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第 150398b 页
卷四十 第 1a 页 0475-134.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天道第三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
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
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
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
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
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
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
卷四十 第 1b 页 0475-135.png

郭注无告者所谓穷民不废者常加恩也
与天合德则虽出而静四时昼夜皆不为
而自然也胶胶扰扰乎则目嫌有事故曰
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德而已矣
吕注天德则虽出而未尝不宁日月照而
四时行往来屈伸莫有为之者也昼夜有
经则相代乎前而莫知所萌云行雨施而
天下均平矣则其视不敖无告不废穷民
者岂不胶扰乎舜之所言乃天之合尧之
卷四十 第 2a 页 0475-136.png

此而已故寓之二圣以明所大而共美者
为在于此与黄帝不异也
疑独注不敖无告至哀妇人即是不敢侮
鳏寡之意美则美矣未能泽及万世而不
为仁此所以未大天德者自然之道得于
己故出而有为未尝不静若日月四时云
行雨施岂有心于天下之物哉帝王之道
宜若是而已尧闻舜言知向用心之非胶
胶扰扰逐于人为而昩于天德故以舜为
卷四十 第 2b 页 0475-137.png

人同天地覆载万物德无不被为帝王者
莫不体之虽黄帝尧舜亦莫大于德合天
地而为美也
详道注不敖无告至哀妇人者仁也天德
出宁至云行雨施者道也仁人也而无不
为故曰人之合道天也而无为故曰天之
合然尧舜一道也尧行天道而所言者人
舜行人道而所言者天行天而合乎人故
其德止于充实之美行人而合乎天故其
卷四十 第 3a 页 0475-138.png

动也
碧虚注不敖无告不废穷民仁人之心无
以加此舜以为弊迹未去故未大也天德
而出宁人事则感动矣昏明有序开围有
常升降气交天地之德也尧悟己之所为
胶胶扰扰乱之又乱也天之合无心人之
合有迹天地者古之所大王天下者体之
而已矣
鬳斋云天德者自然之德出宁者首出庶
卷四十 第 3b 页 0475-139.png

无为而为之意尧谓我之所为未免自为
扰乱合于人而已未合于天也然则下三
句是尧自叹之辞天地自然之理古今莫
大于此共美者共好之也王天下者无它
但法天地则可矣
天德者无为之化出宁者为而无为日
月照四时行皆自然运动无为之者故
昼夜有常而无差忒云行雨施品物流
形君天下者所以体之以立德而民莫
卷四十 第 4a 页 0475-140.png

言下有省始悟日前所为胶胶扰扰天
合之与人合相去远矣以是观之尧舜
之德若有优劣而结以黄帝尧舜之所
共美则又混然无分此南华立言抑扬
阖辟之妙学者熟味当自得之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
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
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
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太谩愿闻
卷四十 第 4b 页 0475-141.png

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
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
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
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
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
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
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
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
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
卷四十 第 5a 页 0475-142.png

郭注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常人所谓仁
义也故寄孔老以正之夫至仁者无爱而
直前世所谓无私者释己而爱人欲人之
爱己也此乃甚私非忘公而公也自天地
固有常至树木固有立皆己自足不待于
兼爱也事至而爱当义而止斯忘仁义者
也常念之则乱真矣
吕注孔子不用于时欲藏其言以待后之
君子十二经谓春秋孔子所以经世者在
卷四十 第 5b 页 0475-143.png

之尝言则十二经之所以经世者不过仁
义而已老氏绝学反朴而示之以真则仁
义在所攘弃宜其以为非人之性也自人
道观之仁非特成己又所以成物义非特
利物又所以立我君子之生成在于仁义
故以为真人之性也自道之真观之中心
物恺非外铄我也无物而不乐上仁为之
而无以为者也几乎言近之而未至后言
夫兼爱则非天德而出宁云行而雨施者
卷四十 第 6a 页 0475-144.png

私也欲使天下无失其牧辅万物之自然
而已天地有常至树木有立此所谓物之
自然也德则无为道法自然又何必偈偈
乎若击鼓而求亡子焉言人之失性非仁
义所可复也
疑独注徵藏史者掌藏书之官孔子为道
不行欲藏其书于周室之藏府以俟来者
时老聃免官归居孔子往因焉而聃不许
孔子尝删诗定书修礼乐作春秋六纬而
卷四十 第 6b 页 0475-145.png

