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目录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a 页 WYG0780-08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二
 删补名医方论卷七目录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更衣丸
  麻仁丸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b 页 WYG0780-0809b.png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丸
  栀子豉汤
  栀子䜴加甘草汤
  栀子豉加生姜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乾姜汤
  瓜蒂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a 页 WYG0780-0810a.png
  小陷胸汤
  大陷胸汤丸
  三物白散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b 页 WYG0780-0810b.png
  旋覆代赭石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栀子檗皮汤
  茵蔯蒿汤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二目录
卷三十二目录 第 5a 页 WYG0780-081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二
 删补名医方论卷七
大承气汤
 治阳明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讝语汗出多胃燥独
 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
 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乾者自利清
 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舌乾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
卷三十二目录 第 5b 页 WYG0780-0810d.png
 者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觔/)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内大黄煮取
  二升去滓内芒消再上火微煮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即停后服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卷三十二目录 第 6a 页 WYG0780-0811a.png
 枳实(三枚/)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
  初服汤当大便不尔再服以利为度得便即止服
 (集/注)柯琴曰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
  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因以承气名汤
  方分大小者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
  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
  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因名曰大味寡
卷三十二目录 第 6b 页 WYG0780-0811b.png
  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因名曰小且煎法
  更有妙义大承气用水一斗煮枳朴取五升去滓
  内大黄再煮取二升内芒消何哉盖生者气锐而
  先行熟者气纯而和缓仲景欲使芒消先化燥屎
  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若小承气以
  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同一大黄而煎法不同此可
  见仲景微和之意也
  喻昌曰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
卷三十二目录 第 7a 页 WYG0780-0811c.png
  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乃死中求生之法也灵
  枢谓热而痉者死腰折瘈疭齿齘也兹所云卧不
  着席即腰折之变文脚挛急即瘈疭之变文且齘
  齿加以胸满口禁上中下三焦热邪充斥死不旋
  踵矣在伤寒證腹满可下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
  汤者须知所谓胸满谓其邪尚在表故不可下此
  證入里之热极深极重匪可比伦况阳热深极阴
  血立至消亡即小小下之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
卷三十二目录 第 7b 页 WYG0780-0811d.png
  阴故取此汤以承领其一线之阴气阴气不尽为
  阳热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可与二字甚活临證
  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既有下之重伤其阴之大
  戒复有下之急救其阴之活法学者欲为深造端
  在此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8a 页 WYG0780-0812a.png
调胃承气汤
 治表解有汗里热不除胃因不和而不作解者
 大黄(四两/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觔/)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内芒消
  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注/)三承气汤之立名而曰大者制大其服欲急下其
  邪也小者制小其服欲缓下其邪也曰调胃者则
卷三十二目录 第 8b 页 WYG0780-0812b.png
  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
  之苦寒臣芒消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
  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消之间又少
  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9a 页 WYG0780-0812c.png
更衣丸
 治津液不足肠胃乾燥大便不通
 朱砂(五钱研/如飞面)  芦荟(七钱研/细生用)
  滴好酒少许和丸每服一钱二分好酒下
 (集/注)柯琴曰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然太
  过复有阳盛阴虚之别焉两阳合明而胃家实仲
  景制三承气汤以下之三阳燥结而津液亡前贤
  又制更衣丸以润之古人入厕必更衣故以此命
卷三十二目录 第 9b 页 WYG0780-0812d.png
  名也朱砂以汞为体性寒重坠下达芦荟以液为
  质味苦膏润下滋兼以大寒大苦之性味能润燥
  结从上导下而胃关开矣合以为丸两者相须得
  效最宏奏功甚捷诚匪夷所思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0a 页 WYG0780-0813a.png
麻仁丸(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觔/)
 枳实(半觔/)   大黄(一觔/去皮)
 厚朴(一觔/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煎熬碾脂)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渐加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0b 页 WYG0780-0813b.png
  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胃强脾弱
  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鞕
  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
  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本草曰润可去燥是以麻仁
  为君杏仁为臣枳实破结厚朴泻满故以为佐芍
  药调中大黄通下故以为使
  朱震亨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津竭理宜滋阴降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1a 页 WYG0780-0813c.png
  火津液自生何秘之有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
  用热微而虚者愈致燥涸之苦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2a 页 WYG0780-0814a.png
桃仁承气汤
 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畜血寒热胸满漱水
 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败血留经通月事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
  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2b 页 WYG0780-0814b.png
抵当汤并丸
 治伤寒畜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头足)
 大黄(三两/)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为散以水五升煮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
  下再服利为度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五个/熬去翅)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3a 页 WYG0780-0814c.png
  右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
  晬时当下血若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畜者也少腹者
  膀胱之室也热结鞕满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
  病不在膀胱内而在少腹内也可知其随经之荣
  血因瘀热而结于少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故
  小便虽利而鞕满急结畜血仍瘀于少腹也热淫
  于内神魂不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荣不运故脉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3b 页 WYG0780-0814d.png
  微而沉荣不运则气不宣故沉而结也荣气不周
  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火炽盛也大便反易
  者血之濡也色黑者畜血渗入也善忘者血不荣
  智不明也此皆瘀血之徵兆非至峻之剂不足以
  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
  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
  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
  苦甘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4a 页 WYG0780-0815a.png
  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鞕宜小其制为
  丸以缓治之若外證已解少腹急结其人如狂是
  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加桃仁桂枝之行血者于
  其中以微利之胃和则愈矣此桃仁承气为治之
  缓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5a 页 WYG0780-0815c.png
栀子豉汤(附加减诸汤/)
 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
 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心中愦愦怵惕懊憹目疼
 鼻乾不得卧
 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
