血者,宜五阴煎五福饮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若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六脉无根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归源,真阳失守而然,宜右归饮加减主之,或八味地黄汤亦可。此惟思虑劳倦过伤者,多有此證。若因劳倦而素易呕泻,多有脾不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阳饮大加白朮主之,万不可用凉药。若大吐大衄,而六脉细脱,手足厥冷,危在顷刻,而血犹不止者,速宜用镇阴煎,其血自止。若血脱至甚,气亦随之,因至厥逆昏愦者,速当益气以固生机,宜六味回阳饮,或四味回阳饮主之。若再用寒凉即死。总之失血吐血,必其阴分大伤,使非加意元气,培养真阴,而或专用寒凉,则其阴气愈损,血虽得止,而病必日败矣。
虚损伤阴,本由于五脏,虽五脏各有所主,然五脏證治,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如诸气之损,其治在肺,神明之损,其治在心,饮食肌肉之损,其治在脾,诸血筋膜之损,其治在肝,精髓之损,其治在肾,此其可分者也。然气主于肺而化于精,神主于心而化于气,肌肉主于脾而土生于火,诸血藏于肝而血化于脾胃,精髓主于肾,而受之于五脏,此其不可分者也。及乎既甚,则标本相传,连及脏腑,此又方之不可执言也。故凡补虚之法,但当明其阴阳升降寒热温凉之性,精中有气,气中有精之因,且凡上焦阳气不足者,必下陷于肾也,当取之至阴之下,下焦真阴不足者,多飞越于上也,可不引之归源乎?所以治必求本,方为尽善。然余用补之法,则悉在新方八略八阵中,惟细察之,可得其概。其有诸證未备者,如遗精梦泄,声哑盗汗,及妇人血枯经断等證,但于各门求之,则无不俱有照应。
《辨似损非损》
凡似损非损之證,惟外感寒邪者乃有之。盖以外邪初感,不为解散,而误作内伤,或用清凉,或用消导,以致寒邪郁伏,久留不散,而为寒热往来,或为潮热欬嗽其證则全似劳损,若用治损之法以治此證,则滋阴等剂,愈以留邪?热蒸既久,非损成损矣。余尝治愈数人皆其證也。欲辨此者但当详察表里,而审其致病之由,盖虚损之證,必有所因,而外感之邪,其来则骤,若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则热退,无汗则复热,或见大声欬嗽,脉虽弦紧而不甚数,或兼和缓等證,则虽病至一两月,而邪有不解,病终不退者,本非劳损,毋误治也。若寒热往来不止者,宜一二三四五柴胡饮,酌宜用之,或正柴胡饮亦可。若兼欬嗽者,柴陈煎。若脾肾气虚而兼欬嗽者,金水六君煎。或邪有未解而兼寒热者,仍加柴胡。《虚损危候》
凡虚损既成,不补将何以复?而有不能服人参熟地及诸补之药者,此为虚不受补,何以望生,若劳损吐血失血之后,嗽不能止而痰多甚者,此以脾肺虚极,饮食无能化血,而随食成痰,此虽非血,而实血之类也。《经》曰:白血出者死,故凡痰之最多最浊者不可治,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其有不得左右眠而认边难转者,此其阴阳之气,有所偏竭而然多不可治。凡病虚损者,原无外邪,所以病虽至困,终不愦乱。其有患虚證,别无邪热,而谵妄失伦者,此心脏之败,神去之兆也,必死。
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此肺脏之败也必死。
劳损肌肉脱尽者,此脾脏之败也,必死。
筋为疲极之本,凡病虚损者,多有筋骨疼痛,若痛有至极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荣筋此肝脏之败也必死。
劳损既久,再及大便泄泻不能禁止者,此肾脏之败也必死。
《论难经损證》
按难经上损下损之说,其义极精,然有未尽者,犹宜悉也。盖凡思虑劳倦外感等證则伤阳,伤于阳者,病必自上而下也。色欲醉饱内伤等證则伤阴,伤于阴者,病必自下而上也。如《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之类,此即自上而下者也。又《经》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即自下而上者也。盖自上而下者,先伤乎气,故一损损于肺,则病在声息肤腠;二损损于心,则病在血脉颜色;三损损于胃,则病在饮食不调;四损损于肝,则痛为瘈疭疼痛;五损损于肾,则病为骨痿,二便不禁。此先伤于阳,而后及乎阴,阳竭于下,则孤阴无以独存,不可为也。自下而上者,先伤乎精,故一损损于肾,则病为泉源乾涸;二损损于肝,则病为血动筋枯;三损损于脾,则痛为痰涎壅盛;四损损于心,则病为神魂失守;五损损于肺,则病为喘急短气。此先伤乎阴而后及乎阳,阴竭于上则孤阳无以独生,不可为也。故曰:心肺损而神衰肝肾虚而形敝,脾胃损而食饮不归血气凡明哲之士则当察所由而预防其渐,又何虚损之可虑?若待源流俱竭,而后归罪于药之不效医之不良此其愚也亦甚矣!方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仲景下同〉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甘草二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
天雄炮, 龙骨,各三两。 白朮八两, 桂枝六两。右四味,杵为散,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薯蓣丸
