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十三
运气门三
黄帝素问〈五常政大论下 天元纪大论〉
运气门三
黄帝素问〈五常政大论下 天元纪大论〉
艺术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医部汇考一百十三
运气门三
《黄帝·素问》《五常政大论》〈下〉帝曰: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注〉此下三节,论天有五运,地有五方,而又有司天在泉之六气,交相承制者也。岁有不病者,不因天之五运,地之五方而为病也。脏气者,五脏之气,应合五运五行。不应不用者,不应五运之用也。此因司天之气制之,而人之脏气从之也。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欬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
〈注〉按金平之纪,其脏肺,其色白,其类金,皆五运五行之用也。上从者,因司天之气下临,畏其胜制而从之也。盖五运之气,根于中而运于外;司天之气,位于上而临于下。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皆上从司天之气,而不为五运之所用。金用于上,则草木眚于下。金从火化,则变革且耗。欬嚏鼽衄鼻窒,皆肺病也,口疡寒热腑肿。火热證也。此金之运气,而反从火化者也。此论运气,上从天化,与天刑岁运少有分别。
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注〉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风行于地;风胜则动,故尘沙飞扬。《灵枢经》曰:厥阴心包络所生病者,心痛烦心,胃脘痛者,木尅土也。土位中央,中鬲不通,则上下厥逆也。风气迅速,故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
〈注〉立者木之体也,盖言五行之体在地,而其用上从于天,木从天化,故下为土眚,金气下临,故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筋痿,皆肝木之病也。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注〉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故暴热至,而土乃暑也。阳热甚,故小便变,而寒热如疟,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也。心痛者,火淫于内也。槁,草木枯槁也,谓火行于草木枯槁之时,故流水不冰,而蛰虫不藏也。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乾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注〉明者,火之用也。寒气下临,心气上从,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是以火性高明于上,而水寒冰凝于下也。夫在地为水,在天为寒,火气妄行于上,故霜寒以复之。心热烦,嗌乾善渴,火炎于上也。肺者,心之盖。鼽嚏善悲,火热烁金也。火为阳,水为阴,数欠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也。善忘者,寒复而神气伤也。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皮𤸷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注〉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故土乃润。水丰衍者,土能制水也。按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寒水之客气,加临于三之气,湿土之主气,主于四之气,故曰寒客至,沉阴化,谓长夏之交,水湿相合,无火土之长化,是以湿气变物也。水饮中满,皮𤸷肉苛皆水湿之为病也。身后痈者,痈发于背也。《本经》曰:诸痈肿者,寒气之变也。太阳寒水主气,而经脉循于背,故为身后肿。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注〉土平之纪,其类土,其脏脾,其色黄,土且隆者,土体丰厚于下也。黄起者,土用上从于天也。土从木化,则受其胜制,故土用变革,而为体重食减之脾病也。目转耳鸣,风淫于上也。
火纵其暴,地乃暑,大暑消铄,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注〉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纵其暴。地乃暑者,太阴湿土亦暑热也。赤沃下者,虽沃若之木叶,亦焦赤而下落矣。至冬令严藏之时,而蛰虫不见流水不冰,火性速,而少阳主枢,故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
〈注〉草木眚,大暑流行,热甚于春夏也。金烁石流,热淫于秋冬也。意言司天之气,虽主岁半以前而又统司一岁。在泉之气,止司岁半以后,故曰风行于地,曰土乃暑曰湿气变物,皆从长夏而起运也。
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注〉少阴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故地乃燥,凄沧数至,清肃之气也。胁痛,善太息,肝胆之病也。肃杀行,则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
〈注〉黑起水变,用行而体变也。埃冒云雨,湿土之气化也。胸中不利,水气上乘也。阴痿者,肾气衰于下也。夫阳气生于肾阴,而运用于肤表,肾气大衰,故阳气不起不用,而手足为之厥逆也。当其冬令之时,肾脏主气,而反腰脽痛,动转不便,因肾气上从,而大衰于下也。
