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865-03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鹤林玉露卷七
            宋 罗大经 撰
高庙配享洪容斋在翰苑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
 四人为请盖文武各用两人出于孝宗圣意也遂令
 侍从议时宇文子英等十一人以为宜如明诏而识
 者多谓吕元直不厌人望张魏公不应独遣杨诚斋
 时为秘书少监以书争之以欺专私三罪斥容斋且
卷七 第 1b 页 WYG0865-0309b.png
 言魏公有社稷大功五建复辟之勋一也发储嗣之
 议二也诛范琼以正朝纲三也用吴玠以保全蜀四
 也却刘麟以定江左五也于是有旨再令详议越数
 日上忽谕大臣曰吕颐浩等配享正合公论更不须
 议洪迈固是轻率杨万里亦未免浮薄于是二人皆
 求去容斋守南徐诚斋守高安而魏公迄不得配食
 诚斋诗云出却金宫入梵宫翠微绿雾染衣浓三年
 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藏室蓬山真昨戏园
卷七 第 2a 页 WYG0865-0310a.png
 翁溪友得今从若非朝士追相送何处冥鸿更有踪
 又云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两度立朝
 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犹嫌数骑传书札剩喜千
 峰入肺肠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此去
 国时诗也可谓无几微见于颜面矣其冢嗣东山先
 生伯子跋其论配享书藁云覆羹真得皂囊书锦水
 元来胜石渠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盖
 苗刘作乱时矫隆祐诏贬窜魏公高宗在升旸宫方
卷七 第 2b 页 WYG0865-0310b.png
 啜羹左右来告惊惧羹覆于手手为之伤暨复辟见
 魏公泣数行下举手示公痕迹犹存左次魏和伯子
 诗云銮坡蓬监两封书道院东西各付渠乾道圣人
 无固必是非付与直哉鱼词意亦佳但当涂乃江东
 道院容斋守南齐非当涂也
渡江以来士大夫始衣紫窄衫上下如一绍兴九年诏
 公卿长吏毋得以戎服临民复用冠带论者以为扰
 于是士大夫皆服凉衫乾道中李献之上言会聚之
卷七 第 3a 页 WYG0865-0310c.png
 际颜色可憎今陛下上承两宫宜复紫衫为便上从
 之盖人情乐简便久矣昔孝节先生徐仲积事母至
 孝一日竦然自省曰吾以襕幞谒贵人而不以见母
 是敬母不如敬贵人也不可乃日具襕幞揖母人皆
 笑之孝节行之终身近时静春先生刘子澄朱文公
 高弟也守衡阳日以衣冠涖事宪使赵民则尝紫衫
 来见子澄不脱冠裳见之民则请免冠裳子澄端笏
 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民则皇恐退具冠裳以
卷七 第 3b 页 WYG0865-0310d.png
 见然由是不相乐夫襕幞揖母冠裳临民常事也而
 世俗且难之至于紫窄袖衫乃戎服也出于兵兴一
 时权宜而相承至今不能改然则古道何时而可复
 乎
李泰伯著常语非孟子后举茂材论题出经正则庶民
 兴不知出处曰吾无书不读此必孟子中语也掷笔
 而出晁说之亦著论非孟子建炎中宰相进拟除官
 高宗曰孟子发挥王道说之何人乃敢非之勒令致
卷七 第 4a 页 WYG0865-0311a.png
 仕郑叔友著崇正论亦非孟子曰轲忍人也辩士也
 仪秦之流也战国纵横捭阖之士皆发冢之人而轲
 能以诗礼者也余谓孟子以仪秦之齿舌明周孔之
 肺肠的切痛快苏醒万世此何可非泰伯所以非之
 者谓其不当劝齐梁之君以王耳昔武王伐纣举世
 不以为非而伯夷叔齐独非之东莱吕先生曰武王
 忧当世之无君者也伯夷忧万世之无君者也余亦
 谓孟子忧当世之无君者也泰伯忧万世之无君者
卷七 第 4b 页 WYG0865-0311b.png
 也此其特见卓论真可与夷齐同科至于说之叔友
 拾其遗说而附和之则过矣
平原孟尝君养天下客而未尝得一客张汤公孙宏接
 天下士而未尝得一士鲁仲连固不肯与鸡鸣狗盗
 者伍也汲长孺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若得一
 鲁仲连则一客可以敌千客若得一汲长孺则一士
 可以埒千士故山谷诗曰匹士能光国三孱不满隅
不主痈疽瘠环所以为孔子不礼臧仓王驩所以为孟
卷七 第 5a 页 WYG0865-0311c.png
 子宋璟不与内侍交语明皇深加叹奖杜悰不从监
 军请选宫女入宫武宗知其有宰相才范纯夫为諌
 官东邻宦官陈衍园亭在焉衍每至园中不敢高声
 谓其徒曰范諌议一言到上前吾辈不知死所矣此
 其所以为范纯夫也此其所以为元祐也王黼为宰
 相与宦者梁师成邻居密开后户往来徽宗幸黼第
 徘徊观览偶见之大不乐此其所以为王黼也此其
 所以为崇观政宣也
卷七 第 5b 页 WYG0865-0311d.png
东坡于世家中得王定国于宗室中得赵德麟奖许不
 容口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
 尤为坡所敬服然其后乃阶梁师成以进而德麟亦
 謟事谭稹绍兴初德麟主管大宗正司有旨令易环
 卫官宰相吕颐浩奏曰令畤读书能文苏轼尝荐之
 已不须易高宗曰令畤昔事谭稹为清议所薄竟易
 之士大夫晚节持身之难如此余观屈平之骚经曰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
卷七 第 6a 页 WYG0865-0312a.png
