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30868a 页
卷四 第 1a 页 0425-098.png
道德真经取善集卷之四墨九
宋饶阳居士李霖集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御注一阴一阳之谓道物得以生之谓德
道常无名岂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
有体同焉皆得所以显道性修反德德至
同于初故唯道是从
纂微曰道常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
顺道而成之言大德之人容状若于诸相
宋饶阳居士李霖集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御注一阴一阳之谓道物得以生之谓德
道常无名岂可形容所以神其德德有方
有体同焉皆得所以显道性修反德德至
同于初故唯道是从
纂微曰道常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
顺道而成之言大德之人容状若于诸相
卷四 第 1b 页 0425-099.png
岂可见邪唯有顺道之容髣髴是其状矣
动容周旋中礼盛德之至也盛德容貌若
愚岂可见邪唯从事于道之容略可见矣
故目视耳听鼻闻口言手持足行无非道
也故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御注道体至无而用乃妙有所以为物然
物无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数之
可推而所谓有者疑于无也故曰道之为
物
动容周旋中礼盛德之至也盛德容貌若
愚岂可见邪唯从事于道之容略可见矣
故目视耳听鼻闻口言手持足行无非道
也故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御注道体至无而用乃妙有所以为物然
物无非道恍者有象之可况惚者有数之
可推而所谓有者疑于无也故曰道之为
物
卷四 第 2a 页 0425-100.png
顾欢曰欲言定有而无色无声言其定无
而有信有精以其体不可定故曰唯恍唯
惚如此观察名为从顺于道所以得
马巨济曰无若有曰恍有若无曰惚此即
道之物也道以恍惚无物则复归于无物
矣所谓不可容者也
王元泽曰道兼阴阳阴阳之微若无若有
谓之恍惚
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御注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物恍惚之中
而有信有精以其体不可定故曰唯恍唯
惚如此观察名为从顺于道所以得
马巨济曰无若有曰恍有若无曰惚此即
道之物也道以恍惚无物则复归于无物
矣所谓不可容者也
王元泽曰道兼阴阳阴阳之微若无若有
谓之恍惚
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御注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物恍惚之中
卷四 第 2b 页 0425-101.png
象物斯具犹如太空变为雷风犹如大块
化为水火以成变化以行鬼神是谓道妙
杳兮冥其中有精
御注杳者幽之极冥者明之藏杳冥之中
至阴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实生焉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王元泽曰精者形生之始精无不真而更
云甚真者由物有失理丧精沉于人伪故
也杳冥之精万物作类而物之生者各正
性命度数法象一有仪则可以前知无或
化为水火以成变化以行鬼神是谓道妙
杳兮冥其中有精
御注杳者幽之极冥者明之藏杳冥之中
至阴之原而天一所兆精实生焉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王元泽曰精者形生之始精无不真而更
云甚真者由物有失理丧精沉于人伪故
也杳冥之精万物作类而物之生者各正
性命度数法象一有仪则可以前知无或
卷四 第 3a 页 0425-102.png
差舛此之谓信庄子曰未形有分
精者天德之至真则不伪信则不差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河上公曰自从也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王元泽曰常道常名未尝变易
马巨济曰万物变化名号随易昔日为是
今日为非在古今以独存者道而已
以阅众甫
王弼曰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阅万物始
也
精者天德之至真则不伪信则不差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河上公曰自从也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王元泽曰常道常名未尝变易
马巨济曰万物变化名号随易昔日为是
今日为非在古今以独存者道而已
以阅众甫
王弼曰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阅万物始
也
卷四 第 3b 页 0425-103.png
阅披阅也甫本始也言道常住故能遍阅