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注〉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故地乃藏阴,而蛰虫早附也。心下否者,上下水火之气不交也。地裂冰坚者,寒水之变易也。少腹痛者,肾病于下也。时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夫肾为本,肺为末,皆积水也。乘金则止者,水气上乘于肺则止耳。夫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水增味乃咸者,水盛而上乘于心也。此水气太过之为病,故行水,则病减也。以上论五运之气,因天气制之;而五脏五行之气,反从之而上,同天化也。
帝曰:岁有胎运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注〉此论司天在泉之六气。主胎育虫类,而五运有相胜制是以所主之不全也。五类者,五运之气,与五行生物之同类也。如五运六气之相同者,则所主之生物蕃盛;如五运六气之相异者,则所主之生物衰微,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
〈注〉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故主毛虫静而羽虫育。静谓安静,而能长成;介虫不成,谓癸巳、癸亥,岁受火运之胜制,而金类之虫不成也。
在泉毛虫育,裸虫耗,羽虫不育。
〈注〉厥阴在泉,故主毛虫育。木胜土,故主裸虫耗。下文曰:地气制己胜是也。羽虫不育,谓丙寅、丙申,岁受水运之胜制,故火类之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
〈注〉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故主羽虫静,而介虫育。毛虫不成,谓庚子、庚午,岁受金运之胜制,是以木类之虫不成。
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注〉少阴在泉,故主羽虫育;地气制己胜,故主介虫耗。少阴在泉,乃阳明司天之岁,如癸卯、癸酉,岁受火运之胜制,当至介虫不育,故曰介虫耗不育。盖谓耗,则所胜微,不育则胜制甚。
太阴司天,裸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
〈注〉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故主裸虫静,鳞虫育。如辛丑、辛未,岁受水运之胜制,则火类之虫不成。
在泉裸虫育,鳞虫不成。
〈注〉太阴在泉,故主裸虫育,制己所胜,当主鳞虫。耗如甲辰、甲戌,岁受土运之胜制,当主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裸虫不成。
〈注〉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主羽虫静,而毛虫育。裸虫不成者,谓壬寅、壬申,岁受木运之胜制,而土类之虫不成也。
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注〉少阳在泉,故主羽虫育;制己所胜,故主介虫耗。如乙巳、乙亥,岁受金运之胜制,则木类之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
〈注〉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故主介虫静,而羽虫育。如癸卯、癸酉,岁受火运之胜制,则金类之虫不成。
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注〉阳明在泉,故主介虫育,制己所胜,故主毛虫耗,如丙子、丙午,岁受水运之胜制,则火类之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裸虫育。
〈注〉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故主鳞虫静,裸虫育。
在泉鳞虫耗,裸虫不育。
〈注〉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水湿合化,则土不能制水;鳞虫耗者,土崩溃而鳞见于陆也。如丁丑、丁未,岁受木运之胜制,则土类之虫不成。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
〈注〉此总结上文而言,诸乘所不成之运气,则胜制之甚也。
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
〈注〉气主者,五运为五气之主;岁立者,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司天在泉之六气,以立岁。六气有所生,而五运有所制,故有不育不成。
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
〈注〉地气制己胜者,如厥阴在泉,裸虫耗;少阴在泉,介虫耗,制己所胜之虫类,故曰地制形。《六元正纪论》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随之,运居于中,而常先也。是五运之气,运化于天地之中,而常先,胜于司天在泉之气者也。上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白起金用,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苍起白用。是司天之气,又能制胜己之运气,而使白起、丹起、苍起、黄起,故曰天制色。此皆五运六气之各有制胜,各有生成,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胜制之常也。
