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854-05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识遗卷五        宋 罗璧 撰
  秦后六经      易象物
  四经合一之始    禹事舜
  县邑        泮水辟廱
  汉儒言礼      士异
  息二训       西北豪杰所产
  处置两得      随时救时
卷五 第 1b 页 WYG0854-0559b.png
  地理        衡
  魂魄
   秦后六经
经焚于秦易以卜筮独存孔子言诗三百十一篇诗亦
全书(汉艺文志谓诗全者以其讽诵古人盖歌诗/以侑燕飨春秋皆然汉兴章句有因流傅者)浮邱
伯受诗于鲁申公申公高祖初人则诗傅汉兴矣后苍
为高祖定章程而苍修春秋左氏傅则书亦出汉初二
书今次序连贯亦全书也尚书初出伏胜口授继出孔
卷五 第 2a 页 WYG0854-0560a.png
氏坏壁颇多残阙礼则传自高堂隆今之仪礼也逮
河间献王好古搆求先秦古书得古经五十六篇并
科斗文字梁沈约因谓汉初典章简略诸儒捃拾遗
文片简与礼事相关者编次篇帙皆非圣人之言月
令取吕不韦春秋中庸表记坊记缁衣取子思乐
记取公孙尼子檀弓残杂学记出毛生王制出汉文
博士今祖二戴汉宣帝时人若周礼魏文侯乐人窦
公首献周官大司乐章他如汲冢云武帝时出自
卷五 第 2b 页 WYG0854-0560b.png
山嵓屋壁成帝时刘歆校书天禄阁始列上其书汉
兴六经来历如此考秦焚书之岁至高祖之兴仅十
六年书虽萌芽而挟书之律未除武帝罢黜百家表
章六经然后斯文始畅但遭秦火后儒于经各有馀论
系辞著子曰字欧阳公谓非夫子亲书必后世讲师
所增(乾卦亦两/著子曰)汉艺文志谓尚书有张霸之伪(唐李/汉亦)
(曰书礼/别其伪)唐以来言左傅非邱明者数人朱文公析诗
序各置谓序语多与诗背(按后汉卫宏傅言作毛/诗序则但小序出毛苌)
卷五 第 3a 页 WYG0854-0560c.png
记则古今议其杂周礼刘歆列上之时包周孟子张林
硕何休已不信为周公书近代司马温公胡致堂胡五
峰苏颖滨晁说之洪容斋直谓作于刘歆盖歆佐王莽
书与莽苛碎之政相表里且汉儒林傅叙诸经各有
传授周礼独无之或以其详密谓圣人一事有一制
意其果周公之遗不知孔子于礼多从周使周公礼
书如此精详当不切切于把宋求夏商遗礼与夫逆
为继周损益之辞又自卫反鲁删诗定书系易作春秋
卷五 第 3b 页 WYG0854-0560d.png
独不能措一辞于周礼即孟子生战国周室犹存北宫
锜问周室班爵禄之制孟子已有其详不可得闻之答
一圣一贤礼乐所宗周室无恙时已莫可考而谓秦焚
后周公礼书粲然完备如此吾不信也兼其中言建国
之制与书洛诰召诰异言封国之制与书武成及孟子
异言设官之制与书周官六典异周之制作大抵出周
公岂有言之与行自相矛盾乎又左传论孟皆晚周书
三经于易诗书多见之援引胡俱无一语援周礼耶(朱/文)
卷五 第 4a 页 WYG0854-0561a.png
(公亦曰左氏记周官名甚详曾不及府史胥徒周礼没/𦂳要事亦甚多而略不见之他书果出自周公当是草)
(定未/行书)又恭二礼语意相类处不一其出汉儒无疑但文
字自成一家可以配经而中用字亦奇歆子(缺/)尝从扬
子云学奇字也
   易象物
易变易也多象物明理书名易旧说象日月取阴阳变
易为义日月更晦迭明盖变易之大者陆司农推之物
理谓象之义出于象彖之义出于彖(按彖名茅犀训羊/面小角知几群出)
卷五 第 4b 页 WYG0854-0561b.png
(交广土人谓之猪神象身具/十二少肉亦能知吉凶阴阳)易之义出于易东方朔曰