薯蓣三十分, 人参, 阿胶,各七分。 乾地黄,当归, 桂枝, 曲, 豆黄卷,各十分。 麦门冬,防风, 芎藭, 芍药, 白朮, 杏仁,各六分。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大枣百枚为膏。乾姜三分, 白蔹二分, 甘草二十八分。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酸枣汤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 白茯苓,芎藭,各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大黄䗪虫丸
大黄蒸十分, 乾地黄十两, 黄芩二两, 桃仁,杏仁, 虻虫, 蛴螬,各一升。 白芍药四两,甘草三两, 乾漆一两, 水蛭百枚, 䗪虫半升。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千金翼炙甘草汤
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麻仁,各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生地一斤,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一门相染。獭肝一具。
右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天灵明月丹〈华佗下同〉
治传尸。雄黄, 木香,各半两。 𪔀甲制, 轻粉,各一分。兔粪二两, 天灵盖炙一两。
右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黄半两,熬膏,入前药,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传尸劳肌瘦面黄,呕吐欬嗽不定,先烧安息香,令烟尽吸之不嗽非传尸也,不可用此药。若烟入口欬而不能禁止乃传尸也宜用此药。五更初服,勿使人知,以童子小便同酒共一盏,化一丸服之。如人行二十里,止吐出虫,其状如灯心而细长及寸,或如烂李,又如虾蟆,状各不同。未效,次日再服,以应为度。
地黄煎丸
解劳生肌进食活血养心。法酒二升, 生地汁, 杏仁汁, 生姜汁, 藕汁,薄荷汁,各五升。 鹅梨汁一升, 沙蜜四两。
右慢火熬成膏,入后药。
柴胡洗去芦三两, 木香, 人参, 茯苓, 山药,柏子仁微炒另研, 白朮, 枳壳浸去穰麸炒黄,远志去心,各一两。 秦艽洗去芦,二两。 桔梗,熟地酒浸一宿切焙,各四两。 麝香半两细研。
右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后甘草汤下二十丸。
补肝汤〈《千金方》下同〉
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冷发抢,心腹痛,目不明了。山茱萸, 甘草, 桂心,各三两。 桃仁, 柏子仁,细莘, 茯苓, 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四枚。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千里流水汤
治虚烦不得眠。麦门冬, 半夏,各三两。 茯苓四两, 秫米一斗,酸枣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黄芩, 远志,
蓖薢, 人参, 生姜,各二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扬万遍,澄清,取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栀子汤
治大下后,虚劳不得眠,剧者颠倒,懊憹欲死。大栀子十四枚, 豉七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气呕逆,加橘皮二两,亦可加生姜二两。
巴天酒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
巴戟天, 牛膝, 枸杞根白皮, 麦门冬, 地黄,防风,各二斤。
右六味,并生用。无生用乾者亦得。㕮咀,以酒一石四斗,浸七日,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续,勿至醉吐,慎生冷猪鱼油蒜。春七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先患冷者,加乾姜桂心各一斤。好忘加远志一斤,大虚劳加五味子苁蓉各一斤。阴下湿,加五加根皮一斤,石斛一斤。每加一斤药,加酒七升,每年九月中旬即合,入十月上旬即服。设服馀药,以此酒下之,大妙。滓曝乾捣为末,以此酒服方寸匕,日三益佳。常服加甘草十两,佳虚劳加黄芪一斤。
五加酒治虚劳不足
五加皮, 枸杞根白皮各一斗。
右二味㕮咀,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曲一斗,馀三斗用拌饭下米多少,如常酿法,熟压取服之,多少任性,禁如药法,倍日将息。
天门冬大煎
治男子五劳七伤八风十二痹,伤中六极。天门冬, 生地黄,各切三斗半,捣压尽取汁。
