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849-03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习学记言卷七      宋 叶适 撰
  周礼 仪礼
周官独藏于成周孔子未之言晚始出秦汉之际故学
者疑信不一好之甚者以为周公所自为此固妄耳其
极尽小大天与人等道与事等教与法等粗与细等文
与质等无疏无密无始无卒其简不失其繁不溢则虽
不必周公所自为而非如周公者亦不能为也此书既
卷七 第 1b 页 WYG0849-0378b.png
成参以成康盛时董正治官及命君陈册毕公之词犹
若未足以尽行其道又商之傲民亦介于其中未知何
以处之毕命谓既历三纪世变风移旌别淑慝表厥宅
里弗率训典殊厥井疆岂其初固使之观治而已不遽
强以必从也及昭穆道衰而君牙伯囧之流愈不足以
行其道又可见矣又上考诗七月周所以兴正家人作
苦之事又绵追称太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意是时官
未必备官虽备而道未必备也又书康诰称文王明德
卷七 第 2a 页 WYG0849-0379a.png
慎罚肇造区夏直以小心克己为天命所归亦无如是
之弘大盖周召之徒因天下已定集成其书章明一代
之典法殆尧舜禹汤所无有而古今事理之粹精特聚
见于此如诗书则尚有兴坏是非之粗迹存焉故也然
余所疑者周都丰镐而其书专治洛邑然则乡遂郊野
兴贤劝氓凡国之政将一断于是书而旧都莫之用耶
或旧都固自有法而一畿之内可以两治耶书之所不
言不可得考而周之所以致盛治则犹有不尽具者此
卷七 第 2b 页 WYG0849-0379b.png
其为深可惜也其后宗周亡灭而东周之君臣世守此
书然诸侯夷狄方迭为强雄家官巨列所职不过行于
一城而微文缛典乃或准于天下遂以是为共主四百
馀年然则孔子岂以有其书而不能起其治故不言耶
不然则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者岂即
此书也呜呼刘歆苏绰王安石固此书之腥秽而郑玄
已下又其糠秕尔
按六卿分职各以数字之微使归统叙一职之内各有
卷七 第 3a 页 WYG0849-0379c.png
条目使就绩用充其所行而三才之道无遗憾矣虽舜
禹皋陶未能如此详尽也其所以为异者舜典以人任
官而周官以官任人尔余故谓自成康盛时其人已不
足以尽行其道然学者于此观之当知官有职业则道
可行知人有职业则材可成愈于子思孟子犹未免以
意言之岂其亦未见此书也
舜命司徒止数语而周官谆悉至此然亦无在数语之
外者尧舜三代教治皆出于一但记叙广略不同耳学
卷七 第 3b 页 WYG0849-0379d.png
者耽味舜典便厌周官之烦及其于周官考验则井田
任土纷然百绪穷年白首而不足以有明视舜语殆成
胡越矣
周官言道则兼艺贵自国子弟贱及民庶皆教之其言
儒以道得民至德以为道本最为要切而未尝言其所
以为道者虽书尧舜时亦已言道及孔子言道尤著明
然终不的言道是何物岂古人所谓道者上下皆通知
之但患所行不至耶老聃本周史官而其书尽遗万事
卷七 第 4a 页 WYG0849-0380a.png
而特言道凡其形貌眹兆𦕈忽微妙无不悉具余尝疑
其非聃所著或隐者之词也而易传及子思孟子亦争
言道皆定为某物故后世之于道始有异说而益以庄
列西方之学愈乖离矣今且当以儒以道得民至德以
为道本二言为證庶学者无畔涣之患而不失古人之
统也
市所以交易百货民生通塞之所由司市为之治教禁
令甚详其言曰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
卷七 第 4b 页 WYG0849-0380b.png
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
盖财之所聚非驰突之所加利之所在非观视之所及

