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709-04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读书法卷四 宋 张洪 齐 同编
  虚心涵泳
读书且须玩味不必立说且理会古人说教通透 问
读易未能浃洽曰须是此心虚明宁静自然道理流通
方包罗得许多义理 看文字须是虚心则见道理明
 读书而不能尽见其理只是心粗意广凡解释文义
须是虚心玩索圣人言语义理该贯如丝发相通若只
卷四 第 1b 页 WYG0709-0402d.png
恁大纲看过何缘见精微出来所以失圣人之意 示
及疑问且当如此涵泳甚善致知工夫亦只是且据所
已知者玩索推广将去具于心者本自无不足也 虚
心静虑密切玩味久之须自见得更有精微处不但如
此而已 今欲观诗不若且置小序及旧说只将原诗
虚心徐徐玩味候彷佛见个诗人本意却从此推寻将
去方有感发如人拾得一个无题目诗再三熟看亦须
辨得出来若被旧说一局局定便看不出今虽道不用
卷四 第 2a 页 WYG0709-0403a.png
旧说终被他先入在内不期依旧从他去某向作诗解
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
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閒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
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荡旧
说诗意方活 戴明伯请教先生曰且将一件书读圣
人之言即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即天下之理且逐段看
令分晓一段分晓又看一段如此至一二十段亦未解
便见个道理但如此心平气定不东驰西骛则道理自
卷四 第 2b 页 WYG0709-0403b.png
逐旋分明去得自家心上一病便是一个道理明也道
理固是自家本有但如今隔一隔了须逐旋揩磨呼唤
得归然无一唤便见之理不若且虚心读书读书切不
可自谓理会得了便理会得且只做理会不得某见说
不会底便有长进不长进者多是自谓己理会得了底
如此则非特终身不长进便假如释氏三生十六劫也
终理会不得 学者观书且就本文上看取正意不须
立说别生枝蔓惟能认得圣人句中之意乃善 看书
卷四 第 3a 页 WYG0709-0403c.png
不由直路只管枝蔓便于本意不亲切 大底义理须
是且虚心随他本文正意看 凡看文字且就本文上
看看一段须反覆看来看去要烂熟方见意味快活令
人都不欲看外段始得 圣贤说出来底言语自有语
脉安顿得各有所在岂似后人胡乱说了也须玩索其
旨所以学不可不讲 观诗之法且虚心寻绎之不要
被旧说粘定看得不活伊川解诗亦说得义理多了诗
本只是恁地说话一章言了次章又从而叹咏之虽则
卷四 第 3b 页 WYG0709-0403d.png
无义而意味深长不可于名物上寻义理后人往往见
其言只如此平淡只管添上义理却窒塞了他如一源
清水只管将物事堆积在上便壅隘了 学者观书病
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不得分晓不若
退步却看得审大槩病在执著不肯放下今学者有二
种病一是主私意一是旧有先入之说虽欲摆脱亦被
他自来相寻 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 看文字不可
终日思量硬将心去驰逐亦须空闲少顷养精神又来
卷四 第 4a 页 WYG0709-0404a.png
看 先生答张敬夫书曰圣贤之言平铺放著自有无
穷之味于此从容潜玩默识而心通焉则学之根本于
是乎立而其用可得而推矣患在立说贵于新奇推类
欲其广博是以反失圣言平淡之真味而徒为学者口
耳之末习 先生答汪尚书书曰近世言道学者失于
太高读书讲义率常以径易超绝不历阶梯为快而于
其閒曲折精微正好玩索处例皆忽略厌弃以为卑近
琐屑不足留情以故虽或多闻博识之士其于天下之
卷四 第 4b 页 WYG0709-0404b.png
义理亦不能无所未尽曷若循下学上达之序口讲心
思躬行力究宁烦毋略宁下毋高宁浅毋深宁拙毋巧
从容潜玩存久渐明众理洞然次第无隐然后知夫大
中至正之极天理人事之全无不在是初无迥然超绝
不可及者而几微之閒毫釐毕察酬酢之际体用浑然