獐骨一具捣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白蜜,酥,各三升并炼。 枸杞根切三斗净洗,以水二石五,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右六味,内大斗铜器中,微火先煎门冬地黄汁减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后件散药,煎取一斗,内铜器重釜煎,令隐掌可丸如梧子大,平旦空腹酒
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酢滑猪鸡鱼蒜油面等,须择四时王相日修合散药如左:
茯苓, 桂心, 白朮, 萎蕤, 五加皮, 菖蒲,远志, 泽泻, 薯蓣, 人参, 柏子仁, 石斛,牛膝, 杜仲, 细莘, 独活, 覆盆子, 胡麻子,枳实, 芎藭, 大豆黄卷, 黄芪, 苁蓉, 续断,狗脊, 蓖薢,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石南,各二两。 阿胶十两, 甘草六两, 蜀椒,薏苡仁一升, 鹿角胶五两, 蔓荆子三两,
大枣一百枚煮作膏。
右三十八味,治下筛内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涩,去柏子仁,加秦艽二两,乾地黄六两。阴痿失精,去萎蕤,加五味子二两。头风,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风各二两。小便利阴气弱,去细莘防风,加山茱萸二两。腹中冷,去防风加乾姜二两,此煎九月下旬采药,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腊日合者,经夏至七月下旬止。若经夏不坏,于舍北阴处,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药中,上加沙覆之。女人先患热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填骨万金煎
治内劳少气,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生地黄三十斤取汁, 肉苁蓉, 甘草, 牛髓,阿胶,各一斤。 麦门冬, 乾地黄,各二斤。 乾姜,桑根白皮, 茯苓, 桂心,各八两。 人参, 桔梗,五味子, 附子炮,各五两。 石斛一斤五两,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大枣一百五十枚,
麻子仁三升, 当归十四两, 乾二十两。蜀椒四两。
右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内桑根白皮麻子仁枣胶为刻识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绞去滓,内蜜髓地黄汁汤,上铜器煎,内诸药末,半日许,令可丸止,大瓮盛,饮吞如弹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热煮煎转味,可以蜜地黄汁和诸药成末,为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止,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治男子风虚劳损兼时气。甘草一斤, 右觓, 防风, 苁蓉, 茯苓, 人参,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桂心, 牛膝, 五味子,菟丝子, 巴戟, 芎藭,各三两,并为末。 生姜汁,胡麻,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各二升。 牛髓,白蜜, 生麦门冬汁,各三升。 生地骨皮切碎,生地黄汁,各一升。 丹参二两。
右二十二味,先煮地黄地骨皮胡麻汁减半,内牛髓蜜姜门冬各等汁,微火煎馀八升,下诸药散和令调,内铜钵中汤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
小鹿骨煎
治一切虚羸。鹿骨一具碎,〈一作骨〉 枸杞根切二升,
右二味,各以水一斗,别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日二服尽好将慎。
地黄小煎
治五劳七伤,羸瘦乾削。乾地黄末一升, 胡麻油半斤, 白蜜二升,
猪脂一斤。
右四味,铜器中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稍加十丸,久久常服,大有所益。瘦黑者肥充。
陆抗膏
治虚冷枯瘦,身无精光,虚损诸不足。牛髓, 羊脂,各二升。 酥, 生姜汁, 白蜜,各三升。
右五味,先煎酥令熟,次内姜汁,次内蜜,次内羊脂牛髓,微火煎,三上三下,令姜汁水气尽,即膏成,搅令凝止,温酒服,不限多少,令人肥健发热也。
又方
治五劳七伤。白羊头蹄一具净治,更以草火烧令黄赤,以净绵急塞鼻及脑孔。 胡椒, 荜茇, 乾姜,各一两。
葱白一升, 豉二升。
右七味,先煮头蹄,半熟即内药,煮极烂,去药,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七具。忌生冷酢滑五陈。
补虚方
猪肚一具, 人参五两, 蜀椒, 乾姜,各一两半。葱白七两, 白粱米半升。右六味㕮咀,诸药令相得,和米内肚中,缝合勿泄气。水四斗半,缓火烂煮,空腹食,大佳。兼下少饭。
乾地黄圆