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
情而教之和而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
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是则民伪者天之属也民情者
地之属也伪者动作文为辞让度数之辩也情者耳目
口鼻四肢之节也子产言人生始化曰魄阳曰魂而儒
卷七 第 5a 页 WYG0849-0380c.png
者因谓体魄则降知气在上又举季子之言谓骨肉归
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易传又谓精气为物游
魂为变故后世皆以魂知为阳体魄为阴然以宗伯之
言考之则魂知者固阴德也体魄者固阳德也伪不可
见而能匿情故为阴情可见而能灭伪故为阳礼乐兼
防而中和兼得则性正而身安此古人之微言笃论也
若后世之师者教人抑情以徇伪礼不能中乐不能和
则性枉而身病矣
卷七 第 5b 页 WYG0849-0380d.png
舜典言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大司
乐言八变而天神降六变而地示出古人皆指其实不
想象而云也人鬼不言出鬼固依于人也古人不以致
神示为难而以天地神明得其所安为难后世反之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
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占人以八卦占簭人掌三易
以辨九簭之名详此则周易之为三易别卦之为六十
四自舜禹以来用之矣而后世有伏羲始画八卦文王
卷七 第 6a 页 WYG0849-0381a.png
重为六十四又谓纣囚文王于羑里始演周易又谓河
出图有自然之文学者因之有伏羲先天文王后天之
论不知所本始按籥章之官掌土鼓豳籥吹豳诗击土
鼓以逆寒暑以乐田畯盖周之旧乐也七月叙以陈王
业而说者乃以为周公所作周公方制礼乐陈雅颂以
昭先公先王之功德而自作土风之诗使籥章掌之可
乎然则周易果文王所改作而后世臣子不以严宗庙
参典谟顾乃藏之于太祝等之于卜筮何媟嫚其先君
卷七 第 6b 页 WYG0849-0381b.png
若是哉凡卦之辞文之繇筮史所测推数极象比物连
类不差毫发独孔子以为不然故孔氏之系易以为必
如是而测之由其中正而不以祸福利害乱其心者此
君子之所以为易也而学者既不能知反援孔子之易
同归于卜筮以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后成书嗟夫
学者之自聋瞽无足怪者而吾悲其转相聋瞽于人而
未有己也
掌固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国都之境有沟树之
卷七 第 7a 页 WYG0849-0381c.png
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
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达其道路禹汤以前不知
何如而周司马之任如此故虽小侯陋国各有阻固不
得轻侵而存者数百十年孔子亦言王公设险以守其
国盖不如是则无以国为也而孟子乃言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此说既行儒者世祖之今
长淮连汉荆襄犬牙错处绵数千里无复阻隔敌之至我
常荡然而我之于敌尺寸不能至也此今世大议论有
卷七 第 7b 页 WYG0849-0381d.png
国者不知讲以存亡为戏奈何
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
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余尝疑
召公在燕太公在齐唐叔在晋皆为边远与戎狄邻接
而江汉之间封建所不至则周之所自治者固甚狭而
职方所辨乃若是之甚详虽汉唐盛时不能何也岂姑
具之图籍而实未能统属耶周召之政其必不然夫辨
之详而责之略治之狭而服之广非德有馀于天下何
卷七 第 8a 页 WYG0849-0382a.png
以致之
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以嘉石平
罢民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乡遂县士之有刑杀者
欲免则王与公卿会其期司刺以三法求民情断民中
季康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
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夫周召之用刑罪有馀而法不
足孔子之论刑杀有穷而生无穷子思孟子未足以及
此也而欲以建三典纠万民难矣
卷七 第 8b 页 WYG0849-0382b.png
大小行人司仪所以亲待诸侯邦国之礼学者徒谓其
揖让周旋之美都不知周召经纪天下精神会聚于此
参之以诗书所记则唐虞三代之为国家岂有毫发不
尽于人心者哉盖其得之未尝以智力其守之未尝不
以礼义此意至周衰惟管仲知之故其言曰招携以礼
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脩礼于诸侯诸侯
官受方物后世之学专以春秋达王道诗书周官取具
而已实自孟子始又孔子谓管仲身不由礼则礼不能
卷七 第 9a 页 WYG0849-0382c.png
行于天下故谓之小器而孟子考之不详因亦并废管
仲然则周礼与诗书并立管仲识周礼尚存此恐孟子
未知也学者承误不思其中所蔽塞多矣
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
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
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载
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