虽或使之任至重而处所难亦沛然行其所无事而已
 又曰反覆玩味而有以自得之则心广理明意味自
别 先生答吕伯恭书曰学者凡圣贤一言皆当潜心
卷四 第 5a 页 WYG0709-0404c.png
玩索要识得他底蕴自家分上一一要用岂可不存留
在胸次明道玩物丧志之说盖是箴上蔡记诵博识而
不理会道理之病渠得此语遂一向扫荡直要得胸中
旷然无一毫所能则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与袁机仲
书曰须虚心逊志以求其通晓未可好高立异以轻索
其瑕疵 答范文叔书曰往年经无定说故读书不能
无疑近来众说尽出讲者亦多自是无所致疑但要反
覆玩味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
卷四 第 5b 页 WYG0709-0404d.png
用处耳尹和靖门人赞其师曰丕哉圣谟六经之编耳
顺心得如诵已言要当至此地位始是读书人耳 答
游诚之书曰读书玩理但严立功程宽著意思久之自
当有味不可求欲速之功也 答柯国材书曰大概读
书且因先儒之说通其文义而玩味之使之浃洽于心
自见意味可也如旧说不通而偶自见得别有意思则
亦不妨但必欲于傅注之外别求所谓自得者而务立
新说则于先儒之说或未能充而遽舍之矣如此则用
卷四 第 6a 页 WYG0709-0405a.png
心愈劳而去道愈远恐骎骎然失天理之正而陷于人
欲之私非学问之本意也 答许顺之书曰大抵文义
先儒尽之盖古今人情不相远文字言语只是如此但
有所自得之人看得这意味不同耳其说非能顿异于
众也不可只管立说求奇恐失正理却与流俗诡异之
学无异只据他文理反覆玩味久之自明且是胸中开
泰无许多劳攘此一事已快活了诚依此加功如何
又曰读书大抵只就事上理会看他语意如何不必过
卷四 第 6b 页 WYG0709-0405b.png
为深昧之说却失圣贤本意自家用心亦不得其正陷
于支离怪僻之域所害不细切宜戒之只就平易悫寔
处理会也 又曰向平易著实处子细玩索须于无味
中得味乃知有馀味之味耳 答王近思书曰于古昔
圣贤之言逐一反覆子细玩味勿遽立说以求近功则
久之自有贯通处而胸次了然无疑矣 又曰于先达
所言择取其精要者一说反覆玩味久而不忘当自有
心解处不可妄以私意穿凿恐失之浸远难收拾也
卷四 第 7a 页 WYG0709-0405c.png
答魏元履书曰论语中看得有味馀经亦迎刃而解圣
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处不可穿凿求速成又不可苟
且闲看过直须是置心平淡悫实之地玩味探索而虚
恬省事以养之迟久不懈当自觉其益切不可以轻易
急迫之心求旦暮之功又不可因循媮惰虚度光阴也
 又曰寻常读书只为胸中偶有所见不能默契故不
得已而形之于口恐其遗忘故不得已而笔之于书若
读书而先有立说之心则此一念已外驰矣若何而有
卷四 第 7b 页 WYG0709-0405d.png
味耶 答程允夫书曰读书剖析精微玩味久熟则众
说之异同自不能眩而反为吾磨砺之资矣 答陈明
仲书曰读书当择先儒旧说之当于理者反覆玩味朝
夕涵泳使与本经正言之意通贯浃洽于胸中然后有
益不必段段立说徒为观美而实未必深有得于心也
 答胡广仲书曰平心易气熟玩而徐思之自当见得
义理明白稳当处不必强说枉费心力也 答江德功
书曰虚心平气徐读而审思乃见圣贤本意而在已亦
卷四 第 8a 页 WYG0709-0406a.png
有著实用处不必费力生说徒失本指而无所用也
又曰圣贤之言意旨深远子细反覆十年二十年尚未
见到一二分岂可拨冗看得一过便敢遽然立论似此
恐不但解释文义有所差错且是气象轻浅直与道理
不相似愿且放下此意思将圣贤言语反覆玩味直是
有不通处方可权立疑义与朋友商量庶几稍存沉浸
醲郁气象所系实不轻也 答严居厚书曰虚心平气
反覆讽诵久当有味今以迫切之心求之正犹治丝而
卷四 第 8b 页 WYG0709-0406b.png
棼之虽欲强为之说终非吾心所安穿凿支离愈叛于
道矣 答刘叔文书曰大凡看书须认得分明又兼始
终方是不错若未会得且虚心平看未要硬便主张久
之自有见处不费许多闲说话 答黄仁卿书曰看书
须随事观理反复涵泳令胸次开阔义理通贯方有意
味若使一向如此排定说杀正使在彼分上断得十分
的当却于自己分上都不见得个从容活络受用则亦
何益于事耶大抵不论看书与日用工夫皆要放开心
卷四 第 9a 页 WYG0709-0406c.png
胸令其平易广阔方可徐徐旋看道理浸灌培养切忌
合下便立己意把捉得太𦂳了即气象促迫田地狭隘
无处著工夫也此非独是读书法亦是变化气质底道
