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64-07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梁溪漫志卷三      宋 费衮 撰
  入閤
唐有入閤之制本朝因之按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群
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之心不能御前殿
则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閤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
紫宸便殿也谓之閤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
衙唤仗由閤门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随以入见故
卷三 第 1b 页 WYG0864-0707b.png
谓之入閤然衙朝也其礼尊閤宴见也其事杀自乾符
巳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故正衙
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閤有仗习见既久遂以入閤为重
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閤其后亦废至唐明宗初即位
御史中丞李琪请复朔望入閤然有司不能讲正其事
凡群臣五日一入见中兴殿便殿也此入閤之遗制而
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反谓之入閤琪
皆不能正故欧阳公讥之本朝建隆三年八月丙戌朔
卷三 第 2a 页 WYG0864-0707c.png
御崇元殿文武百官入閤自后屡踵而行之太平兴国
二年诏以八月一日入閤会雨而止又以入閤旧图承
五代草创礼容不备于是命史馆修撰杨徽之等讨论
故事别为新图淳化二年十二月丙寅朔遂行其礼于
文德殿右谏议大夫张洎既与徽之等同撰定新仪又
独奏疏其略曰窃以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
周为外朝在唐为大朝冬至元日立全仗朝万国在此
殿也今之文德殿即唐之宣政殿也在周为中朝在汉
卷三 第 2b 页 WYG0864-0707d.png
为前殿在唐为正衙凡朔望起居及册拜妃后皇子王
公大臣对四夷君长试制策举人在此殿也今之崇德
即唐之紫宸殿也在周为内朝在汉为宣室在唐为上
閤即只日常朝之殿也东晋太极殿有东西閤唐置紫
宸上閤法此制也且人君恭己南面向明紫微黄屋至
尊至重故巡幸则有大驾法从之盛御殿则有钩陈羽
卫之严故虽只日常朝亦须立仗前代谓之入閤仪者
盖只日御紫宸上閤之时先于宣政殿前立黄麾金吾
卷三 第 3a 页 WYG0864-0708a.png
仗俟勘契毕唤仗即自东西閤门入故谓之入閤今朝
廷且以文德正衙权宜为上閤甚非宪度窃见长春殿
正与文德殿南北相对伏请改创此殿以为上閤作只
日立仗视朝之所其崇德殿崇政殿即唐之延英殿是
也为双日常时听断之所庶乎临御之式允叶常经今
舆论乃以入閤仪注为朝廷非常之礼甚无谓也臣又
闻唐初五日一朝景云初始修贞观故事自天宝兵兴
之后四方多故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其只
卷三 第 3b 页 WYG0864-0708b.png
日或遇大寒盛暑阴霪泥泞亦放百官起居双日宰相
当奏事即时特开延英召对或蛮夷入贡勋臣归朝亦
特开紫宸引见臣欲望依前代旧规只日视朝双日不
坐其只日遇大寒盛暑阴霪泥泞亦放百官起居其双
日于崇德崇政两殿召对宰臣常参官以下及非时蛮
夷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上閤引见并请准前代故事
处分奏入不报淳化三年五月甲午朔御文德殿百官
入閤旧制入閤惟殿中省细仗随两省供奉官先入陈
卷三 第 4a 页 WYG0864-0708c.png
于庭太宗以为仪卫太简命有司更设黄麾仗其殿中
省细仗仍旧从新制也大中祥符七年四月令有司依
新定仪制重画入閤图有唐朝职官悉改之从东上閤
门从魏昭亮之请景祐元年二月知制诰李淑上时政
十议其第十议乞修起入閤之仪宝元二年仁宗谓辅
臣曰唐有入閤礼今不常行其久废不讲抑不可以行
于今乎于是参知政事宋庠奏疏曰比蒙圣问有唐入
閤之仪今不常行臣退而讨寻故事夫入閤乃有唐只
卷三 第 4b 页 WYG0864-0708d.png
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仪也谨案唐有大内又有大明
宫在大内之东北世谓之东内而谓大内为西内自高
宗以后天子多在大明宫制度尤为华备宫之正南曰
丹凤门门内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会则御之对北第
二殿曰宣政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又对北
第三殿曰紫宸殿谓之上閤亦曰内衙只日常朝则御
之据唐制凡天子坐朝必须立仗于正衙殿或乘舆止
御紫宸殿既唤仗自宣政殿两门入是谓东西上閤门
卷三 第 5a 页 WYG0864-0709a.png