非守宫即蜥易是也秦晋西夏名守宫又名蜥刺易南
楚名蛇医东齐海岱名螈北燕名祝蜒蛇形四足色变
不一字象形曰守宫者博物志云以朱饲之色变赤𢷬
以志女人终身赤不灭偶则落故曰守宫名此盖以阴
阳搆合则易文非止象日月也若乾龙亦象物之变
   四经合一之始
周易以彖象文言分配卦爻之下始费直(孔颖达云/始王弼)尚书
卷五 第 5a 页 WYG0854-0561c.png
以序各冠篇首始孔安国毛诗以序各冠章首始毛苌
春秋与左傅合为一始杜预
   禹事舜
尧使鲧治水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复以命禹禹胼手
胝足之不惮将以盖父之愆也及鲧殛死禹为鲧子以
情义处之纵无说以全其父疑亦不恝于其亲者虽鲧
以罪殛禹无可辞但人子之心欲处之而安当以去之
为得或曰舜不以鲧故废禹公也禹若为鲧故弃舜私
卷五 第 5b 页 WYG0854-0561d.png
也圣人天地之为量不可以私心窥也愚谓公私之辨
可有父子之伦不可昧孔子曰食夫稻衣夫锦女安则
为之圣人处事但欲求之心而安桃应问瞽叟杀人则
如之何孟子答以弃天下犹敝屣盖谓舜当此时可以
无天下不可以无父义有重于得也噫禹吾无间然矣
父子大伦也圣人当有说以处
   县邑
县邑二字古不通称不同制周礼曰四井为邑四甸为
卷五 第 6a 页 WYG0854-0562a.png
县郑玄注县方二十里县自王城三百里外至四百里
曰县周书作雒篇曰千里百县谓县方十里礼记左传
注邑皆四井但传言邑多不同如叔段请制曰岩邑也
凡以地著皆称邑郧人以随绞州蓼伐楚斗廉曰日虞
四邑之至也与夫敝邑之类国例称邑又曰凡邑有宗
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则初无四井限也若温栾豹
之邑范文子欲之曰温吾县也昭五年传曰韩赋七邑
皆成县也史记言晋六卿欲弱公室遂以法尽灭其族
卷五 第 6b 页 WYG0854-0562b.png
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则县邑在春秋已
相混战国秦封卫鞅商于十六邑按商于为弘农县名
则鞅封邑特弘农县六十四井地尔周亡赧王献邑三
十六于秦武公尝谓楚令尹子昭曰西周之地绝长补
短不过百里窃疑亦四井之邑班固汉史剖析尤明汉
书高帝曰沛丰邑中阳里人应劭注曰沛县也丰其乡
也师古注沛者秦泗水属县丰者沛之聚邑又沛公入
关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故知邑系于县六年
卷五 第 7a 页 WYG0854-0562c.png
令天下县邑城师古注县之与邑皆令筑城十二年上
击黔布还过沛及去父老空县皆之邑西献县邑在汉
初实为二意其时井邑之制犹有存者按商鞅变秦并
诸小乡都邑为县县置一令而古制尽亡诗书言夏邑
商邑丰邑易曰改邑黄帝邑涿鹿舜所居成邑论语十
室之邑千室之邑师古训聚邑是已指人众聚居处言
之韵释郡者群聚也县者悬也悬于郡之谓县县系于
郡秦制明矣(左传哀二年赵简子誓众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则古县大于郡而郡)
卷五 第 7b 页 WYG0854-0562d.png
(名亦不/始秦)又参上古先王惟以州统国尚书益稷州十有
二师郑玄注一师领百国州十有二师则每州千二百
国班固述井地法曰五国为属十国为连二十国为卒
二百一十国为州礼记王制亦曰州建百里之国周礼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封域皆有分星郑玄注凡州是大