理 答黄直卿书曰为学直是先要立本文义却且与
说出正意令其宽心玩味未可便令考校同异研究纤
悉恐其意思促迫难得长进将来见得大意略举一二
节目渐次理会盖未晚也 又曰人之学所以不进只
缘从初无入处不见其有可嗜之味而所以无入处又
卷四 第 9b 页 WYG0709-0406d.png
只是不肯虚心逊志耐烦理会更无他病也 答吕子
约书曰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
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
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 又曰虚心看圣贤所说
言语未要将自家许多道理见识与之争衡退步久之
却须自有个融会处盖自家道理见识未必不是只是
觉得太多了却似都不容他古人开口不觉蹉过了他
说底道理耳 又曰大凡读书须是虚心以求本文之
卷四 第 10a 页 WYG0709-0407a.png
意为先若不得本文之意则是任意穿凿 又曰取孟
子子思之言虚心平看且勿遽增他说只以训诂字义
随句略解然后反求诸心以验其本体之实为如何则
其是非可以立制 又曰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缘
文生义附会穿穴只好做时文不是讲学 又曰胸中
先有旧说为所牵制不得虚平故尔滞碍枉费心力可
且将旧说权行倚阁而只将本文反复玩味久之自然
渐虚渐平则于此无疑矣 又曰放下许多道理平心
卷四 第 10b 页 WYG0709-0407b.png
看他文义向甚处去都不要将道理向前牵拽他待他
文义有归著去处稳帖分明后却有个自然底道理出
不容毫发有所增损抑扬此处正好玩味大抵先要虚
心耳 又曰前贤语言宽广不若今人急迫今人见得
些道理便要镌凿开却正是心量小不耐烦耳 答潘
文叔书曰大抵读书只合平心说理不必过求却失正
意也 答潘恭叔书曰近日学者之病苦其说之太高
与太多耳如此只见意绪丛杂都无玩味工夫不惟失
卷四 第 11a 页 WYG0709-0407c.png
却圣贤本意亦分却日用实功不可不戒 答刘公度
书曰此事别无奇妙只是见成说底便是道理只要虚
心熟玩久之自然见得实处自是不容离叛便是到头
若更欲别求见解即是邪说鲜不流于异端矣 答刘
仲升书曰大抵学问平日不曾子细玩索义理不识文
字血脉别无證佐考验但据一时自己偏见便自主张
以为只有此理更无别法只有自己更无他人只有刚
猛剖决更无温厚和平一向自以为是更不听人说话
卷四 第 11b 页 WYG0709-0407d.png
此固未论其所说之是非而其粗厉激发已全不似圣
贤气象矣 答刘季章书曰为学若不宽著心胸细玩
义理便要纽捏造作务为切己所以心意急迫而义未
大明空自苦而无所得也 又曰意思急迫不宽平务
高不务切而不肯平心实看道理只此意思亦殊碍人
所见也 又曰读书且要虚心平气随他文义体当不
可先立己意作势硬说只成杜撰不见圣贤本意也
又曰读书只随书文训释玩味意自深长今人却是背
卷四 第 12a 页 WYG0709-0408a.png
却经文横生他说所以枉费工夫不见长进又当以草
略苟且为戒所谓随看便起是非之心此最说著读书
之病盖理无不具一事必有两途今才见彼说昼自家
便寻夜底道理反之各说一边互相逃闪更无了期今
人问难往往类此甚可笑也 又曰江西人尚气不肯
随人后凡事要自我出自由自在故不耐烦如此逐些
细会须要立个高论笼罩将去譬如读书不肯从上至
下逐字读去只要从东至西一抹横说乍看虽似新巧
卷四 第 12b 页 WYG0709-0408b.png
压得人过然横拗粗疏不成义理全然不是圣贤当来
本说之意则于己分究竟成得何事只将排比章句玩
索文理底工夫换却许多杜撰计较别寻路脉底心力
须是实有用力处久之心地自然平夷见理明彻庶几
此学有傅不至虚负平生也 答胡季随书曰所示诸
说似于中庸本文不曾虚心反覆详玩章句之所绝文
义之所指尚多未了而便欲任意立说展转相高故其
说支蔓缠绕了无归宿莫若且就本文细看觉得章断
卷四 第 13a 页 WYG0709-0408c.png
句绝文理分明即圣人指意所在与今日用力之方不
待如此纷拿辨说而思巳过半矣 答沈晦叔书曰虚
心熟读看得本意分明却取诸说之通者错综于其閒
方为尽善若合下便杂诸说辊看则下梢只得周旋人
情不成理会道理矣横渠先生言观书有疑当濯去旧
见以来新意此法最妙 答项平父书曰大抵既为圣
贤之学须读圣贤之书既读圣贤之书须看得他所说