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
卷七 第 9b 页 WYG0849-0382d.png
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
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太宰总其法载师专其任非
二事也而郑玄以为赋口率出泉今之算泉民或谓之
赋此其旧名与尧舜三代之治法任民以地而不责其
身故用民之力丰年无过三日其爱惜之如此且赋口
率出泉后世之暴敛玄乃举以为此玄虽博洽群书训
释经义而不知帝王大意随文彼此辄形笺传以误后
世其害甚矣又载师言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
卷七 第 10a 页 WYG0849-0383a.png
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惟其
漆林之征二十而五盖视其所任劳逸获利厚薄而为
之多少亦无定法此司徒之正文也而儒者争言古税
法必出于十一又有贡助彻之异而其实皆不过十一
夫以司徒教养其民起居饮食待官而具吉凶生死无
不与偕则取之虽或不止于十一固非为过也后世刍
狗百姓不教不养贫富忧乐茫然不知真因其自有而
遂取之则就能止于十一而已不胜其过矣亦岂得为
卷七 第 10b 页 WYG0849-0383b.png
正中哉况合天下以奉一君地大税广上无前代封建
之烦下无近世养兵之众则虽二十而一可也三十而
一可也岂得以孟子貉道之言为断耶
司徒建邦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
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
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
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又职
方氏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
卷七 第 11a 页 WYG0849-0383c.png
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
则百男两言自五百里至百里此成周分土之定制也
诸侯之国三五相因周之特封者可数齐晋鲁卫陈蔡
宋郑往往皆自五百里以下而诸家之论谓诸侯必百
里者妄说也孟子言周公封鲁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
太公封齐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孟子何得不知齐鲁
之始封而以百里限之乎封疆多而食者少地势则然
而郑众谓包以附庸郑玄又谓一易再易必足其国之
卷七 第 11b 页 WYG0849-0383d.png
用而后贡其馀者尤妄说也且虽王畿千里亦不过举
封疆言安得尽可食之地哉
仪礼所记有司之事以其所存逆其所不存当时举一
礼必有仪仪不胜记则何止于此(顾命可见叔孙通朝/十月仪后世有司亦)
(皆如此只为不及古/人然亦不可不知也)文多而义少事浅而防深虽周召
立制与后世共由之而儒者为学固宜有烦要博约之
异故孔子谓子夏无为小人儒子贡不幸言而中曾子
亦言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而已学者之患在于不明统
卷七 第 12a 页 WYG0849-0384a.png
纪玩此忘彼守粗遗实或荒陋不知忽略不讲既已失
之其细碎太甚者又以为先王一微一小皆有精义错
陈午割必中法程然则官司所传历世所行圣人亦何
由尽以为一己所纷更乎韩愈又言惜吾不及其时进
退揖让于其间以余观仪礼所记与周官礼记左氏相
出入诗书亦互见郑玄最通博矣盖春秋时周及鲁行
之尤详而他诸侯国亦无不遵用不知者以相病不能
者以相耻下至战国尚存秦虽扫灭汉有诸博士所记
卷七 第 12b 页 WYG0849-0384b.png
乡射乡饮雅歌骊驹犹时见一二董卓败曹操兴始尽
亡之矣刘表亦颇欲收拾而智计之士以为笑相率去
之诸葛亮尤惩艾虽号名续汉统而不复考寻矣是愈
之所欲进退揖让者特衰周春秋诸侯事非文王周公
盛时也椒举曰夏启有钧台之飨商汤有景亳之命周
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蒐康有酆宫之朝齐桓有
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楚子曰吾用齐
桓如此等大朝会殷国遍巡天下记之至战国固在也
卷七 第 13a 页 WYG0849-0384c.png
仪礼者士之礼通记大夫诸侯而天子无考焉何能及
三代之弥文缛典乎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也不二斩也何以
不二斩也特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欧阳氏濮议据
此谓一世之人苟徇俚俗讳称其父母按此传专明大
宗则固有昵比本亲疏薄正统之防矣欧阳氏既以知
礼自许则当明降诏旨言濮安懿王朕本生父大宗至
重靡敢顾私敬不并隆义有由起濮国子孙世世嗣王
卷七 第 13b 页 WYG0849-0384d.png
奉祀之礼务极恭肃无有慢远以称朕念亲亲本之意
然则士大夫岂有异论乎司马氏亦不肯自谓不知礼
欲救一时之失则当建议言濮安懿王宜称皇帝本生
(本生则降/于为后矣)爵命之隆子不加父宜于濮国建园立庙
王其子孙世一人主奉祭祀极于严敬所须并有司为
给如此则上无违背礼经之过下无蹈袭衰汉之失然
则朝廷岂有不从乎今各以末世之行相猜互以鄙野
之事相诋激成大悖贻讥百世犹为有君子乎且王圭
卷七 第 14a 页 WYG0849-0385a.png
戒吏以光草议为抵是名从同列而实畏宰相也曾巩
语脩且无以其所议示人是内惧众哗而外姑以謟脩
尔嗟夫苟且之弊如此欲礼教之明可得哉
 
 
 
 
 
卷七 第 14b 页 WYG0849-0385b.png
 
 
 
 
 
 
 
 习学记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