万物之本始阅如阅人多矣之阅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苏子由曰圣人所以知万物之所以然者
能体道而不去故也
纂微曰阅度也又披阅也甫本始也夫道
上自往古下及来今湛然常在何曾去尔
形虽不见名且在焉以喻至人得道长年
故能阅度万物之本始知万物皆始于道
而披阅之以成其形质也然又设问我何
万物之本始阅如阅人多矣之阅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苏子由曰圣人所以知万物之所以然者
能体道而不去故也
纂微曰阅度也又披阅也甫本始也夫道
上自往古下及来今湛然常在何曾去尔
形虽不见名且在焉以喻至人得道长年
故能阅度万物之本始知万物皆始于道
而披阅之以成其形质也然又设问我何
卷四 第 4a 页 0425-104.png
以知万物皆资禀于道生死终始之然哉
答以道之恍惚杳冥常在不去故能应变
为治清净无为而已度阅万物之迁移未
有不资禀于道者以此也
此章言盛德容貌若愚从道则容状可见
道之为物恍惚难名杳冥莫测体之者常
存而不去故能阅众甫之变以知其所以
然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
答以道之恍惚杳冥常在不去故能应变
为治清净无为而已度阅万物之迁移未
有不资禀于道者以此也
此章言盛德容貌若愚从道则容状可见
道之为物恍惚难名杳冥莫测体之者常
存而不去故能阅众甫之变以知其所以
然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
卷四 第 4b 页 0425-105.png
王弼曰不自见其明则全
车惠弼曰此是行言能却曲柔和逶迤顺
物物无损害内保己身性命完全
委曲从众不自专故全其形生而不亏庄
子曰外曲者与人为徒
枉则直
王弼曰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枉屈也受彼屈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也
经云大直若屈如蔺相如屈于廉颇是也
枉曲不异何以再言盖自屈为曲曲之自
车惠弼曰此是行言能却曲柔和逶迤顺
物物无损害内保己身性命完全
委曲从众不自专故全其形生而不亏庄
子曰外曲者与人为徒
枉则直
王弼曰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枉屈也受彼屈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也
经云大直若屈如蔺相如屈于廉颇是也
枉曲不异何以再言盖自屈为曲曲之自
卷四 第 5a 页 0425-106.png
然也受屈为枉曲之使然也保生为全正
曲为直自曲则其生可保受彼屈则被曲
可正
洼则盈
河上公曰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王弼曰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弊则新
王弼曰不自矜则其德长
王元泽曰非秋冬之凋弊无春夏之荣华
少则得
曲为直自曲则其生可保受彼屈则被曲
可正
洼则盈
河上公曰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王弼曰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弊则新
王弼曰不自矜则其德长
王元泽曰非秋冬之凋弊无春夏之荣华
少则得
卷四 第 5b 页 0425-107.png
苏子由曰道一而已得一则无不得矣
一者少之极也守一足以该万事
多则惑
御注道要不烦闻见之多不如其约也以
支为指则终身不解兹为大惑
吕吉甫曰能知众甫之然则能抱一致柔
抱一致柔则能曲能枉能洼能弊矣曲者
曲之自然者也枉者曲之使然者也天下
之物唯水为几于道一西一东而物莫之
能伤是曲则全也避碍万折而必东枉则
一者少之极也守一足以该万事
多则惑
御注道要不烦闻见之多不如其约也以
支为指则终身不解兹为大惑
吕吉甫曰能知众甫之然则能抱一致柔
抱一致柔则能曲能枉能洼能弊矣曲者
曲之自然者也枉者曲之使然者也天下
之物唯水为几于道一西一东而物莫之
能伤是曲则全也避碍万折而必东枉则
卷四 第 6a 页 0425-108.png
直也善下而百谷归之是洼则盈也受天
下之垢莫清焉是弊则新也惟得一者为
足以与此故曰少则得众人所以不能然
者以其不一故也故曰多则惑
多数之不一也多则扰学多则惑性列子
曰学者以多方丧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御注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惟天下
之至精能为合天下之至神圣人抱一以
守不摇其精故言而为天下道动而为天
下之垢莫清焉是弊则新也惟得一者为
足以与此故曰少则得众人所以不能然
者以其不一故也故曰多则惑
多数之不一也多则扰学多则惑性列子
曰学者以多方丧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御注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惟天下
之至精能为合天下之至神圣人抱一以
守不摇其精故言而为天下道动而为天
卷四 第 6b 页 0425-109.png
下则
一者精也式者法也一者多之宗圣人以
少得天下以多惑圣人抱一而不离于精
天下弃多而归一故为天下法式
不自见故明
御注不蔽于一己之见则无所不烛故明