本文上下意义字字融释无窒碍处方是会得圣贤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709-0408d.png
言指趣识得如今为学工夫固非可以悬空白撰而得
之也 又曰明敏太过不能深潜密察反覆玩味只略
一线路可通便谓理只如此所以为人所惑虚度光阴
也 答王季和书曰道之在人初非外铄而圣贤垂训
又皆恳切明白但能虚心深味其旨而反之于身必有
以信其在我而不容自己则下学上达自当有所至矣
 答黄冕仲书曰读书且就分明处看觑涵泳不必过
为考索久之浃洽自然通透也 答李守约书曰读书
卷四 第 14a 页 WYG0709-0409a.png
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覆详说为有功耳近见学
者多是率然穿凿便为定论或即信所傅闻不复稽考
所以日诵圣贤之书而不识圣贤之意其所诵说自是
据自家见识撰成耳如此岂复能有长进 答赵子钦
书曰近世学者不能虚心退步徐观圣贤之言以求其
意而直以己意强寘其中所以不免穿凿破碎之弊使
圣贤之言不得自在而常为吾说之所使以至劫持縳
束而左右之其或伤于形体而不恤也如此则自我作
卷四 第 14b 页 WYG0709-0409b.png
经可矣何必曲躬俯首而读古人之书哉 又曰大抵
读书须见得有晓不得处方是长进又更就此阙其所
疑而反覆其馀则庶几得圣人之意识事理之真而其
不可晓者不足为病矣 又曰近日学者例有好高务
广之病将圣人言语不肯就当下著实处看须要说教
元妙深远添得支离蔓衍未论于己无益且是令人厌
听若道理只是如此前贤岂不会说何故却只如此平
淡简短都无一种似此大惊小怪底浮说盖是看得分
卷四 第 15a 页 WYG0709-0409c.png
明思得烂熟只有此话别无可说耳今学者只当虚心
玩味各随本文之意而体会之其不同处自不相妨不
可遽以己意横作主张必欲挽而同之以长私意增衍
说终日驰骛于虚词浮辩之閒而于存养省察日用之
功反有所损而无益也 答徐居厚书曰平心和气却
是吾人学问根本不必大段著力记当损人心力使人
血气不舒易生疾病况古人之学自有正当用力处此
等只是随力随分开广规模若专恃此亦成何等学问
卷四 第 15b 页 WYG0709-0409d.png
耶 答傅子渊书曰贤者勇于进道而果于自信未尝
虚心以观圣贤师之言而一取决于胸臆气象言语只
是禅家张皇斗怒殊无宽平正大沉浸醲郁之意荆州
所谓有拈槌竖佛意思者可谓一言尽之 答潘文叔
书曰读书亦无他说只是虚心平气阙其所疑随力量
看教浃洽便自有得力处不须预为计较必求赫赫之
近功也 答蔡季通书曰大抵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
处须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荡荡地却举起一看便自
卷四 第 16a 页 WYG0709-0410a.png
觉得有下落处 答程允夫书曰吾弟明敏看文字不
费力见得道理容易分明但似少却玩味工夫故此道
理虽看得似分明却与自家身心无干涉所以滋味不
长久才过了便休反不如迟钝之人多费工夫方看得
出者意思却久远此是本原上一大病非一词一义之
失也 答陆子寿书曰大凡读书当烦乱疑惑之际正
当虚心博采以求至当或未有得亦当且以阙疑阙殆
之意处之若遽以己所粗通之一说而尽废已所未有
卷四 第 16b 页 WYG0709-0410b.png
之众论则非惟所处之得失或未可知而此心之量亦
不宏矣 答林正卿书曰大率朋友看文字多有浅迫
之病浅则于其文义多所不尽迫故于其文理亦或不
暇周悉兼义理精微纵横错综各有意脉今人多是见
得一边便就此执定尽废他说此乃古人所谓执德不
宏者非但读书为然也 答汪叔耕书曰夫道在目前
初无隐蔽而众人沉溺胶扰不自知觉是以圣人因其
所见道体之实发之言语文字之閒以开悟天下与来
卷四 第 17a 页 WYG0709-0410c.png
世其言丁宁反覆明白切至惟恐人之不解了也岂有
故为不尽之言以愚学者之耳目必俟其单傅密付而
后可以得之哉但患学者未尝虚心静虑优柔反覆而
妄以己意轻为之说是以不知其味而妄意乎言外之
所傅耳 答陈才卿书曰大凡读书须且虚心参验久
当自见切忌便作见解主张也 答张元德书曰大抵
读书须是虚心静虑依傍文义根寻句脉看定此句指
意是说何事略用今人言语衬贴替换一两字说得古
卷四 第 17b 页 WYG0709-0410d.png
人意思出来先教自家心里分明历落如与古人对面
说话彼此对荅无一言一字不相肯可此外都无闲杂