界其中封国各有限域是公侯伯子男之国散布九州
之间而州大国小也故黄帝画野分州言得百里之国
万区易称先王建万国书言协和万国以见古但九州
卷五 第 8a 页 WYG0854-0563a.png
十二州而国则无限也周衰列国转相吞灭国之大者
遂连城数十战国通天下为七国于是国之名大于州
秦惩封建析国为郡有三十六汉晋以来递变而小之
复有郡国之号州之名遂布天下所谓国者并所统州
郡名之
   泮水辟廱
泮水一诗八章五章为伐淮夷发首二章述鲁侯涖泮
之仪仅第二章内匪怒伊教一语似学校中事泮水果
卷五 第 8b 页 WYG0854-0563b.png
为学校作则当铺张黉宇之制颂说教养之美推明仁
义道德之原与人才兴盛之效今皆不然而释者例以
学校明之其说实肇于汉儒王制王制曰天子辟廱诸
侯頖宫盖谓环水为天子之学则泮水为诸侯之学又
以诗言献囚献馘献功遂于天子出征之下系以受成
于学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等语其实汉儒夲释泮水
辟廱夲匪怒伊教一语后儒援以释诗自唐陆德明始
不知汉儒泥于一语通牵诸章之旨也孟子言古之学
卷五 第 9a 页 WYG0854-0563c.png
惟曰校庠序而诗夲旨及小序俱不以泮名学郑玄礼
记注曰頖者班也所以颁政教窃谓释为班政之所则
小大从公饮酒落成事祖事帝献囚献功献俘献琛所
举甚宏不然何必事事自学出也玄又谓先贤指辟廱
宗庙亦非盖庙为致敬鬼神之所而学焉飨焉射焉囚
俘截耳疮痍流血黩慢甚矣此皆非参之道理者也白
虎通曰辟廱外圆内方明德当圆行当方蔡邕明堂论
曰辟廱外圆内方拟王者动作法天地水环四方譬德
卷五 第 9b 页 WYG0854-0563d.png
广四海也不知泮水象诸侯行不当方德不当广乎其
释辟廱虽明而于泮水则碍皆礼记之说拘之也故致
堂尝疑泮为庙一诗八章戎事居三非学明矣庙则饮
酒誓师俘囚琛馘施教皆质之祖宗理或宜然但不能
无郑注黩慢之弊且谓辟廱亦非学辟君也雍和也诗
灵台言辟雍而其中述鸟兽昆虫各得其所鼖鼓钟镛
莫不均调皆非学校中事(余考虞书命夔典乐教胄子/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
(治建国之学政商学曰瞽宗古之学者春诵夏弦凡经/著学事多与乐相关汉初未设学士与讲论者令肄业)
卷五 第 10a 页 WYG0854-0564a.png
(太常故知古乐学/为一致堂似未详)文王有声言镐京辟廱诗序曰武王卒
文王之伐功诗中述文王筑城作丰事亦于学无预又
上章曰皇王维辟辟为君无疑释者例以辟雍为学皆
误于汉儒王制也(按先儒释辟雍为环水谓璧体外圆内方/水绕如璧然故辟以璧得义因振鹭于飞)
(于役西廱指廱为水津/不知君名辟义又如何)乡先达鲁宝潭士能尝言泮水非颂
僖公诗其中多言伐淮夷稽之书伯禽尝征淮夷徐戎
小序曰颂僖公亦误矣又参閟宫诗其曰鲁侯者指僖
公曰鲁公者指伯禽泮水曰鲁侯只当为颂伯禽诗
卷五 第 10b 页 WYG0854-0564b.png
   汉儒言礼
汉儒言礼多不近人情丧哭一主于哀而已礼记曰齐
衰之哭若往而返大功之哭三曲不偯小功缌麻哀容
可也释者谓三曲一举声而三折也偯声馀从容也夫
哭而为折声馀声是意不在哀因哭为态也如曰始死
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啼皆区分无义赏罚当功罪而
已丧记曰夏道先赏而后罚殷人先罚而后赏周之赏
罚用爵列夫赏罚不较功罪而辨先后其说已缪至但
卷五 第 11a 页 WYG0854-0564c.png
论爵列尤不通之甚又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