虞舜明四目以广其所视可谓不自见也
至于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兹非明乎成王
疏通开达无遏尔躬可谓不自见也至于
介尔昭明而昭明有融兹非明乎
一者精也式者法也一者多之宗圣人以
少得天下以多惑圣人抱一而不离于精
天下弃多而归一故为天下法式
不自见故明
御注不蔽于一己之见则无所不烛故明
虞舜明四目以广其所视可谓不自见也
至于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兹非明乎成王
疏通开达无遏尔躬可谓不自见也至于
介尔昭明而昭明有融兹非明乎
卷四 第 7a 页 0425-110.png
不自是故彰
御注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从则功
大名显而天下服故彰
吕吉甫曰因天下之所是而是之而我不
自是也则所是莫之能尽故曰不自是故
彰
不自伐故有功
御注书曰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舒王曰不自伐则善不丧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御注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从则功
大名显而天下服故彰
吕吉甫曰因天下之所是而是之而我不
自是也则所是莫之能尽故曰不自是故
彰
不自伐故有功
御注书曰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舒王曰不自伐则善不丧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卷四 第 7b 页 0425-111.png
御注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吕吉甫曰任万物以能而我不自矜也故
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人皆取先己独处后曰受天下之垢
若是者常处于不争之地敦能与之争乎
苏子由曰忘我则不争不自是不自见不
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馀也故以不争终
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吕吉甫曰任万物以能而我不自矜也故
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人皆取先己独处后曰受天下之垢
若是者常处于不争之地敦能与之争乎
苏子由曰忘我则不争不自是不自见不
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馀也故以不争终
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卷四 第 8a 页 0425-112.png
河上公曰古者曲从则全身此言非虚
诚全而归之
御注圣人其动若水以交物而不亏其全
其应若绳以顺理而不失其直知洼之为
盈无亢满之累知弊之为新无夸耀之迹
若性之自为而不知为之者致曲而已故
全而归之可以保身可以尽年而不知其
尽也是谓全德之人岂虚言哉
钟会曰诚能守曲全必归之
此章之义养生之旨也其要在乎忘我惟
诚全而归之
御注圣人其动若水以交物而不亏其全
其应若绳以顺理而不失其直知洼之为
盈无亢满之累知弊之为新无夸耀之迹
若性之自为而不知为之者致曲而已故
全而归之可以保身可以尽年而不知其
尽也是谓全德之人岂虚言哉
钟会曰诚能守曲全必归之
此章之义养生之旨也其要在乎忘我惟
卷四 第 8b 页 0425-113.png
忘我故委曲以应变而不自恃一己之见
枉己而伸人而不私一己之道知洼之为
盈无自伐之心知弊之为新无自矜之行
若性之自为而不知为之者致曲以全其
形生而已故终始以曲则全言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顾欢曰希少也人能爱气少言则行合自
然
纂微曰夫至人有问即应接物即言动静
枉己而伸人而不私一己之道知洼之为
盈无自伐之心知弊之为新无自矜之行
若性之自为而不知为之者致曲以全其
形生而已故终始以曲则全言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顾欢曰希少也人能爱气少言则行合自
然
纂微曰夫至人有问即应接物即言动静
卷四 第 9a 页 0425-114.png
以时故合于自然
陆佃曰夫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
然者谓之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王元泽曰风雨者阴阳交感所为飘骤者
交感之过所以不能久也
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从旦至晡为终
朝自早及暮为终日飘风骤雨气之暴戾
非出于常然也故虽天地为之尚不能有
终朝终日之久人之言不出于自然则多
陆佃曰夫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
然者谓之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王元泽曰风雨者阴阳交感所为飘骤者
交感之过所以不能久也
