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64-069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梁溪漫志卷一      宋 费衮 撰
  本朝殿阁建官
本朝因殿建官今见于除拜者曰观文曰资政曰端明
观文本旧延恩殿也庆历七年以文明殿名犯真庙谥
改为紫宸明年丁文简罢政为紫宸殿学士御史何郯
言紫宸不可为官称于是改延恩为观文殿置学士然
明道初重建八殿皆易其名已改崇德为紫宸天和为
卷一 第 1b 页 WYG0864-0693d.png
观文矣资政则自景德中王冀公罢政真宗特置资政
殿学士以宠之至于端明则始于后唐明宗国初改殿
为文明而学士仍领端明之职太平兴国中并改学士
为文明殿学士雍熙初又改文明殿为文德明道间改
承明殿曰端明复置学士与文明之职并建后人改端
明曰延和然迄无拜文明学士者盖禁中已无此殿矣
其实与端明本只一殿也此外又有集英殿止置修撰
右文殿(政和五年改/集贤为右文)始为集贤院则有学士洎建则易
卷一 第 2a 页 WYG0864-0694a.png
官为修撰矣政和四年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
枢密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五年置宣和殿学士宣
和元年改宣和殿为保和建官亦同至建炎戊申复以
延康为端明殿学士述古为枢密直学士保和之除则
止于宣和之末自龙图至焕章七阁皆藏祖宗谟训与
秘阁并建官均号贴职然秘阁有修撰而无待制学士
惟天章阁初止除待制后亦遽止至今不除学士等官
盖难于称呼与紫宸之意同也又有翰林侍读学士侍
卷一 第 2b 页 WYG0864-0694b.png
读学士自元丰废而元祐复元符又废至绍兴六年范
元长(冲/)始除翰林侍读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之下而恩
数如之乾道末职制令删去密学则八年一除胡承公
(世将/)至今亦阙不除
  宰辅沿革
国初宰相凡三员皆带职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监
修国史次集贤大学士皆平章事其后除拜不常至嘉
祐时始只两相元丰改官制宰相始不带职而左仆射
卷一 第 3a 页 WYG0864-0694c.png
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其后或兼或否又置
左右丞以行参知政事之职政和初改左右仆射为太
少宰靖康复改太少宰为左右仆射建炎初以左右仆
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参
知政事而废左右丞至乾道末始改仆射为左右丞相
盖用汉制云
  廷魁入相
自建隆至绍兴末廷魁凡八十四人而入相者止六人
卷一 第 3b 页 WYG0864-0694d.png
吕文穆(蒙正/)王文正(曾/)李文定(迪/)宋元宪(庠/)何丞相(㮚/)
梁文靖(克家/)而王李梁三相皆再入文穆凡三入云
  宰相出处
本朝宰相出处之盛前辈备记之矣自中兴至于淳熙
戊申宰相二十八人再入者九人(朱吕秦赵张/汤陈史梁)宋次道
记赵中令以来未五十而相者六人而自建炎以来尤
众范丞相觉民登庸时才三十二张忠献三十九秦忠
献四十二李丞相伯纪四十五其他未五十而相者比
卷一 第 4a 页 WYG0864-0695a.png
比可数也
  监修提举国史
祖宗时凡三相首相昭文次监修国史次集贤昭文虽
首相始得之然但虚名独监修国史有职事为重也若
止除两相则首相监修赵中令独相以集贤监修久乃
迁昭文薛文惠沈恭惠并相薛领监修而沈领集贤其
后毕文简寇忠悯亦然乾兴元年令冯魏公专切提举
监修真宗实录于是又增提举之名至天圣中诏王沂
卷一 第 4b 页 WYG0864-0695b.png
公监修先朝正史又别敕命之提举于是监修提举始
分而为二职矣绍兴初吕忠穆公再为首相差提举修
国史乞改命辅臣盖是时但修日历例指为国史而提
举日历前此亦或命他官故忠穆引辞诏不允初监修
之职自元丰王岐公以来久不以入衔至是始有提举
之命其后朱忠靖独相监修赵忠简张忠献并相时范
元长修史忠简以亲嫌乞改命忠献监修忠献引故事
当命首相忠简既罢忠献始带监修而秦忠献独相以
