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一卷目录

 艾部汇考
  艾图
  诗经〈王风采葛〉
  尔雅〈释草〉
  素问〈异法方宜论〉
  陆佃埤雅〈艾〉
  罗愿尔雅翼〈艾〉
  王圻三才图会〈艾〉
  本草纲目〈艾 千年艾 附夏台〉
 艾部艺文一
  艾赞         南齐孔璠之
  艾赋            前人
  艾人赋          唐陈章
  艾子赞          宋宋祁
  艾赞          明李言闻
 艾部艺文二〈诗〉
  灼艾          宋范成大
 艾部选句
 艾部纪事
 艾部杂录
 艾部外编

草木典第一百一卷

艾部汇考

《释名》
《艾》《诗经》     《冰台》《尔雅》
《艾蒿》《尔雅疏》   《医草》《别录》
《黄草》《埤雅》    《灸草》《纲目》
《北艾》《纲目》    《蕲艾》《纲目》
《海艾》《纲目》    《千年艾》《纲目》

艾图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艾兮
〈朱注〉艾蒿属乾之,可灸故采之。〈大全〉尔雅曰,一名冰台。注今艾蒿也。

《尔雅》《释草》

艾冰台
〈注〉今艾蒿,〈疏〉艾一名冰台,即今艾蒿也。诗王风云,彼采艾兮,是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注〉西北方阴也,是以闭藏之气,惟此更甚。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
〈注〉地高陵居西北之势,也风寒冰冽。阴气胜也。野处乳食,北人之性也。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炳故艾炳者,亦从北方来。
〈注〉夫秋收之气,收于内冬藏之。气直闭藏于,至阴之下,是以中上虚寒。而胸腹之间,生胀满之病矣。艾名冰台,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夫阳生于阴火,生于水艾能得水中之真阳者也。北方阴寒独盛,阳气闭藏用艾炳灸之。能通接元阳于至阴之下,是以灸炳之法。亦从北方而来也。夫人与天地参也,天有寒暑之往来。人有阴阳之出入,经曰:陷下则灸之。即四方之民,阳气陷藏亦宜艾炳。故曰:艾炳之法,亦从北方来。 董惟园曰:故凡虚寒,胀满之病。治宜温补,启发元阳,不可误用寒凉剋伐之剂。

《陆佃埤雅》《艾》

尔雅曰:艾冰台其字从乂草之,可以乂病者。也一名灸草。诗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萧所以共祭,艾所以疗疾。以言势将滋,大其惧谗。亦滋甚也,曲礼曰:十年。曰:幼学幼者十年之名,学者其事也。二十曰弱冠,弱者二十之名冠者其事也。三十曰壮,有室壮者,三十之名。有室者其事也。四十曰强,而仕强者四十之名,仕者其事也壮。反幼之词,强反弱之词。壮则能立矣,强则能行矣。盖能有所立,然后能行。能有所行,然后能历。能有所历,然后能至。故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艾历也,耆至也夫。以幼故学以弱故,冠以壮。故有室,凡此皆子道也。及其十年而德,又一进也。则非苟知之,又能行之矣。则于是出而仕焉。故曰:强而仕,仕士也。其德又十年,而一进。则可以为大夫矣。故曰:艾服官政。内则曰: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其德又十年,而一进。则可以为卿矣。故曰:耆指使卿。指使人者也。且历而至之矣,然后可以指而使之也。其德又十年,而一进。则可以为公矣。故曰:七十曰老而传周官三公,谓之乡老。既老矣,则又十年而耋。既耋矣,则又十年而耄。故八十曰耋,九十曰耄。耆者艾之至也。耋者老之至也。夫文老至为耋,如此而已。耄惛忘也,《春秋传》曰:谓老将至而耄,及之百年则人之大期在。是也当致养而已,故百年曰期,颐博物志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艾。曰:冰台其以此乎。旧说燕蓐恶艾,字说曰:艾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尔雅曰:艾长也,艾历也以乂灾为名艾。以乂疾为义,皆以所历长所阅众故也。医用艾灸一灼,谓之一壮者。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谓壮人当依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