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从旦至晡为终
朝自早及暮为终日飘风骤雨气之暴戾
非出于常然也故虽天地为之尚不能有
终朝终日之久人之言不出于自然则多
卷四 第 9b 页 0425-115.png
言数穷宜矣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御注天地之造万物风以散之委众形之
自化而雨以润之任万物之自滋故不益
生不劝成而万物自遂于天地之间所以
长且久也飘骤则阴阳有缪戾之患必或
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久
风雨者阴阳交感所为飘骤者交感之过
天地之大犹不能久况人处天地之间眇
乎小哉为于多言速灭可知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御注天地之造万物风以散之委众形之
自化而雨以润之任万物之自滋故不益
生不劝成而万物自遂于天地之间所以
长且久也飘骤则阴阳有缪戾之患必或
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久
风雨者阴阳交感所为飘骤者交感之过
天地之大犹不能久况人处天地之间眇
乎小哉为于多言速灭可知
卷四 第 10a 页 0425-116.png
故从事于道者
王弼曰从事谓举动从事于道者也道以
无形无为成济万物从事于道者以无为
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
道同体故曰同于道
道者同于道
河上公曰道者谓好道之人同于道所谓
与道同
德者同于德
河上公曰德者谓有德之人同于德所谓
王弼曰从事谓举动从事于道者也道以
无形无为成济万物从事于道者以无为
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
道同体故曰同于道
道者同于道
河上公曰道者谓好道之人同于道所谓
与道同
德者同于德
河上公曰德者谓有德之人同于德所谓
卷四 第 10b 页 0425-117.png
与德同
失者同于失
蔡子晃曰有为躁竞执教生迷名为失既
为同失不能虚心冥会而言道失者独失
道也
自然之谓道从事于道者悟道忘言所谓
与道同得道之谓德德者希言所谓与德
同失道之谓失失者多言所谓与失同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
于失者失亦得之
失者同于失
蔡子晃曰有为躁竞执教生迷名为失既
为同失不能虚心冥会而言道失者独失
道也
自然之谓道从事于道者悟道忘言所谓
与道同得道之谓德德者希言所谓与德
同失道之谓失失者多言所谓与失同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
于失者失亦得之
卷四 第 11a 页 0425-118.png
河上公曰与道同者道亦乐得之与德同
者德亦乐得之与失同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有不信
钟会曰我信不足于道道亦不信应我所
以两相失只是同于道者道得之信于道
者道信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
信也
此章以希言为主希言则以道而言也道
偶而应故合自然故下文云同于道者道
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观其失得之
者德亦乐得之与失同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有不信
钟会曰我信不足于道道亦不信应我所
以两相失只是同于道者道得之信于道
者道信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
信也
此章以希言为主希言则以道而言也道
偶而应故合自然故下文云同于道者道
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观其失得之
卷四 第 11b 页 0425-119.png
本皆言之希与多尔多言之人外则招愆
内则耗气人欲长久希言内守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御注跂而欲立跨而欲行违性之常而冀
形之适难矣以德为循则有足者皆至
跂者急于有立跨者急于有行皆非行立
之常也则不能久故虽立不立虽行不行
立身行道之人不可欲速顺其常然则身
立而道行
内则耗气人欲长久希言内守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御注跂而欲立跨而欲行违性之常而冀
形之适难矣以德为循则有足者皆至
跂者急于有立跨者急于有行皆非行立
之常也则不能久故虽立不立虽行不行
立身行道之人不可欲速顺其常然则身
立而道行
卷四 第 12a 页 0425-120.png
自见者不明
舒王曰自见者不明则前所谓不自见者
乃能无所不见
自是者不彰
河上公曰自以为是而非人者众共蔽之
使不彰显也
自伐者无功
顾欢曰兴功济物而自取其名名既属己
则功不在物
自矜者不长
舒王曰自见者不明则前所谓不自见者
乃能无所不见
自是者不彰
河上公曰自以为是而非人者众共蔽之
使不彰显也
自伐者无功
顾欢曰兴功济物而自取其名名既属己
则功不在物
自矜者不长
卷四 第 12b 页 0425-121.png
郭象曰矜誇自恃不解忘功众所不与故
不长也
其于道也曰馀食赘行