说话方是得个入处怕见如此弃却本文肆为浮说说
得郎当都忘了从初因甚话头说得到此此最学者之
大病也 答王晋辅书曰为学大概且将圣贤之言从
头逐字训释逐句精详逐段反覆虚心量力且要晓得
句下文意未可便肆己见妄起浮论也 答杜贯道书
曰读书课程甚善但思虑亦不可过苦但虚心游意时
卷四 第 18a 页 WYG0709-0411a.png
时玩索久之当自见缝罅意味也 答李晦叔书曰大
抵读书当择先儒旧说之当于理者反覆玩味朝夕涵
泳使与本经之言之意通贯浃洽于胸中然后有益不
必段段立说徒为观美而实未有得于心也 答孙敬
父书曰前贤读书穷理非不精诣而于平常文义却有
牵强费力处此犹是心有未虚气有未平而欲速之意
胜也可不戒哉 答或人书曰大抵读书且是虚心考
其文词指意所归然后可以要其义理之所在近见学
卷四 第 18b 页 WYG0709-0411b.png
者多是先立己见不问经文向背之势而横以义理加
之其说虽不背理然非经文本意如此则但据己见自
为一书何必读古圣贤之书哉所以读书政恐吾之所
见未必是而求正于彼耳惟其阙文断简名器物色有
不可考者则无可奈何其他在义理中可推而得者切
须字字句句反覆精详不可草草说过也 与或人书
曰降心逊志且就读书讲学上子细用功久之自有见
处义理细密直是使粗心看不得乍看极是繁碎久之
卷四 第 19a 页 WYG0709-0411c.png
纯熟贯通则纲举目张有自然省力处 先生跋林汝
器论语说曰语孟圣贤之书本自平易又有诸先生相
为发明义理昭著如日星然学者体味于心念念不已
自然血脉通贯无所底滞然后可言有益于吾身不然
涉猎强记无沉浸醲郁之功则其所资亦浅焉耳 论
文义且只据所读本文逐句逐字理会教分明不须旁
引外说枝蔓游衍反为无益如论浩然之气便须直看
公孙丑所问意思如何孟子所说如何一径理去使当
卷四 第 19b 页 WYG0709-0411d.png
时问答之意一一明白了然后却更理会四旁馀意未
晓处今孟子之意未能晓得又却转从别处去末梢都
只恁休去也 答苏晋叟书曰读书且当随文熟看俟
其词旨晓析贯通然后自有发明未可遽舍本文别立
议论徒长虚见无益于实也 答曾景建书曰读书须
量力少看而熟复之只依文义寻个明白去处自然有
味不在极力苦思转求转远也 答胡季随书曰讲论
文字须且屏去私心然后可以详考文义以求其理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709-0412a.png
所在若不如此而只欲以言语取胜则虽累千万言终
身竞辨亦无由有归著矣 答陆梭山书曰熹之愚陋
窃愿尊兄更于二家之言少赐反覆宽心游意必使于
其所说如出于吾之所为者而无纤芥之疑然后可以
发言立论而断其可否则其为辨也不烦而理之所在
无不得矣若一以急迫之意求之则于察理已不得精
而于彼之情又不详尽则徒为纷纷而虽欲不差不可
得矣 答陆象山书曰某记顷年尝有平心之说而前
卷四 第 20b 页 WYG0709-0412b.png
书见喻曰甲与乙辩方各自是其说甲则曰愿乙平心
也乙亦曰愿甲平心也平心之说甚难明白不若据事
论理可也此言美矣然某所谓平心者非直使甲操乙
之见乙守甲之说也亦非谓都不论事之是非也但欲
两家姑暂置其是己非彼之意然后可以据事论理而
终得其是非之实如欲治疑狱者当公其心非谓便可
改曲者为直直者为曲也亦非谓都不问其曲直也但
不可先以己意之向背为主然后可以审听两造之辞
卷四 第 21a 页 WYG0709-0412c.png
旁求参伍之验而终得其曲直之当耳今以粗浅之心
挟忿怼之气不肯暂置其是己非彼之私而欲评义理
之得失则虽有判然如黑白之易见者犹恐未免于误
况其差有在于毫釐之閒者又将谁使折其衷而能不
谬也哉 答吕子约书曰敩学之功交相为助政自不
恶但所论颇觉支蔓恐皆是道理太多随语生解要须
涤除令胸中虚明直截然后真个道理方始流行不至
似此支蔓劳攘徒为心害有损无益也 又曰讲论不
卷四 第 21b 页 WYG0709-0412d.png
子细看先横著一个人我之见在胸中于已说则只寻
是处虽不是亦瞒过了于人说则只寻不是处吹毛求
疵多方驳难如此则只长得私见岂有长进之理 答
林叔和书曰尝观当世儒先讲学初非甚异止缘自是
太过而谓他人所论一无可取遂至各立门庭互相非
毁使学者观听惶惑不知所从窃意莫若平视彼己公
听并观兼取众长以为己善择其切于己者先次用力
而于其所未及者姑置而两存之俟所用力果有一入
卷四 第 22a 页 WYG0709-0413a.png
头处然后以次推究纤悉详尽不使或有一事之遗然
后可谓善学不可遽是此而非彼入主而出奴也 答
柯国材书曰大抵讲学只要理会义理义理非人所能