《罗愿尔雅翼》《艾》

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用灸,百疾故名医草。岁或多病则艾生之,亦天预备以救人尔。荆楚之俗,五月五日未鸡鸣采之。或曰见似人者,揽而取之。用灸有验采,葛惧谗之诗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盖葛才莫,莫则已可刈。只三月而成此采,葛者所以一日不见如三月也。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释草萧荻其字,从秋生于春待秋三月而成。此采萧者所以如三秋也。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以久畜为善,孟子所谓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之久,畜者至三年。此采艾者,所以如三岁也。虽然此小臣之事,所谓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也。萧与艾本皆香草,古者天子挚鬯,诸侯蕙大夫,兰士萧庶人艾至。离骚则薄之,曰: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又曰: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萧艾虽非恶物,然要之庶人所服。比之兰蕙芳草,君子所服,则有间矣。老人五十曰艾,言其历年之久。然孟子称人知好色,则慕少艾。少女亦称艾者,盖艾者外也。《春秋外传》曰:国君好艾,大夫始好内。适子殆,社稷危。韦昭亦以艾为外,彼好外者称嬖,臣此少艾。盖是少年外舍之妇,及其有妻子。则慕妻子矣,妻子为内,则知少艾者,外也。予并及之。

《王圻三才图会》《艾》

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乾,经陈久方可用。俗间亦生捣叶,取汁饮止。心腹恶,气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止下痢,吐血下部𧏾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纲目》

释名
李时珍曰:王安石字说云,艾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陆佃,埤雅云,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则艾名冰台。其以此乎。医家用灸百疾,故曰灸草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也。
集解

别录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乾。
苏颂曰: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叶背白,以苗短者为良。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乾陈久方可用。李时珍曰: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乾,收叶。先君月池子,讳言,闻尝著蕲艾传。一卷有赞云,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亦可代蓍策,及作烛心。
叶修治
寇宗奭曰:艾叶乾捣,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末少许
谓之硫黄,艾灸家用之。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用。
李时珍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乾,捣成饼子。烘乾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气味

苦微温,无毒。
苏恭曰:生寒熟热。
张元素曰:苦温阴中之阳。
李时珍曰: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香附,为之使。
主治

别录曰: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𧏾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
陶弘景曰: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
苏恭曰:主衄血,下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甄权曰: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捣汁饮治心腹,一切冷气鬼气。
大明曰: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王好古曰: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李时珍曰:温中逐冷,除湿。
发明

孟诜曰: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乾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苏颂曰: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止。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朱震亨曰:妇人无子,多由血少。不能摄精,俗医谓子宫虚冷。投以辛热,或服艾叶不知。艾性至热,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本草止,言其温不言其热。世人喜温率多服之,久久毒发,何尝归咎于艾哉。予考苏颂图经,而因默有感焉。
李时珍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沈痾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生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因久服,致火。上冲之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夫何不可而乃妄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著奇妙。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实气味

苦辛热,无毒。
主治

甄权曰:明目疗一切鬼气。
大明曰:壮阳助水脏,腰膝及暖子宫。
发明

孟诜曰:艾子和乾姜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每服三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治百恶气,田野之人与此甚相宜也。
附方