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注〉此言五运之气根于中,而生化气味色类之于外也。夫苍、黅、丹、素元之气,经于五方之分,化生五行,以应生长化收藏之五气,故所谓中根也,犹根本之于枝叶,根于中,而生发于外也。根于外者,谓天地阴阳之气,以生育草木昆虫,皆有五者之气味色类,仍本于五行之所生。故曰: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也。五类五宜者,谓五类之虫,各有五行,气之所宜也。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注〉此复明五运之气,运化于天地之中,司天在泉之气,循行于天地之外,各有制胜,有生成,交相承制也。神者,阴阳不测之谓;机者,五运之旋机也。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出入天地之间,而为生物之生长壮老已;故曰根于中者,名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矣。气立者,谓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升降为万物之生长化收藏;故曰根于外者,名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矣。此天地五行之气,升降出入,动而不息,各有胜制,各有生成,万物由之,人气从之,故不知五运六气之临御,太过不及之异同不足以言生化矣。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注〉此论五运之气。主生化万物,而受在泉之气以制之,非天地之不生长也。气谓五运之化气,气始而生化者,得生气也;气散而有形者,得长气也;气布而蕃育者得,化气也;气终而象变者,感收藏之气,物极而变成也。此五运之气,主生长化收藏。自始至终,其致一也。夫化生五味,五味所资者。以五运所化之味,而反资助其地气也。盖五运之气,主生化,而因地气以制之,是以生化有厚薄,成熟有多少也。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注〉寒热燥湿,乃司天在泉之六气,与五运不同其化,故五运所主之生化蕃育,因地气以制之,致有厚薄多少也。毒,独也,谓独寒独热之物类,则有偏胜之毒气矣。少阳相火在泉,故寒毒之类不生,寒热不同其化矣,如辛巳、辛亥岁寒水化运,值少阳在泉,地气制之,以致寒毒不生,乃地气制胜其化运也。夫五色五味五运之所主也。如少阳司天,则白起金用,是色从天制,所谓天制色也。少阳在泉,其味辛,是味从地制,所谓地制形也。此化运之色味,因司天在泉之胜制,畏而从之,故曰五味所资,谓化运之五味,反资助其地气也。少阳在泉则厥阴司天,故所主之苦酸其谷主苍丹者,成熟从天地之气,而不从运化也。按审平之纪,其色白,其味辛,如值少阳司天,则白色反从天化,少阳在泉,则辛味,反资地气,是天地之气,胜制其运气也。如厥
阴司天,介虫不成,厥阴在泉,羽虫不育,是五运之气,胜制其司天在泉也。故曰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谓五运六气,各有生成,如逢胜制,则不生不成矣。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注〉阳明燥金在泉,是以湿毒之物类不生。酸木味也,敷和之纪,其色苍,其味酸,如值壬子、壬午之岁,阳明在泉,地气制之,而木运之味,反从地化,故其味主酸。夫阳明不从标本,从中见太阴湿土之化,故其气主湿,所主之味辛苦,甘亦兼从土化也。其谷主丹素者。成熟从司天在泉之气化,下篇所谓岁谷是也。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注〉太阳寒水在泉,故热毒之类不生,寒热不同其化也。如癸丑、癸未,岁火主化,运火畏水制,而火味反资从其地气,故其味苦淡,附于甘,故所生之味淡咸,其谷主黄元者,成熟,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注〉厥阴在泉则清毒不生,土畏木制,故其味甘,其所主之味酸苦,其谷主苍赤者,成熟。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火化,而在泉之气味,又从中见所主之苦热,故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注〉少阴君火在泉,则寒毒不生,金畏火制,故其味辛,少阴在下,则阳明在上;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从中见湿土之化,故所主之味辛苦甘,兼从中见之土味也。其谷主白丹者,成熟。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
〈注〉太阴湿土在泉,故燥毒之物类不生,水畏土制,故其味咸,太阴在下,则太阳在上,故其气热,谓太阳之从本从标,味从地化,而气从天化也。其所主之味甘咸,其谷主黅秬者,成熟。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注〉此复明五味所资其化气者,因胜制而从之也,化淳者谓阳明从中见湿土之化,燥湿相合,故其化淳。一金从土化,故味之咸者,守而勿敢泛溢,畏太阴之制也。气专者,厥阴从中见少阳之主气,故味辛者,与甘酸苦味俱主之。盖辛受火制,制则从火化也。夫寒热燥湿,在泉之六气也。酸苦甘辛咸,五运之五味也。以燥湿之化淳,则咸守,相火之气专,则辛化盖因地气制之,而味归气化也。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注〉上下谓司天在泉之气,如少阳在泉,则厥阴司天,用苦酸之味以补之,盖助其上下之气也。如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热淫所胜,平以咸寒。如诸气在泉,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火淫于内,治以咸冷,谓淫胜之气;又当反逆以平之。故以所在之寒热盛衰而调之,谓盛则治之,衰则补之,则上下之气和调矣。夫司天在泉之气,升降于上下,五运之气,出入于外内,各求其有过者,取而治之,能胜其毒者,治以厚药,不能胜毒者。治以薄药,此治岁运之法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