治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瘀血往来,脏虚不受谷,气逆不得食,补中理血。乾地黄三两, 当归, 乾姜, 麦门冬, 甘草,黄芩,各二两。 人参五分, 厚朴, 乾, 枳实,防风, 大黄, 细莘, 白朮,各一两。 茯苓五两,虻虫 ,䗪虫,各五十枚。 前胡六分。
右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稍加。
茯苓补心汤
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冷涎出,或汗出善忘恐走不定。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紫石英,
人参,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三两,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牛髓圆
通治百病,虚脊羸乏。牛髓, 羊髓, 枣膏, 白蜜, 酥,各一升。 芎藭,麦门冬, 桂心, 当归, 茯苓,〈一云茯神。〉 甘草,羌活,各三十铢。 乾地黄, 乾姜,各三十六铢。五味子, 人参, 防风,各一两。 细莘十八铢,白朮四十二铢。
右十九味,捣十四味,再筛别研,枣膏和散,次与诸髓蜜搅,令相得,内铜钵中,于釜沸汤中煎,取堪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大补心汤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四肢损变,气力颜色不荣。
黄芩, 附子,各一两。 乾地黄, 茯苓, 麦门冬,甘草, 桂心, 阿胶,各三两。 饴糖一斤, 半夏,远志, 石膏,各四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取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汤成下糖,分四服。
温脾圆
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黄檗, 大麦,糵 吴茱萸, 桂心, 乾姜, 细莘,附子, 当归, 大黄, 曲, 黄连,各一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
麻豆散
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大豆黄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右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又方
治骨蒸热羸瘦,烦闷短气,喘息鼻张,日西即发。龙胆, 黄连, 䒷蒌根,各四分。 芒硝二分,栀子十枚, 苦参, 大黄, 黄芩, 青葙子,
芍药,各二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二,以止为度。一方无苦参,已下止五味。
补肺汤
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言语失声,甚者吐血。五味子三两, 乾姜, 桂心, 䕀冬花,各二两。麦门冬一升, 大枣一百枚, 桑根白皮一斤。粳米二合。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专治肺气不足,欬逆上气,牵绳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苏子一升, 桑白皮五两, 半夏六两, 紫菀,人参,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两。 䕀冬花,射干,各半两。 麻黄, 乾姜, 桂心,各三两。
细莘一两半。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苁蓉, 白朮, 巴戟天, 麦门冬, 茯苓, 甘草,牛膝, 五味子, 杜仲,各八两。 生乾地黄五斤,车前子, 乾姜,各五两。
右十二味,治下筛,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治五劳六极,虚羸心惊,尪弱多魇,亡阳。茯苓四两, 甘草, 芍药, 桂心, 乾姜,各三两。大枣五枚, 远志, 人参,各二两。
右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建中汤
治五劳七伤,小腹急痛,膀胱虚满,手足逆冷,苦吐酸痰,呕逆泄下,少气,目眩耳聋,口焦,小便自利。胶饴半斤, 黄芪, 乾姜, 当归,各三两。 人参,半夏, 橘皮, 芍药, 甘草,各二两。 附子一两,大枣十五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汤成,下胶饴烊沸,分四服。
又方
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腹中悬急而有绝伤,外引四肢。生姜, 芍药, 乾地黄, 甘草, 芎藭,各五两。大枣三十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六升,渍一宿,明旦复以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无生姜,酒渍乾姜二两,一宿用之常行。此方神妙。