入则望小利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
尤非所以为教若夫养老诗述成王养老乞言之礼曰
肆筵授几酒醴惟醹又不然厚其禄赐如孟子欲有谋
焉则就之足矣今记曰躬亲侍膳袒而割牲执酱而馈
执爵而酳着冕持干而立此直委巷之谈宜乎后世行
之惟艰也
   士异
卷五 第 11b 页 WYG0854-0564d.png
礼记王制言秀士选士造士进士皆秀民之目周礼言
上士中士下士天子元士则皆爵名郑玄注上士三命
受位中士再命受服下士一命受官大行人注曰命者
五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小宗伯之职赐卿
大夫士爵则傧诗曰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王制曰
天子之元士视附庸故周礼士列府史上盖府史只庶
人在官者而士则受命也士受命则有禄代耕诸侯下
士视上农夫食九人中士倍下士食十八人上士倍中
卷五 第 12a 页 WYG0854-0565a.png
士食三十六人中庸曰父为大夫子为士诗曰凡周之
士不显亦世士爵许嗣也檀弓言鲁县贲父死庄公诔
之曰士之有诔自此始则士死可谥也故经言士皆轶
庶人一等执技者不与士齿汉爵一级曰公士皆爵命
之士非特秀民也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以才堪任事说
文曰数始于一终于十推一知十为士汉食货志曰学
以居位曰士详三士汉志爵命之士说文秀民之士白
虎通堪于任事之士后世兵曰战士技曰术士老曰道
卷五 第 12b 页 WYG0854-0565b.png
士尽皆堪于事之目也若虞书司寇曰士师周礼六士
主狱则其士训察
   息二训
消息之息读者多以止训息余考训有二经中如记言
不息则久左传继好息民孟子王者之迹息皆训止周
礼保息六养万民孟子日夜之所息与夫孳息生息蕃
息皆训生汉史高帝纪吕公曰臣有息女颜师古注息
生也史记货殖传亡者取倍称之息陶朱公老听子孙
卷五 第 13a 页 WYG0854-0565c.png
修业而息之庶民农商贾岁率万息毋监氏出捐千金
贷其息十一宣帝纪刑者不可息三代夏以十三月为
正息殷以十二月为正息周以十一月为正息孔颖达
曰达阳生为息江陵国志在地有息壤息石在子城南
其地隆起如状牛马之经夕如(缺/)  盖土之息生不
穷也息训生与消字反正适等
   西北豪杰所产
古今多北并南文王道化行于汝坟江汉诗序曰化自
卷五 第 13b 页 WYG0854-0565d.png
北而南也邵康节以地气自北而南别天下治乱岂南
非特不能北且不可北也昔人言出粟东南募士西北
盖谓西北风气豪杰所钟然春秋吴楚抗衡上国项籍
以江东子弟八千横行天下李陵以荆楚士喋血单于
庭赤壁周瑜胜曹操淝水谢玄胜苻坚桓温入洛走姚
襄刘裕縳姚泓俘慕容超陈庆以取河南皆未闻资之
西北但南人进取之志不立才国于南便以江淮为限
界荆楚为门户讲守国之计而已如孙权赤壁晋室淝
卷五 第 14a 页 WYG0854-0566a.png
水刘裕广固洛阳俱未尝用破竹可乘之势而权破操
即止晋退坚便还刘裕且弃已得之长安或谓中原易
取难守不知祖逖终身有雍邱宗泽与汴为终始岳飞
恢复不已金主役桧死之张德远没身主战名动殊方
观此则敌之勍者不专北也刘表坐据江汉无四方之
志曹操得以窥之汉高即封南郑前史谓南郑险如天
狱而高帝曰吾意亦欲东尔焉能郁郁久居此乎卒灭
项羽蜀荆邯曰汉祖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创