伤寒时,气瘟疫头痛壮热脉盛。以乾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用艾叶,如鸡子大酒三升,煮二升为二服。〈伤寒类要〉
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腰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中风口喎,以苇筒长五寸一头刺入耳内,四面以面密封不透。风一头以艾灸之,七壮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胜金方〉
中风口噤,熟艾灸承浆一穴。颊车二穴,各五壮。〈千金方〉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乾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著甑目而烧艾,熏之一时即知矣。〈肘后方〉
舌缩口噤,以生艾捣傅之。乾艾浸湿亦可。〈圣济录〉咽喉肿痛,医方大成。用嫩艾捣汁,细咽之。 经验方,用青艾和茎叶一握,同醋捣烂。傅于喉上,冬月取乾艾亦得,李臣所传方也。
癫痫诸风,熟艾于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岁灸之。〈斗门方〉
鬼击中恶,卒然著人。如刀刺状,胸腹胁内刺,切痛不可按。或即吐血,鼻中出血,下血一名鬼排。以熟艾如鸡子大三枚,水五升煎二升,顿服。〈肘后方〉
小儿脐风,撮口艾叶烧灰,填脐中。以帛缚定,效或隔蒜灸之,候口有艾,气立效。〈简便方〉
狐惑虫𧏾,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痢宜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而下部生虫食其肛烂。见五脏便死也。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或少加雄黄,更妙。罂中烧烟亦可。〈肘后方〉头风久痛,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青囊杂纂〉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御药院方〉
心腹恶气,艾叶捣汁饮之。〈药性论〉
脾胃冷痛,白艾末沸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蛔虫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白熟艾一升,水三升煮一升,服吐虫出。或取生艾捣汁,五更食香脯一片,乃饮一升当下虫出。〈肘后方〉
口吐清水,乾蕲艾,煎汤啜之。〈怪證奇方〉
霍乱吐下不止,以艾一把,水三升煮一升顿服。〈外台秘要〉老小白痢,艾姜丸用陈北艾四两,乾姜炮三两为末。醋煮仓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甚有奇效。〈永类方〉
诸痢久下,艾叶陈皮等分煎汤服之,亦可为末。酒煮烂饭和丸,每盐汤下二三十丸。〈圣济总录〉
暴泄不止,陈艾一把,生姜一块,水煎热服。〈生生编〉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野鸡痔病,先以槐柳汤洗过,以艾灸上七壮,取效郎中王。及乘骡入西川,数日病痔大作,如胡瓜贯于肠头。其热如火,忽至僵仆无计。有主邮者云,须灸即瘥乃用上法,灸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大转泻血秽并出,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矣。〈经验良方〉妊娠下血,张仲景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并宜胶艾汤主之。阿胶二两,艾叶三两,芎藭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水五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乃纳胶令消尽。每温酒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妊娠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不止,或倒产子死。腹中艾叶一鸡子大,酒四升煮二升,分二服。〈肘后方〉胎动迫心作痛,艾叶鸡子大。以头醋四升,煎二升。分温服。〈子母秘录〉
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乾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倾出入胶烊化分二服,一日服尽。〈初虞世古今录验〉
产后泻血不止,乾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立效。〈孟诜食疗本草〉
产后腹痛欲死,或因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乾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止矣。〈杨诚经验方〉
忽然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团,水五升,煮二升,服一方烧灰,水服二钱。〈千金方〉
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通妙真人方〉
火眼肿痛,以艾烧烟起。用碗覆之,候烟尽。碗上刮煤,下以温水调化。洗眼即瘥,更入黄连尤佳。〈斗门方〉面上皯䵳,艾灰桑灰各三升,以水淋汁。再淋至三遍,以五色布纳于中,同煎令。可丸时,每以少许傅之自烂,脱甚妙。〈外台秘要〉
妇人面疮,名粉花疮。以定粉五钱,菜子油调泥碗内。用艾一二团烧,烟熏之。候烟尽,覆地上一夜。取出调搽,永无瘢痕亦易生肉。〈谈野翁试验方〉
身面疣目,艾火灸,三壮即除。〈圣惠方〉
鹅掌风病,蕲艾真者四五两,水四五碗,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二层缚之,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热如神。〈陆氏积德堂方〉
疥疮熏法,熟蕲艾二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以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里。烘熏后,服通圣散。〈医方摘要〉
小儿疳疮,艾叶一两,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备急方〉小儿烂疮,艾叶烧灰,傅之良。〈子母秘录〉
臁疮口冷,不合熟艾烧烟熏之。〈经验方〉白癞风疮,乾艾随多少,以浸曲酿酒,如常法日饮之。觉痹即瘥。〈肘后方〉
疔疮肿毒,艾蒿一担,烧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糊。先以针刺疮至痛,乃点药三遍。其根自拔玉山,韩光以此治人神验。贞观初衢州,徐使君访得此方,予用治三十馀人得效。〈孙真人千金方〉发背初起,未成及诸热。肿以湿纸搭上,先乾处是头著艾。灸之不论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内攻神方也。〈李绛兵部手集〉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直指方〉
咽喉骨哽,用生艾蒿数升。水酒共一斗,煮四升,细细饮之当下。〈外台秘要〉
误吞铜钱,艾蒿一把,水五升,煎一升顿服便下。〈钱相公箧中方〉
诸虫蛇伤,艾灸数壮甚良。〈集简方〉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著卷成筒。烧烟随左右熏鼻,及令烟满口。呵气即疼,止肿消靳,季谦病,此月馀一试即愈。〈普济方〉
艾火主治