聃以为支离太谩愿闻其要答以要在仁
义聃游方之外谓仁义非自然之性孔子
游方之内谓仁义真人之性也言人中心
莫不欲物之恺乐兼爱而无私此人情之
自然又复明仁义之出于性也老聃曰噫
几乎后言者近乎伪矣兼爱未免乎有系
不若无爱之至也无私未免乎有私不若
不知其私之为私也夫子所以兼爱无私
者欲使天下不失其养也莫若任其自然
卷四十 第 7a 页 0475-146.png

为义自天地有常至树木有立皆无为自
然各极其性而已矣放德不知德之为德
循道则不知道之为道又何必偈偈然用
力揭仁义于天下以求复其性无异击鼓
而求亡子也
详道注老聃之教以道德为宗孔子之经
以仁义为本放德循道则天下无为而得
性居仁由义则天下有为而倍情此庄子
所以记孔子之迹以明之也中心物恺物
卷四十 第 7b 页 0475-147.png

所不爱非所谓至仁至仁则无亲无私乃
成其私非所谓至义至义则不物君子所
以贵忘仁义而求其至也孔子尝语老聃
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自以为久矣此言
十二经者翻六经十二也
碧虚注孔子欲藏书而老聃不许谓已陈
刍狗不足留也纵横六经故曰十二上仁
无为而成上义不行而至率性而动岂伪
也哉物恺则未能忘情无私则不免有迹
卷四十 第 8a 页 0475-148.png

昼日夜月之有明星斗历天之有列飞沉
从类之有群草木丛生之有立仿而循之
可也何偈偈然用力为哉
鬳斋云西藏书于周室言西至周而欲观
其藏书也翻反覆言之中其说者言方及
半而老子以为太汗漫物恺以物为乐后
言浅近之言几犹危也物之不齐何由兼
爱此迂曲难行之说也才有无私之名胸
中便有个私字欲使天下无失其养则物
卷四十 第 8b 页 0475-149.png

之德循自然之道如此而至矣击鼓而求
逃亡之子言惊动俗也
孔子为见世衰道微欲以所述之书藏
于周之藏室以俟后世圣人盖不得已
而托空言以垂世立教其志亦切矣老
聃不许者谓道既不行于当世徒存糟
粕其能有济乎十二经说者不一陆氏
音义旧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加六
纬为十二经一说易上下经与十翼又
卷四十 第 9a 页 0475-150.png

近似要之引喻之言借以通意不必深
泥其迹中其说谓当其言但谩而非要
耳孔子曰要在仁义此治世之道所当
先者老聃谓非人之性则还淳反本有
道德存焉孔子答以中心物恺陆氏音
义物一作勿今从之中字宜音去声则
不中心亦不怒矣故兼爱而无私此仁
义之情也聃曰危乎不及之言所以远
乎道也以其无私故成其私若欲使天
卷四十 第 9b 页 0475-151.png

不各遂其性各当其宜人之放德循道
亦若是而已矣又何必用力于仁义若
击鼓以求亡子终无可得之理也
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
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今吾观子非圣人也鼠壤有馀蔬而弃妹不
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
不应士成绮明曰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
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
卷四十 第 10a 页 0475-152.png

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
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
有服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脩身
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
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动而持
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
边境有人焉其名为窃老子曰夫道于大不
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乎其无不容也渊
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末也非至人
卷四十 第 10b 页 0475-153.png

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
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
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
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郭注鼠壤有馀蔬言不惜物弃妹不仁言
无近恩生熟不尽于前至足故常有馀万
物归怀来者受之不小立界畔也自怪讥
刺之心所以惮脱过去也呼牛呼马随物
所名有实故不以毁誉经心若受之于心
卷四十 第 11a 页 0475-154.png

不以毁誉自殃故能不变其容以有为为
之则不能常服矣崖然进趋不安冲出也
頯然发露阚然虓豁义然踶跂目矜貌言
其志在奔驰不自舒放趋舍疾远明察是
非也泰者多于本性之谓巧于见泰则拙
于抱朴凡此皆以为不信性命而荡夫毁
誉非脩身之道边境有人亦如汝所行非
正人也夫至人用世故不患其大静而顺
之任真而直往未尝有所困也进道德而
卷四十 第 11b 页 0475-155.png