〈注〉气反者,谓上下外内之病气相反也。如下胜而上反,病者当取之下;上胜而下反,病者当取之上;外胜而内反,病者当取之外旁。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注〉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盖寒性与热气不合,故当温而行之;所谓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其始同而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此反治法也。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此正治法也。盖以清冷治温热,以温热治清冷,所谓逆者,正治是也。消之削之,内取外取也;吐之下之,上取下取也;补之泻之,补上补下,治上治下也。久者,谓伏气之病;新者,感而即发也。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注〉此论五运之气为病,而有治之之法也。病在中者,根于中也。不实不坚,且聚且散者,神机之出入于外内也。如敷和之纪,其脏肝,其病里急支满;备化之纪,其脏脾,其病否。盖五运之气,内合五脏,故无积者,当求其脏也。脏气虚则补之,先用药以祛
其邪,随用食以养其正;行水渍之以取汗,和其中外,使邪从外去,可使毕已矣。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注〉病有久新,谓病之能毒,不能胜毒也。方有大小者,谓有可以厚药,止可以薄药也。毒者有大寒大热,及燥湿偏胜之毒气故止可攻疾,中病即止,过则伤正矣。是以大毒之药治病,病去其六,即止后服,常毒治病,病去其七,即止之。小毒治病,病去其八,即止之,即无毒之药,亦不可太过,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脏气法时论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故以药石治病,谷肉食养,使病尽去之,又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如病不尽,复以药石治养如前法。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注〉必先知岁运之盛衰,衰则补之,盛则泻之,补则从之,泻则逆之无伐天运之中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邪则祛之,正则养之,无绝人长命。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帝曰:善!
〈注〉此论人形体,亦由气运之所资养者也。夫神去则机息,气止则化绝,神气之不可不调养也。然而神气犹主人,形骸若器宇,形与神俱。而后可终其天年,是形之不可不调养也。气从者,谓神气已调,不康而瘠,谓身不康,而形尚瘦也。化谓五运之化气,时谓六气之主时,如敷和之纪,其脏肝,其养筋;升明之纪,其脏心,其养血;化之纪,其脏脾,其养肉;审平之纪,其脏肺,其养皮毛;静顺之纪,其脏肾,其养骨髓;是形之皮肉筋骨,皆由化运之所资养,不可更代者也。又如春气养筋,夏气养血脉,长夏养肌肉,秋气养皮毛,冬气养骨髓,是形之皮肉筋骨,又皆由四时气之所养,而时不可违也。络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血者,神气也,如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神气之不足,而与无病者之相同,是神气已复,但身不康健,而形尚瘦瘠,故当存养其神,和调其气;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得时化之养,渐乃彰著矣。此气运养身之大要也。盖养之和之,皆治世语,欲世人顺天地之和,法四时之宜,以养此身之形神气,自能寿敝天地,而无有终时也。
《天元纪大论》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注〉天有五行者,丹黅苍素元之五气也。五位,五方之位,地之五行也。寒暑燥湿风,天之六气也。盖言天之五气,经于十干之分;十干之气,以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以生天之六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注〉五脏,五行之所生也。五气五行之气,风热燥湿寒也。喜怒忧思恐,五脏之神志也。夫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人本乎地之五行,而成此形,以有形之五脏,化五气,生五志,而复通乎天气。
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注〉论谓六节,脏象诸论也。五运者,甲己岁为土运,乙庚岁为金运,丙辛岁为水运,丁壬岁为木运,戊癸岁为火运。三阴三阳者,子午之岁,少阴主之;丑未之岁,太阴主之;寅申之岁,少阳主之;卯酉之岁,阳明主之,辰戌之岁,太阳主之;巳亥之岁,厥阴主之,帝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周而复始,其与三阴三阳之主岁相合,何以候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注〉天之十干,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王冰曰:道,谓化生之道;纲纪,谓生长化收藏之纲纪;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为万物生化之元始者,何哉?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然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
明运为无能尔也!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注〉《六微旨论》曰: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莫可穷测,用施于四时,变化乎万物,无可矩量者也。