 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朱
 文公释之曰世乱俗薄士无常守乃小人害之而以
 为莫如好修之害者何哉盖由君子好修而小人嫉
 之使不容于当世故中材以下莫不变化而从俗则
 是其所以致此者反无有如好修之为害也呜呼其
 崇观政宣之时乎宜二子之改节易行也
张无垢在越上作幕官不请供给钱在馆中进书不肯
 转官人皆以为好名之过无垢曰既请月俸又受供
卷七 第 6b 页 WYG0865-0312b.png
 给偶然进书又便受赏于我心实有不安此亦本分
 事何名之好贪者往往不曾寻思此心病也心有病
 人安得知我知之当自医别人既不自知病反恶人
 医病犹妇人妒者非特妒其夫又且妒人之夫其惑
 甚矣无垢此喻甚切世降俗薄贪浊成风反相与非
 笑廉者䛕佞成风反相与非笑直者软熟成风反相
 与非笑刚者竞进成风反相与非笑恬退者侈靡成
 风反相与非笑俭约者傲诞成风反相与非笑谦默
卷七 第 7a 页 WYG0865-0312c.png
 者贾子云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东坡云变丹青于
 玉莹兮乃反谓子为非智风俗至于如此岂不可哀
安子文与杨巨源李好义合谋诛逆曦矫诏之词曰惟
 干戈省厥躬朕既昧圣贤之戒虽犬马识其主尔乃
 甘夷虏之臣邦有常刑罪在不赦词旨明白乃好义
 姊夫杨君玉之词也曦年十许岁时其父挺尝问其
 志曦有不臣之语其父怒蹴之炉火中灼其面号吴
 巴子云
卷七 第 7b 页 WYG0865-0312d.png
魏鹤山云古人称字者最不轻仪礼子孙于祖祢皆称
 字孔门诸子多称夫子为仲尼子思孙也孟子又子
 思弟子也亦皆称仲尼虽今人亦称之而人不为怪
 游夏之门人皆字其师汉初唯子房一人得称字中
 世有字其诸父字其诸祖者近世犹有后学呼退之
 儿童诵君实之类观鹤山此说古人盖以称字为至
 重今世唯平交乃称字稍尊稍贵者便不敢以字称
 之与古异矣鲁哀公诔孔子亦曰尼父则君亦可以
卷七 第 8a 页 WYG0865-0313a.png
 字臣周益公谓先君曰寿皇每称东坡唯曰子瞻而
 不名其钦重如此
大凡应大变处大事须是静定凝重如周公之赤舄几
 几是也汉武帝因不移步识霍光因不转盻识金日
 磾亦是窥见他静定凝重处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
 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欧阳公所谓垂绅正笏
 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形容得最好然魏
 公亦只是天资至如司马公则加以学力尤不可及
卷七 第 8b 页 WYG0865-0313b.png
 如更新法傅钦之苏子瞻劝其防后患公起立拱手
 仰视厉声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此惟有大力量方
 能为此言张宣公云使某当时应答不过曰苟利社
 稷遑恤其他只如此说巳自好安能如公之言更不
 论一己利害想其平日所养故临事发言能如是中
 理虽圣人不过如此说近于终条理者矣
绍熙甲寅光宗以疾不能过宫吾郡尹德邻初参大学
 帘引诗题出问寝龙楼晓德邻诗云父母人皆有仪
卷七 第 9a 页 WYG0865-0313c.png
 刑自冕旒问安趋燕寝拂晓过龙楼鹤驾严晨卫鸡
 人彻夜筹慈闱天语接飞栋月华收万姓齐呼舞三
 宫款献酬小儒忧国切几白九分头学官击节一时
 传诵
象山与罗春伯书云宇宙无际天地开辟本只一家来
 书乃谓自家屋里人不亦陋乎谓之自家不知孰为
 他家古人但问是非邪正不问自家他家君子之心
 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
卷七 第 9b 页 WYG0865-0313d.png
 则当为夬之上六矣舜于四凶孔子于少正卯亦治
 其家人耳象山此论可谓浑厚高明且以我朝言之
 自庆历以前未有君子小人之名所谓本只一家者
 也故君子未尝受祸自庆历以后君子小人之名始
 立则有自家他家之分矣故君子之受祸一节深于
 一节
丁常任毗陵人淳熙间为郎冬至日上殿奏对玉音曰
 晓来云物甚奇卿曾见否常任实不曾见即对曰岂
卷七 第 10a 页 WYG0865-0314a.png
 惟臣见之四海万姓皆见之孝宗大喜曰卿对甚伟
 命除淮漕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
 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
 后主云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
 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閒愁
 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
卷七 第 10b 页 WYG0865-0314b.png
 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宣和中大盗方腊扰浙中王师讨之命陈亨伯以发运
 使经制东南七路财赋因建议如卖酒鬻糟商税牙
 税与夫头子钱楼店钱皆少增其数别历收系谓之
 经制钱其后卢宗原颇附益之至翁彦国为总制使
 仿其法又收赢焉谓之总制钱靖康之初尝诏罢之
 军兴议者再请施行色目寖广视宣和有加焉以迄
 于今为州县大患初亨伯之作俑也其兄闻之哭于
卷七 第 11a 页 WYG0865-0314c.png
 家庙谓剥民产怨祸必及子孙厥后叶正则作外稿
 谓必尽去经总钱而后天下乃可为治平乃可望然
 中兴百年非无圣君贤相未闻有议及此者是独何