吕注鼠坏有馀蔬则可以赈季女之饥而
弃妹则不仁生熟不尽于前则与者可以
无取而积敛无崖则不义老子绝学反朴
示人以真而士成绮求之于仁义则漠然
不应乃所以使其意消而心却也知巧神
圣自以为脱焉则绝学反朴未始有物也
而子以某事为不仁某事为不义则是呼
我牛而谓之牛呼我马而谓之马也苟有
其实人与之名而不受吾所以漠然也开
卷四十 第 12a 页 0475-156.png

吾服也常服则其心未始不在道吾非以
服有服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士成绮知
而不足以得至人之心者以其在己者不
足故也容崖然则若不与物交目冲然则
逐物于外颡頯然则若大朴口阚然则其
言欲出诸口也状义然则若不朋而其心
则若系马而止也动而持非能不动发也
机不可以制也审而察则非袭明知巧而
睹于泰非素朴守约者也凡此所为皆以
卷四十 第 12b 页 0475-157.png

其有而取之也于大不终则天地未离乎
内于小不遗则秋毫待之成体天下之物
其有不备者乎广无不容渊不可测此道
之所以为神也则流而为形失而为德废
而为仁义乃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
有世不足为之累能弃世也天下奋柄不
与之偕忘天下者也忘天下故不与利迁
能弃世故守其本凡神之所以困以不知
此而已矣于道不塞于德不杂退仁义而
卷四十 第 13a 页 0475-158.png

定也
疑独注鼠壤有馀蔬言其不洁弃蒙妹而
不教言其不仁生熟不尽于前言其不义
积敛无崖言其不廉是不知老子而妄讥
之是以漠然不应吾心正郤言向者讥刺
之心已虚矣夫巧知神圣未免有迹老子
尝欲绝弃之故自以为脱焉呼牛呼马随
其所名至人混同万物岂有牛马之异有
实斯有名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不受则
卷四十 第 13b 页 0475-159.png

我毁誉是非任其自尔何殃之有哉恒久
也服谓服其心使之不动老聃谓吾心任
至理服之久矣非有所服而服之所以毁
誉不能入也雁行斜步侧身避影言其随
后履行接迹也容貌崖岸不能自适其心
不安日亦驰动而冲出也頯然高亢阚然
虓豁言矜容仪夸言以服人也义然求合
于宜系马而止意在奔躁也动则为物所
持发则疾如机括明察审乎是非巧知逐
卷四十 第 14a 页 0475-160.png

无异边境有人其名为窃盗者也夫道无
不通大而天地小而毫芒无乎不在此万
物所以备广大而无不容渊深而不可测
也形未离乎有数德者道之在己仁义又
道之散是皆所以为神之末也非至人孰
能定其本末精粗哉夫至人之心与造化
为一故有天下而不足为之累虽举天下
奋其权谋至人之心未尝与之并逐也审
乎真性不为利所迁极物之真而常守其
卷四十 第 14b 页 0475-161.png

进仁义之所退进本退末自然之势也礼
乐者性情之散至人不役于物则以性情
为主礼乐为宾明其进退而辨其宾主至
人之心有所定矣
详道注鼠壤馀蔬非俭也弃妹非仁也积
敛无崖非至足也非俭则于物无所爱非
仁则于亲无所厚非至足则于心无所慊
观其外以及其内察其粗以及其微则知
老子为非圣人矣然而大俭不啬大仁不
卷四十 第 15a 页 0475-162.png

所以漠然不应也夫巧知神圣吾自以为
脱去矣而子谓我有圣之名非圣之实岂
知我者哉而容崖然至知巧而睹于泰此
教成绮脩身之道也经曰真人其容寂其
颡頯其状义而不朋则崖然頯然义然非
郭氏所谓进趋高露踶跂者也老子曰安
平泰经曰宇泰定则睹于泰非郭氏所谓
多于本性者也动而持与妄行而蹈大方
意同知巧而睹于泰与鞅掌以观无妄意
卷四十 第 15b 页 0475-163.png