御注自见则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
则仁不足以同众故不彰有其善丧厥善
故无功矜其能丧厥功故不长道之所在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泰色淫志岂道也哉
故于食为馀于行为赘
道固无我无我则不争夫自是自伐自矜
者亦非其常也故其于道也为馀食赘行
不长也
其于道也曰馀食赘行
御注自见则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
则仁不足以同众故不彰有其善丧厥善
故无功矜其能丧厥功故不长道之所在
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泰色淫志岂道也哉
故于食为馀于行为赘
道固无我无我则不争夫自是自伐自矜
者亦非其常也故其于道也为馀食赘行
卷四 第 13a 页 0425-122.png
而已食饱则已有馀则病形完则已有赘
则累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御注侈于性则盈天之所亏地之所变人
之所恶也故有道者不处
此章言立身行道不适其常而急于行立
故终不能行立其自见等行亦非其常也
故于道为馀食赘行而已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居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则累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御注侈于性则盈天之所亏地之所变人
之所恶也故有道者不处
此章言立身行道不适其常而急于行立
故终不能行立其自见等行亦非其常也
故于道为馀食赘行而已物或恶之故有
道者不居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卷四 第 13b 页 0425-123.png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御注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曰浑沦合于浑
沦则其成不亏易所谓太极者是也天地
亦待是而后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
而非不生之妙故谓之物
罗什曰妙理常存名为有物万道不能分
故曰混成
寂兮寥兮
河上公曰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
舒王曰寂者止也寥者远也
御注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曰浑沦合于浑
沦则其成不亏易所谓太极者是也天地
亦待是而后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
而非不生之妙故谓之物
罗什曰妙理常存名为有物万道不能分
故曰混成
寂兮寥兮
河上公曰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
舒王曰寂者止也寥者远也
卷四 第 14a 页 0425-124.png
寂无遗响太空寥廓
独立而不改
温公曰无与之匹故曰独立变化终不失
其常故曰不改
钟会曰廓然无偶故云独立古今常一是
曰不改
道之真体卓然独立不与物偶历万世而
无弊亘古今而常存
周行而不殆
御注利用出入往来不穷言道之用
独立而不改
温公曰无与之匹故曰独立变化终不失
其常故曰不改
钟会曰廓然无偶故云独立古今常一是
曰不改
道之真体卓然独立不与物偶历万世而
无弊亘古今而常存
周行而不殆
御注利用出入往来不穷言道之用
卷四 第 14b 页 0425-125.png
钟会曰道无不在名曰周行所在皆通故
无危殆
道之妙用无乎不在靡不周遍未始有极
易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可以为天下母
御注万物恃之以生
车惠弼曰同化阴阳安立天地亭毒群品
子育含灵生之畜之可以为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河上公曰我不见道之形容不知当何以
无危殆
道之妙用无乎不在靡不周遍未始有极
易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可以为天下母
御注万物恃之以生
车惠弼曰同化阴阳安立天地亭毒群品
子育含灵生之畜之可以为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河上公曰我不见道之形容不知当何以
卷四 第 15a 页 0425-126.png
名见万物皆从道生故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唐明皇曰吾见有物生成隐无名氏故以
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无其体强
名曰大
吕吉甫曰道之为物用之则弥满太虚而
废之莫知其所则大岂足以名之哉强为
之名而已
大曰逝
御注运而不留故曰逝
强为之名曰大
唐明皇曰吾见有物生成隐无名氏故以
通生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无其体强
名曰大
吕吉甫曰道之为物用之则弥满太虚而