为乃天理也天理自然各有定体以为深远而抑之使
近者非也以为浅近而凿之使深者亦非也学者患在
不明此理而取决于心夫心何常之有好高者已过高
矣而犹患其卑滞于近者已太近矣而犹恐其远此道
之不明不行而学者所以各自为方而不能相通也
卷四 第 22b 页 WYG0709-0413b.png
答丁宾臣书曰夫道在生人日用之閒而著于圣贤方
册之内固非先知先觉者所独得而后来者无所与也
又非先知先觉者所能耑而后来者不得闻也患在学
者不能虚心循序妄意躐等自谓有见讲论之际又不
过欲人之知已而不求其益欲人之同己而不求其正
一有不合则遂发愤肆骂而无所不至此所以求之愈
迫而愈不近也 答吕子约书曰所云未发不可比纯
坤而当为太极此却不是小失不敢随例放过且试奉
卷四 第 23a 页 WYG0709-0413c.png
扣若以未发为太极则已发无太极耶若谓纯坤不得
为未发则宜以何卦为未发耶窃恐更宜静坐放教心
胸虚明净洁却将太极图及十二卦安排顿放令有去
著方可下语此张子所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者也
  切己体察
大学一书如行程识得行程便须行始得若只读得空
壳子亦无益也 先生尝举程子读论孟切己之说且
如学而时习之切已看当时曾时习否句句如此求之
卷四 第 23b 页 WYG0709-0413d.png
则有益矣 切己工夫要得不差先须辨义利所在
为学须是己分上做工夫有本领方不作言语说若无
存养尽说得明自成两片亦不济事况未必说得明乎
要须发愤忘食痛切去做身分上工夫莫荏苒岁月可
惜也 王子充问读书未见得切见之事方切先生曰
不然论语第一教人学便是孝弟求仁便戒人巧言令
色便是三省可谓甚切学须做自家底看便见切己今
人读书只要科举用己第则为杂文用其高者则为古
卷四 第 24a 页 WYG0709-0414a.png
文用皆做外面看 先生语周谟曰凡读易而能句句
体验每存兢慄戒慎之意则于己为有益不然亦空言
耳 又曰舜弼讲论多是不切己而止于文字上捏合
所以无意味不得力须更就此斡转方有实地工夫也
 又曰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已则实践其迹念念乡前
不轻自恕则在我者虽甚孤高然与他人元无干预亦
何必私忧过计而陷于同流合污之地乎 识得圣人
言语便晓得天下道理晓得理便能切己用功 看文
卷四 第 24b 页 WYG0709-0414b.png
字须是切己则自体认得出今人讲明制度名器皆是
当然非不是学但是于自己身上大处却不曾会何贵
于学 先生书谓林充之曰近读何书恐更当于日用
之閒深加省察而去其害此者为佳不然诵读虽精而
不践其实君子盖深耻之 答欧阳庆似书曰今之学
者不知古人为己之意不以读书治已为先而急于闻
道是以文胜其质言浮于行而终不知所底止 答董
叔仲书曰读书先看大指却就诸说一一就自已分上
卷四 第 25a 页 WYG0709-0414c.png
体当出来庶几得力耳 答黄子耕书曰日用之閒更
看自已分内许多道理甚底是欠阙处随处操存随处
玩索不妨自有馀乐何至于焦躁耶 答刘仲升书曰
所喻玩味见成义理甚善然亦须就自己分上体当方
见真实意味也 答曾泰之书曰疑义且当阙之却于
分明易晓切于日用治心修己处深自省察有不合处
却痛加矫革如此方是为已工夫不可只于文字语言
上著力也 答方宾王书曰大学之本末始终无非己
卷四 第 25b 页 WYG0709-0414d.png
事但须实进得一等方有立脚处做得后段工夫真有
效验耳非谓前段工夫未到即都不照管后段而听其
自尔也 答俞寿翁书曰捐去浮华还就自己分上切
近著实处用功庶几自有欲罢不能积累贯通之效若
未得下手处恐未免于臆度虚谈之弊也 答李伯谏
书曰学者之病在于为人而不为己若实有为己之心
但于此显然处严立规程力加持守日就月将不令退
转则便是孟子所谓深造以道者盖其所谓深者乃工
卷四 第 26a 页 WYG0709-0415a.png
夫积累之深而所谓道者则不外乎日用显然之事及
其真积力久内外如一则心性之妙无不存而气质之
偏无不化所谓自得之而居安资深也岂离外而内恶
浅而深舍学问思辨力行之实而别有从事心性之妙
哉 答詹体仁书曰为学是分内事才见高自标致便
是不务实了更说甚底今日正当反躬下学读书则以
谨训说为先修身则以循规矩为要除却许多悬空闲
说庶几平稳耳 答胡平一书曰日用切己之功圣贤
卷四 第 26b 页 WYG0709-0415b.png
之言详矣其在大学论孟中庸者文义分明指意平实
读之晓然如见父兄说门内事无片言半词之可疑者