也若以国朝之制则今之宣德门唐丹凤门也大庆殿
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
今或欲求入閤本意施于仪典即须先立仗于文德殿
之庭如天子止御紫宸殿即唤仗自东西閤门入如此
则差与旧仪相合但今之诸殿比于唐制南北不相对
值此为殊耳故后来论议因有未明又按唐自中叶以
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延英若今假日御崇政
延和是也乃知唐制每遇坐朝日即为入閤而叔世离
卷三 第 5b 页 WYG0864-0709b.png
乱五代草创大昕之制更从简易正衙立仗因而遂废
其后或有行者常人之所罕见乃或谓之盛礼甚不然
也今之相传入閤图者是官司记常朝之制也如閤门
有仪制敕杂坐图耳是何足为希阔之事哉况唐开元
旧礼本无此制至开宝中诸儒增附新礼始载月朔入
閤之仪又以文德殿为上閤差舛尤甚盖当时编撰之
士讨求未至太宗朝儒臣张洎亦有论奏颇为精洽窃
恐朝廷他日修复正衙立仗欲下两制使预加商𣙜以
卷三 第 6a 页 WYG0864-0709c.png
正旧仪而议者以今之殿閤与唐不同遂不果行至熙
宁三年五月壬子用宋敏求王岐公等议始诏朔望御
文德殿立仗而罢入閤仪入閤之本末如此
  元祐党人
吾州苍梧先生胡德辉(珵/)尝对刘元城叹息张天觉之
亡元城无语苍梧疑而问之元城云元祐党人只是七
十八人后来附益者不是又云今七十七人都不存惟
某在耳元城为此言时实宣和六年十月六日也盖绍
卷三 第 6b 页 WYG0864-0709d.png
圣初章子厚蔡京卞得志凡元祐人皆籍为党无非一
时忠贤七十八人者可指数也其后每得罪于诸人者
骎骎附益入籍至崇宁间京悉举不附己者籍为元祐
奸党至三百九人之多于是邪正混殽其非正人而入
元祐党者盖十六七也建炎绍兴间例加褒赠推恩其
后而议者谓其间多奸邪今日子孙又从而侥倖恩
典遂有诏甄别之
  行卷
卷三 第 7a 页 WYG0864-0710a.png
前辈行卷之礼皆与刺俱入盖使主人先阅其文而后
见之宣和间苍梧胡德辉见刘元城尚仍此礼近年以
来率俟相见之时以书启面投大抵皆求差遣丐私书
干请乞怜之言主人例避谢而入袖退阅一二见其多
此等语往往不复终卷彼方厌其干请安得为之延誉
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氏族
氏族之讹久矣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此三者实
卷三 第 7b 页 WYG0864-0710b.png
一姓也自分为三𣲖寖远寖忘则为三姓矣退之所谓
徐与秦俱出韩与何同姓之类是也扬子云于蜀无他
扬今此扬姓不复见亦皆杂于杨矣钱镠有吴越吴越
之人避其讳以刘去偏傍而为金王审知据闽闽人避
其讳以沈去水而为尤二姓实一姓也今之称复姓者
皆从省文如司马则曰马诸葛则曰葛欧阳则曰欧夏
侯则曰侯鲜于则曰于如此之类甚多相承不已复姓
又将混于单姓矣唐永贞元年十二月淳于姓改为于
卷三 第 8a 页 WYG0864-0710c.png
以音与宪宗名同也至今二于无复可辨如豆卢盖唐
大族钦望瑑革皆尝为相而此姓今不复见其殆混于
卢邪
  王文贞婿入蜀
王文贞公为相长女婿韩忠宪例当守远郡得洋州公
私语其女曰韩郎入川汝第归吾家勿忧也吾若有求
于上他日使人指韩郎缘妇翁奏免远适则其为损不
细矣忠宪闻之喜曰公待我厚也予窃谓王公此举于
卷三 第 8b 页 WYG0864-0710d.png
当国则甚公于处家则似未尽且妇从夫者也死生祸
福率当同之今其夫特为远郡遽俾其女归享安佚之
乐而使其夫独被遐征之劳岂所以教为妇之道哉唐
李晟正岁崔氏女归宁责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
酒食且以待宾客即却之不得进晟武人尚知此为公
计者政使其女不肯远适尤当以义责使偕行使人知
公虽父子之爱亦不肯容其私益彰至公之道则于为
国处家之际两尽其至矣
卷三 第 9a 页 WYG0864-0711a.png
  司马温公读书法
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馀卷而公晨夕所
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
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
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
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
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
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
卷三 第 9b 页 WYG0864-0711b.png
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
以次指面撚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
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屠老氏犹知尊敬其书岂
以吾儒反不如乎当宜志之
  高密辞起复
文选载李令伯乞养亲表云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