废之莫知其所则大岂足以名之哉强为
之名而已
大曰逝
御注运而不留故曰逝
卷四 第 15b 页 0425-127.png
顾欢曰逝往也诸物虽大大有极住此道
之大往行无际本无住尽之处
舒王曰大者虽六合之外而不能逃其粗
毫末之小不能遗其细故大曰逝
逝曰远
御注应而不穷故曰远
孙登曰万物逝行皆有停性之处此道逝
行寻之弥远莫究其源
远曰反
舒王曰远之极则反于朴矣故远曰反反
之大往行无际本无住尽之处
舒王曰大者虽六合之外而不能逃其粗
毫末之小不能遗其细故大曰逝
逝曰远
御注应而不穷故曰远
孙登曰万物逝行皆有停性之处此道逝
行寻之弥远莫究其源
远曰反
舒王曰远之极则反于朴矣故远曰反反
卷四 第 16a 页 0425-128.png
者反于本也和之弥满六虚故曰远近则
不离己身故曰反远者出于无极之外不
穷也近在于己人不见之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注道覆载天地者也天无不覆地无不
载王者位天地之中而与天地参故亦大
道覆万物者也包裹天地至大无外故曰
道大天地者形之大天至广不可度地至
大不可量故曰天大地大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德配天地道通
不离己身故曰反远者出于无极之外不
穷也近在于己人不见之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注道覆载天地者也天无不覆地无不
载王者位天地之中而与天地参故亦大
道覆万物者也包裹天地至大无外故曰
道大天地者形之大天至广不可度地至
大不可量故曰天大地大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德配天地道通
卷四 第 16b 页 0425-129.png
三才莫大于帝王故曰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注自道而降则有方体故云域中静而
圣动而王能贯三才而通之人道于是为
至故与道同体天地同功而同谓之大王
者人道之极也
夫道未始有封而此言域中者谓虽域不
域包裹无外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舒王曰人法地王亦大是也地法天地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注自道而降则有方体故云域中静而
圣动而王能贯三才而通之人道于是为
至故与道同体天地同功而同谓之大王
者人道之极也
夫道未始有封而此言域中者谓虽域不
域包裹无外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舒王曰人法地王亦大是也地法天地大
卷四 第 17a 页 0425-130.png
是也天法道天大是也道法自然道大是
也盖自然者犹免乎有因有缘矣非因非
缘亦非自然然道之自然自学者观之则
所谓妙矣由老子观之则未脱乎因缘矣
然老子非不尽妙之妙要其言且以尽法
为法故曰道法自然
人谓王也人法地之安静故无为而天下
功地法天之无为故不长而万物育天法
道之自然故不产而万物化道则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无所法也无法
也盖自然者犹免乎有因有缘矣非因非
缘亦非自然然道之自然自学者观之则
所谓妙矣由老子观之则未脱乎因缘矣
然老子非不尽妙之妙要其言且以尽法
为法故曰道法自然
人谓王也人法地之安静故无为而天下
功地法天之无为故不长而万物育天法
道之自然故不产而万物化道则自本自
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无所法也无法
卷四 第 17b 页 0425-131.png
者自然而已故曰道法自然此章言混成
之道先天地生其体则卓然独立其用则
周流六虚不可称道强以大名虽二仪之
高厚王者之至尊咸法于道夫道者自本
自根无所因而自然也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河上公曰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
失神草木花叶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人
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则
之道先天地生其体则卓然独立其用则
周流六虚不可称道强以大名虽二仪之
高厚王者之至尊咸法于道夫道者自本
自根无所因而自然也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河上公曰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
失神草木花叶轻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人
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则
卷四 第 18a 页 0425-132.png
能变化虎躁故乃夭亏
吕吉甫曰轻者先感重者后应应者感之
所自生则重为轻之根矣静者役物躁者
役于物躁常为静之所役则静为躁之君
矣
刘仲平曰轻生于重故重为轻根躁起于
静故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
超然
御注荣观在物燕处在身身安然后物可