什八九也 先生跋胡澹庵论语说序曰通经之士固
当终身践言乃为不负所学斯言之要所以警乎学者
可谓至深切矣然士之必欲通经正为讲明圣贤之训
以为终身践履之资耳非直以分章析句为通经然后
乃求践言以实之也 先生跋洪刍靖莭祠记后曰读
洪刍所撰靖莭祠记其于君臣大义不可谓懵然无所
卷四 第 27a 页 WYG0709-0415c.png
知者而靖康之祸刍乃纵欲忘君所谓悖逆秽恶有不
可言者送学榜示讲堂一日使诸生知学之道非知之
难而行之艰也 开卷便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岂可不
自鞭策 先生答林伯和书曰大抵见善必为闻恶必
去不使有顷刻悠悠意态则为学之本立矣异时渐有
馀力然后以次渐读诸书旁通当世之务盖亦未晚若
不务此而但欲为依本分无过恶人则不惟无以自进
于日新正恐无本可据亦未必果能依本分无过恶也
卷四 第 27b 页 WYG0709-0415d.png
 先生曰某之讲学所以异于科举之文正是要切己
行之若只恁地说过依旧不济事若实是把做工夫只
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字一生用之不尽又曰某近
觉得学者所以不成个头项者只缘圣贤说得多了既
欲为此又欲为彼如说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若实下工
夫见得真个是敬立则内直义形而外方这终身可以
受用今人却似见得这两句好又见说克己复礼也好
又见说出门如见大宾也好空多了少閒却不把捉得
卷四 第 28a 页 WYG0709-0416a.png
一项周全(李贯之曰敬能集义义不离敬敬不容不义/义不容不敬敬义夹持则心常存心存则心)
(熟而智益明敬义二字该/尽六经语孟中所言之理)先生答蔡季通书曰文字之
外要当有用心处乃为究竟耳(论看二程语/录而及此)
  著𦂳用力
凡事不可著个且字其病甚多 或言在家衮衮但不
敢忘书册亦觉未免閒断先生曰只是无志若说家事
又如何汩没得自家公今三五年不相见又只恁地悠
悠人生有几个三五年耶 孔门答问曾子闻得底话
卷四 第 28b 页 WYG0709-0416b.png
颜子未必与闻颜子闻得底话子贡未必与闻今却合
在论语一书后世学者岂不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人若办得十年来世閒甚书读不了 横渠教人道
夜閒自不合睡只为无可应接他人皆睡了已不得不
睡他做正蒙时或夜里默坐彻晓他直是恁地勇方做
得 读书须要耐烦努力翻了巢穴譬如煎药初煎时
须著猛火待滚了却退著以慢火养之读书亦如此
须磨厉精神去理会天下事非燕安暇豫之可得 诸
卷四 第 29a 页 WYG0709-0416c.png
友只有个学之意都散漫不恁地勇猛恐虚度了日子
须著火急痛切意思严了期限䟎了工夫办个月日气
力去攻破一过便就里面旋旋涵养如攻寨须出万死
一生之计攻破了关限始得而今都打寨未破只循寨
外走道理都咬不断何时得透 古人谓心坚石穿盖
未尝有做不得底事如公几年读书不长进时皆缘自
恁地搭滞了 今学者不见有奋发底意思只是如此
悠悠地过今日见他是如此明日见他亦是如此 某
卷四 第 29b 页 WYG0709-0416d.png
今见得这物事了觉得与人学射剧相似旧时未理会
得是下多少工夫而今学者却恁地泛泛然都没𦂳要
不把当事只是谩学理会得时也好理会不得时也不
妨恁地如何得须是如射箭相似把著弓须是射得中
方得 答陈肤仲书曰近觉朋友读书多是苟简未曾
晓会得便只如此打过何况更要他将已晓会得处反
覆玩味言外别见新意决是有所不能矣以此理会文
字只是备礼无一字做得到底悠悠泛泛半明半暗都
卷四 第 30a 页 WYG0709-0417a.png
不成次第如何得有一个半个发愤忘食索性理会教
十分透彻少慰衰朽之望乎 答刘季章书曰懒惰一
病无药可医人之所以懒惰只缘见此道理不透所以
一向提掇不起若见得道理分明自住不得岂容更有
懒惰时莭耶 答胡季随书曰吕伯恭尝谓道理无穷
学者先要不得有自足之心此至论也 答李守约书
曰直须痛自循省勇猛奋发方有下工夫处若只如此
悠悠恐无入德之期也 答陈超宗书曰为学虽有阶
卷四 第 30b 页 WYG0709-0417b.png
渐然合下立志亦须略见义理大槩规模于自己方寸
閒若有个惕然愧惧奋然勇决之意然后可以加讨论
玩索之功存养省察之力而期于有得夫子所谓志学
所谓发愤正为此也若但悠悠泛泛无个发端下手处
