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849-07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习学记言卷四十四    宋 叶适 撰
  荀子
傅说固已言学之要孔子讲之尤详道无内外学则内
外交相明今在书论语者其指可以考索而获也荀卿
累千数百馀言比物引类条端数十为辞甚苦然终不
能使人知学是何物但杂举泛称从此则彼背外得则
内失其言学数有终义则不可须臾离全是于陋儒专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849-0739b.png
门上立见识又隆礼而贬诗书此最为入道之害后扬
雄言学行之上言之次教人又其次亦是与专门者较
浅深尔古人固无以行为上而教人为下者惟后世陋
儒专门莫知所以学而徒守其师傅之妄以教人雄习
见之以为能胜此而兼行者则上矣近世之学则又偏
堕大甚谓独自内出不由外入往往以为一念之功圣
贤可招楫而致不知此身之稂莠未可遽以嘉禾自名
也故余谓孔子以三语成圣人之功极至于无内外其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849-0739c.png
所以学者皆内外交相明之事无生死壮老之分而不
厌不倦于其中此孔子之本统与傅说同也
止斗一义莫晓故事按子路问君子尚勇孔子称戒之
在斗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司马迁亦言子
路陵暴孔子孔子设礼诱之古之师友岂固训导于戈
矛陵夺之间耶而荀卿之戒则尤为鄙暴不近人理至
谓以少顷之怒丧终身之躯室家立残亲戚不免刑戮
若立学聚教而其弟子粗猛至此则奚以学为虽古今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849-0739d.png
材品强弱不同而荀卿亦有过论然致道必有象而果
若是则仁义道德安从生有子以孝弟而好犯上作乱
者鲜后世疑之观此殆非诬尔然则陵世之学又有愈
焉者矣
荀卿屡言为治当以后王为法后王者周也意诚不差
然周道在春秋时已自阙绝不继自一鲁外诸侯视之
皆如弁髦孔子尽力补拾其大者十仅得七八而小者
不存多矣况至荀卿王法灭尽之馀暴秦大并之日孔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849-0740a.png
氏子孙畏偪不敢而独伥伥然以无因难验之说叫呼
于其间有轻易之情无哀思之意徒以召侮而不能为
益也自晨门荷蓧楚狂接舆之流犹以孔子为病而鲁
两生梁鸿尚谓汉人不足为况昭襄始皇之际耶
余尝疑孟子尽力排杨墨杨墨岂能害道然非之不已
者害所由生也此自孟子一病不可为法若夫荀卿所
言诸子苟操无类之说自衣食于一时其是非尤不足
计而乃倒攻群辨若衢骂巷哭之为至于子思孟轲并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849-0740b.png
遭诋斥其谬戾无识甚矣又好言子弓常与仲尼同称
安有与仲尼齐圣独为荀卿所私而他害无见者既无
立言行事可以考其是非使非荀卿之妄则或者子弓
仲尼之别名不然姑假立名字以自况尔孟轲亦屡扳
仲尼孔子乃无所比何哉
仲尼之门羞称五霸按孟子或问曾西吾子与管仲孰
贤曾西艴然不悦然则竖子羞称固当有之盖幼志先
登能自启迪不堕駮地然虽成劳茂烈苟徒止于所能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849-0740c.png
则晚进后生皆轻贬之矣此一义常存自应有益于新
学孟子大人也天下臧否由已而定岂以其身与人称
量高下者哉故孔子虽谓管仲器小而终以九合之功
归之此亦深于学者所宜知也
荀卿言周公大儒之故与中庸仲尼祖述尧舜一章略
相似皆夸奢飞动之辞圣人自用力处极不然二者参
观子思言理闳大而分限不可名荀卿言事虽张皇而
节目犹可见也周公孔子艰难一世以就德业而后世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849-0740d.png
学者反以为甚易而无难若是则神灵之所为而非人
也且又引以自神则近乎狂惑矣
荀卿论治多举已然之迹无自致之方可观而不可即
也惟言国具差若有意谓无便嬖左右足信者之谓闇
无卿相辅佐足任者之谓独所使于四邻诸侯者非其
人之谓孤也然穆王命太仆左右仆从侍御无以便嬖
侧媚其惟吉士是则嬖者不吉吉者不嬖也卿相辅佐
所以同起治功臣虽专任其劳君不独有其逸谓不能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849-0741a.png
不有游观安燕之时欲倚之为基杖则用人之道狭矣
汤灭桀而自惭仲虺诰而解之德诚有馀安用其臣喻
志于四方然则荀卿所言者战国之事非帝王之治也
读荀卿与临武君议兵及四世有胜非幸又入秦何见
以为无儒又与秦昭王辨儒有益于人之国令人叹息
周衰诸侯皆恣已自便而秦以夷狄之治隳灭先王之
典法吞噬其天下别治为区域孔子力不能救不过能
不入秦而已子孙守其家法故曰秦为不义义所不入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849-0741b.png
遂死于家荀卿谈王道若白黑嗣孔氏如冢嫡不秦之
雠而望之以王责之以儒呜呼固哉秦惟不能自反也
不用荀卿而用李斯者欤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以言有常道者覆焘
运行日月之所丽尔尧之时则治是为尧而存也桀之
时则乱是为桀而亡也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非也又
言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吉凶果在所应则是