于体而行之边境而窃者庸能知之乎物
之大者必有终小者常见遗道则于大不
终于小不遗然大小不离乎有体而无体
者不期于大小以大小而论道亦筌蹄而
已矣夫神之所应者外忘外则神全心之
所存者内忘内则心静天地万物外也故
外之遣之而后神无所困仁义礼乐内也
故退之宾之而后心有所定也
碧虚注老子不应嫌其欲以粗迹窥圣意
卷四十 第 16a 页 0475-164.png

告以吾于恢恑谲怪之名脱去久矣若呼
马为牛非诬即柱也有实斯有名有名斯
有累若更不受反受其殃服用也吾之用
也常用之道故无迹焉吾非以常用之道
矜持有用而使人贵之也成绮恭问脩身
老子谓汝容止乖崖精神驰突造作淳朴
扬声威厉其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言未
经调御强自执持动有机关静多猜虑揣
摩越分皆以乌不信此道故若戎敌之多
卷四十 第 16b 页 0475-165.png

不终不遣故万物备不能容物则狭矣为
物所测则浅矣治物之具至人之绪馀也
有世亦大矣而至人不以介怀镇以无名
之朴故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则虚无合
乎德则不丧退仁义则少私宾礼乐则寡
欲用心若此非定而何
鬳斋云食蔬之馀弃于鼠坏闇昩之地是
不爱物故以为不仁生熟不尽于前言积
畜有馀也向有所讥今其心退然无有谓
卷四十 第 17a 页 0475-166.png

脱焉出离乎其上也我既无心呼马呼牛
听汝而已我若实有此事人以讥我而我
拒之是两重过也即是耻过作非之意吾
之所行常常如此非以为当行而行之即
非曰静也善故静之意履行遂进蹑足渐
进也崖然异状冲然突视阚然口呿义然
坚固系马而止即坐驰之义举动矜持发
若机括明察精审自恃知巧而骄泰之意
见于外凡此皆不诚所致边境之间若有
卷四十 第 17b 页 0475-167.png

乎自然处世必招祸患夫子老子也大而
无极曰大不终细而无馀曰小不遣即语
大莫能载语小莫能破也万物莫能外此
道故曰备广大渊深形而为德为仁为义
皆其妙用之馀非至人孰能定其本末哉
有天下之天不足累其心虽奋而执天下
之柄此心亦不与之偕往言心不动也不
计利害究极真理故能守本然之静外天
地遣万物其心不动神又何所困哉通乎
卷四十 第 18a 页 0475-168.png

所主者性情而礼乐为宾此至人之心所
以静定也
弃妹颇难释诸解多音昩按陆氏音义
旧注音末言其弃薄末学也今从其音
而别为之说成绮见鼠壤馀蔬而疑老
子非圣盖谓圣人于物无弃取蔬之本
而弃其末是不惜物近于不仁下文云
生熟不尽于前言食物满前狼戾也昔
人入山访友将至所居见溪流菜叶遂
卷四十 第 18b 页 0475-169.png

不应应之郤音隙训虚悟昔讥刺之非
也老子谓知巧神圣吾已脱去呼马呼
牛听之而已汝先以圣期我已非知我
者况又以非圣责我何异牛马妄名吾
无益损焉吾服也常服二句四服字解
者不一按此即泰拳服膺之服言其能
择能守也谓吾服膺圣道常常如是非
以择守为事而有所服也履当是屣履
不蹑跟也其行匆遽故若此崖则不平
卷四十 第 19a 页 0475-170.png

出状义则刚介而自矜此所谓似系马
而止也动而持非自然而静发也机非
自然而动持之发之则有心有迹矣察
而审知以察为明也巧而睹泰机心见
于骄色也凡俗以余言为不信请观不
由正道之人名为盗窃之行盖痛针成
绮之失夫子曰以下乃诲之之辞夫道
超乎形数不可以大小论故广无不容
渊不可测及乎有形有德有仁有义皆
卷四十 第 19b 页 0476-004.png

有天下而无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
言物虽动而我自静也审乎真道利莫
能迁窃物之理能守其本故天地可外
万物可遣其神足以胜之夫何所困我
唯能通道合德则仁义自退礼乐自宾
至人心有所定故足以定天下之心也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