 也
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
 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
 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
 略不应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
卷七 第 11b 页 WYG0865-0314d.png
 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
 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朱文公
 曰某少时读论语知爱自后求一书似此者卒无有
林勋贺州人绍兴中登进士第尝进本政书欲渐复三
 代井田之法大略谓五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顷
 顷九为井井方一里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
 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一同之地提封万井
 实为九万顷三分去二为城郭市井官府道路山林
卷七 第 12a 页 WYG0865-0315a.png
 川泽与夫硗崅不毛之地定其可耕与为民居者三
 千四百井实为三万六百顷一顷之田二夫耕之夫
 田五十亩馀夫亦如之总二夫之田则为百亩百亩
 之收平岁为米五十石上熟之岁为米百石二夫以
 之养数口之家盖裕如矣总八顷之税为米十有六
 石钱三贯二百文此之谓什一井复一夫之税以其
 人为农正掌劝督耕耨赋税之事但收十有五夫之
 税总计三千四百井之税为米五万一千石为钱一
卷七 第 12b 页 WYG0865-0315b.png
 万二千贯以此为一同之率一顷之居其地百亩十
 有六夫分之夫宅五亩总十有六夫之宅为地八十
 亩馀二十亩以为社学场圃一井之人共之使之朝
 夕群居以教其子弟然贫富不等未易均齐夺有馀
 以补不足则民骇矣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
 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
 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
 为𨽻农良农一夫以五十亩为正田以其馀为羡田
卷七 第 13a 页 WYG0865-0315c.png
 正田毋敢废业必躬耕之其有羡田之家则无得买
 田唯得卖田至于次农则毋得卖田而与𨽻农皆得
 买羡田以足一夫之数而升为良农凡次农𨽻农之
 未能买田者皆使之分耕良农之羡田各如其夫之
 数而岁入其租于良农如其俗之故非自能买田及
 业主自收其田皆毋得迁业若良农之不愿卖羡田
 者宜悉俟其子孙之长而分之官毋得夺以贾其怨
 少须暇之自合中制矣其书大略如此朱文公张宣
卷七 第 13b 页 WYG0865-0315d.png
 公皆喜其说谓其有志复古然今时欲行经界尚以
 为难况均田乎
横渠西铭曰大君者父母之宗子其说本于召公召诰
 曰有王虽小元子哉又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元子
 即宗子也武王誓师之辞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
 民父母余谓父母之说不如元子宗子之说意味深
 长盖谓之元子宗子则天父地母临之于上诸弟之
 颠连无告者责望于下非特恻然于同胞之爱且有
卷七 第 14a 页 WYG0865-0316a.png
 所严惮而不敢隳其职分也
李彊父为昭文相尝出六和塔题诗云往来塔下几经
 秋每恨无从到上头今日登临方觉险不如归去卧
 林邱彊父为相清正谨守规矩自奉如寒士书卷不
 释手薨于位谥文清
嘉定间杨伯子为湖州守弹压豪贵牧养小民治声赫
 然为三辅冠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与工部尚
 书戴少望并祠伯子意不悦会除浙东庾节将行辞
卷七 第 14b 页 WYG0865-0316b.png
 先圣先师礼毕与校官诸生坐于讲堂命取所祠画
 象来题诗其上云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
 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
 我去相伴老山林遂卷藏而行当时士子有戏和其
 诗者末句云可怜戴工部独树不成林
陆士规布衣工诗秦桧喜之尝挟秦书干临川守馈遗
 不满意升堂嫚骂守惧以书白秦自解秦怒陆甚陆
 请见不出然犹令其子小相者见之问其近作陆诵
卷七 第 15a 页 WYG0865-0316c.png
 其黄陵庙一绝云东风吹草绿离离路入黄陵古庙
 西帝子不知春又去乱山无主鹧鸪啼小相入诵之
 秦吟赏再四即命请见待之如初
宗杲论禅云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
 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朱文公亦喜其说盖自吾儒言之若子贡之多闻弄
 一车兵器者也曾子之守约寸铁杀人者也
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
卷七 第 15b 页 WYG0865-0316d.png