大建中汤
治虚劳寒澼,饮在胁下,决决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决决然也。有头并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痛目䀮䀮,惚惚多忘。蜀椒二合,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甘草二两,人参三两, 饴糖八两。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内糖温服七合。里急拘引,加芍药桂心各三两。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劳者,加黄芪一两。
小建中汤
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乾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皆如方治之。甘草二两, 桂心,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胶饴一升,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每服一升,日三。间三日,复作一剂,后可与诸丸散。
前胡建中汤
治大劳虚劣,寒热呕逆,下焦虚热,小便赤痛,客热上熏头目,及骨肉疼痛,口乾。前胡三两, 黄芪, 芍药, 当归, 白茯苓,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八两, 人参,白糖, 半夏,各六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内糖,分四服。
黄芪建中汤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 生姜, 桂去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内饴令消,温服一升,日三间。日可作,呕者,倍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四两佳。
黄芪汤
治虚劳不足,四肢烦疼,不欲食,食即胀,汗出。黄芪, 麦门冬, 芍药, 桂心,各三两。 甘草,当归, 五味子, 细莘, 人参,各二两。 生姜,半夏,各八两。 大枣二十枚, 白茯苓四两,
前胡六两。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日二服。
乐令黄芪汤
治虚劳少气,胸心淡冷,时惊惕,心中悸动,手脚逆冷,体常自汗,五脏六腑,虚损肠鸣,风湿荣卫不调,百病补诸不足,又治中风里急。黄芪, 人参, 橘皮, 当归, 桂心, 细莘,前胡, 芍药, 甘草, 麦门冬, 茯苓,各一两。生姜五两, 半夏二两半, 大枣二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肾沥汤
治虚劳损羸乏,欬逆气短,四肢烦疼,腰背相引痛,耳鸣面黧黯骨间热,小便赤黄,心悸目眩,诸虚乏。羊肾一具, 桂心一两, 磁石五两, 人参,
泽泻, 五味子, 甘草, 防风, 芎藭, 地骨皮,黄芪, 当归,各二两。 茯苓, 元参, 芍药,生姜,各四两。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去肾入药,煎取三升分,三服可常服之。
增损肾沥汤
治大虚不足,小便数,嘘吸焦燆引饮,膀胱满急,每年三伏中常服,此三剂于方中商量用之。羊肾一具, 麦门冬, 地骨皮, 人参, 石斛,泽泻, 䒷蒌根, 乾地黄,各四两。 远志, 生姜,甘草, 当归, 桂心, 桑白皮,〈一作桑寄生〉 茯苓,五味子,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肾取一斗二升,去肾内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五补汤
治五脏内虚竭,短气欬逆,伤损郁悒,下气通津液。五味子, 桂心, 甘草,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小麦,各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八两, 薤白,枸杞根白皮,各一斤。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口燥者,先煮竹叶一把,水减一升,去叶,内诸药煮。
人参汤
治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小腹急痛,宛转欲死,调中平脏理绝伤。人参, 当归, 芍药, 甘草, 生姜, 麦门冬,白糖, 桂心,各二两。 前胡, 茯苓, 五味子,蜀椒, 橘皮,各一两。 枳实三两, 大枣十五枚。
右十五味㕮咀,取东流水一斗半,渍药半日,用三年陈芦梢,煎取四升,内糖,复上火煎令十数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一服七八合。虽年盛而久羸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尔,药力不接,则不能救病,要用劳水陈芦,不则水强火盛猛,即药力不出也。
内补散