卷五 第 14b 页 WYG0854-0566b.png
愈复战者以前死而成功踰于却就而灭亡也贾复亦
曰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乎故图尧
舜而不至者汤武是也图汤武而不至者桓文是也前
世豪杰如此惟周公瑾诸葛孔明张德远而公瑾天不
假以年孔明用蜀或谓不当弃荆州(蜀险可以自固荆/州则有可以窥中)
(原收吴/楚之便)张德远则压于主势不振也抑余考李陵陇人
祖逖范阳人项籍刘裕刘牢之俱彭城人周公瑾舒人
张德远成都人岳飞邺人独宗泽婺州人凡有志事功
卷五 第 15a 页 WYG0854-0566c.png
多产西北大概兵无彼此将有勇怯同一赵兵赵奢将
之则胜赵括将之则败同一燕兵乐毅用之则破齐骑
劫用之则为齐所破所以料敌者料将不料兵不畏兵
多而畏将武
   处置两得
处事有任理而行成败听之于天者有苟一时之安成
败徐为之图者有不择利害不量彼此以成败付之幸
不幸者余谓付之幸不幸无所处置者也苟一时之安
卷五 第 15b 页 WYG0854-0566d.png
强于处置者也任理而听其成败胶于处置者也若奸
雄睥睨之秋反侧危疑之际胶则失于知变强则不免
遗祸幸则存亡立判欲我不失体彼得无词最难两得
尝读史数事今请裁以己见然后知古人不可及唐德
宗即位锐意除藩镇惮其威淄青莭度李正己愿献钱
三十万盖尝朝廷也德宗欲受恐见欺不受乂逆其来
意时崔祐甫为相请遣使就慰劳淄青将士因以正己
献钱颁之使人戴上恩又诸道闻之知朝廷不重货则
卷五 第 16a 页 WYG0854-0567a.png
正己大惧宋真宗时西夏纳款因言国饥乞粮百万盖
借恤灾觇宋也时王旦为相请具京师诏彼自遣人来
取夏去汴悬隔自取得不补失矣西夏得诏称朝廷有
人后元昊复叛将纳款先令贵臣野利以书通朝廷朝
廷复书议所以称或请名以太尉庞庄敏争之曰太尉
国之三公待陪臣以此待元昊将如何今野利书来自
称天都此其国之官称也依此称之足矣(宋初与契丹/讲和或言称)
(北朝王叔公/乞只称契丹)绍兴中韩世忠守淮以所部兵少乞摘张
卷五 第 16b 页 WYG0854-0567b.png
俊部赵密一将为助俊疑世忠吞巳拒命不分时赵鼎
为相拨御前杨沂中一将助世忠而抽赵密入卫俊遂
无辞又时陈规守德安盗李横围城不解久乃假乞粮
觇规子之继又指名索籍妓妓虽末节而大体辱矣规
命斩妓首付之横大沮此于古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
得天下不为之意虽不相似然执小义妨大权王通以
为皇之不极则捐一人活千万人亦权变之机杀一贱
妓而名流于敌岂复可疑近时孟无庵珙帅荆房将某
卷五 第 17a 页 WYG0854-0567c.png
叛事颇彰著会卒白某者请帅府发其奸无庵集佐属
议或请发兵或请招安无庵闻发兵语一笑问若何招
安又卒无善策明日无庵自批断云白某敢诬守将实
犯阶级斩首送本军号令然房州激此必钱粮不敷帮
给不时令于制司支钱米若干下本军溥犒一次卒首
至房叛将大安溥犒既行士皆雷动越数月蜀有警调
房将去援因移其兵权置法焉庙祀卒于房追录以官
赏其妻子不烦干戈坐消一城之变时应山李庭芝参
卷五 第 17b 页 WYG0854-0567d.png
其幕言无庵不惜一人之命以全千万人之命真是帅
才余闻之应山客刘清臣
   随时救时
宋绍圣间陈了翁有随时救时之说当时童蔡用事偏
主安石一切是熙礼鄙元祐而宗元祐者多正人了翁
典选举前名尽取是熙礼者而是元祐者率录于后由
是正类得获选亦不忤当国者之意了翁因曰随时所
以救时也因思鲁人猎较而孔子亦猎较东汉诸君子
卷五 第 18a 页 WYG0854-0568a.png