卷一 第 5a 页 WYG0864-0695c.png
监修兼提举自是而后凡两相则首相监修次相提举
或首相阙而次相已提举则命参知政事权监修迨次
相转厅则改充监修而命右相提举或不拜右相则命
参知政事权提举相位皆虚则监修提举悉以参政摄
事云
  宰相父子袭爵
吕文靖初封申公其子正献亦封申韩忠献初封仪公
其子文定亦封仪本朝父子为相独此两家且袭其爵
卷一 第 5b 页 WYG0864-0695d.png
亦盛事也
  封国当避
嘉祐中胡文恭公建言太宗封晋王至真宗封寿王乃
升寿为大国在晋国之下景德三年诏寿宋梁赵四国自
今不得更封而晋反不在禁封之科魏仁浦追封晋王
寇准尝曰晋是藩邸旧封今以为赠典非所宜天禧四
年乃封丁谓为晋公盖有司之过也陛下建国于升宜
进为大国而与晋皆无得封从之然予尝考之真宗始
卷一 第 6a 页 WYG0864-0696a.png
封韩王而曹襄悼富文忠皆封韩公仁宗始封庆国公
而王黼白时中皆封庆公绍兴辛酉秦师垣转厅亦封
庆公有司皆失于检照也隆兴元年十二月汤丞相转
厅自荣国亦进封庆乃始辞避诏改封岐云
  三省勘当避讳
旧制三省文字下部勘当本谓之勘会嘉祐末曾鲁公
当国省吏避其父名改为勘当至今沿袭省中出敕旧
用准字辄去其下十字或云蔡京拜相时省吏亦避其
卷一 第 6b 页 WYG0864-0696b.png
父名然王禹玉父亦名准而寇莱公亦尝作相不知书
敕避讳自何时始也近年稍稍复旧
  枢密置使
祖宗时枢密置使则有副使置知院则有同知院枢使
知院二者未尝并除熙宁元年七月陈秀公自大名入
西府时文潞公吕惠穆为使韩康公邵安简为副使神
宗以秀公三至枢府欲稍重其礼乃以为知院事元枢
并除自此始元丰四年以枢密联职辅弼非出使之官
卷一 第 7a 页 WYG0864-0696c.png
止置知院同知院馀悉罢绍兴丁巳正月诏宥密本兵
之地用武之际事权宜重可依祖宗故事置枢密使副
使其知枢密院事同知院签书并仍旧于是秦忠献以
宰相入为枢密使自后除使者多自知院而迁至于副使
则八年除王敏节(庶/)十一年除岳武穆(飞/)自是久不除
授矣
  都督宣抚等使名
故事二府总师为宣抚使其次曰招讨宣抚有副使有
卷一 第 7b 页 WYG0864-0696d.png
判官其次又有制置经制等使中兴以来建使为多大
者以宰相为御营使为都督或为宣抚兼处置使次相
或执政为御营副使大将皆为方面宣抚使亦或为御
营副使或招讨使次为招抚使执政或从官为大帅者
带制置大使安抚大使有营田处带营田大使从官亦
或为招抚使都统制等官则或为都巡检使或充某处
捉杀盗贼制置使或止充捉杀使或裂数州或止一州
为镇抚使其名不一惟都督非宰相不除独赵忠简公
卷一 第 8a 页 WYG0864-0697a.png
知枢密院为之盖初除川陕宣抚执政谓与蜀中诸帅
使名无异乃亟改为都督绍兴辛巳壬午命执政出使
亦止为督视隆兴癸未张忠献亦以枢密使为都督然
前为相时尝督师矣明年汤丞相为都督杨武恭副之
未几就除都督前此未有盖其官为太傅锡爵为王故
特命之
  二府总师
中兴外攘之际以宰相执政总师建炎己酉二月首以
卷一 第 8b 页 WYG0864-0697b.png
吕忠穆公为同签枢充江浙制置使是年五月张忠献
公以枢密同知为川陜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明年
以京西湖北相去辽远又已分镇始全付以川陜之任
绍兴壬子四月忠穆以宰相都督江淮等路诸军开府
于镇江未几还阙以朱忠靖为同都督辞不拜乃以孟
庾权同都督四年八月赵忠简公以知枢密院为川陜
宣抚处置使寻改都督川陜荆襄诸军事将行而张忠
献公再入西府乃命忠献行边五年二月忠简忠献并
卷一 第 9a 页 WYG0864-0697c.png
相皆带都督置司行在所忠献复出荡平湖寇六年正
月又诏忠献视师七月再视师以都督行府为名忠简
特居中总政事中外相应竟不复行也
  同知签书虚位
元丰官制枢密院之副有同知有签书除授虽不皆同
时然未尝频年虚位绍圣元年五月刘仲冯自签书出
知真定自是不除签书政和元年九月王襄自同知出
知亳州自是又不除同知宣和六年蔡懋始以同知副
卷一 第 9b 页 WYG0864-0697d.png
蔡攸凡同知虚位者十三年签书虚位者三十年政和
间童贯乃以宦寺为签书然才三月遽躐为领院矣
  功臣号勋官
唐文武臣有赐功臣号有勋官本朝因之自神宗不受
尊号吴丞相冲卿因乞罢功臣号冯当世在西府亦言
之遂诏管军至诸军班衔内带功臣者并罢而勋官至
政和中亦罢绍兴六年执政议复旧制赐功臣号以示