短也读者恻然动心元祐三年高密郡王宗晟起复判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64-0711c.png
大宗正事连章力辞其言亦曰念臣执丧报亲之日短
致命徇国之日长东坡时直禁林当草荅诏见其疏而
哀之因入劄子乞听所守诏从之
  范淳父字
范淳父内翰之母梦邓禹来而生淳父故名祖禹字梦
得温公与之帖云按邓仲华传仲华内文明笃行淳备
辄欲更表德曰淳备既协吉梦又可止讹且与令德相
应未审可否次日复一帖云昨夕再思淳备字太显而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64-0711d.png
尽不若单字淳临时配以甫子而称之五十则称伯仲
亦犹子路或称季路是也如何如何予因是推之刘仲
原父贡父钱穆父皆只一字或谓仲原父用程伯休父
三字之法非也伯休父亦只一字耳盖伯仲与甫之类
本语助特后世以便于称谓非以表其德也凡今以伯
仲甫子之类为助者皆取单字盖亦古之遗意焉尔
  射雁堂
閒乐先生陈公伯修(师锡/)在太学与了翁友善一日同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64-0712a.png
集宗室淄王圃中有雁阵过相与戏曰明年魁天下者
当中首雁伯修引弓射之一矢中其三了翁不中须臾
又有雁阵过焉了翁射之亦中其三伯修笑曰公其后
榜耶了翁曰果然当为公代其明年徐铎榜伯修果以
第三人登第后三年了翁登第亦第三人皆为昭庆军
节度掌书记果相与为代因名便厅为射雁堂先是了
翁将唱第问投子山道者云我作状元否应曰无时一
有时三了翁惘然莫测是岁时彦魁天下了翁居其三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64-0712b.png
始悟前语
  閒乐异事
閒乐陈公伯修宣和三年以祠官居南徐一日书寝梦
至一处殿宇巍然中有人冠服如天帝正坐侍卫环列
赞者引公拜殿下命之升殿慰藉久之谓曰卿平生论
事章疏可悉录以进呈公对曰臣在杭州日因陈正汇
事郡守贾伟节遣人搜取多已焚灭今恐不能尽记帝
曰能记者录以进即有仙官导公至庑下幕中设几案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64-0712c.png
笔砚有一青册公方沉吟间仙官曰不必追记尽在是
矣开册示之则平日所草章疏具在虽经焚毁者亦备
载无遗公即袖以进帝喜曰已安排卿第六等官矣遂
觉呼其子大理寺丞昱至前引其手按其项则十字裂
如小儿囟其热如火谓之曰与吾书谒刺数十将别亲
旧吾去矣其子请曰大人何往公告以梦子曰此吉梦
其殆有归诏耶公曰不然丰相之临终亦梦朝帝盖永
归之兆也已而再寝顷之觉复谓其子曰适又梦入黑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64-0712d.png
漆屋三间此棺椁之象吾去必矣俄南徐太守虞纯臣
遣人招其子告之曰适尊公有状丐挂冠正康彊何乃
尔莫测其意是以扣公言未既闻传呼陈殿院来若已
知其故者谓太守曰死生定数也公何讶戒其子曰凡
吾治命事不可妄易遂归携亲戚数十人酌酒告别既
退命诸子子妇皆坐置酒谆谆告戒家人见公无疾而
遽若是愕眙不知所荅迨夜入寝有婢杏香奔告诸子
曰殿院咳逆不止若疾状诸子亟走至则已趺坐而一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64-0713a.png
足犹未上命其子为收之才毕而终终之七日忽有僧
欲入吊其家以素不之识止之僧云我诚不识公但畴
昔之夜在瓜洲忽梦一官人着朱骑马导从甚盛凌波
而北人马皆不濡傍人指云此陈殿院也洎入城见群
僧来作佛事乃知之故欲瞻敬遗像非有所求也时名
流多作挽诗纪其事黄冕仲(裳/)云不须更草玉楼记已
作仙官第六人张子韶(九成/)云凌波应作水中仙盖谓
此乃知世之伟人皆非混混流转者傅说骑箕而为列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64-0713b.png
星其可信矣
  元城了翁表章
今时士大夫论四六多喜其用事精当下字工巧以为
脍炙人口此固四六所尚前辈表章固不废此然其刚
正之气形见于笔墨间读之使人耸然人主为之改容
奸邪为之破胆元符末刘元城自贬所起帅郓当过阙
公谢表云志惟许国如万折之而必东忠以事君虽三
巳之而无愠坐是遂不得入见大观间陈了翁在通州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64-0713c.png
编修政典局取尊尧集了翁以表缴进其语有云愚公
老矣益坚平险之心精卫眇然未舍填波之愿后竟再
坐贬此二表于用事下字亦皆精切而气节凛凛如严
霜烈日与退之所谓登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者似不
侔矣
  王定国记东坡事
王定国甲申杂记云天下之公论虽雠怨不能夺李定
鞫治东坡狱正急一日将朝忽于殿门谓同列曰苏轼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64-0713d.png
诚奇才也众莫敢对定曰虽二三十年前所作文字诗
句引證经传随问即荅无一字差舛诚天下之奇才也此
恐未必然按东坡自熙宁初荆公行新法自是诗语多
及新法之不便元丰二年言者论其作诗讥讽遂得罪
相距止十年耳不至二三十年也籍使能记二三十年
作诗文之因人皆可能似不足为东坡道也定国记此
特爱东坡之过云尔
 梁溪漫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