 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杨诚斋诗云绿
 光风动麦白碎日翻池亦然上句风中有日下句日
 中有风
韩文公作欧阳詹哀词云詹闽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
 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
 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
 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山谷送秦少章从
 苏公学云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但使
卷七 第 16a 页 WYG0865-0317a.png
 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伯前后山云士有从师乐
 诸儿却未知欲行天下独信有俗间疑秋入川原秀
 风连鼓角悲目前豚犬类未必慰亲思二诗皆用韩
 意而后山之味永陆象山云男子生而以桑弧蓬矢
 射天地四方示有四方之志此其父母教之望之第
 一义也颜子之家一箪食一瓢饮在人不堪忧之地
 而颜子乃从其师周游天下履宋卫陈蔡之厄而不
 以为悔此岂俚俗之人拘曲之士所能知其义哉盖
卷七 第 16b 页 WYG0865-0317b.png
 诚使此心无所放失无所陷溺全天之所予而无伤
 焉则千万里之远无异于亲膝不然虽日用三牲之
 养犹为不孝也象山此说尤更精透
有僧住山或谋攘之僧乃挂草鞋一双于方丈前题诗
 云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老僧脚底从
 来阔未必枯髅就此埋余谓士大夫去就亦当如此
 杨诚斋立朝时计料自京还家之裹费贮以一箧钥
 而置之卧所戒家人不许市一物恐累归担日日若
卷七 第 17a 页 WYG0865-0317c.png
 促装者余又闻昔有京尹忘其名不携家唯弊箧一
 担每晨起则撒帐卷席食毕则洗钵收箸以拄棒撑
 弊箧于厅事之前常若逆旅人将行者故击搏豪强
 拒绝宦寺悉无所畏余曩在太学尝馆于一贵人之
 门一日命市薪六百劵有卒微哂谓其徒曰朝士今
 日不知明日事乃买柴六百贯耶余因窃叹士大夫
 之见有不如此卒者多矣
刘平国云奏疏不必繁多为文但取其明白足以尽事
卷七 第 17b 页 WYG0865-0317d.png
 理感悟人主而已此论极好如伊训说命无逸立政
 所未论只如诸葛孔明前后出师表何尝费词近时
 如张宣公自都机入奏三劄陆象山为删定官轮对
 五劄皆可法
自昔士之閒居野处者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与往还
 故有以自乐陶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
 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又云邻曲时来往抗
 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南村之邻岂
卷七 第 18a 页 WYG0865-0318a.png
 庸庸之士哉杜少陵在锦里亦与南邻朱山人往还
 其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
 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
 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又
 云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幽花欹满径野水细通
 池归客村非远残尊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
 随所谓朱山人者固亦非常流矣李太白寻鲁城北
 范居士误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閒园养幽姿
卷七 第 18b 页 WYG0865-0318b.png
 又云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
 岁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想范野人者固亦可
 人之流也
列子曰仲尼废心而用形渊明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
 长独閒说得更好盖其自彭泽赋归之后洒然悟心
 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果能行此则静亦静动亦
 静虽过化存神之妙不外是矣谓渊明不知道可乎
宋宝庆初当国者欲攻去真西山魏鹤山朝士莫有任
卷七 第 19a 页 WYG0865-0318c.png
 责梁成大独欣然愿当之遂除察院击搏无遗力当
 时太学诸生曰大字傍宜添一点曰梁成犬余谓犬
 之狺狺不过吠非其主耳是有功于主也今不肖之
 台諌受权贵之指呼纳豪富之贿赂内则剪天子之
 羽翼外则夺百姓之父母是有害于主也吾意犬亦
 羞与为伍矣
韵书释豉云配盐幽菽四字甚工
 
卷七 第 19b 页 WYG0865-0318d.png
 
 
 
 
 
 
 
 鹤林玉露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