李时珍曰:灸百病若灸诸风,冷疾入硫黄末。少许尤良。
发明

李时珍曰: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则钻槐取火为良。若急卒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邵子云,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八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南齐书载,武帝时有沙门。从北齐赍赤火来,其火赤于常火。而小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灸。至七炷多得其验,吴兴杨道庆虚疾二十年。灸之即瘥,咸称为圣火。诏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
千年艾集解
李时珍曰:千年艾出武当,太和山中。小茎高尺许,其根如蓬蒿。其叶长寸馀,无尖桠面。青背白秋开黄花,如野菊。而小结实如青珠,丹颗之状。三伏日采叶暴乾,叶不似艾。而作艾香,搓之即碎。不似艾叶,成茸也。羽流以充方物。
叶气味

辛微苦,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男子虚寒,妇人血气诸痛,水煎服之。
附录夏台
别录曰:味甘主百疾,济绝气。
陶弘景曰:此药神奇,乃尔不复识用,可恨也。
李时珍曰:艾名冰台,此名夏台。艾灸百病,能回绝气。此主百病济绝气,恐是一物重出也。故附于艾后。

艾部艺文一《艾赞》南齐·孔璠之

论蔼灵艾蔚,彼修坂混区。群卉理深用远。

《艾赋》前人

良药弗达妙,针莫宣奇艾。急病靡身挺,烟治匪君臣。得用神火振,淹固于一烂。气绝息乎无,假淳建投而。招祟。钳椒捣而贻,祸伊兹艾之淑。粹仍索质于中野。嗟乎。贞灰与邪烬,迭御芳烟与苦兰,竞薰是以艾正而贱。兰妖而珍,故言:尧则桀,对举兰则艾因。