吕吉甫曰轻者先感重者后应应者感之
所自生则重为轻之根矣静者役物躁者
役于物躁常为静之所役则静为躁之君
矣
刘仲平曰轻生于重故重为轻根躁起于
静故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
超然
御注荣观在物燕处在身身安然后物可
卷四 第 18b 页 0425-133.png
乐
行以轻为速然不可以无辎重观以躁为
荣然不可以无燕处有辎重之物而不困
于中道然后可以有行有燕处之宇而超
然自得然后可以有观夫何故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故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吕吉甫曰终日之行与其荣观犹且如此
况乎万乘之主任重道远以观天下其可
不静且重乎盖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不得
行以轻为速然不可以无辎重观以躁为
荣然不可以无燕处有辎重之物而不困
于中道然后可以有行有燕处之宇而超
然自得然后可以有观夫何故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故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吕吉甫曰终日之行与其荣观犹且如此
况乎万乘之主任重道远以观天下其可
不静且重乎盖迫而后动感而后应不得
卷四 第 19a 页 0425-134.png
已而后起则重矣无为焉则静矣苟其动
常在于得已之际而不能无为则是以身
轻天下而不重不重则躁而不静矣
陆佃曰天下者人君之辎重而亦人君之
燕处不可以离者故曰奈何万乘之主而
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御注不重则不威故失臣不唱而和则犯
分故失君
陆佃曰重者君之德静者臣之道
常在于得已之际而不能无为则是以身
轻天下而不重不重则躁而不静矣
陆佃曰天下者人君之辎重而亦人君之
燕处不可以离者故曰奈何万乘之主而
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御注不重则不威故失臣不唱而和则犯
分故失君
陆佃曰重者君之德静者臣之道
卷四 第 19b 页 0425-135.png
松灵仙曰心若动乱即损于妙神神即君
也
此章戒人君以重静为本天下者人君之
重静也岂可以一身轻之修真之士亦以
重静为本重其身而不以物累形静其心
而不以物乱神形全神定是道之全矣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舒王曰善行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故
无辙迹
也
此章戒人君以重静为本天下者人君之
重静也岂可以一身轻之修真之士亦以
重静为本重其身而不以物累形静其心
而不以物乱神形全神定是道之全矣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舒王曰善行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也故
无辙迹
卷四 第 20a 页 0425-136.png
卢裕曰顺道而行迹不殊物故无辙迹
钟会曰善行道者功名不显
苏子由曰乘理而行无迹
车行则有辙徒行则有迹则行固不能无
辙迹也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出户庭行
出于不行故无辙迹所谓不行而至也
善言无瑕谪
杜光庭曰善言者得意忘言也故无瑕疵
之病谪责之过
吕吉甫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则言固不
钟会曰善行道者功名不显
苏子由曰乘理而行无迹
车行则有辙徒行则有迹则行固不能无
辙迹也善行道者求之于身不出户庭行
出于不行故无辙迹所谓不行而至也
善言无瑕谪
杜光庭曰善言者得意忘言也故无瑕疵
之病谪责之过
吕吉甫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则言固不
卷四 第 20b 页 0425-137.png
能无瑕谪者也知言之所以言则言出于
不言故曰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算
御注通于一而万事毕况非数者乎故不
用筹算而万殊之变若数一二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舒王曰善闭者万物不得其门而入故无
关楗而不可开
温公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九窍者精神之门也善闭者精神内守而
不言故曰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算
御注通于一而万事毕况非数者乎故不
用筹算而万殊之变若数一二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舒王曰善闭者万物不得其门而入故无
关楗而不可开
温公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九窍者精神之门也善闭者精神内守而
卷四 第 21a 页 0425-138.png