疾宦官如仇而陈寔独吊张让王敦叛晋而温峤缪综
其府事诸武易唐为周而狄仁杰肯为之臣大抵了翁
意也方新法之行康节门人欲投劾而去康节曰正贤
者所当尽力之时明道知安石作不顺人心事而肯为
其条例司此岂计从容后福哉故论当时党祸皆众君
子激成大贤之见真不同庄子曰彼且为婴儿亦与之
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达之入于无
疵又曰就之不欲入和之不欲出二语尤有理(王临川/云召公)
卷五 第 18b 页 WYG0854-0568b.png
(之不悦不失为周公之同孔子之/诺仕不害为阳货之异亦此意)
   地理
山川之气钟于人经中惟诗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二句
云然近代朱文公于事莫不裁之以正折之以理独于
葬地不斥不泥采其说则谓道路所经耳目所接人有
欲住不可往处及聚落有宅舍使山水环合略成气象
然则欲掩藏父祖岂可都不拣择以为久远安宁之虑
而率意为之乎公盖即显明幽也余窃谓山水清浊钟
卷五 第 19a 页 WYG0854-0568c.png
于人关于土地大气数不专一隙一穴之是非也如燕
赵多奇士山西出将山东出相西北严凝人多劲悍东
南温厚人多文丽古今皆然特人禀赋有厚薄功效因
有宏窄尔若必期力致恐无此理不然郭景纯辈当至
今昌荣也况人死形神相离自身之枯朽且不保又何
缘能荫及生人乎古人审吉凶便营建其稽之卜多为
居止为葬卜独孝经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一语盖居止
乃生聚所在决须环合则和气凝固譬犹飞鸟巢林在
卷五 第 19b 页 WYG0854-0568d.png
枝叶稠密处虽风雨飘摇而不坠若寄命疏薄则覆卵
窥巢不免矣所以古人不必泥葬地各有深意按礼记
王制言墓地不请郑玄注皆受于公民不得私周礼地
官曰族坟又曰四闾为族使之相葬至公墓则冢人言
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
大夫居后(礼记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注谓陪葬文武墓晋献文子言全要领以从)
(先大夫于九原注九/原晋卿大夫族葬处)则古葬有定位不得择吉凶为去
就也唐吕才叙葬曰援礼天子诸侯大夫葬皆有月数
卷五 第 20a 页 WYG0854-0569a.png
是不择年月也春秋九月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
日下昃乃克葬是不择日也郑葬简公司墓之室当路
毁之则朝而塴不毁则日中而塴子产不毁是不择时
也古之葬者皆于国都北兆域有常处是不择地也隋
文帝葬后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齐主葬父岂不卜乎
俄而国亡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当为天子若云不
凶我弟不当战没司马温公曰昔者吾诸祖之葬也家
贫不能具棺自太尉(公父/池)来始有棺椁则不及择兆可
卷五 第 20b 页 WYG0854-0569b.png
知矣杨诚斋曰京仲远上世皆火化并无坟墓每遇寒
食望祭江干而仲远不害为宰相又与李侍讲书曰郭
景纯书出自东晋然已前之葬何限而未尝无富贵洪
容斋曰景纯葬地能预知水之为陆胡不能预知凶而
改吉免死于王敦之非命乎胡(缺/)庵与罗尚志书曰九
经十七史并不说富贵寿考由葬地吕才云长平四十