无常也谓天行有常非也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849-0741c.png
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夫古人既强本节用矣既养备动时矣既修道不贰矣
其不贫不病无祸则皆曰天也非我也今偃然而自居
曰我也非天也夫奉天以立治者圣人之事也今皆曰
我自致之非天能为是以己灭天也不为而成不求而
得夫是之谓天职谓下民天情也天官也天君也夫物
各赋形于天古人谓其独降衷于民然必为而后成求
而后得故谓圣贤败而失之者下愚不肖也今既谓当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849-0741d.png
清天君正天官养天情以全天功而又谓不求知天且
虽圣人无不自修于受形之后而未有求知于未形之
先者及其既行而能全天之所赋矣则惟圣人为求知
天今谓圣人为不求知天非也又谓全其天功则天地
官而万物役且古圣人未尝敢自大其身而曰吾能官
使天地者也又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
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按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
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是尧未尝物畜而制之也诗曰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849-0742a.png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文王未尝制天命而用之也详
考荀卿之说直以人不能自为而听于天者不可也然
则人能自为而不听于天可乎武王曰惟天阴骘下民
相恊厥居尧舜傅之至于周矣然则谓人之所自为而
天无预也可乎又曰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
匿则惑呜呼惟其不知中也是以其言屡变而卒为畸
且匿也又曰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
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849-0742b.png
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
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呜呼万物之于道无偏也
无中也一物之于万物无偏也无中也自其中言之皆
中也一物犹万物也自其偏言之皆偏也万物犹一物
也荀卿以诸子为愚而偏而自谓为中也而其乖错不
合于道如此吾未见其能异于诸子也
世俗之为说曰尧舜礼让荀卿明其不然以为天子至
尊无所与让故有以尧继尧以尧易尧之语又谓诸侯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849-0742c.png
有老天子无老血气精力有衰智虑取舍无衰持老养
衰莫如天子按书序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书记尧舜禅
让甚明而又自言在位七十载耄期倦于勤然则荀卿
不信书而诋其为世俗之说耶且必不当礼让何义以
天子之位为持老养衰之地何据孟轲言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虽偏然犹有儆也而荀卿谓天子如天帝
如天神盖秦始皇自称曰朕命为制令为诏民曰黔首
意与此同而荀卿不知哀哉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849-0742d.png
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
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扆襚舁床第几筵所以养体
也按孔子教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谓能自克以复礼夫自克则不费乎物而后礼行
焉而荀卿谓制礼以为养使耳目口鼻百体之类必皆
有待于礼则礼者欲而已矣且颜子箪食瓢饮陋巷不
改其乐孔子亟称之故独许以复礼今为费以求多于
礼筋骸通塞纷纷乎豢养于外物之不暇而安所复哉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849-0743a.png
然则养者礼之文也非礼之实也
荀卿议论之要有三曰解蔽正名性恶而已其言诸子
莫不有蔽而不蔽之理莫如知道而治心故曰虚一而
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
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
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至于参日月满八极谓之
大人而无有蔽之者也虽然难矣盖诸子之学何尝不
曰知道而治心使之虚静而清明以形天下万物之理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849-0743b.png
而自谓不能蔽也荀卿以己之所明而号人以蔽人安