治五劳六绝,心伤者,令人善惊,妄怒无常;脾伤者,令人腹满喜噫,食竟欲卧,面目痿黄;肺伤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肝伤者,令人少血面黑;肾伤者,有积聚,小腹腰背满痹,欬唾,小便难。六绝之为病,皆起于大劳,脉虚外受风邪,内受寒热,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鸣,时时泄痢,或闭或利,面目肿,心下愦愦,不欲语,憎闻人声。乾地黄, 菟丝子, 山茱萸, 地麦,各五两。远志, 巴天,各半两。 麦门冬, 五味子,甘草, 人参, 苁蓉, 石斛, 桂心, 茯苓,
附子,各一两。
右十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无所禁。
肾沥散
治虚劳百病。羖羊肾一具,阴乾。 茯苓一两半, 五味子,
甘草, 巴天, 桂心, 石龙芮, 牛膝, 防风山茱萸, 乾姜, 细莘,各一两。 乾地黄, 人参,钟乳粉, 石斛, 菟丝子, 丹参, 肉苁蓉,
附子,各五分。
右二十味,治下筛,合钟乳粉和搅,更筛令匀,平旦清酒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再。
钟乳散
治五劳七伤,虚羸无气力伤极。钟乳六两,无问粗细,以白净无赤黄黑为上,铜铛中可盛二三斗,并取粟粗糖二合许,内铛中煮五六沸,乃内乳煮水,欲减又添如故,一晬时出,以煖水净淘之,曝乾,玉硾研,不作声止。重密绢水下澄取用,鹿角白者, 白马茎别捣, 硫黄别研, 石斛,铁精, 人参, 磁石, 桂心, 僵蚕,各一两。
蛇床仁三两。
右十一味为末,以枣膏和捣三千杵,酒服三十丸,如梧子,日再。慎房室及生冷,酢滑鸡猪鱼陈败。
石苇圆
黄帝问五劳七伤于高阳负。高阳负曰:一曰阴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阴消,五曰囊下湿,六曰腰〈一作胸〉胁苦痛,七曰膝厥痛,不欲行骨热,远视,泪出,口乾,腹中鸣,时有热,小便淋沥,茎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谓七伤。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此谓五劳。黄帝曰:何以治之?高阳负曰:石苇丸主之。石苇, 细莘, 礜石, 远志去心, 茯苓, 泽泻,菖蒲, 杜仲, 蛇床子, 肉苁蓉, 桔梗, 天雄,牛膝, 山茱萸, 柏子仁, 续断, 薯蓣,各二两。防风, 赤石脂,各三两。
右十九味为末,取枣膏如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三,七日愈,二十日百病除,长服良。
五补圆
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䀮䀮,心中喜忘,恍惚不定,夜卧多梦,觉则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乐,多有恚怒,房室不举,心腹胀满,四体疼痹吐酸,小腹冷,气尿有馀沥,大便不利。杜仲, 巴戟天,各六分。 人参, 五加皮, 天雄,五味子, 牛膝, 防风, 远志, 石斛, 薯蓣,狗脊,各四分。 乾地黄, 苁蓉,各十二分。 茯苓,菟丝子,各五分。 鹿茸十五分, 蓖薢, 蛇床子。石南, 白朮,各三分。 天门冬七分, 覆盆子,石龙芮,各八分。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有风加天雄芎藭当归黄芪五加皮石南茯神独活柏子仁白朮各三分。有气,加厚朴枳实橘皮各三分。冷加乾姜桂心吴茱萸附子细莘蜀椒各三分。泄精,加韭子白龙骨牡蛎鹿茸各三分。泄痢,加赤石脂龙骨黄连乌梅肉各三分。春依方服,夏加地
黄五分,黄芩三分,麦门冬四分,冷则去此,加乾姜桂心蜀椒各三分。若不热不寒,亦不须增损,直尔服之。三剂以上,即觉庶事悉佳。慎酢蒜鲙陈臭大冷,醉吐自外,百无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为度。
无比薯蓣圆
治诸虚劳百损。薯蓣二两, 苁蓉四两, 五味子六两, 菟丝子,杜仲,各三两。 牛膝, 山茱萸, 乾地黄, 泽泻,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各五两。
右十二味为末,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无所忌,惟禁酢蒜陈臭等物。服七日后,令人健,四体润泽,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体安和,音声清朗,是其验也。十日后长肌肉,其药通中入脑,鼻必酸疼,勿怪。若求大肥,加燉煌石膏二两。失性健忘,加远志一两。体少润泽,加柏子仁一两。
大薯蓣圆
治男子女人虚损伤绝,头目眩,骨节烦痛,饮食微少,羸瘦百病。大黄六分, 薯蓣, 附子, 人参, 泽泻,各五分。天门冬, 乾地黄, 黄芩, 当归,各十分。 乾漆,杏仁, 阿胶,各二分。 白朮, 白蔹, 桂, 芍药,石膏, 前胡, 桔梗, 乾姜,各四分。 五味子十六分, 甘草二十分, 大豆卷五分, 大枣一百枚。
右二十四味为末,蜜和枣膏,捣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渐增至十丸。
肾气圆
治虚劳肾气不足腰痛,阴寒,小便数,囊冷湿,尿有馀沥,精自出,阴痿不起,忽忽喜悲。乾地黄八分, 远志, 防风, 乾姜, 牛膝,