万人死非生时俱犯三刑南阳多近亲非葬地俱逄六
合礼记曰我死择不食之地而葬之不闻择阴阳向背
卷五 第 21a 页 WYG0854-0569c.png
也观此则亲死不葬必期卜吉为富贵利达之资者其
惑可笑
   衡
寸丈尺引为度龠合升斗斛为量古人以律制器皆自
黍积而十之十而衍之度量咸同惟衡以二十四铢为
两十二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初不以十数拘
按刘歆说曰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十二铢为
二十四铢故两之得名十二铢倍之也二十四气之象
卷五 第 21b 页 WYG0854-0569d.png
也十六两为斤四时乘四方之数(春夏秋冬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
总三百八十四铢备六十四卦全画也三十斤为钧一
月之数总四百八十两(六甲一周三百六十日半月/一节总八节计一百二十日)
旬行八节之象也四钧为石四时之数总一百二十斤
十二月之象也衡之制数亦精矣若铢两斤钧之义铢
者惟细可殊异也两者两十二铢而名也斤者名也钧
者均也石者大也权主智智流动故不均衡主礼礼齐
一故不易
卷五 第 22a 页 WYG0854-0570a.png
   魂魄
左传郑子产论伯有之厉曰人生始化曰魄阳曰魂用
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精爽至于神明先儒释魄附形
之灵魂附气之神魄灵谓如耳目视听手足运动声音
啼呼一魄具一灵也魂神谓如精神知觉所以使之视
听运动啼呼者也故魄白也体质具而各明白也魂芸
也气呼吸往来芸动也人生位高权重者为其禀气强
厚倘死非正命必有未尽之数不散之英盖魄虽死而
卷五 第 22b 页 WYG0854-0570b.png
魂不散凭依为厉容有此理故传者于韩原之战秦获
晋惠推以为申生之厉晋景疾在膏肓药不可为推以
为杀赵同赵括之厉后皆益以得请于帝之语余以事
理推之神怪谓必无不可青天白日和平或为疾疹苦
楚怪何尝无(抱朴子曰夏宜长而荠麦枯焉冬宜凋而/竹松茂焉盛阳宜暑而夏或凉极阴宜寒)
(而冬或温皆物理/之变怪不常者也)故双峰饶氏释子不语怪力乱神章
谓此等事谓有则无从执着谓无则阴阳变化造作百
端故圣人只不言此论近于人情但如左传必事酬报
卷五 第 23a 页 WYG0854-0570c.png
又似太神况伯有死于带段实子晰之谋何伯有之厉
不报晰而急杀段申生之缢实骊姬之谮同括之死亦
庄姬之谮何不报二姬而仇惠景春秋臣弑君者三十
六而不闻报其臣比干子胥之徒皆以忠受戮而不闻
报其君故左传之失也诬(鲁宝潭尝谓宋之制作粹于/汉唐曾无逆天害人之事而)
(靖康太宗之后德祐理宗之后俱为北狩乃有汉唐所/无盖方太祖疾危屏人独召太宗已而太祖以柱斧击)
(地好为之烛影下遥见太宗若为逊避之状故旧疑太/宗杀太祖理宗居潜济王已位青宫及宁宗大渐史弥)
(远复援立理宗济王遂不得立死或者二宗殄祀犹罚/晋弊韩之说太祖济王亦有请帝以报之理余窃谓太)
卷五 第 23b 页 WYG0854-0570d.png
(祖果欲报仇不应迟之几世而济王亦当首泄之弥远/亲老亲春翁旧尝将太祖柱斧遥见之疑质之上高阳)
(兰坡先生起莘坡谓江左宋齐擅杀同气者后皆不昌/太宗果尔不应其后八叶天子且多令主治且几二百)
(年但即位后德昭德芳俱不得其死又受天下/于太祖更不还其子孙以天下则太宗之失也)
 
 
 
 
 识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