得而受之舜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止于治心箕子
思曰睿不在心古之圣贤无独指心者至孟子始有尽
心知性心官贱耳目之说然则辨士素隐之流固多论
心而孟荀为甚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学
常进则得其养同于人则不偏于己重于己则不尤于
人舍是吾未见其不蔽也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849-0743c.png
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
于万物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荀子之言如此其于名
可以为精矣虽然古人正事而不正名名与天地并未
有知其所由来者以书诗所称则何必后王舍前而取
后是名因人而废兴也孔子谓卫之政当先正名是时
父子不正而人道失序则孔子所欲正者亦其事而已
名不正故事乱名正则事从矣战国群谈聚议妄为无
类之言彼固自知其不可而姑为戏以玩一世其贵人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849-0743d.png
公子亦以戏听之然于事不为之损益也荀卿不知其
不足辨而辨之终身不置是时去六国灭亡无几焚经
籍杀儒生事既坏而名亦丧荀卿无以救之则与十二
子者同归于尽尔哀哉
孟子性善荀卿性恶皆切物理皆关世教未易轻重也
夫知其为善则固损夫恶矣知其为恶则固进夫善矣
然而知其为恶而后进夫善以至于圣人故能起伪以
化性使之终于为善而不为恶则是圣人者其性亦未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849-0744a.png
尝善欤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孔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呜呼古人固不以善恶
论性也而所以至于圣人者必有道矣
荀卿于陋儒专门立见识隆礼而贬诗书为入道之害
又专辨析诸子无体道之宏心皆略具前章按后世言
道统相承自孔氏门人至孟荀而止孔氏未尝以辞明
道内之所安则为仁外之所明则为学(学则六经也门/人之志于六经)
(者/少)至于内外不得而异称者于道其庶几乎子思之流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849-0744b.png
始以辞明道(中庸未必专子思/作其徒所共言也)辞之所之道亦之焉非
其辞也则道不可以明孟子不止于辞而辨胜矣荀卿
本起稷下凡有所言皆欲挫下士之锋破滑稽之的其
指决割其言奋呼怒目裂眦极将经纬大道奈何俛首
效之且未有求其小而能得其大者惜乎其未讲矣
  扬子
   太玄
连山归藏雄时固应有完书然左氏已不道八索左氏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849-0744c.png
所记孔安国亦言之则汉世犹存也安国又言孔子赞
易道以黜八索则八索义当与孔氏绝异所谓十翼者
独彖象为孔子之文其他或先或后皆非也然皆自附
于孔氏司马迁固不能辨而刘向父子与雄尤笃信之
及班固取七略以志艺文百世之后虽有豪杰特出之
士心不能思智不能虑涤胶以漆妄为清明而孔氏之
学榛棘蔽路矣嗟夫雄虽误后世而自误亦岂少哉古
人有作无述孔氏有述无作彖象述也非作也雄不能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849-0744d.png
知以为彖象者作而已故既首之复自赞之又自测之
述作杂而纪法乱自误一也言一而已有精者无粗也
有深者无浅也十翼非一人之言也浅深精粗宜其不
同雄既以为皆孔氏之书矣故或冲或错或摛或测一
书而异其言者十数自误二也易之始口切齿先王大
道至此散薄无复淳完或者反谓其才高力强易于有
行然则诛少正卯戮俳优无怪乎陋儒以是为孔子之
极功也学者苟知辞辨之未足以尽道而能推见孔氏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849-0745a.png
之学以上接圣贤之统散可复完薄可复淳矣不然循
而下之无所终极断港绝潢争于波靡于道何有哉
太玄虽名幽深然既称枝叶扶疏独说十馀万言侯芭
又受其辞则是雄所以作之意固尝晓然号令于人使
皆可识不为甚难明也至宋衷陆绩范望乃皆创立注
释若昔未尝闻知者如首名以节气起止赞易以五行
胜尅最为此书要会不知自雄及芭亲相傅授已如此
耶或旧语果零落而衷绩等方以意自为参测也以位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849-0745b.png
当卦以卦当日出于汉人若夫节侯晷刻推其五行所
寄而吉凶祸福生之至玄而益详盖农工小人所教以
避就趋舍者雄为孔氏之学其书有义而已义立而后
数从之今之所谓数者非易之初也雄见其已成而谓
为易者必先数而后义故研精殚智于历而后玄始成
不知数既立则义岂复有哉自误三也
十翼言大衍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至可与酬
酢佑神盖赞筮占有此功用虽似卑浅然乃筮人所为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849-0745c.png
不言易当自为也雄不悟遂为假太玄自著揲法近世
司马氏拟玄为虚专以五行起数而亦先以揲法示人
其词义乃类连珠比玄尤狭劣矣按易之始其义有阳
而未有阴其物有天而未有地及其阳而阴之初虚取
诸风中虚取诸火终虚取诸泽阴而阳之初实取诸雷
(雷有/形)中实取诸水终实取诸山(画起于一物莫先于天/故象天天尊阳也二之)