夫变化之为用也,
〈注〉阴阳不测之变化,在天地之间,生成万物,功用最大。
在天为元;
〈注〉元,幽远也,天道幽远,变化无穷。
在人为道;
〈注〉道犹路也,凡日用事物之间,莫不有天地自然之道。
在地为化;
〈注〉化,生化也,化育万物,皆由地之生成。
化生五味。
〈注〉五味,五行之所生也。万物之有情有性者,莫不具五行之气味。
道生智,
〈注〉心之灵明曰智,言能循天理之自然,则是非邪正,自然分别,而用无不周也。
元生神。
〈注〉神之为用,触遇元通,因物化成,无不应也。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注〉风寒热燥湿,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注〉天覆地载,万物化生于其间。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注〉阴阳之气,左右旋转之不息,盖左右者,即间气也。
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
〈注〉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火为阳,水为阴。言阴阳不可见,而水火为阴阳之徵验。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注〉木主春令,其气生长,而生万物,金主秋令,其气收敛,而成万物,故为生成之终始。
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注〉在天为气,而气有多少;在地成形,而形有盛衰。上下相感,而太过不及之气,昭然彰著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
〈注〉木运主春,火运主夏,土运主长夏,金运主秋,水运主冬。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注〉言五运之气各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终而复始,非独主于时也。夫五运主时,乃四时寒热温凉之气,主岁者,五行太过不及之年。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注〉天元册乃太古之文,所以纪天真元气运行之书也。太虚谓空元之境,大气之所充,神明之宫府也。寥廓,空大无际之谓;化原,造化之本原也。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注〉五运,木火土金水运也。终天者,日日行一度,五运各主一岁,终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万物藉化元而始生五行,终天运而无已。
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注〉真灵者,人与万物也。总统坤元者,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也。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注〉九星者,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九星,悬朗于天,应九州之分野。七曜者,日月五星,周谓周天之度。旋,谓左旋,循天度而行。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
〈注〉《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幽显既位,寒暑弛张。
〈注〉阳主昼,阴主夜。幽显既位者,阴阳定位也。寒暑弛张者,寒暑往来也。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注〉《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而品物咸章矣。
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注〉十世,言自祖传习至今,于兹十世矣。所谓积考太始天元册文者,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注〉太阳、少阳、少阴,运行先天,而主有馀;阳明、太阴、厥阴,运行后天,而主不足;此三阴三阳之气有多少也。形谓五行之有形,五形之治。各有太过不及者,谓五运之主岁,如诸壬年之木运太过,则诸丁年之木运不及矣。诸戊年之火运太过,诸癸年之火运不及矣,诸甲年之土运太过,诸己年之土运不及矣。诸庚年之金运太过,诸乙年之金运不及矣。诸丙年之水运太过,诸辛年之水运不及矣。
故其始也有馀而往不及,随之不足,而往有馀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注〉始者,谓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如甲年之土运太过,则乙年之金运不足;随之;子年之少阴有馀,则丑年之太阴不足随之。所谓有馀而往不足随之也。如乙年之金运不及,则丙年之水运有馀从之;丑年之太阴不足,则寅年之少阳有馀从之,所谓不足而往,有馀从之也。知岁运之往来,则太过不及之气,可与之相期,而定矣。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注〉此承上文,言六十岁之中,又有天符岁会三合主岁,此为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所谓天符者,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乃五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乃地支之主岁,与五运之主岁;五行之气,正值会合,故曰岁合。三合者,谓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又名太乙天符。