《艾人赋》〈以悬艾为人以禳毒气为韵〉唐·陈章

采彼艾兮,及此佳辰。标至灵以卫物,因善救以成人当户。而居恶莠言兮,结舌负墙而立甘菜色。以安身异,发能以求旧。方止恶以知新,原夫生亦有涯。寂然没齿,盈腰虽贱于楚客。奋臂若威乎,厉鬼苟三年之疾。虽云:来者可追,而五日为期。岂复怨乎不已,蓬头亦取其容。直蒿目似存乎,深视行止于百姓之病。虽云具体而微育材于万物之灵,必见尽瘁以俟直躬不坠邪。气可禳每表先生之候,善为君子之防。类宗则之,初来一朝而获顺。夏正之聚,蓄久要不忘。终蹑虚而挂户爰,摭实以升堂。想在野之时,岂谓生无根柢。及得门之后,如其自有肝肠。列名号于冰台,载典常于玉烛。免绳持而遏恶,因草创而成俗。以枝叶为肤革之胞,藉麻丝为筋骨之属。待时而用益彰,惟尔之能不怒而威。讵可比予于毒起,自蒿莱之下。处乎轩屏之前,奉百药而首。出展四肢,而脉连异萱草之。忘忧孰云,言树等匏瓜之不食焉。肯徒悬蔼尔,端容森然,屏气逾刍狗而善。御并木奴,而为贵。虽雷奔电激宁闻乎。危者使倾而暑往寒来,亦见乎。后生可畏,故得挈兰,莫比悬苇未奇。委质而桐君,是录焚躯而介子相随。宜尔室家,略备诗人之采。不土地雅同儒者之为,及夫气散于中貌。萎于外吊时,非谓其徼福。焦思亦齐乎,远害斯人也。而有斯疾见,灵沟之灵艾。
《艾子赞》宋祁
艾子大抵茱萸类也。实正绿味辛,蜀人每进羹臛以二三粒投之。少选香满盂盏,或曰:作为膏尤良。
按扬雄《蜀都赋》,当作藙藙,艾字同云。

绿实若萸,味辛香苾投粒。羹臛椒桂之匹。

《艾赞》明·李言闻

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艾部艺文二〈诗〉《灼艾》宋·范成大

血忌详涓日,尻神谨避方。艾求真伏道,穴按古明堂。谢去群巫祝,胜如几药汤。起来成独笑,一病搅千忙。

艾部选句

楚屈原《离骚》:扈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又〉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汉张衡《思元赋》:宝萧艾于重筐兮,谓兰蕙之不香。梁沈约诗:艾叶弥南浦。
庾肩吾诗:汉艾凌波出。
唐孟浩然诗:采艾值幽人。
项斯诗:空窗出艾烟。
宋章得象诗: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又〉玉燕钗头艾虎轻。
元周权诗:人家绿艾端阳节,天气黄梅细雨时。

艾部纪事

庄子越王子,搜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玉烛宝典》:洛阳人家午日造朮羹,艾酒以花丝作楼。阁插鬓赠遗,辟瘟扇。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按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者,揽而取之,用灸有验。
《世说》: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齐书·纪僧真传》:僧真事太祖随从在淮阴,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自寒官历至太祖冠军府参军、主簿。僧真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太祖曰:诗人采萧,萧即艾也。萧生断流,卿勿广言。其见亲如此。
《南史·陈暄传》: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文章谐谬,语言不节,后主甚亲昵而轻侮之。暄傲弄转甚。后主稍不能容,遂抟艾为帽,加于其首,火以爇之,然及于发,垂泣求哀,声闻于外而弗之释。会卫尉卿柳庄在坐,遽起拨之,拜谢曰:陈暄无罪,臣恐陛下有玩人之失,辄矫赦之。造次之愆,伏待刑宪。后主素重庄,意稍解。《魏书·李洪之传》:洪之志性慷慨,多所堪忍,疹疾灸疗,艾炷围将二寸,首足十馀处,一时俱下,而言笑自若,接宾不辍。
《隋书·崔弘度传》:弘度,御下严急,动行捶罚。时有屈突盖为武侯骠骑,亦严刻,长安为之语曰:宁饮三斗酢,不见崔弘度。宁茹三斗艾,不逢屈突盖。
《唐书·南蛮传》:婆利者,直环王东南。多火珠,大者如鸡卵,圜白,照数尺,日中以艾藉珠,辄火出。
《宋史·太祖本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病,帝亦取艾自灸。
《老学庵笔记》:祖母楚国夫人,病累月医药,莫效一日。有老道人状貌甚古,探囊出少艾。取一砖灸之,祖母方卧,忽觉腹间痛甚如火灼。道人径去,疾驰不可及,祖母病遂愈。
《独醒杂志》:枢密孙公抃生,数日患脐风。已不救家人乃盛以盘,合将弃诸江。道遇老妪,曰儿可活,即与俱归,以艾灸脐下遂活。
《岁时杂记》:端午刻菖,艾为小人。子或葫芦,形带之辟邪。
《吴中岁时记》:端午簪艾叶,榴花以辟邪。
《乾淳岁时记》:端午禁中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大臣。贵邸均被蒲丝,艾朵之赐。
《辽史·礼志》:五月重午日,午时,采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马人望传》:人望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元史·孙瑾传》:吴希曾,睢宁人。父卒,葬之日大雨,希曾跪柩前,炷艾燃腕,火炽,雨止。
《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家家买葵,榴蒲艾植之堂中。
《东京梦华录》: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蒲。叶葵花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迎相宴赏。
《岁华记丽谱》: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
《外国记》:安南艾山上有仙艾,每春仲开花。雨后落水面,群鱼吞之化为龙者十九。
《汤阴县志》:艾园在伏道,社旧有官园。数十亩今仅一区,每年五月五日采取之。