(则象地地卑阴也及自阳为/阴自阴为阳始有虚实之辨)取物以配义义立而物隐
连山归藏既不存不知其为义为物今易卦及彖象皆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849-0745d.png
不以物而以义盖其简直易知如此十翼所谓帝出于
震齐于巽相见于离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其
词前后差重蔓衍皆说易者为之非易之书本然也况
于五行四时二十四节癸甲而计之晷刻而察之又远
在十翼下数十等安得为义理所归哉
   法言
因雄论吾子少而好赋见自屈原尧舜三代之文始变
数百年间惟章句经生不能工而通人俊士未有不由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849-0746a.png
此者至雄方知以上更有事故谓孔氏之门用赋贾谊
升堂相如入室如其不用何其语甚大乃雄回转关捩
处怀襄浩浩障止东趋所以于道有功也如董仲舒萧
望之夏侯胜非不专守经术然力微势弱不过仅自立
而已苏氏谓离骚六经之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又
言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不当以赋贬之雄正以屈原
变六经而谊未免于用赋致大道分裂不合岂苏氏犹
未知雄意耶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849-0746b.png
事辞称则经按雄所见史襞积故实文组绘浮语使事
辞偏重故法言太玄欲离此二过辞必称事事必称辞
虽然浅矣自有文字以来圣人迭起唐虞夏商间观其
百年数世之远才只垂数十简若以为道则固有非言
语所能载若以为事则何止胜辞而已至周乃稍详于
前不独文武成康变故殷烦周召经营之劳未必倍于
伊傅时近故耳孔子当坏乱之后惜其无所统纪又将
随事灭散是以由唐沿周极力收补虽鲁人区区记录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849-0746c.png
以其犹有系于当世大义亦复为之讨论而左氏又遍
采国史旁加翼赞然则孔子之业已成譬如权衡度量
不可有二虽更有孔子其书亦不得为经也而况太玄
法言乎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
约也寡见则无卓也按孟子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
说约又言曾子守约荀卿多言博学颜渊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尔雄酌于颜孟故定约卓之论也义理随世
讲习而为准的诚无后先然必质于孔子而后不失其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849-0746d.png
正按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自言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则所谓博而约者礼也子曰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又曰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古人自修
不惰以山明之故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而颜子自言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则所谓卓者进而
不止也今于多闻多见中欲守以约卓而不知约为何
实卓为何形意择而坚执则前言满胸而固吝不除往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849-0747a.png
事溢目而骄肆逾长是误共所由之途而趋于愚闇尔
子曰赐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为学古圣人未之及也而独见
于孔子曾子徒唯而子贡疑之孟子自以为无所不悟
然渐失孔子之意故博学虽实而反约为虚至雄析见
为卓而失之愈甚矣夫苟得其一无精粗无本末终身
由之安有约卓之异不然则见闻无据而立说以为主
未见其能至道也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849-0747b.png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曰可以适他欤曰
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他道君子正
而不他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或
曰焉得直道而由诸曰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
曲而通诸海则由诸或曰事虽曲而通诸圣则由诸乎
古之言道也以道为止后之言道也以道为始以道为
止者周公孔子也以道为始者子思孟轲也至雄则又
失其所以始而以无不通为道夫行者以不得乎道也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849-0747c.png
故陷于迷学者以不得乎道也故趋于谬是则道者限
也非有不通而非无不通也道一而已无正也无他也
自行而言车航混混不舍昼夜虽不得其道犹至也自