不以外耗内虽无关楗其可开乎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顾欢曰结之以道虽无绳而自固结之以
物虽有约而不坚故以威约人虽三军而
可离以道结志虽匹夫而难夺
温公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杜光庭曰善修行之人万虑都忘一念不
二静契于道与真合同万缘不能侵诸见
不能诱此之谓善结其可解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顾欢曰结之以道虽无绳而自固结之以
物虽有约而不坚故以威约人虽三军而
可离以道结志虽匹夫而难夺
温公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杜光庭曰善修行之人万虑都忘一念不
二静契于道与真合同万缘不能侵诸见
不能诱此之谓善结其可解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卷四 第 21b 页 0425-139.png
蔡子晃曰利物为善弘济曰救救群生于
十方即之本土运善常以冥被惠泽均平
含生蒙益反流会道
庶顽谗说帝舜教之而弗弃空空鄙夫宣
圣叩两端而竭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御注善者道之继冥乎道则无善之可名
善名立则道出而善世圣人体道以济天
下故有此五善而至于人物无弃然圣人
所以爱人利物而物遂其生人乐其性者
十方即之本土运善常以冥被惠泽均平
含生蒙益反流会道
庶顽谗说帝舜教之而弗弃空空鄙夫宣
圣叩两端而竭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御注善者道之继冥乎道则无善之可名
善名立则道出而善世圣人体道以济天
下故有此五善而至于人物无弃然圣人
所以爱人利物而物遂其生人乐其性者
卷四 第 22a 页 0425-140.png
非意之也反一无迹因其常然而已世丧
道矣天下举失其恬惔寂常之性而日沦
乎忧患之域非圣人其敦能救之
新说曰万物有成理固有拂其理而逆之
者万物有常性固有戾其性而梏之者万
物有正命固有违其命而绝之者圣人恻
然于是惟其所宝之慈以济之因其悖于
理也发其塞而通之因其戾于性也除其
害而若之因其违于命也继其绝而复之
是谓袭明
道矣天下举失其恬惔寂常之性而日沦
乎忧患之域非圣人其敦能救之
新说曰万物有成理固有拂其理而逆之
者万物有常性固有戾其性而梏之者万
物有正命固有违其命而绝之者圣人恻
然于是惟其所宝之慈以济之因其悖于
理也发其塞而通之因其戾于性也除其
害而若之因其违于命也继其绝而复之
是谓袭明
卷四 第 22b 页 0425-141.png
御注袭者非表而出之袭明则光矣而不
耀
吕吉甫曰彼其五者性命之理所同然者
也惟圣人以知常之明而救之于所同然
之际虽行之言之计之闭之约之而莫知
其所以然则明袭而不可得见故曰是谓
袭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御注资以言其利有不善人也然后知善
之为利
耀
吕吉甫曰彼其五者性命之理所同然者
也惟圣人以知常之明而救之于所同然
之际虽行之言之计之闭之约之而莫知
其所以然则明袭而不可得见故曰是谓
袭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御注资以言其利有不善人也然后知善
之为利
卷四 第 23a 页 0425-142.png
舒王曰善人教不善人者也故善人不善
人之师无不善则不知善之为善故不善
人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苏子由曰圣人无心于教故不爱其资天
下无心于学故不贵其师圣人非独吾忘
天下亦使天下忘我故也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而得风仙九年之
后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
内外进矣此不贵其师也孔子见太公任
人之师无不善则不知善之为善故不善
人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苏子由曰圣人无心于教故不爱其资天
下无心于学故不贵其师圣人非独吾忘
天下亦使天下忘我故也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而得风仙九年之
后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
内外进矣此不贵其师也孔子见太公任
卷四 第 23b 页 0425-143.png
然后辞其交游去其弟子此不爱其资也
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御注道之要妙不睹众善无所用智七圣
皆迷无所问涂义协于此
李畋曰此章言圣人密用惟微形眹莫睹
虽云常善妙在兼忘故能言教所不诠巧
历无由算由是好师资为渐修之路绝贵
爱入顿悟之门契彼袭明救其万物
道德真经取善集卷之四
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御注道之要妙不睹众善无所用智七圣
皆迷无所问涂义协于此
李畋曰此章言圣人密用惟微形眹莫睹
虽云常善妙在兼忘故能言教所不诠巧
历无由算由是好师资为渐修之路绝贵
爱入顿悟之门契彼袭明救其万物
道德真经取善集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