而便谓可以如此平做将去则恐所谓庄敬持养必有
事焉者亦且若存若亡徒劳把捉而无精明的确亲切
至到之效也 答郭希吕书曰大抵学者不可有放过
底事久之不已虽无𦂳要工夫亦有得力处也 答陈
卷四 第 31a 页 WYG0709-0417c.png
肤仲书曰閒隙时不可闲坐说话过了时日须偷些小
工夫看些小文字穷究圣贤所说底道理乃可以培植
本原庶几枝叶自然张旺耳 答许顺之书曰天下事
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 答黄嵩老书曰大抵
人情苦于犹豫多致因循一向懒废今但心所欲为向
前便做不要迟疑等待即只此目下顷刻之閒亦须渐
见功效矣年运易往时不待人况中岁以后尤宜汲汲
也 答陈才卿书曰人生虚浮朝不保夕深可警惧真
卷四 第 31b 页 WYG0709-0417d.png
当勇猛精进庶几不虚作一世人也 答周南仲书曰
圣贤遗训具在方策何用迟疑等待何用准拟安排只
从今日为始随处提撕随处收拾随时体究随时讨论
但使一日之閒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
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若只如此立得个题目顿在
面前又却低徊前却不肯果决向前真实下手则悠悠
岁月岂肯待人恐不免但为自欺自诬之流而终无得
力可恃之地也 答度周卿书曰读书探道有新功否
卷四 第 32a 页 WYG0709-0418a.png
岁月易失义理难明但于日用之閒随时随处提撕此
心勿令放逸而于其中随事观理讲求思索沈潜反覆
庶于圣贤之教渐有密相契处则自然见得天道性命
真不外乎此身而吾之所谓学者舍是无有别用力处
矣 先生同安谕学者曰夫学者所以为己而士有或
患贫贱势不得学与无所从学而已得学又不为无所
从学而犹不勉是亦未尝有志于学而已
  居敬持志
卷四 第 32b 页 WYG0709-0418b.png
若不能敬则讲学无安顿处 看文字却是索居独处
好用工夫方专精看得透彻 人之为学千头万绪岂
可无本领此程先生所以有持敬之语敬只是提撕此
心教他光明则于事无不见久之自然刚健有力 不
持敬看道理便都散不聚在这里 心不定故见理不
得今且未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
镜如何照物 问读书心多散乱曰便是心难把捉处
向时举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说与直卿云且
卷四 第 33a 页 WYG0709-0418c.png
如读十句书上九句有心记得心不走作则是心在此
九句内是诚是有其物故终始得此九句用若下一句
心不在焉便是不诚便无物也 因论读大学答以每
为念虑搅扰颇妨工夫曰只是敬敬是常惺惺底法以
敬为主则百事皆从此做去今人都不理会我底自不
知心所在却要理会他事又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心者
身之主也撑船须用篙吃饭须用匙不理会心是不用
篙不使匙也摄心只是敬才敬看做甚么事登山固只
卷四 第 33b 页 WYG0709-0418d.png
这个心入水亦只这个心 先生问汪长孺(名德/辅)所读
何书长孺诵大学所疑曰只是轻率公不惟读圣贤之
书如此凡说话及论人物亦如此只是不敬后如此
看文字理会不出只缘主一工夫欠阙 先生答陈肤
仲书曰读书固收心之一助然今只读书时收得心不
读书时便为事所夺而是心之存也常少而其放也常
多矣胡为不移此读书工夫向不读书处用力使动静
两得而此心无时不存乎 答郑仲礼书曰读书固不
卷四 第 34a 页 WYG0709-0419a.png
可废然亦须以主敬为先方可就此田地上推寻义理
见诸行事若平居泛然略无存养之功又无实践之志
而但欲晓解文义说得分明则虽尽通诸经不错一字
亦何所益况未必能通而不误乎近觉朋友读书讲论
多不得力其病皆出于此不可不深戒也 答李晦叔
书曰持敬读书只是一事而表里各用力耳若有所偏
便疑都不曾做工夫今且逐日著实做将去未须比量
难易计较得失徒然纷扰不济事要令日用之閒只见
卷四 第 34b 页 WYG0709-0419b.png
本心义理都不见有他物方有得力处耳 答詹元善
书曰君子之为学庄敬涵养以立其本而讲于义理以
发明之则其口之所诵也有正业而心之所处也有常
分矣至于希世取宠之事不惟有所愧而不敢实亦有
所急而不暇焉 答罗县尉书曰古人之学以庄敬持
守为先而读书穷理以发其趣