学而言车航混混不舍昼夜苟不得其道皆迷也奈何
并诸子百家之纷纷举以为道而姑教其惟尧舜文王
之适彼不知其所以适虽尧舜文王而不知道犹是也
徐行后长者曹交乌得而为性善称尧舜滕世子何取
于信以其始之易于言也是以误后世之无所始也至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849-0747d.png
韩愈则又曰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岂惟无所
始几于攘臂而诟矣已则然而曰吾辟异说以明夫道
也可乎盖周公孔子之道而学者喜为异以离之其初
在毫忽而其流有越南燕北之远矣
或曰经可损益欤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
知也按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孔氏
安国言之则汉儒相传固如此不知何所授也岂周官
晚出雄犹未通习或虽通习犹未信据而然耶雄因此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849-0748a.png
遂以经为可益故作太玄法言矣盛哉成汤丕承也文
王渊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
不亦承乎渊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浸以光大不亦
懿乎此语全勿交涉与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
伤望道而未之见相去远矣
雄谓遐言周于天地赞于神明幽弘扩广绝乎迩言故
曰吾寡见人好遐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遐则福焉
意皆为太玄发也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849-0748b.png
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观孟
子此言雄不待辨而知其非矣然以言为学孔子没后
事在时固无之
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仲尼之后迄于汉道德
行颜闵股肱萧曹爰及名将两篇皆详看统纪之学论
述今古孔氏之后春秋绝书修其业者司马迁刘向扬
雄班固而已董仲舒局狭孔安国拘浅郑玄浮肆李膺
郭泰之流言议殆不存无以考见也若郑子真庄君平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849-0748c.png
李仲元则固赖雄而传矣苏氏称子胥种蠡皆人杰而
扬雄曲士也余尝论孔子言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而子
胥种蠡皆无礼乐而得为君子此苏氏所谓人杰欤盖
自春秋而管仲始贤孔子稍抑损之晚至战国则子胥
种蠡既显于世独董仲舒言越无一人而雄亦莫之与
也若文字由屈宋变流荆轲聂政人以为壮烈者雄皆
论正于大义有补矣
论圣人固多变子游子夏得其书未得其所以书宰我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849-0748d.png
子贡得其言未得其所以言颜渊闵子骞得其行未得
其所以行其于言孔子固甚浅欲大而反小之然犹未
失际畔也至谓圣人自恣者欤何其言之多端也曰子
未睹禹之行水欤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
无碍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
于理按孔子之言皆在未有多端而避碍者不知雄何
所指也夫初使难知己而易识先设疑论后乃诚言始
为限碍终也通达此文人辨士玩弄笔舌之病也春秋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849-0749a.png
以前诸书犹不若是有问则答有蕴则陈而已至战国
秦汉然后争为放恣如雄所云而雄虽振拔于常流卒
违眩于故习且人有碍而我通之未尝自碍而又自通
也孔子之论语是也雄之太玄自碍而又自通者也理
有海而学至之未尝自为海而又自为水也孔子之赞
易是也雄之太玄自为海而又自为水者也雄称周公
以来未有汉公之懿也勤劳则过于阿衡汉兴二百一
十载而中天其庶矣乎辟雍以本之学校以教之礼乐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849-0749b.png
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刑免人役唐矣夫详此法
言之成在莽未篡以前篡后为剧秦美新亦言和鸾肆
夏黼黻衮冕钦修百祀明堂雍台复五爵度三壤经井
田免人役方甫刑匡马法与法言不异则雄虽巽而不
謟明矣又按司马相如而下歌颂之文遂为故实文士
无能免者故虽易世而班固谓相如封禅靡而不典扬
雄美新典而无实皆游扬后世垂为旧式则是当时议
论相承未有以为不当作者夫孔父仇牧死晏婴不死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849-0749c.png
龚胜死扬雄不死古人各贤其贤不以相厉也而千载
之后方追数雄罪为汉举法惜哉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849-0749d.png
 
 
 
 
 
 
 
 习学记言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