  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若少气者加甘草二两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5b 页 WYG0780-0815d.png
  若呕者加生姜三两
  若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去香豉加厚朴四
  两枳实四枚
  若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去香䜴加
  乾姜二两
  若身热发黄者去香豉加甘草一两黄檗二两
 (集/注)柯琴曰太阳以心腹为里阳明以心腹为表盖阳
  明之里是胃实不特发热恶热目痛鼻乾汗出身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6a 页 WYG0780-0816a.png
  重谓之表一切虚烦虚热咽燥口苦舌胎腹满烦
  躁不得卧消渴而小便不利凡在胃之外者悉是
  阳明之表也仲景制汗剂是开太阳表邪之出路
  制吐剂是引阳明表邪之出路所以太阳之表宜
  汗不宜吐阳明之表当吐不当汗太阳当汗而反
  吐之便见自汗出不恶寒饥不能食朝食暮吐欲
  食冷食不欲近衣等證此太阳转属阳明之表法
  当栀子豉汤吐之阳明当吐而不吐反行汗下温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6b 页 WYG0780-0816b.png
  针等法以致心中愦愦怵惕懊憹烦躁舌胎等證
  然仍在阳明之表仍当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苦能
  涌泄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主治心
  中上下一切證豆形象肾又黑色入肾制而为豉
  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浊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
  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解矣所以然者急除胃外
  之热不致胃家之实即此栀豉汤为阳明解表之
  圣剂矣热伤气者少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7a 页 WYG0780-0816c.png
  者多呕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
  安是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未燥鞕不
  宜复下故祇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满此两
  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若以丸药下之
  身热不去知表未解也心中结痛知寒留于中也
  表热里寒故任栀子之苦以除热倍乾姜之辛以
  逐寒而表热自解里寒自除然非吐不能达表故
  用此以探吐之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7b 页 WYG0780-0816d.png
  矣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檗
  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
  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此皆用栀豉加减以禦
  阳明表證之变幻也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
  是上涌之剂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
  观瓜蒂散必用豉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
  栀子乾姜汤去豉用姜是取其横开栀子厚朴汤
  以枳朴易豉是取其下泄似皆不欲上越之义虽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8a 页 WYG0780-0817a.png
  苦亦能作涌然非探吐不能吐也病人旧微溏者
  不可与则栀子之性自明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9a 页 WYG0780-0817c.png
瓜蒂散
 治胸中痞鞕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
 此吐之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
  豉一合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
  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
卷三十二目录 第 19b 页 WYG0780-0817d.png
  以致胸满痞鞕热气上冲燥渴心烦嗢嗢欲吐脉
  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鞕气上冲咽喉不得息
  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也凡胸
  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
  治必得酸苦涌泻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
  得复痞鞕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
  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
  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藉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0a 页 WYG0780-0818a.png
  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
  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
  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1a 页 WYG0780-0818c.png
小陷胸汤
 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一个/大者)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内诸
  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似大结胸之高
  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1b 页 WYG0780-0818d.png
  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
  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
  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
  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程应旄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
  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而一皆直泻其
  胸里之实邪亦从此夺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2a 页 WYG0780-0819a.png
大陷胸汤丸
 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
 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鞕
 满而痛不可近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
 渴脉沉紧者如水肿肠澼初起形气俱实者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消
 苦葶苈子   杏仁(各半斤/去皮)
 甘遂(一钱/为末)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2b 页 WYG0780-0819b.png
  右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内芒消煮一二
  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如未剧者加白
  蜜二合作丸如弹子大水煮一丸服过宿乃下如
  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
  属太阳之部气为水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
  水浊而壅结矣水结于胸则津液不下无以润肠
  胃故大便必燥不下输膀胱故水道不通大黄芒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3a 页 WYG0780-0819c.png
  消善涤肠胃之热实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君
  者热淫于内当治以苦寒且以润阳明之燥是实
  则泻子之法补膀胱之寒亦制之以其所畏也任
  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结然水结因于气结
  必佐杏仁之苦温以开其水中之气气行而水自
  利矣水结又因于气热必佐葶苈之大寒以清其
  气分之热源清而流自洁矣若胸中水结而未及
  中焦者当小其制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使留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3b 页 WYG0780-0819d.png
  恋于胸中过宿乃下但解胸心之结滞而保肠胃
  之无伤是又以攻剂为和剂也是方为利水攻积
  之剂故治水肿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
  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而不
  任攻伐者当念虚虚之戒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4a 页 WYG0780-0820a.png
三物白散方
 治伤寒寒实结胸无热證者及胸膈寒实痰水内结
 等證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黑研如泥)
  右杵二味为末内巴豆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合服
  强人一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
  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4b 页 WYG0780-0820b.png
 (注/)是方治寒实痰水结胸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
  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到之处无不破也
  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
  搜逐胸邪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使其邪悉尽
  无馀矣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
  后也故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
  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不用水而用粥者藉
  谷气以保胃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5a 页 WYG0780-0820c.png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软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
  服
 (注/)痞鞕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
  景使人疑处正是妙处盖因后人未尝细玩不得
  其法皆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观乎用气薄之麻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5b 页 WYG0780-0820d.png
  沸汤渍大黄黄连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
  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
  攻痞而攻之之妙义无穷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6a 页 WYG0780-0821a.png