麦门冬, 萎蕤, 薯蓣, 石斛, 细莘, 地骨皮,甘草, 附子, 桂心, 茯苓, 山茱萸,各四两。苁蓉六分, 钟乳粉十分, 羖羊肾一具。
右十九味为末,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八味肾气圆
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乾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牡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右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黄芪圆
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肾气虚损,目视䀮䀮,耳无所闻。黄芪, 乾姜, 当归, 羌活,〈一作白朮〉 芎藭, 甘草,茯苓, 细莘, 桂心, 乌头, 附子, 乾地黄,防风, 人参, 芍药, 石斛, 苁蓉,各二两。
枣膏五合, 羊肾一具。
右十九味为末,以枣膏与蜜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无芎藭乾姜当归羌活,止十五味。
神化圆
治五劳七伤,气不足,阴下湿痒,或生疮,小便数有馀沥,阴头冷疼,失精自出,小腹急,绕脐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视漠漠,见风泪出,胫酸精气衰微,卧不欲起,手足厥冷,调中利食。苁蓉, 牛膝, 薯蓣,各六分。 续断, 山茱萸,大黄,各五分。 远志, 泽泻, 天雄, 柏子仁,菟丝子, 人参, 防风, 石斛, 䒷蒌根, 杜仲,黄连, 白朮, 甘草, 礜石, 当归,各一两。
桂心, 石南, 乾姜, 蛇床子, 赤石脂, 蓖薢,茯苓, 细莘, 菖蒲, 芎藭,各三分。
右三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三仁九子圆
治五劳七伤补益。酸枣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菟丝子, 菊花子,枸杞子, 蛇床子, 庵䕡子, 地肤子, 乌麻子,牡荆子, 〈缺一子〉 地黄, 薯蓣, 桂心,各二两。苁蓉三两,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夜一。
填骨圆
治五劳七伤,补五脏,除万病。石斛, 人参, 当归, 牡蒙, 石长生, 石苇,白朮, 远志, 苁蓉, 巴天, 紫菀, 茯苓,乾姜, 天雄, 蛇床子, 牛膝, 牡蛎, 附子,丹皮, 柏子仁, 甘草, 薯蓣, 阿胶, 乾地黄,五味子,各二两。 蜀椒三两。
右二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
通明圆
治五劳七伤六极,强力行事,举重,重病后,骨髓未满,房室,所食不消,胃气不平。麦门冬三斤, 乾地黄, 石苇,各一斤。 紫菀,五味子, 肉苁蓉, 甘草, 阿胶, 杜仲, 远志,茯苓, 天雄,各半斤。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苦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补虚益精大通圆
治五劳七伤百病。乾地黄八两, 乾姜, 当归, 石斛, 肉苁蓉,天门冬, 白朮, 甘草, 芍药, 人参,各六两。麻子仁半两, 紫菀茸, 大黄, 黄芩,各五两。蜀椒三升, 防风四两, 茯苓, 杏仁,各三两。白芷一两,
右十九味为末,白蜜枣膏,丸如弹子,空腹服一丸日二,服十日效。
乾地黄圆
治五劳七伤六极,脏腑虚弱,饮食不下,颜色黧黯,八风所伤,补虚益气,进食,资颜色,长阳。乾地黄, 茯苓, 天雄,各七分。 蛇床子六分,桂心, 麦门冬,各五分。 远志, 苁蓉, 杜仲,甘草,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阿胶, 枣肉,各八分。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常服弥佳。
崔平世方
治五劳七伤。钟乳粉, 蓖薢,各一分。 巴戟天二分, 菟丝子,苁蓉,各二分。 乾姜三分。〈一作乾地黄〉
右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服。讫行百步,服酒三合。行三百步,胸中热定,即食乾饭,牛羊兔肉任为羹,去肥腻,馀不忌。
石英煎
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消枯羸瘦风虚痼冷,少气力,无颜色,不能动作,口苦咽燥,眠中不安,恶梦,惊惧,百病。白石英碎如米,以醇酒九升,铜器中微火煎取三升,以竹蓖搅勿住手,去滓澄清。 紫石英,制法同上。乾地黄各一斤, 白蜜三斤, 石斛五两, 酥桃仁各三升, 柏子仁, 远志, 茯苓, 山茱萸,人参, 麦门冬, 桂心, 五味子, 乾姜, 白朮,苁蓉, 甘草, 天雄, 白芷, 细莘, 芎藭,
黄芪, 防风, 薯蓣,各二两。
右二十四味,治下筛,内煎中,如不足加酒,取足为限,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加至四十丸为度。无药者,可单服煎,令人肥白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