艾部杂录

《汉武帝内传》:削冰令正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
师旷占岁多疫病,草先生病草者艾也。
崔寔四民月令,三月可采艾。
《博物志》:积艾草三年后,烧津液下。流成铅锡已试,有验。
《续博物志》:新生艾作乾菜炒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疗一切鬼气。
《东坡志》:林端午日未出于艾,中以意求其似人者。辄撷之以灸殊有效,幼时见一书中云,尔忘其为何书也。艾未有真似人者,于明暗间。苟以意命之而已。万法皆妄,无一真者复何疑耶。
《楚辞芳草谱》:萧与艾皆香草,离骚则薄之。曰:扈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然要之庶人所服比之兰,蕙则有间矣。
三馀赘笔医家用艾一灼,谓之一壮。沈存中云,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
瓶史月表夏,花小友艾。
《群芳谱》:雀欲夺燕巢,衔艾其中燕辄去。

艾部外编

《汉武内传》:西王母曰:神仙次药有灵丛艾。
《太平广记》:贞元中有崔炜者,故监察向之子也。向有诗名于人间,终于南海。从事炜居南海,意豁然也。不事家产多尚,豪侠不数年财业。殚尽多栖,止佛舍时中,元日番禺人多。陈设珍异于佛庙,集百戏于开元寺。炜因窥之,见乞食。老妪因蹶而覆人之酒瓮,当垆者殴之。计其值仅一缗耳。炜怜之脱衣为偿,其所值妪不谢而去。异日又来告炜,曰:谢子为脱,吾难吾善灸赘疣。今有越井冈艾,少许奉子。每遇疣赘,只一炷耳不独愈。苦兼获美艳,炜笑而受之。妪倏亦不见,后数日因游海光寺。遇老僧赘于耳炜,因出艾试灸之。而如其说,僧感甚谓炜。曰:贫道无以奉酬,但为转经以资郎君之福祐耳。此山下有一任翁者,藏镪巨万亦有斯疾。君子能疗之,当有厚报,请为书。道之炜曰:然任翁一闻喜跃礼,请甚。谨炜因出艾一爇而愈。任翁告炜曰:谢君子痊我。所苦无以厚酬,有钱十万奉子,幸从容无草草而去。炜因留彼,炜善丝竹之妙。闻主人堂前弹琴声诘,家童对曰:主人之爱女也。因请其琴而弹之。女潜听而有意焉。时任翁家事鬼曰:独脚神每三岁,必杀一人飨之。时已逼矣。求人不获,任翁俄负心召其子计之。曰:门下客既不来,无血属可以为飨。吾闻大恩尚不报,况愈小疾耶。遂令具神馔夜将半拟杀炜,已潜扄炜所处之室。而炜莫觉女密知之潜,持刃于窗隙间。告炜曰:吾家事鬼,今夜当杀汝而祭之。汝可持此破,窗遁去。不然者少顷死矣。此刃亦望持去无相累也。炜恐悸汗流挥刃携艾,断窗棂跃出拔键而走。任翁俄觉率家僮十馀辈,持刃秉炬追之六七里。几及之,炜因迷道失足,坠于大枯井中。追者失踪而返。炜虽坠井为稿叶所藉,而无伤及。晓视之乃一巨穴,深百馀丈,无计可出。