此皆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注〉寒暑燥湿风火,天之六气也。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是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五行也。在春主木,而主生;在夏主火而主长;长夏主土而主化;在秋主金而主收;在冬主水而主藏;故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盖天之五气,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是以上下相感召,而三阴三阳之气,天地之所共有。故下文曰: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注〉岁半以上,天气主之,是春夏天之阴阳也,故天以阳生阴长。岁半以下,地气主之,是秋冬地之阴阳也,故地以阳杀阴藏。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注〉此明地亦有三阴三阳之气也。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是天有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是地有阴阳也。夫天为阳,而天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阳中有阴也;地为阴,地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阴中有阳也。
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
〈注〉应天之气者,丹黅苍素元之气也;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者,自甲而乙,乙而丙,丙而丁,丁而戊,五运之气已终,而复起五运也。应地之气者,本火土金水火之气也。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者,自子而丑,丑而寅,六岁已周,至午岁而复起少阴也。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注〉动静相召者,天地之气相感也。上下相临者,天之五气下御,地之五行,地之木火土金水火,上临天之六气,是以天五地六,天六地五,阴阳交错,而变生三十年之一纪,六十岁之一周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注〉上下周纪者,天干地支,五六相合,凡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为一周也。天以六为节者,以三阴三阳为节度也。地以五为制者,以五行之位为制度也。周天气者,子属少阴,君火司天;丑属太阴,湿土司天;寅属少阳,相火司天;卯属阳明,燥金司天;辰属太阳,寒水司天;已属厥阴,风木司天。六期为三阴三阳之一备,终地纪者,甲主土运乙主金运,丙主水运,丁主木运,戊主火运,五岁为五运之一周,是以君火以明而在天,相火以位而在下,盖言地以一火而成五行,天以二火而成六气也。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注〉十五日为一气,五运六气相合而主岁;一岁凡二十四气,计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纪小会也。盖以五六为三十,六五亦为三十,故以三十岁为一会;自甲子而终于癸亥,凡六十岁为一周。其太过不及之气,于此皆可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注〉此以下,复申明五运六气之主岁,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使天下万世子孙黎民,知天地阴阳之数,不罹灾眚之患,此皆圣人忧民之心德泽下流之不穷也。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注〉至数者,太过不及之定数。机者,先期而动也。气机之动甚微。能追思已往之气,则其来者可知。如敬畏者,则灾眚可避,忽慢者,必罹天殃。无道,谓不修养生之道;行私谓放纵嗜欲也。真要,至真之要道也。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注〉此言阴阳之道,自始至终,由近至远,简而明,易而难,有条有理,有纪有纲。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
〈注〉言阴阳之道昭明也,能明乎斯道,如桴鼓声响,未有不相应者矣。
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注〉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统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也。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注〉合者,以五运而合六气,以天干而合地支也。子午为少阴君火。君为尊,故以少阴为始,而标见于上。厥阴为阴之尽,故以厥阴为终,阴极而一阳之子又复矣。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注〉六元者,谓天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地亦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天地浑元,上下相召,是以六气司天,而六气在泉也。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注〉著之玉版,藏之金匮,垂永久示贵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