劝奖于是诸大将以次赐号惟勋官则自绍兴癸丑始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64-0698a.png
命礼部尚书洪拟翰林学士綦崇礼讨论旧典甲寅岁
大理寺丞韩仲通继以为言丙辰岁庙堂又请武臣有
边功者带勋以旌之下吏部立法至庚申岁议者又以
为言复下之有司八年间凡四议之然卒无赐勋者迄
今惟外夷加恩则赐勋如故盖国初检校官宪衔与赐
勋之类皆袭唐官职故不之改也
  大礼五使
本朝郊祀五使沿唐及五代之制大礼使用宰相仪仗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64-0698b.png
使用御史中丞顿递使又增桥道之名用京尹礼仪使
(唐本以太/常卿为之)及卤簿使则以学士及他尚书为之大中祥
符中东封五使皆命辅臣以重非常之礼天圣二年亲
郊晏元献以翰林学士为仪仗使薛简肃以御史中丞
为卤簿使议者以为非故实治平二年当郊以贾直陑
中丞为卤簿使贾遂引故事以请乃以为仪仗使元符
郊祀礼仪使以下改差执政官然自后五使自宰执外
继以从官之长或使相为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64-0698c.png
  摄官典礼
故事冬至祀圜丘摄太尉掌誓百官摄侍中进玉币并
奏请致斋及辇辂前奏请政和以左辅右弼易侍中中
书令大礼行事以左辅摄事靖康诏三省长官并依元
丰官制自是复初绍兴癸丑上昭慈谥孟信安以摄太
尉奉册于是权太常少卿江端友言汉唐以来太尉乃
三公之官故命宰相执政摄之以重其事政和以后降
太尉不得为三公今杂压乃在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64-0698d.png
下而奉册宝犹称摄太尉自上摄下名实不相副兼不
以三公奉册不应典礼遂诏今后摄三公行礼自是皆
摄太傅乾道壬辰既改左右仆射为丞相删去侍中中
书尚书二令淳熙初复有诏侍中中书令虽已删去每
遇大礼并仍摄事贵存旧名以备礼文乙巳之冬举行
庆寿礼王鲁公以首相摄太傅梁郑公以次相摄侍中
周益公以枢密使摄中书令重盛典也自是率遵行之
  时政记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64-0699a.png
唐故事宰臣每于閤内及延英奏论政事退归中书惟
知印宰臣得书其日德音及凡宰臣奏事付史馆名时
政记其后议者谓所奏事非一端移数刻之久或但记
出已之辞而忘同列之对恐有遗漏乞令宰臣人自为
记国初以扈蒙之言诏卢多逊录时政月送史馆然迄
不能成书太平兴国末直史馆胡旦言五代自唐以来
中书枢密皆置时政记周显德中密院置内庭日历望
令枢密院依旧置内庭日历诏自今军国政要并委参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64-0699b.png
知政事李昉撰录枢密院令副使一人纂集每季送史
馆昉因请每月先奏御后付所司时政记奏御自昉始
端拱二年中书门下建言所录时政记缘御前殿枢密
院以下先上宰臣未上所有宣谕无由闻知乞差副枢
二人抄录送中书遂诏枢密副使张宏张齐贤共抄录
送中书同修为一书以授史官然止送中书未得自为
记也大中祥符五年王钦若陈尧叟在西府乃请别撰
不附中书其后不止宰相与密院凡执政人人皆自为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64-0699c.png
书而所记益广然循袭一季之例或半年始送著作往
往愆期妨于修撰绍兴初始命每月终录送著作院云
  台谏见政府
祖宗时台谏得见政府而不得自相往来如王沂公亲
谕韩魏公近日章疏甚好范文正公争郭后面与吕许
公辨吕献可争濮议面与韩魏公辨司马温公乞立皇
子亲见魏公纳劄子张横渠至中书见王荆公争新法
之类韩魏公问陈师道(洙/)司马近日论何事答以彼此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64-0699d.png
台谏不相往来不知所言何事是已其后台谏得相往
来而不得见政府吕汲公对帘前以备位执政不敢与
言事官相通遂令范淳父谕旨于刘器之是台谏已不
可见政府矣苏子由王彦霖诸公击吕吉甫会议于兴
国浴室院则台谏相见无所拘也今沿袭此制云
 
 
 梁溪漫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