四旁嵌空宛转,可容千人。中有一白蛇盘屈可长数丈,前有石臼岩上有物滴下,如饴蜜。注臼中蛇就饮之,炜察蛇有异。乃叩首祝之,曰:龙王,某不幸坠于此。愿王悯之,幸不相害。因饮其馀亦不饥渴,细视蛇之唇吻,亦有疣焉。炜感蛇之见悯,欲为灸之。奈无从得火,既久有遥火飘入于穴,炜乃燃艾。启蛇而灸之,是赘应手坠地蛇之饮食。久妨碍,及去颇以为便。遂吐径寸珠酬炜。炜不受,而启蛇曰: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傥赐挈维得还人。世则死生感激铭在肌肤,但得一归不愿怀宝。蛇遂咽珠蜿蜒,将有所适炜遂再拜,跨蛇而去。不由穴口,只于洞中行可数十里。其中幽暗若漆,但蛇之光烛两壁时见绘画古丈夫。咸有冠带,最后触一石门。门有金兽齧环,洞然明朗。蛇低首不进,而卸下炜。炜将谓已达人世矣。入户但见一室空阔,可百馀步。穴之四壁皆鑴为房室,当中有锦绣帏帐。数间垂金泥紫更饰,以珠翠炫晃如明星之连缀。帐前有金炉炉上有蛟龙,鸾凤龟蛇,鸾鸟皆张口喷出香烟。芳芬蓊郁,傍有小池砌以金璧,贮以水银凫鹥之类。皆琢以琼瑶而泛之,四壁有床咸。饰以犀象,上有琴瑟笙篁鼗鼓柷。敔不可胜记,炜细视手泽尚新。炜乃恍然,莫测是何洞府也。良久取琴试弹之,四壁户牖咸启有小青衣出。而笑曰:玉京子已送崔家郎君至矣。遂却走入,须臾有四女皆古环髻曳霓裳之衣。谓炜曰:崔子何擅入皇帝元宫耶。炜乃舍琴再拜女,亦酬拜炜。曰:既是皇帝元宫,皇帝何在。曰:暂赴祝融宴尔。遂命炜就榻鼓琴,炜乃弹胡笳。女曰:何曲也。曰:胡笳也。曰:何为胡笳,吾不晓也。炜曰:汉蔡文姬即中郎邕之女也。没于胡中,及归感胡中故事。因抚琴而成,斯弄像胡中吹笳哀咽之。韵女皆怡然,曰:大是新曲。遂命酌醴传觞,炜乃叩首求归之。意颇切,女曰:崔子既来,皆是宿,分何必匆遽。幸且淹驻羊城使者,少顷当来可以随往。谓崔子曰:皇帝已许田夫人奉箕帚,便可相见。崔子莫测端倪,不敢应答。遂命侍女召田夫人,夫人不肯至。曰:未奉皇帝诏,不敢见崔家郎也。再命不至,谓炜曰:田夫人淑德美丽世无俦匹,愿君子善奉之。亦宿业耳。夫人即齐王女也。崔子曰:齐王何人也。女曰:王讳横昔汉初亡,齐而居海岛者。逡巡有日影入照座中,炜因举首上见一穴。隐隐然睹,人间天汉耳。四女曰:羊城使者至矣。遂有一白羊自空冉冉而下,须臾至座背有一丈夫衣冠,俨然执大笔。兼封一青竹简上有篆字,进于香几上。四女命侍女读之曰:广州刺史徐绅死,安南都护赵昌充替。女酌醴饮使者曰:崔子欲归,番禺愿为挈往。使者唱喏回谓曰:他日须与使者易,服葺宇以相酬劳。炜但唯唯,四女曰:皇帝有敕令,与郎君国宝阳燧珠。将往至彼,当有胡人具十万缗而易之。遂命侍女开玉函取珠授炜,炜载拜捧受。谓四女曰:炜不曾朝谒皇帝,又非亲族。何遽贶遗。如是女曰:郎君先人有诗于越台,感悟徐绅遂见修葺。皇帝愧之亦有诗继,和赉珠之意已露诗中。