附子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别煮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心下鞕痛结胸也鞕而不痛心下痞也恶寒而复
  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6b 页 WYG0780-0821b.png
  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
  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别煮附子汁义
  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7a 页 WYG0780-0821c.png
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
 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乾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
 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
 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乾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7b 页 WYG0780-0821d.png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
  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
  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鞕而满乾呕心烦不得
  安者乘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鞕谓下之不
  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非寒
  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8a 页 WYG0780-0822a.png
  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
  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其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
  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乾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
  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9a 页 WYG0780-0822c.png
生姜泻心汤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胁
 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乾姜(一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卷三十二目录 第 29b 页 WYG0780-0822d.png
  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汗出之后馀邪转属阳明心下痞满鞕痛不
  大便者此其人胃素燥热因而成实攻之可也今
  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馀热乘
  虚入里结成痞鞕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谷则乾
  噫食臭也胃中寒热不和则腹中雷鸣下利也名
  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
  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乾姜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0a 页 WYG0780-0823a.png
  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
  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1a 页 WYG0780-0823c.png
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證具而以他药下之
 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乾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1b 页 WYG0780-0823d.png
  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證具而以他药下之
  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乾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
  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
  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2a 页 WYG0780-0824a.png
旋覆代赭石汤
 治汗吐下解之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代赭石(一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服一升日三服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2b 页 WYG0780-0824b.png
 (集/注)罗谦辅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
  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
  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鞕
  噫气不除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姜枣和脾
  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
  之敛浮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人参
  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痞鞕可消
  清升噫气自除观仲景治少阴水气上凌用真武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3a 页 WYG0780-0824c.png
  汤镇之治下焦滑脱不守用赤石脂禹馀粮固之
  此胃虚气失升降复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
  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4a 页 WYG0780-0825a.png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治伤寒表不解瘀热在里发黄者
 麻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一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一两/炙)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
  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则尽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4b 页 WYG0780-0825b.png
 (注/)湿热发黄无表里證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
  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
  也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
  避其湿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荣卫也加连轺梓皮
  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同成表实发黄之效
  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梓皮以茵蔯代之成无已曰
  煎以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湿热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5a 页 WYG0780-0825c.png
栀子檗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證者
 栀子(十五枚/擘)  甘草(一两/)
 黄檗(一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注/)伤寒身黄发热者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轺赤
  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蔯蒿汤下之今
  外无可汗表證内无可下里證惟有黄热宜以栀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5b 页 WYG0780-0825d.png
  子檗皮汤清之可也此方之甘草当是茵蔯传写
  之误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6a 页 WYG0780-0826a.png
茵蔯蒿汤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
 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
 茵蔯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蔯减六升内二味煮取
  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如皂角汁状色正
  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6b 页 WYG0780-0826b.png
 (集/注)柯琴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證但头汗出而身无
  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
  里然里有不同肌肉是太阳之里当汗而发之故
  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
  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檗皮汤乃清火法肠
  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
  茵蔯禀北方之气经冬不凋傲霜凌雪偏受大寒
  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7a 页 WYG0780-0826c.png
  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
  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
  圣剂也又曰仲景治阳明渴饮有四法本太阳转
  属者五苓散微发汗以散水气大烦燥渴小便自
  利者白虎加参清火而生津脉浮发热小便不利
  者猪苓汤滋阴而利水小便不利腹满者茵蔯蒿
  汤以泄满令黄从小便出病情治法胸有成竹矣
  每思仲景利小便必用气化之品通大便必用承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7b 页 WYG0780-0826d.png
  气之品故小便不利者必加茯苓甚者兼用猪苓
  因二苓为气化之品而小便由于气化也兹小便
  不利不用二苓者何本论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
  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
  便故也斯知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用则汗
  不出而渴者津液先虚更不可用明矣此以推陈
  致新之茵蔯佐以屈曲下行之栀子不用枳朴以
  承气与芒消之峻利则大黄但可以润胃燥而大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8a 页 WYG0780-0827a.png
  便之不遽行可知故必一宿而腹始减黄从小便
  去而不由大肠去仲景立法神奇匪夷所思耳
 
 
 
 
 
 
卷三十二目录 第 38b 页 WYG0780-0827b.png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