不假仆说,郎君岂不晓也。炜曰:不识皇帝何诗。女命侍女书题于羊城使者笔管上,云:千岁荒台隳路隅,一烦太守重椒涂。感君拂拭意何极,报尔美妇与明珠炜。曰:皇帝原何姓字。女曰:已后,当自知耳。女谓炜曰:中元日,须具美酒丰馔于广州蒲涧寺。静室吾辈当送田夫人往。炜遂再拜告去,欲蹑使者之羊背女。曰:知有鲍姑艾,可留少许。炜但留艾即不知,鲍姑是何人也。遂留之。瞬息而出穴,履于平地。遂失使者,与羊所在。望星汉时已五更矣。俄闻蒲涧寺钟声,遂抵。寺僧人以早糜见饷,遂归广州崔子。先有舍税,居至日往舍询之。曰已三年矣。主人谓崔炜曰:子何所适,而三秋不返。炜不实告,开其户。尘榻俨然颇怀悽怆,问刺史则徐绅果死。而赵昌替矣。乃抵波斯邸,潜鬻是珠。有老胡人一见遂匍匐礼手,曰:郎君的入南越王赵佗墓中,来不然者。不合得斯宝。盖赵佗以珠为殉故也。崔子乃具实告,方知皇帝是赵佗。佗亦曾称南越武帝故耳。遂具十万缗易之,崔子诘胡人曰:何以辨之。曰:我大食国宝阳燧珠也。昔汉初赵佗使异人梯山航海盗归,番禺今仅千载矣。我国有能元象者言,来岁国宝当归。故我王召我具大舶,重资抵番,禺而搜索。今日果有所获矣。遂出玉液而洗之,光鉴一室。胡人遽泛舶归,大食去。炜得金遂具家产,然访羊城使者竟无影。响后有事于城隍庙,忽见神像有类使者,又睹神笔上有细字。乃侍女所题也。方具酒脯而奠之,兼重粉缋。及广其宇是知羊城,即广州城。庙有五羊焉。又徵任翁之室,则村老云南越尉任嚣之墓耳。又登越王殿,台睹先人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古墓多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兼越王继和诗踪迹,颇异。乃询主者,主者曰:徐大夫绅,因登此,台感崔侍御诗。故重粉饰台,殿所以焕赫耳。后将及中元日,遂丰洁香馔甘醴留蒲涧寺,僧室夜将半,果四女伴田夫人至。容仪艳逸,言旨雅澹四女与崔生进觞谐谑。将晓告去,崔子遂再拜讫。致书达于越王,卑辞厚礼敬荷而已。遂与夫人归室。炜诘夫人曰:既是齐王女,何以配南越人。夫人曰:某国破,家亡遭越王所掳为嫔。御王崩因以为殉,乃不知今是几时也。看烹郦生如昨日耳。每忆故事辄一潸然,炜问曰:四女何人。曰:其二瓯越王摇所献,其二闽越王无诸所进。俱为殉者。又问曰:昔四女云,鲍姑何人也。曰:鲍靓女葛洪妻也。多行灸于南海。炜方叹骇昔之妪耳。又曰:呼蛇为玉京子,何谓也。曰:昔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炜因在穴饮龙馀沫,肌肤少嫩。筋力轻健,后居南海十馀载,遂散金破产。栖心道门乃挈家往罗浮。访鲍姑,后竟不知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